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

关键字: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本文总结了纺织品的吸湿速干性在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比较了国内外对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水分蒸发速率和透湿量等指标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测试标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不仅局限于美观时尚,对纺织品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良好吸湿性能和快速传导排汗功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商家和消费者的关注。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宣称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纺织品不合格率较高,天津市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的速干衣进行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28件样品中有11件速干衣样品分别在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透湿量和蒸发速率等项目达不到标准要求,不合格率占39.3%,产品吸湿速干性能的整体质量有待提升[1]。2016年11月,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发布功能性服装质量抽检情况,据报道,市工商局对商场销售的53,,品牌125个批次冲锋衣、风衣等功能性服装进行了质量抽检。经检测,有45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36%。其中吸湿性不合格有12个批次,速干性不合格有5个批次,吸水性不合格有3个批次。除商品本身不具备宣称的功能性外,部分商品只明示指标值不注明检测方法,造成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是导致产品功能性不合格的另一重要因素。

1 产品标准中吸湿速干性的规定

为了应对吸湿速干功能性纺织品高速发展的趋势,国内陆续发布产品标准将面料的吸湿性和速干性能作为产品的考核指标之一,明示在产品标准中。例如GB/T 29869―2013

《针织专业运动服装通用技术要求》[2]规定以纺织针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针织专业运动服装功能性要求考核吸湿速干性,其他专业运动服装可参照执行。通过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和蒸发速率4个指标综合考察产品在洗涤前后的吸湿速干性能。其技术要求与GB/T 21655.1[3]中对针织类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相一致,但是并不考察透湿量。正在审批的《自行车骑行服》对产品说明中标明具有吸湿速干性能的产品面料按GB/T 21655.1或 GB/T 21655.2[4]进行考核,并按照产品说明中标明的标准进行考核,未标明的按照GB/T 21655.2执行。为了规范市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标准引入功能性要求。

2 国内外吸湿性和速干性测试方法的比较

国内外关于纺织品吸湿性和速干性的测试方法很多,原理相近,但各有异同。我国对于吸湿速干性能纺织品的评定主要依据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方法或者依据GB/T 21655.1和GB/T 21655.2来进行测试。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通过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蒸发速率和透湿量5个指标综合考察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并对机织物和针织物分别给出了评定标准。本文以GB/T 21655.1―2008中的单项指标为基础与国外相关测试方法进行比较,方便生产企业了解各个方法间的差异。

2.1 吸水率

吸水率是表征织物对水吸收性能的重要参数,试样所吸收的水分对试样原始质量的百分率即为吸水率,该数值越高,表明织物吸湿能力越强。目前测试纺织品吸水率的方法主要有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第8.1章,BS 3449:1990 《纺织品吸水性(浸渍法)》[5]和日本的

JIS L 1907:2010 《纺织制品的吸水性试验》[6]中的第7.2章吸水率法。以上三种测试方法的主要区别见表1。

2.2 滴水扩散时间

滴水扩散时间主要反映了纺织品对水分的吸收速度,水滴从固定高度滴落在样品表面,记录水滴接触试样至其在样品上反射光消失所需的时间。滴水扩散时间越短,织物对水的吸收速度越快。通过滴水法测试织物吸水性能的方法主要有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第8.2章,AATCC 79―2014《纺织品吸水性测试》[7]和JIS L 1907:2010 《纺织制品的吸水性试验》第7.1.1章。上述三个标准测试原理相同,但具体技术参数存在不同之处,主要区别见表2。

2.3 芯吸高度

垂直悬挂的纺织材料一端被水浸湿时,通过毛细效应,在一定时间内水沿纺织材料上升的高度即为芯吸高度。织物的芯吸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织物对液态水的毛细运输能力和散湿能力。根据这一原理,各国制定了相关的测试方法,AATCC 197―2013《纺织品的垂直芯吸》[8]和日本JIS L 1907:2010《纤维制品吸水性试验方法》Byreck法。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第8.4章规定芯吸高度按照FZ/T 01071―2008《纺织品毛细效应试验方法》[9]执行,并对结果表示做了具体的规定。上述三个标准的主要区别见表3。

2.4 水分蒸发速率

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通过水分蒸发速率来评定纺织品的快干性,蒸发速率越快,表明织物速干性越强。标准规定试样在测试滴水扩散时间后继续测试水分蒸发速率,总水量为0.2g,每间隔5分钟称取一次质量,直至连续两次称取质量的变化率不超过1%,根据时间-

蒸发量曲线计算水分蒸发速率。目前国际上测试干燥速率的方法与国标GB/T 21655.1―2008中规定的方法差异较大,如JIS L 1096:2010 第8.25章《机织物和针织物的测试方法干燥性》[10]

对干燥速率的测定是将400mm×400mm样品全部浸渍在水中,计算样品不再滴水后至干燥到恒重状态下所需要的时间。AATCC 199―2013《纺织品干燥时间:水分分析仪法》[11]是采用水分分析仪测定机织、针织和无纺布在人体温度(37?)或其他使用温度条件下的干燥时间。该方法根据AATCC 79―2014《纺织品的吸水性》判断织物正反两面的吸水性,选择吸水性高的一面为测试面,然后通过浸渍法确定织物的吸水率,用公式计算出测试所用的加水量。将预测试确定的水量均匀滴加至样品表面,通过水分分析仪测定样品达到干重或其他客户要求的终点时所需的干燥时间,以表征织物的干燥性能。可以看出,对于织物干燥速率的测试方法差异较大,方法之间没有可比性。 2.5 透湿量

织物透湿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水蒸气透过织物单位面积的质量,透湿量越大,织物透湿性越好。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规定透湿量的测试方法依据GB/T 12704.1―2009 《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12]执行。与此方法类似的标准有ASTM

E96/E96M-

16《材料透湿性能测试》[13]和JIS L 1099:2012《纺,品透湿性测试方法》[14]等,主要区别见表4。

3 结语

国内外对于织物吸湿性和速干性的测试方法较多,综合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水分蒸发速率和透湿量的指标可以比较全面地表征织物的吸湿性和快干性,但由于不同标准规定的技术参数还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不同标准所得到

的测试结果之间没有可比性。所以,生产企业最好可以在产品说明中明示测试方法,以免由于测试方法的不同而导致产品在市场监管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陈云奎,刘婉雨,岳伟,等. 市场上速干衣比较试验报告[J].针织工业,2016(9):69-74.

[2] GB/T 29869―2013 针织专业运动服装通用技术要求 [S].

[3] GB/T 21655.1―2008 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 [S].

[4] GB/T 21655.2―2009 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S].

[5] BS 3449:1990(R2012) Method for

resistance of fabrics to water absorption (static

immersion test) [S].

[6] JIS L 1907:2010 Test Methods for Water Absorbency of Textiles [S].

[7] AATCC TM 79―2014 Absorbency of Textiles [S].

[8] A ATCCTM 197―2013 Vertical Wicking of Textiles [S].

[9] FZ/T 01071―2008 纺织品毛细效应试验方法

[S].

[10] JIS L 1096:2010 Testing methods for woven and knitted fabrics [S].

[11] AATCC TM 199―2013 Drying Time of Textiles: Moisture Analyzer Method [S].

[12] GB/T 12704.1― 2009 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

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 [S].

[13] ASTM E96/E96M-16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of Materials [S].

[14] JIS L 1099:2012 Testing methods for water vapour permeability of textiles[S].

(作者单位: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文档资料: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完整下载完整阅读全

文下载全文阅读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浅谈水貂毛皮、石貂毛皮、紫貂毛皮名贵皮草的鉴别方法纺织品防静电性能评价方法的差异性探讨液相色谱测定纺织品中六价铬的研究裤类产品裆部开裂质量问题的控制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微信公众平台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手足口病引起肝功能严重异常及心肌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案例教学结合健康宣教在全科医生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探讨助理全科医师结业试卷分析一般常用指标简介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系统评价链霉蛋白酶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观察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疾病269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纺织品吸湿发热性能测试方法

纺织品吸湿发热性能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for Performance of Moisture Adsorption and Heat Release of Textiles  袁志磊李方雪 传统的保暖服装蓬松、臃肿,既不便于活动又缺乏美 感,满足不了现代人们对服装的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料与服装实用功能 的要求趋向多元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新型功能性纺 织品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内衣产品方面,主要倾向 干“轻、薄”、“吸湿排汗”、“透气”、“保温”。这其中,“吸 湿发热材料”特别受欢迎。这种内衣而料可吸附人体散发 的水蒸汽,使其温度升高,达到保暖的效果;同时温度升高 后,又能加快水蒸汽的散发,使得人穿着后感觉更加干爽舒 适,故利用这种纤维持续且较强的吸湿性能,制成具有耐久 性发热保暖功能的内衣面料。 国内外一些纤维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已对这类纤维 产品进行了研究开发,如日本东洋纺公司生产的Eks吸湿发 热纤维,东丽公司开发的“Toray heat”纤维,三菱丽公司开 发的“Renaissa”纤维等。 作者简介:袁志磊,男,1980年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功能性纺织品 检测技术研究。 作者单位:袁志磊,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李万雪,东华大学纺织 学院。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课题(编号为10DZ0505400)。

@@[1]陈嘉毅,朱光浅谈新型发热保暖纤维[J]山东纺织科技,2008(2) 53-56 @@[2]夏秉能,方国平,王奎芳,等吸湿发热纤维针织内衣面料的开发[J] 针织工业,2008 (11):19-20

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设备及方法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包括两个激光发射端、两个接收端和液体供给点,所述两个激光发射端下方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接收端;所述两个激光发射端和两个接收端之间设有待测织物;所述两个接收端与数据采集卡相连;所述数据采集卡与电脑相连;所述激光发射端发出的激光与待测织物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液体供给点与两个接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排布,并通过管道向所述待测织物供给液体。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方法。本技术可提供对液体动态传递过程全面的量化评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包括两个激光发射端、两个接收端和液体供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激光发射端下方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接收端;所述两个激光发射端和两个接收端之间设有待测织物;所述两个接收端与数据采集卡相连;所述数据采集卡与电脑相连;所述激光发射端发出的激光与待测织物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液体供给点与两个接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排布,并通过管道向所述待测织物供给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织物通过辅助立柱平整、水平地支撑在两个激光发射端和两个接收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给点与两个

接收端中离其更近的一个接收端的距离为15mm,两个接收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将液体以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的方式供给所述待测织物。 5.一种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测试之前,将所有待测织物在干燥箱中以60摄氏度干燥5分钟,测试环境的温度保持在25℃±1℃,相对湿度湿度保持在60%±5%; (2)将待测织物平整地放置在由多根辅助立柱组成的支撑面上,并固定,移动管道的出口,使其恰好与待测织物接触; (3)启动液体供给点,以小于4ml/min的速度供液5秒,随后关闭,让液体在待测织物上自由扩散,收集接收端的电压信号,并根据信号对液体到达时间、液体扩散速度、最大吸收率和饱和吸收倍率进行分析。 技术说明书 一种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吸湿材料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背景技术

关于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对比探讨

关于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对比探讨 发表时间:2018-07-18T16:11:02.290Z 来源:《科技中国》2018年2期作者:黄启棠 [导读] 摘要: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服装领域中,人们对于服装布料的吸湿和排汗功能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的水分蒸发速率、芯吸高度、滴水扩散、吸水率和透湿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测试试验的方式,判断不同种类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各自特点,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摘要: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服装领域中,人们对于服装布料的吸湿和排汗功能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的水分蒸发速率、芯吸高度、滴水扩散、吸水率和透湿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测试试验的方式,判断不同种类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各自特点,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关键词:吸湿速干;水分蒸发速率;滴水扩散;吸水率;透湿量;芯吸高度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服装制造业,特别是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服装纺织品的使用性能,通过提高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能优化人们的穿着体验。因此,如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用于检测纺织品吸水性和速干性,提升服装品质,是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影响因素 纺织品的纤维分子结构、纤维形态结构以及纺织品的组织结构等要素都对纺织品的吸湿速干性能存在明显影响。纤维材料表面的亲水基团越多极性越强,则说明纺织品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动物纤维当中含有的氨基酸可以组成肽链,因此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大部分合成纤维是由多种非极性高分子的材料所组成,因此合成纤维的吸湿性较差。纺织品纤维形态结构若存在异形截面,纺织品表面积和纤维沟槽表面积越大,纺织品的速干性越好。天然植物纤维表面的果胶会对吸水性产生影响,果胶含量对纺织品的吸水性起着反向促进作用。果胶含量越高,纺织品的吸水性越差。纺织品的组织结构对于纺织品的透湿、导湿以及保湿效果存在影响。当纺织品的纤维分子结构和纤维形态结构相同时,纤维的吸水速率和速干性能会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棉毛和网眼结构的纺织品具有较高的吸水速率,机织的平纹组织纺织品吸水速率较低。速干性能最强的为机织平纹的纺织品,针织网眼、针织棉毛和针织条纹的纺织品速干能力依次减弱[1]。 二、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的检测方法 (一)吸水率 在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试验当中,吸水率的判定需要借助于样品完全浸没到水中直至取出之后不再滴水的质量变化情况。在具体操作环节,经过调适平衡之后,将用于试验的样品进行称重,再将其放置在水中全部浸湿。经过5min之后取出,垂直悬挂,直至不在滴水以后进行二次测量。将试验样品的吸取水分的重量在原本样品重量中所占的比例即为纺织品的吸水率,且比例值越大说明纺织品的吸水量越强。国际上关于纺织品吸水率的试验要求指标有所不同。例如,日本要求试验样本浸入的时间为20min,取出之后需要放置在两块滤纸中间,用特殊装置以25毫米/秒的速度进行挤压[2]。 (二)滴水扩散时间 纺织品生产企业的测试部门可以通过滴水扩散的程度,对纺织品对于水分的吸收速度进行判断。将水滴从统一的高度向下滴落到测试样品的表面,并且对水滴接触测试样品直到测试样品上水滴反射的光线全部消失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记录。对纺织品滴水扩散的测试指标进行判断,需要根据时间的长短对纺织品的吸水性能进行分析,在外界光照、温度以及空气流通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滴水扩散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纺织品对于水分的吸收速度越快,也反映了对于水分的吸收能力越强。滴水扩散时间测试中,需要将体积为0.2毫升的三级水滴在试验样品上,从水滴接触样品开始直至全部扩散并且渗透之后所需要的时间,记录需要精确到0.1秒,在这一试验过程中,滴水扩散的时间越短就说明纺织品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目前,国内根据滴水扩散程度对纺织品的吸水能力进行测试的方法主要有单项组合测试法,以及在《纺织品吸水性测试》和《纺织品吸水性试验》等测试项目规定中记录的测试方法,各项参数之间略有不同,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性能及测试方法

吸湿速干纺织品得性能及测试方法 摘要: 简要介绍了吸湿速干纺织品得发展概况及性能,针对吸湿速干纺织品得特殊功能性总结了国内外得检测方法,并提出综合得评价体系,为纺织品得功能性检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吸湿速干纺织品;检测方法;评价体系 近年来,人们不仅对衣服得保暖性、款式有较高得要求, 而且对服装面料得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与环保性得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服装有良好得舒适性,又要求在大量活动而出现汗流泱背得情况时,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使人产生湿冷感。于就是人们对面料提出了吸湿速干功能新要求[1]。 1吸湿速干纺织品得发展概况 吸湿速干产品得兴起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早在1982 年初,日本帝人公司就开始了吸水性聚酯纤维得研究,到了 1986年,正式推出中空微多孔纤维第一代产品专利,并命名 为Wei Ikey; 1986年美国杜邦公司首次推出名为“Coolmax” 得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纤维外表具有4条排汗沟槽,可将汗水快速带出,散发到空气中,制成得衣料洗后30min几乎已完全干透,夏季穿着仍能保持皮肤干爽;1999年杜邦公司推出升级换代Cool max Aim 系列布料。自杜邦公司推出吸湿排汗功 能得Cool max后,我国台湾得许多纤维生产商依托自身得技 术优势,先后投入巨资开发具有吸湿排汗功能得相关产品, 如远东纺织研制成功得Topcool十字形截面吸湿排汗纤维、华垄中兴纺织出品得十字断面Coolplus新型高科技功能性改性聚酯纤维、台湾豪杰股份集团开发得Technofine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目前杜邦得Coolmax、远东纺织得TopcooK 豪杰得Technofine、中兴纺织得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性能及测试方法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性能及测试方法 摘要: 简要介绍了吸湿速干纺织品的发展概况及性能,针对吸湿速干纺织品的特殊功能性总结了国内外的检测方法,并提出综合的评价体系,为纺织品的功能性检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吸湿速干纺织品;检测方法;评价体系 近年来,人们不仅对衣服的保暖性、款式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服装有良好的舒适性,又要求在大量活动而出现汗流浃背的情况时,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使人产生湿冷感。于是人们对面料提出了吸湿速干功能新要求[1]。 1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发展概况 吸湿速干产品的兴起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早在1982年初,日本帝人公司就开始了吸水性聚酯纤维的研究,到了1986年,正式推出中空微多孔纤维第一代产品专利,并命名为Wellkey;1986年美国杜邦公司首次推出名为“Coolmax”的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纤维外表具有4条排汗沟槽,可将汗水快速带出,散发到空气中,制成的衣料洗后30min几乎已完全干透,夏季穿着仍能保持皮肤干爽;1999年杜邦公司推出升级换代Coolmax Aim系列布料。自杜邦公司推出吸湿排

汗功能的Coolmax后,我国台湾的许多纤维生产商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先后投入巨资开发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相关产品,如远东纺织研制成功的Topcool十字形截面吸湿排汗纤维、华垄中兴纺织出品的十字断面Coolplus新型高科技功能性改性聚酯纤维、台湾豪杰股份集团开发的Technofine 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目前杜邦的Coolmax、远东纺织的Topcool、豪杰的Technofine、中兴纺织的Coolplus等吸湿排汗纤维制成的产品已投入市场[2]。 相比而言,我国大陆对于吸湿排汗纤维的研究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由于市场兴起“吸湿排汗”纤维开发和应用的热潮,加上后道织物产品开发对吸湿排汗纤维需求的增加,大陆的研究机构也逐渐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相关的课题。 2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原理 吸湿性指纤维表面或内部吸附或吸收气相水分的特性,放湿性指纤维吸湿后向外界环境放湿的特性,图1形象地展示了服装产品在穿着时的湿传导过程。吸湿速干,顾名思义就是面料能很快地吸收水分,又能及时将水分排出,从而保持人体的干爽状态,无论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都很难兼具这两种性能,如何能使一种纤维同时具有快速吸湿、散湿的高舒适性能,纺织专家尝试各种技术开发吸湿速干面料,目前研究比较多的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通过合理的

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及其新型测试方法

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及其新型测试方法 主要内容: ●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 ●吸湿速干纤维及面料的研究现状 ●吸湿速干织物的制备工艺 ●吸湿速干织物的评价方法 ●液态水分管理性能测试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追求服装遮体、实用的同时也注重服装的舒适、健康。对于内衣、运动服装等面料而言,纤维材料的吸湿排汗速干性是影响服装穿着舒适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织物的吸湿速干性研究正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对吸湿快干性要求高的运动面料和内衣面料 1、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 织物的吸湿速干性是指织物能把身体产生的汗水迅速吸收,尽量排向外层并尽快挥发,使身体尽量保持干爽的性能,也可称为吸湿排汗性。 通常,人体在从事剧烈运动时会明显感到大量汗液的排出。其实,即使在一般环境状态下,

人体也需不断地“无感蒸泄”来释放人体本身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和水汽,以维持体温的恒定。人们都喜欢用棉纤维作为内衣或运动服的纺织原料,因为棉纤维本身就具有亲水基团,吸水性好,但是,亲水基的棉制品既能吸湿,也能保湿,棉纤维吸入汗水之后,一旦为汗水所饱和,其干燥速度缓慢,从湿润状态到水分平衡所需的时间长,使人体皮肤有潮湿的感觉。而吸湿快干功能性纤维能够通过纤维表面微细沟槽所产生的毛细现象使汗水通过芯吸、扩散、传输等作用,迅速迁移至织物的表面,并散发达到导湿快干的目的。利用吸湿快干纤维制作的服装,能够实现体温调节、控制积聚在服装内汗水的重量、减少皮肤在变得潮湿时产生水泡和发炎以及降低微生物繁殖等功能。人们形象的将该种纤维称为可呼吸纤维。 2、吸湿速干纤维及面料的研究现状 2.1国外的研究现状 早在1982年初,日本帝人公司就开始了聚酯多孔中空纤维的研究,其研制的中空多孔纤维在1986年申请了专利,从表面上看,纤维有许多贯穿到中空部位的细孔,液态水可以从纤维表面渗透到中空部分。此种纤维以最大的吸水速率和汗水率为目标,具有优良的吸汗快干和干爽性的独特风格,较适合用作运动服或运动装的衬里;日本东丽公司开发的强吸湿聚酰胺纤维“Quup”,其吸湿能力是传统聚酰胺纤维的2倍;杜邦公司独家研究开发的功能性纤维Coolmax,截面为十字型,而且纤维纵横向有四沟槽,管壁透气,这种结构是Coolmax功能面料能及时的将皮肤上的水吸干同时迅速蒸发。Coolmax面料与其他面料的甘早性比较,无论在短时间还是长时间,其干燥性都明显好于其他面料,它的干燥速率近似于棉的2倍。 另外,通过多层结构织物和针织物而达到吸湿速干的材料也被开发出来。如东洋纺公司的Altima织物采用特殊的两层结构,在体育运动大量出汗时能减少衣服内层的潮湿感,旭化成公司研制出铜氨、吸水聚酰胺和弹性体等3种材料构成的具有3层结构的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尤尼吉卡公司的吸汗织物“spacie”也含三层结构,第一层用于媳妇和传输汗水,第二层可以防止汗水逆向迁移,第三层结构起放湿的作用,另外,与皮肤接触的一侧为亲水性纤维,具有很厚的舒适性。 2.2国内研究现状

毛巾的吸湿性能测试

毛巾吸湿性能测定方法 毛巾织物的吸湿程度有三种主要测定方法。 一、毛细管效应测定法 将测试的毛巾织物沿着经、纬方向,裁取长20cm、宽3.5cm三只毛巾条,然后将宽度 准确拆至3m。在每条下端坠以3g重的玻璃棒,上端以支架的弹簧夹牢,备好秒表及0.5% 的重铬酸钾溶液,将三只巾条同时浸入该溶液计时,待30min后,测液面沿巾条上升的高度。三只巾条的平均值即为该毛巾织物的毛细效应或简称“毛效”。此种测试方法也称为悬挂法,一般多采用此种方法。 对毛巾织物的毛细效应,按照织制方法及处理工艺的差异有着不同要求,对回水处理的毛巾织品一般是在10cm/30min以上。对提花毛巾织品一般应不小于6cm,/30min。 二、沉降速率测定法 此种方法较简便易行,是将毛巾织品对折平铺于水中,后即下沉,以其全部下沉所需的时间来计测。吸湿性能好的毛巾织物则下沉速度快。该方法可作一般鉴别,并适用于 100cm×38cm以下之面巾、方巾、茶巾及部分枕巾。 三、吸湿率测定法 此种测定方法也简易可行。即将10cm×l0cm的毛巾织物,在8%的公定回潮率时先称其重量,后对折平放手水中,待1min后再称其重量,计算两者之比值,而以百分率表示,即为该产品的吸湿率。公式如下: dj=W1/W×100%

式中:dj一毛巾织物的吸湿率(%)。W1—毛巾织物湿重(g/10×10cm2)W—毛巾织物在8%公定回潮率重量(g/10×10cm2)。 按以上吸湿率测定方法,一般毛巾织物的吸湿率可达到200%以上。我国目前采用上述的毛细管效应测定法。此外,根据棉纤维的吸湿及放湿特性,一般吸湿性能较好的毛巾织物,其放湿性能也好。吸湿性能较好的毛巾织物则其保暖性与柔软性也较佳。

纺织品吸湿排汗性能测试方法

纺织品吸湿排汗性能测试方法 通常,人体在从事剧烈运动时才会明显感到大量汗液的排出。其实,即使在一般环境状态下,人体也需不断的“无感蒸泄”来释放人体本身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和水汽,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因此如何借助与皮肤近距离接触的纺织服装,将体表的热量和水汽向外界传送,经过“吸湿——传导——蒸发”这一连串的过程,不仅构成了纺织服装吸湿排汗功能的核心,也是目前所有纺织产品吸湿排汗功能检测方法发展的基础。 纺织产品吸湿排汗功能的检测技术与其设计原理和所采用的加工工艺紧密关联,目前国内外尚无单一的方法或标准可以涵盖所有不同种类的吸湿排汗纺织产品,而目前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包括: 吸湿性的测定:以水滴从固定高度处滴落到平坦的测试样表面上,测量水滴被试样吸收时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水滴被吸收的时间越短,则表示样品的吸湿效果越好。此测定方法的对应标准有美国的AATCC79。 传导性能的测试:又名“爬升高度”测试,测试样品分经纬向取样,垂直悬挂使试样下端浸入水中,放置一定时间后,记录试样因毛细管作用所产生水线爬升的高度,藉此即可比较传导性能的好坏。在相同的时间内,爬升越高,即表示试样对湿度的传导性能越好。国际上采用比较多的对应标准有日本的JISL10968.26、JISL10188.36和JISL1907。 蒸发即透湿性能的测试:吸湿排汗产品除了吸湿与传导等两项功能特性之外,对透湿性能也有较高的要求,以形成完整的整体效果。纺织产品透湿功能测试的基本原理是:以固定的试样面积,给予一定量的水,监测水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并换算为蒸发率,常用的单位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里湿气的透过量。显然,在相同时间内,蒸发率越高即表示透湿功能越好。对应的国外标准有英国的BS7209、美国的ASTME96和日本的JISL1099。 事实上,这里所谓的“透湿”,指的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纺织品让湿气透过量的多少。所谓的“湿气”,并不等同于肉眼可见的汗液。一般而言,人体的湿气是伴随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而来。纺织服装的透湿性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Word文档]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 关键字: 几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本文总结了纺织品的吸湿速干性在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比较了国内外对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水分蒸发速率和透湿量等指标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纺织品;吸湿速干性;测试标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不仅局限于美观时尚,对纺织品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良好吸湿性能和快速传导排汗功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商家和消费者的关注。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宣称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纺织品不合格率较高,天津市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的速干衣进行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28件样品中有11件速干衣样品分别在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透湿量和蒸发速率等项目达不到标准要求,不合格率占39.3%,产品吸湿速干性能的整体质量有待提升[1]。2016年11月,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发布功能性服装质量抽检情况,据报道,市工商局对商场销售的53,,品牌125个批次冲锋衣、风衣等功能性服装进行了质量抽检。经检测,有45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36%。其中吸湿性不合格有12个批次,速干性不合格有5个批次,吸水性不合格有3个批次。除商品本身不具备宣称的功能性外,部分商品只明示指标值不注明检测方法,造成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是导致产品功能性不合格的另一重要因素。 1 产品标准中吸湿速干性的规定

为了应对吸湿速干功能性纺织品高速发展的趋势,国内陆续发布产品标准将面料的吸湿性和速干性能作为产品的考核指标之一,明示在产品标准中。例如GB/T 29869―2013 《针织专业运动服装通用技术要求》[2]规定以纺织针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针织专业运动服装功能性要求考核吸湿速干性,其他专业运动服装可参照执行。通过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和蒸发速率4个指标综合考察产品在洗涤前后的吸湿速干性能。其技术要求与GB/T 21655.1[3]中对针织类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相一致,但是并不考察透湿量。正在审批的《自行车骑行服》对产品说明中标明具有吸湿速干性能的产品面料按GB/T 21655.1或 GB/T 21655.2[4]进行考核,并按照产品说明中标明的标准进行考核,未标明的按照GB/T 21655.2执行。为了规范市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标准引入功能性要求。 2 国内外吸湿性和速干性测试方法的比较 国内外关于纺织品吸湿性和速干性的测试方法很多,原理相近,但各有异同。我国对于吸湿速干性能纺织品的评定主要依据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方法或者依据GB/T 21655.1和GB/T 21655.2来进行测试。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通过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蒸发速率和透湿量5个指标综合考察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并对机织物和针织物分别给出了评定标准。本文以GB/T 21655.1―2008中的单项指标为基础与国外相关测试方法进行比较,方便生产企业了解各个方法间的差异。 2.1 吸水率 吸水率是表征织物对水吸收性能的重要参数,试样所吸收的水分对试样原始质量的百分率即为吸水率,该数值越高,表明织物吸湿能力越强。目前测试纺织品吸水率的方法主要有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第8.1章,BS 3449:1990 《纺织品吸水性(浸渍法)》[5]和日本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