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说明
第四章 泥沙测验

河流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悬移质、推移质、河床质:悬移 质是指悬浮于水中,随水流一起运动的泥沙;推移质是指在河底 床表面,以滑动、滚动或跳跃形式前进的泥沙;河床质是组成河 床活动层处于相对静止的泥沙。 河流泥沙按在河床中的位置可分为冲泻质和床沙质:冲泻 质是悬移质泥沙的一部分,它由更小的泥沙颗粒组成,能长期的 悬浮于水中而不沉淀,它在水中的数量多少,与水流的挟沙能力 无关,只与流域内的来沙条件有关;床沙质是河床质的一部分, 与水力条件有关;当流速大时,可以成为推移质和悬移质,当流 速小时,沉积不动成为河床质。 因为泥沙运动受到本身特性和水力条件的影响,各种泥沙 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当流速小时,悬移质中一部分粗颗粒可能 沉积下来成为推移质或河床质。反之,推移质或河床质中的一部 分在水流的作用下悬浮起来起成为悬移质。随着水力条件的不同,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也是泥沙治理困难的关键所在。 河流泥沙测验的内容包括悬移质、推移质的数量和颗粒级 配,以及河床质的颗粒级配。
悬移质泥沙测验的目的在于测得通过河流测验断面悬移质输沙率及变化 过程。由于输沙率随时间变化,要直接测获连续变化过程无疑是困难的。 通常是利用输沙率(或断面平均含沙量)和其它水文要素建立相关关系, 有其它水文要素变化过程的资料通过相关关系求得输沙率变化过程。我 国绝大部分测站的实测资料分析表明,一般断面平均含沙量与断面上有 代表性的某垂线或测点含沙量(即单位含沙量,简称单沙)存在着较好 的相关关系。测断面输沙率的工作量大,测单沙简单。可用施测单沙以 控制河流的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以较精确的方法,在全年施测一 定数量的断面输沙率,建立相应的单沙断沙关系,然后通过相关关系由 单沙过程资料推求断沙过程资料,进而计算悬移质的各种统计特征值。 因此,悬移质测验的主要内容除了测定流量外,还必须测定水流含沙量。 悬移质泥沙测验包括断面输沙率测验和单沙测验。
河道泥沙分析报告

河道泥沙分析报告1. 引言河道泥沙是河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河道泥沙进行分析,了解河流的泥沙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河流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数据收集与准备2.1 数据来源本分析报告使用的数据来自于XX河流的相关监测站点,包括每日的泥沙含量、水位和流量数据。
2.2 数据处理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清洗和筛选,排除了异常值和缺失值。
然后,根据泥沙含量和流量数据计算了河道泥沙输运通量。
3. 泥沙特征分析3.1 泥沙含量分析通过对泥沙含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河道泥沙的平均含量、波动范围和季节变化趋势。
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河道泥沙的平均含量为XX g/m³,波动范围在XX g/m³至XX g/m³之间;•泥沙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和雨季较高,冬季和旱季较低。
3.2 泥沙输运通量分析通过对泥沙输运通量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泥沙的输运状况和河道的泥沙运移能力。
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河道泥沙输运通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和雨季较高,冬季和旱季较低;•泥沙输运通量与水位和流量呈正相关关系,水位和流量的增加会导致泥沙输运量的增加。
4. 泥沙变化趋势分析通过对长期的泥沙含量和输运通量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可以了解河道泥沙的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根据趋势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河道泥沙含量和输运通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近年来,人类活动的扰动导致土地利用变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剧,进而影响了河道泥沙的含量和输运。
5. 结论与建议5.1 结论通过对河道泥沙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河道泥沙的含量和输运通量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夏季和雨季较高,冬季和旱季较低;•河道泥沙的含量和输运通量逐年减少,可能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土流失有关。
5.2 建议基于上述结论,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河道泥沙监测,建立更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数据收集机制;•加强河道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人类活动对河道泥沙的影响;•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河道泥沙资源。
泥沙颗粒基本性质ppt课件

碳酸化水解作用
2KAlSi3O8+CO2+2H2O
AlSi2O5(OH)+4SiO2+K2CO3
CO2溶于水时,对碳酸盐的溶解力,较纯水增强几十倍。
水解和碳酸化作用的实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氢离 子取代。
风化作用
(4)氧化作用(oxidation):空气中的氧在有水的条件下,氧 化能力很强。
2FeS2+2H2O+7O2
(三) 气候与土壤(主要决定着成土过程中水热条 件)
水热 : 一方面影响母质风化过程速度及物质的淋溶; 另一方面控制了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决
定了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气候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对土壤矿物的风化及其组成的影响 (2)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3)对土壤胶体性质的影响 (4)强烈地影响土壤风化和淋溶度。
溶,而铝、铁、硅等元素尚有残留。如高岭土
4)铁铝化类型
硅酸盐矿物全部分解,转变为以次生铁、铝矿物和高岭 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石粘土矿物为主。如红土
岩
二、黄土成因(research of loess genesis)及黄土演变
黄土(loess)为干寒气候环境的产物,是一种“母岩 ”而并不是真正的“土壤”。 黄土物质来源:不是主要来自于沙漠环境,而是来 源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和冰缘作用区。
黄土成因有不同的假说:
(1) 黄土风成说:是李希霍芬(Von Richthofen(1882年
))和奥勃鲁契夫在19世纪末叶提出的“低空理论 ”(subaerial theory),即“风成说”,认为黄土分 布在干早沙漠区的外围,是盛行的西北风或北风刮 起地面的粉尘,并将它们搬出沙漠地带沉积下来, 天长日久形成厚层的黄土。
根劈作用(root wedging)
4河床演变及泥沙冲淤分析报告2

4河床演变及泥沙冲淤分析4.1河段特性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自西向东横跨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于潼关注入黄河。
主河道全长818km,流域总面积13.5万km2。
林家村至咸阳陇海铁路桥全长171km,被划分为中游段。
咸阳城区河段从上游吕村至陇海铁路桥全长9.5km,平面形态比较顺直,河宽约450~760m。
河道纵坡较缓,比降为0.65‰~0.95‰。
岸坎北高南低,其中南岸坎高2~3m,系粘土、壤土岸质;北岸坎高3~4m,上部为壤土,下部由粘土组成,抗冲力强,历史上该河段河势变化不大。
后经多年治理,现主河槽单一,平面摆动进一步减小,河势也较为顺直。
1965年进行渭河流域规划时,对此段河道平面形态指标进行过分析,1999年进行渭河中游干流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时,进行了复核,两次比较成果见表4—1。
由表4—1可以看出,经过多年治理,该河段现状1999年比1965年河道的曲率半径增大,中心角减小,过渡段和弯道纵距相应加长,河道形态趋于平顺,对行洪更加有利。
该河段河床多为细沙、粗沙组成,洪水中泥沙含量较大,颗粒甚细。
从长时段来看,河床冲淤基本平衡,而2003年汛期连续发生5次较大洪水,河槽较前出现明显的冲刷。
历史上该河段相对稳定,俗称“咸阳”十里峡。
该河段内已建有西宝高速公路桥、西兰一号、二号公路桥和陇海铁路桥组。
咸阳水文站位于一号公路桥上游约120m处。
按照2001年水利部审查通过的《陕西省渭河中游干流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渭河咸阳城区段堤防间距不小于600m,北岸堤防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南岸堤防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
目前,北岸堤防建设已基本完成,南岸堤防正在建设之中。
4.2来水来沙分析4.2.1 泥沙概况渭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
从总体看,渭河中游段输沙基本处于动平衡状态,但年际之间的变化较为悬殊。
咸阳水文站为本次设计依据站,其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52亿吨,最大输沙量为3.88亿吨,发生在1973年,最小为0.06亿吨,发生在1997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5倍。
200811水利标准体系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标 准 编 号 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 水 利 标 准 (SL) ) SL1-2002 SL1-97 SL2.1-98 SL2.2-98 SL2.3-98 SL/T4-1999 SL06-89 SL07-89 SL08-89 SL09-89 SL10-89 SL11-90 SL12-90 SL13-2004 SL13-90 SL15-91 SL16-91 SL16-95 SL17-90 SL18-2004 SL18-91 SL19-90 SL19-2001 SL20-92 SL21-2006 SL21-90
标 准 名 称
全油压控制水轮机调压阀
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替代SLJ202-82) (代替SL18-91) (被SL18-2004替代)
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规程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 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 降水量观测规范 降水量观测规范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堰槽测流规范 浆砌石坝设计规范 砌石坝设计规范 ( 被SL25-2006代替) (替代SL25-91) (被SL23-2006替代) (替代SL23-91)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标准 水闸施工规范 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
(被SL31-2003代替) 被 代替) 代替
油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电位测定法) 水库பைடு நூலகம்业设施配套规范 喷灌用塑料管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硬聚氯乙烯管 喷灌用塑料管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低密度聚乙烯管 喷灌用塑料管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聚丙烯管 喷灌用塑料管件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灌溉用低压输水混凝土管技术条件 河工模型试验规程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融雪型雨雪量计 水文仪器型号命名方法 农田排水试验规范 切土环刀校验方法 透水板校验方法 击实仪校验方法 光电式液塑限测定仪校验方法 杠杆式固结仪校验方法 变水头(常水头)渗透仪校验方法 应变控制式直剪仪校验方法 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缩仪校验方法 应变控制式三轴仪校验方法 (替代SL105-95) (2006.9.22废止)
水利行业标准大全

水农水[1990]7号
13
水利水电专用混凝土泵技术条件
SLl5—91
1991.09.22
1991.12.01
不详
14
全油压控制水轮机调压阀
SLl6—91
1991.09.22
1991.12.01
不详
15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修订,替代SLJ202—82
1990.07.25
水科教[1992]19号
25
水闸施工规范
SL27—91
1992.06.30
1992.07.01
水建[1992]10号
26
小水电供电区农村初级电气化标准
SL30-92,等同于DL407-91,替代SDl78-86
1992.03.10
1992.07.01
水电[1992]2号
27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水文[1992]5号
30
水工金属结构焊工考试规则
SL35-92,应替代SD263-88
1992.05.30
1992.09.01
不详
31
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
SL36-92
1992.05.30
1992.09.01
不详
32
偏心铰弧形闸门技术条件
SL37-91
1991.09.24
1992.01.01
74
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碱滴定法)
SL80-1994
1995.05.01
1995.05.01
水科技[1995]211号
75
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测定(酸滴定法)
SL81-1994
1995.05.01
【VIP专享】河流动力学2-泥沙特性

Chap1 泥沙特性本章知识要点: 泥沙粒径表达形式 泥沙的组成与粒配曲线 比表面积的意义 双电层与结合水 泥沙干容重及其影响因素 泥沙沉速与层流、紊流、过渡区 絮凝现象●泥沙来源:①流域地表冲蚀而来;②从原河床上冲起的。
●土壤侵蚀最严重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永定河和西辽河流域,相当于地表每年普遍冲掉0.6毫米的厚度,加上人类活动,如盲目开垦等,含沙量很高的正是黄河中游的一些干支流,年均含沙量高达300公斤/m 2以上,而南部一些省份,年均含沙量不足1公斤/m 2。
§1-1 泥沙的几何特性一、泥沙的粒径●泥沙的不同形状与它们在水流中的运动状态有关,较粗的沿河底推移前进,碰撞机会多,动量较大易磨损;反之不易磨损而保持棱角峥嵘的外貌。
为比较不同泥沙颗粒的形状、大小的异同,必须有某些指标对它们进行对比。
泥沙的形状的表达方式●球度系数:(因为泥沙接近于球体,所以以球体作参照物)与沙粒等体积的球体的表面积与泥沙的实际表面积之比(与球接近的程度)。
研究表明,球度系数相等的两颗泥沙,在水中的流体动力特性大致相同。
由于球度系数难以测定(V 可用排水、称重法确定,但表面积难以测定),常用泥沙的长、中、短三个轴a, b, c,按下式近似表示:Φ=(1942年克来拜因提出)●形状系数: ab c S P =1、等容粒径:泥沙颗粒的大小通常用泥沙颗粒直径来表示,泥沙颗粒形状不规则,难以确定泥沙的粒径,实际中采用等容粒径来表示。
即:与泥沙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直径。
(泥沙体积可用称重、排水等方法测出:W V g ρ=)——对比水力学中表面粗糙度∆的确定136V d π⎛⎫= ⎪⎝⎭ 式中:V 为泥沙颗粒的体积。
2、算术平均粒径:用长、中、短轴(a 、b 、c )的算数平均值来表征泥沙粒径1()3d a b c =++3、几何平均粒径:d = 当泥沙形状为椭球体时,等容粒径与几何平均粒径相同(V=лabc/6=лd 3/6)4、中轴长度:接近而偏大于几何平均粒径(较粗天然沙测量的结果)5、筛径:仅对于单颗的卵石、砾石等可以通过称重,再除以泥沙的重率,得到体积而后求其等容粒径,或直接量测其三轴长度,再求其平均值。
激光粒度仪的操作技术指南

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我局组织编写的《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技术指南》,已通过有关部门审查。
现批准《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技术指南》CJSW-C·SWCY-06-A为我局水文监测技术规定,并予以发布。
本指南自2006年月日起试行。
本指南由技术管理处负责解释。
在试行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技术管理处。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年月日核准:审核:审查:校核:主要编写人员:前言为了推广应用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保证激光粒度分布仪在河流泥沙颗粒分析中操作规范化及资料处理精度,为今后补充修改相关行业标准作好技术准备,我局特组织编制《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技术指南》(简称《指南》),供各单位在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泥沙颗粒分析时遵循和执行。
本《指南》是在认真总结我局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工作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使用经验和技术资料,针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大量室内外比测试验与研究工作,并广泛征求我局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鉴于本《指南》系初次编制,希望各单位结合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实践和科学研究,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技术管理处或水文技术研究所,以便今后改进、完善。
本《指南》解释单位:技术管理处本《指南》主编单位:技术管理处本《指南》参编单位:长江水文技术研究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二OO六年月目次1 总则 12 仪器设备技术选型 23 仪器基础参数设置 43.1 仪器安装调试及检测要求 43.2 基础参数的设置 44 分析过程质量控制与资料整理 74.1 激光粒度仪操作步骤及技术规定 7 4.2 结果数据的合理性检查 94.3 结果输出 95 标准样本库的建立与管理 115.1 标准样本库定义 115.2 建立标准样本库要求 115.3 标准样本库的制作方法 125.4 标准样本库的扩充 135.5 标准样本库的维护与应用 136 分析成果质量控制 166.1 质量控制 166.2 报批制度 167 操作人员培训 18附录A 激光粒度分布仪测量基本原理 19附录B 激光粒度分布仪相关名词解释 27条文说明 351 总则1.0.1 为规范我局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的使用,确保分析资料成果质量,为今后补充修改相关行业标准作好技术准备,特编制本《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42-92) 修 订 说 明
黄委水文局 二○○九年二月 1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42-92) 修 订 说 明
根据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水文局的指示、合同要求和修订工作大纲,我们对《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进行了研究,调研了专业的进展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修订了本规程,现将修订内容说明如下。
1 改变了规程名称的关键词 将《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改为《河流泥沙粒度分析规程》,因为“颗粒”给人单个的概念,“颗粒”较多的针对大颗粒,对细粉沙用颗粒也不合适,而实际我们分析的是包括细粉沙的颗粒群体的分布,用“粒度”更贴切一些,也和其它行业用法一致。
2 增加了激光法的内容 衍射绕射是经典的光学现象,激光是单色性很强的光源,两者集合的激光衍射绕射是良好的物理测试分析手段,激光粒度分析仪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现代化仪器之一。我国长江委、黄河委、广东省等水利水文部门近年都引进了激光粒度分析仪开展河流泥沙粒度测试分析,感到该类仪器在泥沙粒度分析方面技术先进,质量保证率好,作业效率高,操作现代化,并在试验和实际使用中总结经验,编写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定》,推广应用条件已经具备,特专列章节将其增加到本规程中。
3 归整了粒度级配计算内容 粒度级配计算原来分散在各粒度分析方法之中,缺乏系统性,以往常被询问。这次修订做了系统化加强,归整了几种方法分析计算一个完整自然沙样粒度级配的归并、归序和接续程序,并在附录中设计了“几种方法级配成果的归并接序计算表”,使计算体例格式化。
4 增加了“质量检验试验基本方式与误差统计分析“的内容 2
总结了质量试验检验的基本方式方法和误差统计计算的公式等,强调质量检验试验的工程意义,不仅在于统计计算精度,更在于由试验确定质量要求和总结质量控制措施,并将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常规作业中,一些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措施细化到每一步操作,就体现了这种思想。
5 提出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雏形 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正规化建设管理是重要课题,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操作作业人员要求,粒度分析仪器的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提示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雏形,抛砖引玉。希望从事本业者,注意积累总结经验,逐步构架充实,完善益用。
6 增加了“两种颗粒分析方法级配成果互换关系的建立和使用” 内容 随着技术进步和概念深化,泥沙粒度分析方法会不断变化,为使粒度级配成果和特征数据衔接,规范两种颗粒分析方法级配成果互换关系的建立和使用是很必要的。因其不是基本粒度分析方法,故将其放入附录F。
7 调整了规程的章节结构 河流泥沙分类和粒度分析方法的粒径适用范围不太对应,原来按砂、卵石颗粒级配测定和粉砂、粘粒颗粒级配测定分章,与筛分法、粒径计分析法交叉;试样制备与量测法、沉降法具体方法联系较紧密,原来专设试样制备一章关联性不强;另外也增加了激光法等内容。因此,本次修订对规程的章节结构作了较大调整,调整后的目次如下:
目 次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2.1 粒度分析方法的选用 2.2 粒径分级与粒度描述 2.3 粒度分析的上下限 2.4 级配曲线的绘制 3
2.5 试样制备一般规定 2.6 备样分样设备及分样要求的一般规定 2.7 粒度分析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 3 量测法 3.1 砂、卵石试样制备 3.2 尺量法测定 3.3 筛分法测定 4 沉降法 4.1 沉速公式的选用 4.2 分析用水要求与纯度检测 4.3 泥沙试样絮凝和有机质处理 4.4 粒径计法测定 4.5 吸管法测定 4.6 消光法测定 4.7 离心沉降法测定 5 激光法 5.1 分析用水与试样制备 5.2 仪器基本设备与配置 5.3 仪器校准、参数率定与粒度分析 6 粒度计算和资料整理 6.1 粒度计算 6.2 资料整理的一般规定 6.3 平均粒径及平均沉速的计算 6.4 悬移质垂线平均粒度级配的计算 6.5 断面平均粒度级配的计算 7 粒度分析的质量检验 7.1 一般规定 7.2 粒度分析的质量检验 7.3 断面平均粒度级配总不确定度估算 4
8 实验室质量管理 附录A 分析筛检查和校正 附录B 比重瓶检定 附录C 泥沙密度的测定 附录D 有机质含量测定 附录E 泥沙表面离子总量的测定 附录F 两种粒度分析方法级配成果互换关系的建立和使用 附录G 粒度分析用表 附录H 泥沙粒度分析报表格式及填制说明 条文说明
8 增强了条文说明的内容 条文说明加强的内容主要有: 河流泥沙是不规则的颗粒,说明了不规则颗粒的“粒径”等效概念和群体颗粒的粒度概念。特强调,河流泥沙的粒度级配宜用小于某粒径的质量(重量或体积)占总质量(重量或体积)的百分比(%)描述,以使有关叙述同一而避免混乱。
结合Malvern--MS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激光法的光学物理理论基础、仪器原理结构、基础参数率定实验的方法、视窗界面与操作等作了说明,以便有个具体物,加深对该技术的了解,为推广应用打下较丰富的基础知识。
9 增强文字阐述的逻辑性和条文的的条理性 10 修订前后内容对照 将修订前后的章、节、条进行了归纳统计,并对内容的增补完善作了简要说明,起到提示和明示的作用,见下表。 5
修订后原 文新增1前言√211总则31.011.0141.021.0251.031.0361.041.04增加了施测收集泥沙样品的执行标准722基本规定82.12.1粒度分析方法的选用
92.1.12.1.1增加了激光法的适用粒径范围及要求,增大了筛分法、吸管法对沙量的要求。
102.1.22.1.2精度指标放宽。112.22.2粒径分级与粒度描述122.2.1√明确粒径单位的选用132.2.2√明确粒度级配的概念142.2.32.2.2补充完善。152.2.42.2.3完善原有内容,增加自动化程度较高仪器的粒径级划分162.32.3粒度分析的上下限172.3.12.3.1182.3.22.3.2192.42.4级配曲线的绘制202.4.12.4.1212.4.2√明确绘制级配曲线的坐标系222.4.32.4.2补充完善232.4.4√多条级配曲线的绘制242.4.5√激光法等高自动化程度仪器的级配曲线图的输出形式252.4.6√级配曲线下线延长的幅度。262.53.1试样制备一般规定272.5.13.1.1282.5.23.1.2292.5.33.1.3302.5.43.1.4补充完善312.63.2备样分样设备及分样要求的一般规定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内容统计表说 明序号
章 节 条 6 修订后原 文新增322.6.13.2.1增加锥型多比例分沙器、震动风吹类分散器、超声波类分散器332.6.23.2.2放宽精度指标342.6.33.2.3352.6.43.2.4增加锥型多比例分沙器362.72.5粒度分析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372.7.1√增加共性要求382.7.2√增加共性要求392.7.32.5.1补充仪器对电压稳定性的要求402.7.42.5.2补充精密仪器对室内温、湿度控制的要求;对检测用计算机的要求413量测法(包括原尺量法和筛分法)。423.13.4砂、卵石试样制备433.1.13.4.1443.1.23.4.2453.1.33.4.3增加激光法分析时对试样的要求。463.1.4√增加激光法分析时对试样的要求。473.1.53.4.4483.24.1尺量法测定493.2.14.1.1503.2.24.1.2513.34.2筛分法测定523.3.14.2.1533.3.24.2.2544沉降法(包括粒径计法、吸管法、、消光法、离心沉降法)554.12.2.1沉速公式的选用564.1.12.2.1(1)574.1.22.2.1(2)584.1.3√增加大于2.0mm的沉速公式。
594.23.33.3.3分析用水要求与纯度检测604.2.13.3.1614.2.23.3.2624.2.33.3.3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内容统计表(续)
序号
章 节 条
说 明 7 修订后原 文新增634.2.43.3.4
644.33.63.5泥沙试样絮凝和有机质处理654.3.13.6.1664.3.23.6.2674.3.33.6.3684.3.43.6.4694.3.53.6.5704.3.63.5.1714.3.73.5.2724.3.83.5.3734.44.3粒径计法测定744.4.14.3.1754.4.24.3.2764.4.34.3.3774.55.1吸管法测定784.5.15.1.1794.5.25.1.2增加吸样体积不等于预定体积时的改正计算公式804.65.2消光法测定814.6.15.2.1824.6.25.2.2834.6.35.2.3844.6.45.2.4854.75.3离心沉降法测定864.7.15.3.1874.7.25.3.2884.7.35.3.3894.7.45.3.4905√激光法915.1√分析用水与试样制备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内容统计表(续)
序号
章 节 条
说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