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词汇与文化

合集下载

浅谈中西文化中词语意义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中词语意义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中词语意义的差异发表时间:2009-07-02T17:07:36.700Z 来源:《赤子》2009年第8期供稿作者:吴秀春[导读] 图从文化角度来对比中西文化中词语的不同用法,阐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上要注意的问题。

(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辽宁盘锦 124000)摘要: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对比中西文化中词语的不同用法,阐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上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词语意义;文化差异1 由于社会礼仪的不同,导致风俗习惯上的差异1.1在语言表达方式上1.1.1称呼方面的差异。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

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

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

1.1.2问候方面的差异。

朋友们间通常会互致问候来促进人际关系,英语常常用的问语Hi/Hello!“(你好!)How are you?(你好吗?)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evening(晚上好!)。

以上的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却很少用,中国人在打招呼时常用的是:“你吃过饭了吗?”这是中国人问候的常见方式。

其实并非真想知道对方是否吃过了饭。

然而在英语中,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

1.1.3闲谈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和外国人初次见面可以会问这样的话: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甚至会问: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month?How much is your coat?What religion do you believe in?这类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为个人隐私性的问题,常会令他们不知如何作答,觉得十分难堪,会令这次谈话不欢而散。

浅谈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浅谈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浅谈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元素,而外来语单词更是构成现代英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英语词汇中外来单词的来源进行研究,以古希腊语,拉丁语和汉语为例,探讨英语发展历程中外来语对英语词汇方面的影响以及改变,进一步论述外来语对英语的重要性。

了解和研究外来词,有助于学习者准确把握词汇的深刻内涵,恰当运用英语词汇进行内容广泛的各种交际活动。

关键词:英语词汇;外来语;古希腊语;拉丁语和汉语AbstractV ocabulary is the basic element of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words more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t indispensable in modern English,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sources of foreign words in English vocabulary, in Greek, Latin and Chinese for example, discussion influence of development of English Loanwords in the English vocabulary and change, furth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oanwords. The understanding and study of loanwords, help learners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vocabulary, the proper use of English vocabulary of various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widely.Key words;English vocabulary;Loan words Ancient Greek ;Latin and Chinese一、引言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通用语言——英语,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浅谈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翻译

浅谈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翻译
关键词 : 中国 文化 特 色 词 汇 英 汉 对 比 研 究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6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1 7 (0 89 0 3 一 2 1 7 — 5 8 2 0 )— 0 6 O
翻 译 教 学 和 研 究 的 经 验 表 明 : 翻译 理 论 和 技 巧 必 须 建 立
贵 阳 之 所 以 被 成 为 贵 阳 . 是 因 为 天 无 三 日 晴 , 是 因 为 它 不 而 位 于 贵 山之 南 面 ; 人 曾将 中 国 的 “ 新 人 类 ” 为 gnrt n 有 新 译 eeai o
X 而 该 词 指 的 是 紧 随 美 国 婴 儿 潮 之 后 出 生 的 一 代 人 , 此 有 , 因 “ 婴儿潮一代 ” 说 , 么 可能是中 国的“ 新人类 ” 后 之 怎 新 。显 然 ,
维普资讯
第5 第9 卷 期
Vo . No. 15 9
读 与 写杂 志
R e d a rt ro c l a nd W ie Pe i di a
20 o 8年 9月
Se t mbe 2 0 pe r 0 8
浅 谈 有 中国文 化 特 色 的词 汇 翻 译
在 不 同语 言 和 文 化 的 对 比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翻 译 之 所 以 困 难 , 归 根 结 底 是 语 言 差 异 和 文 化 差 异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在 表 达 方 , I
强 调 集 体 高 于 个 人 的 社 会 里 ,个 人 主 义 具 有 明 显 的 负 面 意
义。 13词 的概 念 意 义 .
式 上 有 相 似 之 处 , 更 多 的 是 差 异 。 中 国 地 大 物 博 , 产 丰 但 物

浅谈日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日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日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摘要】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特征。

学生在学习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该民族的文化。

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日语教学语言文化关系在我们的外语的教学中,以往比较注重外语的发音,词汇,语法,句型等即语言本身,而忽视了语言背后非常重要的文化方面的教学。

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

从语言的产生来说,离不开文化;语言的发展也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发展;语言的内涵更是少不了文化。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

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

日语的教学亦是如此。

日本人见面寒暄的时候很容易谈论起天气。

「今日は寒いですね。

」「ええ、本当に寒いです。

」这样的对话是日本人常说的。

日本人见面习惯谈论天气。

有两个原因,一是日本的天气多变,给了人们谈论的话题。

另外一个也是更主要的是因为谈论天气,和任何人都无关,不会涉及到别人,也就不会得罪人。

所以日本人在寒暄的时候说天气只是找个话题,并非真的想知道天气怎么样,一般顺应说话人回答就可以了。

但如果不了解日本文化而很诚实地回答「いいえ、寒くないです。

」日本人会觉得很奇怪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日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日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浅谈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浅谈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u d r i ee tc lue b c g o n s n e f rn ut r a k ru d . d
由于地 理 、 历史 、 宗教 信仰 、 生活 习俗等方 面 的差异 ,英汉词 汇承载 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 和
o” 关的 习语 , “ o ew y ( n有 如 a ini t a” 拦路 虎 ) l nh , p yo e l i t iqsm uh ( 身 虎 穴 ) l n s f n h l 1 o t” 置 a e e 0’ ,

动物 词 汇 内 涵 差 异
在 中国 ,龙 ” “ 是我们 的精神 图腾 , 中华 民族 是 的象 征 , 是吉祥 和权 力的象征 , 以皇帝称 为“ 所 真 龙天 子” 礼服上 绣上龙 称为“ , 龙袍 ”老 百姓希望 ; 孩子有出息 叫“ 望子成龙 ” 中国人也以作 为龙的 传人而倍感 自豪 然 而西方人对 “rgn 却没好 dao ” 感. 认为它是一种 能喷烟吐火 , 张牙舞 爪的可怕的 魔怪 , 代表恶势力 , 是灾难 的象征 神话 故事中常 常 是英雄与 龙搏 斗, 最后把龙杀死
维普资讯
《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06 20 年第 2 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语 言 学理 论 与研 究
_ 墨
◇王 键(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
w ANG ∞

关键词: 汇; 词 英汉文化 i 内涵差异 摘 要: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元素 , 英汉两种语 言词汇承 栽着不同的文化 内涵。要掌握两种语言 . 就
口。 我丈夫 . 还有 k l。 “ i iv ”kt t t y是你们 的孩 子吗? ” “ 不是 , 是一 只狗。 在西方把人 比作狗也没有不 他 ” 好 的意思 ,人们认为狗是人类 忠实的朋友 由“ a l k o” 幸 运儿 ) “ oem , v m o” 爱 u y g( c d ,L v e l e yd g ( e 屋及 乌 )“ vr dgh s i d y ( 人 皆有 得意 . E ey o a hs a ” 凡 -

中英动物词汇翻译的文化差异

中英动物词汇翻译的文化差异

中英动物词汇翻译的文化差异动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常常被人们用来寄托和表达感情,赋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由于历史发展的相似性和人类认知心理的趋同性,中西方对某种动物的突出特征往往有着惊人的共识,从而对一些动物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在翻译上也是相同的。

由不同生活的地域性和生活习惯等,中英文两种语言中的动物寓意的不同也给翻译带来了障碍。

一、动物词汇与文化意义廖光蓉在《外国语研究》中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包括神话、宗教、传说、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等;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没有联想的作用,就不可能有词义的引申。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 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 ,具体地说,就是指词汇的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比喻意义和文化内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民族文化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

动物词汇亦是如此,它蕴含着各民族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风情,深刻地反映着各民族哲学思想和文化心态。

二、相同寓意的动物词的翻译1.直译法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相似,中西方人们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

李秀萍在《动物名词中的中西文化内涵之比较》也指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无论在音系、形态,还是在结构上可谓千差万别,语言的使用者也分局在地球的东西两半球。

尽管如此,这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不少的重合之处。

同时,动物的自然属性也是一致。

这是一种文化重合(cultural overlaps)现象。

浅谈汉语词汇中部分词语的文化义

浅谈汉语词汇中部分词语的文化义

义。” 文字是借助联想凝固在词语中的文化信息, 0 这些文化信息包含着时代特点 、 民族心理等。由于各民族
的生活环境 、 宗教信仰 、 风俗 习惯 、 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等各不相同 , 民族语言中赋予词的联想色彩 自然也 各
就 不 同 , 而使得 词语 的文化 意 义带有很 强 的 民族性 , 从 导致 了词语 独特 的文 化 内涵 。
本 文拟从 四个 方 面来 阐述词 语所蕴 含 的文 化义 。


从 植物 名词 、 动物 名词 来看 词语 的文化 义

般说来 , 语言中的动、 物名词多具有隐含着的文化义。给动 、 植 植物命名本来 只是反映事物的本质特
征, 并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 但在汉文化由蒙昧到多元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这些动 、 植物的名称逐渐被人们 赋予 了民族 的感 情色 彩 。 首先是植物名词。 、 、 花 草 树木有很多种类 , 它们各 自有 自己的特点。 梅花, 具有不畏严寒、 傲霜斗雪的精 神 以及清雅高洁的形象 ,被人们用来象征坚贞不屈的志士 ,它也是中华 民族的象征,向来为中国人 民所尊 崇 。而竹因其挺拔且空中有节 , 所以常用来象征正直 、 坚毅、 有气节 。牡丹被誉为“ 国色天香” 象征富贵 、 , 幸 福。 万年青历来被人们看作吉祥长寿的象征 , 常常在保健食品或长寿药物的包装上 , 用作引人注 目的商标。 这
收藕 目舶 10 1 】一 ] j0 一 0 0 【 作者筒 1 伊莉曼( 9 7 . , 16 一) 女 维吾 尔旗 , 新疆 师范大学汪教部讲师 , 主要从事般语 教育研究。
13 o
维普资讯
如跟在主子后面跑, 帮着主子作恶的人叫“ 走狗” “ 、狗腿子” “ 、哈吧狗” 鲁迅就曾写过 《 ,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 狗》 一文, “ 所具有文化义多是贬义, 狗” 可见 狗” 带“ 字的成语俯拾即是:狗急跳墙、 “ 狼心狗肺 、 拘头军师、 狗仗 人势、 狐朋狗友 ……。但在英美国家, ” 狗却被视为人 的忠诚伴侣, 爱狗如爱子。 汉语词汇 中具有联想的动物名

浅谈英语语言中与汉语中的语义和文化的不对等现象

浅谈英语语言中与汉语中的语义和文化的不对等现象

浅谈英语语言中与汉语中的语义和文化的不对等现象“ 【摘要】通过分析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不对等的方面更好的掌握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语义不对等;文化内涵;词义联想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

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

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victoria girl(维多利亚女孩),指的是思想比较保守的女性,因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思想比较保守,所以以这位女王的名字来形容那些思想行为比较保守的人等等。

中文中一些词语在英语中也有词汇空缺现象,例如:王母、朱雀、玄武、土地庙、中山装、景泰蓝、红眼病、四大金刚,五福同寿等等,这些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

二、词义和文化的意想差异导致语义不同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的不对应上。

英语中的很多词汇以及表达方式所蕴涵的寓意都与希腊神话有关。

Achilles’heel (阿格琉斯的脚后跟)指的是致命的弱点。

来自于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阿格琉斯是希腊最英勇的战士,而他的致命弱点就是他的脚后跟;Juda’s kiss(犹大的吻),犹大是出卖耶和华的叛徒,这个短语指的是口蜜腹剑的意思;The laurel of Apollo(阿波罗的月桂树),桂花在中文里我们想到的是秋天,而这个短语却是表示胜利(victory)。

汉语的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代表了八卦五行,但是在英语里面的含义却是完全不对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浅谈词汇与文化 ---新兴词汇与汉语言文化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构词特点,网语规范,外语词汇,影响与冲击。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汉词很有说服力。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这种具有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兴词汇给汉语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新时期源于网语的流行和英语的借词涉及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在汉语中"安家落户"的,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借入形式,这些外来词对我们民族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有何影响?这些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语的出现,它在词汇构成方面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特点。对这一语言领域的新成员,人们对其一定要冷静分析、客观评价,在承认它的优点时也不能忽略它的缺点,要积极引导它的健康发展。

1.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语的形成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已经变成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本身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诸多与时代相符的特征,例如:高效性、高传播速度、高信息容量等等。人们通过网络这一特殊媒介进行交流与传统交流方式肯定有不同之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交流使用的语言,也就是网语(netspeak)。网语是网络语言的简称,它指的是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时使用的语言,但现在网语已经不仅仅只出现在网络上,它还入侵到了许多其它领域,例如:广告,电视、报纸,甚至还出现在学生作文里。网语这一现象在国内外都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对这一现象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它的出现充分体现了语言动态发展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网语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但要真正认识和正确看待网语,首先要了解网语的大致特点。 2.网语的构词特点 2.1术语 这里的术语是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用语。例如:磁盘、光驱、主板这类术语是有关计算机组件的;打印机、数码相机、多媒体、刻录机是关于计算机外围产品的;设臵、扫描是关于计算机操作的;调制解调器、电缆、光纤、宽带、端口是关于网络组件的;超文本、动态捕捉、动态链接是关于网络软件设计的;电邮、局域网、主页、链接是关于网络服务的;浏览、搜索、共享、接入、卸载是关于网络操作的。 2.2外语词 2

汉语网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英语的广泛使用。根据有关调查,绝大部分网民都至少接受过中学教育,所以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英语词汇对他们来说并不会构成理解障碍,因此很多时髦的英语用词广泛活跃于网站的各个角落。对于英语词汇的使用大致包括以下四种情况:1)英语原词,例如:Window, Internet, e-mail等等。2)英语首字母缩略词,如: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USB(Universal Serial Bus),TCP(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Protoco),等等。3)中英文共存,如:‚AGP接口‛, ‚Club 文化特效‛, ‚E-mail地址‛, ‚MP3手机‛, ‚GSM标准‛,等等。4)自由翻译,如:防火墙(firewall),附件(attachment),点击(click),等等。 2.3重叠词 在汉语的使用中,人们会通过对词语的重复与叠加来达到加强语气、模仿婴儿的口气等效果,如:坏坏(坏蛋)、漂漂(漂亮)、光光(光棍),东东(东西),等。 2.4词义发生扭曲的词 和使用重叠词的意图一样,网民们为了达到幽默新颖的效果,因此刻意扭曲原词意义,如:神童(神经病儿童)耐看(耐着性子看)、呕像(呕吐的对象)、贤惠(在家闲着什么都不会),等。 2.5谐音词 正如英语当中的谐音CU代表see you(再见),IC代表I see(我明白)一样,汉语也存在很多谐音的情况。1)拼音输入法带来的谐音。BBS(电子告示牌)的管理员被称作‚版主‛,用拼音输入法连续输入拼音时就会先出现‚斑竹‛,因此人们图方便就干脆选用这个词语来表达版主之意。‚大侠‛用相同的方法输入时,先出现的词语是‚大虾‛,于是这个‚大虾‛就成了人们对网络高手的亲昵称呼。类似的还有‚幽香‛(邮箱)、‚馨香‛(信箱)、‚跑牛‛(泡妞),等等。2)数字谐音。汉语中人们对数字的喜好往往跟数字的谐音有关。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由于人们追求高效快速的心理使数字的优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如:886是‚拜拜喽‛、7456是‚气死我了‛,8147是‚不要生气‛,等。3)外语词汇的谐音。瘟到死(Windows)、温酒屋(Windows95)、瘟酒吧(Windows98)、笨三(pentunmIII),稻糠亩(dot com),等。4)汉语拼音的谐音。GG就是‚哥哥‛,JJ就是‚姐姐‛,NN就是‚奶奶‛, 等等。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借词)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词语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中国成功加入WTO,也促使更多的英语词汇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正如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汉语中从英语借来的大量新词就是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从借词中窥见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词语借用方式来发掘沉积在一个民族心理结构中的深层内蕴。 语言是由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然要以该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在更高层面上,一种民族语言是该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也在语言的不同平面上有所反映。具体到词汇平面,学习者在对外语词汇理解上的跨文化问题主要发生在:‚目的语的词汇跟母语词汇表达的意义不对应,词语附带某一民族独有的文化概念等‛,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

首先,同一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中可能只用一个词来表示,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有几个或更多的词来表达。通常说来,‚表示同一概念的词越多,词义就区分得越细‛。如,对于沙漠之舟骆驼,在阿拉伯语中有近四百个词表示骆驼,可以区分不同年龄、品种、性别和大小的骆驼,因为骆驼是阿拉伯人的重要交通工具。相同的例子还有表示亲属称谓的词,当来自汉语文化背景的人与来自英语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涉及亲属称谓的词语常常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因为不是所有的称呼都能在另一种语言中一一找到对应的词。如对于下句的翻译,着实让人为难:Mary’s brother married my sister.因为不知道句子中的brother究竟指哥哥还是弟弟,sister指的是姐姐还是妹妹。与英语相比,汉语中对亲属关系的称谓要丰富得多了。像嫂子与弟妹、侄子与外甥等诸如此类细致的称呼方式,西方人对其无法理解。 另一方面,即使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指示同一事物或概念的词,它们之间也并非是一一对等的关系,甚至有可能引发截然相反的情感。如,peasant一词翻译成汉语指农民。但深入考察这两个词的涵义,则发现英语的peasant是带有贬义的,根据《韦氏大字典》,peasant除农民外,还指1.乡下人,乡巴佬;2.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粗鲁的人。但汉语中的农民一词却没有此类的负面意义。相反在中国,农民、工人含有积极正面的意义,反映了不同意识形态对于社会阶层的不同态度。无论个人采取的是什么态度,只有承认这种语言事实,才能使交际双方彼此间真正相互了解。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词义的理解往往是把某词翻译成母语的某种形式,然后根据母语词语的意义去理解外语单词的意义,教科书上通常也采用这种办法。许多‚跨文化现象就出现在这符号的转换和意义的转注上‛。因为这种办法往往使某些词的意义走样。所以说,要准确把握外语单词的意义,单靠符号转化和意义转注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全面了解与外语某些词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才能解决这种跨文化问题。 汉语所吸收的英语外来词很多是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些在外来词的吸收上可以得到明显反映。如:

饮食方面:绿色食品 (green food)、肯德基 (Kentucky)、麦当劳 (McDonald‘s)、自助餐 (buffet)、奶昔 (milkshake)、热狗 (hot dog)、奶酪 (cheese)、土司 (toast)、三文鱼 (salmon)、培根 (bacon)、速溶咖啡 (instant coffee)、扎啤 (a jar of beer)、雪碧 (Sprite)、可口可乐 (Coca-Cola)、百事可乐 (Pepsi-cola)、软饮料 (soft drink)。

穿着方面:牛仔裤 (jeans)、迷你裙 (miniskirt)、、运动夹克衫 (bi-swing)。日常用品方面:隐形眼镜 (contact lenses)、香波 (shampoo)、席梦思 (shermons)、马赛克 (mosaic)、

交通工具方面:汽轮机列车 (turbotrain)、空中客车 (airbus)、ATV (air-terrain vehicle能行驶于各种地形的全地形汽车)等。

此外还有桑拿浴 (sauna)、太阳浴 (suntan)、士多店 (store)、超市 (supermarket)、SOS儿童村、伟哥 (Viagra)、爱滋病 (AIDS)等等,也都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