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复习题

一、填空题(2*10)

1.《导言》,马克思1843年写于巴黎,1844年发表《德法年鉴》;《导言》第一次提出并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人类解放的正确途径问题。《导言》是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的标志性着作。《导言》标志着马克思实现了哲学上和政治上的两个主要转变:哲学上,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政治上,从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2.《手稿》1844年写于法国巴黎,1932年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手稿》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思想的第一次综合阐述,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诞生地。

3.《提纲》马克思于1845年写于布鲁塞尔,1888年出版,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划清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最后界限的标志,《提纲》与《形态》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4.《德意志形态》1846年写成;1932年发表德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完成。5.《共产党宣言》1848年写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合着的第三部重要着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并将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6.《序言》1859年写成;对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作了精辟的说明。7.《反杜林论》恩格斯写成于1878年;第一次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第一本“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8.《费尔巴哈论》恩格斯写成于1886年;不仅回击了社会的错误思潮,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9.《唯批》列宁写成于1908年,

10.《辩证法》列宁写成于1915年

11.《实践论》毛泽东写成于1937年的一部重要哲学着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和《矛盾论》一起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和理论化、系统化的标志性着作。

12.《矛盾论》毛泽东写成于1937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和《实践论》一起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和理论化、系统化的标志性着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命题解析题(5*4)

《导言》:

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主要观点:

(1)理论不能代表实践,反动的统治阶级只能用人的力量来摧毁

(2)先进的理论是人类解放的必要精神武器。理论经由人民群众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理论必须为人民群众所接受,这样的理论才能说服人。

2.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主要观点:

德国人解放的精神力量是哲学,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哲学通过无产阶级(即其对里面的无产阶级)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把哲学变成现实,才能消灭资产阶级(即其对里面的无产阶级)

《手稿》:

3.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主要观点:

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就越养活资本家,自己就像对越贫穷、越廉价、越贬值。

《提纲》:

4.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主要观点:

旧唯物主义为资产阶级服务,新唯物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主要观点: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的特征,从以下两大方面分析:

(1)认识世界不是目的,强调实践性

(2)强调实践的意义

《形态》:

6.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主要观点:

费尔巴哈作为唯物主义者,不包括它的历史观,费尔巴哈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和历史观是脱离的

《宣言》:

7.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主要观点:主要讲资产阶级社会在人类发展史的重要作用,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8.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

主要观点: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是有条件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的

(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真理在其适用范围内时,它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二者的原则界限不能混淆。

(2)但二者的对立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范围,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费尔巴哈论》:

9.不论哪一个哲学命题都没有象黑格尔的一个着名命题那样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反动派的愤怒,这个命题就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主要观点:

(1)政府和反对派都把现实等同于现存的、合理的,认为黑格尔是为普鲁士理所辩护,因此引起政府的感激和反动派的愤怒。

(2)黑格尔认为现实的不等于现存的,而是合理的,带有必然性的东西,才是现存的、合理的。而当时政府是现存的,失去存在的必然性。虽然是现存的,失去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就该灭亡。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主要观点:恩格斯指出基本问题含义,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是否有同一性的两方面内容。它们分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分的标准。

11.费尔巴哈的下面这个论断是绝对错误的:“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主要观点: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点进行批判,夸大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指出费尔巴哈宗教观点把人类发展史看作一部宗教变迁史,把宗教看成是人类发展的决定力量,没有看到生产方式的作用。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

12.对已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永远是爱!),这就是费尔巴哈的道德的基本准则,其余的一切都是从这个准则中推出来的。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主要观点:指费尔巴哈伦理观上的错误以及对人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和对人以爱这一准则在阶级社会是行不通的。

《唯批》:

1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答:本命题出自于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主要观点:对物质含义的经典表达: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4.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答:本命题出自于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主要观点: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和区别仅仅是在两者何谓第一性的意义上才是绝对的。当把意识作为对象来理解的时候,二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矛盾论》:

15.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答:本命题出自于毛泽东的《矛盾论》;

主要观点:指出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1)内部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

16.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答:本命题出自于毛泽东的《矛盾论》;

主要观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1)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有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体现“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

三、原理阐释题(4*10)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怎样阐述了异化劳动的表现。

答:

①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即“物的异化”。就是说。劳动者同自己的产品处于异己的对象关系之中---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占有的对象就越少,并越是受其产品的奴役和统治。

②劳动者同其劳动活动的异化,即“活动者的异化”或“自我异化”。也就是说,劳动活动本身对劳动者来说变成了某种外在的、异己的东西---他不是劳动者的自我活动,而是否定劳动者的东西,是使劳动者感到不幸的东西,是使劳动者的肉体和精神遭受折磨和摧毁的东西。

③劳动者同其类本质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人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改造,实际地确证了自己是类存在物。

④劳动中人同人的关系的异化。即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

2.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怎样立足于实践的观点阐述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答:

3.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怎样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4.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怎样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5.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怎样经典表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6.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怎样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

7.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是怎样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点和伦理观点中唯心主义杂质进行批判的。

8.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怎样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以及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四、着作观点概要题(2*10) 1.得意志意识形态

2.共产党宣言

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4.谈谈辩证法问题

5.实践论

6.毛泽东: 矛盾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选择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 (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A】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 参考答案:【A】 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科学性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阶级性 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B】 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B】 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 ) A. 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 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C.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 1

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参考答案:【D】 一、单项选择题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 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有“高尚的理想” 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参考答案:【B】 7.“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参考答案:【A】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参考答案:【A】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时间和空间特性 D.可知性 参考答案:【B】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089 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 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学分:4 学时:68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1年级 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 (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希腊哲学的产生;希腊哲学的拉丁化;希腊哲学向基督教的转化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和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的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 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 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 A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答案: A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答案: B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 答案: C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资本论》的发表 《反杜林论》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C 第 7 题(单选): 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成立 答案: B 第 8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 一、马克思恩格斯原著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3、《德意志意识形态》 4、《共产党宣言》 5、《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6、《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二、中文专著 陈先达.处在夹缝中的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黄枬森.哲学的科学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陶德麟.哲学的现实与现实的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孙正聿. 哲学通论.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孙正聿. 思想中的时代.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俞吾金. 重新理解马克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俞吾金. 俞吾金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李德顺. 价值论(2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欧阳康. 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武汉汉大学出版社,1998 吴晓明. 形而上学的没落.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吴晓明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张一兵. 神会马克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张一兵. 回到马克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丰子义. 发展的反思与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王南湜. 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衣俊卿. 文化哲学.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 任平.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仰海峰. 形而上学批判.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邹诗鹏. 生存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贺来. 边界意识和人的解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刘森林. 辩证法的社会空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袁贵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杨耕. 为马克思辩护.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杨耕. 杨耕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张曙光. 个体生命与现代历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张曙光. 生存哲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吴向东. 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兰久富.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沈湘平. 理性与秩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罗松涛. 面向时间本身——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1893-1917)〉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试题 一、简答题 1、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是怎样阐述生产和消费的统一性的。 a生产和消费的直接统一b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互为依存 c生产和消费互相创造对方d消费从两方面创造生产 e生产从三方面创造消费f生产和消费互相转化 2、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对帝国主义下的定义分别是哪些?(1)列宁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但列宁认为这个定义虽然概括了帝国主义最主要的内容,却不能明显地指出帝国主义的各种极重要的特点。 (2)因此,列宁又下了另一个包括了五大特征的定义,即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分割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但是,列宁认为,上述定义只注意到纯经济上的主要现象,如果还注意到帝国主义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中所占的历史地位和帝国主义同工人运动中两个主要派别的关系,那就应给它另下一个更完备的定义。 (3)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个特点可分三方面来谈:(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怎样理解这一观 点 (1)政治斗争是各阶级、阶层、政党、民族、国家和政治力量之间围绕着政治权力所进行的斗争。 (2)它是阶级斗争的高级形式。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即统治阶级要保持统治地位。 (3)政治斗争通常与经济斗争、思想斗争结合进行,是各种斗争的中心环节。一个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只有通过政治斗争才能最终实现。 4、何谓“先验主义”?为什么恩格斯把杜林的体系定义为先验主义? (1)先验主义: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亦称先验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他的极端表现形式为:认为宇宙的唯一支柱是人的思想。 (2)杜林把哲学研究对象分为三大类;世界模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他的哲学体系也相应地分为:一般世界模式论(原则)、自然哲学和关于人的哲学。杜林认为这三部分的逻辑次序是,适应一切存在的世界模式在前,自然界、人类社会跟在后面。这就是杜林哲学体系的基本结构。恩格斯认为,杜林的这种分类法是先验主义的,因此就有了这个题目。 二、论述题 1、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到马赫在《感觉的分析》中的一段话:“在实践方面,我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时,我们不能缺少自我这个观念,正如在我们伸手拿一个东西时不能缺少物体这个观念一样。在生理学方面,我们经常是一个利己主义着和唯物主义者,正如我们经常看到日出一样。但是在理论方面,我们决不应该坚持这种看法。”这段话可以看出马赫的错误是什么?怎么理解? (1)马赫把实践同理论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马赫认为,在实践中经常采用的观点,而在理论上却可以完全不承认。他以此说明实践是一回事,理论是另一回事。

大学《马克思》考试重点题目及其答案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含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户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4哲学的基本问题? 含义:世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意义: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6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在实践过程中吧,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从人类产生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势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 —、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马克思《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及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影响。 答:马克思在《莱恩报》时期最苦恼的就是形而上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该问题对其思想发展历程的影响如下: (1)辩证唯心主义 早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他认为只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就能使得人类向前发展。马克思在这时期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属于辩证唯心主义。 (2)转向社会主义 《莱茵报》同官方以及其他报刊的论战是推动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动因,也是推动他研究法国社会主义的原因。 (3)批判形而上学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哲学对时代、对人民的依赖性。在《第179号“科隆日报”社论》中,他批判了形而上学和现实割裂开来的错误观点,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尽管这时马克思仍然把哲学看成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但是注重哲学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预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信仰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而且马克思这时期哲学思想的进展还导致他与以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 (4)转向唯物主义 《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使马克思的思想已发生变化。他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实问

题,特别是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尽管当时马克思还是从理性原则出发,力图用“普遍理性”战胜私人利益,但是现实社会生活却总是私人利益占了上风。宣传“普遍理性”的《莱菌报》被查封使马克思认识到个人的实践生活才是历史的本源,形而上学的发展不能代替现实的发展。这时期马克思完成了他同形而上学真正的决裂,逐渐向唯物主义转变,并第一次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 2.简述“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佘化了的人类”这句话的内涵。 答: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马克思指明了自己的哲学即新唯物主义同旧哲学即旧唯物主义在理论立足点和根本目的上的对立。 (1)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 ①立足点 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实践性,因而不了解人的社会性及其历史发展,它的立脚点是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个人。旧唯物主义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他们把作为私人利益关系总和的社会,看成纯粹私人根据个人动机不受约束地去追求私利的领域。 ②根本目的 旧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因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目的只是“认识世界”,而马克思认为重点在于“改造世界”。 (2)新唯物主义立足点和根本目的 ①立足点 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由此而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

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66320028 学分:1 学时:1周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专业课程等 适用专业:会计学 开课院部:经济管理学院 撰写人:范俊杰 撰写时间:2010年7月 审定人;陈玉荣批准人:江涛涛 一、目的与任务 经典著作选读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门课程,它可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管理学,特别是会计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在经济学、管理学,特别会计学方面的理论功底。通过对经典著作的选读,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各门专业课程,掌握本专业的理论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第7学期第10周的经典著作选读是在学习了几乎所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的。由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高级财务会计、审计、会计理论等会计课程已经或正在学习,使学生具备了阅读会计学理论经典著作的能力,经典著作应选择会计学理论方面的具有一定影响的著作。通过阅读,了解掌握会计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促进对所学会计专业课程的全面理解掌握。 二、要求、内容与进度安排 经典著作选读的要求: 1、经典著作选读应在院里统一布置下,由专业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 2、院里统一提供经典著作选读的参考书目及其简介,学生可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在第7学期中开展不少于二本经典著作的选读; 3、教研室主任可根据所确定的经典著作,结合本教研室或本系教师的专长确定指导教师; 4、指导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经典著作的导读,完成导读的教学任务; 5、学生应积极参加经典著作选读活动,完成选读任务。每次经典著作选读结束时,均应撰写4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 经典著作选读的内容与进度安排: 经典著作选读(第7学期)应选择会计学理论方面的具有一定影响的著作。通过阅读,理解掌握会计学某一领域的重要理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在第1周,指导教师将会计类经典著作的书目告知学生,由学生取得书后进行预习。在第2周时,指导教师到指定教室向学生明确经典著作选读的安排和要求,并对经典著作进行导读。第1周结束时,完成课堂导读的教学工作。 三、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安徽大学期末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试题及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三、辨析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答案要点】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 一、理解说明: 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 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16分) 答:(1)马克思这里是说他之前的旧唯物主义,其主要的缺点是脱离实践,把对象仅作为外在于人的实践的对象来理解,这实际上丢掉了人认识对象的基础和条件,只能像动物那样完全被动地来感性直观外在的对象,而不能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对象。(6分)脱离实践的所谓人的感性并不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只能是动物本能的感性,而人在其实践中所形成的感性则是可以上升至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能动地发挥指导作用的一种认识活动。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他对于对象的认识并科学地理解这种认识活动。(4分)唯心主义虽然看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但由于其根本不理解这种能动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才是现实可能的,于是便脱离实践把意识抽象地理解和夸大为一种外在于人和人的实践、无所不能的能动主体或实体。这说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弊端都在于脱离实践、脱离实际,仅凭头脑的想象和观念来理解说明世界和认识对象。(6分) 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 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2分) 答:这段话的大意是:(1)人的思维和认识是否是反映对象实际的客观真理,不能靠认识和理论自身的说明来证明,因为理论本身无法说明这个问题。从理论到理论,从观念到观念,从抽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正是一切思辨哲学的本质特征。(6分)(2)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他关于世界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与他所实践和反映的对象相对照,不断地修正和发展自己的认识,从而使认识越来越符合客观实际,并在实践中发挥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体现其主客观统一、相互转化的客观现实性和巨大的精神力量。离开实践,不仅使人对世界的认识失去了现实可能性,成为子虚乌有的凭空想象,即便已有的认识也会成为毫无能动性的死的精神。(6分) 3、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分) 答:(1)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神的世界是人的世俗世界虚幻出来的世界,并认为宗教的本质也就是人的本质,是人的心灵深处的关系和人的性爱感情诸关系被神圣化的产物,于是他对宗教和人的本质都作了抽象的、非历史的绝对化的理解。他首先把人抽象地理解为彼此孤立存在的个体生物人,然后把人理解为靠这种宗教感情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类”,以自然人的自然生物性本质或“宗教本质”来解释说明人的一切。这实际上是把人降低到非历史的一成不变的动物的层面来理解人。所以,他理解的人和人的感性世界只不过是非现实的人和非现实的世界,是没有历史的人和人的世界。(6分)但现实的人却都是在其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中生存和发展的。在实践中人们所形成的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人的本质。所以,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种社会性的关系只是对其自然关系的扬弃和辩证否定,是使人与自然界区别开来的人的本质性规定。(6分) 二、论述题: 1、试述黑格尔在对“现实性”问题的论述中是怎样以貌似保守的形式阐发了他的革命的辩证法思想。(30分)答:(1)黑格尔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4分)(2)在人们的日常意识中,现实和现存往往是不加区别的,黑格尔在这里正是利用人们日常意识对“现实”和“现存”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在表面上好像是在为现存的一切辩护,为普鲁士专制制度祝福,但实际上是通过这种保守的表达形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是如何提出和阐述科学实践观的,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涵义及其意义 (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2.《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关系 3.《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阐述 4.《共产党宣言》关于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问题的理解 (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恩格斯是怎样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根本缺陷的 2.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 3. 恩格斯是怎样分析和评价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和核心 2、如何理解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3、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八)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是如何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改革开放的 2、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有何重大意义 3、如何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九)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十)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

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郭兆凯 12级经济二班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郭兆凯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试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制度的构成、运行和演化,通过探究,去发现制度是如何影响经济运行活动,新制度经济学摒弃了传统的假设,即制度是外生,进而强调制度重要性。本文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发源于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的两篇巨著,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之后在哈耶克、布坎南、斯蒂格利茨等人的努力下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完整理论体系。 二、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的定义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此并无统一的说法。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德姆塞斯把交易费用定义为“交换所有权的成本”。阿罗则把交易费用说成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斯把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诺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而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是在“鲁滨逊”经济中不存在的所有成本。 深入分析交易费用的产生原因和决定因素是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问题,对此,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和诺斯都做过分析。 威廉姆斯认为发生在市场间和企业内的资源转移意义上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两种,即合约签订之前的“事前”交易费用和签订合同的之后的“事后”交易费用。关于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威廉姆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是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 诺斯是从广义上理解交易费用的。即是说,在他看来,交易费用主要由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以及政治型交易费用。而针对市场型的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诺斯是从商品的多维属性和特征、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交易的人格化特征等来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两位学者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认识不尽相同,可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不一致,他们的分析实际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助于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决定因素。 2.企业理论 一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通常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基石,主要是这篇论文解释了关于企业的起源以及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他的企业理论着重点是把企业当做是一种资源配置。对于企业组织出现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科斯给出的解释是:“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生产的最明显的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科斯在此所说的“价格机制的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交易费用。科斯认为,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其原因是由于企业在协调生产时所花费的成本相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Array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 分,共40分) 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标准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标准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 ) A.是否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C.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是否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6、“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8、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 9、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人 1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规律1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哲学原著选读》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20004 (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selected reading of philosophical originals (三)开课对象:全校学生 (四)课程性质:本课属于文理基础人文类理论课程。通过中外重要哲学经典的选择阅读,了解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大致线索,了解重要哲学家的主要哲学思想。 (五)教学目的 通过哲学原著的阅读讲解,使学生增强对哲学的理解,使其拓宽理论视野,提高思辨能力,提升理论水平,拓展人生境界,学会理性判断。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学家的重要论著的阅读理解。(七)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36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阅读为主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和平时作业。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领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论著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特色,理解主要哲学家的主要思想。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大致发展情况。 2、了解《道德经》的基本内容。 3、了解《论语》的基本哲学思想。

4、了解《朱子语类》的基本哲学思想。 教学时数:1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经》 第二节《论语》 第三节《朱子语类》 考核要求: 1、基本概念 1.1道 1.2“玄”和“妙” 1.3“仁” 1.4“理” 1.5中庸 2、基本命题和重要思想 2.1道生万物 2.2道法自然 2.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2.4克己复礼为仁 2.5“理在事先” 2.6天命、人性、物理 3、综合理解 3.1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3.2儒家的人格理想 3.3理学关于“天理”和“人欲”论述 3.4传统中国哲学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第二章西方古代哲学论著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古代哲学的大致发展线索和基本特点,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 1、使学生了解西方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和特色。 2、了解《理想国》的基本哲学思想。 3、了解《形而上学》的基本哲学思想。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特点 第二节《理想国》 第三节《形而上学》 考核要求: 1、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条):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相当于总论] 第二部分(3~9条):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相当于分论] 第三部分(10~11条):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相当于结论] (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一、二条)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 (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 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3、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

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作了探讨。它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30多年的实践最重要和最集中的理论阐述。 二、简答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 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 (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在阶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复习 2

法国哲学 贝尔 贝尔(Pierre Bayle,1647-1706年)是法国人。著有《历史的和批判的辞典》(1696)一书。这部著作是贝尔的代表作,初名为《著名人物小词典》,其中包括家谱、364条历史、神话、地理和文学史条目,是一部有关历史和圣经人物的条目汇编和修正前人错误的注释集。在本书中,由于贝尔以怀疑论为武器批判了宗教和莱布尼茨关于灵魂和肉体“预定和谐”的学说,直言不讳地陈述了无神论者可以是有道德的,而宗教却往往是罪恶的原因的思想。因此,这部著作成为对欧洲思想界和18世纪法国思想家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一)怀疑论仅仅对神学有害, 对科学和社会并没有什么危险性 贝尔认为,怀疑论无论对科学还是对国家都是无害的,唯有对宗教神学才是危险的。他说如果说人的心灵太有限了,不能在自然的真理方面,在产生冷、热、潮汐等原因方面发现什么,那没关系。人们可以收集资料、努力地寻求一些或然的假设,并用偶然性来解释自然现象就够了。因为17世纪的优秀科学家们几乎都相信自然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所以,在科学方面,.怀疑论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同样,在社会方面,怀疑论也是无害的。因为,怀疑论者并不拒绝遵守本国的习惯,履行一个公民的道德职责,他们按照或然性行事,并不期待什么确定性,他们可以对某某义务是否自然合法、绝对合法的问题悬而不决,但并不对这一义务是否应该在某某场合履行的问题悬而不决。然而,怀疑论惟有对宗教是危险的。因为宗教以确定性为基础,那么,只要人们心里对它的真理失去信心,它的目的、效果、用途就会立刻完蛋。 继而,贝尔借着一位具有哲学头脑的修道院长之口,指出怀疑论不仅得到了人们的共识,而且在新哲学那里得到了认同和肯定。一个人如果希望战胜怀疑论者,那他就应该首先向他们证明真理是可以凭某些标志确切地认识到的。可是,宗教神学的三位一体奥义、圣餐奥义、实体转化奥义及原罪学说却向人们启示:那些为人所感知到的、再明确不过的事实都是虚假的。如果千千万万当下觉得无可辩驳的事实都是虚假的,那末,据以确切地认识真理的标志,就不是可靠的而是值得怀疑的,从而宗教神学有关上帝的存在等真理也是根本无法理解的。所以,宗教神学难于驳倒怀疑论,而只能陷入他们的圈套。 (二)无神论者也能做好事 在贝尔时代,教会宣扬对上帝的畏惧和爱慕是人们行动的惟一原动力,只有信仰上帝的人才具有道德,而异教徒和无神论者则是不道德的,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贝尔却大胆直言:一些无神论者和伊壁鸠鲁主义者在道德行为上则胜过大多数宗教崇拜者。因为对上帝的畏惧和爱慕并不是人们行动的惟一动力,或并非永远是比其他动力更为积极的原动力。对荣誉的爱慕、对死亡、恶名和痛苦的畏惧、对官职的希望等,都对人心有影响,对某些人来说,其影响力甚至要大于意图讨好上帝和害怕触犯天条。那些受理性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指导,或受名誉欲的支配和气质所推动的无神论者,可以生活得非常道德,胜过那些深信宗教真理、受良心律令支配的人。 (三)莱布尼芙的预定谐和论是有很多困难的 贝尔不仅批判宗教,同时也批判了莱布尼兹关于灵魂和肉体的“预定谐和论”。莱布尼兹认为,上帝最初就安排好了灵魂和肉体的关系,使它们协调一致。贝尔认为,这一理论虽有排除一切诉诸奇迹的想法的好处,但它本身则是一个更大的奇迹。如果把莱布尼兹的灵魂肉体结合论应用到凯撒身上,就必须说,凯撒的身体运动机能严格地依照着某个他所不知道的灵魂的连续变化而变化着,并依其修订着自己,使自己处于这种状态而不处于那种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