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阅读答案

西塞山怀古阅读答案
西塞山怀古阅读答案

西塞山怀古阅读答案

【篇一: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

文试题及答案】

lass=txt>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在继承音乐传统的时候,应持▲ 的态度。自古以来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的交流从未间断,少数民族的音乐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音乐也在各民族音乐融合的基础上▲ ,在世界音乐文化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a. 开放密不可分百花齐放

b.开阔亲密无间百花齐放

c. 开阔亲密无间渐臻佳境

d.开放密不可分渐臻佳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

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b.政府部门既要明确其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也要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管理,这样才能

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c.李娜在网球场上的坚韧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在为中国体育赢得全世界瞩目的同时,也有

效传达了关于力与美的正能量。

d.汉赋虽然呈现出堆砌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锤炼语言辞句等方

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3.下列标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草坪标语)

b.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图书馆标语)

c.扬起希望的风帆,走上新生的坦途。(医院标语)

d.司机一杯酒,亲人几多愁。(公路标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

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 。

①寂寞是一种清福

②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③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5.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寄答京友

李贽

“才难,不其然乎!”今人尽知才难,尽能言才难,然竟不知才之难,才到面前竟不知爱,幸而知爱,竟不见有若己有者,不见有称喜赞

扬不啻若自其口出者,如孔北海之荐祢正平,跣足救杨彪也。

举春秋之天下,无有一人能惜圣人之才者,故圣人特发此叹,而深

羡于唐、虞之隆也。然则才.固难矣,犹时时有之;而惜才者则千

古未见其人焉。孔子惜才矣,又知人之才矣,而不当其位。入齐而

知晏平仲,居郑而知公孙子产,闻吴有季子,直往观其葬,其惜才

也如此,使其得志,肯使之湮灭而不见哉!然则孔子之叹“才难”,

非直叹才难也,直叹惜才者之难也。.

夫才有巨细,巨才方可称才也。有巨才矣,而肯任事者尤难。既有

大才,又能不避祸害,身当其任,勇以行之,而不得一第,则无凭,虽惜才,其如之何!幸而登上第,有凭据,可藉手以荐之.矣,而

年已过时,则虽才如张襄阳,亦安知听者不以过时而遂弃,其受荐

者又安知不以既老而自懈乎?

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处必寡,其瑕疵处必多,非真具眼者与

之言必不信。当此数者,则然非委曲竭忠,真若自己有,真不啻若

口出,纵人信我,亦未必能信我所信之人,憾不得与之并时,朝闻而夕用之也。呜呼!可叹也夫!

(选自李贽《李温陵集》卷四《焚书》)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举春秋之天下举:.

②直叹惜才者之难也直:.

③可藉手以荐之矣藉:.

④则虽有大才,又安所施乎施:.

7.文中“何也?以其非真惜才也”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则又安望其能若己有、不啻若口出如孔北海然也?

⑵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9.本文谈论人才问题,作者在文末发出“可以叹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叹”的原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

则为石。②洛中:指古都洛阳。②①

⑵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

人怎样的感慨?(3分)

⑵请概括第二首诗中颔联的内容。(2分)

⑶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尾联简要

分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民为贵,,君为轻。(《孟子》)

⑵教也者,。(《礼记?学记》)

⑶朝搴阰之木兰兮,(屈原《离骚》)

⑷,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⑸,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⑹,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⑺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彼岸

杨烽

女作家s君久居都市。虽然在家有香喷喷的牛奶喝,可总不觉新鲜;出门有汽车坐,可挤挤嚷嚷的;去商店买东西,柜台里都是一张张

陌生又冷漠的脸??人海茫茫的都市是人性的蛮荒之地,她想。她相

信蛮荒之地倒是人性的源头。

这天,她风尘仆仆地从都市赶到一处风景地参加笔会。午后到达下

榻宾馆,浑身汗黏黏的,于是舒舒服服地洗着澡。

猛然发觉腕上还戴着?劳力士?,便摘下来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她

瞥了一眼表针:三点十分。她一边洗澡,一边构思小说《美的原野》。她想,这原野应该设在一条河溪的彼岸。

热度适宜的浴水轻抚着她的肌肤,使她舒服、酥软和慵倦,她几乎

要打盹了?? 猛地,目光透过窗口,望见了窗外远处的翡翠色山谷。

一条溪流闪着银光轻柔而浅浅地从山谷里流淌出来。小溪彼岸有一

排柳树,如条葱郁的带子向远处逶迤。她顺着柳树朝前走,路狭窄

起来,两旁出现山崖,中间一道口子。穿过口子,迎面便是平坦的

原野,房舍躲在树木后面,阵阵鸡鸣亮亮传来——竟有一个村落在

这里!

她又喜又惊:这真有点像武陵人发现?桃花源?似的。她走向最近的

一户人家。那家的母女俩正在门前浇园、喂鸡,见她过来,便极客

气地请她到屋里歇歇脚。姑娘端茶上来时,她的注意力又落到窗下

的一只纺线车上。她起身过去,弓腰入神地看着。她攥着纺车的手

把轻轻地摇转,心里感受到一种远逝的时光又回来了的兴奋。

有同村的人进屋来看她。?一家的客就是大家的客呐!?听这话,她

心头直热。同村人来了好几茬。想起自己在城里住的那幢楼,各户

门一关,互不相干,谁知道谁呀!

母女俩把饭菜做好端上来了。饭是新米在鼎锅里焖的,菜是从门前

菜园现摘来的,主人还杀了鸡。母女一再催促她:?吃呀,吃呀!?

她便不再客气,美美地吃起来。

饭后,姑娘端起一箕谷子到屋外去,她也跟着出来,便看见了那个

舂米的石碓。青灰色的臼,发黑的木杠。她兴奋地上去踩那木杠的

端头,石杵便在石臼里发出咚咚的声音,比城里碾米机的轰轰声优

雅得多!

踩的时候她伸手摸出收音机。姑娘问:?那是啥???半导体收音机。?见姑娘不懂,她便拧开了:???下次的‘医药与卫生’节目介绍

小孩拉肚子的防治方法。请在明天的这个时候收听。?姑娘忽地走向

墙边,捡块石子在墙上刻下了此时的日影。又对她说:?明天等太阳

快照到这印子的时候,你再把它打开好吗?俺小弟拉肚子,睡在床

上好几天了。俺想听听有什么法子治。?她看着姑娘刻在墙上的印子,心里想:假如明天是阴天,没有太阳呢?她想到该把手表带出来,

可手表还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

她忽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进了屋子。

?我来赶那鬼,快摆香案!?那五十多岁的男人向母女俩吩咐着,声

调里透出不容违抗的威严。这位族里辈分最大的?伯爷?是来给姑娘

的小弟?下马?驱鬼的。伯爷转脸发现了她,如鹰的目光

便在她的脸上身上飞快地扫视。

他拿起张黄裱纸在上面画了符,用刀尖将符钉在大门上,又画了张

符焚烧成纸灰后拌着香灰包了一个小包。?吃下去,就会好了。?那

男人道。那母亲唯唯诺诺地接过纸包,畏畏缩缩地走进里屋去。伯

爷跟进去。门砰地关上了??

这情景使她的脸呼地热辣起来。她拼命地沿着来路往回跑。跑啊,

跑啊,终于跑到了溪边。她心头一松,哗地掉进水里,水一下没及

腰身。天哪!这是那条窄窄浅浅、一迈腿就过来的小溪么?横在面

前的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她站在水里急愣着??

她一声惊惧地喊叫,眼前豁然敞亮。她从迷蒙中睁大眼睛,眼前是

一汪温暖的清水,她那被现代文明滋养得丰满白皙的肢体浸泡在雪

白的浴缸里。浴缸旁边的搁架上,那只?劳力士?表指着三点二十分。下午的太阳在窗外微微发笑!

(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梦中乡村的主要特点。(4分)

13.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艺术魅力。(4分)

14.“劳力士”手表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15.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标题“彼岸”的丰富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

丁国强

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故历代

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舟而往,有着一种舟

居情结。

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

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

乘着它便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

生的最后归宿,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只有

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

顿与止泊,进而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温一壶酒,驾一叶舟,在扁舟轻凌中扣舷而歌,邀明月为伴,与清

风同行,乘兴而发,兴尽而归,小舟就像一片轻轻的苇叶,飘悠在

诗人的心海上,心之真情,便是生之逍遥。《庄子〃列御寇》云:?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庄子以舟船自由地在水上飘荡来比喻

圣人无系人物,无为物役而作逍遥游的状态。人与物同化,失去了

世俗之心,忘却了功名利禄,体悟到一种忘我的自由感和精神愉悦,达到了自适其性的精神境界,从而展现了生命的真我,实现了自己

外在和内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这种本质上的对生命意义的张扬和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呼唤本性自由的回归意识。【篇二: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

卷及答案】

s=txt>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在继承音乐传统的时候,应持▲ 的态度。自古以来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的交流从未间断,少数民族的音乐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音乐也在各民族音乐融合的基础上▲ ,在世界音乐文化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a. 开放密不可分百花齐放

b.开阔亲密无间百花齐放

c. 开阔亲密无间渐臻佳境

d.开放密不可分渐臻佳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

且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b.政府部门既要明确其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也要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管理,

这样才能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c.李娜在网球场上的坚韧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在为中国体育赢得全世界瞩目的同

时,也有效传达了关于力与美的正能量。

d.汉赋虽然呈现出堆砌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锤炼语言

辞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3.下列标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草坪标语)

b.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图书馆标语)

c.扬起希望的风帆,走上新生的坦途。(医院标语)

d.司机一杯酒,亲人几多愁。(公路标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

关。▲ ,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

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 。

①寂寞是一种清福

②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③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5.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寄答京友李贽

“才难,不其然乎!”今人尽知才难,尽能言才难,然竟不知才之难,才到面前竟不知爱,幸而知爱,竟不见有若己有者,不见有称喜赞

扬不啻若自其口出者,如孔北海之荐祢正平,

举春秋之天下,无有一人能惜圣人之才者,故圣人特发此叹,而深

羡于唐、虞之隆也。.

然则才固难矣,犹时时有之;而惜才者则千古未见其人焉。孔子惜

才矣,又知人之才矣,而不当其位。入齐而知晏平仲,居郑而知公

孙子产,闻吴有季子,直往观其葬,其惜才也如此,使其得志,肯

使之湮灭而不见哉!然则孔子之叹“才难”,非直叹才难也,直叹惜

才者之难也。.

夫才有巨细,巨才方可称才也。有巨才矣,而肯任事者尤难。既有

大才,又能不避祸害,身当其任,勇以行之,而不得一第,则无凭,虽惜才,其如之何!幸而登上第,有凭据,可藉手以荐之矣,而年

已过时,则虽才如张襄阳,亦安知听者不以过时而遂弃,其受荐者

又安.知不以既老而自懈乎?

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处必寡,

其瑕疵处必多,非真具眼者与之言必不信。当此数

人,憾不得与之并时,朝闻而夕用之也。呜呼!可叹也夫!

(选自李贽《李温陵集》卷四《焚书》)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举春秋之天下举:.

②直叹惜才者之难也直:.

③可藉手以荐之矣藉:.

④则虽有大才,又安所施乎施:.

7.文中“何也?以其非真惜才也”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3分)

a.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d.(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则又安望其能若己有、不啻若口出如孔北海然也?

⑵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9.本文谈论人才问题,作者在文末发出“可以叹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叹”的原因。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

则为石。②洛中:指古都洛阳。②①⑵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分)

⑵请概括第二首诗中颔联的内容。(2分)

⑶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尾联简要

分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民为贵,,君为轻。(《孟子》)

⑵教也者,。(《礼记?学记》)

⑶朝搴阰之木兰兮,。(屈原《离骚》)

⑸(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⑹

⑺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彼岸

杨烽

女作家s君久居都市。虽然在家有香喷喷的牛奶喝,可总不觉新鲜;出门有汽车坐,可挤挤嚷嚷的;去商店买东西,柜台里都是一张张

陌生又冷漠的脸??人海茫茫的都市是人性

的蛮荒之地,她想。她相信蛮荒之地倒是人性的源头。

这天,她风尘仆仆地从都市赶到一处风景地参加笔会。午后到达下

榻宾馆,浑身汗黏黏的,于是舒舒服服地洗着澡。

猛然发觉腕上还戴着?劳力士?,便摘下来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她

瞥了一眼表针:三点十分。她一边洗澡,一边构思小说《美的原野》。她想,这原野应该设在一条河溪的彼岸。

热度适宜的浴水轻抚着她的肌肤,使她舒服、酥软和慵倦,她几乎

要打盹了??

猛地,目光透过窗口,望见了窗外远处的翡翠色山谷。一条溪流闪

着银光轻柔而浅浅地从山谷里流淌出来。小溪彼岸有一排柳树,如

条葱郁的带子向远处逶迤。她顺着柳树朝前走,路狭窄起来,两旁

出现山崖,中间一道口子。穿过口子,迎面便是平坦的原野,房舍

躲在树木后面,阵阵鸡鸣亮亮传来——竟有一个村落在这里!

她又喜又惊:这真有点像武陵人发现?桃花源?似的。她走向最近的

一户人家。那家的母女俩正在门前浇园、喂鸡,见她过来,便极客

气地请她到屋里歇歇脚。姑娘端茶上来时,她的注意力又落到窗下

的一只纺线车上。她起身过去,弓腰入神地看着。她攥着纺车的手

把轻轻地摇转,心里感受到一种远逝的时光又回来了的兴奋。

有同村的人进屋来看她。?一家的客就是大家的客呐!?听这话,她

心头直热。同村人来了好几茬。想起自己在城里住的那幢楼,各户

门一关,互不相干,谁知道谁呀!

母女俩把饭菜做好端上来了。饭是新米在鼎锅里焖的,菜是从门前

菜园现摘来的,主人还杀了鸡。母女一再催促她:?吃呀,吃呀!?

她便不再客气,美美地吃起来。

饭后,姑娘端起一箕谷子到屋外去,她也跟着出来,便看见了那个

舂米的石碓。青灰色的臼,发黑的木杠。她兴奋地上去踩那木杠的

端头,石杵便在石臼里发出咚咚的声音,比城里碾米机的轰轰声优

雅得多!

踩的时候她伸手摸出收音机。姑娘问:?那是啥???半导体收音机。?见姑娘不懂,她便拧开了:???下次的‘医药与卫生’节目介绍

小孩拉肚子的防治方法。请在明天的这个时候收听。?姑娘忽地走向

墙边,捡块石子在墙上刻下了此时的日影。又对她说:?明天等太阳

快照到这印子的时候,你再把它打开好吗?俺小弟拉肚子,睡在床

上好几天了。俺想听听有什么法子治。?她看着姑娘刻在墙上的印子,心里想:假如明天是阴天,没有太阳呢?她想到该把手表带出来,

可手表还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

她忽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进了屋子。

?我来赶那鬼,快摆香案!?那五十多岁的男人向母女俩吩咐着,声

调里透出不容违抗的威严。这位族里辈分最大的?伯爷?是来给姑娘

的小弟?下马?驱鬼的。伯爷转脸发现了她,如鹰的目光便在她的脸

上身上飞快地扫视。

他拿起张黄裱纸在上面画了符,用刀尖将符钉在大门上,又画了张

符焚烧成纸灰后拌着香灰包了一个小包。?吃下去,就会好了。?那

男人道。那母亲唯唯诺诺地接过纸包,畏畏缩缩地走进里屋去。伯

爷跟进去。门砰地关上了??

这情景使她的脸呼地热辣起来。她拼命地沿着来路往回跑。跑啊,

跑啊,终于跑到了溪边。她心头一松,哗地掉进水里,水一下没及

腰身。天哪!这是那条窄窄浅浅、一迈腿就过来的小溪么?横在面

前的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她站在水里急愣着??

她一声惊惧地喊叫,眼前豁然敞亮。她从迷蒙中睁大眼睛,眼前是

一汪温暖的清水,她

那被现代文明滋养得丰满白皙的肢体浸泡在雪白的浴缸里。浴缸旁

边的搁架上,那只?劳力士?表指着三点二十分。

下午的太阳在窗外微微发笑!

(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梦中乡村的主要特点。(4分)

13.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艺术魅力。(4分)

14.“劳力士”手表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15.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标题“彼岸”的丰富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

丁国强

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故历代

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舟而往,有着一种舟

居情结。

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

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

乘着它便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因此,具有

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

人生的最后归宿,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只

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

安顿与止泊,进而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温一壶酒,驾一叶舟,在扁舟轻凌中扣舷而歌,邀明月为伴,与清

风同行,乘兴而发,兴尽而归,小舟就像一片轻轻的苇叶,飘悠在

诗人的心海上,心之真情,便是生之逍遥。《庄子〃列御寇》云:?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庄子以舟船自由地在水上飘荡来比喻

圣人无系人物,无为物役而作逍遥游的状态。人与物同化,失去了

世俗之心,忘却了功名利禄,体悟到一种忘我的自由感和精神愉悦,达到了自适其性的精神境界,从而展现了生命的真我,实现了自己

外在和内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这种本质上的对生命意义的张扬和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呼唤本性自由的回归意识。 ?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命题,以?天人合一?为主流的天人观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点。《庄子》《楚辞》中居于舟,临于水,在远离尘世纷争、风景幽美的江泽湖畔信舟垂钓,对酒邀月的渔父,得到了哲学上的认可,从而成了中国隐逸文人心目中的偶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兼济天下?的自觉意识,总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但在现实中屡遭挫折,进而或弃官或隐居。于是将自己同自然界融为一体,体会和谐统一的情感愉悦,向自然界寻求生命的意义,从而显发自己的生命价值。

(有删改)

16.请根据文章第二段阐释“高蹈世界”的含义。(6分)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篇三: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

文试题】

s=txt>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在继承音乐传统的时候,应持▲ 的态度。自古以来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的交流从未间断,少数民族的音乐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音乐也在各民族音乐融合的基础上▲ ,在世界音乐文化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a. 开放密不可分百花齐放

b.开阔亲密无间百花齐放

c. 开阔亲密无间渐臻佳境

d.开放密不可分渐臻佳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

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b.政府部门既要明确其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也要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管理,这样才能

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c.李娜在网球场上的坚韧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在为中国体育赢得全世界瞩目的同时,也有

效传达了关于力与美的正能量。

d.汉赋虽然呈现出堆砌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锤炼语言辞句等

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3.下列标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草坪标语)

b.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图书馆标语)

c.扬起希望的风帆,走上新生的坦途。(医院标语)

d.司机一杯酒,亲人几多愁。(公路标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

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

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 。

①寂寞是一种清福

②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③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5.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寄答京友

李贽

“才难,不其然乎!”今人尽知才难,尽能言才难,然竟不知才之难,才到面前竟不知爱,幸而知爱,竟不见有若己有者,不见有称喜赞

扬不啻若自其口出者,如孔北海之荐祢正平,跣足救杨彪

举春秋之天下,无有一人能惜圣人之才者,故圣人特发此叹,而深

羡于唐、虞之隆也。然则才.固难矣,犹时时有之;而惜才者则千

古未见其人焉。孔子惜才矣,又知人之才矣,而不当其位。入齐而

知晏平仲,居郑而知公孙子产,闻吴有季子,直往观其葬,其惜才

也如此,使其得志,肯使之湮灭而不见哉!然则孔子之叹“才难”,

非直叹才难也,直叹惜才者之难也。.

夫才有巨细,巨才方可称才也。有巨才矣,而肯任事者尤难。既有

大才,又能不避祸害,身当其任,勇以行之,而不得一第,则无凭,虽惜才,其如之何!幸而登上第,有凭据,可藉手以荐之.矣,而

年已过时,则虽才如张襄阳,亦安知听者不以过时而遂弃,其受荐

者又安知不以既老而自懈乎?

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处必寡,其瑕疵处必多,非真具眼者与

之言必不信。当此数者,则然非委曲竭忠,真若自己有,真不啻若

口出,纵人信我,亦未必能信我所信之人,憾不得与之并时,朝闻

而夕用之也。呜呼!可叹也夫!

(选自李贽《李温陵集》卷四《焚书》)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

词语。(4分)

①举春秋之天下举:.

②直叹惜才者之难也直:.

③可藉手以荐之矣藉:.

④则虽有大才,又安所施乎施:.

7.文中“何也?以其非真惜才也”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d.(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则又安望其能若己有、不啻若口出如孔北海然也?

9.本文谈论人才问题,作者在文末发出“可以叹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叹”的原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

则为石。②洛中:指古都洛阳。②①

⑵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

人怎样的感慨?(3分)

⑵请概括第二首诗中颔联的内容。(2分)

⑶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尾联简要

分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民为贵,,君为轻。(《孟子》)

⑵教也者,。(《礼记?学记》)

⑶朝搴阰之木兰兮,。(屈原《离骚》)

⑷,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⑸,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⑹,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⑺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彼岸

杨烽

女作家s君久居都市。虽然在家有香喷喷的牛奶喝,可总不觉新鲜;出门有汽车坐,可挤挤嚷嚷的;去商店买东西,柜台里都是一张张

陌生又冷漠的脸??人海茫茫的都市是人性的蛮荒之地,她想。她相

信蛮荒之地倒是人性的源头。

这天,她风尘仆仆地从都市赶到一处风景地参加笔会。午后到达下

榻宾馆,浑身汗黏黏的,于是舒舒服服地洗着澡。

猛然发觉腕上还戴着?劳力士?,便摘下来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她

瞥了一眼表针:三点十分。她一边洗澡,一边构思小说《美的原野》。她想,这原野应该设在一条河溪的彼岸。

热度适宜的浴水轻抚着她的肌肤,使她舒服、酥软和慵倦,她几乎

要打盹了?? 猛地,目光透过窗口,望见了窗外远处的翡翠色山谷。

一条溪流闪着银光轻柔而浅浅地从山谷里流淌出来。小溪彼岸有一

排柳树,如条葱郁的带子向远处逶迤。她顺着柳树朝前走,路狭窄

起来,两旁出现山崖,中间一道口子。穿过口子,迎面便是平坦的

原野,房舍躲在树木后面,阵阵鸡鸣亮亮传来——竟有一个村落在

这里!

她又喜又惊:这真有点像武陵人发现?桃花源?似的。她走向最近的

一户人家。那家的母女俩正在门前浇园、喂鸡,见她过来,便极客

气地请她到屋里歇歇脚。姑娘端茶上来时,她的注意力又落到窗下

的一只纺线车上。她起身过去,弓腰入神地看着。她攥着纺车的手

把轻轻地摇转,心里感受到一种远逝的时光又回来了的兴奋。

有同村的人进屋来看她。?一家的客就是大家的客呐!?听这话,她

心头直热。同村人来了好几茬。想起自己在城里住的那幢楼,各户

门一关,互不相干,谁知道谁呀!

母女俩把饭菜做好端上来了。饭是新米在鼎锅里焖的,菜是从门前

菜园现摘来的,主人还杀了鸡。母女一再催促她:?吃呀,吃呀!?

她便不再客气,美美地吃起来。

饭后,姑娘端起一箕谷子到屋外去,她也跟着出来,便看见了那个

舂米的石碓。青灰色的臼,发黑的木杠。她兴奋地上去踩那木杠的

端头,石杵便在石臼里发出咚咚的声音,比城里碾米机的轰轰声优

雅得多!

踩的时候她伸手摸出收音机。姑娘问:?那是啥???半导体收音机。?见姑娘不懂,她便拧开了:???下次的‘医药与卫生’节目介绍

小孩拉肚子的防治方法。请在明天的这个时候收听。?姑娘忽地走向

墙边,捡块石子在墙上刻下了此时的日影。又对她说:?明天等太阳

快照到这印子的时候,你再把它打开好吗?俺小弟拉肚子,睡在床

上好几天了。俺想听听有什么法子治。?她看着姑娘刻在墙上的印子,

心里想:假如明天是阴天,没有太阳呢?她想到该把手表带出来,可手表还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

她忽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进了屋子。

?我来赶那鬼,快摆香案!?那五十多岁的男人向母女俩吩咐着,声调里透出不容违抗的威严。这位族里辈分最大的?伯爷?是来给姑娘的小弟?下马?驱鬼的。伯爷转脸发现了她,如鹰的目光便在她的脸上身上飞快地扫视。

他拿起张黄裱纸在上面画了符,用刀尖将符钉在大门上,又画了张符焚烧成纸灰后拌着香灰包了一个小包。?吃下去,就会好了。?那男人道。那母亲唯唯诺诺地接过纸包,畏畏缩缩地走进里屋去。伯爷跟进去。门砰地关上了??

这情景使她的脸呼地热辣起来。她拼命地沿着来路往回跑。跑啊,跑啊,终于跑到了溪边。她心头一松,哗地掉进水里,水一下没及腰身。天哪!这是那条窄窄浅浅、一迈腿就过来的小溪么?横在面前的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她站在水里急愣着??

她一声惊惧地喊叫,眼前豁然敞亮。她从迷蒙中睁大眼睛,眼前是一汪温暖的清水,她那被现代文明滋养得丰满白皙的肢体浸泡在雪白的浴缸里。浴缸旁边的搁架上,那只?劳力士?表指着三

点二十分。

下午的太阳在窗外微微发笑!

(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梦中乡村的主要特点。(4分)

13.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艺术魅力。(4分)

14.“劳力士”手表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15.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标题“彼岸”的丰富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

丁国强

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故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舟而往,有着一种舟居情结。

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

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

乘着它便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因此,具有....

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

人生的最后归宿,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只

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

安顿与止泊,进而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温一壶酒,驾一叶舟,在扁舟轻凌中扣舷而歌,邀明月为伴,与清

风同行,乘兴而发,兴尽而归,小舟就像一片轻轻的苇叶,飘悠在

诗人的心海上,心之真情,便是生之逍遥。《庄子〃列御寇》云:?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庄子以舟船自由地在水上飘荡来比喻

圣人无系人物,无为物役而作逍遥游的状态。人与物同化,失去了

世俗之心,忘却了功名利禄,体悟到一种忘我的自由感和精神愉悦,达到了自适其性的精神境界,从而展现了生命的真我,实现了自己

外在和内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这种本质上的对生命意义的张扬和

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呼唤本性自由的回归意识。 ?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命题,以?天人合一?为主流的天人观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点。《庄子》

《楚辞》中居于舟,临于水,在远离尘世纷争、风景幽美的江泽湖

畔信舟垂钓,对酒邀月的渔父,得到了哲学上的认可,从而成了中

国隐逸文人心目中的偶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兼济天下?的自觉

意识,总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但在现实

中屡遭挫折,进而或弃官或隐居。于是将自己同自然界融为一体,

体会和谐统一的情感愉悦,向自然界寻求生命的意义,从而显发自

己的生命价值。

(有删改)

16.请根据文章第二段阐释“高蹈世界”的含义。(6分)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原因。(6分)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西塞山怀古》由刘禹锡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此诗表面看是写历史变迁,世事无常,兴衰难料之感,但若联系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和刘禹锡密切关注国事的心态来看,则可知怀古之意实因伤今,作者是在以古为鉴,警示时人:三国六朝的分裂局面已成历史,唐王朝还算是个统一的大国,但各藩镇拥兵自重已经多年,“四海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也有深重的隐忧。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西塞山怀古》 作者: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 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一名道士洑矶。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自夔州调往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经过西塞山时写了这首诗。 ⑵王濬(读jùn),晋益州刺史。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 ⑷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⑸石头:指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清凉山。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降幡:降旗。 ⑹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故垒:

三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说课稿(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三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说 课稿(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三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说课稿(参考 文本) 一、教材分析 《春天的雨点》是义务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人记叙文。文章记叙了乌汉娜老师为上课走神的学生达丽玛补课并护送她回家的事,赞扬了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这位学生的祟高的职业道德。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两条思路写。一为达丽玛“走神”——“知错后悔”——“发誓”——“专心”。二为乌汉娜老师“发现”、“补课”——“放心”——“护送”。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文章对乌汉娜老师这个主要人物,主要是通过外在行为、语言、神态的描述,她的思想认识、心理活动没有提及。 再从整个单元来看,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

惯为要义,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培养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形成从根本上说,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自己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习得的。所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更好的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春天的雨点》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浓浓师生情的课文。“情”是课文的灵魂,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这种师生情呢?我想,通过创设情境,领悟课文情感是一种方法。我对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做了如下的设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竭力”等词语,理解“竭力、发誓”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3 、能根据课后作业第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4、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按课后习题要求一自学课文,做读书记号,学习部

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含答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五四运动早已载(zài)入史册,后 人对其进行纪念,从中汲取能量,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梦而奋斗。 B.倡导整本书阅读,是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 浅阅读正成为趋势,阅读容易走向浅尝辄(zé)止、断章取意的误区。 C.缂(gè)丝这种中国传统技艺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能自由变幻色彩,因 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缂织彩纬的织工须有一定的艺术造诣。 D.黄家庄藏有美酒的消息不胫而走,据那些喝过的人说,那酒澄( (chéng)清 透亮,醇厚绵长,入口生香,实乃琼浆玉液,令人回味无穷。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我们的英雄未必是无所不为的超级英雄, 每一个普通人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和行动都有可能使之成为英雄。 B.好的文艺作品应该用别开生面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 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C.元旦期间,漫步街头,只见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 店购货满200元者,本店将热忱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D.《左传》并不简单描写流亡者的不幸,而是通过血腥与动荡的非凡经历,让 流亡者与众不同,产生了与一般士大夫迥然有别的思想锋芒和精神性格。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海藻的大小相差悬殊:小的成体只有几厘米长,如小石花菜、小杉藻等;大

西塞山怀古翻译、解析

西塞山怀古 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 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东吴灭亡以后,在金陵建都的王朝都先后灭亡,如今的西塞山依旧紧靠长江。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注释 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今逢:一作“从今”。 “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赏析 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细腻传神的点出。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孙吴政权日薄西山的颓势和溃败的丑态。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认为此诗第五句甚妙。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但是前面所写并没有离题。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

安徽省宣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宣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百年,佳作不少,至今却没有个评判标准。旧诗则不同,不仅高手如林,佳作迭出,而且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后人根据这些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在每种诗体中都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压卷之作”或“第一”。其中推出数量较多、争论比较激烈的,还是在对唐人七律的推举上。 宋人杨万里《诚斋诗话》拟推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为唐人七律压卷,严羽不以为然,在《沧浪诗话》中明确宣布:“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到了明代,“前七子”首领何景明又推沈俭期《独不见》为唐人七律压卷,鼎足而三。后来,大家争来争去,结果反把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撂下,集中在《黄鹤楼》与《独不见》之间争高低。 同在明代的王世贞非但否定了二诗,还把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重新提了出来,又开列了杜甫的《登高》、《秋兴》之一和之七三篇,以为欲求七律压卷,“当于四章求之”。 清人基本上在宋、明推出的七律压卷上争高低,同时也推出了新的七律压卷。如徐增等推杜甫《秋兴》八首为七律第一,管世铭等又推杜甫

《诸将》五首为压卷,杨伦《杜诗镜铨》甚至认为《诸将》在“《秋兴》之上”。如此一来,杜甫被推七律压卷的票数直线上升,崔颢其次,占二首。 或许有人会感到困惑,历代所推唐人七律压卷,为何多在初盛唐时期?中晚唐七律数量更多,为何不推?这就牵涉到古人对七律诗体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了。 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七律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诗体。五律以清空一气、意味深远为上,甚至可以空灵幽淡一些;七律则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为上。姚鼐以为“七言今体句引字赊,尤贵气健”。施补华甚至认为“七律以元气浑成为上……以小巧粗犷为下”。如果以这些标准来衡量,宋人推出的《九日蓝田崔氏庄》、《黄鹤楼》二篇,的确称得上“句引字赊”,笔健气足,《黄鹤楼》更是气象壮阔,“元气浑成”。尽管《黄鹤楼》的前四句连平仄都不合,颔联对仗也成问题,但通篇笔力雄健,为他人所罕见。再看其他人推出的七律压卷,无论是《登高》也好,《秋兴》八首也罢,尽管篇名不同,题材不一,但基本上都是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七律为主,都在气势浩大、骨力遒劲的风格范围之内。绝不会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选为压卷。至于沈俭期的《独不见》有此荣幸,恐怕与其独特的位置有关。姚鼐以为此律“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正说出了其中的地位与玄机。窃以为:《黄鹤楼》以健气为胜,《独不见》以圆润为胜,二者各得其妙,而后者可视为初唐七律第一。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1~2单元达标测试卷 亲情春天的脚步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基础达标我会做 一、字词积累。(26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_”。(6分) 懂.得(dǒn dǒng)漆.黑(xīqī)跌.倒(diēshī) 沉醉.(zuìzhuì) 建筑.(gǒng zhù) 仿佛.(fófú) 2.请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6分) (1)这件事我们要先调.(diào tiáo)查,然后才能进行调.(diào tiáo) 解。 (2)妈妈用抹.(māmǒ)布把芳芳在桌子上涂抹.(māmǒ)的东西擦 干净了。 (3)那个蒙.(ménɡměnɡ)古族人是我的启蒙.(ménɡměnɡ)老师。3.看拼音,写词语。(8分)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6分)

渴望愿望希望 (1)成为一名海军一直是我心底的(),因此我的风筝是一顶 水兵帽。 (2)达丽玛多像一只()飞出笼子的小鸟。 (3)我真()爸爸早点回来。 飘扬飘舞飘洒 (4)补课完毕,她才看到窗外正()着细细的雨丝。 (5)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 (6)几片黄叶在秋风中自由自在地()。 二、句子训练。(6分) 1.乌罕娜老师的伞被一个外地的兽医借走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见老师出来了,达丽玛的笑脸像绽开的花朵。(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一下子搂住冬冬,激动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仿写句子,前面写人物动作,后面写人物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我能行 三、语言感悟。(10分) 1.我能把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8分) 春回()()春意()()()()春色 春光()() 鸟()花() 莺()燕()

《西塞山怀古》教案

西塞山怀古 教学目标: 1.朗诵作品,品评赏析 2.深入了解刘禹锡怀古诗的成就. 课时安排:一教时 授课过程: 一.作者与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解题: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二.朗读全诗,品析鉴赏. 一读诗歌理解大意 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①“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③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 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①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三读诗歌把握寓意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因此诗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慨今;四海为家,

高考古诗阅读题-解答咏史诗阅读题

咏史诗又称怀古咏史诗,是以历史题材为写作对象的诗词,即针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成败或历史人物的功过、朝代的兴衰等,抒发自己的感慨或感悟的诗词。 一、知识梳理 1.在唐代创作咏史诗比较多的诗人有中唐刘禹锡、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刘禹锡的咏史诗多采用七言律诗或绝句形式,如《乌衣巷》、《石头城》、《西塞山怀古》等;杜牧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七言咏史绝句,如《赤壁》、《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李商隐的咏史诗大多是托古讽今之作,如《隋宫》、《贾生》、《筹笔驿》等。 2.咏史诗标题常含“怀古”一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或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地点入题,如杜甫的《蜀相》、杜庠的《赤壁》(2004年上海卷)。 3.咏史诗常见的题材有勾践灭吴、项羽自刎、昭君出塞、赤壁之战、李杨(贵妃)爱情等,咏史诗中咏叹较多的历史地点有赤壁、金陵等,杜甫常咏赞蜀相诸葛亮以抒发自己忠君爱国之情。 4.以诗论史是指在概括历史事件基础上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褒贬评论。如杜牧和王安石的同题诗《题乌江亭》表达的观点和情感态度迥异,杜牧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为项羽自刎而惋惜,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王安石诗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认为项羽失败是历史必然。

5.借古讽今是指对社会政治有所不满,借剖析历史事件抨击封建统治者。此类诗长于精辟议论,如杜牧《过华清宫》(2003年上海春招卷)通过写唐玄宗命人给杨贵妃送荔枝一事,鞭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淫逸误国,警告封建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6.借古抒怀是指借评析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间接抒情方法。此类诗中历史人物与作者之间是类比或对比关系。一类诗是借助类比手法,以历史人事与自己的相似点为抒怀连接点。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比,借廉颇老了尚思为国效力来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另一类诗是借助对比手法,以历史人事与自己的相反点为抒情连接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借追忆功业非凡的三国英雄周瑜,抒发了仰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7.咏史诗所抒发的思想情感一般有以下七种:(1)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2)抒发怀才不遇、志不得伸的苦闷;(3)抒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4)揭露(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奢侈淫逸的昏庸腐朽;(5)表达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命运的忧国伤时之情。(6)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历史覆辙。(7)抒发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慨。 8.咏史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借景抒情、对比、细节描写等。 二、题型分析

春天的雨点阅读答案

春天的雨点阅读答案 禾苗是需要雨露滋润的,孩子是需要老师的关爱和教诲才能成长的。本文讲的就是一个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故事。阅读本文时,要认真地体会反映人物情感和文章中心的句子。 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正望着老师乌汉娜,但是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到大草原上去了。达丽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乌汉娜从四十二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达丽玛站起来,无法回答,脸羞得红红的。放学后,你到办公室来,我给你补这堂课。达丽玛坐下来,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 孩子们活蹦乱跳地背着书包放学了,达丽玛低着头走进了办公室。乌汉娜让达丽玛坐在自己身边,像是对着四十二位学生,又开始讲课了。达丽玛望着老师(严厉严肃)的面容,认真的表情,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补课完毕,她才看见窗外(飘洒飘扬)着细细的春雨。 老师,下雨了达丽玛惊奇地问。你没看见闪电吗没听见雷声吗乌汉娜问。达丽玛摇摇头。你什么都没听见乌汉娜又问。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了。是呀,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乌汉娜忘记了一切疲劳,压抑住心头的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我放心了&& 二十一岁的乌汉娜解开蒙古袍衣襟,把十岁的达丽玛搂在身旁,在绵绵春雨中,送孩子回到家,然后扭身走了。达丽玛摸着自己干干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深沉)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细雨朦胧中远去&&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着蓬勃的(生气生机)。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思考练习 1.划去文章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用仿佛写一句话。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概括出第一、二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有一句话既点了题,又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原文中用__________画出来。 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达丽玛的

《例外的惭愧》阅读答案

《例外的惭愧》阅读答案 ①我有一个特点令我自己十分惭愧,那就是:我经常不惭愧。 ②譬如说,我去人家家里吃饭,女主人烧得一手好菜,我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诚心诚意地赞道:“真惭愧呀,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怎么就烧不出来呀!” ③可是,等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之际,我仿佛听见极幽微的声音在提醒我:“哎,我说,你这家伙,你说的话好像不太诚实哦!你想想,你真的惭愧吗?你只不过是说说罢了,你干吗要说这种话?这世上说话不实在的人已经太多了,你还要再增加一个吗?” ④我当下:“哎呀,我并不是撒谎,我当时大一时冲动吧?我其实并不打算惭愧的,更不打算改过,我下回小心不乱说不实之话就是了。” ⑤其他的事依此类推,例如人家的屋子布置得如何雅洁清幽,人家的研究做得如何深沉扎实,人家的菜园打理得如何鲜翠欲滴,我其实都厚着脸皮轻易放过自己——动不动就惭愧,那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⑥不过,倒有一“外套事件”例外。 ⑦大约十年前,我在暑假去新西兰旅游。台湾的暑假其实正逢新西兰的'冬天,这一点,我虽然也知道,却仍然心存幸,不肯多带厚重的衣服。管他呢,等到了新西兰冷得受不了,再想办法吧! ⑧到了新西兰,我那几件毛衣实在挡不了事,立刻想去买衣服。刚好那天朋友开车带我出游,车子高速开在公路上(新西兰人少车少,路又宽平,几乎每条路都可当高速公路来开),我忽然大叫: ⑨“停车,停车——开回去,我看到一所教堂!” ⑩“教堂怎么了?” “教堂门口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大义卖。” “奇怪,”朋友半信半疑,“车子开那么快,你也看得到!” 但她还是把车退了回去,果真教堂在举行义卖。义卖多半不卖什么好东西,都是些人家用不着的旧物品,倒是巧克力奶和饼干做得非常好,我们各点了一份。忽然,我看到了一件美丽的羽绒外套。哎呀,那刚好是我想要的,跑去一试,尺码正合适;再看价钱,天哪,差不多合台币两千元。当天的大堂里,每件东西都贱价,就这件外套死贵。怎么回事,我竟看上唯一一件贵货,便忍不住想还价。

六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教学 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3、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读书记号阅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的词句。三、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唇(chǘn),不能读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1,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2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3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5篇,附答案)

一、李时珍解剖穿山甲 我国宏伟的自然科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对科学研究态度十分严格,陌生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 有一次,他看到古代出名药物雪茄陶弘景的书上说:河边有一种叫穿山甲的动物,它最喜欢吃蚂蚁。便想:蚂蚁那么笑,穿山甲是怎样吃它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来到小河边,找到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原来,穿山甲身上披着一块块的鳞片,既能张开又能合拢。 当它发现蚂蚁时,全身的鳞片都张开,放开一种分外的气味,蚂蚁闻到就往鳞片下钻。等蚂蚁爬满了,它就突然把鳞片合拢,然后钻到水利,把鳞片张开,不一会,蚂蚁全浮到水面上来。穿山甲就可以饱餐一顿了。观察后他还不放心,为了进一步证实穿山甲的确爱吃蚂蚁,他特地又到河边捉了一只穿山甲,把它的肚子切开观察,果然装了一升多的蚂蚁。 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由于他亲自观察实践修正补充了大量材料才写完了完善的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练一练 1.联系上下文解词。 (1)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画出穿山甲吃蚂蚁的过程。 3.给第3节加上标点。 4.用“/”将第2节分成3层,写出层意。 第1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徽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安徽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百年,佳作不少,至今却没有个评判标准。旧诗则不同,不仅高手如林,佳作迭出,而且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后人根据这些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在每种诗体中都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压卷之作”或“第一”。其中推出数量较多、争论比较激烈的,还是在对唐人七律的推举上。 宋人杨万里《诚斋诗话》拟推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为唐人七律压卷,严羽不以为然,在《沧浪诗话》中明确宣布:“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到了明代,“前七子”首领何景明又推沈俭期《独不见》为唐人七律压卷,鼎足而三。后来,大家争来争去,结果反把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撂下,集中在《黄鹤楼》与《独不见》之间争高低。 同在明代的王世贞非但否定了二诗,还把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重新提了出来,又开列了杜甫的《登高》、《秋兴》之一和之七三篇,以为欲求七律压卷,“当于四章求之” 。 清人基本上在宋、明推出的七律压卷上争高低,同时也推出了新的七律压卷。如徐增等推杜甫《秋兴》八首为七律第一,管世铭等又推杜甫《诸将》五首为压卷,杨伦《杜诗镜铨》甚至认为《诸将》在“《秋兴》之上”。如此一来,杜甫被推七律压卷的票数直线上升,崔颢其次,占二首。 或许有人会感到困惑,历代所推唐人七律压卷,为何多在初盛唐时期?中晚唐七律数量更多,为何不推?这就牵涉到古人对七律诗体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了。 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七律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诗体。五律以清空一气、意味深远为上,甚至可以空灵幽淡一些;七律则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为上。姚鼐以为“七言今体句引字赊,尤贵气健”。施补华甚至认为“七律以元气浑成为上……以小巧粗犷为下”。如果以这些标准来衡量,宋人推出的《九日蓝田崔氏庄》、《黄鹤楼》二篇,的确称得上“句引字赊”,笔健气足,《黄鹤楼》更是气象壮阔,“元气浑成”。尽管《黄鹤楼》的前四句连平仄都不合,颔联对仗也成问题,但通篇笔力雄健,为他人所罕见。再看其他人推出的七律压卷,无论是《登高》也好,《秋兴》八首也罢,尽管篇名不同,题材不一,但基本上都是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七律为主,都在气势浩大、骨力遒劲的风格范围之内。绝不会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选为压卷。至于沈俭期的《独不见》有此荣幸,恐怕与其独特的位置有关。姚鼐以为此律“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正说出了其中的地位与玄机。窃以为:《黄鹤楼》以健气为胜,《独不见》以圆润为胜,二者各得其妙,而后者可视为初唐七律第一。 由于盛唐诗气象博大,七律亦多雄浑伟丽,气势磅礴,未免让杜甫、王维、崔颢等盛唐诗人占了便宜,多有被选为第一者。但也有人为此抱不平,硬是从中唐诗人中发掘了二首七律压卷,这便是刘长卿的《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沈德潜曾说:“七律至随州,工绝亦秀绝矣,然前此浑厚兀养之气不存。”但刘长卿这首《献淮宁节度使李相公》实在是鹤立鸡群,“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诸句健气凌云,通体浑成。沈德潜谓此律“起手如黄鹄高举,见天地方圆。”金圣叹说它如“象王回身”,都是盛赞此诗的气象壮阔,雄伟浑成。难怪何焯叹道:“气势笔力匹敌《黄鹤楼》诗,千载绝作也。” 中国古代在对诗的长期研究和探讨中,的确形成了一整套的诗歌评价体系,而这正是目前新诗所缺少的。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4日孙琴安《七律压卷与唐诗审美》,有删改) 【注】兀募(ao):形容文词格调不同流俗。

练习题1

练习1、 一、按要求填空。(3分) 学校有“金、杨、王、张、孙、胡、费、高、徐”几位老师,按音序表中的顺序排列,排在最前的应是______老师,排在最后的是______老师,排在第五位的是_____老师。 二、字词句部分。 1、补充词语。(12分) 心悦()服腾云()雾喜出()外身()其境深情厚()寸草春()()然而生不()而同雪中送()死而后()()学步气()吁吁 2、选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5分) ①、久别重逢,同学们显得格外亲热。() ②、卡车装不下,我们格外找了一辆大车。() 备选答案:①格子以外②额外、另外③超乎寻常④规格、格式 ③、这孩子大大的眼睛,看上去怪精神的。() ④、雷锋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 ⑤、我们要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 备选答案:①宗旨、主要的意义②活跃、有生气。③人的思想④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3、根据句子的意思,用“望”字写七个词语,再分别填入句中括号里。(不能重复。)(7分) 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②对未来,他充满了()。 ③家里虽穷,但他非常()读书。 ④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共同()。 ⑤我们要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辜负党对我们的() ⑥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没有()。 ⑦去北海公园过队日,是我们()已久的一项活动。 4、用“——”画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①足球排球棒球气球网球 ②武断勇敢坚强坚定机智 ③曲艺电影歌舞报纸戏剧 ④四川云南广州江苏西藏 5、按要求写句子。(4分) ①用一个比喻句写出老师育人的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草出土。(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句不是病句的,请打“√”,是病句的请在原句上修改。(5分) ①万里长城、赵州桥、黄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 ②语文对我很感兴趣,所以上语文课我总是特别用心。( ) ③通过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 ④自然老师带我们到野外采集了许多植物和昆虫标本。( )

西塞山怀古 赏析doc.

《西塞山怀古》赏析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旛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七、八月之际,刘禹锡由夔州任调往和州任,沿江东下,途经如今湖北大冶附近的西塞山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怀古》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是一幅绮丽的历史画卷。作者把特定的历史情节和山川形胜的自然背景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并将秋色不露痕迹的涂抹在画面上,造成了含蓄蕴籍的艺术境界,令读者体会到了历史家的严峻,政治家的敏锐,哲学家的深邃,文学家的伤感,挥就了一首杰出的诗章。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句首联,是刘禹锡给《西塞山怀古》这幅历史画卷选择的第一个情节。 距离刘禹锡写《西塞山怀古》五百四十四年前,即公元二七九年,西晋武帝司马炎为完成统一大业,下令伐吴,在东起滁洲(今安徽滁县)西至益州(今四川成都)的广阔战线上,以贾充为大都督,组织了数路大军,向吴主孙皓发起了全面进攻。处于战线最西端的龙骧将军王濬,先于益州起造战舰——“以木为城,起楼檐,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注:《晋书·王濬传》]。史称“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王濬挥师于公元二八零年正月自益州东征,沿长江向孙皓的首府金陵挺进,并于同年三月在石头城(金陵城)上接受了孙皓的投降。 这次战争历时五个月,兵将之众多,战区之广阔,战役之复杂,殊为罕见。但在广阔的背景和纷繁的历史素材中,作者化复杂为单纯,仅选择了“王濬楼船”和吴主孙皓的投降地——金陵城来作描述。 金陵的“王气”之说由来已久。秦始皇曾言“东南有天子气”[注:史记·高祖本记],乃至后来的北朝诗人虞信[注:就是‘虞信生平最萧瑟’里的那个虞信,见杜甫《咏怀古迹》]在《哀江南赋》序中也曾提过“江表王气”之言。 因此,刘禹锡在《台城怀古》中也用“王气”一词来指代建都金陵的六朝封建政权。他说:“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由此引伸,《西塞山怀古》一诗中的“王气”,则专指孙皓的政权。“黯然”一词,极言孙皓失败之惨,灭亡之速。“收”字又和上句的“楼船下益州”中的“下”字形成连续性的对照,彼一“下”,此即“收”。一个“下”字,可见王濬楼船顺流直下,锐不可当的气势;一个“收”字,则综括了孙皓腐朽政权土崩瓦解的形式。由此可见,仅在这两个字上,工夫便下的很讲究,确是锤炼精深,恰如其分的。 《西塞山怀古》历史画卷上的第二个情节是: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

春天的雨点教学反思.

春天的雨点教学反思 2019-05-13 篇一:春天的雨点教学反思范文 我把这篇文章放到我班进行试讲,出乎我意料的是这篇文章并没有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感情。但是理解都不深刻,有些同学理解了不会用语言表达感情。 第一、这可能与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有关,如果放到五六年级我想学生们会有更深的体会,语言表达更上一个层次,体现出情感深入,也是课堂的高潮。 第二、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最重的指向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而我现在的课堂几乎就是以课文理解为主朝向的是人文,与语言文字的运用结合较少。这也是我现阶段正在努力改进的目标。 本堂课中我自认为比较成功的事:第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文章的时间,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到默读、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课文所表达的师生间那真挚的情感。第二、春天的雨点的含义,学生表述的一知半解,我索性直接告诉了学生,我认为这比学生懵懵懂懂的更好。 篇二:《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千河镇黄贺小学李继红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第三课《春天的雨点》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本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在阅读中引发疑问,在质疑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求得感悟。 教材分析: 《春天的雨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它是一篇写人。记叙了学生达丽玛在上课溜号之后,老师为其补课并在雨中将其送回家,从而

7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关于女娲的远古神话,主要叙述其两大功勋,一是造人,二是( ) A.补天 B.治水 C.填海 D.射日 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出自( ) A.《毛诗序》 B.《吕氏春秋》 C.《尚书》 D.《国语》 3.《大雅》中的《生民》是一首( ) A.社会政治诗 B.史诗 C.农事诗 D.爱情诗 4.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汉以后陆续失传,只有一家流传下来,这一家是( ) A.赵人毛苌 B.齐人辕固 C.燕人韩婴 D.鲁人申培 5.现存我国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文集是( ) A.《逸周书》 B.《春秋》 C.《国语》 D.《尚书》 6.下列典籍中,最擅长描写战争的一部是( ) A.《春秋》 B.《左传》 C.《国语》 D.《韩非子》 7.《战国策》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 ) A.各国的国别史 B.各国的外交策略 C.各国国君的外事活动 D.纵横家的事迹、言论 8.“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 ) A.《少司命》 B.《湘夫人》 C.《山鬼》 D.《东君》 9.在《九章》的下列作品中,一般认为写作时间最早的一篇是( ) A.《怀沙》 B.《涉江》 C.《橘颂》 D.《哀郢》 1

10.宋玉的楚辞作品是( ) A.《九辩》 B.《九难》 C.《九歌》 D.《九议》 11.著名的史论散文《过秦论》的作者是( ) A.贾谊 B.晁错 C.董仲舒 D.王充 12.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成的典范性作品是( ) A.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B.枚乘的《七发》 C.扬雄的《长杨赋》 D.张衡的《二京赋》 13.作为文体特点,“劝百讽一”指的是汉代( ) A.骚体赋 B.咏物赋 C.大赋 D.抒情小赋 14.《汉书》编写的四种体例是( ) A.本纪、世家、表、书 B.本纪、表、书、传 C.本纪、表、志、传 D.本纪、书、志、传 15.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产生于( ) A.西汉末叶 B.东汉初叶 C.东汉中叶 D.东汉末叶 16.被钟嵘《诗品》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诗人是( ) A.曹操 B.曹植 C.王粲 D.曹丕 17.正始时期在四言诗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诗人是( ) A.阮籍 B.嵇康 C.应璩 D.何晏 18.下列诗人中,以悼亡诗著称的是( ) A.左思 B.郭璞 C.刘琨 D.潘岳 19.志怪小说集《幽明录》的作者是( ) A.刘义庆 B.王嘉 C.吴均 D.张华 20.“上官体”的风格特点是( ) A.清新自然 B.绮错婉媚 C.质朴刚健 D.冲和平淡 21.在格律诗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上做出突出贡献的诗人是( ) A.王维与孟浩然 B.高适与岑参 2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春天的雨点阅读答案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春天的雨点阅读 答案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 风雨交加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的意思 交;相交融。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的出处 元·程文海《浣溪沙·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的辨析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 示例清·梁章钜《浪迹续谈·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近义词狂风暴雨、倾盆大雨、雷电交加、风雪交加 反义词 风和日丽、风平浪静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的造句

1.未经风雨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没有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哪能尝到胜利成功的喜悦。 2.难以想象,他是怎样渡过那风雨交加的日子的。 3.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小红家被盗了。 4.这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 5.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游击队员们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破了敌占区. 6.千年百世的痴恋化作一朵带泪的花瓣,这温柔是风雨交加时山花最后一舞,凄迷而绝艳。 7.最后,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转眼间群魔乱舞. 8.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可怜的雷倒天疯狂了,破碗破摔决定太监九千九百九十九本小说!以此来控诉命运的不公!“呜呜!”。 9.刘星本是一农村的孩子,于风雨交加之夜出生,出生后父母体质虚弱,故被村里人定为灾星,被村中一孤寡老人收养因此得以生存。 10.叶眉月出生在秋季,那个夜晚少有的风雨交加,一声哭啼带来了叶天在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人。 11.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江河倒灌,房倒屋塌,家无噍类,荒草生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