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英语和中文是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因此在进行句式翻译时,主动与被动角度的表达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句式的表达方式有一些明显的区别,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主动句式的表达方式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句式的主语通常在句子的主要位置,而谓语动词则位于主语之后。
主语在主动句式中通常是执行动作的实际执行者或动作的发出者。
例如:
- I read a book.(我读一本书。
)
- They eat lunch.(他们吃午餐。
)
而在中文中,被动句式的表达方式则需要使用“被”字来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并保持原句的语序不变。
例如:
- 这本书被我读了。
- 午餐被他们吃了。
3. 句子结构的变化:
在进行句式翻译时,中英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英语的语法结构相对固定,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而中文的语法结构比较灵活,主语、谓语、宾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根据英语句子的结构差异来调整中文的语序,以保持句子的准确表达。
英语和中文在主动与被动角度的句式表达上存在一些差异。
在进行句式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这些差异,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句子的准确和流畅。
2-被动比较与翻译

英汉被动比较与翻译一、被动句的构成形式对比虽然英汉两种语言都可以表示被动性,但二者的被动语态结构特征截然不同:英语被动语态是运用词形来表示的,而汉语被动语态是借助词汇力量表现出来的。
现就其特征讨论如下:1 有标记特征(marked features)英语被动语态具有词形变化标记。
其构成是由助动词to be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时态通过to be的变化形式来体现。
而动作的执行者或发出者常可省略,也可以由介词by引出的短语来表示。
如:His story is made by the people.The window was broken yesterday.What tools will be needed in the work?The boo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scores of languages.汉语被动语态的标记特征则表现在功能词上。
其构成是由“被”、“叫”、“让”、“给”、“由”等介词来引出施事者。
如:我们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
坏蛋叫我们赶走了。
由于洪水冲力过大,同志们被冲散了。
2 无标记特征(non-marked features)一些特殊的动词在表示被动意义时,不具有明显的标记特征。
现归纳如下:(1)表示主语特征的感官连系动词在表示被动意义时无标记特征。
The flowers smell sweet.The food tastes nice.The cloth feels soft.(2)一些表示主语特征的不及物动词,如,read, write, wash, clean, draw, burn, cook 等,它们的一般现在时,常用来表示动作的潜在意义和被动性。
The cistern doesn't clean easily.The poem reads smoothly.Wood burns quickly.(3)一些英语形容词构成的句型“主语+动词be+形容词+to+动词”也常用来表示被动意义。
汉英被动表达的差异

汉英被动表达的差异比如学生经常说出这样的句子:The classroom has cleaned. The gas has used up. 这是因为汉语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很低,学生习惯于“教室打扫干净了”、“汽油用完了”等无形式标记被动句的表达法,对译成英语,也就忘了该用被动语态。
深一层的原因是汉语史上被字句一般用来表示不愉快或遗憾的事情。
比如人们一般问:“ 教师表扬你了没有?”而不大说:“你被老师表扬了没有?”一般说:“我又被老师批评了。
”而不大说:“老师又批评我了。
”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老师批评得不合适。
再如:“蛋糕被猫吃掉了。
”隐含义是蛋糕本来是我们要吃的。
当然,随着本世纪以来汉语欧化句式的大量涌现,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许多场合的被字句也并不表示不愉快,“我被老师表扬了。
”一类句子也到处使用。
但与英语相比,汉语中的被字句出现频率仍低了很多。
另一方面,汉语中存在的大量无形式标记被动句,如果译成英语则必须用被动语态,但学生往往忘了使用被动语态,这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被动句时最易出现的错误。
比如“信写完了”常被译成“The letter has written.”; “门锁上了”常被译成“The door has locked up.”对此,必须设计具体的语境,通过大量的英汉对比翻译,反复操练,才能加深理解。
比如:教室打扫干净了。
The classroom has been cleaned.树种好了。
The trees have been planted.杯子打破了。
The cup was broken.汽车撞坏了。
The car was broken.书他拿走了。
The book has been taken away by him.协议通过了。
The agreement has been adopted.米吃光了。
The rice has been eaten up.……还有,汉语中有的被动句的形式标记不是“被”字,而是“让”、“给”、“叫”、“受”、“遭”、“ 为…所…”等。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与翻译

Don’t w o rry, everyth ing w ill be a tended to in good tim e.
·108·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4 期
这架飞机是飞往重庆的。 (三) 英语被动句子译成汉语无主句 1. 某些表示事物存在、出现的被动结构译成汉语无主 句。
T he ca llig rap hy of Cha irm an M ao’s w a s hung on the w a ll.
2007 年 8 月
JOU RNAL O F HU A IB E I PRO FESS IONAL AND T ECHN ICAL COLL EGE
A ug12007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与翻译
闫新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电大工作部, 安徽 淮北 235000)
一、引 言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
O ver- sea s Ch inese a re no longer looked upon. 海外华侨现在再也不被人轻视了。 2. 译成“遭……”、“受……”、“挨……”
H e shou ld be criticized by h is ca relessness.
他如此粗心大意, 应该受到批评。 (五) 作形式主语的被动动句的译法 1. 加上表示泛指的逻辑主语 It is w ell know n that 大家知道, 众所周知 2. 加上“据”字 It is sa id (repo rted estim a ted suppo sed ) tha t 据说 报 导 估计 推测 3. 译出原句中情态动词的意思 It can’t be den ied that 无可否认 4. 加上“已经”等副词 It is ou tlined that 概括地说 四、综合译法 总的来说, 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应该记住英语和汉 语中被动语态使用的异同, 掌握其规律在翻译实践中, 在忠 实原文的基础上, 我们应根据汉语表达习惯灵活多样, 同时 又要规范自然地来表达。
英语主动被动互译

1.The plan will be examined by a special committee first. 2.This question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next chapter. 3. No reference books are to be taken out of the reading room without permission. 这计划将由一个特别委员会加以研究。 这个问题将在下一章加以讨论。 本阅览室的任何参考书都不得擅自带出。
如:Jack
was asked to be there on time by
them. 直译的意思是“杰克被他们要求按时到场。” 但按照汉语的习惯,我们表示“被动”的主 要形式就是受事施事化.所以,我们将它翻 译成“他们要求杰克按时到场。”
2. 英语被动句的句式形式
1. 在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A. 施事者未知或者不需要 The murderer was caught yesterday. 凶手已于昨天被捕。 Visitors are requested to wait. 来宾请等候。 New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 all over the country. 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工厂。
4. 把主语转换成宾语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compass was invented in China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ago. 众所周知,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指南针。
During the visit, extensive, earnest and frank discussions were held between the two leaders. 访问期间,两位领导人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 讨论。
英汉语主被动对比与翻译【VIP专享】

英汉语主被动对比与翻译【VIP专享】英汉语主被动对比与翻译一、概念主动与被动体现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所谓主动,是指行为的发出者在句子里是主语,即施事;而被动是指充当句子主语的是某一行为作用的对象,即受事。
二、汉语的被动式与翻译汉语中表达被动概念有三种形式: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不带有被动标记的意念被动式和无主句。
一)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是指借助词汇手段实现的。
主要有“被、由、给、把、让、受、挨、为、使、于、蒙、经、叫、遭受、加以、予以、为……所、是……的、在……中”等。
此类被动句一般表示较强的被动意义,侧重于行为的表达,翻译时一般译成英语的被动句。
如:1. 救济品很快被送到火灾的灾民手中。
Relief was quickly sent to the sufferers from the fire.2. 这些发动机由蒸汽驱动。
The engines are driven by steam.二)不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此类句子中的主语或话题实际上是动作的承受者。
句子形式主动,而意义被动。
一般情况下,译成英语,可使用被动式。
1. 这座桥将于今年年底建成。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will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2. 地图挂在墙上。
A map was hung on the wall.三)无主句无主句通常可以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英语被动式表达该类无主句。
必须保证8小时睡眠。
Eight hour s’ sleep must ne guaranteed.但如果选择的英语动词的意义和英语的行文习惯,也可以用主动式。
洋车夫疑心他醉了,回头叫他别动,车不好拉。
Suspecting he was drunk, the rickshaw puller turned his head and asked him to keep still, for it was hard to pull the rickshaw.三、英语的被动式与翻译、鉴于以上汉语被动句的三种表达方式,我们在翻译英语被动句的时候,要找出适当的被动形式,因为汉语表达被动式的词存在语体等方面的差异,如积极意义(被、受/到)和消极意义(挨、糟)的差异,抽象和具体的差异,口语体(给、叫、让+ 施事)和书面语体差异等。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句式翻译中主动和被动角度的差异。
在英语句式中,主动和被动句型的特点以及在中文句式中的对应特点进行了分析。
通过比较主动和被动角度下的英汉句式翻译对比,揭示了翻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主动角度下的翻译对比中,涉及到了不同语言中主语和动作承受者的表达方式,而在被动角度下的翻译对比中,则涉及到了不同语言中动作执行者和动作承受者的关系。
通过总结主动和被动翻译差异,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启示和展望,指导英汉句式翻译的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加深对英汉句式翻译差异的理解,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方法。
【关键词】英汉句式翻译、主动与被动角度、差异、特点、对比、研究意义、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介绍文章内容本文主要探讨英汉句式翻译中主动和被动角度的差异。
通过对英语句式主动和被动的特点以及中文句式主动和被动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将探讨两种语言句式之间的差异,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应对这些差异。
通过比较主动角度和被动角度下的翻译对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汉句式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最终,我们将总结主动和被动翻译的差异,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汉句式翻译的复杂性,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1.2 阐明研究意义研究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的发展。
对英语句式主动和被动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英语语法规则,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对中文句式主动和被动的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文语法结构,提高中文写作水平。
然后,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可以揭示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促进英汉翻译技巧的提升。
通过不同角度下的翻译对比,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译文的表达方式和语境,提高翻译质量。
本研究对于扩大跨文化交流、促进英汉翻译技术提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被动的翻译
发表时间:2015-02-02T13:45:31.0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2期供稿作者:武亚萍[导读] 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
武亚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由于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诸多的差异,两种语言系统对被动语意的表达差别巨大。
相较于汉语的表达方式而言,被动语态在英语语言系统中的运用更为普遍,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更加受到英语研究学界的重视,而如何在尊重两种语言系统差异的情况下合理地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是近年来英语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本文在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被动语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两种语言系统更好地交流融合。
关键词:英语英汉对比被动翻译
英语和汉语在世界语言系统中是两种有着较大差异的语言,分别隶属于西方语系和东方语系。
东西方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字形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色。
而被动语态是构成两种语言系统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两种语系中均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使用较之于汉语语系更为广泛和深刻,著名的语言学家就曾经指出英语语系对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是英语语系区别于汉语语系最重要的特色。
所以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首先应该从英汉两种语系在被动语态上的对比入手,在掌握两种语言系统中被动语态区别的基础上,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进行准确的把握。
一、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
英语语言系统在具体表达上注重句式的“型合”,句式结构的变化更为丰富复杂,特别是在be和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一被动语态的组合中,句式的“型合”表现得更为明显。
英语对被动语态的表达通过类似的句式展现出来,明显具有显性的特点。
而对于汉语被动语态来说,汉语的语意表现更为含蓄,对被动语态的表达也通常会借助句子的内部连接或句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展示意义上的被动,具有隐性的特点。
1.英汉结构被动句对比。
英汉两种语系的被动语态在结构上存在着相同点,在两种形式的被动句中句子的主语一般都是意义上的受动者,而意义上的施动者则不太重要,可以在句子中表现出来,也可以隐去。
但是两种被动句的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
例如在“Many soldiers were killed in the war”一句中,由于句子的阐述者不能明确语意的施动者,所以采用被动句的形式进行表述。
而与英语被动句的结构不同,汉语被动句的动词没有时态上的变化,所以汉语被动句不会以动词的过去分词为被动标志,汉语被动式常用能够直接表现被动的“被”字作为结构式被动句的构成条件。
例如“糖果被吃掉了”一句中,采用了受动者、“被“字和动词相结合的结构表现被动意义。
汉语被动句中的标志词除了“被”以外还有“叫”、“让”等,都能在反映被动意义的基础上构建被动句结构。
2.英汉意义被动句对比。
英汉两种语系不仅在结构被动句上存在差异,在语意被动句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当被动句的受动者不会被错认成施动者时,汉语一般选择使用意义被动句。
常见的意义被动有两种:一是常见于古文或口语中的逻辑关系上的被动,如“看病难这一问题总算得到解决了”。
二是具有感情色彩的“挨、获、遭、承蒙”等词与及物动词相结合表现被动意义,如“承蒙关照,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而英语的意念被动句则有所不同,在这种句式中虽然句子仍为主动句的结构,但是句子的主语在意义上却是受动者,常常用于描绘事物的属性状态等,被动意义比较弱。
例如“Brazilian fruit tastes delicious”一句利用“taste”表示整个句子的被动意义,而“My father is difficult to request”一句也在主动句的句型中用“difficult”加具有被动意义的不定式结构来表现被动的概念。
二、英语被动翻译的策略
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可以遵循两种方法,即直译法和意译法。
直译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句子中没有出现施动者时对句子各部分结构的意思按主要成分的顺序进行翻译,直接翻译成带有“被”或其他结构被动句标志的句子。
例如在对“Candy has been eaten by harry”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直接利用“被”字翻译成“糖果被哈利吃掉了”。
而运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时,在句子中有施动者的情况下,可以将句子的施动者直接翻译成汉语句子的主语,将受动者翻译成句子的宾语,如可以将“The mouse was killed by Peter”翻译成“彼得把老鼠打死了”;而当句子中没有施动者时,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内容合理地在翻译中增加施动者,如在对“It maybe asked why I killed them”一句进行翻译时可以根据内容增加主语,合理地翻译为“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将他们杀了”。
三、结语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英语被动翻译进行了探讨,简要说明了英汉被动存在的差别和对英语被动句进行翻译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英语被动句翻译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Translation Theories Explored).New York: Routledge,2014,5。
[2]钟小芳英汉被动语态对比与互译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2,28,(2)。
[3]樊斌基于双语语料库的英汉对比与翻译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4]朱旭双英汉被动意义表达形式对比及翻译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