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湿速干纺织品的性能与测试方法
纺织材料与检测——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粘胶针织绒线(内销) 8
亚麻纱
12
粘胶针织绒线(外销) 13
经梳毛纱
16
粗梳毛纱
15
羊毛绒线(国内) 10
涤纶纱及长丝
0..4
锦纶纱及长丝
4.5
腈纶纱
2
羊毛绒线(外销) 15
羊毛针织绒线
15
绢纺蚕丝
11
维纶纱 涤棉纱(65/35)
5 3.2(英制3.7)
第二节 影响吸湿性的外界因素
大气压;温度;相对湿度 一定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愈高、空气中的水气分压力愈大, 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愈多,
化的曲线。 各种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不同,表明
纤维吸湿的阶段性 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吸湿等温线,曲线形状呈反S形,反 S形的明显程度越突出,表明该纤维吸湿性越强。
• 特点:1.曲线都呈反S形,吸湿机 理基本一致。
• 2.RH= 0%~15% 时,曲线的斜率 比较大;原因:开始阶段纤维中 游离的亲水基因比较多,容易吸 湿。
纤维种类
标准回潮率(%) 公定回潮率 (%)
原棉
7~8
11.1
苎麻(脱胶) 7~8
12
亚麻
8~11
12
黄麻
12~16(生麻), 14 9~13(熟麻)
单面布类化学纤维针织内衣的吸湿速干性能评估

单面布类化学纤维针织内衣的吸湿速干性能评估随着人们对舒适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针织内衣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服装,不仅需要具备柔软舒适的穿着感,还需要具备吸湿速干等功能。
在单面布类化学纤维针织内衣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评估吸湿速干性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对单面布类化学纤维针织内衣的吸湿速干性能评估进行探讨。
首先,吸湿性能是评估一款针织内衣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体在运动或日常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汗液,如果材料不具备良好的吸湿性能,汗液会在皮肤表面不断积聚,给人带来不适感。
因此,吸湿性能是判断一款针织内衣材料是否适合的关键因素之一。
化学纤维是一种常用的内衣材料,其织物常常采用单面布的结构。
单面布类化学纤维针织内衣主要由涤纶、尼龙、氨纶等纤维组成,这些纤维具有很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然而,由于其表面不具备亲水性,容易造成湿气的滞留,降低吸湿性能。
为了提高单面布类化学纤维针织内衣的吸湿性能,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通过调整纤维的吸湿性能,可以增强内衣的吸湿速度和容量。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对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例如添加亲水剂或处理剂,使纤维表面形成亲水层,增加纤维对水分的吸附能力。
其次,通过调整织物的结构和纺织工艺,也可以改善内衣的吸湿性能。
采用适当的织物结构,如提高织物的松紧度和厚度,能够增加织物的孔隙度和表面积,从而提高织物的吸湿性能。
同时,合理选择纺织工艺,如预缩、碱处理等,可以使织物表面更加平滑,降低湿气的滞留,提高吸湿速度。
除了吸湿性能外,速干性是评估一款针织内衣材料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运动或剧烈活动中,人体会大量出汗,如果内衣材料吸湿速速度慢,就会造成汗液在内衣表面停留时间过长,给人带来湿冷感。
因此,快速排除湿气、保持内衣干爽的速干性能是一款针织内衣的关键。
在单面布类化学纤维针织内衣的制造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提高其速干性能。
首先,选择具有快速排湿能力的纤维原料,如涤纶纤维,其具备较好的吸湿、快干特性。
织物的吸湿性与透气性评估

织物的吸湿性与透气性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是无处不在的。
从我们贴身穿着的衣物到家居装饰中的窗帘和沙发套,织物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舒适感。
而在众多织物性能中,吸湿性和透气性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了解和评估织物的吸湿性与透气性,对于选择合适的面料、提高生活品质以及推动纺织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织物的吸湿性。
吸湿性指的是织物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
当我们出汗或者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时,具有良好吸湿性的织物能够迅速吸收水分,让我们的皮肤保持相对干爽。
影响织物吸湿性的因素有很多。
纤维的种类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天然纤维如棉、麻和羊毛通常具有较好的吸湿性。
棉纤维具有大量的亲水基团,能够有效地吸收水分;麻纤维的内部结构较为疏松,也有利于水分的渗透和吸收;羊毛纤维表面存在鳞片结构,能够吸附和容纳一定量的水分。
相比之下,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的吸湿性相对较差。
织物的组织结构也会对吸湿性产生影响。
疏松的织物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空间让水分渗透和存储,而紧密的结构则限制了水分的进入和留存。
例如,针织面料通常比机织面料更具吸湿性,因为针织结构较为松散。
此外,纱线的粗细和捻度也会有所作用。
较粗的纱线和较低的捻度有助于提高织物的吸湿性,因为这样的纱线之间存在更多的空隙,能够容纳水分。
那么,如何评估织物的吸湿性呢?常见的方法有回潮率测定和吸湿速率测定。
回潮率是指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干燥材料重量的百分比。
通过精确测量材料在吸湿前后的重量变化,可以计算出回潮率。
吸湿速率则反映了织物吸收水分的速度,通常通过特定的实验装置来测量。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织物的透气性。
透气性是指气体透过织物的能力。
良好的透气性能够让空气在织物内外自由交换,有助于调节体温和湿度,提高舒适度。
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因素同样多样。
纤维的形态和直径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较细的纤维通常会使织物的透气性降低,因为纤维之间的空隙变小。
织物的厚度和紧密度也会对透气性产生显著影响。
吸湿速干测试标准怎么用,起草专家这样说——访中国纺织科学院标

《中 国纤 检 》 :吸 湿 速 干 衣 的 测 试 及 评 定 标 ; 住制 定 的 背 景 是 怎 样 近 期佛 山 I l i 消 费 告 委 员会 召 开 吸 速 1 : T恤 比 较 试 验 新 闻 发 布 会 ,公 的? 国 外 有 哪 些 吸 湿速 干 类 的 标 ; 住 ? 王 宝 军 : 吸湿 速 干 衣 在 2 0 0 5 年 左 右 迅 速 发 展 .但 国 内 没 有 相 关 的 测
者熟知 的主流 品牌 .其 中2 0 款样 品中有8 款不 存在 吸湿 功能 、2 款 样 品不 存在速干功能 ,李宁 、J E E P 等上黑榜 。 我 国 关于 吸 湿 速 干 衣 的 测试 及 评 定 标 准 主要 有GB / T 2 l 6 5 5 . 1 2 0 0 8 纺 织 品 吸 湿速 干 性 的评 定 第 l 部 分 :单 项组 合试 验 法》 和GB ,
【 _ l 9 07
、
英 国 Bs 4 5 5 4 以 及 美 国 AA T CC 7 9 . 中 国 台 湾 功
方 法 相 对 比较 常规 .对 仪 器 要 求 相 对 要 求 低 试 验 容 易完
能纺 织 品技术规 范F T T S—F A一 ( ) ( ) 4 吸 湿 排 汗 纺 织 品 验 证
成 、从不 合格 率来 看 ,吸 水率 和 滴水扩 散 时间 不合 格较 多 .这跟纤维本身 有很 大关 系、另外 透湿量 的不合格还 与设备 有一定关 系 .试 验过程本 身不难 ,但对设备 要求相
对 较 高 .因 此 .要 求进 行 多 次 重 复试 验 以提 高 准确 性 、由
规范》 以及 台湾纺拓会 标准T T F 0 0 7《 吸湿 速干纺织 服饰
鞋服吸湿、吸水性能测试—服装的吸湿、吸水性能测试知识及操作

本次课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掌握服装的吸湿、吸水性能数据分析知识。 2、初步掌握毛细管效应测定仪各分析界面功能含义。
能力目标: 1、掌握用毛细管效应测定仪测试服装材料的吸湿、吸 水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毛细管效应测定仪操作及应用
教学难点: 毛细管效应测定仪测试技术的测试及分析
主要内容
(2)温度计 (3)张力夹多个,每个约重3 g,使织物不漂浮、不伸长。
服装的吸湿、吸水性能测试知识及操作
三、试样
(1)织物试样:每个样品的经、纬向分别剪3条,每条 试样长约30 cm,宽不小于2.5cm。 (2)纱线试样:用适当方法将纱线试样紧密绕成 30cm×2.5cm的薄片,每个样品至少制备3份试样。
服装的吸湿、吸水性能测试知识及操作
四、试验步骤
(1) 将蒸馏水或0.5%的重铬酸钾溶液注入仪器的恒温槽内。 (2) 使恒温槽内的液体温度保持在(272)。C。 (3)调整仪器,使液面处于各标尺的0位处。 (4)用标尺上的试样夹固定试样的一端(应垂直放置)。
服装的吸湿、吸水性能测试知识及操作
四、试验步骤
课程小结与作业
课程小结
作业 选择5种不同类型的面料,完成织物吸
湿、吸水性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上次课内容回顾 服装的吸湿、吸水性能测试知识及操作 课程小结与作业
服装的吸湿、吸水性能测试知识及操作
一、测试原理 二、设备和材料 三、试样 四、试验步骤 五、试验结果
服装的吸湿、吸水性能测试知识及操作
一、测试原理
将纺织材料垂直放置,下端浸在液体中,在规定 时间内测量液体沿纺织材料上升的高度,以此表示 芯吸效应的程度。
(5) 在离试样下端8-10mm处挂上3g的张力夹,张力夹 上平面应与标尺的0位线对齐。
纺织品蒸发率检测标准

纺织品蒸发率检测标准一、检测标准本检测标准主要依据《纺织品蒸发率的测定》和《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等标准进行。
二、检测方法本检测采用烘箱法,将试样置于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干燥,通过测量试样干燥前后的质量变化来计算蒸发率。
三、检测指标蒸发率是衡量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蒸发率可以评价纺织品的舒适度和功能性。
蒸发率的计算公式为:蒸发率= (m1 - m2) / m1 ×100%,其中m1为试样干燥前的质量,m2为试样干燥后的质量。
四、检测样品本检测所需的样品为纺织品原样或洗涤后的样品,样品尺寸不小于30cm x 30cm。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任何可能影响其性能的因素,如污染、损坏或化学处理等。
五、检测条件1. 温度:在测试过程中,烘箱温度应保持在(50±2)℃,以避免因温度波动而影响蒸发率。
2.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2)%,以模拟实际穿着环境。
3. 风速:在测试过程中,风速应保持在(2.5±0.5)m/s,以保证试样表面空气流动的均匀性。
4. 测试时间:每个试样应至少干燥3小时,以获得可靠的蒸发率数据。
六、检测仪器本检测所需的仪器包括烘箱、天平(精度0.01g)、计时器、测温计等。
其中,烘箱应具备恒温控制和计时功能,天平应具有较高的精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七、数据分析每个试样应至少进行三次检测,以获得可靠的蒸发率数据。
在数据处理时,应剔除异常值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应重新进行检测。
八、安全要求在进行蒸发率检测时,应注意以下安全要求:1. 操作人员应熟悉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 在使用烘箱时,应注意不要被高温烫伤,并保持通风良好。
3. 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避免被重物砸伤或划伤手部。
面料干燥性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面料干燥性能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测定不同面料的吸湿性、透湿性和速干性。
3. 分析不同面料干燥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实验原理面料的干燥性能是指面料在吸收水分后,将水分迅速蒸发的能力。
干燥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面料的穿着舒适度、耐用性和卫生性。
本实验通过测定面料的吸湿性、透湿性和速干性,来评估面料的干燥性能。
1. 吸湿性:指面料吸收水分的能力。
常用吸水率表示,即试样完全湿润后取出,当其处于无滴水状态时吸收的水分质量,与试样干重的比值。
2. 透湿性:指面料传递水分的能力。
常用透湿率表示,按照GB/T 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 吸湿法》进行测试。
3. 速干性:指面料排出水分的能力。
常用蒸发速率表示,即做完滴水扩散实验后的试样,在单位时间内蒸发水分的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面料的试样(如棉、涤纶、尼龙等)。
2. 实验仪器:- 滴水扩散仪- 透湿仪- 电子天平- 烘箱- 恒温恒湿箱- 秒表四、实验方法1. 吸湿性测试:- 将试样剪成规定尺寸的样品,放入烘箱中,在规定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
- 称取烘干后的试样质量,并记录。
- 将试样放入滴水扩散仪中,记录滴水时间。
- 取出试样,待其表面无滴水状态时,称重并记录。
- 计算吸水率。
2. 透湿性测试:- 将试样剪成规定尺寸的样品,并按要求装成透湿用组合体。
- 将组合体放入透湿仪中,按规定调整好温湿度,进行透湿测试。
- 记录透湿时间,并计算透湿率。
3. 速干性测试:- 将试样剪成规定尺寸的样品,放入烘箱中,在规定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
- 称取烘干后的试样质量,并记录。
- 将试样放入恒温恒湿箱中,调节温度和湿度,进行速干测试。
- 记录蒸发时间,并计算蒸发速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湿性测试结果:| 面料类型 | 吸水率(%) || :-------: | :---------: || 棉 | 25.6 || 涤纶 | 16.2 || 尼龙 | 12.8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棉的吸湿性最好,涤纶次之,尼龙最差。
纺织品的吸湿性能研究

纺织品的吸湿性能研究论文标题:纺织品的吸湿性能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关注纺织品的吸湿性能以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首先,文章介绍了吸湿性能在纺织品中的重要性,并回顾了过去对纺织品吸湿性的研究。
然后,文章探讨了影响纺织品吸湿性能的因素,包括纤维材料、纺织结构、后整理处理和环境条件等。
接下来,文章介绍了常用的测试方法以及评估纺织品吸湿性能的指标。
最后,文章总结了现有研究中的一些主要发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纺织品、吸湿性能、纤维材料、纺织结构、后整理处理、环境条件1. 引言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舒适性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而舒适性往往与纺织品的吸湿性能密切相关。
纺织品的吸湿性能不仅影响人体的舒适感,还与纺织品的质量、耐久性、抗菌性等性能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纺织品的吸湿性能对于纺织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纺织品吸湿性能的重要性纺织品吸湿性能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湿气和排除汗液,从而保持人体的干爽舒适。
对于户外运动服装来说,良好的吸湿性能可以加速汗液的排出,防止汗液在体表蒸发所产生的冷凝作用,保持体温的稳定。
而在室内环境中,纺织品的吸湿性能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湿气,调节室内湿度,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另外,纺织品的吸湿性能还与抗菌性和耐久性等性能关系密切,影响着纺织品的质量和寿命。
3. 纺织品吸湿性能的影响因素纺织品吸湿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纤维材料、纺织结构、后整理处理和环境条件等。
3.1 纤维材料的影响纤维材料的吸湿性能是影响纺织品吸湿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纤维材料的吸湿性能差异较大。
常见的纤维材料包括棉、羊毛、丝和合成纤维等。
棉纤维由于其较好的亲水性和多孔性,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湿性。
羊毛纤维则具有较好的调湿性能,可以在湿润环境中吸收湿气,而在干燥环境中释放湿气。
合成纤维则因其结构的不同而吸湿性能差异较大。
3.2 纺织结构的影响纺织结构对纺织品的吸湿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性能及测试方法 摘要: 简要介绍了吸湿速干纺织品的发展概况及性能,针对吸湿速干纺织品的特殊功能性总结了国内外的检测方法,并提出综合的评价体系,为纺织品的功能性检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吸湿速干纺织品;检测方法;评价体系 近年来,人们不仅对衣服的保暖性、款式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服装有良好的舒适性,又要求在大量活动而出现汗流浃背的情况时,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使人产生湿冷感。于是人们对面料提出了吸湿速干功能新要求[1]。 1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发展概况 吸湿速干产品的兴起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早在1982年初,日本帝人公司就开始了吸水性聚酯纤维的研究,到了1986年,正式推出中空微多孔纤维第一代产品专利,并命名为Wellkey;1986年美国杜邦公司首次推出名为“Coolmax”的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纤维外表具有4条排汗沟槽,可将汗水快速带出,散发到空气中,制成的衣料洗后30min几乎已完全干透,夏季穿着仍能保持皮肤干爽;1999年杜邦公司推出升级换代Coolmax Aim系列布料。自杜邦 公司推出吸湿排汗功能的Coolmax后,我国台湾的许多纤维生产商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先后投入巨资开发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相关产品,如远东纺织研制成功的Topcool十字形截面吸湿排汗纤维、华垄中兴纺织出品的十字断面Coolplus新型高科技功能性改性聚酯纤维、台湾豪杰股份集团开发的Technofine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目前杜邦的Coolmax、远东纺织的Topcool、豪杰的Technofine、中兴纺织的Coolplus等吸湿排汗纤维制成的产品已投入市场[2]。 相比而言,我国大陆对于吸湿排汗纤维的研究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由于市场兴起“吸湿排汗”纤维开发和应用的热潮,加上后道织物产品开发对吸湿排汗纤维需求的增加,大陆的研究机构也逐渐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相关的课题。 2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原理 吸湿性指纤维表面或内部吸附或吸收气相水分的特性,放湿性指纤维吸湿后向外界环境放湿的特性,图1形象地展示了服装产品在穿着时的湿传导过程。吸湿速干,顾名思义就是面料能很快地吸收水分,又能及时将水分排出,从而保持人体的干爽状态,无论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都很难兼具这两种性能,如何能使一种纤维同时具有快速吸湿、散湿的高舒适性能,纺织专家尝试各种技术开发吸湿速干面料,目 前研究比较多的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通过合理的织物组织结构设计,达到吸湿速干的功效;二是采用适当的后整理技术(包括涂层整理加工)赋予织物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三是通过纤维材料的物理形态结构改性,使之借助毛细管效应而改善其吸湿和导湿的性能,如中空、沟槽、异截面、表面微孔等纤维差别化技术的运用。 如果纤维大分子在化学结构中有亲水基团存在,这些亲水基团能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物,纤维就具有吸湿性,所以纤维大分子存在亲水基团是纤维具有吸湿能力的主要原因。纤维中的大分子在结晶区中紧密而有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在此晶区中,活性基团之间形成交联,如纤维素中的羧基间形成氢键,聚酰胺中的酰胺基间形成氢键,所以水分子不容易渗入结晶区,如果要使晶区分子吸湿,必须破坏这种结构,使活性基团处于游离状态,才能具有吸湿作用。因此纤维的吸湿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所以纤维的结晶度愈低,吸湿能力愈强。此外,微孔结构使纤维的吸湿率提高很多,化学纤维的吸湿率大多比不上天然纤维,这是因为合成纤维一般比较致密,而天然纤维组织中有微隙[2]。在吸湿速干织物的开发过程中,除了采用的纤维原料外,织物的组织结构、印染工艺、后整理技术及物理形态的结构改性等都对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3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测试方法 吸湿速干面料的检测技术与其设计原理和所采用的加工工艺紧密关联,目前国内外尚无单一的方法或标准可以涵盖所有不同种类的吸湿速干纺织产品,各国的测试方法也不尽相同。 3.1 我国标准GB/T 21655.1―2008的测试方法 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采用组合法,以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纺织品的吸湿性与速干性,原理简单、测试方便。该方法主要测试纺织品的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蒸发速率和透湿量5项指标。 3.1.1 吸水率的测试 每个样品取5块试样,每块试样尺寸至少为10cm×10cm,在标准大气下调湿平衡,将试样放入盛有三级水的容器内,试样吸水后自然下沉,在水中浸润5min后取出,自然平展地垂直悬挂,水分自然下滴,当试样不再滴水时,用镊子取出试样称重。试样的吸水率等于浸湿后的质量与原始质量的差值占原始质量的比值,计算5块试样的均值。 3.1.2 滴水扩散时间的测试 每个样品取5块试样,每块试样尺寸至少为10cm×10cm,在标准大气下调湿平衡,将试样平放在试验平台上,用滴定管吸入适量的三级水,将约0.2mL的水轻轻地滴在试样上,滴管口距试样表面应不超过1cm。观察水滴扩散情况, 记录水滴接触试样表面至完全扩散所需时间,若水滴扩散较慢,一定时间后仍未完全扩散,可停止试验,并记录扩散时间大于设定时间。 3.1.3 蒸发速率的测试 每个样品取5块试样,每块试样尺寸至少为10cm×10cm,对每块样品称重,记为m0,将试样进行滴水扩散时间的测试,试验完成后立即称取质量并自然平直悬挂于标准大气中,每隔(5±0.5)min称取一次质量,直至连续两次称取质量的变化率不超过1%,结束试验。如水滴不能扩散,可以加入润湿剂,或以玻璃棒捣压水滴,如果水滴仍不能扩散,停止试验,报告试样不吸水,无法测定蒸发速率。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试样在每个称取时刻的水分蒸发量,绘制“时间―蒸发量曲线”。 △mi=m-mi (1) Ei=△mi×100/m0 (2) △mi――水分蒸发量,g; m0――试样原始质量,g; m――试样滴水润湿后的质量,g; mi――试样在滴水润湿后某一时刻的质量,g; Ei――水分蒸发率,%。 正常的时间―蒸发量曲线通常在某点后蒸发量变化会明显趋缓,在该点之前的曲线上作最接近直线部分的切线,求切线的斜率即为水分蒸发速率,分别计算洗涤前和洗涤后5 块试样的平均蒸发速率。 3.1.4 芯吸高度和透湿量的测试 芯吸高度按FZ/T 01071的规定执行,裁取6块试样,其中3块试样的长边平行于织物经向(或纵向),另3块的长边平行于织物的纬向(或横向)。记录30min时芯吸高度的最小值,分别计算洗涤前和洗涤后2个方向各3块试样芯吸高度最小值的平均值。 透湿量按GB/T 12704方法A吸湿法执行。 3.1.5 吸湿速干性能技术要求及评定 按表1或表2评定产品的吸湿速干性能,产品洗涤前和洗涤后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技术要求的,可明示为吸湿速干产品,否则不应称为吸湿速干产品。对于吸湿产品,仅考核吸湿性的3项指标;对于速干产品,仅考核速干性的两项指标。 3.2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的测试方法 竖直杯法(ASTM E96-80-Procedure-B)。该试验方法是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的情况下将织物盖在盛有水的杯上,织物下表面距离水面0.019m,水汽不断地通过织物传输到外界,因此杯中水量逐渐减少,通过周期性地称量杯内水的重量,从而得到该织物对水汽的传输速率,单位为g/( m2?d)[2]。该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对各种织物有比较性,由于织物下表面与水面仅有0.019m的距离,因此基本消除了对流的影响,属于纯扩散控制,与基本出发 点完全吻合,适合于低等或中等透气性的织物的测定,但对于具有高透气性的材料,由于其较高的透气性会导致材料上方的空气进入下方杯中,破坏了杯中的静止空气层,使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3.3 日本JIS L1096的测试方法 3.3.1 A法 将织物做成20cm×20cm的试样片10片,向织物滴一滴水,从水滴落在织物上开始到织物上的水滴没有光反射为止,记录时间,单位为s,取10次平均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该法反映了织物对水的浸润性质,所测得的时间越短,织物对水的浸润性越好。 3.3.2 B法 将织物做成20cm×2.5cm的试样片,纵向、横向各5片,在装有(20±2)℃水的水槽上安装一水平棒,把试验片固定于棒上,试验片下端线浸于水面,用一直尺测量10min内由毛细现象水上升的高度(mm),取5次平均值,保留到整数。 3.3.3 C法 将织物做成1cm×1cm的试样片3片,平放入(20±2)℃的水中,记录从放入到试验片浸湿后开始下沉所需的时间,单位为s,取5次平均值,保留到整数。 3.4 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AATCC79:2000的 测试方法 3.4.1 织物的干燥性能(水分蒸发率) 将6cm×6cm的试样置于(20±1)℃、相对湿度(65±2)%的环境下24h,以滴定管口距受测织物表面1cm距离,滴0.05mL水于织物表面后(织物湿态质量为ms),置于准确度0.001g的微量天平悬空测试,12min后测(织物的质量为mt)其水分蒸发率,如公式(3)所示,取测试5次的平均值。 水分蒸发率=[(ms-mt)/0.05]×100% (3)3.4.2 滴水面积法 将织物展平,悬空撑平,向织物滴0.04mL水,3min后测量浸润面积,这种方法简单直观,观察者不但可从浸润面积的大小对织物做出对比,而且也可以从其浸润过程织物的不同表现来判断它的吸水特性。 4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评价体系 织物对液态水的传递可看成是一个多环节的完整过程。它包括:①织物和液体的接触、润湿与吸收;②液体输送;③保水;④液态水蒸发散逸4个环节。由于吸湿速干特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织物本身的性质、纤维表面的平滑程度、纤维的宏观形态结构(如中空、微孔等)以及纱线的构成方式、织物的编织结构等。所以评价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并不能停留于单一的吸湿速干指标的高低,辅助指标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