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2.4《满江红》名校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2.4《满江红》名校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2.4《满江红》名校精品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 平遥县香乐二中郭亚珍 【教学纵横】 《满江红》是2014年中考新增加的课外古诗文14篇之一,秋瑾的这篇《满江红》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言志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翻译全诗。 3、赏析诗词,把握该诗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赏析诗词及“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教法学法】 1、借助“二三五”教学模式进行朗读教学法、赏析教学法 2、学法:“知人论世” 【教具学具】 1、电子白板 2、问题解决评价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步骤】 1、导入 满江红〃怒发冲冠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瑾《满江红》。 二、朗读秋瑾《满江红》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 1、教师范读 补充: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2、学生初读 3、教师介绍作者秋瑾及其家庭背景 【作者】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自号鉴湖女侠,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背景】 秋瑾不幸生于一个封建家庭,自幼就由父亲将她许配给湘潭富家公子王廷均为妻,两人志趣不合,婚后情同冰炭。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她不愿在贵夫人的脂粉堆里虚度一生,正如词中所说:?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是她们夫妻之间的矛盾,以致后来发展到使她终于写下这首《满江红》词而远走高飞,踏上人生征途,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孙中山和宋庆龄先生对秋瑾都有很高的评价。 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 ?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说: ?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 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 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 1958年9月2日宋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 1979年8月宋庆龄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

满江红学案

第二课时 满江红岳飞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5’ 指名学生背诵《醉花阴》。 二、新授25’ (一)介绍作者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谥号,官至枢密副使,南宋抗金名将。有《岳武穆遗文》。 (二)写作背景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三)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怒发冲冠②等闲 ③云和月④朝天阙 2、指导学生逐字逐句讲解全词。 (四)分析鉴赏(思考:作者在词中是如何表达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仇恨及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1、分析上阙 (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词人为什么“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描绘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投影示: 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中原沦陷,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生灵涂炭,急于。 ②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功名尘与土”回顾过去,表现了岳飞怎样的美德?后三句堪称千古至理名言,这里有什么作用? 投影示: ①威名远扬,但不,虚怀若谷,严于律己的美德。 ②既是作者的自勉之辞,充分表达了作者抗敌卫国、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和雄心壮志,同时对坚持抗金救国的广大军民也是巨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后经常被引用勉励人们要珍惜时间,积极进取。 (3)小结上阕:渴望为国情怀和抱负。 2、分析下阙 (1)“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换头四句以短促的句式吐露了岳飞怎样的思想感情?“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表达了什么意思? 投影示: ①换头四句吐露了岳飞的思想。 ②表达了抗金的决心和雄图。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饥餐”、“渴饮”抒发了什么感情?“壮志”、“笑谈”又表达了什么?结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有什么深层的意思? 投影示: ①抒发了对女真贵族蹂躏中原,荼毒生灵切齿之恨以及彻底消灭强敌的决心。 ②表达了消灭敌人的信心和精神。 ③既表达了胜利的信心,也表明了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

满江红导学案教师版

《满江红》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赏析词的意境。 【学习过程】 环节一:导入学习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家贫,力学,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历官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以“莫须有”罪名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 2.写作背景 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了这首词。 环节二:自主学习 朗读体味,整体把握 1.完成下列划线处的注音。 靖康耻()胡虏肉()朝天阙()2、解释词中词语。 怒发冲冠: 潇潇: 长啸: 靖康耻: 朝天阙: 3、概括上下片内容。 上片:抒写作者渴望卫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下片:申述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 3、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还我山河环节三:合作探究 1、请举出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意思相同的古诗文语句。(至少 列举出两篇作品中的句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人生天地之 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陶渊明)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元·高明) 2、“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此句主要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步骤一)主要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 人巢穴的决心。 (步骤三)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足见出作者 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表现了岳飞英勇的信心和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 神。 环节四:达标检测 赏析词句(运用发散型思维从多角度赏析) 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描绘了一个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②“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 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 象又很有诗意。 环节五:巩固积累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附:(一)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 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 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 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 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 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 的消息。 (二)赏析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 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无答案)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二、资料链接 秋瑾(1875—1907)字璿(xuán)卿,号竞雄,又自称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因策划起义,被清政府逮捕杀害。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1903年,秋瑾丈夫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离家出走。而后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写于1903年中秋,是述怀之作,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以及内心涌动者的英雄气概、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心情。 三、自学指导与检测

5."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这一句意在表明什么?请简要分析。 6,这首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巩固诊断 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两句,以明丽清爽的秋景来烘托词人愉悦的心境。 B. “四面歌残终破楚” ,这里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词人为国家命运而担忧。 C.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现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D.下片开篇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2.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渐”中的“终破楚”指的是作者想冲破家庭的牢笼。 B."苦将依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写词人虽然过着贵妇的生活,但她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 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词人想到离家之后知音难觅,心中顿生后悔之情,禁不住伤心落泪。 D.这首词格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 心情。 3.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 固原市第六中学厉娜弟 【教学纵横】 《满江红》是中考新增加的一首词,秋瑾的这篇《满江红》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言志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翻译全诗。 3、赏析诗词,把握该诗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赏析诗词及“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教法学法】 1、借助“二三五”教学模式进行朗读教学法、赏析教学法。 2、学法:“知人论世”。 【教具学具】 1、电子白板 2、问题解决评价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步骤】 一、导入 满江红·怒发冲冠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瑾《满江红》。 二、朗读秋瑾《满江红》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 1、教师范读 补充: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2、学生初读 3、教师介绍作者秋瑾及其家庭背景 【作者】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自号鉴湖女侠,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背景】 秋瑾不幸生于一个封建家庭,自幼就由父亲将她许配给湘潭富家公子王廷均为妻,两人志趣不合,婚后情同冰炭。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她不愿在贵夫人的脂粉堆里虚度一生,正如词中所说:“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是她们夫妻之间的矛盾,以致后来发展到使她终于写下这首《满江红》词而远走高飞,踏上人生征途,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孙中山和宋庆龄先生对秋瑾都有很高的评价。 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 “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说: “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 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 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 1958年9月2日宋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

【K12学习】《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 平遥县香乐二中郭亚珍【教学纵横】 《满江红》是20XX年中考新增加的课外古诗文14篇之一,秋瑾的这篇《满江红》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言志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教学目标】 1、 2、 3、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翻译全诗。 赏析诗词,把握该诗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 2、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赏析诗词及“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教法学法】 1、借助“二三五”教学模式进行朗读教学法、赏析教学法 2、学法:“知人论世” 【教具学具】 1、 2、 电子白板 问题解决评价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步骤】 1、 导入 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瑾《满江红》。

二、朗读秋瑾《满江红》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⑦ ⑤ ⑥ ③ ④ ① ② 1、教师范读 补充: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2、学生初读 3、教师介绍作者秋瑾及其家庭背景

优质课《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分析鉴赏本词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精忠报国》,创设情境。 这首歌的歌名是《精忠报国》,听到这四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谁?(岳飞) 2、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首词,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了解岳飞,了解他的写作背景。谁来谈一谈对岳飞的了解?(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3、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岳飞,字鹏举。抗金名将,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收复河山,洗雪靖康之耻,因反对议和,被秦桧害死。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因担心救回父兄后,自己要让出皇位,所以一心议和,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二、整体把握 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并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大意。 教师提示以下字的读音。 靖.康耻(jìng )胡虏.肉(lǔ)朝天阙.(qùe ) 2、解答疑难,同学们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 请学生解读整首词的大意。 3、反复吟诵,品读宋词的语言美 (1)听配乐范读——方明朗诵的《满江红》,学生小声跟读。 (2)划分朗读节奏,注意节奏和重音,整体上语气要豪迈,上阕要舒缓一点,带点悲壮,下阕要语速要稍微快点,带点急切的语气。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待/从头,收拾 ../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岳飞 导学案

教学内容:《满江红》 班级姓名学号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曹琳君时间:2015年3月22日 教学目标: 1、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重难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诗歌,结合学生手边资料对诗歌进行“参读”。 2、运用知人论世,考析词意、疏通章句等方法赏析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战士远比文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我们心目中的将军都是驰骋沙场,我们就此想象,诗人把手中的刀剑换成笔墨的模样,会不会像文人那般柔情?那自然是不会的,这些武将总会把沙场那动辄人心的豪壮之气挥洒与文字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由我们非常熟悉的岳飞将军书写的《满江红》。 二、预习检测 1、完成下列划线处的注音。 靖康耻()胡虏肉()朝天阙() 2、解释词中词语。 怒发冲冠: 潇潇: 长啸: 靖康耻: 朝天阙: 三、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家贫,力学,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历官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以“莫须有”罪名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 (二)相关背景 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了这首词。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你的第一感觉怎样? (上阕稍慢,下阕稍快。或上阕的悲痛,下阕的激昂。) 初步归纳:《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

满江红导学案(1)

《满江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南宋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以不附和议,被赵构和秦桧害死。孝宗时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2.写作背景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自主感知】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把握全词节奏,理解大意。 2.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

【深入探究】 这首词让我们看到了岳飞怎样的形象? 【拓展延伸】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国破家亦亡,那么生在和平年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爱国呢? 【课堂小结】 这首词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仇恨,对雪耻复仇、还我河山、振兴宋朝充满信心的壮志豪情。 【课堂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林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词人“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有哪些?请结合诗句分析。 2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导学案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能力目标】 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德育目标】 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走进作者

三、研学:《渔家傲·秋思》 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异寒(霜满地);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 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一杯”“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离家千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燕然未勒”运用典故,写出了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的现状,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这两句抒发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句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表示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体现出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情怀。

满江红-岳飞-导学案学习资料

满江红-岳飞-导学案

教学内容:《满江红》 班级姓名学号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曹琳君时间:2015年3月22日 教学目标: 1、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重难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诗歌,结合学生手边资料对诗歌进行“参读”。 2、运用知人论世,考析词意、疏通章句等方法赏析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战士远比文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我们心目中的将军都是驰骋沙场,我们就此想象,诗人把手中的刀剑换成笔墨的模样,会不会像文人那般柔情?那自然是不会的,这些武将总会把沙场那动辄人心的豪壮之气挥洒与文字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由我们非常熟悉的岳飞将军书写的《满江红》。 二、预习检测 1、完成下列划线处的注音。 靖康耻()胡虏肉()朝天阙()2、解释词中词语。 怒发冲冠: 潇潇: 长啸: 靖康耻: 朝天阙: 三、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家贫,力学,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历官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以“莫须有”罪名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 (二)相关背景 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了这首词。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你的第一感觉怎样? (上阕稍慢,下阕稍快。或上阕的悲痛,下阕的激昂。) 初步归纳:《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齐声吟诵。 2、概括上下片内容。 上片:抒写作者渴望卫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下片:申述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 3、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长宁中学张艳艳 课题:《词二首》——《满江红》 授课时间:2018年5月23日 授课班级:初二(3)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啊: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赏析词作,理解词作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背上节课学的词《渔家傲》,由此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生平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三.读 1.初读词作,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学生齐读,个读,教师指导。 2.整体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教师指导。 四.品 1.学生找出词中典故,理解其中蕴含的感情。

(1)“为篱下,黄花开遍” (2)“四面歌残终破楚” (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 (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五.感 1.小结本词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词人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2.再读这首词,把握语速、语调、感情 六.拓 赏析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七.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八.课后反思: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十一 满江红(怒发冲冠)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满江红(怒发冲冠) 一、词人名片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家贫而勤 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少时有气节,沉厚寡言,力大, 善挽弓射箭。徽宗宣和四年应募从军,勇武机智,为东京留守宗泽赏 识,称其“古良将不能过”,并传授阵图。后累立战功,历任清远军 节度使、校检少保、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等。高宗绍兴十年,金人违背 和约,复取河南、陕西等地,岳飞率兵出击,接连大败金兵,正欲渡 黄河直捣黄龙府,一日内,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其班师。次年奉诏 回临安,授枢密副使,不久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害死于狱中。孝宗 时昭雪,以礼改葬,赐谥武穆。后追封鄂王,改谥忠武。 岳飞一生致力北伐,反对议和,为南宋抗金名将。其诗、词多自抒怀抱,表现精忠大义,惜传作不多。有《岳武穆遗文》,今存词三首。 二、诗词故事 莫须有 岳飞被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立即被秦桧、张俊等人诬告“谋反”而下狱、严刑拷打。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农历除夕夜被杀害。岳飞父子之死激起了全国不满。抗金名将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件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飞临死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三、文题背景 此词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绍兴六年(1136),岳飞率军节节胜利,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老巢之势。但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痛感坐失良机,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此词。其词英勇悲壮,高亢激越,唱出了千百年来爱国热血之士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抒发了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教学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 《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的这篇《满江红》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言志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翻译全诗。 3、赏析诗词,把握该诗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赏析诗词及“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教法学法】 1、借助“二三五”教学模式进行朗读教学法、赏析教学法 2、学法:“知人论世”【教具学具】 1、电子白板

2、问题解决评价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步骤】 1、导入 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瑾《满江红》。 二、朗读秋瑾《满江红》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 1、教师范读 补充: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2、学生初读 3、教师介绍作者秋瑾及其家庭背景 【作者】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自号鉴湖女侠,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背景】 秋瑾不幸生于一个封建家庭,自幼就由父亲将她许配给湘潭富家公子王廷均为妻,两人志趣不合,婚后情同冰炭。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她不愿在贵夫人的

满江红 学案

《满江红》学案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①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②,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③,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⑤。 【注释】 ①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②等闲:轻易,随便。 ③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 ④贺兰山缺: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指。缺:山口。 ⑤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分析鉴赏本词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家贫,力学,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历官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以“莫须有”罪名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 二、相关背景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因担心救回父兄后,自己要让出皇位,所以一心议和,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自学导航】 1、完成下列划线处的注音。 靖康耻()胡虏肉()朝天阙() 2、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满江红》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学设 计) 满江红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通过学习,提高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学生讲述有关岳飞的故事,假如学生掌握的资料很多, 就没有必要再用屏幕显示。(大屏幕显示)岳飞(1103--1141),字鹏举,南宋相州汤阴县人,军事家,民族英雄。从小天资 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臂力超人,十一岁随刀枪手陈广学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后拜周同为师 学射箭,练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的本领。 ??二十岁,首次从军,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二十 四岁,转入开封宗泽部,带兵一战汜水关,二战竹芦渡,清 水亭一仗杀得金兵横尸十五里,斩获金军大小军将首级一百 七十五颗,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设下伏兵痛击金兵,斩首三 千余,生俘三百余,收复了大片国土,岳家军威名大振,人 民感恩岳飞,为他建了生祠祭祀。绍兴三年春,岳家军巳达 一万八千人。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并 赐“精忠岳飞”锦旗。岳飞在江州写下了闻名千古的《满江

红》词。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命平定了洞庭杨幺,仅用八天时间,一举获胜,收编六万降军入岳冢军,扩充了抗金 力量。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 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 假证,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后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 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中国历 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驰骋在抗金战场上的主帅岳飞,就这 样被秦桧一伙奸臣夺去了年青而宝贵的生命。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 教师:让我们伴着雄浑激昂的乐曲进一步走近岳飞、走 进《满江红》,请同学们凝神细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老师范读。背景音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四、|朗读,说理解。 1、运用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南北两面对抗读、齐读、默读等不同形式,根据手头资料,同桌合作解决诗歌的大意,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 教学心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其中的《论语》、《三字经》、《老子》、唐诗宋词等经典,更是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多年以来,我坚持让学生诵读这些经典,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拨动学生美的心弦,让经典滋润童年。 教学目标 1、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激发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 4、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 教学难点: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设疑解思法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满江红》。 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教学过程: 一、歌曲《精忠报国》导入,渲染气氛 师:今天由我和同学们完成这节国学课 师:播放《精忠报国》。 师:听过这首歌后你有什么感受?可以从内容上说一说,也可以从歌曲的情绪上说一说(教学理念:美好的情景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优美的音乐能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古诗文的情景,感受宋词的意境美。)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师:关于岳飞,你都了解些什么? 预设: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 关于岳飞,我知道一个小故事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老师了解到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在南宋时期抵抗金人的侵略,保家卫国,是后世景仰的民族英雄。(课件出示) 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岳飞这首《满江红》(板书课题) 三、反复吟诵,品读宋词的语言美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听清楚每一个字音,并且想一想,这首《满江红》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句子比较多。每一句的字数不同,长短不一。分为两段 师:这就是与诗并称双绝的,叫做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词有词牌,即曲调。词分为上阕和下阕。满江红是著名的词牌名之一。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这首词。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名读,并且纠正字音。 师:还有谁想读? 师:那请你把这首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如果你的同桌读的字音准确,流畅,就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 师: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竖起大拇指,看来你们的字音都读的很准确呀! 师:同学们都知道,无论是读诗或者读词,都应该有停顿和重音的地方,请你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把停顿的地方用/ 标出,重音的字下面加点。 师:老师也把自己的停顿和重音画出来了。(课件出示) 师: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首词,你可以按照自己停顿的方式,也可以按照老师的停顿方式。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停顿在什么地方,重音在什么地方。 师:指名读,找两个学生,指导重音和停顿、师:重点指导: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高昂) 师:这句话的意思什么,谁能说一说? 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向祖国献捷!师:岳飞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师:这首词是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已经逼近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但就在岳飞胜利在望的时候,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 师:既然怀有这样的情感,那我们的情绪、语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语速:缓慢的 情绪:悲伤地后来是信心满怀,高昂的 指名读,评价 (教学理念: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学生驾驭汉字的能力。) 四、开展小组活动,深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