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认识教案

线段的认识教案
线段的认识教案

线段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概念。

3.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作探讨学习新知通过观察认识线段的特征。

难点:学会用刻度尺画限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刻度尺、相关图片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我们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时候曾经见过一位朋友,它是谁呢?

出示线段,告诉名称

二、合作探讨,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你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名字吗?说给上组的同学听一听。

这些图形都叫线段。它们都有两个端点。

2.测量线段。

这些线段中,哪条最长?哪条最短?怎样做可以知道?

请你们实际测量一下,看谁判断最准确?

把你的测量方法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画线段。

请你画出长度为3厘米的线段。

画完的同学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画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回忆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时

候曾经见过的什么,猜一猜。

明确:线段。

1.学习认识线段。

观察、交流发现:有两

个端点;是直直的。取名。

2.测量线段。

判断线段长短并说明判断方法:测量。

测量线段长度。

交流测量方法。

汇报。

3.画线段。

尝试画线段。

汇报并总结画线段的方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巡视、指导。

指名判断,并说明理由。

2.完成练习一第8题。

巡视、指导测量。

指名沿良牛说明狈C量方法。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3.完成练习一第10题。

这两条线段中叨陈长—些?

测量一下,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4.完成练习一第9题。

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小组交流,说判断方法。

汇报。

2.完成练习一第8题。

测量。

汇报并说明测量方法。

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观察、小组交流。

3.完成练习一第10题。

估计。

测量。

4.完成练习一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总结。学生根据自己体会发言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太平中心校新形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太平中心校立志小学教师吕文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引言:同学们,最近人们都在关心城市空气质量,你们知道这是为什 么?空气质量好坏,其实与PM2.5有关,对于PM2.5你有哪些了解? 那么最近上海的空气质量如何呢

2、复习条形统计图:课前,老师收集并整理了上海过去7天的PM2.5数据,并绘制了一副条形统计图,仔细读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根据直条的长短,我们能清楚地知道PM2.5的含量是多少。如果要进一步反映PM2.5含量的变化情况,除了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猜猜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绘制方法 4、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图表,解决问题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组成与区别 1、出示: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 2、小组合作研究: (1)一副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3、质疑:那么点与折线在折线统计图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就是根据数量的大小先描出各点,然后用折线将各点依次连接起来,这条折线反映的是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二)读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解读数据。 (1)4月18日,pm2.5的含量是多少微克/立方米 (2)在这七天中,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差 (3)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好,pm2.5的含量是多少?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pdf

太平中心校新形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太平中心校立志小学教师吕文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折线 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 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引言:同学们,最近人们都在关心城市空气质量,你们知道这是 为什么?空气质量好坏,其实与PM2.5有关,对于PM2.5你有哪些了解? 那么最近上海的空气质量如何呢? 2、复习条形统计图:课前,老师收集并整理了上海过去7天的PM2.5

数据,并绘制了一副条形统计图,仔细读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根据直条的长短,我们能清楚地知道PM2.5的含量是多少。如果要进一步反映PM2.5含量的变化情况,除了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猜猜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绘制方法? 4、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图表,解决问题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组成与区别 1、出示: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 2、小组合作研究: (1)一副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3、质疑:那么点与折线在折线统计图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就是根据数量的大小先描出各点, 然后用折线将各点依次连接起来,这条折线反映的是数量增减变化情况。(二)读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解读数据。 (1)4月18日,pm2.5的含量是多少微克/立方米? (2)在这七天中,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差? (3)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好,pm2.5的含量是多少? 2、模范练习:学生互问互答。 3、进一步分析折线变化情况。(出示表格) 提问:仔细观察折线的变化情况,分成几类?哪三类? 追问:这2条折线,同样是上升,它们有什么不同?下降呢? 4、小结: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升降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在相等的宽度里,同样是上升或是下降,有时是大幅的,有时却是缓慢 的,折线水平,说明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认识线段》教案

《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拉一拉、比一比”的活动,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2、会利用工具画线段。 3、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认识线段的特征。 2、画线段。 教学准备:课件、毛线、直尺、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老师这里有两张照片,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跳长绳、跳短绳) 问:这两项体育活动都用到了什么工具?绳子。 仔细观察一下,这两根绳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一条是直的,一条是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观察学具(毛线),提问:现在我们的桌上都有一根毛线,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的?你们能想办法把这根线变直吗? (2)请学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指出:小手捏住毛线的两端,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4)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来拉一拉,说一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 (5)问:一定要是直的才能称为线段,弯的就不是,说明线段有什么特点?生:说明线段是直的。【板书: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拿一根长的毛线,捏住不同的位置形成线段。 (1)(两手捏住毛线的左半段)你能指一指线段在哪里吗? (2)(两手捏住毛线的右半段)你发现了线段了吗?谁来指一指。 (3)(两手捏住毛线的中间段)现在线段在哪里,你能指一指吗? 师总结:老师的手捏在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了不同的线段,看来老师手捏住的两端很重要,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提问:谁能快速反应,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教师板书) (4)师:接下来我们同桌合作,先请左边的小朋友捏住毛线两端,拉直,右边的小朋友,轻轻地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哪里是它的端点?交换!现在请右边的小朋友拉,左边的小朋友轻轻地指一指。 教师先和一位学生示范,再让学生同桌练习,请一组学生展示。 (表扬配合有序的同位,加星) 3、线段特点小结: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师: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一)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学生讨论 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二)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年份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降水量1900 1850 1630 1400 1720 1200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2003 70 260 240 200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2004 90 45 300 320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三)全班展示、评价 预测:从2003年和200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05

认识线段教案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一、直观比较,感知特征,感受线段的“直” 1.师:今天老师从数学王国里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这位新朋友有点害羞,躲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去请它出来吧!请小朋友拿出发给你们的信封,打开把里面的东西拿出随意放在桌子上。不要动手碰,用眼睛观察一下。 问:这是什么?(毛线)它是什么样的?怎样把它变直?(动动手拉一拉)2.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3.多媒体演示 总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它就是今天我们认识的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叫“线段”。引导:1.可以从不同方向拉直 2.线段有长有短(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问: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用两只手捏住两端。 (2)总结: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

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3、出示线段示意图,说明线段可以用“”表示。(多 媒体出示) 4.从生活中找线段 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5、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出示: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三、画线段 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么办呢?(用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试一试,画一条线段。 2、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3、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 4、折线段。 (1)线段不仅可以画还可以折,请小朋友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并指出它的两个端点。 (2)你能折出比刚才那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短的呢? 四、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里闯关吧! 1、第一关:数线段。(想想做做第2题) (1)多媒体出示:这些图形各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书上。(2)指名交流。 2、第二关:连线段。(想想做做第3---5题) 出示两个点,提问: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

线段的认识

线段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段,能用刻度尺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整厘米线段)。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线段的特征,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策略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 1、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用简笔画画的房子、大树、小草、自行车等) 2、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画是有怎样的线组合而成的,这些线有怎样的特点。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二、探究体验。 1、认识线段。 (1)抽出绘画中作品的几条线段,教师说明,这些都是线段。 (2)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后,说明两边的点叫做端点。 (3)看图指出那些是线段。 (4)想一想:生活中那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 (5)度量线段的长度。 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请你量一量例4上面的三条线段各有几厘米。 2、画线段。 (1)、学生试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教师演示画线段的方法。 边演示边说明: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尺子的整厘米的刻度数是几厘米长,就是几厘米。 (3)、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方法画一条4厘米长度线段。 三、实践应用。 1、出示练习一的第7题,学生进行判断。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画一画。 画一条比4厘米长1厘米长的线段。 4、学生观察练习一第10题,然后在实际比一比。 5、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6、完成作业:练习一第8、9题。 板书设计: 线段 线段是直线,有两个端点画线段 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 计】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史口镇中心小学 曹艳艳 2015年5月11日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04~10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情感、态度和从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老师搜集了一些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作品,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

这是我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课件出示 统计表)我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根据 这一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用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清楚看出 数量的多少。) 师: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一下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数 量的变化情况。(教师手指条形统计图,从2006年开始) 师: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像一下会是什么呢? 预设:弯曲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3、揭示课题 师:老师把我们的手势画了下来,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单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用机器人大赛为题材,回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看到数 据的多少的特点,初步感悟数据的变化情况,为引出折线统计图提 供途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统计表 和条形统计图,因此设计了一个学生熟悉分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的?(课件演示画法)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1)相同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轴、纵轴、标题、单位和日期都相同。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都相同。 小结: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不同点 师:那我们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小班美术教案认识线条

小班美术教案认识线条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小班美术绘画活动: 美丽的线条 一:活动目标: 1. 认识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2. 能大胆画出各种线条. 活动准备: 画好各种线条做以备示范,黑笔和画纸 二:活动过程: 1、预热阶段: 教师出示线条图片. 2、提问: 3、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漂亮的线条吗?他们叫什么名字? 4、二.图形刺激 1.教师示范直线的画法. 师:再画直线时要注意笔不能晃才会画的漂亮. 5、 2.教师示范曲折线的画法师:曲折线像鲨鱼的牙齿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齿! 6、3.教师示范波浪线的画法师:波浪线也是一上一下,不过没有尖尖的牙齿. 7、 4教师示范螺旋线的画法 8、师:螺旋线像蜗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9、三.创造表现

10、 1.幼儿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11、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出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12、 3.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即时纠正. 13、四.作品赏析展示幼儿作品,说说自己画了哪些线条. 并给予鼓励,表扬。 活动结束! 活动二: 小班美术教案:各种线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认识各种线条:直线,弧线,波浪线,螺旋线,并用此装饰太阳的光芒。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良好的握笔姿势和绘画习惯。 活动准备: 1.太阳的挂图一幅,大班幼儿的太阳的范画。 2.每人一支彩水笔和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天气真正好,亮堂堂,暖烘烘的,为什么呢,因为天空中有个大太阳。”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 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 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 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 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自2001年起,我国每年都举办一次青少年机 器人大赛。老师收集了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并制成 了咱们熟悉的条形统计图。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一会我们就顺着这竖条的高低起伏,从2006年开始,用小 手来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刚才的条形统计图变成了现在这种形式,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导入新课。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从统 计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1)了解点的作用 组织学生交流得出:这折线统计图中如果点的位置越高, (板书:高)表明数量越多,(板书:多)老师把这个发现记录下来,反过来,点的位置越低,(板书:低)表明数量越少,(板书:少)也就是说这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数量多少)。 (2)了解线的作用 学生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交流得出:通过这线的起伏看出数量 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增减变化) 教师说明:2007年到2008年的这条线段就像山一样很陡很斜,线段越长越陡,表明数量变化越大,反过来线段越平缓越短,表明 数量变化越小。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点和线的作用, 那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后出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整体变化 趋势吗?你有什么感想? 生:汇报 师:你能根据这个变化趋势预测一下2013年会有多少支队伍参 赛吗2014年呢? 师小结:老师发现你们在汇报时参赛队伍越来越多,这折线统 计图太神奇了,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够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2)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对2013年和2014年参赛队伍数量进行了实际调查,2013年实际上有530支队伍参赛,2014年有545支队伍参赛。我们 就以这两个数据为例,拿出1号作业纸,尝试着把2013年和2014 年的数据绘制到折线统计图上。(学生活动) 生: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4、观察比较

线段的认识

线段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课后小结: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47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初步学会对折线统计图的范围和结构进行把握,能选择合适的刻度。 3、初步学会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合理确定横轴、纵轴上的数据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分钟)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那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并用来预测。折线越陡,变化越大。它的横轴通常是依时间或次序的先后排列的。) 2、师:想亲手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出示课题: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二:探究新知 1、丽丽运动服装店去年四个季度游泳衣的销量统计表:(3分钟)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把下面这张统计图补充完成吗?(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 (1)交流汇报(一名学生上黑板回答) (2)教师媒体演示 2、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制作一个统计图,仔细观察,告诉我们的信息和上一张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该如何画?(边说边出示)(6分钟) 出示:第47页某日气温的变化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上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某日8时至17时这个时间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学校气象小组测量某天气温并汇总成统计表,由于气象小组的同学上体育课10点钟忘记测量。那么请大家思考如何根据这个统计表来画出一张简明、美观、合理的折线统计图?(在方格纸上补充完成。) (1)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四人一小组) (2)交流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画这张统计图的?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横轴写什么,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 2)纵轴写什么,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 3)每个黑点点在哪里? 4)标题写什么? 5)为什么10时没测量,在横轴上也要标出? (横轴必须等间隔的标时刻) (等间隔的概念介绍一下) 3 总结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画法(媒体演示) 1、横轴:等间隔地标上时刻,并在()中标注单位。 2、纵轴:标注气温的刻度,使得最大刻度能表示这天的最高气温,并在() 中标注单位。 3、画点:根据统计表,在统计图相应的位置点上点,并按顺序将点连接。 4、标题:在中写出标题。 4、讨论怎样的统计图是合理的?(出示两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比较)(10分钟)师:好的,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大家已经很清楚了,我们不但要会画,而且要画的合理、美观.。那么怎样的统计图才是合理的呢?(关键是横轴纵轴的数据位置的确定)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统计表 师:请你们自己来确定纵轴上每一小格的刻度是多少最合适?(小组讨论) 生1:每一大格表示20分,每一小格表示4分画出来的统计图 生2:每一大格表示25分,每一小格表示5分画出来的统计图 生3:画出了带有省略空白部分的统计图。 师:小巧和小亚也有不同的画法,我们来比较一下谁画得更合理?为什么?(媒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作法与特征的基础上,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实际应用。在利用多媒体迅速准确的作图的同时,共同观察,分析折线统计图所传达的信息。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优点。感受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堂注重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广阔空间,提供思维的大场,使学生能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对此能加以概括和整理的读图能力和自由猜想质疑并能合作验证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查找筛选信息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众多的信息中比较、分析从而理解、感悟数学现象。结合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突出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中的作用,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在课堂中打破传统的实际应用以做题为主,学生手不离笔的机械练习状态,让学生经过读图不仅读出数学信息,还能读出地理,社会等各种信息。从而体现出折线统计图的价值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对一些社会信息的了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人格得到升华。 (三)教学环境分析 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1.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够进行交流。 2.根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技能: 1.会读图能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能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 2.能用电脑作图提高学习效率。能利用媒体寻找学习资源进行探究学习。(三)情感: 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读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1.利用Excel的插入图表功能作图,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及在生活中的实效性。 2.应用搜索的一些文字材料及互联网,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和丰富的研究材料。使新的知识从不同途径不断的生成,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体验,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 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认识线段 (1)感知线段的直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都在两端有两个头) 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 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 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 (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 ③小结:我们把像A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出示课题)(4)巩固理解 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①③④⑤是线段。因为它们都是有两个端点,且是直的) 知识点2 线段可以度量吗? (1)学生活动:尝试测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7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重点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指导】 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性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习统计的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 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在学生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实验小学张露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拉一拉,初步感知线段。 提问: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毛线,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老师捏住线的俩端,把它拉直。 提问:现在线是什么形状的?(板书:直直的) 说明: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请小朋友找找看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端点)师:它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指的又快又好,还有人想上来试一试吗?) 师:请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线段?两个端点在哪里?(指名同桌演示) (2)教师演示变式。 (先弯)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 (老师再向不同的方向、位置、长短展示)边展示边提问: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师总结:我们把线拉直,不管他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线段。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指名汇报)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线段,请你来当小判官。(做“想想做做”第1题) 2、找一找、折一折,了解线段的特征。 (1)折一折 师:在生活中,除了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边看成线,我们还可以折出一条一条的线段。 (教师示范折)先把长方形的纸对折,打开,纸上有了一条折痕,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追问:为什么? 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线段的认识及画法教案

第三课时:线段的认识及画法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5、6页例6、例7。 【课程标准描述】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上台动手实践向两边拉线的两头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2.通过小组讨论如何画出3厘米,从各小组展示中比较出最规范的画法,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会用尺子量出线段的长度。 3.初步认识线段,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学习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学习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学生动手捏住线的两端,比较拉前后线的弯曲变化的活动及练习题判断线段的正确率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各小组对3厘米的画法是否规范上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课堂目标检测第4题的正确率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多媒体出示优美的线条,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对线建立初步印象。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简单的线条。这些线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研究一下吗? 2.欣赏后,请小朋友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条线。(学生操作,师选取几张贴到黑板上。) 3.这些线都一样吗?谁能给他们分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线有直直的、有弯曲的) 4.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评价目标1) 1.感受线段的“直” (1)看:(拿起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作状后请学生猜) (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 (4)比一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实验小学露 教学容: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拉一拉,初步感知线段。 提问: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毛线,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老师捏住线的俩端,把它拉直。 提问:现在线是什么形状的?(板书:直直的) 说明: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请小朋友找找看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端点)师:它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指的又快又好,还有人想上来试一试吗?) 师:请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线段?两个端点在哪里?(指名同桌演示) (2)教师演示变式。 (先弯)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 (老师再向不同的方向、位置、长短展示)边展示边提问: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师总结:我们把线拉直,不管他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线段。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指名汇报)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线段,请你来当小判官。(做“想想做做”第1题) 2、找一找、折一折,了解线段的特征。 (1)折一折 师:在生活中,除了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边看成线,我们还可以折出一条一条的线段。 (教师示折)先把长方形的纸对折,打开,纸上有了一条折痕,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追问:为什么? 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详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思考】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通过学习课标、教参、教材,我有如下思考: 一、怎么样建立学生的统计观念 1、让学生经历、体验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观念”在人们的亲身经历中建立,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爱因斯坦说过,“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我们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让学生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等,这就是过程的经历。因此在统计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中。 2、要让学生读懂统计图 在生活与工作中,数据无处不在,这些数据可以用形象的统计图表来表示。我们在报刊、电视、书籍、网络等到处可以看到统计图表。图表告诉世人许多信息,给我们对事件做出预测和决定提供便利。因此读懂图表,对学生来说相当重要。 3、让学生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与方法。 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是复杂的,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用数据的描述来解决。让学生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感悟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进行“统计”。只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体会这种策略和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和分析数据,获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逐步树立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