空肠弯曲菌检验
弧菌、弯曲菌

3.检验方法 ⑴显微镜检查:G-弯曲杆菌,菌体细长呈弧 形、螺旋形和S形,呈鱼群样排列。 ⑵快速诊断:①尿素酶试验;②13CO2呼气试 验;③血清学试验;④PCR检测;⑤核酸探 针检测HP ⑶分离培养:
三、生化反应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等, 迟缓发酵乳糖。氧化酶、明胶酶和DNA酶 试验均阳性。能还原硝酸盐、吲哚试验阳 性。 绵羊红细胞溶解试验可鉴别古典生物型 (-)和ElTor生物型(+)
四、抗原结构与分型 具有耐热的O抗原和不耐热的H抗原 O抗原特异性高,具有群特异性和型特 异性,有O-1群和非O-1群。O-1群弧菌又 分为三个血清型。 五、抵抗力 耐碱力较强、对庆大霉素有耐受性
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 粪便、肛拭子和可疑食物 2.检验程序(图19-2)
3.检验方法及鉴定 ⑴增菌培养 ⑵分氧化酶阳性 + 分类:Ⅰ.真正弯曲菌
ⅠA.嗜热、肠道致病性菌种 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 大肠弯曲菌等 ⅠB.其他真正弯曲菌 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 胎儿弯曲菌性病亚种
分类:ⅠB.其他真正弯曲菌 痰弯曲菌痰液亚种 痰弯曲菌牛生物亚种 简明弯曲菌等 Ⅱ.嗜湿菌种 与螺旋菌属相关弯曲菌 幽门螺杆菌
一、形态染色: G-杆菌、菌体细长, 呈弧形、螺旋形、S 形,无荚膜、无芽胞、 有鞭毛(有动力)
二、培养 微需氧菌 气体要求:5%O2、10%CO2、85%N2 温度要求:空肠弯曲菌43°C生长;胎儿弯 曲菌25°C生长;简明弯曲菌在25°C和 43°C均不生长;各种弯曲菌在37°C均可 生长。
致病物质: 1.毒素:肠毒素、细胞毒素和内毒素 2.侵袭力:粘附、定居能力
所致疾病: 肠道感染:空肠弯曲菌引起急性肠炎;幽门 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等慢性疾病有关。 肠道外感染: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引起:败 血症、心内膜炎、流产等;简明弯曲菌与 牙周病有关 。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标准

163
致突变试验
√
164
亚急性毒性试验
√
165
亚慢性毒性试验
√
166
慢性毒性试验
√
167
致癌试验
√
168
生殖毒性试验
√
169
致畸试验
√
170
变态反应试验
√
171
光毒试验
√
172
分子毒理学试验
√
173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试验
√
174
生态毒理学检测
√
175
臭、味、肉眼可见物
食品、水、化妆品等物理指标检测
√
√
√
204
化学耗氧量、高锰酸钾消耗量
√
√
√
205
重金属总量
√
√
√
206
钾、钠、钙、镁
饮用水、矿泉水、食品成份分析
√
√
√
207
银、铍、锑、锡、锶、镍、硒
饮用水、矿泉水、食品、渉水产品卫生检测
√
√
√
208
铜、锌、铁、锰、铝、硼
√
√
√
209
铅、镉、铬、汞、砷、
饮用水、矿泉水、食品、渉水产品、生产环境卫生检测
√
√
√
61
邻单胞菌属细菌分离鉴定
√
√
√
62
链球菌属细菌分离鉴定
√
√
√
63
药物敏感试验
√
√
√
64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分离鉴定、抗原检测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相关检测
√
65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及其检测技术的调查

食源性致病菌及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调查报告目录前言 (2)1 食源性致病菌概述 (2)1.1 食源性致病菌的定义及种类 (2)1.2 食源性致病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1.3 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3)1.3.1 国际情况 (3)1.3.2 国内情况 (3)1.3.3 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的原因 (5)2 国内外的食品微生物标准检验体系 (5)2.1 国外主要食品微生物检测体系 (6)2.2 国内主要食品微生物检测体系 (6)2.3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执行标准 (6)2.4 国标中致病菌常规检测方法流程 (7)3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8)3.1 常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现状——传统计数改良法 (8)3.2 常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现状——快速检测微生物数量的新方法 (10)3.2.1 ATP生物荧光法 (10)3.2.2 检测微生物产生的CO2量的方法 (10)3.2.3 电化学方法(电导率法或电阻抗法) (10)3.2.4 颜色变化 (11)3.2.5 流式细胞技术 (11)3.2.6 热量法 (12)3.2.7 放射测量法 (12)3.3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12)3.3.1 显色培养基法 (12)3.3.2 免疫学方法 (13)3.3.3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15)4 小结 (16)前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不谈的话题。
同时食品引发的中毒事故频发,媒体曝光度增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国家也加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整顿和监管力度。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法制司19日发布的通知,国务院已将《食品安全法》修订工作列入2013年立法计划。
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是微生物污染和化学性物质污染,而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化学污染监管,将进入长期化和制度化;食源性疾病,这一食品安全隐患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屡次发生,它也不会再继续“潜伏”。
食品微生物检验 GS GB4789培训

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目前,我
国涉及食品致病菌限量的现行食品标准共计500多项,标准中致病菌指标的设置存在重复、
交叉、矛盾或缺失等问题。
为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预防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同时整合分散在不同食品标
准中的致病菌限量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起草《食品中
GB4789.13-2012 食品微生物学检 验-产气夹膜梭菌检 验
GB/T4789.1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 验-蜡样芽胞杆菌检 验
GB4789.1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 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4789.16-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 验-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GB/T4789.17-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 验-肉与肉制品检 验
GB/T4789.3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 验-双歧杆菌检 验
GB4789.3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 验-乳酸菌检 验
GB/T4789.36-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 验-大肠埃希氏菌 0157:H7/NM检 验
GB4789.37
暂缺
GB4789.38-2012 食品微生物学检 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
+
一、标准的制定目的
致病菌是常见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
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据统计,我国每年由食品中致病菌引起
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约占全部报告的40%至50%。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
GB4789.18-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 验-乳与乳制品检 验
革兰氏阴性微需氧和厌氧菌的检验

革兰氏阴性微需氧和厌氧菌的检验•本类共包括8个属和1个科:1、弯曲菌属,2、水螺菌属,3、螺菌属,4、固氮螺菌属,5、海洋螺菌属,6、蛭弧菌属,7、吸血弧菌属,8、螺杆菌属,以及拟杆菌科。
•在医学检疫上有意义的是弯曲杆菌和螺杆菌属。
一、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一类呈逗点状或S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动物界,其中有些可引起动物和人类腹泻、胃肠炎和肠道外感染。
目前弯曲菌属有18个种(含亚种),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的胎儿亚种,前者引起人类急性腹泻,后者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其次是胎儿弯曲菌和大肠弯曲菌等。
1983年分离的幽门弯曲菌则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
兽医临床上常见的有五个种(含亚种):空肠弯曲菌、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和性病亚种)、小肠弯曲菌、幽门弯曲菌。
其中以空肠弯菌最多见,胎儿亚种次之。
致病性(一)形态与染色1、0.2-0.4×1.5-3.0μm; G-, 呈弧形、S形或海鸥展翅状,不易着色;2、无芽孢,一端或两端各有一根鞭毛,运动活泼,形态似霍乱弧菌;3、从微需氧到厌氧,CO2有利于其生长。
(二)培养特性•微需氧,最适生长环境: 氧气5%、二氧化碳10%、氮气85%;通常42℃初分离空肠弯和大肠弯曲菌,其他菌株37℃生长良好。
•营养要求高,普通培养基不生长,常用含头孢哌酮的选择性培养基,以抑制肠道正常菌群。
•含血的Skirrow培养基、头孢哌酮-万古霉素-两性霉素琼脂培养基(CVA)和不含血的碳-头孢哌酮-去氧胆酸盐(CCDA)、碳基选择性培养基(CSM)和半固体动力培养基等常用于分离该属的细菌。
•在凝固血清和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36小时可见无色半透明毛玻璃样小菌落,单个菌落呈中心凸起,周边不规则,无溶血现象。
(四)抵抗力•抵抗力较弱,易被干燥、直射日光及弱消毒剂所杀灭,56℃、5min可被杀死。
但耐寒,在4℃冰箱或水中可存活4周。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6)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的报告
按5)确证的大肠菌群LST阳性管数 ,检索MPN表(见附录B),报告每g( mL)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
表B.1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检索表
第二法: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
需要用到的培养基
(1)VRBA: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
成分:蛋白胨7.0g,酵母膏3.0g,乳糖10.0g ,氯化钠5.0g,胆盐或3号胆盐1.5g,中性 红0.03g,结晶紫0.002g,琼脂15g~18g
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 内普遍存在的细菌,是粪便中 的主要菌种产。气一克般雷生白活氏在菌人大 肠中并不致病,但它侵入人体 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 。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 群在37℃培养24小 时能发酵乳糖、产 酸产气、需氧和兼 性厌氧的革兰氏阴 性无芽胞杆菌。
大肠菌群
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 道传染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群 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引起食物 中毒。致病性菌株能侵入肠 粘膜上皮细胞,具有痢疾杆 菌样致病力。肠致病性大肠 杆菌(EPEC)、肠毒素性 大肠杆菌(ETEC)和肠侵 袭性大肠杆菌(EIEC)等。
粉溶液200mL,0.1%煌绿水溶液 13.3mL,蒸馏水800mL, pH7.2±0.1。 制法:略
抑菌剂的选择
大肠菌群检验中常用的抑菌剂有胆盐、十二烷 基硫酸钠、洗衣粉、煌绿、龙胆紫、孔雀绿等 。
抑菌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其它杂菌,特别是革 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国家标准中LST肉汤利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抑菌剂,BGLB肉汤利用 煌绿和胆盐作为抑菌剂。
其他项目
抗生素残留、beta-内酰胺酶、 商业无菌等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阳性对照标准菌株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新版标准GB/T 4789-2010于2010年6月1日开始实施。
新版《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标在检测流程、检验方法及培养基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改动。
标准中要求实验室应当有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以下是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整理的《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中涉及的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以方便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检疫机构、卫生防疫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食品企业微生物实验室使用。
附件: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阳性对照用菌下面是散文两篇,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闲时翻翻古书,觉陶公形象非一般君子之所比也,于是细细读之,连缀成篇以为学习之楷模。
陶渊明一生,大约可分三个阶段:出仕前(公元365--392年),出仕中(公元393--405年),归园田(公元406--427年)。
他所处的时代,正值东晋末季。
其间战乱频繁,国无宁日。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裕建刘宋王朝,陶渊明成亡国遗老,时55岁。
刘义龙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十一月,他含恨离世,享年63岁。
没落,江河日下。
他在29岁时才出仕,任过一些小小祭酒,参军职务。
直到41岁时,其叔太常陶夔见其贫苦提用于小邑彭泽县令。
叹!然而这样的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宁困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他在作彭泽令时,为何只在官八十余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赋《归去来》。
”孤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他的性格,也是他在那个时代家世没落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疾恶如仇,是他又一性格特点。
《读山海经》是其代表作。
共十三首,第一首发端,二至十二首咏读书之所记,末首写了齐桓公不听管仲而任用奸臣易牙竖刁,继而为乱,桓公饥渴而死。
他大呼“明处天鉴,为恶不可履“!在他心里“猛志固常在”,他要效仿刑天,他要学习精卫,其济世壮志不亦显乎!他欣赏荊苛,“其人虽己殁,千载有余情“,封建时代,剑客轼君为大逆不道,正因他认为秦始皇独裁,残忍,园则成为他宁静闲适的修身养性之处,虽有人指责他“乐天安命”“洁身自好”,我们不妨看看那狂放不羁的上的阮籍,也不得不发出“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慨叹,在“终身履薄冰“的恶劣环境下纵酒谈玄,佯狂放要求那个时代的人呢?陶渊明渴望理想社会,57岁时写的《桃花源诗并记》,充分反映了他这种思想。
空肠弯曲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空 肠 弯 曲杆 菌 是 全 球 食 源 性 急 性 细 菌 胃肠 炎 的 主 要 致 病 因素之一 , 比沙 门 菌 、 志贺菌 、 大 肠 埃 希 菌 O1 5 7 : H7引 发 的感
在特殊情况下 , 空 肠 弯 曲 杆 菌 的大 环 内酯 类 耐 药 株 能 够 同
时 携 带 A2 0 7 5 G 和 A2 0 7 4 C 两 种 突 变 。 大 多 数 大 环 内酯 类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的 空 肠 弯 曲 杆 菌 菌 株 含 有 3个 拷 贝 的 碱 基 突 变口 。 一 般 大 环 内酯 耐 药 至 少 需 要 2个 拷 贝 的 碱 基 突 变 , 只
有单一拷 贝的 2 3 S r R NA 突 变 株 未 见 报 道 。一 些 只 有 两 个 拷 贝 的 碱 基 突 变 株 的 大环 内 酯 类 抗 菌 药 物 最 低 抑 菌 浓 度 比 3个
拷贝突变株要低 , 表 明可 能 存 在 一 定 的基 因剂 量 效 应 。
内酯 类 药 物 的 治 疗 期 间 , 发 现 了 耐 红 霉 素 空 肠 弯 曲 杆 菌 。 此 外, 大 环 内 酯 类 抗 菌 药 物 在 兽 药 中 的广 泛 应 用 更 是 加 速 了 这 一
趋势_ 3 ] 。耐药性的出现是 当今抗 菌药物应 用 的主要 问题 , 研 究 耐 药 机 制 有 助 于 指导 临床 用 药 、 控 制 耐 药 菌 产 生 和 发 现 新 型 抗 菌 药 物 。 因此 , 研 究 空 肠 弯 曲杆 菌 对 大 环 内酯 类 抗 菌药 物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5g/LNaCl耐受试验
将分离培养所得可疑菌落接种于含35g/L氯化钠肉汤培养 基中,经48h培养,空肠弯曲菌不成长。
(5)42℃和25℃生长试验
将分离培养所得可疑菌落接种于两管布氏杆菌肉汤中,一 管放在42℃下培养48h,一管放在25℃下培养48h,42℃生长 而25℃不生长,则为空肠弯曲菌。
(6)奈啶酸试验
将分离培养所得可疑菌落涂片于血平板上,然后贴上含有 39μm奈啶酸的滤纸于平板上,空肠弯曲菌敏感而肠道弯曲菌 不敏感。 (7)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试验
空肠弯曲菌在TTC培养基上呈阳性,而胎儿弯曲菌为阴性,阳性 者有紫色菌苔并有光泽。
(8)硝酸盐还原试验
取培养物的性反应。
(三)生化特性
弯曲菌属各个种的生化特性
项目
过氧化氢酶 氧化酶 1%甘氨酸试验 H2S试验(纸 条法) 35g/LNaCl耐 受试验 25℃生长 42℃生长 硝酸盐还原试 验 奈啶酸试验
胎儿弯曲菌
胎儿亚种 结肠亚种 空肠亚种
痰弯曲菌
痰亚种 牛亚种
粪弯曲菌
+
+
+
+
-
-
+ + -
- +
+ + +
- -
本节结束
(五)致病性
弯曲菌在胆管中生长,小肠上端微需氧环 境中适宜本菌生存和繁殖,造成空肠、回肠和 大肠组织损伤,通过肠粘膜侵入血液。空肠弯 曲菌引起的病变主要在回肠和空肠见斑块样炎 症,伴有肠系膜淋巴结炎。
三、检验程序
四、操作步骤
1.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1)肉类、乳类等可疑食品标本 先取10g检样于90mL生理盐水中,用电动搅拌器打碎,静 置15min,将上清液以3000r/min离心10min,取沉渣做检验用, 接种于Camp-BAP平板上,与42~43℃微需氧培养48h,取出平 板鉴定菌落。如1g样品菌量少于10² 个,此法不能检出。 (2)河水或污水标本 先取水样1000mL,经0.65μm微孔滤膜过滤,再用0.45μm 微孔滤膜过滤。取滤膜培养于布氏杆菌肉汤中(含Camp-BAP 抗菌剂),经微需氧42~43℃48h培养后,培养液做检验用, 用Camp-BAP平板分离。 (3)其他 不论哪种食物样品都应尽快交付检验。如果样品必须运送 和保存,应当使用Cary-Blair氏半固体培养基。弯曲菌的存 活时间取决于温度,在25℃情况下,其存活时间不到24h或更 少,因此样品在原始分离前需放冰箱或冷处保存。
5.确定试验 经初步鉴定后,仍需做下述试验,并且各项试验均应在 5%氧气的微需氧环境中培养。 (1)甘氨酸耐受性试验 将分离培养所得可疑菌落接种于甘氨酸培养基中,培养 48h,如为阳性,在培养基表面有云雾状生长,则为弯曲菌 空肠亚种。 (2)硫化氢生长试验 将分离培养所得可疑菌落接种于TSL斜面上,并吊一根 乙酸铅滤纸条于管口,经48~72h培养,空肠弯曲菌一般在 斜面上少量生长,其反应为碱性/碱性(K/K),滤纸条变 黑,但培养基底部不因硫化氢而变黑。 (3)马尿酸钠水解试验 将分离培养所得可疑菌落接种于马尿酸钠培养基,于 42℃培养48h,离心沉淀取出部分上清液,加入三氯化铁试 剂,如出现恒久沉淀物则为阳性,空肠弯曲菌呈阳性反应。
2.微需氧条件的制备 最佳微需氧条件是氧气5%、二氧化碳为10%、氮气为 85%。微需氧条件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常用的燃烛 法、化学法、生物法、气袋法、仪器法等。 带有双相压力计的厌氧罐:在装入平皿密封后,先抽 去罐内空气至负压为7.3×104 Pa(550mmHg)处,同样输 入上述气体至压力为零。即可放置恒温箱内培养。 3.分离培养 可直接在选择性培养基,如改良Camp-BAP布氏杆菌培 养基或Skirrow氏培养平板上划线接种。与42℃培养48h后, 观察可疑菌落。 4.初步鉴定 将可疑菌落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试验,如为阳性, 则涂片做革兰氏染色。根据菌落生长特征、菌体染色、动 力(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动力明显)、氧化酶和过 氧化氢酶阳性者,可初步确定为弯曲菌。
6.生物分型 (1)快速马尿酸钠水解试验 (2)快速硫化氢试验 (3)DNA酶水解试验 空肠弯曲菌的生物分型
生物型 空肠弯曲菌 试验 Ⅰ 快速马尿酸钠水解试验 快速硫化氢试验 + Ⅱ + Ⅲ + + Ⅴ + + Ⅵ Ⅶ 弯曲菌 嗜热弯 曲菌 Ⅷ + Ⅸ +
DNA酶水解试验
-
+
-
+
-
+
-
+
7.血清分型 空肠弯曲菌O因子分型应采用间接血凝法,H或K因子分 型可用玻片凝集法。 8.菌种保存 空肠弯曲菌菌种应接种在改良Camp-BAP斜面培养基上 (棉塞不宜过紧),于42~43℃微需氧环境中培养48h后, 置4℃冰箱中微需氧环境保存10~14d,需要时仍可转种一 次,长期保存需用冻干法,即真空冷冻干燥法。 注:在进行空肠弯曲杆菌检验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自身感染。
+ + +
- -
+ + +
- +
+ + +
+ d
+ + +
d -
- +
+
+ +
-
+ +
-
﹙-﹚ +
-
d +
?
? d
d
马尿酸钠水解
-
-
+
-
-
-
注: +为90%以上阳性; d为有的阴性,有的阳性; (-)为一般不生长; -为90%以上阴性; ?为未知。
(四)抵抗力
本属菌抵抗力不强,易被干燥、直 射阳光及弱消毒剂等杀灭,加热至 58℃经5min可杀死。对青霉素、头孢 霉素耐受,对红霉素、四环素、庆大 霉素敏感。
空肠弯曲菌检验
一、概述
空肠弯曲菌是弯曲菌属中的一个亚 种,隶属于螺菌科。 已被认为是引起急性腹泻的重要原 因菌。目前已证明为人畜共患病菌, 人们食用受到该菌污染的食品和饮用 水可引起急性肠炎。
空肠弯曲菌(C.jejuni)
流行病学特征
– 家畜、家禽肠道正常菌群 – 传染源 病人,带菌者 ,带菌动物 – 传播途径
动物→人 人→人
– 人群易感性
密切接触、粪口传播 粪口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所致疾病
1. 婴幼儿急性肠炎
腹痛、水样泻、粘液脓血便
2. 食物中毒
二、生物学特性
㈠ 形态与染色 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态菌,螺旋 形,弯曲杆状。大小为(0.3~0.4) μm×(1.5~3)μm,呈S形或纺锤形, 菌体一端或两端有单根鞭毛,长度约 为菌体的2~3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 养时间过久,如超过48h以衰老的球 形菌居多。动力阳性。
㈡ 培养特性
⒈初次分离时需要在含5%氧、85%氮和10%二氧化碳环 境中,传代后能在10%二氧化碳环境中生长,在多氧和绝 对无氧环境中均不生长。 ⒉培养适宜温度为25~43℃,最适温度为42℃,最适 pH7.2。 ⒊对糖类既不发酵也不氧化,呼吸代谢无酸性或中性 产物,生长不需要血清,从氨基酸或三羧酸循环获得能 量。 ⒋在布氏肉汤中生长呈均匀混浊。 ⒌在血琼脂上,初分离出现两种菌落特征: 第一型菌落不溶血、灰色、扁平、湿润、有光泽,看上 去像水 滴,边缘不规则,常沿划线蔓延生长;第二型 菌落也不 溶血,常呈分散凸起的单个菌落(直径 1~2mm)、边缘 整齐、半透明、有光泽,呈单个菌落生 长。当菌种传代后,如遇环境温度不适宜,易出现第二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