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与品牌营销(BM)时代的到来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与品牌营销(BM)时代的到来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与品牌营销(BM)时代的到来

毕业论文

姓名:李慧

日期:2010.03.01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与品牌营销(BM)时代的到来目录

1.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2)

2. 品牌营销(BM)时代的到来 (10)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与品牌营销(BM)时代的到来一、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艰难启动期,一方面市场疲软,产品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内的居民储蓄欲望在不断地加强,储蓄率在不断地攀升。有资料表明,我国在家电,机械加工行业企业的开工率只有 60% 左右,同时城乡居民的存款却是以年均数亿元的速度增长,仅1998 年的前11 个月,居民的存款增长了7160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 873 亿元,而社会零售总额增数却由 94 年的 30.5% 下降至 98 年的 6.79% 。①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一直是近年来常被关注与探讨的话题。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

②也就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消费水平作为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同时也可以用来指称一国的消费总规模,即社会总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的比例,积累与消费的比率,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在客观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生产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则成为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消费需求不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积累,低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同样会遭到破坏。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协调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资本运动受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被迫紧缩。

其次,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区间,当消费旺盛,经济增长率就高,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率就会滑落。当然,消费率也不是越高越好。消费率长期过高,会挤掉投资,使经济增长不能持久,但消费率也不能长期过低,长期过低就会使高速扩张的生产能力与低消费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过剩危机”,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消费率总的变动趋势是下降的,虽然在1978 -1982 年消费明显上长,从61.8% 上升到 68.7% ,但从此以后,我国的消费率却是持续下降的。 1990 年比1982 年降低了7.4 个百分点。1997 年又比1990 年下降1.4 个百分点。③由于消费率下降,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呈下降趋势。如表(一)所示。

表(一) 1990-1998 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各指标贡献率

年份经济增长速度总消费贡献率总投资贡献率净出口贡献率

1990 3.8 72.1 12.0 15.9

1991 9.2 68.9 25.8 5.3

1992 14.2 64.8 46.0 -10.8

1993 13.5 46.6 70.5 -17.1

1994 12.6 38.2 42.8 19.0

1995 10.5 37.9 55.4 6.7

1996 9.6 52.9 33.7 13.4

1997 8.8 49.8 33.4 16.8

1998 7.8 31.8 63.1 5.1

资料来源:引自许永兵《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从表一可知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内需的增长,但从1993 年以后,我国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93-98 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 42.9% 而投资贡献率却为 56.7%, 后者比前者高出 13.8 个百分点。这主要是近几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势头放慢。受收入水平制约,再加上居民对房改,医疗保险,就业制度等改革的预期热情不高,再加上服务消费、住房消费等绝大部分还未完全市场化,所以造成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 二 ) 消费水平与经济波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取得了同步的增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 1978 年为 3588.1 亿元, 1994 年上升 43798.8 亿元,年平均增长9.5%( 按不变价格计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由1978 年的375 元增加到了1994 年的3654.5 元,剔除价格因素,年平均增长了7.3%, 而全国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由 1978 年的 175 元上升至 1994 年的 1737 元。剔除价格因素,居民消费水平实际年平均增长 9% ,④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消费水平是阶段性波动的。如表(二)所示。

表(二)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元)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

1988 14074.2 111.3 635 106.9

1989 15997.6 104.3 694 99.2

1990 17681.3 103.9 723 102.2

1991 20188.3 108.0 849 114.3

1992 24362.9 113.6 1004 112.0

1993 31380.3 113.4 1246 108.7

1994 43798.8 111.8 1737 114.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94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 年。

究竟是什么引起了消费的波动呢?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点因素:

1 ,个人收入增长的波动,居民消费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制约。当居民的收入大幅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就有所上升,居民的收入下降时,消费也就相就地受到限制,这一趋势以下表(三)可以清晰地表现出来。

表(三)

指标 1981年 1985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元) 500.40 748.92 1522.79 1713.10 2031.53 2583.16 3520.31

生活费收入(元) - 685.32 1387.27 1544.30 1826.072336.54 3179.15.

生活消费支出(元) 456.84 673.20 1278.89 1453.81 1671.13 2110.81 2851.34 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生活费收入(%) - 91.5 91.1 90.1 89.9 90.5 90.8

生活消费支出(%) 91.3 89.9 84.0 84.9 82.3 81.7 81.4

资料来源:曾壁钧等著《我国居民消费问题研究》第 50 页,中国计划出版社。

2 、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动。

居民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收入的比例,是平均消费倾向及边际消费倾向的统称。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 ,边际消费倾向就是增加的 1 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 。

在经济的短期波动中,人们的消费变动不会和收入的变动成比例,具体而言,在经济趋向繁荣过程中,收入增加,这时人们的消费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会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要比平均消费倾向小。在经济走向衰退过程中,收入下降,这时人们消费会减少,但减少的幅度会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这也说明,边际消费倾向要比平均消费倾向小。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下降的。

消费倾向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它充分反映了在一定收入水平下消费意愿的大小。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低工资,高积累“的政策,居民个人所得少,消费倾向

普遍很高,改革开放以后,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居民的消费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978 年以后,我国的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基本上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而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不太明显。

3 、农业波动对消费波动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农业的波动必然引起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从而引起消费的波动。首先,农业的增长必然导致消费的增长, 1979 年到 1982 年,农业分别增长 1.81 %,0.31 %,1.5 %和0.87 %,消费分别增长2.8 %,3.1 %,1.0 %,2.2 %,其次,农业的减产或低增长导致消费的下降或低增长, 1991 年农业国民收入下降1.53 %,同年消费下降 3.2 %,⑤ 1992 年至 1995 年,农业国民收入大幅下降消费也大幅下降。

( 三 ) 消费水平与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大体上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成分,各组织和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国的经济增长从其内涵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一国的经济增长又是以一定的消费水平为前提的。当社会经济实现增长,经济总量及人均收入量也会相应增长,从而引起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以及外贸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高的经济增长率必然带来高的结构变化率。也就是说,结构的变动是与经济发展过程相联系,是以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即人均收入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为条件,是通过资源的再分配来实现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结构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动。下面就从几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1 、人均收入水平与经济结构变动及工业化程度

根据库兹涅茨的研究可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结构变动率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50-130 美元时是产值结构变动率最高的第一时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 220-360 美元时是产值结构变动率很高的第二时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360-860 美元时是产值结构变动率较高的时期。我国改革以来,按世界银行图表集法计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大概在300 美元左右。⑥因此可知我国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处于高变动率阶段。

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根据钱纳里等人的理论,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1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2 )工业化阶段,(3 )发达经济阶段。工业化阶段是结构转变幅度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需求结构及生产结构、外贸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我国在改革开始时工业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但是人均收入水平却是相当低的。这是由于改革前我国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政策倾向过于偏激所导致的工业化过程的片面演进和产业结构关系的严重失衡。一般而言,工业化的起步是要以一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为前提的,工业化程度超过人均收入水平的状况必然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变动。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依然存在不合理的状况,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但这种不合理状况不是由于过去重工业的倾斜政策而造成的,而是因为当前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导致现行经济结构不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目前从我国消费领域的整体来看,酝酿着一次新的消费升级- “住行消费升级”(在此之前,已有几次消费结构升级)。其间消费投入大,积蓄时间长。这使得消费需求不足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2 、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引起结构变动的原因

收入的增长必然引起消费水平的增长,而消费水平的增长又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用恩格尔定律可以明显表现出来。恩格尔定律可以表述为居民食品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下降的一种趋势。也可以表述为居民食品消费占居民总消费的份额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总消费的增长而下降的一种趋势,以我国1987-1997 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及其消费结构为例可知, 1987-1997 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 0.53 下降至 0.46 ,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则没有多大的变化,仅从0.56 降至0.55 ,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有较大的变化,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却没有多大的变化。如表( 四) 所示。从中可知消费水平的上升必然引起需求结构的升级,但需求结构又是如何引起整个经济的变动呢?根据经济学原理我们可知,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引起资源向消费需求多的产业部门转移,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变化。

3 、结构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带来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的增长

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增长,结构合理,就可以提高全社会总要素的生产率,进而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这样就必然能够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有国民收入总额及其提高速度,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消费与投资人口总数及其增长速度,价格水平的变动等。

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依存于消费基金的多少,而消费基金又来自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大,增长速度快,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就高,收入总额小,增长速度慢,则消费水平就低。

在国民收入为一定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任何社会要扩大再生产,都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在积累效果不变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积累的增长就意味着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的增强。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有可靠的物质保证,反过来,消费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积累的增加。目前我国存在积累过度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储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0.3% ,其中 1978-1982 年平均增长率为6.5% 。1993 -1991 年增长11.6% ,1992 年-1997 年平均增长为37.1% 。在储蓄

存款猛增的同时,居民消费的增长却相对疲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几乎都低于同期储蓄增长速度。其年平均增长仅为 16.1%, 比储蓄存款余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低了 14.1% 个百分点。⑦

造成居民储蓄率上长,甚至实际利率下降也选择储蓄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由于多项改革的推进,人们存款以备将来购买住房、养老、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之用。另一方面,是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支出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前市场高收入阶层想要的已经有了,边际需求欲望下降,消费结构或支出结构升级。而低收入层受购买力限制,商品购买量增加缓慢。由此导致居民存款源源不断的增加,消费市场需求不旺。

在消费基金确定的情况下,人口的数量与消费水平成反比,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水平就低,人口数量小,增长速度慢,消费水平就会高,我国人口基数大,且人口增长速度也快,而且每增加一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据粗步估算,我国现有人口达14 亿左右。每年新增的社会财富,新生产的各种消费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将为新增加的人口所占有,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如医院病床的增加,普遍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普及,住宅条件的改善,生活用水质量的提高等都将因为人口总数的较快增长而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我国的消费水平是不高的。要提高消费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就要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限制早婚早育,多生多育,以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高低与物价水平成比例关系,我国近些年来,居民的货币收入提高了但物价也上涨了,某些物价上涨程度还高于平均工资的提高速度,因而影响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有一部分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反而下降了,我国目前物价已由低谷逐渐缓慢的向上攀升,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已有所回升。

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比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生产力布局不同以及对某些地区采取“倾斜”政策和劳动差别和非劳动因素造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劳动报酬不同,从而形成消费水平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大部分农村发展比较慢,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比较明显。附表 ( 四 )

表 ( 四 )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5 1996 1997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99.6 1002.2 1181.4 1375.7 1510.2 4283.0 4838.9 5160.3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790.0 884.4 1104.0 1211.0 1278.9 3537.6 3919.5 4185.6 边标消费倾向 0.78 0.83 1.22 0.55 0.51 0.87 0.69 0.83

恩格尔系数 0.53 0.51 0.54 0.54 0.50 0.49 0.4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423.8 462.6 544.9 601.5 686.3 1577.7 1926.1 2090.1

MPC 1.50 1.07 0.95 1.02 0.58 0.87 0.75 0.28

恩格尔系数 0.56 0.55 0.53 0.54 0.59 0.59 056 0.55

资料来源:引自各卷本《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摘要》

表( 四) 中显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在农民人均消费水平之上。城市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都较高,这表明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城市居民的MPC相对较平稳,表明城市居民目前在寻找新的消费热点,农村的MPC变化相对较大,表明农村居民目前还处在一个消费热点之中,但消费支出变化不大。

这主要是近年来,由于多数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不断增强,将收入较多地转向了储蓄,投资等其他渠道,加上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多项改革情况下,居民为应付改革的被动储蓄倾向在明显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而导致农村消费增长率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率的原因除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的限制以外,最主要是农村的消费环境滞后,配套设施不齐全, 如有些农村没有通电,或有电的地方供电极不正常而且电费极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其实,农民每消费 1000 亿元将对农业部门产生 427 亿元的直接需求,对工业,运输,邮电,商业饮食以及其他服务部门分别产生 395 亿元, 36 亿元,85 亿元, 57 亿元的直接需求,综合推算,农民每增加消费 1000 亿元将对整个国民经济新增2008 亿元的消费需求,⑧可见,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市场的拉动力。

四、提高我国消费水平的建议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存在在消费率过低,储蓄过高的倾向。因此我国今后的消费政策主要是提高居民的消费率,而提高居民消费率的主要措施又是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为此提出以下的建议。

1 、积极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城镇新的消费热点。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正处于对彩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阶段,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7 年我国农村平均每百户仅拥有电冰箱8.49 台,彩电27.32 台,洗衣机27.81 台,摩托车10.89 台,而1998 年十一月末,我国商品库存彩电97.3 万台,电风扇344.1 万台,电冰箱91.9 万台,⑨所以无论是从供给还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都有大幅增加的可能,开拓农村的消费市场,要解决好几点金融问题。

A、把消费信贷引入农村,这是以农民日益增加的储蓄为基础的,由于农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且农民的消费热点产品货源充足,所以在农村开展消费信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

B、建立农业保险机构,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仅1998 年的洪涝灾害,仅农作物的受灾面积就达3.2 亿亩,使得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左右,自然灾害一方面使得农民的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的不确定,增加储蓄,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就要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

城镇居民面临着消费断层问题,即原有的主要以彩电,冰箱,VCD等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消费层次已经得到满足,消费已经饱和,处于一种储币待购的状态。因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我国城镇居民而言,住宅消费及住宅装饰业应成为培育重头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进入住房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提高阶段。随着福利分房的结束,个人对商品房的消费,已经占到了主要地位,但由于房价过高,无法使百姓安居乐业,也无法使住宅建设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其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银行商品房抵押贷款的规模扩大的商品住房及装饰业必然成为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家庭轿车将成为我国消费领域发展的热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已经出台,长期以来,靠公款买车的局面已经改变,目前,1400 万辆汽车保有量中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车为个人所有,虽然目前从消费领域谈轿车进入家庭领域还为时过早,但私人买车那部分先富起来的高收入阶层,如律师,三企白领等购车数量不小,且据调查,我国约有三十万个家庭在近两年内有购车意向。约三百万个家庭将购车列入了自己的消费计划,所以家庭轿车必然成为我国将来的消费热点。

教育消费将成为消费热点,教育消费包括居民子女教育支出以及为提高自身业务竞争能力的培训支出,它属于服务性消费,知识经济时代,人人都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很多人还要不断变换工作岗位,这就产生了再学习的强大需求。教育成为一种产业就要满足群众对非全日制教育的种种需求,目前成人高考热已标志着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个消费热点。

2 、发展消费信贷。发展消费信贷是促进内需扩大的必然选择 . ,发展消费信贷,可以联通生产与消费,疏导巨额储蓄适当向消费领域分流,解决现实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发展消费信贷首先要转变消费观念,由过去的“积蓄-消费-积蓄”的单一的消费方式转化为“贷款-消费-积蓄还债”的新型消费方式。提倡适度的超前消费。其次是政府努力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拓宽个人消费信贷能力,针对不同的消费信贷品种上和贷款对象,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第三是建立担保机制和个人资信调查机构,为低收入居民提供解决担保问题。第四是积极发展信用卡业务。如加强透支功能等。

3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住房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四大方面。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消费品按劳再分配有益于保障退休人员有基本的消费金。医疗保险制度则可以为广大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提高职

工的健康水平。住房保险制度中,住房公积金的建立,增加了工资中的住宅消费基金,也增大了住宅消费的能力,对保证住房投资和住宅消费达到较高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方面,它对于保障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消费有着重要意义。

二、品牌营销(BM)时代的到来

序言

九十年代中后期,全国兴起了一股CI热潮,无论大中小企业,都言必CI。不少企业更是奉CI若神灵,把它视为解决企业经营发展障碍的灵丹妙药,便倾注全身心地导入CI。然而与企业主愿望相佐的是,企业形象视觉是美观了,CI手册厚厚一叠,企业如获至宝,但遗憾的是市场业绩短期内并没有相应提升。在高期望的背后就是大失落,人们随之而来开始怀疑、甚至否定CI。几年后,CI在国内急剧降温,似乎被打入冷宫,难道CI真的不适用吗?

 为了力挽狂澜,广告界、营销界一再高呼,导入CI需要时间,需要企业上下齐心协力,按规范化操作,甚至毫无犹豫地贯彻执行,可大多数企业功利心太强,经受不起时间的拖延,他们需要见立马见效益,投入就要尽快有产出,赢利即为真理。这批新兴的企业羽翼尚未丰满,刚刚完成原始积累,不足以有超前投资意识,自然会急功近利,最终是咨询公司与企业不欢而散的结局。

诚然,CI在国内兴起后,成就了相当多的企业,他们抓住机会,实现形象大蜕变,得到了质的飞跃,成为国内颇有竞争力的大品牌。但对于大多数刚起步的中小企业,他们还来不及美化自己的企业形象,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品牌竞争中去,实现市场占有率,解决生存问题,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CI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一种遥遥无期的奢望。而这批中小企业又不得不发展壮大,他们将依靠何种营销武器取胜市场呢?

笔者根据多年的营销策划经历,结合企业实践与咨询业的理论提炼,倾注桑迪营销团队的经营思想,特别提出适合中小企业过度成长的品牌营销(Brand Market,以下简称BM)时代,也许这才是适合企业快速成长的战略宝典。

事实上,BM时代早以来临,只是人们没有留意罢了,我只是率先提出这种理论体系,希望与众多业内朋友分享。

CI神话的淡出,BM时代的来临——从太阳神到三株时代

广东太阳神集团是国内最早导入CI的保健品企业,这对国内的营销界、广告界的确是一大推动,它促进了营销领域的新进展,国内专家后来将之归纳为“南派营销模式”的杰出代表。的确凭借一流的CI战略战术,太阳神在国内迅速树立了鲜明而优越的企业形象,使太阳神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市场,统领了保健品行业的新潮流。

以南派营销模式制胜的还有珠海巨人集团的脑黄金,他们的行销理念是追求一流的企业形象,通过多种策略宣传企业,而后带动产品销售,其典型特征是广告形象一流、企业形象一流,靠大广告引导消费,营销中充满霸气。他们成功了,因为当时中国的消费太不理性,在当时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别无选择。

自95年以后,中国的营销环境开始变化,消费者在广告的刺激下,开始变得麻木,千篇一律的广告大战、企业形象大战使他们厌倦,甚至对产品产生怀疑,这预示着企业营销思想也要相应调整。还没有感受到这种潜移默化变革的南派营销代表,却遭到失败,依旧墨守陈规的太阳神也风光不再,人们不禁惊呼,营销时代开始变化了。

而随后新兴的三株企业,却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发展如日中天,从30多万元创业,到95年就实现近20亿元的销售奇迹,到96年发展至颠峰状态,实现单品80个亿的销售神话,一跃成为保健品的新霸主。三株缔造的营销帝国几乎无人能敌,在当时是空前的,到目前为止仍无人能及。

与太阳神营销模式不同的是,三株并不追求企业形象的完美,而实践其品牌营销(BM)战略。人们可以不必理会三株企业形象背景,但绝对逃不出三株口服液的宣传网络。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土墙、茅厕,到处可见三株的踪影。横幅、小报、电视专题、咨询医生、墙体广告等铺天盖地,试问,还有谁不被这种营销气势所征服?

三株的品牌营销策略被业内称为“北派营销模式”的杰出代表,与它相呼应的还要红极一时的鸿毛药酒、505神功元气袋、周林频普仪等。它们的特点是,宣传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满足消费心理而展开营销,因而大获全胜,成就了一大批新兴企业。这种营销战略较CI时代的营销更加进步,而且更能体现市场经济的特色,特别适合中小企业的创业初期,这就是BM时代的开端。从太阳神到三株,正是营销从CI制胜到BM制胜的转变。

BM时代的核心理念

BM是一个全新的营销理念与游戏规则,而且是一个被实践验证了的、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特别适合新创业中的企业与中小企业。这比CI理论更适合中国国情,不论你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贯彻执行BM策略,定会大有收益。纵横观察国内健康品市场,以及其它行业市场,以BM策略制胜的企业不胜枚举,且其成功率之高、发展壮大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为了尽快将BM理论推广开来,本文特别对其作深刻介绍与案例研究,希望对国内中小企业、创业中的企业,以及营销人士有所启迪。

BM分四部分:品牌个性(brand personality)、品牌传播(brand communication)、品牌销售(brand sales)、品牌管理(brand management)

品牌个性:简称bp,包括品牌命名、包装设计、产品价格、品牌概念、品牌代言人、形象风格、品牌适用对象……

品牌传播:简称bc,包括广告风格、传播对象、媒体策略、广告活动、公关活动、口碑形象、终端展示……

(在传播上,BM与整合营销传播所不同的是,BM的媒体可以是单一媒体,也可是几种媒体组合,完全根据市场需要决定。)

品牌销售:简称bs,包括通路策略、人员推销、店员促销、广告促销、事件行销、优惠酬宾……

品牌管理:简称bm(队伍建设、营销制度、品牌维护、终端建设、士气激励、渠道管理、经销商管理……

BM时代的弄潮儿——脑白金的划时代营销

真正完整的BM时代,是将品牌营销的多种策略融会贯通,巧妙组合运用实现的。脑白金的成功是BM时代成功的杰出典范,一个以50万起家,在企业形象为负值的情形下,是如何靠品牌营销策略制胜,成为低靡时期保健品的奇迹呢?更何况,在当时的背景下,容不得其彰显企业形象,人们只知道有脑白金,而不知道有巨人、史玉柱,甚至连康奇、健特也令人扑塑迷奇,摸不着头脑。脑白金的成功营销,足以见证BM的巨大威力。

首先脑白金注重的是品牌个性塑造,脑白金命名策略充满神秘感,甚至大大提升了产品档次,完全凌驾于同类竞品之上,令他们望尘莫及,无从跟进。其推出的年轻态品牌概念,足以使脑白金成为新时代的保健品王者,而绝非单项功能的领头羊。脑白金的包装追求科技色调的同时,更在乎终端陈列的展示效果,摆放货架上视觉冲击力极强,在当时可谓绝无仅有。脑白金的消费对象被诉求为男女都能、老中皆宜,而且适合在城镇市场销售,定价也合乎中等消费水准。更有甚者,脑白金提出礼品概念,使品牌与礼品很快划上了等号,这些就是脑白金的品牌个性。

其次,脑白金在入市初期的品牌传播上,结合企业现状,选择单一报媒为主,以独创的软文营销开启市场,效果颇佳,两到三个月,很快就启动了市场。随着市场扩张时期,脑白金动用了最具传播力的电视媒体。在媒体传播时,非常注重单项媒体的突出、媒体种类的搭配、广告表现的合理组合,以及投放策略,无论报媒、电视,还是户外,脑白金始终如一地传达品牌内涵。

为了迅速掀起购买热潮,脑白金推出系列公关活动,如大派送,以此引起社会关注,塑造口碑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在终端方面,非常注重软硬终端的建设与引导,与大媒体形成整合传播之势。

第三,脑白金的营销理念以“721原则”为准,即70%的精力放在消费者身上,20%的精力放在终端,仅将10%的精力投入到经销商方面,可见其市场之远见。每到

一个新市场,总是广告开道,刺激当地市场,促使经销商现款提货,将其纳入营销体系中来,激情投入。

为了促进销售,脑白金不惜花大力气进行促销人员培训、店员培训,积极开展旺季的促销活动。在一些大卖场,抢占终端,进行堆场建设,营造促销氛围,为吸引消费,还让利消费,举办买产品送礼品的促销活动。

最后,脑白金的成功,离不开一支训练有素的营销队伍,这是一支在保健品领域曾经取得过辉煌业绩的团队,其中大多数是珠海巨人的旧部。

健特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提倡对事不对人的工作作风,要求营销人员维护好品牌,实现良好的终端管理,长期不懈地开展打假工作。为鼓励一线将士努力实现营销目标,健特也推出了合理的提成奖励制度,力图使员工永保工作激情。

对于终端零售点,要经常关顾,增进与营业员的感情,促进产品的销售机会。对于货款管理,实现零风险,不让营销人员接触货款。

按BM理论,脑白金以品牌营销策略突围,在市场低靡时期,在企业处于完全隐蔽的情况下,迅速成为了行业的新宠,不得不令中国的CI专家瞠目结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CI理论不合时宜了?其实不然,这是一个特殊的创业者,在特殊时期,肩负特殊使命,希望在无任何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迅速制胜的成功标本。BM只是特定时期的任务,对于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新巨人,对于发展壮大的新巨人,特别是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上海巨人来说,BM与CI的整合建设,也许该到时候了。

BM时代的新秀——可采以小搏大差异化入市

两年前,也许我们从没听说过可采眼贴膜,而实际上,它已经存在了,但遗憾的是营销没有新招,包装土气,没有产品概念,导致销路不畅通。厂家是四川的某小企业,缺少运作资金,可采眼贴膜的前景并不乐观。但进入2001年后,情况完全改观,可采成为上海、北京、广州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最重要的是投入资金少,启动市场速度快,而且成为特大城市女性的钟爱品牌。

作为一个国产品牌,而且是名不见经传,在无任何品牌积累、资金支持下,是什么策略使可采脱颖而出,成为化妆品行业新秀?分析可采的营销模式,可以清楚地发现BM地影子,将其归纳,可发现四大BM策略。

第一,品牌个性。可采将自己定位成都市女性的养眼品牌,是区别于其它国际大品牌的产品概念,从“汉方养眼法”进行诉求,试图从女性美容品中,重新开发一片空白市场,抓住大品牌忽略了的眼部护理,不会造成直接竞争,开创了养眼细分化品牌策略。从包装上改头换面,走国际化品质路线,设计出一流且符合中国传统中药风格的产品包装,清新自然的色调,给人清凉、天然感觉,这是吻合现代都市女性的“自然”消费观念的。

同时可采将自己时时与明星、美女联系在一起,劲吹时尚季风,抓住女性爱美、崇尚明星的弱点,进行反复沟通。在价位上较以前有大幅提升,更加适合受众的消费心理。

第二,品牌传播。可采的风格追求时尚化,在广告表现上更注重于风格统一,有国际化品牌形象特征,时刻把握住选美、奥斯卡金奖等美女活动,借势炒作。可采媒体选择比较单一,在上海市场,导入期多以《申江服务导报》为宣传阵地,目标命中率高,能减少资金的分流。后来又极有策略性地上一些电视广告、电台广告与户外广告,起辅助传播作用。

在推广过程中,可采很注意口碑传播,通过征文活动、母亲节献礼、美女评选等事件活动,宣传可采形象。在终端方面更不遗余力地进行视觉冲击,可采在重点终端设有产品展示柜,非常醒目,不时有身着蓝色服装的可采小姐向你微笑。

第三,品牌促销。可采的通路与众不同,前期在上海走的是药房通路策略,以减少营销投入,集中有限资金进行有效促销,同时回避在商场、超市与国际大品牌竞争风险。可采经常性地举办促销活动、培训促销人员,以及药店店员,鼓励他们向顾客推荐可采眼贴膜。还借节庆日推出有奖活动,如旅游奖、精美礼品、可采产品等,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第三章消费者经济行为及客户关系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掌握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了解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因素和消费者购买心理的特征。理解消费者行为模式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消费者行为模式(次重点) 识记: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的三种模式。 理解: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市场营销的关系。 (二)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重点) 识记: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三种因素;消费心理的五个方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理解: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因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 (三)消费者购买心理(次重点) 识记: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十种类型。 理解:各类消费者(按性别和年龄)的购买心理特征。 (四)客户关系管理(重点) 识记:客户关系管理定义;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客户关系管理的原则;客户关系管理的层次。 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管理思想;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7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模式 一:消费者行为 (一)消费者行为: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显示出的探寻、购买、使用和评价产品和服务的各种行为。它不仅包括行动之前的决策过程、购买和使用过程,而且包括行动之后的评价和反应过程。 (二)研究消费者行为包括: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内容、购买方式、购买时间、购买数量、购买地点、购买频率、购后评价以及对未来购买行为的影响等内容。 二:消费者行为模式 (一)消费者行为模式: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典型方式。 (二)消费者行为划分为三种模式: 三: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一个强调社会两方面的消费行为的简单模式。该模式说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反应不仅要受到营销的影响,还有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不同特征的消费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的过程,通过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导致了一定的购买决定,最终形成了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经销商、购买时机、购买数量的选择。 (一)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主要受经济条件、消费群体、销售因素、资料来源、心理评估标准、等因 素的影响。 (二)消费者决策是对市场行为中五方面问题进行规划。 第一,买什么 第二,何处去买 经济人模式:消费者依赖于对市场信息的完全掌握,做出 完全理性的决策,以合理开支其有限的财力,取得需求最 大的满足和效用 被动人模式:消费者成为企业推销人员或广告的操纵对象, 在推销人员或广告的诱导下,服从企业的目标和意图,消 极被动地进行购买决策。 决策人模式:消费者尽量收集比较充分的信息,通过各类 信息的比较与分析,做出比较满意的购买决策。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号43215120 钱琦镠周一晚上课)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在生产的始终。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不同的消费模式往往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 接下来我将分析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原理,以此来进一步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剖析。 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其本身的直接拉动,也有通过消费变量而诱导出来的其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原理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消费对生产的直接施力,消费自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消费低迷情况下,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远远少于潜在的产量,生产能力就不会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当然如果消费过热,超出了资源和生产能力的约束,就会“欲速而不达”,形成表现为通货膨胀的经济实质负增长。 二是消费作为初始变量“借物打物”,通过其他变量拉动经济增长。如引致投资就主要是由消费的增长等经济行为诱导出来的投资,被消费诱导起来的投资被拉动起来以后,它就和消费一样促进经济增长。又如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在之后我将对当前我国经济中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 1、收入分配大拖后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的日行千里,居民的收入增长却总慢三拍,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经济增长的全部合理转化成果。在经济增长中,有相当的份额是城乡居民牺牲的消费。高投资政策,必然是低收入分配政策,也必然带来低消费,造成需求不足。 2 、价格机制改革“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以来,价格往往被许多改革措施“祭刀”,在与国际市场接轨问题上,盲目追逐价格平行而忽视了产品品种、质量等非价格因素,也忽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商品价格基本接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然而,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且工薪阶层占绝大多数,从而形成低收入与高价格这一突出矛盾,居民的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消费处于抑制状态,消费市场低迷,有效需求不足。 3、居民预期收入下降导致惜币心理。在经济体制变革中,改革措施一方面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心态,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对收入预期的下降,居民不得不少支出、多储蓄,以备未来不时之需。精打细算,以积极节流被动开源方式来抵御收入预期的下降。经济周期性波动,预期收入下降从而导致需求不足。 4、消费模式未与时代同步。国人穷怕了,节俭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消费模式表现为传统社会中的低收入低消费,量入为出的特征。在改革开放中,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未得到较快增长,储蓄却大幅上涨,随着经济总量扩大,高储蓄明显影响消费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前几年,虽然央行连续七次大幅度减息,但居民储蓄有增无减,生活的简朴往往成为低收入低消费的合理借口。生产上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也使居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 5、非理性投资不利消费增加。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低水平低效益项目十分严重,投资结构不合理和建设项目效益差,造成企业普遍严重亏损,职工下岗人数增加,收入增长缓慢。 6 、商品、服务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国内市场上,中、低档商品占主体,高档较少,与

目录 中英文摘要————————————————————2 关键词——————————————————————2 一、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2 1消费问题——————————————————2 2消费与经济增长———————————————3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3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 2 、消费模型—————————————————4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 1、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8 2、贡献率分析————————————————10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10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12 六、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消费内需不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消费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年度统计数据以及消费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The past two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ing down,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omestic consumption cause for concern.Stimulating consumer spending drove economic growth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sis, through the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and consumer model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shortage of factors, and aimed at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恩格尔系数消费模型

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日趋多样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青海省的实际出发,依据国务院发展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粗略分析了我国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对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评价, 指出目前我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通过四个方面对形成目前的消费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消费能拉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鼓励和促进国民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消费拉动内需,制约因素,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 其中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消费群体,在现今中国经济整体趋冷的情况下,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统计, 1991—1999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 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平均贡献率为54.5 % ,可见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作为促进生产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消费,对我省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资源的配置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居民消费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我省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居民消费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开放型经济模式不断发展,青海省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和层次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提升,消费模式实现重大突破。 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1

【摘要】在新制度经济学兴起之前,制度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一直被学者们所忽视,认为制度因素是作为一个必要的前提而存在。然而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引入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增强了经济理论对经济现象的解释。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是表现在制度不均衡时,当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对经济起主要作用的是技术而不是制度 【关键词】制度创新经济增长制度分析 一制度促进经济增长的静态分析 由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较短的时期内为避免社会动荡、经济波动很少对制度作较大的变动,因而制度的静态分析是有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的。下文将从制度所包含的三方面内容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1.非正式约束与经济增长 非正式约束主要是指意识形态、风俗习惯、道德品质等,而意识形态居于核心地位。它们大都内生于人们的头脑中,多以思想的形式表现。马克思曾说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思想又引导和指挥着人们的行为,所以思想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由此,曾有人提出“思想也是生产”的论点。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意识形态被定义为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们倾向于从道德上评判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它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第一,成功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节约信息费用,减少交易成本的工具。由于社会经济的高度复杂,对于每一项交易,人们不可能拥有充分的信息,而此时他们可凭借自己的意识形态直接采取行动,因而减少了社会效率的损失;第二,成功的意识形态能有效克服个人和组织的“机会主义行为”。“搭便车”行为的克服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使“看不见的手”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更有效的发挥作用,避免“囚徒困境”的出现;第三,成功的意识形态可以减少正式约束中的执行费用。比如,法律的强制执行费用和法院费用的减少,可以使更多的社会资源转移到生产领域。 2.正式约束与经济增长 正式约束是指人们有意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等。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中,分工和专业化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正式约束中的一些制度就是界定人们在分工中的“责任”,因此制度在促使分工和专业化有序进行,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作用巨大。另外,正式约束是减少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保证。如“度量衡”制度、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体制等;正式约束在克服“外部性”使社会资源更充分有效利用方面作用巨大。如“专利法”的颁布实施在克服“外部性”促进科学发明、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实施机制与经济增长 实施机制是使正式约束能顺利有效执行的保障。由于它能促使制度更完善、更健全、实施更有效,因而能有效规范经济个体的行为,使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机制更有效,从而减少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增长。 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是假定其他两方面不变的前提下对经济增长促进机理的探讨。若三方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5-2016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16.2) 《管理经济学(一)》 主讲教师:卿志琼 学习中心:奥鹏学习中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甘兵学号:13092555892840 成绩:___________ 消费者行为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经济进步,近几年内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通过近一周的实地调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从目前中国的旅游消费情况来看,其中大学生所占比例,表现出大学生旅游消费已经在旅游业的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消费心理分析 1.大学生对外出旅游考虑的因素较多 通过数据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在外出旅游时,首先会考虑经济因素,其次会考虑时间因素,只有在经济与时间都充分,才会具体为外出旅游做准备,其中在面访调查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的旅游是有计划有准备的,并不是因为一时的兴致起来就去旅游的。很多同学先计划旅游,然后为旅游准备资金,计划时间的安排。 2.大学生对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较大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年旅游消费费用在300元到800元之间,这是大学生对旅游消费支出比较认可与接收的价格,接近80%的学生平均每年都外出旅游一次,从外出旅游的频率与消费程度来看,城市学生或家境较好的学生旅游的次数与消费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不会去旅游,而大学生对消费旅游的质量要求也比较高,现在也有“穷学生消费旅游”一说,即学生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条件下,会选择边打工边旅游,这也是现在比较新颖的一种方式,很多同学也是选择先打工筹备资金,然后实现旅游目的的。 3.省外旅游远多于省内旅游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省外旅游的比省内的多了将近一倍,有人反映的是省内的旅游比较单调,而省外带来的是更多的新鲜感,可以增长更多的见识,也顺便在旅游之际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并可由此看出大学生不仅仅是在对旅游进行表面上的享受,也在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省内旅游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的需要。 4.旅游喜欢选在寒暑假 寒假和暑假给学生更多更充实的时间去浏览各地的名山好水、风土人情,而时间又是大家主要的选择。平时大家都要把时间花在学习中,没有那么多的空闲出去游玩。放假的长时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采纳率:57%11级2013.05.16 一、信用缺失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信用缺失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实和日趋 严重的问题,它以经济领域为辐射中心,向其它领域扩散,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领域,集中表现在有的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骗上,他们采取偷梁换柱、偷工减料等种种手法以次充好、以假当真,不惜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生产,以牟取暴利。同时有的销售者,为了拓展销售利润空间,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在经济活动中放任假货通行,甚至知假卖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从而造成假烟、假酒、假药等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漠视人民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在金融领域,恶意贷款和有意拖欠不还或故意逃债等现象造成金融秩序混乱。虚假广告,不履行承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政治领域,存在着政治造假,瞒上欺下,贪污腐败等为官为利不为民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有的当权者不为民造福、谋利,喜欢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掺水数字”、“面子项目”、“政绩工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浮夸造假的工作作风日趋严重,一些官员实事做得少,缺乏基本的求实精神。政治领域的信用缺失与政治腐败相互助长,成为

政治腐败的一大症结。文化领域也存在信用缺失现象。不少书商和出版社为牟取暴利而置法律道德于不顾,肆意抄袭、剽窃、盗版他人作品,造成文化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学术界也净土不再,学术腐败。学术界诚信求真精神面临挑战。在名利的诱惑和驱动下,各种假文凭,假证书也随处可见。二、信用缺失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信用:多是指在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有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诚实无欺和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一致,不危害他人,不正当获得的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我们不能设想,没有了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政府债券和信用卡及按揭等,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仍能正常进行。 1.信用做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削弱,使经济运行受阻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人们之所以能有序地进行商品交易,是基于经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但是面对大量的失信现象,为了防范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僵持在“钱不到帐不发货”,“收不到货不给钱”的尴尬局面,许多企业宁愿放弃大量的订单和客户,也不采取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的方式退化,极大地降低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2.加大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在市场经济活中,由于各部门、各企业生产不同商品的周期长短不一,资金周转的情况各不相同,客观上产生商品赊购赊销以及资金借贷要求。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

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见表2-1。 表2-1 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年份总消费占GDP比重% 居民消费比重% 政府消费比重% 1978 16.68 85.1 15.71 94.0 0.97 5.8 1979 17.46 85.6 16.65 93.9 1.09 0.6

制度与经济发展 案例1: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的农村土地是由公社来使用的。60年代初,安徽省农民开始要求改革公社体制,使得家庭收入可以与劳动挂上钩。当地的领导人开始进行试验,允许一些农户签订小块土地承包合同,由于示范效应,其他许多农户也签订了承包合同。农业土地承包导致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当地政府和领导人正式批准了实行这种制度。当时中央政府并没有参与其中,后来由于中央政府不同意这种做法,土地承包制度曾被部分地恢复到原来的制度。1978年,安徽省一场严重的旱灾导致了该省出现粮荒。省政府领导允许农民们种植农村生产队无法耕作的任何土地。附近的村庄纷纷效仿。 图一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契约” 在历经将近20年之后,中央政府终于开始接受了这一新生事物。中央政府官员正式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家庭可以与生产队长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以他们“自己的”土地来生产农作物。在一个村子之中,土地的分配原则是一样的,不过村与村之间可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土地从集体所有制转为个人使用和更为正式的使用权的过程中,社会因素和生产率因素决定着土地的分配。不过,土地承包合同并不能保证农民有非常稳定的土地使用权。虽然原则上签订合同之后,土地使用权应当有若干年时间,但中国农村大多数地区的做法是,根据农民的收成情况,时不时地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中国农民和官员们对于社会因素和效率因素的考虑从来是不一致的。20世纪90年代对农民的调查发现,农民希望得到更安全的土地使用权,但也有很多人赞成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中国农民表示,如果他们的生计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解决的话,他们是赞成不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的政策的。由于在何种制度框架能够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并没有取得共识,这可能导致了在实施土地承包制度上进展缓慢。 图二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使用权频繁的进行调整在某些条件下还反映出,一些地方干部希望发挥影响力,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对土地的控制力依然是政治权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各地关于土地使用期限和做法的土地制度大不相同。虽然中央政府同意土地使用年限为15~30年,但这一点从未实施过,实地调查研究显示,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县级和省级官员,其兴趣更有可能与农民相一致,而不是与当地的官员保持一致。 图三农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解释了制度改革的一些重要教训: 1.试点是制度改革的关键。在本例中,地方政府的试点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中央政府在承认一项成功的试点然后在全国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制度改革需要时间。随着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以及其他支持性制度的建立,中国的土地制度将会继续发生变化。 3.在制度改革的不同阶段,地方领导人和其他领导人的作用可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4.在改变现有的规则时,政府需要了解制度在影响公平与效率上的双重作用。社会因素影响着改革的步伐,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有助于政策制定者进行制度改革。

《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设计与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定位 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也是国家职业考试助理营销经理、市场营销师资格证等证书考试的内容之一。该课程主要学习消费者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在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中的应用。 1.2课程作用 消费者行为分析是市场营销实践的重要基础。有效的营销,离不开精准的消费者洞察。消费者行为分析被称为市场营销之母,是一切营销策略的源泉。同时,它又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中国营销学界比较薄弱的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营销活动中消费者心理活动现象及行为规律,使学生掌握从事营销或销售岗位工作的职业技能。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要求学生掌握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基本框架: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包括消费者对问题的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和购后行为);影响和决定消费者行为的个人与心理因素(包括消费者的知觉、注意、学习与记忆、态度、需要与动机、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因素(包括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和情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消费者行为表现和企业营销活动进行阐述、解释、分析和评价,使学生

充分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社会性,牢牢掌握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深刻理解消费者行为决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从事市场营销的岗位职业能力,同时养成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先修课程:管理基础、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 后续课程:公共关系策划、营销策划管理、服务营销、卖场促销策划等 1.3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设计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教学内容设计密切贴近企业营销实践,以企业营销活动对消费者行为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基础,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营销技能。 本课程按照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及其内外影响因素这一主线展开,将介绍个人或群体选择、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以满足自身愿望与需要的过程,包括微观层面(个人消费者)和宏观层面(作为群体或社会成员的消费者)的分析,涉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类型及过程、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的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形态,消费者的知觉、情感、态度与学习,文化、亚文化与社会阶层,家庭、参考群体与意见领袖、营销策略与消费者行为等主要内容。 为保证教学内容组合合理、针对性强,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全部内容划定为五个模块,包含九个单元及五个实训项目组成。 模块1认识消费者行为分析 单元一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营销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目录 中英文摘要————————————————————2 关键词——————————————————————2 一、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2 1消费问题——————————————————2 2消费与经济增长———————————————3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3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 2 、消费模型—————————————————4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 1、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8 2、贡献率分析————————————————10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10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12 六、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消费内需不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消费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年度统计数据以及消费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 The past two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ing down,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omestic

consumption cause for concern. Stimulating consumer spending drove economic growth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sis, through the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and consumer model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shortage of factors, and aimed at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恩格尔系数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与消费者行为学 思考练习 1.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需求结构、消费行为发生的深刻变化。 答:略 2.如何看待“顾客是上帝”这一提法的?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买卖双方的交易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自愿的、和互利的。消费者有充分的自由消费选择权力,企业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目标市场和不同的目标顾客,生产既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又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产品和服务。 3.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答:消费者行为研究以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为分析对象,目的在于发现和掌握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规律,以便适应、引导、改善和优化消费行为。消费者行为研究无论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还是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和消费者个人科学消费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企业制订营销决策和策略的基础。企业营销管理的实质是消费者需求管理。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围绕消费者进行,以消费者需求作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深入分析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来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营销策略,通过提供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合理的价格及全方位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货币选票,扩大市场份额,创造企业竞争优势。 (2)消费者行为研究为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依据。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高度重视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特别是对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预期以及行为反应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调查研究。研究消费者行为也有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法律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3)消费者行为研究有助于消费者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学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知识,可以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全面了解现代消费者应具备的知识、素质,掌握科学的消费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以较少的花费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了解企业是如何运用消费者行为研究成果来制订营销策略,能够使人们能更好地洞悉企业营销活动背后的动机,从而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更加自信。 4.消费者购买决策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

论超前消费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双重发展,超前消费开始在我国掀起一股热潮,大到买房买车,小到买手机家电,甚至于买衣服都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这在传统上似乎与中国有所不符,但是不可否定的是这种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生活的生活方式以慢慢取代我们的传统.这种超前的消费方式对我国的经济又什么影响呢? 在对待超前消费上明显存在两派完全对立的观点.一派认为,超前消费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派认为,超前消费会导致市场的紊乱,致使经济快速的下跌. 首先我们来分析超前消费对经济的促进方面的影响,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知道超前消费就是消费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个人消费超过其收入增长速度.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有人认为发展经济应该鼓励超前消费,因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需求的不合理,投资增长需求远远快于消费的增长速度,而且这种矛盾似乎在短期得不到很好的协调.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提高居民的购买水平.而要达到这种结果,一味的要富人去消费是远远不够的,一味的吸引国外的投资也是很难达到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把目光放在国内的消费人群,把我们潜在的目标消费者变为实际上的消费者,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购买能力的人我们就只能通过为其提供把其购买欲变为现实的资本.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买房买车似乎成为身份地位以及婚姻的必备条件,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我们不鼓励超前消费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原因,比如犯罪和婚龄上升.在经济上超前消费可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激励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这样在无形之中也提高了我国工作者的水平,一旦我们贷款或者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购买,无可厚非的我们就需要工作,这样我们就会进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全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懒散. 其次在居民幸福指数上,由于超前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能给我国居民带来幸福感,对于不敢想象的事物通过超前消费我们可以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这能很好的改善生活状况,这往往是普通人群奋斗一生要达到的目标,在有能力过上这种生活的前提下为什么不早早的享受了.在另一方面,如果在万不得已需要某种生活必须品的情况下,超前消费甚至是生活上的救命稻草.所以有人认为经济的发展需要鼓励超前消费,只要我们好好规范我们的信用卡制度,我们还是鼓励超前消费的. 但是有人认为超前消费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他们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一旦鼓励超前消费,消费品就会随着储蓄率而降低.极易导致消费需求的疲软又会使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而且如果超前消费一旦风行,在发生矛盾是就很难通过刺激消费来度过难关. 并且在一定的方面超前消费是对物质超前的使用,无形之中我们就消耗掉了下一代的有限资源,致使环境的恶化,所以我们应该遵循物质发展的规律不要越级,可能有人会拿我国与美国相比,不可否定的是美国超前消费是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的消费做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应该想到的是我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在一个13亿人口与3亿人口相比下,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有10%的消费者采取超前消费,其中又有10%的人因无法还贷而造成生活上的窘迫这样我们就算是没有达到为人民方便的目的了.再次我国的信用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旦有人因为一些特殊情况而忘记了还贷这样就会对其信用造成影响,很可能因此给他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对于那种没有抱负的啃老族,月光族.超前消费无非是助长其懒惰气焰.其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超前消费造成的无法偿还,而进一步致使美国政府在财政上的激励与刺激政策,但是这似乎对改善经济没有一点作用,在习惯超前消费时我们很容易滋生感性消费,过度消费与冲动消费.见到喜欢的就买不管有没有实际作用,见到别人有的东西就想买,见到想买的东西就多买.这样不是把我们的消费者培养成为一种不理性的动物了吗?这样真的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吗?一旦社会没能取得发展又何以要求经济的增长呢. 还有就是在超前消费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后,我们又何以去填补这个洞呢?于是乎我们就成

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浅议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者:李启龙 学号: 069114241 班级:经济061 老师:后老师 Thursday, December 24, 2009

浅议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李启龙 (经济061 学号069114241 ) 【摘要】: 适宜的制度安排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基本上是所有经济学家的共识。西方制度经济学更是认为,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等经济发展的要素只有在有效率的制度安排下才能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用。所以,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笔者先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概念出发,然后从三个角度探讨了两者的关系,最后归纳了几点自己的感想。希望可以得出一点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的东西。 【关键词】:制度经济发展制度创新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此我们把它理解为制度);上层建筑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好的制度安排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西方制度经济学认为,促使经济发展的主角是适宜的制度安排,而资本、土地、劳动、技术进步等仅是导致经济发展的必要要素,这些要素只有在好的制度安排下才能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实,制度决定论在西方有很多的争议,我们现在姑且不论这些观点的正确与否,但我想它至少说明了,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可以在制度上寻找原因,这对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制度的介绍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正式地说,制度是人设计的,决定人际互动构的约束。制度包括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是人们有意识的创造的一些列规则,它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其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 西方多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把制度的内涵揭示为“习惯和规则”是最恰当不过了。换句话说,制度是约束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习惯和规则。制度为人们的交易活动提供了秩序,制度与技术一起决定了从事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决定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 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 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 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 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 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 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 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原来的低收入 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 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 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 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 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 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 存有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 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 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 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 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制度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理论综述 摘要: 关键词:(略 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与创新、国家制度供给一起被称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义上,制度的起源、变迁与创新、供给与需求都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相关。从结论上说,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回瞻 1.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制度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没有抽象的生产,也没有离开制度(马克思的提法是生产关系,实质上就是制度的生产力及其发展。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组织和运行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持续一定时间跨度的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制度框架为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相应发展的制度空间,这对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制度与经济增长和发展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 2.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流派的论述 (1模型派 他们认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或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叠加和质变的结果。他们将各种增长要素作为自变量,把经济增长(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为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解释经济现象。最著名的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以及卡尔多、罗宾逊、帕西内蒂等人倡导的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这些经济增长模型实质上只是说明了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中期经济增长之间

的关系,力求使得产出决定的总需求的增长要与生产产品的总生产能力匹配,逐渐强调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忽视了制度因素的作用。 (2结构派 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既是一国经济量(总量与均量和能力的增长与扩张过程,也是一国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主要有刘易斯等的二元结构论;纳克斯的贫困循环论;由投资不可分性而产生的罗丹的大推进论;钱纳里等人主张的发展型式理论;以及两缺口理论,以及平衡与不平衡增长的理论等等。在这一流派中,已经隐含着制度这一因素和背景。其中,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尤为明显。因此,有人甚至将刘易斯划为新制。 (3阶段派 代表人物是罗斯托,他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准备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不难看出,制度背景的框架越来越明显。 (4因素派或起源派 这一流派中,丹尼森将经济增长的因素划分成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细分为八个方面,(有人归纳为7个即:使用的劳动者的数量及结构;工 作小时;使用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资本存量的规模;知识的状态;分配到无效使用中的 劳动的比重;市场规模;短期需求压力的格局和强度。 丹尼森在1967年出版的《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战后几个西方的经验》中利用了因素分析方法。习惯称为丹尼森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引发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通过模型进行计算,但是,是什么原因(因素将这些因素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个问题:将应该计算的因素计算之后,仍然存在剩余或余值,即所谓剩余溢出,那么,这些余值应该归入到哪个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