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实验报告实验二循环伏安法研究

同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实验报告实验二循环伏安法研究
同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实验报告实验二循环伏安法研究

实验二循环伏安法研究Fe(CN)63-/Fe(CN)64-

【实验目的】

1.了解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

2.通过测定标准电化学可逆电对Fe(CN)63-/Fe(CN)64-在不同浓度、不同

扫描速度和不同支持电解质条件下的循环伏安曲线,熟悉各种因素对循环伏安曲线形状的影响

【实验原理】

1.电子转移机理

电子转移机制氧化还原反应为原子转移反应和电子转移反应两大类。以配合物反应为例:

(1)[Co(NH3)5Cl]2+ + [Cr(H2O)6]2+[(NH3)5CoCl:Cr(H2O)5 ]

[(NH3)5Co :Cl-Cr(H2O)5 ] [Co(H2O)6]2++ [Cr(H2O)5Cl]2+ + 5NH4+ (2)[Fe(CN)6]4- + [IrCl6]2- [Fe(CN)6]3- + [IrCl6]3-

反应(1)是通过两种互相反应的配离子之间转移一个氯原子来实现的,属于原子转移反应。反应(2)是通过电子由一种配离子向另一种配离子转移实现的,属于电子转移反应。

根据反应机理的不同,电子转移反应还有外层机理和内层机理两类。像反应(2)

所示的[Fe(CN)

6]4-和[IrCl

6

]2-之间的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电子由一种配离子向

另一配离子转移,参与反应的两种配离子的中心离子在整个过程中除氧化态发生变化外,其配位层都保持不变。这类机理叫外层机理。若在反应过程中,一种配离子先释放一个配体,然后与另一种配离子的某种配体配位形成桥接双核中间体,电子再通过桥接配体进行转移。这样的机理叫内层机理。

外层机理通常在两种取代惰性的配离子之间发生,反应速度和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及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距离有关。对八面体配合物来说,从电子结构来看,要求在配合物的π* (t

2g

)轨道上有可以给出的电子或接受电子。从中心金属和配体之间的距离来看,则要求电子转移前后,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

[Fe(CN)

6]4-和 [Fe(CN)

6

]3-都是取代惰性的配合物,它们的电子构型分别为:

[Fe(CN)

6

]4- [Fe(CN)

6

]3- + e-

π*(t2g)6π*(t2g)5

且两者都是低自旋的配合物,在电子得失前后,中心铁离子和和CN-根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当它们参与电子转移反应时,都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

Fe(CN)63-/Fe(CN)64-体系的电极反应应当是快速而可逆的。因而用循环伏安技术考察体系的伏安特性,能求出体系的标准还原电位Eθ和在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

2.循环伏安法

典型的CV图横轴为工作电极电位,纵轴为电流,也可认为横轴是时间轴。

CV曲线中最重要的参数是:阴、阳极峰值电流i

pc 、i

pa

和阴、阳峰值电位E

pc

、E

pa

由这些参数可以估计研究对象的电化学性质。对于可逆体系,电位由方程决定:

E = Eθ– lg

[R]、[O]分别代表还原态、氧化态的浓度。对于电极表面电子交换过程迅速进行的电化学可逆电对,具有如下关系:

Eθ=

ΔE p = E pa– E pc≈

由此可从CV曲线上的参数估算出标准电位Eθ和电子得失数n。对于电化学可逆电对,峰值电流的大小可用Randles-Sevcik方程描述:

i pc = i

pa

= (2.69 * 105)n3/2 AD1/2 v1/2 C

式中n为得失电子数,A为工作电极面积(cm2),D为扩散系数(cm2/s),为扫描速度(V/s),为溶液浓度(mol/L),i的单位为A。

【实验部分】

1. 试剂

铁氰化钾K3Fe(CN)6,硝酸钾KNO3,无水硫酸钠Na2SO4

2. 仪器

容量瓶23ml(5只),移液管5ml(2支)、10ml(2支),烧杯25ml(若干),CV三电极电解池,工作铂电极,Ag/AgCl参比电极,电位分析仪

3.实验步骤

(1)支持电解质溶液和铁氰化钾的配制

甲液:

乙液:

(2)循环伏安曲线的绘制

接好电极,设置好参数,进行Fe(CN)

64-/Fe(CN)

6

3-体系CV曲线绘制,从CV

曲线求E0、i

pa 、i

pc

和n值

【实验结果】

1.0.002mol ·L -1K 3Fe (CN )6在1mol ·L -1KNO 3中的溶液

C u r r e n t /1e -5A

Potential/V

E pa =0.28V E pc =0.2V i pa =2.5e-5A i pc =-2.9e-5A E 0

=0.24V

n==0.74

2.0.004mol ·L -1K 3Fe (CN )6在1mol ·L -1KNO 3中的溶液

-0.00006

-0.00004

-0.00002

0.00000

0.00002

0.00004

0.00006

C u r r e n t /A

Potential/V

E pc = 0.196V i pc = -5.616e-5A E pa = 0.281V i pa = 5.424e-5A E 0

=0.2385V

n==0.694

3.0.006mol ·L -1K 3Fe (CN )6在1mol ·L -1KNO 3中的溶液

-0.00008

-0.00006-0.00004-0.000020.000000.00002

0.000040.000060.00008C u r r e n t /A

Potential/V

E pc = 0.182V i pc = -7.842e-5A E pa = 0.290V i pa = 7.496e-5A

E

0=0.236V

n==0.546

4.0.008mol ·L -1K 3Fe (CN )6在1mol ·L -1KNO 3中的溶液

-0.00012

-0.00010-0.00008-0.00006-0.00004-0.000020.000000.00002

0.000040.00006

0.00008C u r r e n t /A

Potential/V

E pc = 0.167V i pc = -9.678e-5A E pa = 0.304V i pa = 8.846e-5A

E 0=0.236V

n==0.431

5.0.004mol ·L -1 K 3Fe (CN )6在1mol ·L -1Na 2SO 4中的溶液

-0.00004

-0.00003-0.00002-0.000010.000000.000010.00002

0.00003C u r r e n t

Potential/V

Epc=0.166V ipc=-3.727e-5A Epa=0.319V ipa=3.185e-5A E 0

=0.2425V

n==0.3856

【结果与讨论】

由实验数据可得,当电解质为KNO

3溶液时,在KNO

3

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随

K 3Fe(CN)

6

浓度的增大,E

pa

、E

pc

基本无变化,ipa,ipc明显增大。对比实验(2)

和(5)数据可以得出:当反应物K

3Fe(CN)

6

浓度相同时,同相浓度的电解质溶

液:1mol/L KNO

3溶液和1mol/L Na

2

SO

4

溶液,Na

2

SO

4

溶液使|ipa|减小,ipc减小。

由于反应物质一定,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电位一定,Eθ基本不变.由于反应方程

为[Fe(CN)

6]4-[Fe(CN)

6

]3-+ e-,电子转移数为1,因此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

着溶质浓度增大,实验精确度逐渐变差,而改用Na

2SO

4

为电解液后实验的精确度

明显不如KNO

3

为电解液。所以,溶质的浓度和电解液的种类均对循环伏安法有影响。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实验报告正式版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会计模拟实训指导教师赵晋 实验日期2013/08/26—2013/09/05 专业班级10 级工商管理班 实验地点济事楼214 学生姓名袁龙学号107119 实验一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 一、实验要求 1. 增加用户 2. 建立帐套 3. 设置用户权限 4. 201号操作员在企业应用平台中分别启用“总账“,”应收款管理“,” 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薪资管理“,启用日期为2006年1月1日。 5.设置部门档案,人员档案,职员档案,供应商分类,供应商档案,客 户档案 6.备份帐套 二、实验步骤 1. 操作员及其权限 (1)登陆“系统管理”后,点击【权限】-【用户】,打开新建窗口新增操作员,具体操作,如下图1-1表示:

1) 系统管理中操作员列表截图 图1-1 新增加用户2) 账套创建过程中,账套信息页截图 图1-2 创建帐套3) 创建账套过程中,账套单位信息页截图

图1-3 账套单位信息页4) 人员档案列表截图 图1-4人员档案列表5) 供应商档案截图(选择最上级分类截图)

图1-5供应商档案列表6) 客户档案截图 图1-6客户档案列表

三,收获心得 试验一的主要内容是添加用户和建立公司帐套,这部分内容个人感觉比较容易,关键是要弄清楚管理员,帐套主管和操作员之间的关系,在操作方面感觉比较简单。 实验二总帐系统初始化 一、实验要求 1,设置会计科目 2,指定会计科目 3,设置凭证类别 4,设置选项 5,输入期初余额 6,设置结算方式 7,设置项目目录 8,帐套备份 二、实验步骤 1) 指定会计现金科目和银行科目 在企业应用平台的【设置】---【基础档案】---【财务】---【会计科目】窗口执行【编辑】--【指定科目】----打开指定科目对话框进行相应操作。见下图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 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同济大学数值分析matlab编程题汇编

MATLAB 编程题库 1.下面的数据表近似地满足函数2 1cx b ax y ++=,请适当变换成为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编程求最好的系数c b a ,,,并在同一个图上画出所有数据和函数图像. 625 .0718.0801.0823.0802.0687.0606.0356.0995 .0628.0544.0008.0213.0362.0586.0931.0i i y x ---- 解: x=[-0.931 -0.586 -0.362 -0.213 0.008 0.544 0.628 0.995]'; y=[0.356 0.606 0.687 0.802 0.823 0.801 0.718 0.625]'; A=[x ones(8,1) -x.^2.*y]; z=A\y; a=z(1); b=z(2); c=z(3); xh=-1:0.1:1; yh=(a.*xh+b)./(1+c.*xh.^2); plot(x,y,'r+',xh,yh,'b*')

2.若在Matlab工作目录下已经有如下两个函数文件,写一个割线法程序,求出这两个函数 10 的近似根,并写出调用方式: 精度为10 解: >> edit gexianfa.m function [x iter]=gexianfa(f,x0,x1,tol) iter=0; while(norm(x1-x0)>tol) iter=iter+1; x=x1-feval(f,x1).*(x1-x0)./(feval(f,x1)-feval(f,x0)); x0=x1;x1=x; end >> edit f.m function v=f(x) v=x.*log(x)-1; >> edit g.m function z=g(y) z=y.^5+y-1; >> [x1 iter1]=gexianfa('f',1,3,1e-10) x1 = 1.7632 iter1 = 6 >> [x2 iter2]=gexianfa('g',0,1,1e-10) x2 = 0.7549 iter2 = 8

研究生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室内场景OpenGL--实验报告Word版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班级: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名称:高级计算机图形学室内场景 实验目的:掌握使用OpenGL生成真实感复杂对象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构造实体几何表示法、扫描表示法、八叉树法、BSP树法等建模方法。 实验要求:要求利用OpenGL生成一个真实感的复杂对象及其周围场景,并显示观测点变化时的几何变换,要具备在一个纹理复杂的场景中漫游功能。要求使用到光线跟踪算法、 纹理映射技术以及实时绘制技术。 一、实验效果图 图1:正面效果图

图2:背面效果图 图4:背面效果图

图4:室内场景细节效果图 图5:场景角度转换效果图

二、源文件数据代码: 共6个文件,其实现代码如下: 1、DlgAbout.cpp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DlgAbout.h" CAboutDlg::CAboutDlg() : CDialog(CAboutDlg::IDD) { } void CAbout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CDialog::DoDataExchange(pDX); } BEGIN_MESSAGE_MAP(CAboutDlg, CDialog) END_MESSAGE_MAP() 2、FormCommandView.cpp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Tool.h" #include "MainFrm.h" #include "FormCommandView.h" #include "ToolDoc.h" #include "RenderView.h" // Download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93821977.html,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 CFormCommandView IMPLEMENT_DYNCREATE(CFormCommandView, CFormView) CFormCommandView::CFormCommandView() : CFormView(CFormCommandView::IDD) { //{{AFX_DATA_INIT(CFormCommandView)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格式.doc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在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收获,最有感想的实验内容) 综合实验报告标题(可与实验名称不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电路:画出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简单实验电路。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步骤: (1)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进行分析,理出完成实验的设计思路。(2)列出程序设计所需的特殊标志位、堆栈sp、内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资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时注意考虑资源在程序执行过程可能会出现冲突的问题。 (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图。 (4)根据(2)、(3)的内容写出实验程序。 (5)调试程序(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器)。 a、根据程序确定调试目的,即调试时所需观察的内容结果。 b、根据各调试目的分别选择调试所需的方法,如单步、断点等命令,分别列出各调试方法中所需要关注记录的内容。 c、调试程序,按各种调试方法记录相应的内容。

d、分析调试记录的内容和结果,找出程序中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修改程序,继续调试、记录、分析,直到调试成功。 (四)实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 四、实验后的经验教训总结。 (在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收获,最有感想的实验内容) 综合实验报告标题(可与实验名称不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电路:画出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简单实验电路。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步骤: (1)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进行分析,理出完成实验的设计思路。(2)列出程序设计所需的特殊标志位、堆栈sp、内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资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时注意考虑资源在程序执行过程可能会出现冲突的问题。 (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图。 (4)根据(2)、(3)的内容写出实验程序。 (5)调试程序(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器)。

同济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上机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目的、方法、原理、结果或实验小节等)。 一、实验目的 掌握简单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按下面图一简单并行输出接口电路图连接线路(74LS273插通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73为八D触发器,8个D输入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8个Q输出端接LED显示电路L0~L7。 2、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将其ASCⅡ码通过这个输出接口输出,根据8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情况验证正确性。 3、按下面图二简单并行输入接口电路图连接电路(74LS244插通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44为八缓冲器,8个数据输入端分别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K0~K7,8个数据输出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 4、用逻辑电平开关预置某个字母的ASCⅡ码,编程输入这个ASCⅡ码,并将其对应字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图一图二 三、实验中使用到的程序 对于简单并行输出接口: stack1 segment stack 'stack' dw 32 dup(0) stack1 ends data segment baseport equ 0ec00h-280h;实际基址 port equ baseport+2a8h;基址+偏移地址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ss:stack1,ds:data,cs:code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again: mov ah,1 int 21h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一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可行性研究步骤; 2、学习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实验要求 硬件:Intel Pentium 120 或以上级别的CPU,大于16MB的内存。 软件:Win dows 95/98/2000 操作系统,Office 97/2000 软件 学时:2学时 写岀此项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可行性研究(结构化分析)方法; 2、绘制数据流图,使用Word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问题进行研究,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可解。 经过对此项目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初拟系统实现报告,对软件开发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及合理安排。明确开发风险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本报告经审核后,交软件经理审查。 1 . 2 项目背景 (1 )待开发的软件产品名称:旅行社机票预定系统。 (2)本项目的提岀者:冯剑。开发者:李翀。用户:旅行社 (3)本软件产品将用于旅行社的机票预定和费用的记录。

1 . 3术语说明 DFD (数据流图):一种描述书记变换的图形工具,是结构化分析方法最普遍采用的表示手段,但数据流图并不是结构化分析模型的全部,数据字典和小说明为数据流图提供了补充,并用以验证图形表示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三者共同构成了被建系统的模型。 1 . 4.系统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见附录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基本要求 ⑴功能 本软件实现的功能有:为游客提供机票预定服务,提高旅游局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对航班数据库的查询和修改,对机票费用记帐数据库的查询和修改,记录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单位、旅行时间、目的地)、航班时间和班次,打印机票和帐单。 (2) 性能 时间:提供的信息必须及时的反映在工作平台上。售票系统的定单必须无差错的存 储在机场的主服务器上。对服务器上的数据必须进行及时正确的刷新。一笔业务在一分钟内完成。空间:运行空间 2M。 (3) 系统的输入和输岀 输入:旅行社定票单。数据完整,详实。 输岀:机票、帐单。简捷,快速,实时。 (4) 处理流程 旅行社将定票信息输入定票系统,系统输岀机票和帐单给旅客。 5 )安全保密要求

同济大学数值分析matlab编程题汇编

MATLAB 编程题库 1.下面的数据表近似地满足函数2 1cx b ax y ++= ,请适当变换成为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编程求最好的系数c b a ,,,并在同一个图上画出所有数据和函数图像. 625 .0718.0801.0823.0802 .0687 .0606 .0356 .0995.0628.0544.0008.0213.0362.0586.0931.0i i y x ---- 解: x=[-0.931 -0.586 -0.362 -0.213 0.008 0.544 0.628 0.995]'; y=[0.356 0.606 0.687 0.802 0.823 0.801 0.718 0.625]'; A=[x ones(8,1) -x.^2.*y]; z=A\y; a=z(1); b=z(2); c=z(3); xh=-1:0.1:1; yh=(a.*xh+b)./(1+c.*xh.^2); plot(x,y,'r+',xh,yh,'b*')

2.若在Matlab工作目录下已经有如下两个函数文件,写一个割线法程序,求出这两个函数 10 的近似根,并写出调用方式: 精度为10 >> edit gexianfa.m function [x iter]=gexianfa(f,x0,x1,tol) iter=0; while(norm(x1-x0)>tol) iter=iter+1; x=x1-feval(f,x1).*(x1-x0)./(feval(f,x1)-feval(f,x0)); x0=x1;x1=x; end >> edit f.m function v=f(x) v=x.*log(x)-1; >> edit g.m function z=g(y) z=y.^5+y-1; >> [x1 iter1]=gexianfa('f',1,3,1e-10) x1 = 1.7632 iter1 = 6 >> [x2 iter2]=gexianfa('g',0,1,1e-10) x2 = 0.7549 iter2 = 8

研究生综合实验报告

研究生综合实验报告 姓名: 专业:市政工程 学号: 日期:2014-5-16

第1 单元气相色谱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实验技术 1、实验目的 (1)掌握GC 和GCMS 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气相色谱之所以能有效的对各组分实现有效的分离,主要依据分配原理,分配原理 是指各种组分在流动相(载气)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达到不同组分的分离目的。气相色谱仪主要由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系统。质谱分析法是通过对样品离子的质荷比和强度的测定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 种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的过程是:首先将样品气化为气态分子或原子,然后将其电离失去电子,成为带电离子,再将离子按质荷比(即离子质量与所带电荷之比,以m/z 以表示)大小顺序排列起来,测量其强度,得到质谱图。 质谱分析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1)通过合适的进样装置将样品引入并进 行气化;(2)气化后的样品引入到离子源进行电离,即离子化过程;(3)电离后的离子经过适当的加速后进入质量分析器,按不同的质荷比(m/z)进行分离;(4)经检测、记录,获得一张谱图。根据质谱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无机物和有机物定性与定量分析、复杂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样品中同位素比的测定以及固体表面的结构和组成的分析等。典型的质谱仪一般由进样系统、离子源、分析器、检测器和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此外,还包括真空系统和自动控制数据处理等辅助设备。 (2)了解GC 和GCMS 测定样品的基本前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进入GC 和GCMS 的样品只能是在有机溶剂中,而且由于不同的检测 器的灵敏度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对监测样品就行前处理。常规的预处理方法有:

实验报告范本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200学年第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原理_____________ 图1 AMI/HDB3码型变换电路原理图 含有丰富的时钟分量,因此输出数据直接送到位同步提取锁相环(PLL) 编译码系统组成电原理图见图1。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设管理系2011年博士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门类) (2011年7月修订) 一、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 本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此方案适用于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授工学学位。 二、学制年限 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4-5年,普博生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可适当延长。 三、培养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则与内容 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课程学习计划由:(1)公共必修课程;(2)学科专业要求的必修和限选课;(3)必修环节等组成。对外校及本校其他专业考入的博士生还需制定补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安排。课程学习计划一般在入学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工作计划在博士生进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时完成。 培养计划应考虑学科发展趋势的需要及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并使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的综合平衡:(1)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2)适当宽度和深度的建设与房地产管理专业知识;(3)一定的工程管理实践、计量经济模型计算、设计能力;(4)科学研究工作各主要环节所需的能力;(5)必要的相邻学科知识。 四、培养环节 博士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资格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工作,最终学术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应包括选题背景、文献综述、选题及其意义、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等。文献综述应阅读不少于30篇与学位论文有关,且反映所研究内容最新状况的文献,其中50%应为外文文献。选题报告会应在二级(或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以博士生导师为主的不少于3名教授(含导师)参加,并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系研究生业务办备案。 论文选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也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进行。鼓励博士生自己选择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专长,从事交叉学科课题研究的学生应申请联合指导教师,学生应选择指导教师熟悉的研究领域从事学位论文工作。 选题报告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不少于12个月。 2、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由系统一安排。按照土木工程学位分委员会《关于博士生资格考试规定》实施。

天津大学研究生化工新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压力和液位传感器测量实验

化工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压力和液位传感器测量实验 实验人员:同组人: 实验地点:天大化工技术实验中心 20-615室 实验时间: 2012年5月9日 班级/学号:11级制药工程班30组号 指导教师:郭红宇 实验成绩: 实验十一压力和液位传感器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压力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 学习如何安装和使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 3. 学习如何测定和校正传感器的量程曲线 4. 学习传感器、数字转换仪表的连接和参数设置 5. 学习用液位计和电磁阀一起控制液位的原理及应用 二、实验装置及试剂 压力传感器一台,液位传感器一台,直流电源,数字显示仪表,有机玻璃塔一个,螺丝刀两把,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传感器概述 ⑴传感器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传感器就是能感知外界信息并按一定规律转化成可输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简单说,就是将外界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⑵传感器的组成: 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器件两部分组成。敏感元件感知外界信号的原理主要有:①物理性质:基于热、光、电、磁和声等物理效应;②化学类:基于化学反应原理;③生物类:基于酶、抗体和激素等分子的

识别功能。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可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等。 ⑶传感器的分类: 按测量原理分类: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 按输入量分类: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等 2.压力传感器: ⑴压力传感器的种类:电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感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及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等。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它具有极低的价格和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好的线性特性。 ⑵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原理:通常是将电阻膜片通过特殊的粘和剂紧密的粘合在一个固定基体上,当基体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膜片的电阻值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如果电路中有一个恒流源,从而使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通过用电桥放大后测量该电压值,就可以知道施加到膜片上的压力值。 ⑶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将膜片与基体构成一个腔体,待测压力使得陶瓷膜片弯曲变形,从而改变电容量,引起电路电流变化。 (4)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应用压电效应与电桥电阻形式获得测量结果。在硅支撑物上理工扩散的方法,用以产生膜片。当膜片偏向时,电桥的输出就随之改变。 (5) 传感器接线原理:对于压力传感器,信号的输出可以分成三线制和二线制两种方式。一般三线制信号输出通常是电压信号,而电流信号的输出一般为两线制。当压力传感器接受到不同的压力时,元件会发生电阻或电压的变化。当在元件的两端接上一个直流电压时,也就是通常的电源,那么在回路中,就会产生对应力的电流。如果把这个电流通过一个电阻,那么电阻两端就会产生一个固定的电压。该电流或电压值,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得到了准确的电压或电流值,就可以反算出元件承受的压力。 实验装置为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塔。在塔体的下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通过改变液体的高度,或者气体的压力,都可以造成系统压力的变化,可以用来测量塔内液体水产生的压力,并显示在数字仪表上。该数据也可以直接连接到计算机上,实现在线监控和采集。 在塔的上、下部位,安装有液位传感器,用来测量液体的位差。本实验中液体是水,不管液体上方的气体压力如何变化,液位传感器只是测量上下两个测量口之间的压力差。 四、实验步骤 1. 检查实验装置的仪器和设备,是否完好。 2. 检查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连线是否正确。并按照实验原理和仪表说明书,将信号、电源线连接好。 3. 连接完成后,让指导教师检查。待老师确认后,可以开始实验。 4. 按照仪表的操作说明,和传感器的量程说明,设定好仪表的输入上下限。 5. 将水管连接到水龙头上,并连接到有机玻璃塔的进口,检查是否漏水?水能否流入到塔内? 6. 改变液体的高度,每次改变 10 厘米水柱,分别记录压力传感器的数值和液位传感器的数值,记录液体的温度。 7. 实验完成后,关闭仪表和电源,最后拆除线路。 表1:压力-液位测量原始数据记录表

同济钢结构实验报告

报告名称:《钢结构实验原理实验报告》——H型柱受压构件试验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12月 E-mail : T E L :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 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 通过试验观察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计算公式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轴心受压构件的可能破坏形式 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若无削弱,一般不会发生强度破坏,整体失稳或局部失稳总发生在强度破坏之前。其中整体失稳破坏是轴心受压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 轴心受压构件在轴心压力较小时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其偏离平衡位置, 则在干扰力除去后,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状态。随着轴心压力的增加,轴心受压构件会由稳定平衡状态逐步过渡到随遇平衡状态,这时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基偏离平衡位置,则在干扰力除去后,将停留在新的位置而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位置。随遇平衡状态也称为临界状态, 这时的轴心压力称为临界压力。当轴心压力超过临界压力后,构件就不能维持平衡而失稳破坏。 轴心受压构件整体失稳的破坏形式与截面形式有密切关系,与构件的长细比也有关系。一般情况下,双轴对称截面如工形截面、H 形截面在失稳时只出现弯曲变形,称为弯曲失稳。 2、基本微分方程 (1)、钢结构压杆一般都是开口薄壁杆件。根据开口薄壁杆件理论,具有初始缺陷的轴心压杆的弹性微分方程为: 由微分方程可以看出构件可能发生弯曲失稳,扭转失稳,或弯扭失稳。对于H 型截面的构件来说由于 所以微分方程的变为: ()()0 200 t IV 0IV =''-''+''+''-''-''--θθθθθθ ω R N r u Ny v Nx GI EI ()0 IV IV =''+''+-θNy u N u u EI y () 0IV 0IV =''-''+-θNx v N v v EI x 000==y x () ()0200 t 0IV ω=''-''+''-''--θθθθθθR N r GI EI IV ()0 IV 0 IV y =''+-u N u u EI () IV 0IV x =''+-v N v v EI

同济大学数值分析工研试卷B卷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B卷)(工科研究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2102002课名:数值分析(工科研究生)考试考查:考试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 )、重考(√)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7大题,3大张,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否则不予计分. 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 一、(15分)设 212 233 618 A - ? ? ? =- ? ? - ?? , 2 5 b -?? ? =- ? ? ?? .将A进行 LU 分解,并由此求解线性方程组 AX b =. 二、(15分)用牛顿法求出方程x2 e2 x +=的二个实根(计算精度为ε=10-3). 三、(10分)

四、(15分) 构造三点积分公式: 1 2 012 1 ()((0) x f x dx f f f ωωω - ≈++ ? 使该积分公式有尽可能高的代数精度.并指出该公式的代数精度.它是Gauss公式吗? 由此公式计算积分1 2 1 x x e dx - ?的近似值,并与积分的精确值比较,从而得到误差值. 五、(15分)写出求解方程组Ax b =的Jacobi迭代格式,初始迭代向量为 x ?? ? = ? ? ?? ,计算迭 代3次的数值结果.其中 210 131 012 A - ?? ? =-- ? ? - ?? , 1 8 5 b ?? ? = ? ? -??

六、(15分) 取步长0.2h =,用欧拉(尤拉)公式计算下列微分方程在节点 0.2n x n =(n=1,2,3,4,5)上的近似值. 并与精确解y =比较各节点上的误差. 2, 01 (0)1dy x y x dx y y ?=-≤≤???=? 以下为Matlab 编程题 七、(15分)用改进的乘幂法计算矩阵 213116282A ?? ? = ? ??? 的主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取初 始向量00(1,1,1)T v u ==计算精度为3 10ε-=).

考研初复试高分规律实验报告书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619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考研初复试高分规律实验报告书通用 范本

考研初复试高分规律实验报告书通用范 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如今关于考研的话题还在继续,考研如何顺利通过复试?考研er面对众多选择和重重困难又何去何从呢?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实验原理: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自当追其卓越,但有尽其所能。 三、实验背景: (1)研究生招考热确需一盆冷水,研究生招考遇冷,让人们能够清醒下来,正视一度飞速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所患的狂热病症,其症结究竟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32156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内容:在一个盘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币。手既不许接触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呢? 实验过程: 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

同济大学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网络 任课教师: 实验项目名称:跨交换机实现VLAN 实验项目名称:静态路由 实验项目名称: OSPF单区域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名称:跨交换机实现VLAN 【实验名称】 跨交换机实现VLAN。 【实验目的】 理解跨交换机之间VLAN的特点。 【背景描述】 假设某企业有两个主要部门:销售部和技术部,其中销售部门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分散连接,他们之间需要相互进行通信,但为了数据安全起见,销售部和技术部需要进行相互隔离,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技术原理】 Tag Vlan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另外一种类型,主要用于实现跨交换机的相同VLAN内主机之间可以直接访问,同时对于不同VLAN的主机进行隔离。Tag Vlan遵循了IEEE802.1q 协议的标准。在利用配置了Tag Vlan的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在数据帧内添加4个字节的802.1q标签信息,用于标识该数据帧属于哪个VLAN,以便于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进行准确的过滤。 【实现功能】 使在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不能进行相互通信。 【实验设备】 S2126G(两台)、主机(3台)、直连线(4条)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步骤1:在交换机SwitchA上创建Vlan 10,并将0/5端口划分到Vlan 10中。 SwitchA #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A(config)# vlan 10 !创建Vlan 10。 SwitchA(config-vlan)# name sales !将Vlan 10命名为sales。 SwitchA(config-vlan)#exit Switch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将0/5端口划分到Vlan 10。 验证测试:验证已创建了Vlan 10,并将0/5端口已划分到Vlan 10中。

凝胶电泳实验报告模板

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凝胶电泳实验 实验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及类别:生物学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凝胶电泳的分类及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的基本原理。 2.熟练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的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了解凝胶电泳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在以后的实验中尽量避免。 4.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纯度、浓度和分子量以及分离大小不同的DNA 片段。 5.了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DNA和蛋白分子量大小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 1.材料:菌落PCR产物(待检测DNA片段); 2.用具:①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仪,水平板型电泳槽,电子天平,微量移液器 (10μl),枪头,三角瓶,点样板,梳子,微波炉, 凝胶成像仪; 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垂直板电泳槽,稳压稳流电泳仪,梳子; 3.试剂:琼脂糖,1×TAE缓冲液,载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goldviwe染料, DL5,000 DNA Marker (Takara)。 三、实验原理 核酸凝胶电泳是分子克隆核心技术之一,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或RNA 片段,具有以下优点:便于分离、便于检测和便于回收。其工作原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主要用到了物理学的电荷理论。 当一种分子被放置在电场当中时,它们就会以一定的速度移向适当的电极,这种电泳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叫做电泳的迁移率。它同电场的强度和电泳分子本身所携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也就是说,电场强度越大、电泳分子所携带的净电荷数量越多,其迁移的速度也就越快,反之则较慢。由于在电泳中使用了一种无反应活性的稳定的支持介质,如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胶等,从而

同济大学铺面工程实验报告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 试验报告 学号:165xxxx 姓名:xxx

2019.12 目录 实验一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 (3) 实验二落锤式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试验 (4) 实验三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 (4) 实验四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4) 实验五沥青混合料弯曲蠕变试验 (5) 实验六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疲劳寿命试验 (5) 实验七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间接抗压强度试验 (5) 实验八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测限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 (7) 实验九水泥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8) 实验十3m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 (8) 实验十一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 (8) 实验十二摆式仪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 (9) 实验十三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 (9)

实验十四沥青路面渗水系数测定试验 (10) 实验一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一.试验感想 通过本试验我了解到了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用以评定其整体承载能力的方法。 用杠杆原理来将较小的数值放大以方便测量实为巧妙,试验中需要注意,当采用长度为 3.6m 的弯沉仪进行弯沉测定时,有可能引起弯沉仪支座处变形,因此测定时应检验支点有无变形,。如果有变形,此时应用另一台检验用的弯沉仪安装在测定用弯沉仪的后方,其测点架于测定用弯沉仪的支点旁,同时测定以修正;此外结果要进行温度修正。

实验二落锤式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试验 一.试验感想 通过本试验我了解了用落锤式弯沉仪(FWD)测定动态弯沉和弯沉盆的方法。并可由此反算路基路面各层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作为设计参数使用。所测结果经转换至回弹弯沉值后可用于评定道路承载能力,也可用于调查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传力效果,探查路面板下的空洞等。试验前要调整整重锤的质量及落高,检查FWD的车况及使用性能;若要进行落锤式弯沉仪与贝克曼梁弯沉仪对比试验,要注意路段的选择,要选择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路段,针对不同地区选择某种路面结构的代表性路段,进行两种测定方法的对比试验,选择的对比路段长度300~500m,弯沉值应有一定的变化幅度。 实验三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 一.试验感想 本试验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和加载速率时劈裂破坏或处于弹性阶段时的力学性质,亦可供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选择沥青混合料力学设计参数及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时使用。 要注意试验温度和加载速率可由当地气候条件根据试验目的或有关规定选用,但试验温度不得高于30℃。 实验四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一.试验感想 本试验是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试验中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该试验与实际的路面情况有何不同? 一是试验中荷载是在试件上两个相反方向来回作用,而实际中通常是只有一个方向的荷载;二是试验中试件是放在试模(钢板制成)中的,四周会受到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