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私小说的特点——以《棉被》和《新生》为例

浅析日本私小说的特点——以《棉被》和《新生》为例
浅析日本私小说的特点——以《棉被》和《新生》为例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日本文学选读期末报告

2012级日语2班洪婉静 1203022217

浅析日本私小说的特点——以《棉被》和《新生》为例

私小说是出现于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的一种特有题材,它受西方自然主义影响,发迹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成熟于反自然主义文学,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1]日本很多著名作家如田山花袋、岛崎藤村、德田秋声等都写过私小说,文坛对于私小说也是褒贬不一,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和界定标准。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足以反映出私小说在那一时期的兴盛,在那时文坛上的统治地位。“私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为何在日本如此广为流行?其特点是什么?拙文以田山花袋的《棉被》和岛崎藤村的《新生》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由于私小说的产生主要受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日本人的国民性以及近代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等原因的影响,这就使得私小说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以“自我”为中心

私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取材于身边琐事和作家私生活,以“我”为第一人称。私小说的题材多是发生在作者自己身边的事,作者只是在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因此不需要虚构惊险离奇的情节和假设巧妙周致的结构,只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写,不加粉饰地记录自己的真实情感即可。

《棉被》正是由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写成的,小说中男主人公时雄其实就是作者自己,是完完全全未经任何艺术加工的“原生态”的作品。[2]田山花袋在《小说做法》一文中曾经谈到《棉被》的写作动机:“我的《棉被》与作者没有任何考虑。既不是忏悔,也不是故意选择那种丑事而写下来。只不过把自己在人生中经历的某种事实展现在读者面前罢了。”田山花袋将自己和美知代的交往遵照事实地写入小说《棉被》,表达了“我”对自己的女学生深深的爱恋之情,更主要是刻画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发生的事件及其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新生》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家岛崎藤村根据自己与侄女之间的乱伦关系创作的自传性小说。乱伦事件的主角岛崎藤村借小说摆脱了阴影,获得了他所期待的“新生”,并提高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却彻底葬送了另一当事人一生的幸福,不得不背井离乡。可见基于现实的私小说,给小说中的人物原型来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二、自我暴露和忏悔

私小说另一个特点是如实地暴露和忏悔自己。私小说作家倾向于“自我暴露”,不忌讳暴露个人生活中的丑陋现象。主张暴露作家自己的私生活,借此向虚伪的旧道德宣战。并且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作者本人。[3]田山花袋在《棉被》中如实地描写自己的畸形爱欲、厌倦妻子及为占有女弟子而采取卑鄙手段的丑陋心理。文中最后写道:“时雄来到芳子房间,用她盖过的棉被捂住脸,尽情地闻着那令人依恋的女人味。不知怎的,时雄竟然心跳起来。性欲、悲哀、绝望,猛地向他袭来……”。花袋通过露骨的描写来宣泄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绝望,达到他所谓的“露骨描写,大胆暴露”的目的。[4]岛崎藤村也在《新生》中通过岸本和节子的乱伦关系,将生活中自己与侄女的乱伦袒露出来,进行公开告白,忏悔道德的罪恶,并以此来净化自我,拯救失足的灵魂。

三、缺少应有的时代背景

正因为私小说大部分取材于作者身边琐事,内容真实,没有虚构成分。使私小说尤其是心境小说更像是一种心情记录或随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流水账”。这对于中国文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中国文人以“笔”作为武器,以时代作为背景,通过文字揭露当下的社会黑暗,抨击社会现象,抒发爱国情怀。而私小说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抒发,田山花袋的《棉被》中,作者将自己对妻子的厌倦,对女学生的爱恋,以及得知女学生有男朋友后的内心的嫉妒与挣扎描写得十分细腻真实、直白露骨。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居多,故事情节因基于真实写照也偏向平淡简单。而岛崎藤村的《新生》中直接描写了自己与侄女的乱伦,通过公开告白来忏悔自己的罪恶,揭露人性的丑恶。文中将自己的内心矛盾与挣扎甚至于平常的家庭琐事都描写得十分细腻。真实、原始地再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怀。但都缺少了应有的社会背景,大多私小说的内容都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情感的抒发,很大程度上带有伤感的色彩。所以很难从私小说中去探究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私小说就像是心情随笔,从这一角度来看,私小说与散文诗也有着相同之处。

结语

私小说作为日本特有的文学形式,一直盛行于日本文学界,因为他符合日本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日本人偏爱自然、朴素,比起外表的华丽来,更喜欢隐含的美,所以私小说只截取个人生活片段,而不叙述包括社会背景在内的完整的人

生,重视心境描写,外貌则一笔带过,尽管它只是拘泥于作者身边琐事的描写,缺乏社会性,不能达到教育人、鼓舞人的目的,但是由于私小说符合日本国情,一直在日本文坛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日本文学的核心流派,对日本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史(近代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2] 转引自田山花袋:《小说作法》,平凡社1980年2月.

[3] 刘芳芳.通过《棉被》透视日本私小说的特质.辽宁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学

[4] 下山孃子.岛崎藤村[M].勉成出版社.2004

评分项目分值得分

是否有未经引用标注的大段抄袭内容每有一段未经标注的抄袭内容-10分;抄袭达三分之一或以上者,直接不通过

选题恰当:题目具体、有价值。20

结构合理:有逻辑性,论证围绕题目展开。20

内容充实:能较好地联系文学理论知识,并

通过实例加以分析、证明。

30

观点正确:能通过总结、分析得出一定结论,

观点无谬误或逻辑漏洞。

20

语言格式:表述通顺、准确,格式正确、符

合规范。

10

总分100

最新 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成长小说特点分析-精品

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成长小说特点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成长小说本身的内涵和形式也随之演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日本近现代成长小说特点的,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一般认为成长小说这一概念起源于德语文学的"小说"(Bildungsroman),是一种带有传记色彩的文学类型。日语《大辞林》等辞典将该词译为"教养小说"(日语汉字"教养"即"教育"之意)或是"发展小说",可以看出是对原词的直译,意即描述主人公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历练,逐渐形成完善人格的小说。德语文学中的教育小说是成长小说最初的原型,这一类成长小说"是以个人和社会的矛盾尚未激化成敌对状态为前提的,主人公在生活中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他通过个性的成熟化和丰富化成为社会合作者的过程"[1]. 随着时代发展,成长小说本身的内涵和形式也随之演变,在思想主题、主人公性格特征、人生际遇和文本结构等方面与传统有了显着差异,在保持着成长小说本质---反映主人公自我身份的确立,实现自我价值的努力和成长旅途上的严峻考验---的同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而日本文学中"成长小说"这一说法仍是作为"教育小说"的类义语来加以阐释的,并未体现出成长小说的当代特征。 日本成长小说兴起的历史语境、秉承的文学传统与西方成长小说不同,表现出的思想主题等也不尽相同。本文拟从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中选取几部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进行探讨。这些小说发表的年份跨度约80年,大致反映了日本近现代成长小说的概貌。 一、20世纪初的成长小说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历经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口号。但日本的开化并非像欧美国家那样由内部自然发展而来,不彻底的改良造成社会意识方面的滞后。欧化的只是外表,没有把握到甚至压抑着现代精神的精髓。觉醒于近代的知识分子在外部压迫下渴望发展自我主体性,对"近代自我"的孜孜追求反映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可视作成长小说的岛崎藤村的《破戒》(1906)、夏目漱石的《三四郎》(1908)和《其后》(1909)均体现出青年知识分子强烈的近代自我意识,着重描写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身份问题。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多见"边缘人"类型的主人公,他们通常经过与他人的冲突来获得对自我的认知发展。 由于牵涉贱民歧视问题,《破戒》主人公的成长包含了强烈的身份意识。部落民出身的青年教师丑松自幼便被父亲送离出生地,去城镇接受教育,目的是为了让他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在社会中立足,打破下等阶层的人无法出人头地的命运。丑松遵守着父亲让自己隐瞒身份的戒律,却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属于特殊的阶层:尽管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外界还是不会因为他个人的

深夜荐书 日本推理小说有多牛东野圭吾只是冰山一角

深夜荐书日本推理小说有多牛?东野圭吾只是冰山一角 推理,一个小众的文学类型。 除了欧美,很少有哪个国家像日本这样,推理文学能够成为主流文化之一。 日本推理文学,自开山鼻祖江户川乱步始,经横沟正史、高木彬光兴,再由一代宗师松本清张发扬光大,森村诚一、岛田庄司、绫辻行人轮番登场,再到东野圭吾之集大成,以及当下炙手可热的东川笃哉、湊佳苗……百余年光阴,天才作家层出不穷,优秀作品生生不息,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备受追捧。 推理小说为什么能在日本如此盛行是有原因的,日本丰沃的经济土壤,良好的图书市场运作,严谨认真善于自我剖析又充满想象力的民族特性,再加上作家们持续旺盛的创作,前辈对新人的鼎力提携和数以百计的大小奖项加持,让推理小说在小小的东瀛一方长盛不衰,并且影响遍及全亚洲甚至全世界。 这是一份近年日本最受欢迎的畅销作家榜单:东野圭吾雄踞榜首,上榜的推理小说家还有伊坂幸太郎、宫部美雪、湊佳苗,占据十强里的四席。 另外,阅读群体的喜好和水平也是对市场的反向选择,推理小说作为类型文学的一种,是属于中产阶级的小说,他要求

读者需要具备较高的阅读趣味和教育水平,这也就是为什么推理在我大天朝火不起来,而言情穿越仙侠玄幻等网络小说大行其道。 纵然从世界格局来看,推理文学仍然以英美为主流,但日系推理无论从作品的数量质量、风格的多样性、作家的明星效应等方面,都自成一派,牢牢占据着世界推理文坛的一席之地。 其实,无论从阅读习惯、翻译水平,还是作品的社会环境、生活习惯、人物关系等方面,日系推理无疑是最适合中国读者的。欧美小说长串难辨的名字、译制腔的翻译体、啰里啰嗦的陈述常常会让人失去耐心,我家里至今躺着三本分别烂尾、烂腰、烂脖子的欧美推理,但日系推理几乎都是一口气读完的。 作为一名资深日系推理粉,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心目中个性鲜明的优秀作家。如果你只知道《神探伽利略》和《名侦探柯南》,是时候认识一些大牛了。如果你只读过东野圭吾,也是时候开拓一下新世界了。 一代宗师: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开创者与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并称为“日本推理文坛三大高峰”在二战战后的一段时期里,强调逻辑、解谜的本格派与侧重妖异气氛、注重变态心理、充斥鬼怪幻想的变格派二分天下,推理文坛一时空前繁荣,但是过于追求离奇诡谲、刻意营造恐怖气氛、故弄

日本悬疑恐怖小说推荐

日本悬疑恐怖小说推荐 日本的悬疑小说是非常有名的,逻辑性极强,可阅读性也很强。我整理了日本悬疑恐怖小说,欢迎欣赏与借鉴。 《ZOO》乙一 这本属于黑乙一风格,一共收录了11个短篇故事,每篇故事都或多或少地带有黑暗风格。其中《七个房间》还曾被改编为电影,虐哭了无数人。 《金色梦乡》伊坂幸太郎 日本新任首相在仙台街头被暗杀,凶器是搭载炸弹的遥控飞机。警方立刻认定一个叫青柳雅春的人是凶手。青柳被迫逃亡,渐渐发现有人早已处心积虑地布下陷阱:两年前,他做快递员时因救了女明星而红极一时,这成了被栽赃陷害的原因;半年前,恐吓电话持续骚扰快递公司,他被迫辞职;两个月前,他在乘车时被诬陷成色狼;案发当天,电视台播出监控录像显示,酷似他的人买走了一架遥控飞机;第二天,警方宣布他打来电话承认自己就是凶手。青柳百口莫辩,陷入重围。 《点与线》松本清张 在九州的香椎海滩,惊现一对男女尸体。警方判定两人死于殉情,但刑警鸟饲重太郎和三原纪一却从这起貌似寻常的殉情案件中嗅出重重疑点。从九州到北海道,嫌疑人究竟利用怎样的手法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移动?在铁路网的庞大迷宫中,无数秘密正在暗中流动…… 《白夜行》东野圭吾 这本,嗯,库管希望大家推荐除了东叔之外的作品,就是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后台清一色的《白夜行》。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但不得不说,《白夜行》是入推理坑的必读之一。 《占星术杀人魔法》岛田庄司 四十年前,一桩占星术连续杀人案件轰动全日本!先是画家梅泽平吉在密室被人重击致死,接着是他早已出嫁的长女在家中被奸且杀,最后甚至连与他同住的六个女儿也全部失踪。尸体陆续被发现埋在日本各地,而每个人身上都被切掉了一部分!

郁达夫_私小说和_他_叙事_李杭春

郁达夫: 私 小说和﹃他—叙事﹄ 李杭春 私小说是日本现代小说史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小说力量,甚至在那个东夷小岛始终被尊为“纯文学”的正宗,田山花袋、葛西善藏、佐藤春夫……这些为郁达夫所熟知和崇拜的名家就都是私小说作家。所谓私小说,即汉译的“自我小说”,一般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第一人称自传体小说,其基本精神是生活与作品的一致性,标榜艺术即是生活,生活也是艺术,因而从作品看,私小说特别强调作家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作品往往直接以作家个人的自我生活为素材,直接书写作家一己的生命体验;而在作家本人,也有相当充分的献身艺术的准备和自我暴露、自我解剖的勇气, 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脱除一切包装和伪饰把自己的人性之弱暴露在文学作品中,从而也是暴露在大众面前。 郁达夫无疑是赞同并且履行私小说的这些文艺论点的。他称自己的创作为“自叙传”小说。在《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一文中,郁达夫写道:“我觉得`文艺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作家不仅要“尊重自己一己的体验”,“作家的生活,应该和作者的艺术紧抱在一块”,而且,“作品里的Individuality (个体———引者注)是决不能丧失的”,“作家的个体,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保留着的”,郁达夫

这样几次三番地重申着自己的创作主张,重申着艺术真实与生活经验、作家个体的紧密联系,确定无疑地表明了他与日本私小说的精神联系。 可以设想,在私小说中,选择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并且会令创作者得心应手。而事实上,私小说(即“我”小说)这一称谓本身就已经直观地表明了叙述人“我”的必然在场,它应该符合的是“我—叙事”模式而不是其它。日本作家创作的私小说基本上也遵循这一模式。但是在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中,这样的叙事方式却并不是全部。或者说,自叙传小说而以“我—叙事”的,仅仅只是郁达夫小说中的一小部分。我们甚至可以大致地对郁达夫小说作这样一种划分:凡主人公的性格较为激进、情感较为升华的作品,如《血泪》、《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茑萝行》等等,往往直接以第一人称“我”的叙事方式出现;而但凡有性情感伤忧郁苦闷颓废甚至较多病态的主人公的文本,却总是以“他—叙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虽然这些主人公也一样带有许多郁达夫个人生活的烙印,却不容置疑地被称作“文朴”、“于质夫”、“伊人”,或者干脆以“他”命之,而很少以“我”的身份和形象出场。这样的划分自然很不科学,但似乎极少有例外的,除了《迷羊》。乍一看,《迷羊》中的“我”似乎是一个例外,但小说的“后叙”却告诉我们这是某位病人的一篇忏悔录,这个“我”当然只是这位病人,而与真正的“我”———在A地的一个专门学校里教书的先生———无关。写作私小说而竭力回避“我”的出现,这在郁达夫小说中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事实上,“我”也好,“他”也好,他们都是带有鲜明郁达夫个人色彩的人物。从体貌特征看,我们看到《银灰色的死》中的“他”:“从他面上左右高出的颧骨,同眼下的深深陷入的眼窝看来,他定是一个清瘦的人”;《茫茫夜》于质夫:“一副平正的面上,加上一双比较细小的眼睛,和一个粗大的鼻子,就是他的肖像了”;《南迁》伊人:“清瘦的面貌,和纤长的身体”,几乎都是郁达夫形象的翻版;而性情的忧郁、孤独、卑怯、多情、近乎病态的敏感更是“他”们与作者一致的共性,甚至连精通英语德语这些细节都反映在“他”身上,以至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证实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大多是私小说所推崇的艺术与生活高度一致的结果,或者说,就是作者的生活和他的艺术紧抱在一块的结果。 而郁达夫在小说中之所以以“他”取代“我”,尤其在那些大胆直率表白“性的苦闷、生的苦闷”的小说中更是如此,恐怕更多的原因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虽然郁达夫一直抱着“我只求世人不说我对自家的思想取虚伪的态度就对了,我只求世人能够了解我内凡的苦闷就对了”(《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的信念写作,但事实上,心思格外敏锐的郁达夫何尝没有意识到“故国的许多奇波骇浪”,“社会的许多暗箭明创”(《〈鸡肋集〉题辞》),和在“人少畜生多”的环境下饱尝的“碰壁,碰壁,再碰壁”的滋味,这一切便成了“现在的噤若寒蝉的畏缩的由来”(《忏余独白》),因而,由“他”取代“我”,未尝不是这种“噤若寒蝉”的“幽闭状态”下的一种突围方式,未尝不是对“那些维护风化的批评家”发放的“半脸微笑的嘲叽”(《〈鸡肋集〉题辞》):看哪,这些苦闷、颓唐都是“他”们的,与我无关;或者说,都是人物的,与作者无关……就象《迷羊》的“后叙”告诉大家———那个“我”是“他”,不是我。 但从叙事学意义上,我们却不得不肯定“他—叙事”方式的运用对于自叙传小说所产生的独特的叙事效果。 我们以《沉沦》为例。虽然《沉沦》不能代

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

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 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史前发展,于公元初进入文明阶段。中国《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倭国王入贡后汉,得光武帝“汉委奴国王”印缓。《魏志?侯人传》记载公元146——188年间倭国动乱。邪马台女王卑弥呼统一国家,公元239年派使臣至中国带方郡。公元645年,经大化改新开始确立以古代豪族为基础的天皇专制主义。公元1192年源赖朝创立镰仓幕府,使日本走上封建社会道路,一直延续至1868年明治维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之.前,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从未受到异国异民族的统治。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上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日本的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它的文学特征。 第一,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日语音节、古调单纯,诗的形式不具备押韵的条件,因而日本诗歌极易与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诗化。日本随笔、日记文学,都很讲求文体的优美。散文的发展促进了短篇小说形式的物语的发达。十一世纪初出现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其结构是由短篇小说连贯而成的,前后衔接松散,叙述简单,时间推移与人物性格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日本,即使长篇小说,其结构也是由短小形式组成的。这一特点贯穿于整部日本文学史,成为一种传统。江户时期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长篇小说,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组合而成的。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雪国》,明显地具有《源氏物语》的那种结构和描写方法。日本作家在短小、单纯的结构中追求精炼的艺术表现手法。短短三两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确地表达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随笔和物语中的情节描写,也极少有长段落。 第二,文学性格纤细、含蓄。雄伟崇高,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日本文学除很少例外,与激烈的阶级冲突一般都没有联系。即使是少数例外,作家的表现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这些理论都是和作家向往的优美境界联系在一起的。而“余情”论为这种优美的境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日本短小的文学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家的艺术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认识的客观世界。 第四,长于摹仿,变革迅速。大化革新后,日本全面向中国大陆开放。汉字、汉语乃至汉诗、汉文,原样移至日本,形成日本文学的重要分支——汉文学。在吸收中国文学的同时,日本创造了变体汉文、假名、和汉混体文,大量吸收中国词汇,创作了独具民族形式的文学作品。大化革新后经过近百年时间,日本文学有了飞跃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奈良平安文学及江户元禄文学。明治维新在资产阶级文学没有成长起来的条件下发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里,为日本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终于跻身于资本主义世界文学发达国家的行列。 日本文学史的分期 日本历史经历了大和(三世纪至七世纪)、奈良(710—794)、平安(794一1192)、镰仓(1192一1333)、南北朝(1334-1392)、室町(1392—1600)、江户(1600~1868)、明治(1868—1912)、大正(1912一1926)、昭和(1926—1988)、平成(1989-)等朝代。 古代文学.包括奈良时代和平安王朝时代的文学。这一时期古代处于奴隶制的社会条件下,经历了大和时代的口头文学,奈良时代确立起借用汉字汉文的书面文学。氏族时代的英雄故事和传说说,在《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中被记录下来,同时创作了开日本汉诗文先河的《怀风藻》和《凌云集》等。《万叶集》集录长歌二百六十余首,短歌四千余首,深刻地表现了大化革新前后日本社会变革的状貌,成为奈良文学的顶峰。延历十三年(794),京城由平城京迁至平安京,文学随之进入王朝时代。《古今和歌集》确立了日本短歌的基本形式,成为敕撰集之始。

日本文学史考试重点(上代-近世)

一、上代文学 1、上代文学:平安京迁都(794)以前的文学,发生在“大和地区”,也称为“奈良时代文学”。 2、先土器时代→绳文时代→采集生活→弥生时代→共同体社会 3、“祭”→神圣的词章→歌谣和神话→口承文学(咒语、原始歌谣、神话传说) 4、大和朝廷+百济→汉字传入:口头传承→文字记载(歌谣定型化、神话散文化) 5、圣德太子+苏我马子:“宪法十七条”,大化改新→律令制度 6、推古朝→万叶假名 7、佛教→飞鸟文化、白凤文化、天平文化 8、【古事记(日本最早书籍)】【日本书纪(第一部敕撰正史)】【风土记】【万叶集(最早和歌集)】【怀风藻(最古汉诗集)】 (1)古事记 A、天武天皇、稗田阿礼、天明天皇、太安万侣 B、上中下三卷:上卷→神代(神话、传说),中卷→神武天皇(第1代)~应神天皇(第15代),下卷→仁德天皇(第16代)~推古天皇(第33代)(帝记) a、上卷:高天原神话、出云神话、天孙降临神话、筑紫神话 b、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大八洲 c、三贵子=天照大神+月读尊+须佐之男命 C、和汉混淆文体:古汉语、变体汉文、假名注音相杂 (2)日本书纪 A、舍人亲王 B、神代卷+帝记(神武天皇~持统天皇) C、正文→唐代风格的古汉文,仿照中国正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D、目的:宣扬国威、实现对外宣传 (3)记纪歌谣 A、形成于“万叶集”之前,不是独立编撰成书的歌谣集,是最早的和歌群 B、歌体自由,无固定格律(五、七句为主,四、六句为次) C、长歌、短歌、片歌、旋头歌 D、三类:恋歌(最多)、战争歌和事变歌(叙事性强)、酒歌和欢乐歌 (4)风土记 A、天明天皇、地方志 B、五国风土记:常陆风土记、播磨风土记、出云风土记(最完整)、肥前风土记、丰后风土记 C、古代汉语或变体汉文写作 D、五项内容:郡乡地名、郡内物产、土地情况、山川原野名称由来、旧闻轶事 (5)万叶集 A、日本最早诗歌总集,抒情诗的源头 B、仁德天皇的皇后~淳仁天皇 C、万叶:万言叶;万世;万叶 D、编者:橘诸兄、大伴家持 E、作者:柿本人麻吕、高市黑人、山上忆良、高桥虫麻吕、山部赤人、大伴旅人、大伴家持、大伴坂上郎女、额田王 F、歌体:定型歌,大部分是短歌;长歌、反歌、旋头歌、佛足石歌 G、万叶假名=男假名=真假名:借汉字的音或义记录日本文字的音 H、内容:三大类→杂歌、相闻、挽歌;其他→譬喻歌、东歌、防人歌、问答歌 I、四时期

日本私小说之代表作_透视志贺直哉_母亲的死与继母_

2004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Oct.,2004第33卷专辑Jo ur nal of Shaanx i N o rmal U niv ersity(P hilosophy a 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 n)V ol.33Sup. 日本私小说之代表作 透视志贺直哉 母亲的死与继母 南!海 (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系,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志贺直哉是日本著名的近代私小说作家,在日本被誉为?小说之父#。志贺直哉的文学创作跨越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他的私小说和心境小说名篇被视为近代日本小说的典范文本,受到极高的评价。他写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其中 母亲的死与继母既描绘了自己生母逝去的详细经过,又写到了继母的到来,两者对照鲜明、反差强烈、用意深远,充分体现出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私小说;日本小说;志贺直哉 中图分类号:I313 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83(2004)02-0148-03 收稿日期:2004-03-18 作者简介:南海(1966 ),男,辽宁大连市人,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硕士。 !!日本私小说作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真正传人继承并发展了自我暴露的主张,作家将自我视为艺术存在与表现的基础,强调作家生活与作品内容的统一,因此,日本著名评论家久米正雄认为,私小说可以称为自叙小说,即作者把自己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小说。这一特质在小说 母亲的死与继母中充分地体现出来。这篇小说是1912年志贺直哉29岁时创作的作品,他以自己13岁那年亲身经历过的生母阿银的去世及父亲与继母阿浩的再婚为素材生动地描述了两位母亲各自不同的命运。 老年时期的志贺直哉在其作品 生母的信及 白线当中非常直率地表达了对生母阿银的怀念,讲述了许多有关生母昔日的往事。但令人费解的是作者青年时期及以后很长一段期间却从未过多地讲述过生母。本文 母亲的死与继母及 母亲的死与布袜子的记忆同时创作于1912年1月,自那以后一直到前文所涉及的两篇作品之间的近40年当中,作为对实际存在的人物的正面描写到母亲,或将母亲作为中心人物的作品一篇也没有。他的长篇之作 暗夜行路序篇中曾经出现的母亲按照志贺直哉自己的解释,?虽说母亲仅仅出现在序篇,可根据我的实际经历这是祖母#。此外描述作者实际经历的如 在城崎、 和解、 山形等作品中虽也涉及到生母阿银,不过也就短短数行而已。志贺直哉的小说世界往往被人们嘲笑为结局不过是反映骨肉亲人之间的爱憎关系,他的作品中以祖父、祖母、父亲为首,反复描写到许多亲人,可惟独生母阿银的登场次数偏少这一点显得更为奇怪。但是,这并不表示志贺直哉不关心自己的生母阿银,与老年时期的志贺直哉在前文涉及到的两篇作品中所表明的一样,青年时代及其以后的他对亡母所怀有的那份不同寻常的思念与惋惜不容置疑地存在着。从志贺直哉1910年1月24日的日记记述中可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去给母亲上坟,途中泪流满面#,当时距生母的死已经过了15年,志贺直哉业已26岁,却仍旧对逝去的生母抱有强烈的思念。志贺直哉在他的作品 生母的信中曾经回忆到自己就读学习院时期,除了生母逝去的忌日以外也屡屡去上坟一事。因此可以看出他对生母的思念之情是非常浓厚的。尽管如此,他把生母排斥于作品之外,从不表露自己那份思念惋惜之情究竟又是为什么呢?本文通过他在这篇小说当中对两位母亲截然不同的描绘,试图分析揭示志贺直哉创作的立意所在。原作共分7个章节,本文节选的原文部分后标注的数字即指所选章节。 一、生母的逝去以及志贺直哉 的反应 !!阅读了 母亲的死与继母一文后首先感受到的 148

日本文学对郁达夫的影响

日本文学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摘要: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他的早期创作比较明显地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这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自叙传色彩自我告白的行文方式以及富有日本传统物之哀韵味的感伤情绪上。同时郁达夫又超越了日本自然主义非社会的狭隘的自我世界发出了对社会、时代的呐喊。关键词:郁达夫在日本多年受日本文尤其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大致兴起于明治末期,其作品主要取材于家个人的私生活注重表现日常活的消极、阴暗面反对概括集中和典型化强调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平板地摹写抛弃一切人工的修饰,赤裸裸地展露人的野性和丑恶。郁达夫对日本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田山花袋、葛西善藏等屡有论及,对他们那种描写上事无巨细、坦露自我的文风可谓深得要领无论在他的小说取材和具体的描写方法上我们都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受其影响的痕迹。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生前命途多外身后毁誉不一,至今在文学史上似乎仍未能给他一个恰当的地位。但郁达夫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具风格,独树一帜,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最近几年,不断有研究和评介郁达夫作品的论文问世,使人耳目一新。郁达夫那种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很多论文都探讨了这一重要问题,有人将之归为作家的个人气质;有人说他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郁达夫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特别是“自我小说”这一日本所特有的文学形式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浅见,以供研究时参考.达夫正在日本留学。关于《沉沦》的写作过程,郁达夫曾说: 写《沉沦》各篇的时候,我已在东京的帝大经济学部里了。那时候生活程度很低,学校的功课很宽,每天读小说之暇,大半就在咖啡馆找女孩喝酒,谁也不愿意用功,谁也想不到将来会以小说吃饭.所以《沉沦》里的三篇小说,完全是笔墨游戏,既无真生命在内,也不曾加以推敲,经过琢磨的.记得《沉沦》那一篇东西写好之后,曾给几位当时...... 文学的交流总是双向的。中日双方的学者都承认,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很大,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否认这一事实,即日本文学也对中国文学产生过影响,尤其是在“五四”时期,这种影响更为明显。郭沫若就指出过:“中国文坛大半是日本留学生建筑成的。创造社的主要作家都是日本留学生,语丝派的也是一样……就因为这样,中国的新文艺是接受了日本的洗礼的。”①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在中外文学猛烈撞击的情况下建立起它的大厦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许多作家都曾留学国外,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各国文学的影响,郁达夫也不例外。综观他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他所受的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广而杂的,俄、德、英、法等国的文学都曾对他的创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还有来自日本文学的影响。日本作家葛西善藏、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等人都曾是郁达夫喜爱的作家,备受其推崇。从1911年到1922年,郁达夫在日本度过了十余年的青春岁月。在日本的这段生活和体验,给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时值日本大正时代(1912—1926),从时间上来说,日本大正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五四”前后;从思想方面来看,这也正是要求“两性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世纪末的各种文艺思潮此消彼长、竞相争妍之际。耳濡目染,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明显地受到日本大正文艺思潮的影响,从而带有日本大正都市文化的品格。他的小说不是从中国农村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而是从大学生课堂的周围生出来的。这一事实规定了他小说创作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实践是日本东京帝大出身者的文学,是日本大正时期都市文化的产物。日本大正时期,自然主义文学思潮风行。但是,日本自然主义不同于欧美的自然主义。在输入的过程中,日本学者与作家误解了自然主义一词的本来含义,发展成了貌似写实主义实质却是浪漫主义的一种文学思潮。“私小说”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出现的最典型的日本式的文学样式。“私”是日语中“我”的中文字,由此引出了“自我小说”的概念。简单的说,所谓“自我小说”就是作者把自己......(郁达夫自小孤独,十八岁独身一人在日本求学,过着一种思乡受歧视的生活。郁达夫曾说:“因别离而生的那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因贫困而来的那一种优郁哀伤之感,更因孤独而起的那一种离合幻妙之思,竟

近现代日本文学总结

中日文学特点比较: 已故的大学者吉川幸次郎(1904—1980,原京都大学教授)解放前曾在北京留学,在日本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他在1959年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中日两国文学的不同时指出:○1中国文学中神话的要素很薄弱。孔子、司马迁都不写神话,而日本的《古事记》中的神话可与希腊神话媲美。而在中国,只在《山海经》等作品中收录了一些神话的片段。○2中国的诗歌哀而不伤,日本的诗歌则哀而伤。○3中国的唐人传奇、宋人话本都是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出现得很晚,而日本的《源氏物语》这部长篇小说出现很早,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引人瞩目的。 中西进(前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在1988年京都国际研讨会上阐明了日本文学的特点:○1かなり叙情的②上昇型、下降型と分けると下降型である。「平家物語」には滅びの哀韻が響いている③女性的④非論理的、合理性がない○5感性的 我觉得,中国文学本质上与日本文学有所不同,在这里可以归纳为:○1中国文学也抒情,但忧国忧民、抵抗外辱、爱国主义高扬的作品才算是上乘作品。中国文学中也有《红楼梦》这样描写人世枯荣、男女恋情的杰作。○2中国文学的主流是向上的。○3喜欢大团圆的喜剧结尾。○4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相比富于理性与哲理。 要研究日本的近现代文学史,首先我们要清楚日本的近现代是如何划分的。一般来说,日本把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到1926年(昭和元年)称为近代,从1927年到现在约80 多年称为现代。 近代日本是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它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近代文学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成长发展起来。它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从明治维新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间,就完成了欧洲近代文学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经历的过程。近代日本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依附于封建天皇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性以及日本近代社会的急速发展,致使日本近代文学呈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派别众多,纷纭万状,文学呈现复杂的局面;一是进步的、民主的文学由于政治力量薄弱,又处在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条件中,不能形成强大的文学力量。而现代日本文学的特点绝大部分都受到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文学受战争的影响比较大,出现了很多与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 以上是中日文学特点比较以及近现代日本文学的发展背景,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各个流派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明治前期主要是写实主义。写实主义的代表当属坪内逍遥了,他的《小说神髓》是日本

推理小说的发展及流派

推理小说的发展及流派 小说的种类繁多,其中推理小说的读者是很多的。因为情节曲折,故事精彩,描写引人入胜,阅读中还要费尽脑筋想像,前后照应,倘若思维不活跃,推理小说是读不下去的。 推理小说,定义为是以推理方式解开故事谜题,大多数是找出凶手的一种小说, 通常故事都含有凶杀案与侦探,亦有部分并非以凶杀为主要剧情走向,诸如找寻失物或解开奇异事件的谜底等。 大众认知上推理小说一词,是最早出现在日本并流行开来。 究其本源,日本的推理小说实际上是对欧美侦探小说的继承和发扬。 古典推理小说的核心围绕诡计、解密来进行创作,黄金时代的众多大师极尽所能,几乎覆盖了能想到的所有诡计、谜题与手法,让后黄金时代的推理作家头痛不已。 当然,对于黄金时代的终结,这绝对不是最关键的原因。诡计和谜题有穷尽的时候,“推理”本身却不会有穷尽。 我们知道,时代的变化必将会引发文学艺术形式的变化。 在推理黄金时代的美国,先是遭遇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作为大萧条 发源地的美国首当其冲,股市暴跌、银行倒闭,公司破产、员工失业,国内局势糟糕、国外局势混乱,一时间危机四起、民不聊生。 接踵而来的,是战争的洗礼。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虽然美国通过参战把主要 矛盾从国内转移到国外,但二战的影响同样巨大,这种影响在美国参战之后得到了进一步升级。 文学反应现实。美国的作家,对人生的意义、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等信念都纷纷产生了动摇,美国迎来了众所周知的“垮掉的一代”。 经过了萧条的冲击、战争的洗礼,当人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心灵得不到寄托的时候,读者再也没有心思与能力,参与到推理黄金时代的解密行动了。 推理小说的“黑色革命”就此拉开序幕。

简析日本“私小说”的典范之作《棉被》(一)

简析日本“私小说”的典范之作《棉被》(一) 论文关键词:私小说;人性;自供状;灵与肉;社会道德 论文摘要:日本的“私小说”产生于日本特定的社会环景。田山花袋的《棉被》则是日本“私小说”的先河。《棉被》是作者“人性”的自供状,是田山花袋灵与肉的内心搏斗过程。简单地把“私小说”斥为作家个人感情的无病呻吟是不公平的。“私小说”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影响。《棉被》写出了道德战胜肉欲,强调了人的社会道德与责任,维护人伦与家庭,还是有一定意义的。日本“私小说”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原因的。20世纪初的日本资本主义正在蓬勃兴起,统治阶级穷兵默武的军国主义政策与劳苦大众痛苦生活的矛盾十分尖锐激烈,有一些作家面对这一现实,感到苦闷仿徨,他们对社会现实不满意,但是无可奈何。他们不想为军国主义的政策歌功颂德,为了逃避现实,他们把笔触转向对个人内心境界的探求,实质是在个人的小天地里麻醉自己的意志,逃避现实斗争的烦恼。当时,葛西善藏、宇野浩二、志贺直哉等作家,都相继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争相描写夫妻吵架、儿女私情,把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琐事写进小说。一时“私小说”竟成了文坛主流,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这些作者在作品中,往往把自己的“隐私”毫无保留地暴露给读者。而1907年田山花袋的《棉被》,可以说是开了日本“私小说”的先河,小说的成功,奠定了他在近代文学中的地位。 《棉被》的主人公竹中时雄是一个中年作家,已经有3个孩子。一方面,创作生涯几经周折,现实的混乱使他压抑,创作难以为继,他只好到一个编辑部当编辑糊口。另一方面,回到家中,面对走路像鸭子的妻子,没有了往日的温情和热情,生活了无生气。就在他苦闷寂寞之时,有一天来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横山芳子。芳子要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文学创作,竹中时雄被少女的美丽所吸引,同时他也觉得那女子对他有意。他为此深深地躁动不安。 《棉被》是作者“人性”的自供状。田山花袋把竹中时雄对芳子的暗恋心理活灵活现地记录下来。实质是田山花袋灵与肉的内心搏斗过程。这里的“人性”指的是男子对美女的爱。这种爱也可以说是人性的正常表现,或者说符合人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告诉我们,性的冲动是人类的最底层最原始的“自我”下意识表现。竹中时雄喜欢芳子,他工作的时候都想着芳子,见不到芳子,他会无端发闷,甚至发脾气,他深深地苦恼了。但另一方面,他是长者,为人师者,他是作家,为师的社会道德、职责与本份,又不时地阻止竹中时雄,不让他袒露自己的真实情怀。“那充满感情的无数封书信,说明两人的关系绝非寻常,正因为有妻室儿女,有社会舆论压力,又是师生关系,才没有陷人热恋的深渊”。可是,“在一起说话,心里扑通扑通直跳,目光碰到一起,就会喷发出火花,其深处确实隐藏着强烈的风暴。只要一有机会,那隐藏在深处的风暴马上就会得势,而妻室、社会舆论、道德、师生关系都会被一概置于脑后”。竹中时雄在想爱又不敢爱之中挣扎煎熬。作为一个血气刚烈,体格健全的男人,他很想得到芳子的爱情。因为妻子对他已经完全没有吸引力,没有了冲动。可是,作为老师,为人师表绝对不能对女弟子有任何非份之念。况且,自己还是个作家、编辑,接受过正统教育,懂得社会道德和责任,自己不能有越轨行为,更重要的是,自己是个丈夫,是个父亲,绝对不能抛妻弃子。最后,竹中时雄终于还是用传统的观念战胜了自己肉欲的要求。日本的“私小说”对中国的一些作家也是有着影响的,如郁达夫等人,就受过“私小说”的影响。同时,“私小说”也不能说只是作家自己个人感情的无病呻吟而毫无社会意义,这也是不公平的。我认为,像《棉被》这部小说应该也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它肯定了竹中时雄的选择,让作家的理性判断战胜了感情的冲动,弘扬了人的社会道德、社会责任,减少了破裂家庭的产生,维护了人伦与家庭,道德战胜了肉欲。这无疑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即使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认可这种价值观、人生观的。日本著名评论家岛村抱月指出:“这是一篇活生生、赤裸裸的,大胆的人性的忏悔录,从这点来说,明治时代自有小说以来,早在二叶亭、红叶、藤村诸家所见端倪的东西,到了这部作品里,已经最明白而且有意识地表露出来了。”田山花袋

郁达夫与《沉沦》

郁达夫与《沉沦》 郁达夫与创造社 代表性作家,代表性作品 通过郁达夫了解创造社,通过《沉沦》来了解郁达夫;精读作品-作家——社团 多产,游记、旧体诗,小说 两种方式:当时影响;经典作品 《沉沦》从当时影响看,与狂人日记对比,沉沦出来后,对整个青年一代,都有影响,故事(买沉沦的故事) 经典地位:自叙传的文学,自我抒发,自我分析的感伤色彩的代表作,首推沉沦,从影响从内含价值看,沉沦都是那个时期最有影响的作品,司马长风,鲁迅、郁达夫,鲁迅……流派色彩;而郁达夫则是创造社。 一个作品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分两个方面:思想内容,风格艺术特点;五四的总体的思潮:个性解放,反封建,当然,沉沦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与五四思潮一致,体现了个性,写的是个人,反对封建主义,那么这个个人是谁呢?那么大家看看这个主人公是谁?小说一个是第三人称,一个是第一人称,沉沦必然的属于第一人称,是不是所有的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都是一样,沉沦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言小说中的余,通俗小说中以我叙述也不少,那么我们先看看小说,他分几节,他的性格特点…… 鲁迅《苦闷的象征》——写我的苦闷:生的苦闷,青春期的我,性的苦闷。生和性的苦闷,结合就是一个人青春苦闷。 对我的生活的自我暴露,这种暴露有他的某种自然状态,如自慰等,然后又极端的自责。没钱,最大安慰的是浪漫派诗歌,纵酒、嫖娼,特殊的表达的方式,精神的狂飙突进向上,社会的现实压着人向下,现在看来做作,实际上在当时时一种自然。 各种苦闷,对一个意志力不强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压力。这个人不是一个英雄,“我”是一个个人化私人的东西,理解五四,并不是了解每一像战士一样的人物,这种我,如果写成日语,就成“私”,我个人的私人的小说写成,而私小说又恰恰是那个时期,佐藤春夫,谷启润一郎,而郁达夫又是中国那时期的人的中国私小说。 《沉沦》还有一个文本,那就是《沉沦》集,沉沦既是一部小说,《沉沦》在《沉沦》集中最有代表性,《沉沦》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代表,郁达夫又在创造社中最有代表性。 读文学要由点——线——面,五四的面,又上下运动,从古代到现当代。 不仅要讲单个作品的意义,小说集的意义,作家、流派、时期、文学发展的长河的东西。方法论:由作品-作家-流派-时代-整个史,看他如何承前启后,讲沉沦,是要讲一部活的文学史。 总结八节的内容,小说没有故事,思想,情绪,漫游的行踪,小说的时间(让学生去弄)八节,八个人,穿起来。简洁。十个字概括。文字不是越多越好。历史的本领,俗称史笔,有力量。无名的,符号的。整个小说,都是“我”,“我”的小说。形象和主题产生的方法。 艺术上讲,私小说,个人的小说,个人发展到青春期,必然会有苦闷,如何慰藉,一个自然,一个是哭,泪的文学。郁达夫的感伤,是自然,找爱情,找了文字,文学,找了应该浪漫主义的诗人,我们找浪漫主义,总要找积极浪漫主义,如鲁迅的拜伦,反抗,恶魔的;还有消极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就是华兹华斯,他们都有浪漫,浪漫主义就是反抗,狂人的反抗,狂

日本现代文学选读自考内容与答案

高等教育自考日本文学选读题库(含答案) 重点课文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 1.得到善意的评价,为他打开了进入文坛的道路。 2.1924年,与等创办同仁杂志《文艺时代》,成为的代表作家之一。 3.1926年,成名作。其抒情的笔调,清纯的青春描写赢得了读者的欢迎。 4.1931年, 主义小说 ,是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5.与的有机结合促成了他的代表作的问世,并使他的文学创作走上了新的巅峰。 6.1957年,被推选为 ,为日本的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许多贡献。 7.年,成为日本的人。年,自杀身亡。 8.川端康成是日本 ,早期作品中居多。显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和表现细腻情感的能力。 9.时期,短篇小说集中不乏新感觉派特点的作品。 10.川端康成更注重将与紧密而有机结合,开辟了极富的天地。 是其一次成功的尝试。 11.《伊豆的舞女》被认为 , , 的一部作品。 12.《伊豆的舞女》,发表于1926年,是川端康成 ,被认为是。. 13.着意表现“我”的内心变化、情感波动这一重要内容的同时,在身上,花费的笔墨更多。 14.以“我”为 ,以“我”的视线去观察,用眼光去寻找,用心去感受。这种手法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不乏见。 15.作品构成的“核”: 16.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一环境,体现着作者的 ,也是所追求的的重要条件。17.川端康成对的追求,体现在的追求, 体现在 的追求上。 18.孤儿根性: X19.主题思想: X20.日本传统美意识 21.情景结合的描写手法 22.《伊豆的舞女》产生的根源 23.小说效果成立的重要条件 24.川端康成小说的创作特点 画册(田宫虎彦) 1.1947年,在上发表小说 ,获得文坛的承认,由此开始其专业作家的创作生活。2.1951年,短篇小说集《画册》,获。 3.田宫虎彦的大体可以分为类。 4.第一类:取材于历史的。如:、 5.第二类:取材于。如:、、 6.第三类:描写、的作品。如:、 7.第四类:揭示问题、问题的小说。如: 8.第五类:描写的作品和的小说。 9.田宫虎彦的小说创作多是建筑在以及之上。 10.田宫虎彦的 , 的作品在个人情感、内心世界的描写之中,流露出 , 。为传统的文学方法注入了新活力。 11.主题思想: 12.《画册》产生的时代背景

日本上代文学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总36学时;2学时/18周 学分:2 适用专业:日语 开课院(系):东方语学院日语系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本课程主要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本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而设制,是日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日本文学史的基本知识,理解日本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各个时期的不同的文学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今后更好地作好中日文化交流工作。 通过日本文学史的学习,使学生大概了解日本古代文学的特点,知晓古代文学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思潮,提高欣赏日本文学的能力。 另外,通过文学史中重要作品的解读和学习,也可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 教学内容: 古代文学史包括古代的前期(上代)、后期(中古)、中世和近世四大部分。 考核方式:

日本文学史课的考核既包括文学史方面的客观问题及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方面的理解问题;同时也注重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结构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部分,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成绩计算为:平时30%+期末70%=100分。 日本文学史の時代区分 日本文学史 第一章日本上代文学 一.概観 (1)上代文学の範囲 上代文学は大和時代の文学とも呼ばれ、政治?文学?文化の中心が大和にあった時代の文学である。平安京に都が定められた794年までの文学である。 (2)歴史的背景 4?5世紀ごろには大和朝廷のもとに一国家が統一誕生した。その後、大化改新や壬申の乱を経て、天皇の権威が安定し、絶対的なものとなった。 ●皇室中心の時代 ●五世紀の後半には漢字が使われ始める ●六世紀半ばには仏教が日本に伝わり、後世の日本人の思想や生活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 ●七世紀の半ばに大化の改新が行われ、壬申の乱を経て天皇時代に至って、律令制国家組織が成熟していた。 (3)文化的背景 7?8世紀には遣隋使?遣唐使が派遣され、中国の文化が盛んに伝えられ、特に漢字の伝わりによって、文字を記すことができるようになり、8世紀に『古事記』?『日本書紀』などが生まれるに至った。

从田山花袋《棉被》看日本私小说的成因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总第24期 2008年第5期SerialNo.24 No.5,2008摘 要:“私小说”是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小说样式,它直接反映出20世纪日本的社会特征、文化、民众心理。 解读私小说的密钥是挖掘其形成“私”的空间的根源。以私小说的开山之作《棉被》为切入点,分析其“私”的社会、人文成因,皆在为进一步探究这种独特的文体寻求幽邃的路径。 关键词:私小说;《棉被》;自白中图分类号:I31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5-0180-03 收稿日期:2008-01-15 作者简介:张修志(198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日本文学研究。 从田山花袋《棉被》看日本私小说“私”的成因 张修志 (哈尔滨师范大学日语系,哈尔滨150080) 所谓“私小说”,并非日本近代文学中某一个时期的某一个特定流派,而是涵盖整个日本近代文学的一种独特的小说样式,它的作者包括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众多小说家。大正年间(1912—1926)著名作家久米正雄曾说:“现在,几乎所有的日本作家都在写‘私小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者们回首近代文学的全过程,更明确地发现:“在现代日本作家中,无人没有写过私小说。”可以说,“私小说”的精神与方法浸透了整个日本近代文学史。在众多作品中田山花袋的《棉被》被称为私小说的开山之作。本文以《棉被》为切入点,从“动荡曲折的创作背景”、“撕裂自己的创作心理”、“自白形式的创作笔法”三个方面分析私小说“私”的领域的成因。 田山花袋(1871—1930)日本小说家。1886年迁居东京,开始涉猎西欧文学。 20世纪初,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从此转向自然主义文学创作,他写作不要技巧,只作客观、露骨的描写。1905年作为从军记者, 参加了日俄战争。1907年中篇小说《棉被》问世,被称为私小说的开山之作。 “《棉被》中的男主人公时雄厌倦与妻子的生活,对女弟子芳子产生了爱恋之情,并在想象中把其作为自己真的情人。芳子的发香、笑容、眼神充斥着时雄的生活,一次次产生性欲的冲动,但又囿于传统,只好强压自己心头的爱欲。当芳子有了年龄相当的男友时,他因无法占有芳子而居然让她的父亲把其接走以此来拆散芳子与男友。在芳子离开之后,时雄盖上芳子的棉被,埋头闻着芳子棉被上的余香,肆意地哭泣发泄。” “作者在1905年出征之前,结识了冈山县的冈田美知代。这位少女爱读花袋的作品,经常致书作者表示仰慕与爱戴。对夫妻生活早有倦意的花袋对美知代抱有特殊的好感,随即信来信往,终于陷入热恋之中而不能自拔。” 田山花袋将自己和美知代的交往忠实地写入《棉被》,表达了“我”对自己的女学生深深的爱恋之情。作者能够将自己经历的事情进行客观地描述,完全由于他坦然的创作心境,田山花袋在《小说做法》一文中曾经谈到《棉被》的写作动机,他说:“我的《棉被》与作者没有任何考虑。既不是忏悔,也不是故意选择那种丑事而写下来。只不过把自己在人生中经历的某种事实展现在读者面前罢了。” 这虽有悖于社会的“伦理道德”,被很多人指为“不伦之恋”,但作者仍将自己生活中渴望激情、不能给予却又不想放手的心理暴露出来,主人公“我”坦言“真是混账!在恋爱上为啥要讲什么‘师生有别’呢?”恰恰是这种能够无所顾忌地展现真实的自己,反抗社会伦理束缚,追求真爱的行为,引起了很多渴望追求自由恋爱的读者的共鸣。这种勇于撕裂自己的心理,成为《棉被》真实性的保障,也由此为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心理基础。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走进主人公“时雄”,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直接描写了“时雄”的心理想法:在得知芳子有了年龄相当的男友并与其幽会的时候,时雄喝醉后跑到芳子住处附近徘徊,他在心中反复叫喊着:“矛盾也好,什么也好,都是没有办法的。矛盾,没有节操,这都是事实,是无可奈何。事实!事实!”他还曾扪心自问,“小鸟儿只能和小鸟儿相配。自己已经没有美丽的羽毛,引不来那些小鸟儿了。”其后,当芳子提出要脱离他的监护和自己的男友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时雄觉得有一种可怕的力量压迫着自己的心胸。芳子既是他平凡生活中的花朵,也是精神上的食粮。一旦离开,自己又不得不再回到过去那种荒凉孤寂的平凡生活中,于是一种厌世情绪猛烈地向他的心胸袭来,他不平、嫉妒,他给芳子的父亲写信让其接芳子回去,他宁可让自己心爱的人离开自己回家,也不允许另一个男人陪伴在心爱的人身旁,即使自己什么都不能给予…… 一、解读田山花袋《棉被》 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