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工艺的优缺点

各个工艺的优缺点
各个工艺的优缺点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是在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常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SBR法污水处理工艺、CASS法污水处理工艺、A/O法、曝气生物滤池、MBR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污水处理工艺。

1、SBR法污水处理工艺 SBR法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 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SBR工艺优点:

(1)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运行效果稳定。

(2)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3)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4)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5)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SBR工艺缺点:

(1)自动化控制要求高。

(2)排水时间短(间歇排水时),并且排水时要求不搅动沉淀污泥层,因而需要专门的排水设备(滗水器),且对滗水器的要求很高。(3)后处理设备要求大:如消毒设备很大,接触池容积也很大,排水设施如排水管道也很大。

2、CASS法污水处理工艺

CASS是在SB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SBR池内进水端增加了一个生物选择器,实现了连续进水(沉淀期、排水期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设置生物选择器的主要目的是使系统选择出絮凝性细菌,其容积约占整个池子的10%。生物选择器的工艺过程遵循活性污泥的基质积累——再生理论,使活性污泥在选择器中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吸附阶段(基质积累),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阶段,以完成整个基质降解的全过程和污泥再生。

CASS具有以下优点:

(1)建设费用低;

(2)运转费用省;

(3)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通过过滤和消毒后,就可以作为中水回用;

(4)管理简单,运行可靠,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产量低,性质稳定。

CASS具有以下缺点:

(1)冬季或低温会对运行有影响;

(2)构造复杂。

3、A/O法

A/O工艺是由缺氧池和好氧池串联而成,作用是去除有机物的同时得到良好的脱氮效果。A/O又称前置反硝化,最显著的工艺特征是将脱氮池设置在除碳过程的前面,先将废水引入缺氧池,回流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的大量硝态氮还原成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然后进入后续的好氧池,O 段后设沉淀池,部分沉淀污泥回流A段,以保证A段有足够的硝酸盐。

采用该方法优点是处理效率高,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容积负荷高,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但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4、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先进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它综合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两大类污水生物处理法各自的优点,又具有生物化学反应和物理过滤两种功能。

曝气生物滤池中填装改性陶粒滤料,滤料表面上生长着大量的细菌,运行一段时间后形成一定的生物膜。曝气生物滤池在降解有机

污染物的过程中由于同化作用,在滤料表面生长大量新的细菌体,使生物膜变厚。同时由于截留部分悬浮物,滤池的水头损失增加。当水头损失达到一定的范围内,应对其进行反冲洗,将老化的生物膜反洗出来,反冲洗排水流入调节池重新处理。

在地埋式中水处理工程应用中,由于曝气生物滤池的提升高度较大,高程布置很难协调,一般用作后处理工艺,但其高程布置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5、MBR法污水处理工艺

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膜的种类繁多,按分离机理进行分类,有反应膜、离子交换膜、渗透膜等;按膜的性质分类,有天然膜(生物膜)和合成膜(有机膜和无机膜) 按膜的结构型式分类,有平板型、管型、螺旋型及中空纤维型等。

MBR工艺的优点:

(1)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沉淀池,出水水质稳定。

(2)该工艺剩余污泥产量低,降低了污泥处理费用。(3)占地面积小,不受设置场合限制(4)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MBR工艺的缺点:

(1)膜造价高,膜 - 生物反应器的基建投资高;

(2)膜污染容易出现,给操作管理带来不便;

(3)MBR工艺的能耗高。

6、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接触曝气形式改良、演变出的一种生物膜处理技术。它具备生物膜法的基本特点,既可利用附着在填料表面上的微生物群体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氧化,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又与其它生物膜法有所区别:(1)反应器内的填料全部浸没在废水中,以供微生物栖息生长,故又称淹没滤床反应器;(2)供氧方式与强度不同,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氧,不同于生物滤池靠自然通风供氧,氧气的传质速率高,提高生物降解效率。

此工艺的优点为

(1)比表面积大。生物接触氧化法由于有填料作为载体,且所投填料比表面积比一般生物膜法大,可形成稳定性好的高密度生态体系,挂膜周期相对缩短,在处理相同水量的情况下,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设备体积小,场所占地面积小。

(2)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污泥浓度高、泥龄长的特点。对于一些较难降解的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系统耐冲击负荷强,高效率。有关报导表明,在一般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体积负荷可达3~10kgBOD5m-3d-1,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3-5倍,COD去除率是传统生物法的2-3倍。

(3)相对普通活性污泥法来说,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污泥产量少,在操作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污泥膨胀,也无需频繁调整回流污泥量及DO值。

(4)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维修方便,运行费用低,综合能耗低。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接触曝气形式改良、演变出的一种生物膜处理技术。它具备生物膜法的基本特点,既可利用附着在填料表面上的微生物群体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氧化,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又与其它生物膜法有所区别:(1)反应器内的填料全部浸没在废水中,以供微生物栖息生长,故又称淹没滤床反应器;(2)供氧方式与强度不同,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氧,不同于生物滤池靠自然通风供氧,氧气的传质速率高,提高生物降解效率。

此工艺的优点为

(1)比表面积大。生物接触氧化法由于有填料作为载体,且所投填料比表面积比一般生物膜法大,可形成稳定性好的高密度生态体系,挂膜周期相对缩短,在处理相同水量的情况下,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设备体积小,场所占地面积小。

(2)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污泥浓度高、泥龄长的特点。对于一些较难降解的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系统耐冲击负荷强,高效率。有关报导表明,在一般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体积负荷可达3~10kgBOD5m-3d-1,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3-5倍,COD去除率是传统生物法的2-3倍。

(3)相对普通活性污泥法来说,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污泥产量少,在操作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污泥膨胀,也无需频繁调整回流污泥量及

DO值。

(4)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维修方便,运行费用低,综合能耗低(1)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和水质变化的耐受性强,运行稳定。(2)生物接触氧化法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较低。(3)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泥产量较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单。(4)生物接触氧化法有时脱落一些细碎生物膜,沉淀性能较差的造成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一般可达到30mg/L左右。

大部分生物接触氧化法都是采取连续曝气的方式,若以间歇曝气、连续进水的方式运行可以达到相同或者较好的处理效果,则可以降低电耗,本试验对生物接触氧化法在间歇曝气运行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是可行的,在保障水体溶解氧质量浓度不小于4 mg/L的前提下,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效果与连续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相当,能节省气量60% ~ 80%。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生物接触氧化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采用固定式生物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生长有微生物的载体淹没在水中,曝气系统为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供氧。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微生物固定生长于生物填料上,克服了悬浮活性污泥易于流失的缺点,在反应器中能保持很高的生物量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介绍

1.格栅

格栅的主要作用是将污水中的大块污物拦截,以免其对后续处理

单元的机泵或工艺管线造成损害。

2.调节池

为了保证处理构筑物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设计时宜设计调节池,来调节污水的水质水量,以保证处理效果。

3.水解酸化池

本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池可使固体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使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以减小后续处理的负荷。

4.接触氧化段

接触氧化池是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池中设有填料,利用填料上挂有的生物膜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吸附并氧化分解。微生物所需要的氧气采用风机曝气。接触氧化池具有以下特点: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好,解除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它可以达到较高的容积负荷;由于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运行管理方便;由于池内固着量多,水流属完全混合型,因此它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用能力;因污泥浓度高,当有机负荷较高是其F/M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

5.沉淀池

竖流沉淀池利用重力分离法,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水由中心管的下口进入池中,由于反射板的拦阻而流向四周分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缓向上流动。当沉降速度超过水的上升流速时,颗粒就向下沉降到污泥斗,澄清后的水由池四周的堰口溢出池外。本方案中的竖流

沉淀池采用方形结构。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特点

(1)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和水质变化的耐受性强,运行稳定。(2)生物接触氧化法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较低。(3)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泥产量较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单。(4)生物接触氧化法有时脱落一些细碎生物膜,沉淀性能较差的造成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一般可达到30mg/L左右。

生物接触氧化适用范围

生物接触氧化法适用于500床以下的中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尤其适用于场地面积小、水量小、水质波动较大和污染物浓度较低、活性污泥不易培养等情况,管理方便。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大全及优缺点对比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大全及优缺点对比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 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 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 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 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内循环) 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煤气化工艺的优缺点及比较

13种煤气化工艺的优缺点及比较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的国家,如何利用我国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优势发展煤化工已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掀起了煤制甲醇热、煤制油热、煤制烯烃热、煤制二甲醚热、煤制天然气热。有煤炭资源的地方都在规划以煤炭为原料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都碰到亟待解决原料选择问题和煤气化制合成气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问题。现就适合于大型煤化工的比较成熟的几种煤加压气化技术作评述,供大家参考。 1、常压固定层间歇式无烟煤(或焦炭)气化技术 这是目前我国生产氮肥的主力军之一,其特点是采用常压固定层空气、蒸汽间歇制气,要求原料为25-75mm的块状无烟煤或焦炭,进厂原料利用率低,单耗高、操作繁杂、单炉发气量低、吹风气放空对大气污染严重。从发展看,属于将逐步淘汰的工艺。 2、常压固定层间歇式无烟煤(或焦炭)富氧连续气化技术 这是从间歇式气化技术发展过来的,其特点是采用富氧为气化剂,原料可采用8-10mm 粒度的无烟煤或焦炭,提高了进厂原料利用率,对大气无污染、设备维修工作量小、维修费用低,适合于有无烟煤的地方,对已有常压固定层间歇式气化技术的改进。 3、鲁奇固定层煤加压气化技术 主要用于气化褐煤、不粘结性或弱粘结性的煤,要求原料煤热稳定性高、化学活性好、灰熔点高、机械强度高、不粘结性或弱粘结性,适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和燃料气,不推荐用以生产合成气。 4、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技术,2001年单炉配套20kt/a合成氨工业性示范装置成功运行,实现了工业化,其特点是煤种适应性宽,可以用6-8mm以下的碎煤,属流化床气化炉,床层温度达1100℃左右,中心局部高温区达到1200-1300℃,煤灰不发生熔融,而只是使灰渣熔聚成球状或块状排出。床层温度比恩德气化炉高100-200℃,所以可以气化褐煤、低化学活性的烟煤和无烟煤,以及石油焦,投资比较少,生产成本低。缺点是气化压力为常

几种常见快速成型工艺优缺点比较

几种常见快速成型工艺优缺点比较 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FusedDepositionModeling)快速原型工艺是一种不依靠激光作为成型能源、而将各种丝材加热溶化的成型方法,简称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的原理室,加热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产品零件的截面轮廓信息,作X-Y平面运动。热塑性丝状材料(如直径为1.78mm的塑料丝)由供丝机构送至喷头,并在喷头中加热和溶化成半液态,然后被挤压出来,有选择性的涂覆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一层大约0.127mm厚的薄片轮廓。一层截面成型完成后工作台下降一定高度,再进行下一层的熔覆,好像一层层"画出"截面轮廓,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三维产品零件。 这种工艺方法同样有多种材料选用,如ABS塑料、浇铸用蜡、人造橡胶等。这种工艺干净,易于操作,不产生垃圾,小型系统可用于办公环境,没有产生毒气和化学污染的危险。但仍需对整个截面进行扫描涂覆,成型时间长。适合于产品设计的概念建模以及产品的形状及功能测试。由于甲基丙烯酸ABS(MABS)材料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可采用加码射线消毒,特别适用于医用。但成型精度相对较低,不适合于制作结构过分复杂的零件。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制造系统可用于办公环境,没有毒气或化学物质的危险。 2、工艺干净、简单、易于材作且不产生垃圾。 3、可快速构建瓶状或中空零件。 4、原材料以卷轴丝的形式提供,易于搬运和快速更换。 5、原材料费用低,一般零件均低于20美元。 6、可选用多种材料,如可染色的ABS和医用ABS、浇铸用蜡和人造橡胶。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缺点是: 1、精度较低,难以构建结构复杂的零件。 2、垂直方向强度小。 3、速度较慢,不适合构建大型零件。 SLA 敏树脂选择性固化是采用立体雕刻(Stereolithography)原理的一种工艺,简称SLA,也是最早出现的、技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快速原型技术。 在树脂液槽中盛满液态光敏树脂,它在紫外激光束的照射下会快速固化。成型过程开始时,可升降的工作台处于液面下一个截面层厚的高度,聚焦后的激光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按照截面轮廓的要求,沿液面进行扫描,使被扫描区域的树脂固化,从而得到该截面轮廓的塑料薄片。然后,工作台下降一层薄片的高度,以固化的塑料薄片就被一层新的液态树脂所覆盖,以便进行第二层激光扫描固化,新固化的一层牢固的粘结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不已,知道整个产品成型完毕。最后升降台升出液体树脂表面,即可取出工件,进行清洗和表面光洁处理。 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快速原型技术适合于制作中小形工件,能直接得到塑料产品。主要用于概念模型的原型制作,或用来做装配检验和工艺规划。它还能代替腊模制作浇铸模具,以及作为金属喷涂模、环氧树脂模和其他软模的母模,使目前较为成熟的快速原型工艺。 SLA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系统工作稳定。系统一旦开始工作,构建零件的全过程完全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看管,直到整个工艺过程结束。 2、尺寸精度较高,可确保工件的尺寸精度在0.1mm以内。 3、表面质量较好,工件的最上层表面很光滑,侧面可能有台阶不平及不同层面间的曲面不平。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打)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A/O就是Anoxic/Oxic得缩写,它得优越性就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得脱氮除磷功能,就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得前处理,所以A/O法就是改进得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与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得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与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得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得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得可生化性及氧得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得N或氨基酸中得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得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得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得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得叙述,结合多年得焦化废水脱氮得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得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得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得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她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就是以废水中得有机物作为反硝化得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得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得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得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得碱耗.?(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得降解效率。如COD、BOD5与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与有机物得去除率分别为62%与36%,故反硝化反应就是最为经济得节能型降解过程。?(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得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得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得容积负荷。?(5)缺氧/好氧工艺得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得比较,不难瞧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就是脱氮得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得生物脱氮(内循环)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得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1、由于没有独立得污泥回流系统, 3、 A/O工艺得缺点? 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得污泥,难降解物质得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得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得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厌氧处理工艺优缺点比较

厌氧处理工艺优缺点比较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厌氧处理工艺优缺点比较多种经过预处理后的废水,其CODcr、BOD5均相对较高,但可生化性良好,一般采用生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目前常用的生化处理工艺,根据反应过程中有无氧气,主要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厌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和厌氧微生物群体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又称为厌氧消化。 目前常用的厌氧工艺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等。 普通厌氧消化池:又称传统或常规硝化池,已有百余年历史。硝化池常用密闭的圆柱形池。废水定期或者连续进入池中,经消化的污泥和废水分别从消化池底和上部排出,所产生的沼气出顶部排除。池径由几米到几十米,柱体部分的高度一般约为直径的1/2,池底未圆锥形,便于污泥排出。一般池体加盖,以保证良好的厌氧条件,收集沼气和保温,并减少池面的蒸发。为了使进料和厌氧污泥充分接触、使产生的沼气及时溢出而设有搅拌装置。此外,进行中温和高温消化时,常需要对消化液进行加热。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简称UASB,废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污水向上通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厌氧反应发生在废水和污泥颗粒接触的过程。在厌氧状态下产生的沼气(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引起了内部的循环,这对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维持有利。在污泥层形成的一些气体附着在污泥颗粒上,附着和没有附着的气体向反应器顶部上升。上升到表面的污泥撞击三相反应器气体发射器的底部,引起附着气泡的污泥絮体脱气。气泡释放后污泥颗粒将沉淀到污泥床的表面,附着和没有附着的气体被收集到反应器顶部的三相分离器的集气室。置于集气室单元缝隙之下的挡板的作用为气体发射器和防止沼气气泡进入沉淀区,否则将引起沉淀区的絮动,会阻碍颗粒沉淀。包

电机修理工艺流程

电机修理工艺流程 一、铭牌记录 二、拆除旧绕组前的数据记录 1、接线方式 1、三相异步电动机 2、并联支路数 3、绕组方式 4、线圈方式 5、绕组尺寸 1、主磁极与换向极的连接方式 2、励磁线圈的连接方式 2、直流电机 3、电枢绕组的形式 4、均压线的形式 5、绕组尺寸 3、高压电机有特殊要求的做好相序记录及引线标号打标记 三、旧绕组拆除 在拆除绕组时尽量做到减少对铁心的损伤,以免下线圈时候受到铁心的影响同时拆除旧绕组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1、节距 2、线圈本数 1、三相异步电动机3、匝数 4、线截面积 1、节距 2、线圈本数 3、匝数 2、直流电机转子4、线截面积 5、升高片数 6、均压线节距 7、均压线线径

1、节距 2、线圈本数 3、高压电动机3、匝数 4、线截面积 5、绝缘厚度 4、所有电机定转子测量内径、外径、铁心长度、槽高、槽宽 四、拆除后的清理 1、清理槽内残留物、修复变形硅钢片、修复过程中注意硅钢片的整齐度以及修理后不允许留有毛刺 2、直流电机还包括升高片的修复、换向器表面的光洁度及划沟处理 3、清理后,对直流电机进行换向器对地工频耐压试验。换向器以及升高片短路试验 五、电机槽绝缘及相间绝缘 必须选用电机标牌所表明的电机的绝缘等级材料,不允许选用低一级绝缘材料所代用。 必要时选用高一级的材料所代替(常用绝缘材料及允许最高温升见表 六、电机的下线工艺 1、低压电机 首先在铁心槽内垫好槽绝缘,为保证绕组与铁心之间对地绝缘良好,放置槽绝缘前应压 缩空气吹净杂物,为了加强槽口两端绝缘及其机械强度将槽两端绝缘伸出部分折叠成双层放 置,中小型电动机应伸出铁心10mm左右,容量大于50KW的电动机应伸出铁心15-20 mm 左 右。下线时应注意不能用铁锤敲打直接敲打绕组,使用划线板时不要损伤导线漆膜和绝缘材

CASS工艺优缺点

CASS工艺介绍 1原理概述 CASS(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是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最早产生于美国,90年代初引入中国,目前,由于该工艺的高效和经济性,应用势头迅猛,受到环保部门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已成功应用于生活污水、食品废水、制药废水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CASS法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CASS工艺曝气池由三个反应区(选择区、次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在反应器的前部设置了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了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其工作过程可分为曝气、沉淀和排水三个阶段,周期循环进行。污水连续进入预反应区,经过隔墙底部进入主反应区,在保证供氧的条件下,使有机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据进水水质可对运行参数进行调整。

2工艺特点 CASS工艺是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反应池沿长度方向分为两部分,CASS池分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滗水装置,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运行,集曝气沉淀、排水于一体[1]。 对于一般城市污水,CASS工艺不需要很高程度的预处理,只需设置粗格栅、细格栅和沉砂池,无需初沉池和二沉池,也不需要庞大的污泥回流系统(只在CASS反应器内部有约20% 的污泥回流)。 3CASS工艺的主要优点 3.1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运转费用低 CASS的核心构筑物为反应池,没有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及初沉池。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建设费用可节省10%~25%,占地面积可减少20%~35%。 CASS池24200,A2O14000+4775+500=19275 由于CASS工艺曝气是周期性的,池内溶解氧的浓度也是变化的,沉淀阶段和排水阶段溶解氧降低,重新开始曝气时,氧的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运转费用可节省10%~25%。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2]。 A2O池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缓搅拌,并不增加溶解氧浓度,运行费用低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打)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 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内循环) 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3. A/O工艺的缺点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高级氧化工艺优缺点的比较

高级氧化工艺优缺点的比较 常用的高级氧化Fenton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铁碳微电解氧化法等,现对这几种方案进行比较。 Fenton氧化法:Fenton(芬顿)试剂法是针对一些特别难降解的机有污染物如高COD,利用硫酸亚铁和双氧水的强氧化还原性,生成反应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与难降解的有机物生成自由基,最后有效的氧化分解(芬顿(Fenton)试剂反应机理)其化学反应机制如下: 2+--3+→Fe(OH)↓+OHHO+Fe →OH+Fe322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把紫外光(UV)、草酸盐(C2O42-)等引入Fenton试剂中,使其氧化能力大大增强。从广义上说,Fenton法是利用催化剂、或光辐射、或电化学作用,通过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OH)处理有机物的技术。 光催化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包括光激发氧化法(如O3/UV)和光催化氧化法(如TiO2/UV)。光激发氧化法主要以O3、H202、O2和空气作为氧化剂,在光辐射作用下产生羟基自由基HO·。光催化氧化法则是在反应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半导体催化剂,使其在紫外光(UV)的照射下产生HO·,两者都是通过HO·的强氧化作用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其中,氧化效果较好的是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它的作用原理是让有机化合物中的C-C、C-N键吸收紫外光的能量而断裂,使有机物逐渐降解,最后以CO2的形式离开体系。 电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是指通过阳极表面上放电产生的羟基自由基HO·的氧化作用,HO·亲电进攻吸附在阳极上的有机物而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去除污染物。研究表明,在酸性介质和PbO2固定床电极反应器中,经过5h的降解,苯胺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在碱性介质中,苯胺和4-氯苯胺在Pb箔上的阳极氧化呈现出一级反应特征,在3h内,这类物质的去除率为99%,而且所有的中间产物也可被彻底氧化。含有卤代物和硝基化合物 以上。Ti的废水通过电化学氧化处理,采用、PbO2或碳纤维阳极,其去除率可达95%的条件下,PH3-4铁碳微电解氧化法:铁炭微电解是基于电化学中的原电池反应。在废水的电极电位差,因而会形成无1.2VFe当铁和炭浸入电解质溶液中时,由于和C之间存在阳极反应产生的新生态二价铁离子具有较强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数的微电池系统N-)=如羧基—的还原能力,可使某些有机物还原,也可使某些不饱和基团(COOH、偶氮基-N的双键打开,使部分难降解环状和长链有机物分解成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而提高可生化性。此外,二价和三价铁离子是良好的絮凝剂,特别是新生的二价铁离子具有更高的可使铁离子变成氢氧化物的絮状沉淀,吸附污水中的悬浮pH-絮凝活性,调节废水的吸附或胶体态的微小颗粒及有机高分子,可进一步降低废水的色度,同时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在偏酸性的条件下,这些活性[O]质使废水得到净化。阴极反应产生大

(完整版)AO工艺、SBR工艺、UASB工艺优缺点比较

UASB的主要优点是: 1、UASB内污泥浓度高,平均污泥浓度为20-40gVSS/1; 2、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长,采用中温发酵时,容积负荷一般为10kgCOD/m3.d左右; 3、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 4、污泥床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赛问题; 5、UASB内设三相分离器,通常不设沉淀池,被沉淀区分离出来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应区内,通常可以不设污泥回流设备。 主要缺点是: 1、进水中悬浮物需要适当控制,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00mg/l以下; 2、污泥床内有短流现象,影响处理能力; 3、对水质和负荷突然变化较敏感,耐冲击力稍差。 SBR的主要优点是 1、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缺点 1、自动化控制要求高。 2、排水时间短(间歇排水时),并且排水时要求不搅动沉淀污泥层,因而需要专门的排水设备(滗水器),且对滗水器的要求很高。 3、后处理设备要求大:如消毒设备很大,接触池容积也很大,排水设施如排水管道也很大。 4、滗水深度一般为1~2m,这部分水头损失被白白浪费,增加了总扬程。 5、由于不设初沉池,易产生浮渣,浮渣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A/O工艺 1.基本原理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 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

几种常见快速型工艺优缺点比较

几种常见快速成型工艺优缺点比较 作者:北京瑞科达快速成型科技有限公司 在快速领域里一直站主导地位工艺主要包括:FDM、 SLA、SLS及LOM等工艺,而这几种工艺又各有千秋,下面我们在主要看一下这几种工艺的优缺点比较: 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快速原型工艺是一种不依靠激光作为成型能源、而将各种丝材(如工程塑料ABS、聚碳酸酯PC等)加热熔化进而堆积成型方法,简称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的原理如下:加热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产品零件的截面轮廓信息,作X-Y平面运动,热塑性丝状材料由供丝机构送至热熔喷头,并在喷头中加热和熔化成半液态,然后被挤压出来,有选择性的涂覆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一层大约0.127mm厚的薄片轮廓。一层截面成型完成后工作台下降一定高度,再进行下一层的熔覆,好像一层层"画出"截面轮廓,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三维产品零件。 这种工艺方法同样有多种材料可供选用,如工程塑料ABS、聚碳酸酯PC、工程塑料PPSF以及ABS与PC的混合料等。这种工艺干净,易于操作,不产生垃圾,并可安全地用于办公环境,没有产生毒气和化学污染的危险。适合于产品设计的概念建模以及产品的形状及功能测试。专门开发的针对医用的材料ABS-i,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采用伽码射线及其他医用方式消毒,特别适合于医用。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制造系统可用于办公环境,没有毒气或化学物质的污染; 2、一次成型、易于操作且不产生垃圾; 3、独有的水溶性支撑技术,使得去除支撑结构简单易行,可快速构建瓶状或中空零件以及一次成型的装配结构件; 4、原材料以材料卷的形式提供,易于搬运和快速更换。 5、可选用多种材料,如各种色彩的工程塑料ABS、PC、PPSF以及医用ABS等。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缺点是: 1、成型精度相对国外先进的SLA工艺较低,最高精度0.127mm 2、成型表面光洁度不如国外先进的SLA工艺;

电机有限公司电机装配工艺流程改善

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电机有限公司电机装配工艺流程改善 摘要 本文基于工业工程(IE)理论,综合运用工艺流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通过系统的分析,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电机装配车间的电机装配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改善。本文论述了工业工程和工艺流程主要应用技术和理论。特别对当前工业工程的实际应用中涉及的重要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工艺流程改善的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利用工业工程的知识对电机装配车间的改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主要通过对装配车间的定子,转子各自的装配以及之后的组装进行工艺流程分析,充分的利用了5W1H,ECRS,动作经济原则等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改善前后的装配车间线路图、工艺流程图、人型和物料流程程序图进行分析,电机装配的工艺流程中检验由改善前的5步简化为改善后的3步;等待由改善前的4步简化为改善后的2步;搬运由改善前的16步简化为改善后的13步;储存由改善前的4步简化为改善后的3步;物流的路线缩短了160米;达到了消除浪费作业,简短制造周期,综合提高该车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工艺流程;路线图;工艺流程图;流程程序图 i

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The improvement of Motor assembly process which used in Jiamusi electrice co.,ltd Abstract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 theory, the integrated use of knowledge and lean production methods, through systematic analysis, Jiamusi Electric Co., Ltd. Click the motor assembly plant has been studied to improve the assembly proces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aj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theory. In particula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urrent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ajor theories involved are described, and process improvement methods to the system discussed Use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knowledge of motor assembly plant in the improvement process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Mainly through the stator assembly plant, the rotor assembly and after their assembly to process analysis, Full use of the 5W1H, ECRS, the principle of action and other methods of economic analysis, the same time, before and after the assembly plant by improving route map, flow chart, one chart type and material flow analysis procedures, Motor assembly process inspection by improving the 5 steps before for improved 3 steps, By improving the waiting before four steps to improve the simplified after two step, By improving the 16 before handling for improved step 13 step, By improving the store before four steps to improve the simplified after three steps, Logistics routes shortened 160 meters, to achieve the elimination of waste operations, short manufacturing cycle, integrated to enhance the plant efficiency,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Key words: process;circuit diagram;flow chart;process flow chart ii

电机修理工艺流程描述

电机修理工艺流程描述 1.电机入厂编号登记:记录电机铭牌数据和客户述求。 2.电机分解后查明故障,确定维修方案。 1)电机完整性描述。 2)分解过程中记录:轴的直线性;联轴器、轴伸键槽测量;轴承、轴承盖、轴承室 完好性;端盖、风扇罩、风扇及附件完好性。将分解下的各零部件清洗后集中置于一处,发现零件破损及时与客户沟通确认补修。 3.分解后定子绕组故障处理。 1)定子绝缘电阻测量。 2)利用摇表、测量灯、万用表等仪器对定子绕组故障诊断。 3)对定子绕组引出线电缆、绕组间联线、绕组端部等出现的断开、接地、相间故障 进行判断排除。若经过测试可以达到原预定性能则可以重新装配试运转,经过试运转若能达到原定性能即可安排出厂工艺。 4)若定子绕组故障点不能简单排除的则拆除故障绕组,应遵循“谁下线谁测绘绕组 数据”的原则,通过资料验证记录数据,必要时应多人会诊确定重绕方案。 5)根据重绕定子绕组方案进行铁芯修理;绕制线圈(首件应试嵌);制作槽绝缘、相 间绝缘、层间绝缘、槽楔、电缆线。嵌线接线后根据散嵌绕组绝缘规范进行半成品电气检查和绕组几何尺寸检查。 4.定子绕组重绕、嵌线、接线后,经检查合格进行VIP浸漆烘干。 5.按原分解电机记号进行总装配。用手转动轴伸,应能灵活转动。 6.电气试验时记录试验数据、填写试验报告。 7.经电气试验数据证明电机维修能达到预定性能准予出厂。 8.根据用户的要求喷漆,干燥后送往用户。

铭牌数据:电机编号入厂时间: 型号额定功率kw额定电压V额定电流 A 转速r/min频率Hz接法工作制 效率功率因数转子电压转子电流 耐压等级产品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 定子铁芯数据(mm)定子绕组数据 定子铁芯外径绕组型式 定子铁芯内径线圈跨距1~ 槽 定子铁芯总长导线直径Φ 槽数并绕根数 线模尺寸每槽匝数 线圈伸出铁芯长接线端长 非接线端长 槽绝缘材料 槽绝缘厚度 槽楔材料 槽楔尺寸

电机制造工艺知识

电机制造工艺知识 电机制造工艺知识培训教材 一、工艺流程图 1、Y2系列电机流程图; 2、Z4直流电机流程图; 3、YKK高压电机流程图 二、关键工艺 (1)水压试验(2)磨削(3)校动平衡(4)转子铸铝(5)定子铁心压装 (6)绕组浸渍 1、校动平衡 (1)电机的转动部件(转子、风扇)由于结构不对称(如键槽、记号槽),材料质量不均匀或制造加工时的误差等原因,而造成转动体机械上的不平衡,就会使该转动体的重心对轴线产生偏移,转动时由于偏心的惯性作用,将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或离心力偶,电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振动。 (2)转子不平衡的影响 电机转子不平衡所产生的振动对电机的危害很大: 1)消耗能量,使电机效率降低; 2)直接伤害电机轴承,加速其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3)影响安装基础和与电机配套设备的运转,使某些零件松动或疲劳损伤,造成事故; 4)直流电枢的不平衡引起的振动会使换向器产生火花; 5)产生机械噪声; (3)平衡精度等级有11种:G1、G2.5、G6.3 2、绕组浸渍 (1)绝缘浸渍是电机在制造过程中或制造后以及电机定子绕组或转子绕组在嵌线装配后,按一定的工艺方法浸渍绝缘漆,以提高绝缘的耐热性、耐潮性、耐化学

腐蚀性,提高电机绝缘的各中电气性能,降低介质损耗,提高绝缘的力学性能,改善导热性,降低电机温升,延长电机绝缘寿命,延长电机使用寿命。绝缘浸渍是电机制造的关键工序。 (2)常用的浸渍方法:a、普通沉浸;b、连续沉浸;c、滚浸;d、浇漆;e、滴漆;f、真空浸漆;g、VPI真空压力浸漆; (2)绝缘分为七个等级:A(105?)、E(120?)、B(130? 80K) F(155? 100K)、H(180? 125K)、C(180?以上) 4、VPI简介: V:Vacuum 真空 P: Pressure 压力 I: Impregnation 浸渍 真空压力浸渍(简称VPI)绝缘是50年代末始于美国西屋公司,60年代开始发展的绝缘处理技术。国内已采用VPI绝缘技术的电机生产厂大多采用中胶VPI绝缘技术。我国发展VPI是在70年代上海电机厂B级绝缘的中胶云母带工艺,此时,设备真空度不高,仅为KP级,后来设备真空度大大提高,小于100Pa的设备国产化,F级少胶带工艺发展流行。 5、电晕试验:产生电晕一是线圈内部有气隙,线圈发空;二是电机线圈槽电位过高。槽电位是槽内电机表面没有很好的与铁心贴紧,以致线圈在额定电压下有一定的剩余电位,如电位过高,就使线圈与槽壁之间的空气击穿。当电机运行时受力作用振动、受热作用产生位移线圈与槽壁之间的空气隙时大时小,空气游离击穿使绝缘腐蚀、烧毁。 一般6KV以上电机需防晕处理及无电晕检查。对高海拔地区、增安防爆的电机6KV也要防晕处理及无电晕检查。 防晕处理即在制作线圈时包防晕带或涂防晕漆,铁心槽部喷低电阻防晕漆,槽垫条用半导体层压板,VPI处理等等。 3、铁心压装

污水处理各工艺的比较及优缺点

A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的优缺点和对比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A/O法脱氮工艺的特点: (a)流程简单,勿需外加碳源与后曝气池,以原污水为碳源,建设和运行费用较低; (b)反硝化在前,硝化在后,设内循环,以原污水中的有机底物作为碳源,效果好,反硝化反应充分; (c)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物得以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处理水水质; (d)A段搅拌,只起使污泥悬浮,而避免DO的增加。O段的前段采用强曝气,后段减少气量,使内循环液的DO含量降低,以保证A 段的缺氧状态。 A/O法存在的问题: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运行费用。从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3、影响因素水力停留时间(硝化>6h ,反硝化<2h )循环比MLSS(>3000mg/L)污泥龄(>30d )N/MLSS负荷率(<0.03 )

进水总氮浓度(<30mg/L)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以下为一般氧化沟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10-40小时; 污泥龄:一般大于20天; 有机负荷:0.05-0.15kgBOD5/(kgMLSS.d); 容积负荷:0.2-0.4kgBOD5/(m3.d); 活性污泥浓度:2000-6000mg/l; 沟内平均流速:0.3-0.5m/s 1.2 氧化沟的技术特点: 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intinuous Loop Reator,简称CLR)作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时曝气条件下使用。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 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 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

厌氧处理工艺优缺点比较

厌氧处理工艺优缺点比较 多种经过预处理后的废水,其CODcr、BOD5均相对较高,但可生化性良好,一般采用生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目前常用的生化处理工艺,根据反应过程中有无氧气,主要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厌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和厌氧微生物群体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又称为厌氧消化。 目前常用的厌氧工艺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等。 普通厌氧消化池:又称传统或常规硝化池,已有百余年历史。硝化池常用密闭的圆柱形池。废水定期或者连续进入池中,经消化的污泥和废水分别从消化池底和上部排出,所产生的沼气出顶部排除。池径由几米到几十米,柱体部分的高度一般约为直径的1/2,池底未圆锥形,便于污泥排出。一般池体加盖,以保证良好的厌氧条件,收集沼气和保温,并减少池面的蒸发。为了使进料和厌氧污泥充分接触、使产生的沼气及时溢出而设有搅拌装置。此外,进行中温和高温消化时,常需要对消化液进行加热。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简称UASB,废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污水向上通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厌氧反应发生在废水和污泥颗粒接触的过程。在厌氧状态下产生的沼气(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引起了内部的循环,这对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维持有利。在污泥层形成的一些气体附着在污泥颗粒上,附着和没有附着的气体向反应器顶部上升。上升到表面的污泥撞击三相反应器气体发射器的底部,引起附着气泡的污泥絮体脱气。气泡释放后污泥颗粒将沉淀到污泥床的表面,附着和没有附着的气体被收集到反应器顶部的三相分离器的集气

室。置于集气室单元缝隙之下的挡板的作用为气体发射器和防止沼气气泡进入沉淀区,否则将引起沉淀区的絮动,会阻碍颗粒沉淀。包含一些剩余固体和污泥颗粒的液体经过分离器缝隙进入沉淀区。由于分离器的斜壁沉淀区的过流面积在接近水面时增加,因此上升流速在接近排放点降低。由于流速降低污泥絮体在沉淀区可以絮凝和沉淀。累积在三相分离器上的污泥絮体在一定程度上将超过其保持在斜壁上的摩擦力,其将滑回反应区,这部分污泥又将与进水有机物发生反应。

电机修理工艺流程图

电机修理工艺流程图

电动机修理技术标准 1 定子与转子 1.1 铁芯 1.1.1 绕组、铁芯应清扫干净,通风道不堵塞。 1.1.2 铁芯的硅钢片间、铁芯与轴或壳间、铁芯与线圈支架间均不得松动,硅钢片间压力一般为(0.7~1)MPa,铁芯两端部的齿片应紧贴,其两端外涨量不得大于表108的数值。1.1.3 检修中重新压装的定、转子铁芯,其结构应符合生产厂家的技术文件要求。 1.1.4 铁芯硅钢片的铁损和磁通密度应符合生产厂家的技术文件要求。 1.2 绕组 109的规定。 1.2.2 绕组的绝缘等级应不低于原设计的等级标准。 1.2.3 绕组的外形尺寸,绕组的端部径向不得高于铁芯表面,轴向应保证绕组与机壳间允许的最小间隙。 1.2.5 绕组的接线正确、牢固、整齐,接头应采用焊接。 1.2.6 定子绕组的引出线,应使用与电压等级相适应的软导线,其断面符合生产厂家技术文件要求。引出线应采用接线端子固定,并用线鼻连接。不同材质导线的连接应采用过渡接头,绕组接线柱的首尾端和相序应有明显标志。 2 集电环与电刷 2.1 集电环 2.1.1 集电环表面粗糙度Ra≤1.6μm。加工后,其表面距穿透螺孔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5mm。 2.1.2 集电环装配牢固,径向摆动量应不起过0.1mm。 2.1.3 集电环及刷架用500V兆欧表测得的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5MΩ。 2.2 电刷 2.2.1 刷架(握)的支撑机构必须牢固,短路装置动作灵活,接触均匀,接触面积不得小

于总面积的80%。短路环接触子应用富有弹性的材料制作。 2.2.2 电刷的型号必须符合规定,电刷的导电辫两端连接紧固,中间不得有断裂。 2.2.3 刷握下端面距集电环表面应有(2~4)mm间隙,内侧面的表面粗糙度Ra≤6.3μm,电刷与刷握间隙为(0.1~0.2)mm。 3 轴承 3.1 滚动轴承 3.1.1 滚动轴承内径与轴的配合公差值和运行中的径向磨损不得超过表111的规定。 3.1.2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可参照表112执行。 3.2 滑动轴承 3.2.1 滑动轴承轴衬与轴颈的间隙,不得超过表112的规定。 3.2.2 滑动轴承的窜量除设计另有规定者外,不应超过表113的规定。 4 冷却水路 采用水冷却方式的电动机,其水路应畅通,进出水口对接处无渗漏现象,水堵螺扣无严重锈蚀。水道无渗漏。 5 温度传感元件 埋设在绕组内部的传感元件,应埋设在原设计部位,且其参数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6 外壳 6.1 电动机的机壳与端盖不得有裂纹与变形,设备外壳或隔爆面应进行防腐处理。处理方法:设备外壳可以喷或涂防腐漆;防爆加工面可以化学处理或定期涂防腐油脂;接线盒内壁和正常工作情况下可能产生火花的部分其金属外壳内壁,都必须均匀地涂耐弧漆。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