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67583430.html,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浅析

作者:罗玲

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09期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培养学生愿意走进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使学生能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热爱数学,把激情融入数学。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里态势,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如果开场白讲的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宛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拔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8的乘法算式”的话,学生说:“我家有8张椅子,他家也有8张椅子,一共有16张椅子,算式是8×2=16.”“二(1)班在校广播操比赛排成5排,每排有8人,一共有8×5=40名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搜集了感性材料,并经过思维加工,生成了多个解决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二、创设多样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竞争性情境、游戏性情境、故事性情境等,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