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精讲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案

现代文精讲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案
现代文精讲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面对归纳概括,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什么的问题?

让我们通过经常出现的三个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1,缩不短?概括文章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了。

2,该不该删?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重点?文章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二、复习预习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任何文章适用)。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适用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法三: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四: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文章内容。如《满井游记》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概括自然段大意的常用方法:

1、摘句法。看自然段的开头、结尾找一找自然段有没有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提示自然段大意的句子。如:

《敬畏自然》第一自然段: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征服自然。

2、综合法。(1)写人、事的段落我们可以从“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这几方面来摘取文段的关键词来概括。(2)

写景、状物的段落我们可以从“什么景、物怎么样。”这几方面来摘取文段的关键词来概括。如:《云南的歌会》第一自然段:来自四方的人在山野上对调子。或“山野对歌”

3、提问法。如果段落中没有中心句,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没有这一段我就不知道什么。”

《云南的歌会》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对歌的年轻女人的外貌、性格特点、能耐。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理解文章内容,找准重点句

1.总起句。位置:一般在自然断的开头。

作用:总领全文,在某个段落中是概括整段文章的主旨。

2.过渡句。位置: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

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要讲的内容。

3.总结句。位置:出现在自然段的末尾。

作用:起概括本段中心的作用。

4.照应句。位置:①文章开头和结尾照应;②文章内容里面照应。

作用:前面提出的问题,后面有所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

5.中心句。位置:既可以在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也可以在自然段的中间。

作用:直接表明了全文(本段)的主要内容或点明中心。统领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作用。

考点/易错点主次不分,答不全或者答不到点上

考点2 抓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将文章重点句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概括段落大意。

1.找出文章的重点句,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2.围绕重点句运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3.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注意:有些文章重点句中出现的他(她或它),在概括时要改为具体的人物或事物的名称考点/易错点找不到重点句或者赘述

四、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

不要闭上眼睛

2003年7月21日凌晨4点半左右,一辆满载着陶制瓦片的卡车撞进南京下关区上元门的三间民房里。顷刻间,瓦砾四溅、房屋倒塌,卡车内的几个人当场死亡,房屋里也埋下了5个人。

由于是凌晨时分,大多数人都在睡梦中,惨祸发生后,被惊醒的为数不多的附近居民面对惨祸束手无策。在等待救助人员到达期间,人们发现在倒塌的房屋废墟里,有一个人头露在外面,身子埋在废墟里。也许是因为失血过多,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眼睛也睁不开了。

这时候,一个青年男子俯身对那露在外面的头喊道:“不要闭上眼睛!要坚强,你可以和我说说话,但千万不要闭上眼睛。”那个被埋者的眼睛睁开了,眼神中隐藏着一丝恐惧和一丝谢意。

年轻男子和那个被埋着的人说着话,问他:你几年多大年龄了?在哪里工作?做什么工作啊……

可没过多久,被埋的人又一次闭上眼睛,那个年轻男子又一次喊道:“不要闭上眼睛!睁开你的眼睛!”可被埋的人似乎没有听到,一点反应也没有。喊话的年轻男子找来了医生,被埋者输入了氧气后眼睛再一次睁开了……

救援人员终于赶到了,被埋的男子被送往医院抢救。有人问喊话的年轻男子和被埋者是什么关系,喊话的年轻男子说道:“我不认识他,我开出租路过这里。”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一位出租车司机鼓励被压在倒塌废墟下的伤者不要闭上眼睛。

【解析】联系上下文可知整篇围绕着题目《不要闭上眼睛》展开,那么是谁不要闭上眼睛?为什么?结果怎么样救了伤者?按照这个思路组织语言即可。

【例题2】

【题干】

家乡的茶园

①茶园四季景色迷人,但更可爱的还是春季。

②茶树栽种在几个小山包上,每个小山包上都被一层层的茶树包围着。远看,像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

③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沉睡了一冬的茶树慢慢睁开了眼睛,从枝条上抽出一枚枚肥壮的茶芽。茶芽外形呈椭圆形,叶底鲜红,轻轻贴近它,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那么多的茶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珍珠般晶莹的露水在叶片上滚动,似乎每一片茶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啊!这美丽的茶园!

④在微风中,在阳光下,茶叶轻轻地晃动着脑袋,摇着小手,招来了辛勤的采茶人,静寂的茶园顿时热闹起来。

⑤60岁的老奶奶采茶来了,她肩背背篓,双手不停地忙碌着。只听到一片沙沙声从枝叶间传来。一会儿,篓中便塞满了绿色的希望。

⑥姑娘们来了,她们三五一伙,有的哼着歌,有的聊着天,白嫩嫩的手中不一会儿就有了一大把茶叶。

⑦我们也来了。鲜艳的红领巾把这绿色的海洋点缀得更加美丽。我们虽摘得不多,但我们都是那么认真。一片,一

⑧傍晚,采茶的人们带着丰收的喜悦走在了回家的路上,喧闹了一天的茶园又恢复了平静。

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找出能概括各段段意的中心句。

【答案】第一层:①—③中心句:茶园四季景色迷人,但更可爱的还是春季。

第二层:④—⑧中心句:在微风中,在阳光下,茶叶轻轻地晃动着脑袋,摇着小手,招来了辛勤的采茶人,静寂的茶园顿时热闹起来。

【解析】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家乡的茶园的美景,首段就点出了茶园景色迷人,尤其是春季。紧接着两段描写了春天茶园如何美丽。第四段写到茶园招来辛勤的采茶人,瞬间热闹起来,很明显和前三段所写不同,联系后文的老奶奶、姑娘们、我们,可知第四段为第二部分的中心句。

【例题3】

【题干】

梅园的花

我爱花,我更爱梅园的花。

梅园的花,春夏秋冬不凋零,一年四季开不败。你落了我开了,我走了他来了,真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般。不信吗?请看:新春新岁,最先绽开的是春梅,其后是铁树、海棠,花是粉红色的,不大,却很精神。再之后是紫玉兰,攀上墙的白蔷薇,血红耀眼的石榴花,香味扑鼻的桂花,千姿百态的秋菊。当秋菊开得茂盛的时候,腊梅花已经悄悄地鼓起一簇簇小骨朵,含苞欲放了。‖

看到梅园的花,便想起梅园的主人——周恩来同志。他真是一位伟大的人:是他,英勇机智斗敌顽;是他,把雨露撒遍大地;是他没,辛勤的播种、育苗、剪枝、灭虫,用毕生的精力换来大地花儿红。

每一朵花上,都有他的心血,每一朵花上,都有他的笑影。

他劳累了一生,留下遍地鲜花,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什么也没带走,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留给了大地,让花沐浴着他的深情。‖

按分好的段,概括段意。

【答案】第一部分:我爱花,我更爱梅园的花。

第二部分:看到梅园的花,便想起梅园的主人——周恩来同志。

第三部分:梅园的花,永远开在亿万人民心中。

【解析】根据常见的重点句的位置,可知每一部分的开头句即为中心句,结合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每部分都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

分析第二自然段,并找出能概括段意的中心句。

【答案】梅园的花,春夏秋冬不凋零,一年四季开不败。

【解析】同样遵循常见重点句位置的原则,再加以分析,可知第二自然段写到春梅、铁树、海棠等花,都是围绕总起句即第一句来写的。

【例题4】

【题干】

爱因斯坦的故事

①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爱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

②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了一个问题,就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结果,他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倒在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马上站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起笔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③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以后,虽然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他从来不图虚名,不爱金钱,生活一直很简朴。

④有一年,比利时王后邀请爱因斯坦访问比利时。为了迎接他,比利时特别组织了一个欢迎委员会,准备到车站隆重、热烈地去迎接他。

⑤火车到站以后,爱因斯坦避开了这些人,拎着一只小皮箱,夹着自己的小提琴,向王宫走去。欢迎委员会的人在

⑥“什么?你们没接到贵宾?”王后着急地问,“你们马上分头去找贵宾,一定要把他接到王宫来!”

⑦于是,欢迎委员会的人马上分散行动,到处寻找。最后,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位头发灰白蓬乱的老人——爱因斯坦,他们只得和他步行到王宫。

⑧比利时王后奇怪地问:“您为什么不乘坐我派去接您的车子呢?”

⑨“我觉得这样步行比乘车愉快得多。”爱因斯坦微笑着回答。

给文章划分成两部分,并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答案】第一部分:①②中心句:爱因斯坦遇事爱思考、爱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

第二部分:③——⑨中心句: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以后,虽然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他从来不图虚名,不爱金钱,生活一直很简朴。

【解析】此题考查对中心句的掌握。我们仔细阅读就不难发现第一二段是围绕“他遇事爱思考、爱研究,常常从一点小

2.文中列举了爱因斯坦的两件事,请用简洁地语言概括这两件事。

【答案】⑴爱因斯坦从梯子上摔下来,对相对论的研究有了很大启发。

⑵王后隆重地迎接爱因斯坦,他却步行到王宫。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抓住文章过渡句“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以后,虽然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他从来不图虚名,不爱金钱,生活一直很简朴。”即可作答,将故事交代清楚即可。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发现:抓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这种方法适合于有重点句或中心句的段落。其他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你学会了吗?

杞人忧天精讲精练

杞人忧天精讲精练

《杞人忧天》 导学目标: 1.了解有关《列子》的文学常识,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从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入手,领悟寓言蕴含的道理。3.培养环保意识和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 自主预习 一.文言积累 1.易写错的字 崩坠.(zhuì)躇.步(chú)废寝.(qǐn)光耀.(yào)2.易读错的字 星宿.(xiù)中.伤(zhòng)充塞.(sāi)舍.然(shě)3.通假字 身亡所寄“亡”通“无”4.古今异义 ①虚古义:处今义:空,虚伪 ②是古义:这样今义:表判断动词 ③晓古义:开导。今义:明白,知道。 5.一词多义 (1)奈何:①奈何 ..忧崩坠乎(为什么) ②奈.地坏何.(拿……怎么办) (2)之:①因往晓之.(代词,他)

②亦积气中之.有 光耀者(用在 主谓词组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不译) ③又有忧彼之.所 忧者(结构助词, 的) 6.词类活用 因往晓.之使动用法,使……明白 7.重点实词 ①杞国有忧天地崩坠 ..(崩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依附,依托)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忧愁、担心) ④若.屈伸呼吸(就像)⑤终日在天中行止 ..(行动和停留) 8.出自本寓言的成语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5特殊句式 ①反问语:岂无怪哉? ②倒装句:奈地坏何。(地坏奈何) 二.文学常识 1.作者作品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作。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道家。郑人。《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2.素材积累 关于忧患意识的名言警句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忧患激发天才。—霍勒斯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凡祸患,以安乐生,以忧勤免;以奢肆生,以谨约免;以觖望生,以知足免;以多事生,以慎动免。——明吕坤《呻吟语》★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惠不成。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菜根谈》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 三.结构思路 【尝试挑战】 你能结合课下注释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吗?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题目与答案

1、名词解释 1)调查设计:就是根据调查目标,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进行规划,包括制定探讨和回答调查问题的策略,确定调查的最佳途径,选择恰 当的调查方法,以及制定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施方案等。 2)抽样框:抽样框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元素的名单。 3)简单随即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 4)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 量工具能够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5)效度:测量的效度也称作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有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 的程度。 6)网络调查法:也称作基于互联网的调查,指的是研究者利用互联网向特定对象发送调查问卷,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将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收回的调查方法。 7)电话访问:是指调查员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被调查者联系,并在电话中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访问的方法。 8)频数分布:就是指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的次数分布情况。 2、简答题 1)选题的标准:选题有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新,可行性和合适性。重要性即是指调查课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创造性,也可以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 它指的是调查课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 己独特的特点;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 客观条件,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 调查课题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合适性指的是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 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可行性所解决的是有关课题的“可能性”问题,而合 适性所涉及的则是有关课题的“最佳性”的问题;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 特性则是在它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标准。 2)简答查阅文献的方法:一是相关的著作,而是相关的论文,三是相关统计资料和档案资料。 3)简答问卷设计的原则: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主观上的障碍,当问卷内容太多,问卷表太厚,客观上的障碍等;明确与 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样本的性质,问卷 的使用方式。 4)常见的网络调查方式有哪三种:第一种方式是将调查问卷直接链接在网站的网页中;第二种方式也是将问卷链接在特定的网页上,它是一种针对研究者所选 定的特定对象进行的调查;第三种方式是研究者在确定好调查总体(也是有电 子邮箱的对象)、抽取完调查样本、收集好被调查者的电子邮箱地址后,直接 将调查问卷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被调查对象。 5)简述挑选调查员的一般条件:一是诚实与认真,而是兴趣与能力,三是勤奋负责,四是谦虚耐心。 6)简述调查数据清理的主要方法:有效范围清理;逻辑一致性清理;数据质量抽查;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二)含答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二) (一)市声拾趣 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唤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虽然这里面有部分是极简单的,如“羊头肉”“肥卤鸡”之类。可是他们能在声调上,助字句之不足。至于字句多的,那一份优美,就举不胜举,有的简直是一首歌谣。例如夏天卖冰酪的,他在胡同的绿槐荫下,歇着红木漆的担子,手扶了扁担,吆唤着道:“冰激凌,雪花酪,桂花糖,搁的多,又甜又凉又解渴。”这就让人听着感到趣味了。又像秋冬卖大花生的,他喊着:“落花生,香来个脆啦,芝麻酱的味儿啦。”这就含有一种幽默感了。 也许是我们有点主观,我们在北平住久了的人,总觉得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很能和环境适合,情调非常之美。如现在是冬天,当早上的时候,黄黄的太阳,穿过院树落叶的枯条,晒在人家的粉墙上,胡同的犄角儿上,兀自堆着大大小小的残雪。这里很少行人,两三个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于是有辆平头车子,推着一个木火桶,上面烤了大大小小二三十个白薯,歇在胡同中间。小贩穿了件老羊毛背心儿,腰上来了条板带,两手插在背心里,喷着两条如云的白气,站在车把里叫道:“噢……热啦……烤白薯啦……又甜又粉,栗子味。”当你早上在大门外一站,感到又冷又饿的时候,你就会因这种引诱,要买他几大枚白薯吃。 在北平住家稍久的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卖硬面饽饽的人极为可怜,因为他总是在深夜里出来的。当那万籁俱寂、漫天风雪的时候,屋子外的寒气,像尖刀那般割人。这位小贩,却在胡同遥远的深处,发出那漫长的声音:“硬面……饽饽哟……”我们在暖温的屋子里,听了这声音,觉得既凄凉,又惨厉,像深夜钟声那样动人,你不能不对穷苦者给予一个充分的同情。 其实,市声的大部分,都是给人一种喜悦的,不然,它也就不能吸引人了。例如:炎夏日子,卖甜瓜的,他这样一串的吆唤着:“哦!吃啦甜来一个脆,又香又凉冰激凌的味儿。吃啦,嫩藕似的苹果青脆甜瓜啦!”在碧槐高处一蝉吟的当儿,这吆唤是够刺激人的。因此,市声刺激,北平人是有着趣味的存在,小孩子就喜欢学,甚至借此凑出许多趣话。例如卖馄饨的,他吆喝着第一句是“馄饨开锅”,声音宏亮,极像大花脸喝倒板,于是他们就用纯土音编了一篇戏词来唱:“馄饨开锅……自己称面自己和,自己剁馅自己包,虾米香菜又白饶。吆唤了半天,一个子儿没卖着,没留神饶去了我两把勺。”因此,也可以想到北平人对于小贩吆唤声的趣味之浓了。 1.请你说说作者笔下北平吆唤声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2.文中画横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请你赏析下面句子的艺术特点。 冰激凌,雪花酪,桂花糖,搁的多,又甜又凉又解渴。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 型答题技巧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现代文阅读2

(二)阅读文章,处理问题。(12分) 女儿的坚持 女儿正读初中。 这个夏天女儿忽然变得神秘起来,特别是放了暑假后,整日整日地往外跑,晚上六七点钟才回到家。 看着女儿忙成这样,我的心有些不塌实。女儿一向文静,现在一天到晚往外跑,这不是她的性格啊。 一天傍晚,女儿带着一张分明是被烈日晒红的脸回家时,我说出了我的疑惑,女儿显然是说不来谎话的,见我问,有些犹豫地看了我一眼,又看了一眼,才吞吞吐吐地和我说,她想买一部手机,要两千多块钱,她想自己赚钱买。女儿还说,她这段时间一直在和几个同学帮人发传单。她算过了,大概四十天的时间,就可以赚够买手机的钱了。 看着女儿满是疲惫的脸,我不免有些心疼。想了想,说,如果你真想买手机,爸给你买。而且,你现在打工,会影响到你的学业。女儿微笑着拒绝了我。她说,爸,您放心吧,学习没问题,我每天晚上回家会看书的。我这次只想坚持一下,体会赚钱的不易。 我忽然发现我已经被女儿说服了,也许,锻炼一下女儿,让她能真实地体验生活,可以让她更珍惜现在的学业。 于是,在那个夏天接下来的许多日子里,每天晚上的六七点钟,我都能看到女儿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妻有些埋怨我,不该让孩子这

么辛苦。我苦笑,我又何曾希望女儿那么苦呢? 其实好多次,我都徘徊在女儿发传单的路口,远远地看着女儿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女儿像我,倔强无比,想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我看到女儿一次一次地站在十字路口,向着远远走来的行人微笑着递上她要发的传单。不是所有的人都肯接传单的,很多人都会面无表情地向女儿摇着头或是摆着手,表示不要。而每次,女儿总是微笑着再次点头。一叠叠厚厚的传单从女儿手上,一份一份地递到行人的手中,周而复始。我却没有发觉女儿有任何的厌烦。 有几次,女儿回家时,我说,手机我帮你买吧,你别再发传单了。女儿却摇头说,爸,手机我可以不要,这次,我只想证明自己,我是可以的。我又一次被女儿说服了。我不明白,是我的立场不坚定呢,还是女儿的立场太坚定了,从而动摇了我的立场。 这年夏天出奇的热,女儿原本一张白白的脸,被晒得黑里透红。 一段时间后,女儿兴高采烈地跑回家,黑里透红的脸上,写满了快乐和满足。 女儿的手里抱着一只盒子,盒子的边上,是一部手机的图片。我乐了,看来女儿的坚持有了成效,女儿成功了。 可令我愕然的是,女儿居然把手机推到了我面前。 女儿说,爸,你那个老手机可以换了。我愣了愣,说,这部手机不是你一直想要的吗?你坚持了那么多天,不是为了这部手机吗? 女儿忽然微笑着朝我摇了摇头。女儿和我说了一个故事。 在这个夏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女儿和她五六个要好的同学一起约

文言文精讲精练(含答案)

粤中庄有恭①,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 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③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④,便可对矣。”应声云:“( )棋半局,车无轮,( )无鞍,炮无烟火( )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庄有恭:清朝人,乾隆四年被钦点为状元,官至刑部尚书。②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③厅事:指大堂。④棋:象棋,由“卒”、“车”、“马”、“炮”、“象”、“士”、“将”组成。 7.下面“命”字的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3分) A.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B.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 C.唐雎不辱使命.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 (2)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9.依据所提供的信息,在下联句子的括号内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3分) 上联: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下联:( )棋半局,车无轮,( )无鞍,炮无烟火( )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其从父兄①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②,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③,岂可妄求叨越④,但当速反葱肆⑤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⑥,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书.吕僧珍传》) 注释:①从父兄:堂兄。②既止:回故乡做官。③常分:固定的职业。④叨越:非分占有。⑤肆:店铺。⑥督邮廨(xiè):督邮办公的屋子。 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斯:这) B.可以调.素琴(调:调整) C.平心率下,不私.亲戚(私:对……偏心) D.但当速反.葱肆耳(反:通“返”,返回) 13.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用自然环境的清新来烘托陋室不陋,用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来衬托陋室不陋。 B.【乙】文中,乡亲们劝吕僧珍把官衙搬走来扩大自己的住宅,他没有接受,表现了吕僧珍清正廉洁的品质。 C.【甲】文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漏。 D.【乙】文讲述吕僧珍做官不为亲属开后门,不以权谋私的故事,他的品质在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 14、把“文言文阅读”文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风笑天版

1、社会调查: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哪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 3、理论性课题:指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 4、应用性课题:指的是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5、分析单位: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 6、层次谬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7、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 8、参数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9、统计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10、系统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号排序,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11、样本规模:指样本中所含元素的多少。 12、抽样误差:即使样本的统计值与总体的参数值之间的误差。 13、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14、信度: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15、效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 16、自填问卷法:指调查员将问卷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和邮寄填答法。 17、结构访问法:指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个别发送法与电话访问法。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知识点归纳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1)核心人物(2)核心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 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8.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的来历(背景、遭遇、境况等),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写……作铺垫。 9.语言特色? 写作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 什么表现手法+怎样写+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感情 (1)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象征、烘托、对比、讽刺、渲染、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等 修辞方法及作用 什么修辞+怎样写+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复习重点(老师最新给的)

1.社会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2)实验研究3)实地研究4)文献研究 2.调查研究(社会调查):以受访者回答问题(自填问卷或结构式访谈)的数据为基础辨析总体状况.社会调查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两种方法收集资料; 社会调查指的是抽样调查;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 3.社会调查的分类行政统计调查;人口普查; 生活状况调查; 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 市场占有率民意调查; 研究性调查:针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进行调查,目的不是得出一般的结论,而是致力于对某类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规律或普遍法则进行探索和研究。 4.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调查项目较少。 5.抽样调查指的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可以迅速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资料,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广;准确性高 6.调查课题的类型 理论性课题——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以揭示社会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 应用性课题——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以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和对策为主要目的 7.调查设计是指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包含制定详细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内容 探索性调查: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考察或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描述性调查: 描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如何描述性研究指研究者通过借助观察等方法与手段搜集资料,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把握反映其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的属性,以实现对其现状和历史作出准确描述的研究方式。 解释性调查: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的社会研究类型。回答社会事物或现象“为什么是这样的” 8.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9.抽样调查就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性。 10.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1.抽样框抽样范围,指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12.参数值是对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总体中所有元素某些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13.置信度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或者说,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把握性程度;置信区间上述“某一区间”,就是置信区间 14.概率抽样: 1)每一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 2)每一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 15.测量的四个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测量数值 16.社会指标是一种统计指标系统,它记载着各种社会变化,并能把这些变化同社会目标联系起来进行概括和描述。 17.变量: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就是包括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取值的穷尽性和互斥性 18.操作化的含义: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19.量表使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按一定的结构顺序为安排,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 20.信度即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它指的是使用相同研究技术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现代文阅读训练2 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2 成功的试验 ①两个大学生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问他们姓名、职业、要在此住多久。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芬克城的著名医生。大约要在这儿住四个星期。但您不要将这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试验,我们需要安静。” ②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试验?” ③“在格芬克城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将死人重新搞活起来。这种试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时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一种条件下重做。” ④显然,店主立即将这奇怪的故事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他们同人们(),()有关这个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 ⑤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首先是那商人,他真的相信这种神奇的试验会成功,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 ⑥第三个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返病体。你们别扰乱她的安宁吧!”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 ⑦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 ⑧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款。 ⑨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他向这两个大学生提供了一大笔款。“我们的条件是,”他写道,“你们不要再继续试验下去了。我们相信你们能将死人搞活,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 ⑩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城市。“试验”成功了。 (1)结合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动词。 (2)商人、侄子、女人、市长给两个大学生写信寄钱,让他们停止试验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商人的目的: 侄子的目的: 女人的目的:

初中现代文阅读七大技巧

现代文阅读七大考点 考点一: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结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文章要“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思路,指的是写作时作者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文章的写作思路大体可归结为三种类型。并列式:其思维方式是平行关系扩展,段与段之间表现为横向关系,内容一般是谈几个方面的问题或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层进式:这种方式表现为上下文之间相互衔接、向前推进,思维形式是纵向延伸,事情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总一分式:总一分式实际包括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三种形式。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分析文章结构,实际上就是探索文章思路。文章结构有总体结构,也有局部结构。总体结构即全文的结构,局部结构多为一段文章内的结构。分析文章结构,把提文章总体思路,就是要弄清文中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分析文章的局部结构,把握文章局部思路,就是要弄清文章某一语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对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行梳理分析,是考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考点之一。 技巧一:明确语段内容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而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对全文、全段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弄清文章的段意、层意,这样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不同的文体往往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如,记叙文的结构常常呈现的是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感情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变化等;议论文的结构常见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一分式等;说明文的结构则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因此,把握文体的结构特点,有助于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技巧二:捕捉文章线索 有的文章由于内容复杂,必须学会捕捉串联复杂内容的“线索”才能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借助“线索”将表现中心的多则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常见的“线索”有: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感情变化为线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线索,等等。抓住文章的线索,就能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结构。技巧三:从文章题目入手 “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类题目,往往以填空的形式给出,此时,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如题目给出文章的第一、第四部分的内容,让考生填写第二、第三部分的内容。阅读时,应先结合题目给出的文章第一、第四部分的内容,找到相关语段,这样就容易确定第二、第三部分内容的段落。 考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文章是信息的载体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信息。“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符号、数据等。“筛选”,就是根据阅读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丢次存主,挑选出符合考题要求的语言材料。“整合”,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综合、归纳,使之符合考题要求。筛选、整合信息,就是阅读时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内容,并予以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筛选整合信息的一般步骤为:按照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根据确定的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即范围;在相应范围内选出关键词语或句子;依据提取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构建完整的判断或陈述。这类考题要求筛选提取的信息,一般都是文章某一局部的主要信息,那么,解题时就应该把阅读的注意力放在文章的主要内容上,放在最能表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解释上,放在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语句上。 在现代文阅读中,筛选与整合信息是一种必须具备的阅读基本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近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辛弃疾》精讲精练(含答案)

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一)

思考与学习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间与之游间:间或 B.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丐:乞求 C.我缘主帅来归朝缘:因为 D.言逆顺之理……地之要害,甚备备:详细 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义端一夕窃印以逃 B.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 C.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D.即众中缚之以归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使动或意动用法的两项是A.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 B.急追获之 C.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6分) 佛鼓林清玄 ①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②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花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漾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④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⑤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⑥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⑦然后钟声响了。 ⑧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⑨有师父告诉我,晨昏的大钟共敲一百零八下,因为一百零八下正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十二个月,有二十四个节气,有七十二候,加起来正合一百零八,就是要人岁岁年年日日时时都要警醒如钟。但是另一个法师说一百零八是在断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声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到底何者为是,我也不能明白,只知道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⑩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往昔在台北听到日本“神鼓童”的表演时,我以为人间的鼓无有过于此者,真是神鼓!直到听闻佛鼓,才知道有更高的世界。神鼓童是好,但气喘吁吁,不比佛鼓的气定神闲;神鼓童是苦练出来的,表达了人力的高峰,佛鼓则好像本来就在那里,打鼓的比丘尼不是明星,只是单纯的行者;神鼓童是艺术,为表演而鼓,佛鼓是降伏魔耶,度人出生死海,减少一切恶道之苦,为悲智行愿而鼓,因此妙响云集,不可思议。 ?最最重要的是,神鼓童讲境界,既讲境界就有个限度;佛是不讲境界的,因而佛鼓无边,不只醒人于迷,连鬼神也为之动容。 ○ 16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7、赏析第3段加点字“醒”的精妙之处。(3分) 8、说出第9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9、第11段对鼓声的描写很有特色,对此加以分析。(3分) 10、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神鼓童”?(3分) 11、联系全文,分析第16段的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乡愁的滋味 肖复兴 关于乡愁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过的:乡愁是一枚邮票。这样说,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种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套路

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是什么文体: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等);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文中要划线标注)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答题重点是什么;◆要答几个方面;◆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怎么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 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 题型3:分析写作方法及作用 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考生一定要理解清楚,避免“答非所问”。 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现手法指对比、先抑后扬、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夸张等。写作手法: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感悟,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现代文阅读(散文)二

现代文辅导(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 垂钓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选自《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 17.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