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英汉语言习惯的对比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合”( parataxis)为特点,它由于没有词形
变化、定语从句和独立主格,连接词和介 词也比英语少得多,所以往往用隐性连贯 方法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句子外形比较 松散、自由,注重以神摄形。对策:许多 词可以用汉语的动词来翻译;连接词有时 可以不译;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和独立主 格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译为短语或分句。
8
A more realistic approach toward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is tha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is concept says that a nation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n item if it can produce it more efficiently than alternative products.
例如,牛津大学在校学生数比明尼苏达州立 大学要少多了,也穷多了。牛津的在校学生数 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比多伦多大学少。
我们也认识到越来越需要使某些经济部门实 行工业化。
We also realize the growing necessity to industrialize certain sectors of the economy.
英、汉语言对比
2010.3
英、汉语言的差异
1.英语的词汇有形态变化,例如动词有人称、 时态、语态、情态和语气以及非谓语的变化 (不定式,分词),名词有格和数的变化,形 容词和副词有级的变化,许多词汇还有因为添 加前后缀引起的词义的变化等等。英语通过词 汇的形态变化,表示句子丰富多采的语言关系 和逻辑关系。汉语基本没有形态变化,它主要 靠词语、词序及暗含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 言意义。 主要对策:翻译英语的形态变化时, 汉语一般用加词或者变换说法的办法来表示。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的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二、英语句长复杂,汉语句短简练三、英语多被动语态,汉语多主动语态四、英语重心在前,汉语重心在后五、英语注重省略,汉语注重补充六、英语多抽象词,汉语多具体词七、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八、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九、英语结构紧凑,汉语结构松散十一、英语好静,汉语好动十二、英语重物,汉语重人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 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 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 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 2】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himto order without delay.【译文】 (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 when 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 "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 (如第一句译文)。

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 … 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 his 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 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 order 是名词,表示规“则” ,不能硬译为命“令”。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语音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发音方式显然不同。

英语语音重音明显,音调跳跃大,说话方式较为生动,而汉语则是音调平稳,声调调值不强烈。

这使得在英语中,强调和重要的信息能够通过重音和语调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排列来表达。

在语音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是音调的问题,以免造成语义的混淆和误解。

在语法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突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则重视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英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汉语则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句式,例如长句和嵌套句。

此外,英文使用较为丰富的时态和语态,以表达不同时态和语态下的意思,汉语则采用了六个基本的时态和一个语态,语法相对较简单。

境外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被“主谓宾”和“时间状语位置在前”等语法要点所迷惑,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字句不通或串行翻译等问题。

在语义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所指对象和词汇含义也有差异。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得词汇的选择更为灵活,而汉语中则以单音多义较为突出,同一字或短语有多种词义,含义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两个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译文的意义和意义的区别。

在语用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场合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注重言辞优美、主题鲜明和说理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英语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表达言简意赅的文字效果,而汉语则通过语言的细节表现情感。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文学性与口语性等语用差异也需要特别注意到。

总之,中英两个语言存在各种差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尽可能避免在翻译、写作等方面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被动与主动(⼀)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体的需要。

(⼆)汉英多主动式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受到限制。

2、使⽤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被动式时,汉语可采⽤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5)“……加以/予以”式。

⼆、物称与⼈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常⽤⾮⼈称,主语汉语常⽤⼈称主语1、⽤抽象名词或⽆⽣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称代词“it”作主语。

代词“it”除了⽤来代替除⼈以外的⽣物或事物之外还⼴泛⽤作填补词expletive。

(⼆)英语常⽤被动式,采⽤物称表达法:汉语常⽤主动式,采⽤⼈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5、动词的弱化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7、动词连⽤是汉语的常态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成份9、汉语句⼦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

Baker 指出:“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 Jean Delisle, representative of French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says in his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In other words, each community has developed habits of expression that, over time,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language and lent i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1 • He also quotes from Edmond Cary: “Two languages can both be inflected and belong to the same family yet nevertheless differ considerably in the way they express ideas and convey meanings.” 1
1. Delisle, J.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M]. Eng. trans, by Logan. P & Creery. M.,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1980: 74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1、2. Delisle, J.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M]. Eng. trans, by Logan. P & Creery. M.,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1980: 3;83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
Lecture Thre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英汉语言对比
1
第三章
英汉语言对比
Compara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2
Lecture Three
Under no circumstances will we be the 1st to
use nuclear weapons.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Spring has so much more than speech in its

unfolding flowers and leaves, and the coursing of its streams, and in its restless seeking. 春花含苞待放,绿叶缓缓舒展,溪水潺潺流淌, 欢乐的春天涌动着无限的追求和希望,这一切难
21
课堂互动1: 翻译句子,注意语序、语态特点(参考译文)
1.I suppose that if a man has a confused mind he will write in a confused way, if his temper is capricious[kə'priʃəs] his prose will be fantastical, and if he has a quick, darting intelligence that is reminded by the matter in hand of a hundred things, he will, unless he has great self-control, load his pages with metaphor and simile.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翻译

三、汉英词汇视点差异
汉英两民族在思维上差异,表现在语言思维视点上也有 差异——从不同的思维视角来看待同一事物 。其具体差 异如下: 1.汉英修饰词的转换 A. 有时英语修饰词与汉语相反的情况: 抢险车 a breakdown lorry (不等于 a lorry that has broken down) 防暴警察 riot police (即 anti-riot police) 消防队 a fire brigade 打九折 a 10 percent discount 寒衣 warm clothes 候机室 the departure lounge
汉语词义的模糊性有其优点,有利于词汇的组合与 灵活运用,但在英译时,由于汉英在形象与喻义、所指 与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稍不注意便可能导致语义不 准确。
1.形象与喻义 形象与喻义
如: (1).现在的问题时抓“落实”,以确保已出台的政 策措施全部到位。 从字面上看,英语的“抓”, “出台”, “到位”都不合此 上下文,这是汉语的形象表达,在译文中要用“使生 效”、“实行”和“执行”才能将英语实际意义表达出 来呢? To ensur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es and measures already introduced, the question now is how to bring them into effect.
自学 teacher himself (a self-taught student)
E. 观察事物的角度或联想意义不一样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着眼于人所在的位置 随手关门——着眼于手 lie on one ‘ s back ; lie on one ’ a stomach -一以后背为准; 仰卧;伏卧一一以面向为准 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 ; 蠢得像猪 a s stupid as a goose 雨后春笋 be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F.词语的排列顺序不同 前后back and forth 新旧old and new 冷热hot and cold

学英语须知的10大英汉差异

学英语须知的10大英汉差异

实用!学英语须知的10大英汉差异不少学英语的小伙伴总会苦恼于自己说出来的“中式英语”,有时还会陷入交谈的时候别人好像听不懂,或者产生误会的尴尬境地。

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除了要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之外,还要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脱离语言外壳,更接近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让对方觉得你是在“说人话”。

英汉的10大差异0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功不可没,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 )一书中,他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所谓形合,即表示句内种种逻辑关系,须用连接词,如if, although, because, when, in order that, 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缺少了此类连接词,或者逻辑标记,如:It is late, I must leave. - It is late之前,缺少了because,如此英语表达,native speakers一般不说。

所谓意合,顾名思义,无须所谓的逻辑标记,句子靠意思,就能“捏”在一起,为听者或读者所接受。

如上句的对应汉语说法:迟了,我得走了。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两句话英汉间的差异: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them.②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ing in China.以上2句,讲究形合的英句中的but, who皆不可省略。

汉句则干净利落,无须所谓的“逻辑标记”。

02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结论、断言、结果以及事实,应该成为句子的“重心”,但就“重心”位置而言,“英前汉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中英汉语言习惯的对比[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双语艺术。

翻译时,我们尽量传递对等的信息,以便使译入语和源语言的读者享受最为接近的语言。

[关键词]翻译文化习惯[作者简介]孟红(1968—),女,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041(2013)03-0125-03一、单词、短语、句子、文章、修辞、语用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一)单词和短语1、单词在翻译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称代词在英语和汉语中出现的比率存在明显的不同,第三人称代词在英语中出现的比率要高于其在汉语中出现的比率;而第一人称单数及第二人称代词在英语中出现的比率较之在汉语中出现的比率要低。

2、短语在语言交流中,为使表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人们常常借助习语来达此目的。

中英文习语的不同表达方式主要缘自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人们思考方式的不同。

因此,我们按照影响因素的不同将其归类如下:海洋文化和陆地文化:英语习语多与海洋相关,这主要是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

而汉语习语往往与陆地相联,这也主要取决于其陆地文化。

在翻译习语时,我们要注重深层含义的表达。

例如:汉语习语英语习语牛饮Drink like a fish碰壁On the rock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是非之地Sea of troubles商业经济和农业经济:英语习语映射出英国商品经济及海洋经济的传统,而汉语习语则体现出中国农业经济的特色。

例如:汉语习语英语习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Sow the wind and reap the whirlwind入不敷出Go bankrupt未雨绸缪Put money aside for a rainy day捡了芝麻,漏了西瓜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表达方式:英语习语的率直和实用主义风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希腊文化,而汉语习语的含蓄委婉则反映了儒家思想和道家学说的核心。

例如:汉语习语英语习语投桃报李Scratch somebody’s back赔了夫人又折兵Throw good money after bad天道酬勤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二)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的不同1、句子结构英语句子结构紧凑连贯,主句尤其如此,句子常由抽象名词、介词短语和从句所构成。

汉语句子结构简明轻快,动词可以连用。

当要表达更为复杂的思想时,动词会帮助句子按照时间、地点或逻辑顺序将意思逐层展开、表达完整。

例如: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are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这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句子,看起来长,但实际上它却是一个简单句。

如果我们把它翻译成中文后紧接着又把目标语译成英文,结果常常是这样: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这句话虽无语法错误,但却结构松散,中心模糊,使读者难以捕捉到重点。

所以它并非最好的英语表达。

2、表达方式在英语中我们力图避免重复,针对同一事物,我们尽可能采用不同的词汇加以描述。

有时当一个单词第二次、第三次出现时,我们就会用代词去替代它或者干脆将它省掉。

但汉语则不然,在汉语中如果采用类似方法难免会使读者感到非常困惑。

例如:The processes which seawater is made usable are of two general kinds. One involves taking the minerals out of the salt solution, the other involves taking fresh water out of the solution. 在这个句子中,seawater, the salt solution, the solution 是用不同的词表达相同的意思。

但当你把它译成中文时,你就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盐水”这一表达方式。

(三)修辞和语用的差异1、暗喻语言的丰富性还体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暗喻即为其中之一。

在暗喻中,事物往往被赋予了引申义。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碗”就很具代表性。

“bowl” in Chineseiron bowl(铁饭碗)steady jobgold bowl(金饭碗)well paid jobSmash the bowl(砸饭碗)to lose one’s job然而在英语里,“bowl”并没有这种比喻义。

相对而言,“pot”(壶)在英语里比“碗”更加常用。

例如:“pot” in EnglishKeep the pot boilingKeep something moving at a fast pace or keep interest in somethingTake pot luckAccept whatever is available, especially food at a meal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The accuser having the same fault as the person he is accusing虽然这些日常用品常被当作暗喻的工具,它们的深层含义和社会意义往往出入很大,这种情况被称作“文化信息隔阂”。

2、委婉语每个国家的文化模式都各具特色,中西方在历史、社会制度、价值观、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了汉语和英语之间委婉语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

英语中“die”这个词就常被委婉语所替代,如:pass away, pass out, full sleep, depart to god 等,其目的在于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以及对逝者亲属的同情。

汉语在这点上与英语不谋而合。

在汉语中人们也忌讳谈论“死亡”和“疾病”。

当有人说:“他不舒服,不能来上班了。

”人们多半是在用“不舒服”来替代“病”字。

3、交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西方人在谈话中常常保留很大的空间。

例如:中国人在询问对方姓名时常说:“你叫什么名字?”,而英国人则倾向于使用“May I know your name?”这样的表达方式来给对方留有可供选择的余地。

(四)文化研究在翻译过程中,人们常忽略彼此语言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而惯用自己本土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外来事物,因此,文化差异无形中构成了翻译中的一大障碍。

如:在一本介绍东方文化的书籍中出现这样的句子“willingness to drink poison in order to prove one’s innocence.”对此,外国人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自愿服毒以示清白呢?理解这种带有明显地域文化特点的句子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即使一篇译文没有任何语法错误,因受语言习惯的影响,有时也是很难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

因此,语言学习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从实践中探索了解不同语言间存在的习惯差异,以便使自己的语言功底更加稳固扎实,语言内容更加丰富饱满,语言文字更加地道精炼。

主要参考文献:1.Zhao Shikai,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ersonal Pronouns:A Preliminary Pragmatic Analysis[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Yuanyuan Zhou,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Metaphor[M[.US- China Foreign Language,ISSNl539—8080,USA.3.Lingyan Zhang,Huiie Li.A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Study o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M].US-China Foreign Language,1SSNl539—8080,USA.(责任编辑:张曦)Differen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TranslationMeng HongAbstract: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is a bilingual ar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When we do translation,we should try to convey the equivalence of the messages so that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can respond to the translation similarly as the source language readers to the original.Key words:translation;culture;habi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