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中双关语的幽默翻译

合集下载

从合作原则研究《六人行》幽默语的开题报告

从合作原则研究《六人行》幽默语的开题报告

从合作原则研究《六人行》幽默语的开题报告标题:从合作原则研究《六人行》幽默语的运用摘要:《六人行》是一部经典的美国电视情景喜剧,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和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而著称。

本文通过对《六人行》中幽默语言的分析,探讨了合作原则在幽默语的运用中的重要性。

具体来说,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合作原则在幽默语言中的价值:一是将幽默语言纳入合作的框架,发掘其合作的功能;二是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幽默语言的产生和表达;三是剖析幽默语言在维护合作关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合作原则;《六人行》;幽默语言;功能;维护关系引言:《六人行》是1994年至2004年在美国播出的电视情景喜剧,以六个年轻人的生活故事为主要内容,其语言风格浅显易懂、诙谐幽默,为当时的年轻人所喜爱。

本文选择《六人行》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幽默语的分析,探讨合作原则在幽默语言中的运用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合作原则的概念及其在交际中的重要性,然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合作原则在幽默语的运用中的价值。

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幽默语言在维护关系中的作用。

一、合作原则的概念及其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合作原则是交际中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则之一,它源于人类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与对方合作,达成交流的目的。

具体来说,合作原则包括四个方面:合适的言辞、合适的提示、合适的排序和合适的方式。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合作原则来处理各种情境,避免交际冲突。

合作原则在交际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证交际双方的尊重和平等。

二是促进交际效果的达成。

三是增加交际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四是加强交际双方关系的稳定性和互信。

二、合作原则在幽默语的中的运用1、幽默语言的合作功能幽默语言常常不仅是为了娱乐,还能够强调情感、刻画人物、表达观点等等。

幽默语言中的重复、借换、缩略等等语言手法,都可以帮助建立交际双方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交际效果的达成。

2、合作原则在幽默语言的产生中的应用幽默语言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创新、对比、夸张等等。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语用分析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语用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与民族主义风格的平衡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fusa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3 外教口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5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6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7 英国哥特小说故事情节中的怪诞表现8 “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对比研究9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10 论莎士比亚《尤利乌斯凯撒》墓地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11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12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13 论《序曲》反映的威廉华兹华斯的辩证想象观14 浅析英语歧义句的成因及消除15 On Women’s Status in the Early th Century Seen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16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17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新女性形象18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19 礼貌原则之于商务信函的翻译20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形象解析21 透过电影《假结婚》看中美传统婚姻习俗差异2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3 The Goth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24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25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26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27 论流行网络词汇的汉英翻译28 论《佛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象征意象以及悲剧结局29 论《喜福会》中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30 思维差异在英汉语言中的体现31 探究《蝇王》中的人性32 欧亨利小说中的批判现实主义33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34 The Application of Corpus in Teaching English Writing35 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36 麦当劳成功之道37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38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39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40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41 目的论与外国汽车商标的汉译42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消除语言歧视的策略43 成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44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45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46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47 从《傲慢与偏见》浅析现代经济对婚姻爱情观的影响以及奥斯汀眼中的完美婚姻48 汉语喜剧小品中的模因现象研究49 文化因素对英汉互译的影响50 英语外来词和它的翻译51 《还乡》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52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53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54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55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56 The Application of Cohesive Devic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57 中英颜色词的比较58 试析美国女性政治家希拉里克林顿的成功因素59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60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6162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Used in Different English Teaching Stages63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运用64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65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艺术观在《论自然》中的体现66 英语幽默语言的会话含义分析—以《老友记》为例67 宋词英译中的模因传播分析68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69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70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71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72 英语谐音双关的语义特点及其不可译性73 当女人成为男人--试析《紫色》中西莉的性向转变74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75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76 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77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78 本我,自我,超我--《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形象分析79 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分析--基于语用角度8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81 中国和英国传统婚俗差异研究82 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83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84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85 中美乡土文学中人性美的文化差异分析86 从文化视角考察中英语言的称谓语差异87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88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89 对鲁滨逊性格特征的分析90 浅析《黛西米勒》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情感背后的文化冲突91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92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93 中美文化交际中的礼仪文化差异研究94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95 中英女性爱情观比较——以林黛玉与简爱为例96 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97 愤怒的尊严——浅析《愤怒的葡萄》中失土农民的抗争历程98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99 析《瑞普凡温克尔》三个译本的翻译策略100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01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02 奥斯卡王尔德《认真的重要性》中似非而是的隽语对现实世界的重塑103 Sister Carrie:a Girl with Ascending but Unfulfilled Desires104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105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06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107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108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109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110 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111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12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113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114 从里奇的礼貌原则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15 论中国的归化异化116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17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118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119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120 从违反合作原则研究《生活大爆炸》121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122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123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124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25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126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127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28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129 英语外贸电子邮件的语篇分析130 中西方婚俗文化及差异131 从语用学视角初步分析英语骂詈语132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33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134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谈商标翻译135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海明威作品136 文化视角下的商标语翻译策略137 时政新词翻译探析138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139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140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141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42 浅析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词汇差异143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144 浅析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145 会话含义理论在英文广告中的应用146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汉译147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148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 149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150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151 易卜生戏剧《培尔金特》中培尔金特的宗教救赎之路152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153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154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策略155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156 分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57 英国历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15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59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160 意象美,声响美,节奏美--评济慈《希腊古瓮颂》161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162 The Postmodern Story In the Victorian Age--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163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斯嘉丽与命运的抗争164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165 A Probe into the Spiritual World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66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中文颜色词的英译16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68 由中国的圣诞节“热”来看中美文化的冲突及融合169 The Gothic Elements in Edgar Allan Poe’s Works170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7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17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3 基于概念隐喻的英语习语研究174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 175 奥斯卡.王尔德的美学观点及其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176 撒旦和孙悟空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对比177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178 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案例研究179 《榆树下的欲望》卡博特的悲剧分析180 《紫颜色》对女性主义概念的延伸及新阐述181 浅析托妮莫里森《恩惠》中的母爱182 On Application of TBLT to Junior High School Oral English Teaching 183 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与腐朽的宗教184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185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交际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186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187 《呼啸山庄》中窗的意象188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89 从目的论看汽车广告的翻译策略190 从《傲慢与偏见》两个汉译本看翻译策略的选择19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192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193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194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195 《夜莺与玫瑰》和《快乐王子》中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196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Approach in Reading Instruction197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198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199 Terror of the Soul-Analysis of Features in Poe’s Gothic Fictions200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

《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研究》篇一目的论视角下的《米兰达》幽默翻译研究一、引言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影视作品,情景喜剧在中国的流行与全球文化的融合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以目的论视角下的情景喜剧《米兰达》为例,对其幽默翻译进行深入研究。

该剧以其独特的剧情和幽默的对话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其成功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对于中国观众的理解和接受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翻译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情景喜剧的翻译中,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对于保持原剧的幽默感和文化特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策略。

三、《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策略1. 文化适应性翻译在《米兰达》的翻译中,为了使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者采用了文化适应性翻译策略。

通过对原剧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译者将原剧中的幽默元素与中国的文化习惯相结合,使得翻译后的对话更具中国特色,从而实现了文化的有效传递。

2. 语义翻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米兰达》的幽默翻译中,语义翻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策略被广泛运用。

译者既保留了原剧的语义信息,又通过意译的方式使对话更具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

这种策略的运用使得原剧的幽默效果得以在翻译中得到充分体现。

3. 口语化表达为了更好地传递原剧的幽默感和人物特点,译者采用了口语化表达的翻译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对话更加贴近生活,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从而提高了观众对《米兰达》的接受度。

四、《米兰达》幽默翻译的实例分析以《米兰达》中的一集为例,该集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幽默感。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了上述的翻译策略,使得中国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原剧的幽默。

例如,在处理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幽默元素时,译者通过解释和补充的方式,使中国观众能够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此外,译者在处理人物之间的互动时,通过口语化表达和夸张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增强了对话的幽默感。

解析美国情景喜剧中双关语的应用

解析美国情景喜剧中双关语的应用

解析美国情景喜剧中双关语的应用作者:王晶来源:《速读·上旬》2018年第05期摘要:在现代英语中,双关被归纳为一种幽默的修辞方式,巧妙地利用词的谐音、词的多义或歧义等,在同一句话里表达不同的意义,以形成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或嘲弄讥讽的修辞效果。

《老友记》作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之一,从放映以来收到很高的评价。

通过分析其含有独特美国幽默的对话,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美国文化并且学习美语。

关键词:双关;《老友记》;幽默;会话分析;人性特点由于其幽默、刻画人物性格以及讽刺效果的修辞功能,双关语广泛应用于文学,电视剧等美国文化当中。

导演和编剧们想要使对话更有魅力,他们在作品中加入了大量双关语,因其具有一词多义的能力,还可以达到幽默和讽刺的双重效果。

有时,双关语被认为是一种文字游戏。

《老友记》是一部很受欢迎的美国情景喜剧,很多人都很喜欢它精彩的对话和独特的人物性格。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它锻炼和提高口语和听力。

一、双关语的定义在英语中,有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即用同音词或各种意义或特殊语境的词来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或联想。

双关语是“一个关于单词的游戏”,使用具有相同读音或几乎相同的读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甚至是具有两个或更多含义的单词或句子来表达两种或多种意思来实现委婉的、隐式的和幽默的结果。

二、双关语的特点(1)歧义。

如果一个单词或者句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释,那么,它就会产生歧义。

一般来说,歧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积极歧义,一种是消极歧义。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有时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表达效果,人们会故意使用带有双重含义的单词来产生歧义,这类歧义叫做积极歧义。

当某一单词运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对整个句子的误解,那么就产生了消极歧义。

积极歧义是产生双关语的一种方式。

因此,几乎所有的双关语都有相同的特点,即强调歧义。

在交际过程中,如果使用双关语,使用者就会产生模糊的结果。

也就是说,双关语的歧义特征可以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彩。

《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幽默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情景喜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幽默元素和翻译的关联性不容忽视。

本文以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为例,对其幽默翻译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翻译技巧将原剧的幽默元素准确、生动地传达给目标语观众。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翻译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和跨文化交际的功能。

在目的论的框架下,翻译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语境、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等因素。

本文将基于目的论的三个主要原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对《米兰达》的幽默翻译进行分析。

三、《米兰达》的幽默元素与翻译策略《米兰达》作为一部成功的情景喜剧,其幽默元素丰富多样,包括语言幽默、情节幽默、角色设定等。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保留原剧的幽默效果,需要采用一系列翻译策略。

1. 语言幽默的翻译:在翻译《米兰达》中的语言幽默时,译者需要关注目标语受众的接受能力,对原剧中俚语、双关语等幽默元素进行合理转换。

如使用释义、引申、转换语境等手段,使目标语观众能够理解和欣赏到与原作相似的幽默效果。

2. 情节幽默的翻译:情节幽默是《米兰达》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剧情节的幽默点,通过适当的语言和结构调整,使目标语观众能够理解并感受到情节中的幽默。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原剧的情节连贯性和完整性。

3. 角色设定的翻译:角色设定是构成喜剧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保持原剧的角色形象和特点,需要注重目标语文化中与原剧角色相匹配的形象或概念。

通过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目标语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剧中的角色设定。

四、《米兰达》幽默翻译的案例分析以《米兰达》中的一集为例,该集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们在一家餐厅就餐时发生的趣事。

在翻译过程中,针对餐厅中各种角色之间的对话以及餐厅内外的环境描述等语言幽默元素进行了精心处理。

《六人行》的美式生活气息与幽默

《六人行》的美式生活气息与幽默

《六人行》的美式生活气息与幽默
何森梅
【期刊名称】《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通过采集大量语料,对美国电视剧《六人行》的美式生活气息与幽默进行探讨.认为在《六人行》中,美式生活气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简单地道的流行美式口语,如灵活多样的词性在口语中的运用,介词由静态意义转化为动态意义,各种鲜活的比喻;二是语言当中丰富的美国文化.提出《六人行》通过一词多义、发音、降格、修饰和夸张等体现美式幽默.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何森梅
【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2
【相关文献】
1.美国情景剧《六人行》幽默语言字幕的翻译研究 [J], 高晓燕;
2.从美国电视剧《六人行》中幽默造词现象谈汉英词汇翻译创新 [J], 茅和华
3.喜剧片《六人行》中文化幽默的字幕翻译 [J], 管振彬
4.从合作原则看《六人行》的美式幽默移植 [J], 彭志瑛
5.观美剧《六人行》赏析美式幽默 [J], 李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异化与归化策略来看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翻译

从异化与归化策略来看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翻译

- 231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从异化与归化策略来看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翻译中北大学/王超净 黄远鹏【摘要】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对异化和归化现象进行深一步的探讨后于1995 年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最先提出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术语。

幽默翻译不仅是语言的幽默,更涉及到文化层面。

翻译中最大的障碍当属文化差异,处理文化色彩浓厚的幽默不仅考验译者源语与目标语的语言能力,而且也考验其对源语和目标语文化的熟悉程度,因此翻译喜剧中的文化幽默是难上加难。

正确的幽默翻译能够唤起观众对国外影视意义的共鸣。

本文拟在分析美国情景喜剧幽默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幽默翻译 美国情景喜剧 异化与归化一、引言美国情景喜剧在中国的风靡,字幕组的翻译功不可没。

人们观看美国情景喜剧不仅是为了娱乐,也是为了了解一些美国文化。

美国情景喜剧不仅体现出其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也具有十分浓郁的时代气息。

其中比较经典的有《老友记》,《生活大爆炸》,《人人都爱雷蒙德》等等。

这些电视剧中大都体现了典型的美式幽默,从而增强了电视剧的艺术魅力,使人们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认识自己,了解生活。

也正是因为这种美式幽默使其在被译成中文以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然而基于美剧自身的特殊性,美剧幽默的翻译需要从语言幽默和文化幽默两个方面恰当运用归化及异化翻译策略以适应本土观众的口味。

二、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它们是直译和意译二者的下位概念。

异化与归化作为辩证关系,具体运用是原则性与译者灵活自主的统一。

归化与异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诠释学家施莱尔马赫(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他1813 年在“论翻译的方法”演讲中首次提出两种翻译途径: 一种是译者尽可能不惊动读者,让作者去适应读者。

另一种是译者尽可能不惊动作者,让读者去适应作者; 前一种方法就是后来的“归化”( domestication),后一种方法就是后来的“异化” ( foreignization),即在翻译中译文以原文语言或原文作者为主,而不是对读者妥协,要求读者接受异国的情调。

科研课题论文:电影版《老友记》的美式幽默

科研课题论文:电影版《老友记》的美式幽默

63459 电视电影论文电影版《老友记》的美式幽默《老友记》作为一部情景喜剧,在美国首映后广受美国观众的好评,成为妇孺皆知、当今美国青年喜闻乐见的一部电影。

它也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它被译成法语、俄语等多国语言,远播海外。

当然,它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进入中国电影市场,该影片在中国同样备受好评,观看人数甚多。

它为中国观众带来了美式幽默,也间接地传播了美国文化。

这种夹杂着美式幽默的美国文化,中国观众更乐意去接受。

剧中出彩的部分不光是细致地刻画了现实生活,更多的是在于幽默的人物性格、天马行空的电影情节。

本文通过介绍《老友记》,带大家走进“原生态”的美式幽默。

一、诙谐幽默的角色荒诞不经、诙谐幽默等词可以说是影片《老友记》的主要元素之一,这些诙谐的美式幽默主要表现在六个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在平平淡淡中表现出“美式”幽默的不平凡。

《老友记》也被翻译成《六人行》,因为电影描述了家住美国华盛顿的六位青年人,他们的爱情、奋斗的事业以及几人之间的友情等情感缠绕在一起所产生的故事,人物有着荒诞不经的性格,穿插着诙谐幽默的电影情节,使得观众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它的幽默话语时常会在脑海中呈现出来,为平淡的生活增加“佐料”,使生活中散发着浓浓的美式幽默,充满了欢声笑语。

它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大人物与小人物的人生,六个人来自于社会的不同阶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性格上各有特色,但是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在有意无意间表现出浓浓的“美式”幽默。

首先最吸引观众眼球的人物是瑞秋,她是一个千金大小姐,刁蛮任性但也有着可爱的一面,她在物质生活方面可以说是无忧无虑的。

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莫妮卡,她有着严重的洁癖,总是希望世界是一尘不染的,她的烹饪技术也是一流的,做出的菜让其他人赞不绝口。

她性如烈火,爱管不平事,真正做到了“该出手就出手”,永远不向困难低头,有着非常强的意志力去驾驭欲望。

费比在按摩室中永远挂着一把吉他,没有顾客时,便拿起吉他演奏,他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但是并不影响他的善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第3期2009年5月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LuoheVocationalTechnologyCollegeV01.8No.3Mav.2009

从目的论看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中双关语的幽默翻译

魏琳(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100)

‘争·‘争·‘争·‘争·‘争··争·牵··争·争·弓¨·}··}··争·t鲁'·—争·中·夺·争·争·夺··争·t争·t争··争·夺·夺·夺·‘争·辛··亏,·—争··争··争·夺·争·‘争··争··争·争·牵·—争·争·夺·争··争··}·夺·夺··争·摘要:幽默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现象,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对其研究已经日渐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从弗朱尔(Vermeer)和诺德(Nord)的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中双关语幽默的翻译策略。关键词:《六人行》;双关语;幽默;翻译策略;目的论中图分类号:1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64(2009)03—0092—02夺··争··{¨·串··串·夺··}··争·夺··争··}·辛···t争··t争··争·夺··争·夺··争··争··争··争·—争··争··寺·÷··争··争··争··c}·夺·夺·-c}·-串·.争··}·夺·夺·.串·夺·÷··争·夺·.各·.c}·.÷··争··争·—争·

幽默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现象,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对其研究已经日渐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受到不同语言表达及文化背景的约束。幽默经常得不到有效的传达,尤其是影视作品中的幽默。情景喜剧(situationcomedy或其缩写sitcom),亦称处境喜剧。是一种喜剧演出形式。这种形式一般认为出现在美国广播黄金时代(1920—1950年),如今在世界范围内被广为接受。在很多国家,情景喜剧都是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而在这种特殊的影视体裁里,幽默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六人行》就可称为美国情景喜剧的代表,它是由华纳兄弟公司制造,NBC电视公司从1994年开始播放的一部电视情景喜剧。本剧讲述了六个生活在纽约一间公寓的朋友发生的一连串故事。整套喜剧围绕着六个人的友谊、爱情和事业进行,充分表现了美国人独特的幽默风格。一、目的论翻译理论简介以赖斯(KathafinaReiss)、弗米尔(HansJ.Vemeer)、曼塔莉(JustaHolz—Manttari)和诺德(ChristianeNord)为主要代表的功能主义目的论(functionalistskopostheory),是当今世界颇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派之一。”skopos”是希腊语,其意思为目的、意图、目标、功能。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而一切人类的行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的。因此,翻译行为的实施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目标。甚至会在目标语境中产生结果和影响。翻译是人类行为研究的范畴,人类的交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环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翻译必然受到译出文化和译人文化的影响。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译文不可能在各方面都与原文达成一致,这就要求翻译者们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制定翻译策略。目的论的三个法则是:目的法则(skopos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rule)和忠实法则(fidelityrule)。其中目的法则为首要规则。翻译目的包括了译者的基本目的、译文文本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翻译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三方面的内容。而通常目的一词所指的是交际目的的意思。连贯法则指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达到语际连贯。与译语接受者的交际情景连贯一致,让译语接受者理解。忠实法则是指译文和原文的连贯性,实现语际间连贯性。但是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因此,为有效实现翻译的目的,译者应根据译文不同语篇的预期功能来进行翻译策略的选择,决定处于特定语境中的哪些原文可以保留,哪些必须根据译语语境进行调整,再根据译入语读者的需要进行直译,意译或改写删减。情景喜剧没有恢弘的主题和庞大的制作。而主要是靠滑稽的情节和幽默的、贴近生活的对自来吸引观众。在源语环境中,情景喜剧的体裁决定了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译入语的观众也可以认同欣赏剧本的语言幽默。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观众对幽默有不同的理解,而情景喜剧的翻译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幽默从源语向译语转化,使译人语国家的观众在观看这部情景喜剧时,也会同样地会心一笑。如果译文达不到传递幽默的效果,或者说不能引发译入语观众的笑声,这种翻

译行为则会被认为是一种失败。以下,笔者将《六人行》第一季的英文剧本与中文字幕翻译进了对比。以翻译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为主要标准,分

析其字幕翻译是否以及如何在译人语文化中实现其目的。

二、《六人行》的语言幽默翻译在典型的美国情景喜剧中,有很多美国观众一眼就能看出的语言和视觉符号。情景喜剧中大部分幽默的实现有赖于剧中人物所使用的语言以及这种语言在观众中所引起的联想和共鸣。冈此,情景喜剧给翻译者的挑战就是如何处理这些语际间及语际外的因素。情景喜剧的幽默一般包括了语言类幽默、文化类幽默和语用类幽默。本文将着重探讨其语言方面双关语及俏皮话的翻译。情景喜剧的对白经常使用俏皮话及双关语,如何翻

收稿日期:2008—12—22作者简介:魏琳(1978一)。女,硕士,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万方数据第3期魏琳:从目的论看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中双关语的幽默翻译93译这些俏皮话及双关语并取得相同的幽默效果是摆在译者面前的一个难题。1.双荚语的翻译双关(或称双关语)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特点,有意使词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双关的应用可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英语中的双关很多无法在汉语的双关中找到对等,clj此在翻译时,译者大多采取了直译的方法。这虽然较能为汉语观众所理解和接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幽默的传达。例1:原文:Chandler:Itdoes’8matter.Ijustdon’twanttobeofthoseguysthat’sinhisofficeuntiltwelveO’clocknightworryingabouttheWENUS.Rachel:…..theWENUS?Chandler:WeeklyEstimatedNetUsageStatistics.Apro-ceasingterm.Rachel:(sarcastic)Oh.ThatWENUS.译文:钱德:我不在乎。我只是不想坐在办公室,半宿半宿地担心“WENUS”.瑞秋:WENUS?钱德:每周估算净用量统计。这是电脑处理的术语。瑞秋:噢,那个WENUS啊。由于中文里没有一个词能与“WENUS”和“每周估算净用量统计”对等。译者采取了直译的方法,而这种翻译策略就使原文由于语音双关所产生的幽默效果无法得到体现。例2:原文:Ross:lhaddreamlastnightwhere1w聃playingfootballwithmykid.ChadlerandJoey:That’snice.Ross:No,no,withhim.译文:罗斯:我昨晚梦见我和我儿子在玩足球。钱德和乔伊:真温馨。罗斯:不,是用他玩。以上例子,原文应用了英语双关中一词多义的特点,通过词语的歧义来达到幽默效果。with在英语中有“和”与“用”两个意思。罗斯想表达的是第二个意思,但是在当时的语境中,钱德和乔伊想当然地认为是罗斯和儿子一起玩球。其实对于英语情景喜剧中双关语的翻译,归化不失为一种好的翻译方法。按照PeterNewmark(1988)的观点:归化是“最自然的翻译形式.是将源语文化转变为目的语文化,进而重写文本”。在谈到双关语翻译时,他认为“如果某一双关语的目的只是为了逗乐.有时可以用另一则相关但意义不同的双关语来加以‘补偿’(1982)”。例3:原文:Ross:Rachel,didyouproofreadthese?Rachel:Uh….yeah。why?Ross:Uh,nothing,I’mthey’11beimpressedwithyourexcellentcompuperskills.译文:罗斯:瑞秋,这些你已校对过吗?瑞秋:对.有问题吗?罗斯:没事,只是他们对你的电脑“枝巧”一定会印象深刻的。瑞秋在打简历的时候,把computer拼成了compuper,这个拼写错误在原文中达到了一个词语双关的效果。由于在中文里,无法找到一个词能与之对等并达到同样的幽默效果,于是译者巧妙地把双关转移到了skill这个词上面,将其译成了“枝巧”,与汉语的“技巧”形成了双关。虽然这个翻译没有忠于原文,但是通过归化的方法很好地再现了原文的幽默。2.俏皮话的翻译情景喜剧中的俏皮话是指利用一个较短的句子来表述幽默。这种幽默通常没有任何的铺垫,而能在短时间内引发观众的笑声。作为情景喜剧中幽默常用的表达手法之一,如果俏皮话不能得到有效的翻译。剧中的幽默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传达。例4:原文:Ross:Hi

Joey:ThisguYsayshello,1wannakillMyself译文:罗斯:嗨

乔伊:这家伙向我打招呼时,我就想自杀。例5:原文:Shelley:Doyouwantdate

Saturday?

Chandler:Yes。please.Shelley:Okay.He’8cute,he’8funny,he’8….Chandler:He’She?译文:雪莉:周六想要个约会对象吗?钱德:当然,拜托了。雪莉:他人帅而且风趣,他…..钱德:是个男的?在以上两个例子中,译者分别采取了直译和归化的方法

对主人公的玩笑话进行了翻译,都不同程度地再现了原文的幽默效果。

三、结语影视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是一种有目的的翻译行为。根据功能翻译主义的目的论,影视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与影片相关的、有效的信息,帮助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的内容。而对于情景喜剧这种演出形式,翻译的主要目的则是尽可能地使中文观众获得和英文观众尽可能相似的感官体验。在情景喜剧中双关语及俏皮话的幽默翻译方面,归化可谓是比较可行的一种翻译策略。其通过信息转换及补偿,使得一些情景幽默能迅速地为译入语观众所理解和接受。直译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传达幽默.但大多数情况下易造成幽默效果的消失。

参考文献:[1]Newmark.Peter,ATextbookof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Hall。1988.

[2]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王晓辉.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语翻译[J】.东北大学学报,2006,(6).[4]段自力.翻译目的论介评[J].瀹州大学学报,2000。(2).[5]金敏,熊丽娟.英语幽默的汉译因难[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王莹.英语情景喜剧中幽默的翻译策略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责任编辑宋占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