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学

食品原料学
食品原料学

第一章绪论

(即食品原料)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才可食用。

:(1)植物原料:

植物,果蔬(2)动物原料:畜禽,水产,蜂产。(3)调料:香.辛料。(4)菌类:蘑菇,香菇等(5

.流通.理化特性.营养特征.(1)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生产:栽培,养殖。流通:贮藏保鲜,采后处理。(2)食品原料学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根据对成分的了解,制成组合产品(混合食品),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使营养更全面,均衡。(3)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与产地存在密切关系:板栗:南方板栗品种群,个大,呼吸强度高,直链淀粉含量高,单宁高,pro含量低;北方板栗品种群,个小,呼吸强度低,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低,pro含量高。皂甙类化合物(如宣木瓜):齐墩果酸;熊果酸。(4)原料预处理:满足原料本身的需求(即原料的特征):原花青素(蓝霉,葡萄籽油内含):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癌;果汁果酒:水分高,汁易取,果胶含量低。

1)来源:植物性食品(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糖类):热量,营养价值,偏酸性,农产品.林产品.园艺产品)动物性食品(主要是蛋白质(动物性原料为主,营养价值,偏酸性,水产.畜产.蜂产品;合成原料,萃取有效成分。(2)生产方式:种植业:农产品,谷物,果蔬(蔬菜分为正常栽培和无土栽培即水生蔬菜);林产品,菌类和香辛类(八角,肉桂);园艺产品。养殖业:畜产品,水产品。其他食品原料:调料,水,油脂,嗜好性饮料,

(1)碳水化合物(糖类):热量,营养价值,偏酸性(2)蛋白质(动物性原料为主,营养价值,偏酸性(3)果蔬(偏

碱性):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

(1)三群分类法(日本):热能源:粮食,谷物类,坚果,脂肪,白砂糖(黄色食品)。成长源:肉类(主要是蛋白质),主要提供人类生长所需能量,(红色食品)。健康维持:果蔬: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活性物质,天然产物(绿色食品)(2)六群分类法(日本):第一类:肉类,蛋白质及其制品,背,水产,豆类。第二类:牛奶,羊奶,干酪,海产品(虾,海藻)第三类,黄绿色蔬菜:胡萝卜,菠菜,油菜,南瓜;番茄,V A,VC,VE2,Fe。第四类:其他蔬菜和水果(VB1,VB2,VC,Ca)。第五类:粮食,薯类,主食类。第六类:油脂类。(3)四群分类(美国):最初:奶酪类,肉鱼贝类,果蔬类,粮谷类。现在:粮谷为主;果蔬类;动物性食品,豆类,坚果,花生类;油脂,糖类(限量食用)

1)按加工或食用要求:加工原料,生鲜类,粮油,糖类。(2)按烹饪食用习惯:主食:碳水化合物为主(粮食);副食:蛋白质食品,脂肪,蔬菜,果品。

●食品原料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1)家庭烹饪用食品原料(菜篮子工程)(2)快餐店,连锁饮食店:卫生,营养;要求:基地化,规模化。(3)食品工业用原料;罐头:专用品种。面包:特殊栽培以达到品质,成熟度一致的目的。(4)精准农业:根据加工需求对原料有不同的要求催生出精准农业。

pro含量,从营养学角度了解各种食品原料的成分、作用,在烹饪加工中科学配料,合理消

1)食品原料加工基地:在一些原料主要产区附近的交通枢纽地区,建立食品原料生产企业集群(2)生鲜食品原料集散中心:为减少中间疏通环节,加强市场调节能力,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原料集散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粮食谷物原料

●谷类食物的特点7% 小麦:最高达17%;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黑五类:黑芝麻、黑玉米、黑豆、黑米,红五类:红米、红豆、红心山芋;杂

●谷类的性状、主要营养成分浮皮、谷粒(胚芽、种皮、胚)。胚芽含蛋白质脂肪,加工后进入麸皮或米糠;

酸、玉米是色氨酸);脂肪:主要在胚芽中,都是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糖类:淀粉、可溶性糖、纤维素及半纤维素,淀粉特性:糊化(天然β淀粉糊化为α淀粉),淀粉的分类:a种子或果实类b根茎中的淀粉c混合型;矿物质:富含磷钾,缺钙铁,所以谷类是酸性食品;维生素:主要是维b,基本不含acd。

●谷类的贮藏:1.败坏原因:自身原因:一定要干燥脱水,呼吸作用、酶的作用生物因素:微生物:细菌、真菌、霉菌,虫害,病害环境污染2.措施;低温:一直自身呼吸、抑制酶的活性、抑制酶的微生物适当的湿度

第二节.大米

●大米与水稻:水稻-稻谷或毛稻-糙米-食用大米(精白米、白米)

●稻米生产、消费情况(早稻,抗病性好,蛋白质含量高)③从淀粉构成:普通大米:粳米、籼米;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直链支链淀粉比例影响口感:支链淀粉含量高、粘度大

.从米粒形态:超长米、长粒米、短粗米、圆形⑤按加工方法:精白米、半精白米、胚芽米(保留胚芽)、预蒸煮米(蒸谷):原料稻-蒸-干燥-去壳-精加工⑥.按生长期和外观分:早籼稻、晚籼稻、粳米、粳稻、籼糯稻

●我国稻米的分类和品种:种植资源7万份(全世界8万份)

●糊粉层、脂肪、维生素、溶性蛋白、白蛋白

●稻米的品质评价

●米的评价依据:出糙率、整精米

●稻米酶的检测项目和方法

●大米的利用-水磨糯米粉、大米制品(米豆腐锅巴)、发酵制品(米酒、米醋)

第三节.麦粉

●小麦的生产消费情况单倍体二粒系小麦双倍体普通小麦三倍体。硬粒小麦的

特点:麦胶蛋白、麦谷蛋白有一个最佳的比例

要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主要进口国:俄罗斯、中国、意大利

●小麦的性状与成分、胚珠层、糊粉层小麦胚乳:淀粉、水、蛋白质。越靠近中心,面筋蛋白质量越好。加工越精细,总体质量下降、加工性能好,表现为面筋蛋白质量好。

小麦胚芽:一般加工过程中被去掉,含营养丰富

映品质和出粉率)硬度和角质率:蛋白质越多越致密---玻璃质粒、蛋白质加气泡---质地软,粉状质粒、蛋白质加淀粉

加气泡---中间质粒

糊精

b、维e‘脂肪酶、淀粉酶

●小麦与小麦粉的品质规格与标准(水洗去掉的是水溶性蛋白质和淀

测定降落数值、一次加工特性、面团溶变特性。

●小麦的利用

第四节.大豆

●大豆的栽培史与分类根据用途分类:

按皮色分类:主要为黄豆、杂色大豆:青黑红褐色等

●生产消费情况:略

●性状与成分、子叶

常量成分:蛋白质:贮存蛋白、结构蛋白(细胞膜)、生物活性蛋白(酶)。大豆蛋白加工时的:胶凝性、起泡性。

w-3

大豆的利用:1油脂和植物蛋白;常规用途:食用油,色拉油,人造奶油,起酥油:新用途: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组织化蛋白,纺丝蛋白,水解蛋白。2传统大豆食品:发酵食品,非发酵食品。3其他用途:豆芽,豆粉。

第三章.油脂原料

●油脂分类

递减)

第二节.各类油脂及原料

●加工油脂:主要指以植物油或动物油为原料经氢化、交脂反应、分离混合、等化工操作得到的具有一定性状的优质●起酥油:动植物经精制加工或硬化、混合、速冷、捏合等处理、使之具有可塑性、乳化性等加工性能的油脂

●人造奶油:将油溶性材料和脂溶性材料混合在一起做激烈的搅拌,通过急速冷却设备结晶包装而制成。

●油脂的化学成分:w-3:亚麻酸、花生四烯酸、epa、dha。w-6:亚麻酸

●油脂的化学性能:水解作用。皂化反应(硝与脂肪酸作用,生成盐和水)、加成反应、交脂反应、氧化与酸败

检测指标:

●.酸价:中和1g脂肪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价大于1一般不能使用

●中和价:中和1g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碘价:卤化100g脂肪或脂肪酸所吸收碘的克数

●皂化价:皂化1g脂肪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过氧化物价:每1000g脂肪中成为过氧化物的氧的摩尔数

●羰羰基价:1000g试样中含羰酰基的摩尔数

抗酸败变质的能力

●脂肪的营养:提供热能、必需营养—膜的结构性质、结构性质、维生素、特有的香味

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不良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有益胆固醇:生物膜的构成成分、类固醇激素的作用,调节生理、氧化生成胆汁酸,是一种乳化剂,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亚油酸

抑制作用;

油脂保藏:

●腐败类型:空气自动氧化、光氧化、酶促氧化

温度贮藏场所应没有异味

剂。

第四章园艺产品的特点与利用

●果蔬资源的特征1、矿物质、维生素(VB蔬菜,VC水果)、膳食

●果蔬原料加工的意义

●果品加工利用途径:干制、糖制(果脯)、罐藏、果汁果酒、速冻(板栗)、炒货(坚果)、其他食品原料(糕点配料)

●蔬菜加工利用途径:烹饪、干制、腌制、速冻、蔬菜汁、罐头、糖制、凉拌

●蔬菜类型

:机械化、自动化、信息

化。地膜>10

质)

●蔬菜的主要化学组成 1.5~4.5%)a 块茎、块茎类:后熟后淀粉

降解成糖b纤维素、半纤维素:促进肠道蠕动。蕨菜,控制其纤维化的方法有热烫盐腌 c 果胶,K、

Na、Ca含量相对较高。(碱土金属:代谢后PH>7B族维生素、辣椒Vc含量很

a色素:叶绿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b黄酮类化合物:洋葱、甜玉米、芦笋c辛香成分:大蒜,芹菜

●蔬菜类的食用特征(部位)a肉质根类:白萝卜、胡萝卜b块根类:甘薯、a肉质茎:

莴笋、球茎甘蓝b嫩茎:茭白、竹笋、香椿c块茎:马铃薯d根茎:生姜e球茎类f a

浆果类:辣椒、西红柿b

a在不出现冷害冻害的前提下尽可能低温b适当的湿度,相对的含水

量c

O2浓度:降低到3~5%;CO2浓度提高到3%

●蔬菜的烹饪:生食类,新鲜、营养卫生、不含有毒物质;熟菜类:;果品类:糖水罐头

4~8%);泡菜类(盐水,含盐量高):生姜、嫩黄瓜、泡椒;酸菜类(盐水,含盐量低):大头菜、萝卜;酱渍菜:甜瓜、黄瓜、大蒜、生姜;糖醋渍类。

●水果主要的营养成分:水分、干物质(水溶性物质、非水溶性物质)

品调节酸碱平衡)果胶物质含量丰富(多糖类)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有利于吸毒和排毒

、外来生物(老鼠、虫害)、自身原因(酶、呼吸、蒸腾)

,湿度影响微生物活动以及水分蒸腾),气体成分(O2、CO2:O2促进活性,CO2

抑制呼吸)

第五章畜产食品

鸡鸭鹅

猪肉牛肉羊肉马肉驴肉鸡肉鸭肉结缔组织神经组织50%-60% ;结缔组织:占9-14%→(基质:粘性多糖,糖蛋白,水分。纤维胶原纤维:胶原,明胶,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脂肪组织:腹腔皮下20-30%;骨骼组织:(15%-22%,水50% 脂肪15%有机物(胶原纤维)13%无机物22%)

●肉的化学组成20%>牛肉肌浆蛋白质:占肌肉6%,肌原纤维蛋白质:10%,

结缔组织蛋白质:b 族维生素

●肉的物理特性:

(原来水分,加入水分)。影响持水力的因素:品种;尸僵;电击昏(降低持水力);生病;高温低

PH(持水力下降)

●肉中的微生物:呼吸道,消化道(腐败菌,致病原微生物)

●肉品宰后和保藏过程中的变化:

●尸僵(糖酸解,肌肉含糖减少,变得僵硬)H2S的气味)

;7肉的失重-肌肉收缩

●异味肉:1性臭;2异常色斑(与饲料有关影响风味,可食用。疾病造成,不可使用);3病畜禽肉;4毒物残留

●乳品原料类型:牛乳;羊乳;马乳;水牛乳;牦牛乳

87-89% 酪蛋白80%(α、β、γ、k)乳清蛋白18-20%(a b 血清白蛋白脂

肪球膜 4.5-5% Vb2 -自身酶,可作为高温杀菌是否彻底的指标⑵还原酶–微生物代谢产物⑶解酯酶-微生物代谢产物⑷磷酸酶-自身

●乳糖

不耐症

●乳的物理性质: 1.028-1.034pH6.5-6.7

冰点沸点100.15℃(无糖炼乳100.4℃加糖炼乳103.2℃)

●造成乳异味的原因:酸臭味:脂肪酸败

臭乳容器造成

原料乳的验收与检验:1原料乳的质量要求:新鲜乳不得有异味特有的颜色(乳白色,微黄色)不得有杂味酸度<20°T 比重细菌总酸﹤50万个╱ml,防腐剂不得有,草屑、牛粪、尘土不得有。

2原料乳的验收检查68-70% 4热稳定型试验。

试卷整理

一、填空题

1、谷物食品由(种皮)、(胚乳)和(胚芽)构成。

2、从植物学角度,食用稻米分为:(籼米)和(粳米)。

3、依用途分,食用大豆有:(油用大豆)、(菜用大豆)和(粮用大豆)。

4、果胶类的物质包括:(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

5、从食品加工的角度,动物酮体分为:(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骼组织)。

二、名词解释:

●面筋蛋白:将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静止后,把面团放在流动的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都随水被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溶解,最后剩下来的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就是面筋蛋白。

●过氧化物价:每1000g脂肪中成为过氧化物的氧的摩尔数表示。

面粉的“陈化”:刚刚生产的面粉,特别是用新小麦磨制的面粉调制而成的面团粘性大。缺乏弹性和韧性。筋力弱,生产出来的发酵类制品皮色暗、体积小、扁平、易塌、组织不均匀。但经过1-2个月的贮存后,调制的面团不粘手,筋力强,生产的发酵类制品色泽洁白有光、体积大、弹性好,内部组织细腻均匀,这种现象称为面粉的”陈化”。

●人造奶油:人造奶油是指精制食用油添加水及其他辅料,经乳化、急冷捏合成具有天然奶油特色的可塑性制品。

●肉的保水性:是指肉的冻结、冷藏、解冻、腌制、搅拌、加热等加工过程中的水及添加进去水的保持性。

三、辨析题:

●1、食物与食品。

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半加工或深加工),即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食品包含了食物。

食物:不可直接食用。需适量加工和处理,视为食品原料。

●2、小麦淀粉的“玻璃质粒”与“粉状质粒”。

答:从硬度上讲,玻璃质粒的硬度大,粉质粒硬度小。

(1)、因为充填淀粉颗粒之间的空隙中蛋白质越多,粒质组织就越致密,硬度就越大,而且断面呈半透明状态,故称

(2)、相反淀粉颗粒之间没有充填的蛋白质,淀粉之间的空隙就只是微小的气泡,胚乳质地就软弱,断面呈粉质状态,

(3)、两者之间就叫中间质粒。

●3、天然油脂与加工油脂。

原料。

以油脂为原料。

(1)、起酥油:起酥油是指动植物油脂经精制加工或硬化、混合、速冷、捏合等处理,使之具有可塑性、乳化性等加工性能的油脂。按制作方式分:起酥油混合型起酥油;全氢化型起酥油。按用途分:一般用起酥油;专用起酥油。(2)、人造奶油:人造奶油是指精制食用油添加水及其他辅料,经乳化、急冷捏合成具有天然奶油特色的可塑性制品。

●4、油脂的融和性与油脂的起酥性

答:(1)起酥性:起酥性是指油脂具有能使食品酥脆易碎的性能。在调制酥性食品时加大量油脂,由于油脂的疏水性限制了面筋蛋白质的吸水润胀,面团含油越多,吸水率越低,面筋形成越少。油脂能在面团中形成油膜,产生隔离作用,阻碍面筋网络的形成,也使淀粉之间不能结合,从而降低了面团的弹性和韧性,增加了面团的塑性。从而使酥性制品口感酥松,入口即碎。

(2)充气性:油脂的充气性,也称为油脂的融合性。它是指油脂在空气中高速搅打时,空气被裹入油脂中,在油脂内形成大量小气泡的性质。在蛋糕和面包生产中加入充气性良好的油脂可使它们的体积增大.在饼干和酥性点心中加入这种油脂,会使产品酥脆适口,质地疏松。油脂的充气性与其组成有关,起酥的充气性比人造奶油好,猪油的充气性较差。

四、简答题:

●1、从大米的营养成分角度看,影响大米蒸煮食用品质、口感及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直链淀粉:普通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约为20%,其含盆越低,即支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黏性越大,口感也越好。可按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将大米分为:高直链淀粉米(25%以上)、中直链淀粉米(20%一25%)、低直链淀粉米(12%-20%)极低直链淀粉米(2%-12%)、糯米(0-2%)等。

(2)米饭粘度和淀粉细胞的细胞壁强度有关:细胞壁破裂外界物质进入使米变粘,好吃。

(3)成熟期:中熟优于早熟,晚熟由于早熟:在我国,生长期越长,出现高温,有病虫害,喷农药,所以晚熟农药残留多

(4)蛋白质:在米中以蛋白体形式沿着淀粉细胞壁存在,加工中发生溶胀,好吃。

(5)维生素和矿物质:Mg/K或Mg/K.N比例越高,饭越好吃,用食味计测定。

●2、从“外观和加工性”看,高等级精白面粉比低等级面粉好,但全面营养不如低等级面粉,请说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且以此判断面粉加工性能优劣的本质原因。

答:小麦胚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等,把其磨入面粉可以增加营养成分,而且良好与完整的胚还能促进水分调节。故生产一般等级粉时,应将其磨入,以增加面粉的营养成分。但胚中含有大量易变质的脂肪,易使面粉酸度增加,加速腐败变质,因此不适于长期保存,同时灰分和纤维较多,黄色的脂肪还会影响粉色,故麦胚不宜磨入优质面粉中。

小麦中所含的麦胶蛋白、麦谷蛋白不溶于水,但遇水能相互黏聚在一起形成面筋。判断面粉加工性能的好坏,不仅要看面筋蛋白的数量,更要看其质量。小麦籽粒中,面筋质仅存在于胚乳内,而且面筋质在胚乳内部的分布极不均匀,胚乳中心部位的面筋含量最低,但品质好,面筋质的含量自里向外逐渐增高,但品质依次降低,最外围(靠近糊粉层的部位)面筋含量最高,但品质差。因此,用麦心制成面粉的面筋含量,比用胚乳外围部分制成面粉的面筋含量低。小麦的胚部及糊粉层虽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但因其蛋白质主要是麦清蛋白,故不能形成面筋质。

●3、简述大豆中常量成分和微量成分的营养特点及主要功能特性。

答1)蛋白质:含量高,且其氨基酸模式接近人体需要,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属于优质植物蛋白。大豆蛋白的赖氨酸含量较高,特别适合于谷物搭配食用,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2)不饱和脂肪酸:大豆富含脂肪,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亚油酸占52%。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此外,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增强脑细胞活性、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有较好的作用。(3)低聚糖:主要包括水苏糖、棉籽糖。大豆低聚糖是双歧杆菌的最好增殖物质,能够抑制病原菌,改善肠胃功能,还能防止腹泻、便秘等。此外,还可以起到保护肝脏、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4)纤维素:具有生理调节功能。

1)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激素,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作用。(2)大豆皂甙: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生物学活性。(3)矿物质和维生素:富含维生素E和铁。维生素

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维持正常的生育能力、保护神经系统和骨骼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铁可以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

(甲状腺肿素)、蛋白酶抑制素、大豆脂肪氧化酶、

五、论述题:

●1、从谷类食物营养特性和肉类食品营养特点出发,阐述东方食物结构与欧美食物结构的主要差异及优缺点。

100kg左右、奶及奶制品100 -150kg、蛋类15kg左右;粮食

消费量很少,人均60--70kg;食糖人均年消费60--70kg、水果70--80kg

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的发病率增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已发生了新的变化,黄油等含热量高的高胆固醉食品,己逐渐被植物油和人造油所代替;低脂牛乳和脱脂牛乳代替了全脂牛乳。含盐、糖低而纤维素高的食品,被称为健康食品。大麦、麸子、全粉面包、海带己成为风行食品。

多不饱和脂肪酸较丰富,其品质较动物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好,有利于血脂的运行(能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同时植物性食物还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能促进肠管蠕动、迅速排除积粪而减少大肠癌的发病

物结构,适当增加蛋白质与脂肪的摄取量。

平低,豆类食物消费水平也明显偏低;二是动物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较低,且消耗粮食较多的猪肉比重高达80%,而蛋白质含量较高且耗粮少的禽、蛋、奶、鱼类及草类动物比重低;三是一些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习惯依然存在。

●2.鸡蛋蛋黄在所有食品原料中胆固醇含量最高,请从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角度简述不同人群摄入一定量鸡蛋蛋黄食物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或影响。

答:胆固醇有三个主要生理功能

是消化、吸收脂类主要消化液之一。在小肠尾部,85%--95%胆汁被重新吸收如血,肝脏重新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

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5%--15%的损失,此时就需要胆固醇。

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药物效应的产生,信息的传递,免疫反应的引起,都与细胞生物膜有关。没有胆固

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就是胆固醇。如果缺乏胆固醇,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的合成就会有障碍。

●3.试述果品、蔬菜在维持人体酸碱平衡方面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价值。

1)提供维生素,矿物质,酸碱平衡;(2)控制三高;(3)提高人体对其他食物的吸收利用;(4)芳香物质,辛辣物质,调香风味物质;(5)活性物质。

PH值7.35—7.45之间,也就是说健康的内环境是呈弱碱性的。酸碱平衡是依赖所摄入的食物的酸碱性,以及排泄系统对体液酸碱度进行调节来实现的。

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

食品原料学的学习知识重点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的分类常将农作物分为三大部门,八大类别。 2.粮油原料中的蛋白质基本是简单蛋白,不含结合蛋白 ?清蛋白、球蛋白、胶蛋白、谷蛋白 3.粮油原料中的脂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胚芽及糊粉层里 4.粮油原料中的维生素 ?皮层、糊粉层和胚中维生素含量较多,而在胚乳中含量较少 5.粮油原料在贮藏期间呼吸作用的强弱对其品质和储粮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6.呼吸作用强度大,原料的有机物质分解迅速,营养价值降低幅度大,品质下降快。 ?7.陈化的最终结果是发芽力丧失。 ?加工用的粮油原料,陈化到一定程度,品质下降。 8.活力高的粮油原料,籽粒饱满,营养物质含量高,品质好,加工产品质量好,出品率高。9.粮油原料的相对密度表示它内含物的充实程度或细胞结构的致密程度。 ?粮食相对密度既可作为品质指标,也可作为生理成熟度的衡量标准。油料种子则相反,发育成熟越好,含油量越高,其相对密度则越小。 10.谷物富含淀粉,油料富含脂肪,所以前者以容重大的为佳品,后者含油量高,反以容重低为好。 11.粮食散落性的大小是确定粮食加工前进行清理、输送及各种自流设备角度的依据。12.荞麦中所含的芦丁成分,对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13.玉米中的尼克酸多呈结合型,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14.原粮的工艺特性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工艺性能,二是工艺品质。 15.在我国和世界各国,水稻和小麦是最主要的粮食,原粮加工也主要是制米和制粉两种。16.影响稻谷工艺品质的因素:杂质含量——主要因素;从净谷来看,对稻谷工艺品质影响最大的是谷壳率;水分 17.大米的品质除要求色泽、气味和口味外,其好坏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加工精度和纯度;另外还有碎米率和水分等等。 18.影响大米纯度的是杂质。 19.米饭品质的预测法验法 ?样品少,比较客观,相关性好。 20.米饭品尝的内容一般包括米饭的外观、气味、滋味、粘性、硬度及综合评价等 21.铺开度与清沏度都定出由高而低的七个等级 凡铺开度与清沏度的等级愈低(即数字愈大),则米样愈不耐煮,米饭粘性愈强;反之等级愈高,米样耐煮性强,出饭率高,但米饭的粘性很差 22.凡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大米,蒸煮时膨胀率高,米饭干燥蓬松,粘性差;反之,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大米,蒸煮时膨胀率低,米饭而湿粘性强 23.大米粉的淀粉—碘蓝值测定 ?鉴定大米蒸煮品质的简易而快速的方法,它与直接蒸煮实验有很好的相关性24.小麦粉的粒度分级机——对制粉时的产品的面筋含量进行调整 25.沉降值越大,表明面筋强度越大,面粉烘烤品质越好。 26.仁果类苹果、梨、海棠、沙果、山楂、木瓜等 27.核果类桃、李、杏、梅、樱桃等。 28.坚果类栗、核桃、山核桃、榛、银杏等。 29.浆果类葡萄、猕猴桃、草莓、无花果、番木瓜、石榴等。 30.柑橘类柑橘类包括柑、橘、橙、柚、柠檬五大类。 31.柑橘划分为黄皮层、白皮层和囊瓣、中心柱几部分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食品原料学? 2、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 1、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1 2、按生产方式分:)畜产品: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2)水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3)林产品: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4)其他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5同时热能较高的谷类、淀320%,、按食品的营养特点分类:1)能量原料:能量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小于 粉质根茎类、油脂类及糖类等。的豆类、花生瓜子20%2)蛋白质原料:蛋白质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不小于类、畜禽肉类、畜乳类、蛋类、鱼类、虾蟹类、软体动物类、菌藻类及其他类等。矿物质和维生素,3)矿质维生素原料:矿质维生素原料是指热能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含量相对较高的瓜果类、蔬菜类、茶类和木耳海带类等。,特种原料:特种原料是指营养素含量全面、合理或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的食品4) 包括全营养食品类和药食两用食品类。向食品中加入的起特殊作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加工或食用过程中5)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合成氨基酸、调味剂、防腐剂、,的少量物质发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疏松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着色剂、漂白剂、消泡剂、抗结块剂、香精香料单体及其它等。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它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晤、三群分类法:(1)4 舫和砂糖等。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性(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 食品、植物蛋白等。建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指:水果、蔬(3) 菜、海藻类等。、四群分类法:①乳酪类;②肉、鱼、蛋类;③果蔬类; ④粮谷类。第②层的果蔬类和第③层的动物性食品、5坚果花生类,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及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3、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4、食品的品质构成营养特征:热量,脂肪,蛋白质,糖等基本特征食品品质 安全卫生性:霉变,变质,农药残留商品特性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嗜好性:色,香,味,形加工性:加工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食品的品质标准5 制定的国家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保证品质的方法①法律保证:依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SN LZBQBSCNY”””和行业标准。比如“GB、GB/T、、、、、Y、②商标保证:生产企业或生产者的商标是确保其品质的重要依据。因为商标作为证明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的标志,除了要向消费者保证产品质量责任外,还可以此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使自己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联系。. 6、HACCP管理 HACCP卫生管理步骤:(1)成立HACCP管理机构;(2)制定产品说明书;(3)设定消费者可能的使用方法; (4)构建工艺流程图,分析潜在的危害物 第二章粮谷类原料

食品原料学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食品原料学是食品科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因为食品原料学是由众多的学科体系所组成的,比如说:生物学、化学、农学、食品商品学、食品贮藏学、营养学、安全学、医学。 另外它与邻近学科在营养学、市场流通、品质评价、食品加工学、生物生产科学这些方面有密切关系。 2、为什么说食品质量的保证首先要求食品原料的规格化和标准化? 因为无论是食品还是其原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都是作为商品流通的。按照商品的销售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消费品和商务用品。直接消费品的特点是购买者范围广、、人数多、小单位量交易,购买的动机往往受随机情绪、宣传或习惯的影响较大,因此这种商品要求对它的性能有较为详细和易懂的标注。商务商品也称为工业商品、产业商品或工业原料等。它和直接消费品相比有如下特征:购买者范围仅限于特定的企业,交易批量较大,购买动机由一定的规格要求和生产计划而定。我国在过去经济比较落后的时代,大多食品及其原料属于定量分配物资,因此对此只有物量上的要求,即仅注意其基本特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食品的商品特点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农业要向产业化、现代化迈进,作为食品原料的农产品就必须符合规格化、标准化和商业化的要求。2.谷类和豆类的种子结构有哪些?主要供食部位是什么?谷类:种皮与果皮愈合—谷皮;种皮下有糊粉层:胚乳表面的多角形细胞组成;胚乳发达(80%);贮存物质以淀粉为主,其次为蛋白质。主要供食部位:胚乳。豆类:种皮单独存在;无糊粉层;胚乳退化,子叶发达(占96%);一类是含淀粉较高的种类,如:豌豆、蚕豆等;一类是含蛋白质、油脂较高的种类,如:大豆。主要供食部位:子叶。 3.谷类和豆类的化学成分、营养特点是什么?谷类的化学成分: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淀粉为主要成分;其次是蛋白质;再其次是油脂。营养特点:谷类原料成分丰富,营养价值高。豆类的化学成分: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营养特点: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一般含B族维生素较多;豆类有较多生理活性物质。 5.什么是毛稻、糙米、白米?毛稻:稻谷脱粒后得到的带有不可食的颍壳的籽粒。糙米:稻谷经砻谷处理,将颖壳去除,得到的籽粒。白米:糙米经过碾米加工,除去部分或全部皮层得到的籽粒。 6.稻米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分类方法有:植物学;生长条件;淀粉构成;米粒形状;特征和用途;加工方法和用途;生长期和外观。 7.为什么要加工预蒸煮米(蒸谷)?因为蒸谷经高温杀菌杀虫,贮藏期长,蒸煮可使玉米表面的水溶性营养成分向米粒内部扩散,增加精白米营养;同时,处理还可使脱壳容易,减少碾米时碎米发生率。煮饭时间长,米饭黏性小,硬度大,不易变黏变酸。 8.简述稻米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品质特点的关系。关系是:两种淀粉含量不同,米质有差异。直链淀粉被认为是影响大米蒸煮,食用品质的最主要因素,含量越高,出饭率越高,米饭的口感越硬,黏性越低;相反,支链淀粉易糊化,含量高的大米饭软黏可口。 9.籼米、粳米、糯米的品质特点是什么?籼米:直链淀粉为主;质地疏松,硬度小,加工易碎,胀性大,糯性小,口感较干而粗糙。粳米:支链淀粉多于直链淀粉;米粒坚实,硬度高,胀性小,粘性大,口感滋润柔软。糯米:支链淀粉为主;胀性最小,粘性最大。难于消化。 13.小麦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分类方法:植物学;商品学。 15.简述小麦粉的化学成分与品质特点之间的关系。 关系是:粗纤维多的面粉加工和口感较差,但能增强面团强度,防止成品老化的功能。蛋白质中的麦胶和麦谷蛋白遇水相互黏聚在一起形成面筋,使面团具有弹性、韧性、延展性。脂质中的卵磷脂使面包柔软。矿物质越少,面粉越白。越是精白面粉,维生素含量越少。17.如何用感官方法判定面粉的品质?品质鉴定:一般可从水分含量,新鲜度,杂质含量等方面加以鉴别。 优质面粉:色白;新鲜度高;面筋质含量高;水分含量低;杂质少。 21.以小麦为例,简述粮食的品质特性与利用的关系。1)小麦中的硬质小麦含蛋白质、面筋较多,质量也较好,主要制面包,高级面条。2)小麦粉蛋白中含有半胱氨酸,它的存在使面团发黏,含植物蛋白,遇水能相互黏聚在一起形成面筋,因此可用小麦粉做面条饺子类,馒头面包类。3)软质小麦适于制饼干、糕点、烧饼,我国中间质小麦最为普通,适于做馒头面条。 2.食用油脂的作用是什么?是食品和烹饪加工中良好的传热介质;赋予食品、菜点独特的质感、风味和色泽; 油脂的加工特性起到丰富食品的种类,改善食品的质感,形成独特的工艺等作用。 3.举例说出常用的植物性油脂、动物性油脂和加工油脂的种类及其加工特性。 植物性油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的加工特性:低温时固体脂析出;气味芳香;橄榄油的加工特性:稳定性高、抗氧化性强;风味独特。动物性油脂:乳脂的加工特性:较大温度范围内具有可塑性、通过改变温度调整其软硬和延展性、口融性好;猪油的加工特性:熔点较低,在口中易融化;起酥性好;香味独特;融合性差;牛脂的加工特性:熔点高(35~50℃),融和性较好,可塑性差,起酥性不好;鱼油的加工特性:稳定性差,易酸败生成鱼腥味并引起变色。加工性油脂:起酥油、人造奶油。加工特性:起酥性好,可塑性高,稳定性高。 4.食用油脂在食品加工方面有何应用?用于烘焙食品的生产(润滑作用、改变质地、可塑性)、传热介质、形成独特风味、工艺特点。 5.食用油脂在烹饪加工方面有何应用?作为传热媒介;调节菜肴质感;作为调香料使用;作为面点配料;作为烹调润滑剂;保温作用。 1.果蔬有何营养价值?含有大量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某些维生素含量丰富,含有各种有机酸,芳香物质,色素和膳食纤维。果蔬中常含有各种芳香物质和色素,使食品具有特殊的香味和颜色,可赋予果蔬良好的感官性状,对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及丰富的膳食的多样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果蔬原料的特性是什么? 1)、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具有引起人们食欲的良好的感官性状;2)、新鲜果蔬属易腐性商品; 3)、生产季节强,要加强贮藏和加工。 3.果蔬的贮藏流通特点是什么?1)防止萎焉;2)防止变色;3)防止发芽与抽薹;4)防止霉烂;5)防止生理老化。

食品原料学

食品原料学 《食品原料学》(第二版)内容介绍:食品原料学也可以称为食品资源科学利用,这是食品科学的重要基础。主要学习食品原料生产流通的基本知识、理化特性、营养特性和加工利用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认识,使食品的保存、流通、烹调、加工和利用更加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利用食品资源,满足人们的饮食生活需求。绪论 1 粮油食品原料 1.1 粮油食品原料的籽粒结构与化学成分 1.2 粮油食品原料的种类及特性 2 果蔬食品原料 2.1 果蔬原料的种类 2.2 果蔬原料的组织结构 2.3 果蔬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 2.4 果蔬品质与品质评定 3 畜产原料 3.1 畜禽的种类及品种 3.2 畜禽的屠宰及分割 3.3 肉的组成及特性 3.4 肉的成熟与变质 3.5 乳的成分及性质 3.6 乳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3.7 禽蛋的组成、特性及分级 4 水产食品原料 4.1 水产食品原料的种类及特性 4.2 水产食品原料的化学成分及特性 4.3 鱼贝类的死后变化和保鲜 5 特产食品原料 5.1 菌类食品原料种类及特性 5.2 其他特产食品原料种类及特性 6 安全食品原料生产与控制 6.1 食品原料的危害来源及控制 6.2 安全畜产食品原料生产与控制 6.3 安全植物类食品原料生产与控制 6.4 安全水产食品原料生产与控制 7 实验指导 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国经济及旅游餐饮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基本膳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健康饮食,因此,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越发成为当代人膳食原料的首选。为普及教育,从应用性出发,本书编写组成员结合个人多年工作及教学经验,精选相关材料,完成《食品原料学》教材的编写。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依据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本教材以能够指导实践为基准,坚持理

食品原料学复习思考题2012

食品原料学复习思考题总汇 第一章粮油食品原料 1.什么叫毛稻(稻谷)?什么叫糙米?糙米由哪几部分构成?各占多少比例? 2.栽培稻品种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3.试述粮油原料中淀粉酶的种类和对淀粉的作用方式。 4.简述稻谷的加工适性。 5.淀粉的糊化和回生的概念及在粮食原料加工中有何实际意义? 6. 什么是米粒的垩白现象? 7. 为什么小麦粉遇水后能形成面筋? 8.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4种原料中蛋白质有何特点? 9. 小麦籽粒、玉米的籽粒由哪几部分组成? 10. 玉米有哪些类型? 11. 大豆蛋白的组成? 12.大豆中的低聚糖和异黄酮各有哪些种类? 第二章果蔬原料 1. 简述果蔬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 2. 简述果树的种类和形态结构。 3.罐藏青豆的品种以哪种为好?为什么? 4.果胶物质根据其结合状况和理化性质可分为哪三类? 5.为什么果蔬加热后经常出现酸味增强的情况?

6. 如何评定果蔬品质? 7.植物的组织主要分为哪些类型? 第三章畜禽原料 1.简述猪、牛、羊、兔及主要禽类的经济类型、品种、分布及其产肉性能? 2.什么是畜禽胴体,它有哪几部分组成? 3. 从宏观角度上看,肌肉是如何构成的? 4. 肌肉中的蛋白质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性? 5. 脂肪的组成如何?影响其特性的因素有哪些? 6. 肌球蛋白和肌动球蛋白的特性有何异同? 7.简述肉的物理性质和影响因素。 8.何谓PSE肉和DFD肉 9.牛乳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哪些?影响牛乳成份的因素有哪些? 10. 简述牛乳的分散体系? 11. 简述乳脂肪在乳中的存在状态?乳脂肪球膜的构造如何影响乳脂肪的稳定性? 12. 试述酪蛋白在乳中的存在状态?影响酪蛋白胶粒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13. 简述牛乳中无机物的种类及存在状态? 14. 乳中的酶类主要包括哪些?对乳制品的质量有何影响? 15. 试述乳的物理性质及其对判断牛乳的质量好坏。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食品原料学为什么要学意义 食品原料学也可称为食品资源利用学,是食品学的重要基础。它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的保藏、流通、烹调、加工、利用等更加科学合理。 学习和研究食品原料学意义在于:1)满足现代食品越来越高的要求;2)保障食品安全;3)原料的保障性和经济性。 2、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 1、按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2、按生产方式分:1)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 2)畜产品: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 3)水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 4)林产品: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 5)其他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 4、三群分类法:(1)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它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 脂肪和砂糖等。【给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物质为: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 肪】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 性食品、植物蛋白等。(功能性元素) (3)健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指:水果、 蔬菜、海藻类等。(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 5、四群分类法:【由上到下】①乳酪类;②肉、鱼、蛋类;③果蔬类;④粮谷类。第②层的果蔬类和第③层的 动物性食品、坚果花生类,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及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 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3、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 (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4、食品的品质构成 食品品质基本特征营养特征:热量,脂肪,蛋白质,糖等 安全卫生性:霉变,变质,农药残留 商品特性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

食品原料学汇总题库

食品原料学思考题 一、选择题 1.广泛存在于虾、蟹、牡蛎体内的天然类胡萝卜素为。 A、血红素 B、叶黄素 C、虾青素 D、虾红素 2.影响大米蒸煮食用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直链淀粉含量 B、脂类含量 C 、游离脂肪酸 D 、蛋白含量 3.愈伤处理的温度是。 A 、20℃~25℃ B、26℃~30℃ C 、31℃~35℃ D、36℃~40℃ 4.油脂的主要成分是。 A 、磷脂 B 、甘油三酯 C 、游离脂肪 D 、脂肪酸 5.肉质又面有沙,生食味淡,宜熟食的是。 A 、红色番茄 B、粉色番茄 C 、黄色番茄 D、青番茄 6.四季豆有毒,需充分加热,是因为含有。 A 、挥发油类 B、硫化合物 C 、芥子甙 D、皂苷 7.粮食是以为主要营养成分,用于制作在主食的谷类、豆类、薯类原料食品的统称。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矿物质 8.谷类的保藏一般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9.稻米蒸煮食用时,糊化温度的测定方法是。 A 、碱消法间接测定 B、米胶延伸法测定 C、碘比色法测定 D、淀粉粉粒仪测定 10.对于肾脏病人应食用较好。 A、巨胚米 B、高谷蛋白米 C、低球蛋白米 D、低谷蛋白米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的口感越硬 B、米饭的黏度与淀粉细胞的细胞壁强度有关 C 、蛋白质在胚和糊粉层含量较少,越靠近谷粒中心越多 D、游离脂肪酸测定是判断大米新陈的指标 12.下列有关豆类的形状和成分说法错误的是。 A、种皮内侧栅状组织所含的色素决定了种子的颜色 B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

食品原料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食品原料学是研究食品原料的种类、生产流通、理化性状、营养卫生、品质检验、贮保鲜及加工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粮油食品原料:主要是指田间栽培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 千粒重是指1000粒稻谷的重量,其大小可直接反映出稻谷饱满的程度和质量的好坏。比重是稻谷重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比重的大小与籽粒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稻谷的比重一般在1.18~1.22之间。 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内稻谷的重量,用kg/m3表示。容重是粮食质量的综合指标,与稻谷的品种类型、成熟度、水分含量及外界因素有关,质量好的稻谷容重在560kg/m3左右。腹白是指米粒上乳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其大小程度叫腹白度 谷壳率是指稻谷的谷壳占稻谷重量的百分比。 强度:也称硬度,是指谷粒抵抗外力破坏的最大能力 冷却肉:指屠宰后的胴体迅速进行冷却,是胴体温度在24h内将为0—4℃,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4℃范围内的鲜肉。 胴体:指畜禽屠宰后除去毛、头、蹄、内脏、去皮或不去皮后的部分,因带骨又称为带骨肉 或白条肉。原料肉是指胴体中可食部分,即去骨的胴体。肉(胴体)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组织四大部分构成。

肌肉组织:构成肉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横纹肌、心肌、平滑肌三种。 脂肪组织:疏松状结缔组织的变形, 结缔组织:构成肌腱、筋膜、韧带及肌肉内外膜、血管、淋巴结的主要成分。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和无定性基质组成,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3种。骨:由骨膜、骨质及骨髓构成。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豆类:豆类作物包括一些双子叶植物,其特点是种子无胚乳,却有两片发达的子叶,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0%-40%)和脂肪。 油料:油料作物包括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其共同特点是种子的胚部与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25%-50%),其次是蛋白质(20%-40%),可以作为提取食用植物油的原料,提取后的油饼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作为饲料或经加工制成蛋白质食品。 薯类:也称根茎类作物,由不同科属的双子叶植物组成,其特点是在块根或块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单糖:根据单糖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糖。粮油食品原料中最重要的是己糖,其次是戊糖。 低聚糖:亦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或支链得低度聚合糖。根据低聚糖水解后所生成的单糖分子数目,粮油原料中低聚糖分为二糖、三糖和四糖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双糖。 淀粉的糊化: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将其放入冷水中,经搅拌可形成悬浮液。如停止搅拌,淀粉粒因比水重则会慢慢下沉。如将淀粉乳浆

食品原料学实验内容

果蔬产品一般物理性状的测定 (一)目的与原理物理性状的测定是用一些物理的测定方法来表示果蔬的重量、大小、比重、硬度等物理性状。其中也包含了某些感官的反映,如形状、色泽、新鲜度和成熟度等。果实在成熟、采收、运输、贮藏及加工期间的物理特性的变化,反映其组织内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结果。因此对物理性状的测定是进行化学测定的基础。 果蔬的物理性状测定是确定采收成熟度,识别品种特性,进行产品标准化的必要措施。新鲜果实是活的有机体,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统一是保证贮藏特性的主要因素。欲控制适合于新鲜果蔬的环境,首先就要通过在贮藏其中进行物理测定的方法,了解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对于加工原料进行物理性状的测定,是了解其加工适应性与拟定加工技术条件的依据。 (二)材料与用具苹果、梨、柑桔、葡萄、甜椒、番茄、茄子等。 卡尺、托盘台秤、果实硬度计、榨汁器、碱式滴定管、排水筒、量筒等。 (三)操作方法 1.单果重(克/个) 取10个果实,放在托盘台秤上称重,记录重量。求出其平均果重。 2.果形指数(纵径/横径) 取10个果实,用卡尺测量果实的纵径和横径,求出果形指数,以了解果实的形状和大小。 3.果实出汁率(%) 取10个果实,除去果皮、果心、果核或种子,分别称各部分的重量,以求果肉(或可食部分)的百分率。汁液多的果实,可将果汁榨出,称果汁重量,求果实的出汁率。 4.果实硬度果实硬度是果实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取10个果实.在对应两面薄薄地削去一小块果皮,用果实压力硬度计,测定果肉的硬度,以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承受的压力数表示。在用硬度计测定时,注明测头直径英寸数,压力以磅数表示(例如测头为7/16英寸,压力为16磅)。硬度愈大.表明质地愈致密。硬度与果实的贮藏性往往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5.果实比重(g/cm3) 取10个果实,在托盘台秤上称果实重量W。 将排水筒装满水,多余的水由溢水孔流出,至不滴水为止。置一量筒于溢水孔下面。将果实轻轻放入排水筒水中,此时溢水孔流出的水盛于量筒内。再用细铁丝将果实全部投入水中,待溢水孔水滴滴尽为止。用量筒量出果实的排水量,即果实体积V,计算果实的比重。 6.果蔬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挤出果蔬汁数滴于折光棱镜面上,合上盖板,将进光窗对准光源,调节目镜视度圈,使视场内黑白分界划线清晰可见,于视场中所见黑白分界线相应的读数,即为果蔬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百分数。 7.果蔬的酸度测定:称取5g样品于研钵中,加入少量无CO2蒸馏水,研磨成糊状,定容,过滤。准确吸取制备的滤液50ml,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用0.1mol/L标准碱液滴定至微红色30秒不褪色,记录用量,计算样品含酸量。 8.果蔬贮藏中淀粉含量变化的观察:在果蔬切面上滴加配制好的I2-KI溶液,观察切面颜色的变化。蓝色的深浅反映了淀粉含量的高低。

食品原料学题库

食品原料学题库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食品原料学思考题 一、选择题 1.广泛存在于虾、蟹、牡蛎体内的天然类胡萝卜素为。 A、血红素 B、叶黄素 C、虾青素 D、虾红素 2.影响大米蒸煮食用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直链淀粉含量 B、脂类含量 C 、游离脂肪酸 D 、蛋白含量 3.愈伤处理的温度是。 A 、20℃~25℃ B、26℃~30℃ C 、31℃~35℃ D、36℃~40℃ 4.油脂的主要成分是。 A 、磷脂 B 、甘油三酯 C 、游离脂肪 D 、脂肪酸 5.肉质又面有沙,生食味淡,宜熟食的是。 A 、红色番茄 B、粉色番茄 C 、黄色番茄 D、青番茄 6.四季豆有毒,需充分加热,是因为含有。 A 、挥发油类 B、硫化合物 C 、芥子甙 D、皂苷 7.粮食是以为主要营养成分,用于制作在主食的谷类、豆类、薯类原料食品的统称。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矿物质 8.谷类的保藏一般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9.稻米蒸煮食用时,糊化温度的测定方法是。 A 、碱消法间接测定 B、米胶延伸法测定

C、碘比色法测定 D、淀粉粉粒仪测定 10.对于肾脏病人应食用较好。 A、巨胚米 B、高谷蛋白米 C、低球蛋白米 D、低谷蛋白米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的口感越硬 B、米饭的黏度与淀粉细胞的细胞壁强度有关 C 、蛋白质在胚和糊粉层含量较少,越靠近谷粒中心越多 D、游离脂肪酸测定是判断大米新陈的指标 12.下列有关豆类的形状和成分说法错误的是。 A、种皮内侧栅状组织所含的色素决定了种子的颜色 B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 C、皂角苷和卵磷脂含量丰富 D 、含B族维生素多,不含维生素C 13.下列哪种蛋白因可降解包装材料,替代塑料而受到关注。 A、白蛋白 B、醇溶谷蛋白 C、球蛋白 D、谷蛋白 14. 核果类水果不包括下列哪项。 A、桃 B、杏 C、梨 D、李 15. 苹果中果糖的含量为所含糖量的。 A、20%~30% B、30%~40% C、40%~50% D、50%~60% 16.正常乳的酸度为。 A:10°T~13°T B:8°T~11°T C:16°T~18°T D:20°T~22°T 17.牛乳中乳蛋白主要包括。 A、酪蛋白、乳清蛋白和少量的脂肪球蛋白质 B、醇溶蛋白、谷蛋白和少量的脂肪球蛋白 C、脂蛋白、核蛋白和少量的清蛋白 D、脂蛋白、磷蛋白和精蛋白 18.不属于四大家鱼的是。 A、草鱼 B、鲤鱼 C、鳙鱼 D、鲢鱼 19.按蔬菜的主要食用部位分类,藕、萝卜分别属于 A、根菜类、根菜类。 B、根菜类、茎菜类。 C、茎菜类、根菜类。 D、果菜类、根菜类。 20.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淡水经济鱼类是。 A、鲤鱼 B、鲢鱼 C、带鱼 D、草鱼 21.油脂放置较长时间后产生“ 哈味” 的主要原因是。 A 、脂肪的分解 B、蛋白质变性 C 、蛋白质水解 D 、脂肪酸败 22 .蔗糖的过饱和溶液能,因此可用其制作挂霜菜。

食品原料学复习内容

食品原料学 一、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特点 对象: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目的: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保存、流通、烹调、加工等操作更加科学合理,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资源,满足人们对饮食生活的需求。 特点:研究食品原材料的特性。 二、食品原料的分类 1、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2、按生产方式分 (1)农产品(2)畜产品(3)水产品(4)林产品(5)其他食品原料 3、按食品的营养特点分类 1)能量原料:能量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小于20%,同时热能较高的谷类、淀粉质根茎类、油脂类及糖类等. 2)蛋白质原料:蛋白质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不小于20%的豆类、花生瓜子类、畜禽肉类、畜乳类、蛋类、鱼类、虾蟹类、软体动物类、菌藻类及其他类等. 3)矿质维生素原料:矿质维生素原料是指热能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的瓜果类、蔬菜类、茶类和木耳海带类等. 4)特种原料:特种原料是指营养素含量全面、合理或具有多种食疗保健功能的食品,包括全营养食品类和药食两用食品类. 5)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加工或食用过程中,向食品中加入的起特殊作用的少量物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合成氨基酸、调味剂、防腐剂、发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疏松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着色剂、漂白剂、消泡剂、抗结块剂、香精香料单体及其它等. 三、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 (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四、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1)生物危害①细菌危害②病毒危害③寄生虫危害 (2)化学危害 (3)物理危害 一、谷类 (一)谷类的生产、消费与流通 谷类为稻米、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的种子,还有一些双子叶植物的豆类。 (二)谷类食物的特征 1.营养丰富:在我国居民的膳食中,约有60~70%的热能和60%的蛋白质来自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提供一定量的无机盐。 2.常食不厌、供应充足 3.成本较低、便于流通 (三)谷类的性状和成分 1.构造与组织 (1)胚芽(2)种皮(3)胚乳(4)糊粉层 2.成分组成与营养 (1)蛋白质

食品原料学题库

一类课程建设课程组--题库 推荐单位食品学院 所属教研室食品科学 课程名称食品原料学 课程组负责人谢宏 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ΟΟ一年十一月八日

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共计12分,每小题3分) 1.豆类:豆类作物包括一些双子叶植物,其特点是种子无胚乳,却有两片发达的子叶,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0%-40%)和脂肪。 2.淀粉的糊化: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将其放入冷水中,经搅拌可形成悬浮液。如停止搅拌,淀粉粒因比水重则会慢慢下沉。如将淀粉乳浆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则淀粉粒吸水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互相接触融为一体,悬浮液变成黏糊的糊状液体,虽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沉淀,这种黏糊的糊状液体称为淀粉糊,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3.果蔬品质:是指果蔬满足某种使用价值全部有利特征的总和,主要是指食用时果蔬外观、风味和营养价值的优越程度。 4.小麦面筋:将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静止后,把面团放在流动的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都随水渐渐被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水溶解,最后剩下来的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就是面筋。 二、单项选择题(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 A ) A.清蛋白 B.球蛋白 C.胶蛋白 D.谷蛋白 2.大多数粮油籽粒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一般都由皮层、胚、______3个部分构成。 A.胚乳 B.糊粉层 C.胚芽 D.子叶(A) 3.果蔬在储藏过程中______含量变化不大,而且多以弱碱性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A.有机酸 B.蛋白质 C.矿物质 D.糖分(C) 4. 葡萄中含有的主要有机酸是(a) A酒石酸 B.柠檬酸 C.水杨酸 D.草酸 5.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C ) A.小麦 B.大米 C.大豆 D.玉米 6.下列淀粉酶中能将支链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是( C ) A.α-淀粉酶 B.β-淀粉酶 C.葡萄糖淀粉酶 D.异淀粉酶 7.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 C ) A.水分 B.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 D.纤维素 8.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___________密切相关。( A ) A.二硫键 B.氢键 C.盐键 D.疏水作用力 9.果蔬中有机酸含量通常以果实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有机酸表示,如柑橘以柠檬酸表示,葡萄以何种有机酸表示?( B ) A.柠檬酸 B.酒石酸 C.苹果酸 D.草酸 10.粮油籽粒中占全粒重量最多的是( C ) A.皮层 B.胚 C.胚乳 D.胚芽

食品原料学

食品原料科学导论(第二版):食品原料科学也可以称为食品资源利用科学,这是食品科学的重要基础。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生产流通的基础知识,理化特性,营养特性以及加工利用方法。其目的是使食品的保存,流通,烹饪,加工和利用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利用食品资源,满足人们对食物和生命的需求。 食品原料科学是“十一五”期间面向普通高等教育的国家计划教科书。本教科书本着理论,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指导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充分的理论基础,突出实际应用,使其更适合于烹饪与餐饮服务专业,营养与饮食专业的教学和相关。岗位培训。 李瑞特,男,1948年出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至1988年,他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学习食品工程,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他曾在日本食品研究所和山崎面包公司中央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自1988年底以来,他一直在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任教。教授食品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烘焙食品加工,食品物理,食品工程动态讲座等课程。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作为联合国大学的研究员,他在食品制造工程研究室学习。日本食品科学研究所一年。主要从事食品加工技术,质量鉴定和新食品开发研究。曾任食品技术教学研究室主任,食品工程系副主任,食品工程系主任,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学术兼职主要包括: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价小组召集人,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食品科学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1993年,他获得了北京普通高等学校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1995年,他被农业部授予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10月,他获得了联合国大学西澳大学奖;2006年,他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其他成就包括三项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十二项发明专利。他编辑了12篇专业著作和教材,包括食品生理学,食品原料科学,粮食和油脂储藏和加工技术,烘焙食品技术等,并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包括SCI和SCI收录的60多篇论文。EI。2005年,他被教育部授予100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 近年来,中国经济,旅游和饮食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基本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健康饮食。因此,绿色食品和无污染食品已日益成为当代人饮食原料的首选。为了普及教育,从适用性的角度出发,本书编写团队的成员结合多年的工作和教学经验,选择了相关材料,并完成了《食品原料科学》教材的编写。这本教科书是“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的国家计划教科书。本教科书本着理论,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指导实践的基础上,坚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A)A.清蛋白B.球蛋白C.胶蛋白D.谷蛋白 2.大多数粮油籽粒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一般都由皮层、胚、______3个部分构成。( A )A.胚乳B.糊粉层C.胚芽D.子叶 3.果蔬在储藏过程中______含量变化不大,而且多以弱碱性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C )A.有机酸B.蛋白质C.矿物质D.糖分 4.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 B )A.15%B.20%C.25%D.30% 5.乳牛分娩后最初______天所产的乳称为初乳。( A )A.3-5B.5-7C.7-10D.10-12 6.猴头菇的多糖体组成中______含量最多。( B )A.半乳糖B.葡萄糖C.甘露糖D.果糖 7.鱼贝类死后肌肉在______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磷酸肌酸和糖原含量的下降。( A )A.僵直B.解僵C.自溶D.成熟 8.牛乳中的酪蛋白是典型的( B )A.脂蛋白B.磷蛋白C.单一蛋白D.结合蛋白 9.葡萄中含有的主要有机酸是( A )A.酒石酸B.柠檬酸C.水杨酸D.草酸 10.甲壳质是自然界仅次于______的第二大丰富的生物聚合物。( B )A.淀粉B.纤维素C.胶体D.黏多糖 11.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C)A.小麦B.大米C.大豆D.玉米 12.牛奶中含量最多的双糖是(C)A.蔗糖B.麦芽糖C.乳糖D.纤维二糖

13.下列淀粉酶中能将支链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是(C)A.α-淀粉酶B.β-淀粉酶C.葡萄糖淀粉酶D.异淀粉酶 14.下列色素类物质能溶于水的是(D)A.叶绿素B.胡萝卜素C.番茄红素D.花青素 15.酪蛋白的等电点是(B)A.pH3.5B.pH4.6C.pH5.0D.pH5.5 16.下列属于正常纯鲜牛乳的是(C)A.乳酸含量0.20%B.酸度20°T C.密度为1.030D.pH6.2 17.下列关于鱼死后肌肉僵硬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D)A.磷酸肌酸降解B.糖原大量消耗C.蛋白酶水解作用加快D.pH增加 18.挥发性盐基氮(VBN)是用来判断鱼类新鲜度的指标之一,当VBN达到____以上时被认为是腐败鱼肉。(D)A.10mg/100gB.20mg/100gC.30mg/100gD.50mg/100g 19.下列关于特产食品原料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虫草及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核苷类化合物 B.猴头菇多糖体是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等组成,其中以甘露糖含量最多 C.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物质 D.人参皂苷是人参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20.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C)A.水分B.蛋白质C.碳水化合物D.纤维素 21.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___________密切相关。(A)A.二硫键B.氢键C.盐键 D.疏水作用力 22.下列关于特产食品原料说法不正确的是(D)

食品原料学

二、简答题:(34分) 1、食品原料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3分) 2、简述禽蛋的结构。(6分) 3、α-淀粉酶、β-淀粉酶对淀粉作用的方式有何不同?(6分) 4、简述果胶物质在果实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对果实组织的影响(6分) 5、禽蛋在食品中的应用体现在哪三大方面?(3分) 6、什么是PSE肉和DFD肉?(4分) 7、测定小麦容重、千粒重及面粉湿面筋有何意义?(6分) 二、名词描述:(3分×6=18分) 白条肉百粒重 肉的保水性乳 果蔬品质 n3脂肪酸 三、论述题:(12分) 论述淀粉的加工性质,并举例说明不同性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蛋黄部分(2分)由外向内其结构是:浅色蛋黄层、深色蛋黄层、浅色蛋黄层、

i.深色蛋黄层、胚胎。 8、α-淀粉酶、β-淀粉酶对淀粉作用的方式有何不同?(6分) i.α-淀粉酶以随机的方式,从淀粉分子内部水解α-1,4-糖苷键(2分) ii.β-淀粉酶则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尾端开始,连续逐个切出麦芽糖单位(2分)iii.两种淀粉酶对α-1,6-糖苷键都不起作用。(2分) 9、简述果胶物质在果实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对果实组织的影响(6分) 果胶物质在果实中以三种形态存在: i.原果胶(1分),指存在于细胞壁中,不溶于水,组织坚硬,水解后生成果胶。 (1分) ii.果胶(1分),存在于果蔬汁液中,果实组织变软而且富有弹性。(1分) iii.果胶酸(1分),稍溶于水,果实变成软溏状态。(1分) 10、禽蛋在食品中的应用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i.鲜食。(1分) ii.液蛋产品的加工。(1分) iii.禽蛋中功能成分的提取。(1分) 11、影响大豆贮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i.PSE肉是指肌肉在僵直后肉色淡、组织松软、持水性低、汁液易渗出(2分) ii.DFD肉是指肌肉在僵直后肉色发暗、组织变硬、表面干燥(2分) 12、测定小麦容重、千粒重及面粉湿面筋有何意义?(6分) i.容重:可以推知小麦的结实程度,一般来说容重越高的小麦,品质越好,出分 率也越高。(2分) ii.千粒重:是小麦大小、饱满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来说,籽粒越大越饱满,其千粒重越大,营养充分也越充足,出分率也越高。(2分)iii.面粉湿面筋:湿面筋含量是小麦粉重要的性质指标之一。可根据湿面筋含量的多少来确定加工的食品种类。(2分) 四、论述题:(每题12分) 论述淀粉的加工性质,并举例说明不同性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答题要点: (1)淀粉的糊化概念(2分)、特性(1分)举例(1分)蛋糕、面包等。 (2)淀粉的老化概念(2分)、特性(1分)举例(1分)粉条、粉丝等。 (3)淀粉的水解概念(2分)、特性(1分)举例(1分)酿酒、酿醋等。

食品原料学思考题

绪论 1. 食品原料学的研究内容 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第一、畜产品原料、农产食品原料、园产食品原料、水产食品原料、特色食品原料及功能食品原料的品种、分布、生物学特性、营养组成和加工储藏特性,以期为食品原料深加工提供依据。第二、研究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安全食品的生产奠定基础。 2. 谈谈食品原料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食品原料的安全生产与控制为安全食品的生产奠定基础(叙写自己看法,没有标准答案!) 第一章 1. 简述根据化学成分与用途粮油原料的分类及其特点(P4) ①禾谷类作物其特点是种子含有发达的胚乳,主要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构成。②豆类作物其特点是种子无胚乳,却有两片发达的子叶,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③油料作物其特点是种子的胚部与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其次是蛋白质,可以作为提取食用植物油的原料,提取后的油饼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作为饲料或经过加工制成蛋白质食品。④薯类作物其特点是在块跟或块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2. 简述粮油原料中蛋白质的种类与特点(P8) ①清蛋白:溶于纯水和中性盐的稀溶液,加热即凝固。②球蛋白:不溶于水,溶于中性盐的稀溶液。③胶蛋白:又称醇溶谷蛋白,不溶于水与中性盐,而溶于70%~80%的乙醇溶液。④谷蛋白:不溶于水和中性盐的稀溶液,也不溶于乙醇溶液,而溶于稀酸或稀碱溶液,是某些植物种子中的储藏性蛋白质,禾谷类粮食中都有。 3. 小麦面筋的化学成分及作用(P10) ①麦胶蛋白(延展性,弹性小)②麦谷蛋白(有弹性,延展小)③麦清蛋白与麦球蛋白(非面筋性蛋白)④淀粉⑤糖⑥纤维⑦脂肪(改变筋力) 4. 粮油原料中淀粉的形状有哪3种其大小用什么表示(P13) 各种粮食的淀粉的形态很不一样,有圆形、卵形或椭圆形、多角形三种。淀粉粒的大小以淀粉粒长轴的长度来表示。 5. 淀粉粒的结构、淀粉的糊化与回生。(P16) 淀粉粒的结构分为:①环层结构:是淀粉内部密度不同的表现,每层开始时密度最大,以后逐渐减小,到次一层时密度又陡然增大,一层一层地周而复始,便显示出环纹。各层密度不同是由于合成淀粉所需的葡萄糖原料的供应有昼夜不同(光合作用)的缘故。人工光照的条件下种子形成的淀粉颗粒就不具有环层,因为没有昼夜之分。各环层共同围绕的一点称为“粒心”,粒心的位置和显著特征依粮食种类的不同而异。 ②晶体结构:淀粉粒具有双折射性,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会呈现出一种黑色“十”字,将淀粉粒分成4个白色的区域,称为偏光十字,这是淀粉粒为球晶体的重要标志。十字的交点恰恰位于粒心,因此可以帮助粒心的定位。当淀粉粒充分吸水膨胀、压碎或受热干燥时,晶体结构自行消失,分子排列变成无定形,这是黑色十字消失。不同植物的淀粉粒其偏光十字的位置、形状和明显程度各有差异。 淀粉的糊化:将淀粉乳浆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则淀粉粒吸水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互相接触融为一体,悬浮液变成粘稠的糊状液体,遂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沉淀,这种粘稠的糊状液体称为淀粉糊,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淀粉的回生:淀粉溶液或淀粉糊,在低温静置条件下,都有转变为不溶性的倾向,浑浊度和粘度都增加,最后形成硬性的凝胶块,在稀薄的淀粉溶液中,则有晶体沉淀析出,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糊的“回生”或“老化”。 6. 淀粉酶的种类及对淀粉的作用方式。(P18) 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异淀粉酶等。 作用方式:α-淀粉酶以随机的方式,从淀粉分子内部水解α-1,4-糖苷键;β-淀粉酶则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尾端开始,连续逐个切出麦芽糖单位;葡萄糖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从非还原性尾段开始,依次逐个切下一个葡萄糖单位,并将葡萄糖分子的构型由α型转变为β型;异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方式是专一分解α-1,6-葡萄糖苷键,将支链淀粉全部水解为直连的结构。 7. 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有何特点 饱和脂肪酸:常温下为固态,无干燥性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为液态,有干燥性。 8. 简述糯米、籼米和粳米的加工适性。(P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