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进展

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进展
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进展

抗HIV药物种类

抗艾滋病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这类药物可作为RT(HIV在DNA过程中起主导的酶)的底物或竞争性抑制药阻止病毒的复制。这类药物主要分为以下5类。 核苷类 类为最早发现的HIVRT抑制药。(AZT)是1987年在临床上最先使用的抗HIV药物,单一或二联治疗HIV感染。由于这种治疗通常在6个月内即出现明显的耐药性,而且对机体的不佳,因而很少取得疗效。目前临床应用的新药有(zidovudine)、(lamivudine)等双脱氧核苷类。主要治疗AIDS及其,减少,但仍无法根治AIDS,且大多数有严重,需长期或终身用药。 非核苷类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代表药为地拉韦定(delavirdine),该药与其他抗HIV药合用治疗HIV感染,包括新近感染而无症状的。另外,(nevirapine)也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对对核苷类敏感或耐药的HIV病毒均有活性。近期研究发现在时和降生后一次性给予奈韦拉平,即可获得与AZT一样的阻断效果,而费用却低廉得多。 蛋白酶抑制药 抑制药1995年蛋白酶抑制药经临床试用后取得成功,其应用标志着AIDS患者和出现了转折。代表药有沙喹那韦、(ritonavir)和吲哚那韦等。该类药物与核苷类联用可有效地抑制HIV复制,并减少不良反应。 侵入抑制药 侵入抑制药是一种新的实验性抗药物。本类药物以干扰HIV与宿主的粘附融合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药物有T20和BMS806。 整合酶抑制药 这类药物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类是第一类与酶作用的药物,其代表药物是齐多夫定,另外还有二酮类、硫氮硫扎平类、类、Lamellarina20盐类、类等部分处于研究阶段的药物。 免疫调节药物 如、2和等,都具有抗病毒、抗感染和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2还可使患者增加,改善。近年来,在促进生长、、调理方面的显着效果使其在AIDS治疗中倍受关注。此外已建立的免疫功能抑制的证明在免疫力增强和T细胞之间相互调节中也有一定作用,故其在AIDS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应用价值。 抗机会性感染药 临床上抗AIDS辅助用药的主要分为4类: 第1类用于,主要药物为和戊双咪,二者单用或复用均有一定疗效。 第2类用于新型隐感染,代表药物为两性霉素B和5?,前者和大,需小剂量。 第3类用于细胞感染,根据细菌及来选用不同,对非典型鸟型分支感染的治疗与抗相同,但时间稍长。

艾滋病研究进展论文综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 论文综述 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immune system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专业:2012针推班 学号:12211037 姓名:申博 完成时间:2013年6月20日

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immune system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作者:申博(ShenBo) 摘要: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1981年在美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而引起的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艾滋病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经过传入期、扩散期,目前己进入快速增长期,处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本文介绍的是有关HIV药物治疗的一些近期研究进展。 关键词:免疫系统;艾滋病病毒;抑制剂;药物治疗 Abstract:AIDS i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lso translate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81 virus "(also known as the AIDS virus) and the immune system caused by the collapse of infectious disease. AIDS has become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 harm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China's AIDS epidemic through afferent phase, diffusion stage,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growth, in the trend of high prevalence in both national and local area and the low prevalence of specific population. This is the HIV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Key word:immune system; The AIDS virus;inhibitor;medication 前言: 自1981 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 (AIDS) 患者以来,全球累计感染者总数已达 6 900 万,死亡者总数超过 2 000 万。我国在1985年6月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后,患艾滋病的

抗艾滋病HIV用药市场分析

抗艾滋病HIV用药市场分析 一、抗HIV市场与需求 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合成的特性,是一类最原始的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自从1898年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概念后,病毒种类已由最初的几十种发展到今天的数千种,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免疫缺陷病毒的滋生,使艾滋病(AIDS)患者每年递增,在发展中国家和贫穷落后的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督导与控制,导致了感染率直线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浆报道显示,自1981年发现和报告艾滋病以来,全球感染者累计69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占40%,每年约新增500多万HIV感染染病例,目前HIV/AIDS患者总数达4200多万人,若不能有效的预防控制,预计20年后HIV感染者将达2亿人。从地域上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患者占据了70%,而病死率已达八成;在拉丁美洲和加物比地区流行率也较高,60%感染者失去生命,而亚洲也已呈现出快速蔓延的趋势。 纵观全球的HIV/AIDS感染情况,与文化素质、思想意识、贫富状态和卫生保健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多种传播方式中,性爱、体液、血液是传播的主要媒介,毒品注射、违法采集血浆结下了恶果,虽然艾滋病的直接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但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后,继发性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已成为致命的主要因素。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认为,中国已处在艾滋病灾难的边缘,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共同分析显示,中国现存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为84万人,AIDS患者约占10%,约占亚洲地区的1/5,在全球居第14位,HIV感染者占全国总人口0.066%。专家估计的数字要比这个大,尤其在易感染群体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全球的快速蔓延,抗HIV药物已悄然发展成为产销两旺的市场,年销量增长率约在13%-15%左右,在发展中国家有降价策略和呼吁中,销售收入未能得到同步上升,但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据Pharma Business杂志公布的2000年全球畅销500强药物中,抗HIV药物市场已达50.42亿美元,主要由世界七大制药厂商把持,其中逆转录酶抑制剂山65%,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占35%。 在众多抗艾滋病毒药物生产商中,葛兰素克克、百时美施贵宝和雅培已成为前三强,2002年3 家的抗HIV药物销售额已达40亿美元,占全球的3/4;2003年抗HIV药物市场已近6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约5.5%,其中:葛兰素史克拥有的6个药品形成了创收能力,2003年销售收入已达15.01亿英镑,比上一年的14.65亿英镑增长了2.5%,百时美施贵宝5个药品为16.73亿美元,比2002年的16.1亿美元增长了3.9%。国外分析家预测,到2005 年世界7大主要市场抗HIV药物的销售额将增至71亿美元,而且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瞄准了巴西、中国、印度、南非和泰国这五个新兴的市场。 二、抗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开发 自从第一个艾滋病治疗药物齐多夫定问世以来,美国FDA已相继批准了80多种预防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疗效显著倍受推崇的已有20 多个药物,被认为对AIDS感染者病情具有较好的缓解和控制作用,我国已批准进口8种,自己开发的产品已经上市销售。 核苷酸是构成细胞和病毒遗传基因的重要物质,对核苷酸的修饰所得到的抗代谢物,能抑制核酸合成酶,阻断病毒的复制合成,20世纪下半叶,国外上市了许多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自1996年后,艾滋病治疗领域有了重大的突破,设计了具有高活性的逆转录酶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常用多种不同机制的药物协向发挥作用,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目前推荐方案是两种核苷逆转录酶制剂与蛋白酶抑制剂或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复合疗法,

医院特殊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及程序

医院特殊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及程序 为严格管理特殊药品,保证特殊药品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根据国务院和卫生部颁布的各项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情况,特制定本制度。特殊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我院所涉及到的职能科室和各级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1.特殊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卫生部颁布《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执行。 2.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存放在安装有防盗门窗的专门仓库的保险柜内,严防丢失。实行“三级管理”、“五专管理”和“批号管理”,药库、药房、使用部门,药房和临床科室急救备用的少量基数药品要实行“五专管理”: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要划定仓库或仓位,专柜加锁并专人保管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杂。药剂科定期组织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

隐,各部门负责人承担本部门特殊药品的监管责任,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和清点数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医院购买的特殊药品只准在本单位使用,不得转售。 4.药剂科应根据国家对特殊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和监督本院特殊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禁止非法使用、储存、转让或借用特殊药品,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个人,由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司法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和/或追究刑事责任。 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 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的管理制度: (1)医务科和药剂科根据有关规定设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用处方,经分管院长审核,定量印制。 (2)库房专人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处方入库应当场清点,记录起止号码,入库保管。 (3)库房应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领用登记册”,记录以下内容:领用日期、领用科室、处方起止号码和数量、领用人签名、发放人签名。各临床科室需要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由各科室到专职管理部门领用,指定专职人员妥善保管。 2.医生的处方权管理制度:经注册后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经过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并建立“麻醉药品、

抗艾滋病药行业

华海药业抗艾滋病药再度中标触发抗艾概念股 近日,华海药业的抗艾滋病药再度中标。我国的抗艾滋病药一直为国家统一招标产品,毛利不会太高;中国抗艾药品市场的规模太小,市场规模不到1亿元,奈韦拉平业务对于公司,或许属于“鸡肋”产品,未来利润期待提升。 8月15日,中国政府采集网发布了华海药业中标情况的公示,华海药业的奈韦拉平200mg/片(粒)再度中标,成交金额为1,436万元。在“卫生部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艾滋病防治项目”中,华海药业的奈韦拉平200mg/片也曾以1,591万元的成交价中标。 奈韦拉平为华海药业的原料药业务,2010年公司的原料药营业收入为87,187.42万元,按2010年的奈韦拉平1591万元标的,只占1.82%的比例。目前,政府招标采购几乎是国产抗艾滋病药品销售的唯一渠道,国内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药物90%以上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方式获得。由于是国家统一招标,抗艾药物的毛利不会太高;此外,由于中国抗艾药品市场的规模太小,目前坚持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人数不足两万,市场规模不到1亿元,奈韦拉平业务对于公司,或许属于“鸡肋”产品,未来利润期待提升。 目前,国内获得抗艾药批准文号的企业有十几家,但真正投入生产的企业只有4家。东北制药集团作为国内最早、最大和品种最多的抗艾滋病药生产企业,可以生产艾滋病“鸡尾酒疗法”中的4种药品9个剂型,一直是国家抗艾药物统一招标的主要中标单位,占据国内抗艾药市场50%以上的份额。据东北制药集团董事长董增贺透露,该企业2005年抗艾药品在国内的销售收入为2,400万元左右,处于微亏状态。2010年,东北制药的该项业务收入2,000万元左右,利润尚属企业满意状况。 华海药业是全球最大的普利类产品供应商,其主导产品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年生产能力雄踞世界第一,是国际上唯一能同时规模生产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的厂家,享有“普利专家”的美誉。 资料显示,奈韦拉平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合用可治疗HIV-1(艾滋病病毒-1)感染。据悉,早在2003年,华海药业就被确定为国产抗艾滋病病毒药品的定点生产企业;2007年6月,公司的抗艾滋病药物奈韦拉平更是以零缺陷通过了美国FDA认证,成为中国首家获此认证的制药企业,为公司产品进入欧美高端市场取得了通行证,填补了中国制剂产品出口美国的空白。据介绍,截至目前,华海药业共有6个制剂产品、10个原料药产品通过美国FDA的现场认证。 公司201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0 亿,同比增长108.9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2 亿,同比增长121.77%。预计1-9 月归属股东净利润增长50%-80%。 2011年上半年以来,缬沙坦、厄贝沙坦出口进入爆发期,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出口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华海中期沙坦类药物同比增长130%,成为公司最大的一类产品。普利类原料药同比增长幅度也达到26.63%,有所加快,制剂同比增长17.42%,略有放缓。 华海年内又获得了多个FDA制剂认证,通过认证的制剂文号应该已经接近10个,预计未来华海以美国公司及相关子公司进行制剂海外销售的可能较大,在制剂品种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将迎来制剂出口的春天。 艾滋病药物行业情况 事实上,全球目前尚未发现能够有效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和疫苗,已有的药物只能将血浆内病毒载量迅速降低到敏感检测方法的检测水平以下,及重建免疫功能,以达到控制症状,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流程.doc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为加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管理流程。 一、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 (一)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二)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科主任担任。 二、临床科室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相关规定 (一)住院患者确须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括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二)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见附件1,由会诊人员签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或科主任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三)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对于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

(四)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在向科主任汇报后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事后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三、具体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流程如下: 填写《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 临床科室提出申请会诊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 讨论并决定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方法、时间、剂量等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执行处方或医嘱并及时向医院汇报相关治疗

抗HIV药物的研究进展

·综述·抗HIV药物的研究进展 张秋荣,王彩凤,刘宏民*,郑甲信,王俊伟(郑州大学新药研究中心,郑州450001) 摘要:目的综述了有关抗HIV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构特点及修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方法以近20年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5种酶抑制剂具有抗HIV病毒的活性,目前已有若干新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具有良好开发前景。 关键词:抗HIV药物;艾滋病;作用机制;酶抑制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于逆转录病毒,导致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发生[1]。艾滋病是人类至今难以控制的最严重的恶性传染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对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开发成为热点。 依据HIV感染细胞的5个阶段特点,设计合成的抗HIV化学药物可划分为五类即:侵入/融合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和装配及释放抑制剂。目前有三十多种抗HIV药物上市,大体可分为:侵入抑制剂1种、融合抑制剂l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14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4种、核苷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复合制剂1种、蛋白酶抑制剂11种和及整合酶抑制剂1种[2]。 本文对已上市的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结构分类予以总结,并介绍了一些正在临床试验中的有望上市的新化学实体。 1侵入/融合抑制剂(Entry Inhibitors and Fusion Inhibitors) 1.1 作用机制 该类药物是通过干扰HIV和细胞之间的连接或融合阻止HIV进入靶细胞,这种阻断方式包括两种:①阻断HIV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连接;②抑制HIV与靶细胞融合。 1.2 已上市的药物 Enfuvirtide商品名Fuzeon,由Roche/ Trimeris研制,2003年3月经FDA批准上市,它是第一个融合酶抑制剂。原名T20,是一个合成的36个氨基酸的多肽,它对gp41有很强的亲和力,二者结合干扰了gp41六聚体的生成,阻止了病毒膜与细胞膜之间的融合,从而抑制HIV感染健康细胞[3]。 Maraviroc(1)商品名为Selzentry,由Pfizer公司研制,2007年8月经FDA批准上市,属于侵入型抑制剂,通过阻断趋化因子受体5(CCR5)来阻止HIV侵入和感染免疫细胞[4]。1.3 临床试验中的药物 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公司研制的CCR5抑制剂Vicriviroc Maleate(2)已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5]。 F O F F F O N N N O 2 图1化合物1~2的结构式 Fig1 Structure of compound 1~2 2 逆转录酶抑制剂(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RTIs) HIV是逆转录病毒,其复制过程依赖逆转录酶,因而逆转录酶是HIV复制过程中必不可

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试题

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 (总分:57.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25,分数:25.00) 1.抗病毒药物Ribavirin的化学名称是 ?A.2-β-L-核糖-1H-1,2,4-三氮唑-3-酰胺 ?B.1-β-L-核糖-lH-1,2,4-三氮唑-3-酰胺 ?C.2-β-D-核糖-1H-1,2,4-三氮唑-3-酰胺 ?D.1-β-D-核糖-1H-1,2,4-三氮唑-3-酰胺 ?E.3-β-L-核糖-1H-1,2,4-三氮唑-3-酰胺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2.抗病毒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 ?A.核苷类和非核苷类 ?B.金刚烷胺类、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 ?C.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 ?D.嘧啶核苷类和胞嘧啶核苷类 ?E.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3.阿昔洛韦的抗病毒作用在于 ?A.抑制病毒复制 ?B.影响核糖体翻译 ?C.干扰病毒核酸复制 ?D.竞争性地抑制胸苷激酶和DNA聚合酶 ?E.具有以上所有作用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碘苷对下列哪种病毒有效 ?A.单纯疱症病毒 ?B.HIV-Ⅰ ?C.HIV-Ⅱ ?D.乙肝病毒 ?E.A型流感病毒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奈韦拉平在化学结构上属于 ?A.多肽类化合物 ?B.大环内酯类化合物 ?C.核苷类化合物 ?D.多烯类化合物 ?E.二氮革类化合物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6.下列药物中属于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是 ?A.AZT

特殊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汇编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1.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使用必须按照《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2. 采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需持江苏省苏州市卫生局核发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填写加盖医院印章的“药品申购单”按规定至市卫生局批准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单位购买。 3. 购入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必须严格验收,查验药品的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并将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购货数量、购入价格、购入日期、验收人等内容专册登记并录入电脑备查。 4.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保管和使用实行“五专”,即专人保管、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用账册、专册登记。 5.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须由经相应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医院执业医师使用。 6. 处方医生应当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患者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7. 医药人员不得给自己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8.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

- 12 - 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一)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二)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三)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9. 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院内使用。 10. 处方医师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 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11.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处方限量: 11.1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 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 日常用量。 11.2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 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 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 日常用量,如为缓释剂则为30 日用量。 11.3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 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抗HIV药物的现状与进展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 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人体防御机能缺陷(尤其是细胞介导的免疫机能缺陷),而易于发生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临床综合征。 自从1981 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全球已有数以千万计的HIV感染者,由于缺乏针对HIV的特效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感染者在发病后难逃死亡的厄运。预计至2020 年,将有2亿人感染HIV。因此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癌症”。为了战胜艾滋病,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研制出了许多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抗HIV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和机会性感染药物。本文将介绍其中最为重要的抗HIV病毒药物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原学 为了了解抗HIV病毒药物,有必要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原学加以介绍。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分子结构 HIV颗粒呈球形,直径90 nm~130nm。病毒的核心呈中空锥形,由两条相同的单链RNA链、逆转录酶和蛋白质组成。核心之外为病毒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含有核衣壳蛋白质。最外层为包膜,包膜上的糖蛋白(GP120,GP41和P17)有刺突状结构,是HIV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和主要的中和位点。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其RNA中含有gag、env 和pol基因以及6种调控基因(tat,vif,vpr,vpx (vpu),nef,rev)。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类(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env基因所编码病毒包膜蛋白,是HIV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抗原。调控基因编码辅助蛋白,调节病毒蛋白合成和复制。现有两型HIV:HIV-1和HIV-2,它们主要区别在于包膜糖蛋白上。HIV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同的病毒株之间差异很大,甚至同一毒株在同一感染者体内仅数月就可以改变,使原中和抗体失去中和效能,这给HIV疫苗的研制造成很大困难。目前在全球流行的HIV-1毒株已出现三个组,即M、O和N 组,其中M组又可分为A到J10个亚型,而且亚型间的重组体已有发现。HIV-2现有A~F 6个亚型。目前也有学者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对HIV-1进行分群,如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所利用的辅助受体的不同(CCR5、CXCR4),分为R5 和X4毒株;或根据宿主范围及复制特性不同,分为非合胞体诱导株(NSI)和合胞体诱导株(SI);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快/高型和低/慢型等。 2. HIV致病过程 HIV主要感染CD4阳性T淋巴细胞,在T 淋巴细胞分类中,CD4代表T辅助细胞。CD4+T淋巴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而其本身又是免疫反应的中心细胞。CD4+T淋巴细胞记数作为直接测定免疫功能的方法,是提供HIV感染病人免疫系统损害状况最明确的指标。CD4+T淋巴细胞记数测定的主要意义:①用于HIV感染者的疾病分期:凡CD4+T 淋巴细胞<200/mm3或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14%的HIV感染者可归入艾滋病。②判断HIV感染者的临床合并症(各种机会性感染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如CD4+T淋巴细胞<200/mm3时,容易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而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鸟分支杆菌感染常发生于CD4+ T淋巴细胞<50/mm3的病人,极少见于CD4+T淋巴细胞>100/mm3的病人。③帮助确定抗HIV药物治疗及机会性感染预防性治疗的适应症,例如,当CD4+T淋巴细胞<200/ mm3时,应给予抗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预防性治疗。④抗HIV药物疗效的重要判断指标。 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整个过程分为三步:①HIV的包膜蛋白GP120与细胞表面的CD4结合,使GP41暴露。由于GP41的疏水性较强,它的一端就进入到靶细胞中去,于是病毒包膜与靶细胞融合,病毒核心随之进入靶细胞。在GP120与CD4结合时,GP120会采用“糖

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管理指导意见

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药品供应管理技术指南 试行版) 前言 为加强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品(以下简称药品)的管理,建立持续不间断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预防母婴传播抗病毒药品供应体系,做好药品的计划、采购、供应、储存、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简称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简称实施条例),结合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需求,制定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品供应管理技术指南。 第一章概述我国的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自2002 年10 月开始,随着2003 年底国务院“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出台,为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治疗、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提供免费预防母婴传播药物正式作为各级政府的责任和常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即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品。到目前为止,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药品有三大类,10 余个品种,随着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和各种耐药情况的发生,国家免费抗病毒药品的种类将进一步增多。 一、我国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供应现况我国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品的主要来源包括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采购、国际合作项目支持和政府部门接受的各种捐赠等。多渠道的药品来源相互补充,构成了全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药品的供应体系,该体系的药品全部用于满足艾滋病病人的免费抗病毒治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应用和职业暴露后预防等艾滋病防治工作对药品品种与数量的需求,为有效开展艾滋病治疗及预防和医疗救治工作提供保障。该药品供应体系的主体为中央财政转移地方支付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采购的药品。 由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预防母婴传播药品全部为免费药品,为专项财政资金采购,在政策及药品管理与供应方面有其特殊要求,因此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品的管理与普通药品的管理有所不同,暂无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现委托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管理,故形成了其相对独立的艾滋病抗病毒药品管理体

抗艾滋病药物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抗艾滋病药物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摘要艾滋病的肆意传播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艾滋病以潜伏时间长、感染后难以察觉、传染范围广及死亡率极高成为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流行病之一,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的增加,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巳成为世界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抗艾滋药物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艾滋病毒;药物研究;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天然药物 (一)历史 自从1983年发现首个艾滋病病例以来,科学家就开始致力于研究艾滋病疫苗。自1987年,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作为首个被批准正式用于临床AIDS患者治疗的药物面市以来,已有30余种抗艾滋病药物应用于临床。AZT能够降低HIV的侵袭力,这被视为艾滋病医学治疗领域的一个重大发展。AZT最初是在1964年被合成,曾被作为一种抗癌症的药物,但后来被证明无效。它是一种逆转录酶抑制剂,是评价其他抗HIV药物的阳性对照药,也是治疗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联合用药的基准药物,对艾滋病毒有相当高的抑制力。对艾滋病的治疗开始阶段是单独使用,后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是所有抗艾滋病药物中最具有价值优势的。 (二)现状 根据药物作用于病毒靶点的不同,大致可将药物分为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及其他类型等。 HIV是逆转录病毒,其复制过程依赖一种独特的酶—逆转录酶将病毒RNA逆转录为病毒前DNA所以逆转录酶抑制剂能有效的抑制病毒的复制,是临床最早应用的抗艾滋病药物,可分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两类。其中NRTIs是应用最早、品种最多的一类。 目前已用于临床抗HIV 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大约有l0余种,它们分别为阿扎那韦、大诺那韦、福沙普利那韦、茚地那韦、洛匹那韦、奈非那韦、沙奎那韦、利托那韦、安普那韦和Tipranavir,等。这些药物大多为拟肽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与HIV蛋白酶的天然底物产生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断HI蛋白酶与底物的结合,使新病毒装配时所需的功能性酶和结构蛋白的合成出现障碍,达到阻止病毒增殖的目的。 融合抑制剂的种类可以是蛋白、多肽、抗体,也可以是小分子肽类物质。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HIV跨膜进入宿主细胞而产生生物学效应。恩夫韦地是首个被批准用于临床抗HIV治疗的药物,以注射方式给药。2007年,辉瑞公司研制的新一代融合抑制剂类药物马拉维诺是第一种经口服方式给药的该类药物,也是唯一一种被批准用于AIDS治疗的趋化因子受体5辅助受体抑制剂,它能够阻止gpl20 与CCR5辅助受体的结合,使得gp41的N末端不能插入细胞膜,进而阻止病毒胞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 整合酶是病毒DNA—pol基因编码蛋白之一,它是HIV病毒基因表达和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HIV一1整合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针对病毒整合过程中的3’加工(3 一progressing)和链转移(strand transfer)两个关键位置产生抑制。其中3 加工抑制类药物是阻断3’端两个核苷酸(G,T)的切除及3’端凹陷的CA—OH的形成,而链转移抑制类药物是通过与酶的靶DNA位点结合,阻断病毒

抗HIV药物市场分析

抗HIV药市场分析 一、抗HIV市场与需求 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合成的特性,是一类最原始的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自从1898年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概念后,病毒种类已由最初的几十种发展到今天的数千种,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免疫缺陷病毒的滋生,使艾滋病(AIDS)患者每年递增,在发展中国家和贫穷落后的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督导与控制,导致了感染率直线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浆报道显示,自1981年发现和报告艾滋病以来,全球感染者累计69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占40%,每年约新增500多万HIV感染染病例,目前HIV/AIDS患者总数达4200多万人,若不能有效的预防控制,预计20年后HIV感染者将达2亿人。从地域上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患者占据了70%,而病死率已达八成;在拉丁美洲和加物比地区流行率也较高,60%感染者失去生命,而亚洲也已呈现出快速蔓延的趋势。 纵观全球的HIV/AIDS感染情况,与文化素质、思想意识、贫富状态和卫生保健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多种传播方式中,性爱、体液、血液是传播的主要媒介,毒品注射、违法采集血浆结下了恶果,虽然艾滋病的直接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但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后,继发性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已成为致命的主要因素。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认为,中国已处在艾滋病灾难的边缘,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共同分析显示,中国现存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为84万人,AIDS患者约占10%,约占亚洲地区的1/5,在全球居第14位,HIV感染者占全国总人口0.066%。专家估计的数字要比这个大,尤其在易感染群体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全球的快速蔓延,抗HIV药物已悄然发展成为产销两旺的市场,年销量增长率约在13%-15%左右,在发展中国家有降价策略和呼吁中,销售收入未能得到同步上升,但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据Pharma Business杂志公布的2000年全球畅销500强药物中,抗HIV药物市场已达50.42亿美元,主要由世界七大制药厂商把持,其中逆转录酶抑制剂山65%,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占35%。 在众多抗艾滋病毒药物生产商中,葛兰素克克、百时美施贵宝和雅培已成为前三强,2002年3 家的抗HIV药物销售额已达40亿美元,占全球的3/4;2003年抗HIV药物市场已近6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约5.5%,其中:葛兰素史克拥有的6个药品形成了创收能力,2003年销售收入已达15.01亿英镑,比上一年的14.65亿英镑增长了2.5%,百时美施贵宝5个药品为16.73亿美元,比2002年的16.1亿美元增长了3.9%。国外分析家预测,到2005 年世界7大主要市场抗HIV药物的销售额将增至71亿美元,而且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瞄准了巴西、中国、印度、南非和泰国这五个新兴的市场。 二、抗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开发 自从第一个艾滋病治疗药物齐多夫定问世以来,美国FDA已相继批准了80多种预防治

抗HIV药物种类

抗艾滋病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这类药物可作为RT(HIV在DNA过程中起主导的酶)的底物或竞争性抑制药阻止病毒的复制。这类药物主要分为以下5类。 核苷类 类为最早发现的HIVRT抑制药。(AZT)是1987年在临床上最先使用的抗HIV药物,单一或二联治疗HIV感染。由于这种治疗通常在6个月内即出现明显的耐药性,而且对机体的不佳,因而很少取得疗效。目前临床应用的新药有(zidovudine)、(lamivudine)等双脱氧核苷类。主要治疗AIDS及其,减少,但仍无法根治AIDS,且大多数有严重,需长期或终身用药。 非核苷类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代表药为地拉韦定(delavirdine),该药与其他抗HIV药合用治疗HIV感染,包括新近感染而无症状的。另外,(nevirapine)也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对对核苷类敏感或耐药的HIV病毒均有活性。近期研究发现在时和降生后一次性给予奈韦拉平,即可获得与AZT一样的阻断效果,而费用却低廉得多。 蛋白酶抑制药 抑制药1995年蛋白酶抑制药经临床试用后取得成功,其应用标志着AIDS患者和出现了转折。代表药有沙喹那韦、(ritonavir)和吲哚那韦等。该类药物与核苷类联用可有效地抑制HIV复制,并减少不良反应。 侵入抑制药 侵入抑制药是一种新的实验性抗药物。本类药物以干扰HIV与宿主的粘附融合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药物有T20和BMS806。 整合酶抑制药 这类药物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类是第一类与酶作用的药物,其代表药物是齐多夫定,另外还有二酮类、硫氮硫扎平类、类、Lamellarina20盐类、类等部分处于研究阶段的药物。 免疫调节药物 如、2和等,都具有抗病毒、抗感染和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2还可使患者增加,改善。近年来,在促进生长、、调理方面的显着效果使其在AIDS治疗中倍受关注。此外已建立的免疫功能抑制的证明在免疫力增强和T细胞之间相互调节中也有一定作用,故其在AIDS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应用价值。

关于国内外艾滋病研究进展的综述

关于国内外艾滋病研究进展的综述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工10-1班朱峰燕 10114110113 摘要: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被称为“超级癌症”,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本文收集了近期以来的一些文献进行整理,对治疗艾滋病的症状、特点、传播途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Abstract: AIDS is caused by HIV to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collapse characterized by infectious disease, known as the" super cancer" in the global scope, 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Since some of the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collected for sorting, in treating the sympto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route of transmission and treatment are reviewed. 关键词:艾滋病HIV 传播途径治疗方法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攻击人类免疫系统引起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1 艾滋病 1.1 艾滋病的起源 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的是在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此外,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2]。 1.2 HIV 及其感染机制及危害 HIV 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3],参与HIV进入CD4 T淋巴细胞的主要病毒表面蛋白gp120和gp41 ,使病毒与宿主细胞膜接近,导致病毒包膜与细胞膜最

特殊药物应用管理

特殊药物应用管理 一、洋地黄用药规范 1、用药注意事项 (1)、洋地黄用药个体差异很大,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如冠心病、重度心力衰竭、低钾低镁血症、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对洋地黄较敏感,使用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2)注意不与奎尼丁、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拉帕米(异搏定)、钙剂、胺碘酮等药物合用,以免增加药物毒性。 (3)必要时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 (4)严格按医嘱给药,教会病人服地高辛时应自测脉搏,当脉搏<60次/min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服药并告诉医生;静脉使用毛花苷丙或毛花苷K时务必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使用前后须监测心率心律的变化。 2、密切观察洋地黄毒性反应 (1)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室性期前收缩,多呈二联律或三联律,其他如房性期前收缩、交界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 (2)用维持量法给药时,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3)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倦怠、视力模糊、黄视、绿视等十分少见。 3、洋地黄中毒的处理 a、立即停用洋地黄; b、补充钾盐,可口服或静脉补充氯化钾,停用排钾利尿剂; c、纠正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失常首选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有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静注或安置临时起搏器。 二、硝普钠用药规范(一) 1、硝普钠应严格避光保存。 2、严格按医嘱给药。 3、硝普钠应现用现配,用5%葡萄糖液溶解。 4、持续泵入硝普钠时,应用避光空针和避光延长管,静脉滴注时应避光保存,应用避光输液器及避光袋。 5、硝普钠溶液每6h更换一次,以免放置时间过长效价降低或因光照等原因造成氰化物中毒。 6、应用硝普钠时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调整硝普钠泵速(或滴速)。 硝普钠用药规范(二) 1、遵医嘱用药,用微量注射泵输入硝普钠,按公式配药: 硝普钠(mg)=kg×3加入生理盐水50ml微量注射泵显示1ml/h=1μg/(kg·min) 2、用小牌标明硝普钠的剂量,浓度。 3、按医嘱和血压情况调节硝普钠的用药。 4、硝普钠要现用现配,避光使用,每12h更换一次。 5、用硝普钠的同时,要注意补足有效循环血量。 6、要专用静脉通路,速度要恒定,避免意外中断或加快。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如血压、末梢循环情况,并详细记录。 8、在液体用完前配好液体,以免造成中断。 9、常用量是3μg/(kg·min),成人用药极量为10μg/(kg·min),用药不宜超过72h,长期用药易产生氰化物中毒,突然停药可发生严重的反跳症状。停用硝普钠时应逐渐减量,观察血压变化,最后撤除。 三、甘露醇用药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