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PPT
202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全文)

202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全文)病因急性胆管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大多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生,如胆道梗阻未能解除,感染未被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 itis, AOSC )。
急性胆管炎和AOSC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AOSC 也称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 。
病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管急性完全梗阻和化脓性感染的结果。
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是胆管结石,其次为胆道蛔虫和胆管狭窄,胆管、壶腹部肿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肠吻合术后,经T管造影或PTC术后亦可引起。
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粪球菌、肠球菌);合并厌氧菌者常见。
在致病菌中,单一细菌感染约占40%,两种细菌感染占40%,三种或三种以上细菌感染者占20%。
临床表现1. 病史与症状患者多有胆道疾病史。
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
除具有一般胆道感染的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疽)外,还可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即Reynolds五联症。
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神情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合并休克时也可表现为躁动、谵妄等。
2. 体格检查体温常持续升高达39-40"C或更高。
脉搏快而弱,达120次/min以上,血压降低,呈急性重病容,可出现皮下疾斑。
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有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的压痛或腹膜刺激征;可有肝大及肝区叩痛;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可>20Xl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胞质内可出现中毒颗粒。
血小板计数降低,最低可达(10-20) X 109 /L; 肝、肾功能受损,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低氧血症,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胆道疾病全析讲解ppt课件

胆道疾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临床表现:
❖ Reynolds五联征:Charcot 三联征+休克+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
畏寒、发热:39-40°C或以上 疼痛:依梗阻部位而异 黄疸:肝内胆管一侧梗阻可不出现 神经系统症状:淡漠、嗜睡、神智不清、昏迷 休克:
❖ 手术原则:取尽结石,去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 ❖ 方法: 1.胆总管探查引流 适应证:胆管无狭窄或其它病变 术中检查:造影、B超、胆道镜 T管注意:观察胆汁、T管造影、
纤维胆道镜取石、 拔管指征
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2胆肠吻合术(胆汁内引流术):(已少用) ❖ 适应证:1)CBD下端梗阻无法解除,
诊断: ❖ 临床表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Charcot 三联征) ❖ 体检:剑突下、右上腹压痛,肝区叩痛、胆囊触痛、
腹膜炎体征.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 ❖ 影像学检查:B超首选、EUS……
肝外胆管结石
鉴别诊断: ❖ 右肾绞痛 ❖ 肠绞痛 ❖ 胆道恶性梗阻(壶腹癌、胰头癌)
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实验室检查: WBC Plate LF受损
酸碱平衡失调,肾功能受损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治疗原则:紧急解除梗阻,有效引流胆道(减压) 方法:
非手术治疗 紧急胆管减压引流 后续治疗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非手术治疗:治疗手段及术前准备 – 恢复血容量 – 抗生素:足量、有效、广谱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纠正休克、低氧血症 – 对症治疗 – 血管活性药/激素 以上治疗无效者,抗休克同时行胆道引流
有创 可胆道引流 可置内支架
胆道疾病PPT课件

17
18
第二节 特殊检查
19
超声检查
特点:无创,安全,快速,经济,可重复, 是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
应用:
诊断胆道结石:确诊率90%以上 鉴别黄疸原因:炎症,结石,肿瘤等 其它胆道疾病的诊断:炎症,肿瘤,畸形等 术中超声:减少结石残余率
32
诊断: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特点:严重的症状与不相称的轻
微的体征
鉴别:胆石病、急性胰腺炎、为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胃痉
挛、心绞痛。
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非手术治疗
解痉止痛:阿托品,654-2,杜冷丁等 利胆驱虫 抗感染 ERCP取虫
手术治疗
指征:保守治疗无效;蛔虫量多或与结石并存;胆囊蛔虫;有严重并 发症等
术中胆道镜:残余结石,取石冲洗, 术后胆道镜:T管造瘘取石,取虫,灌洗等
十二指肠引流:观察胆汁性状等
25
第三节 胆道先天性畸形
26
先天性肝道闭锁
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
病因
先天发育畸形 病毒感染
病理:胆道闭锁
胆汁淤积 胆汁性肝硬变
分型
肝内型 肝外型 混合型
内镜逆行胰肝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MRI,MRCP T管造影 胆道闪烁成像
22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穿刺法
23
T管造影 (变异:右后叶肝管直接注入胆总管)
24
其它检查方法
核素扫描 胆道镜检查
❖ 胆色素结石:胆色素为主,红褐色或黑褐色,呈粒状,长条状, 剖面层状.松软不成形者称为泥沙样结石,主要发生于胆管 内,常与感染有关
急性胆囊炎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术
19
开腹胆囊切除术
(Open Cholecystectomy,OC)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21
“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 “三孔”定点示意图
胆汁内的主要成分胆盐、磷脂酰胆碱和胆 固醇,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相对高的浓度而又 呈溶解状态,一旦胆固醇代谢失调,即可使胆 固醇呈过饱和,析出,称为胆固醇结石。
9
胆固醇结石
•80%发生于胆囊 •呈黄色、白黄或
淡灰黄色 •质硬 •多面体,圆形或
椭圆形 •剖面呈放射性
条纹状
10
2.病理
(1)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3)坏疽性胆囊炎伴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 (4)慢性胆囊炎
A 上腹部疼痛 B 寒战高热 C 上腹部包块 D 黄疸
29
提交
情景导入
今上午刚由门诊收入一患者,门诊病历记录如下:
患者,男 ,56岁。 主诉“右上腹痛3天,加 剧伴发热1天”来院就诊。
体检:神清,T38.9℃,生命体征稳定,右 上腹局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墨菲征阳性。
腹部B超:“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 初步诊断: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
胆汁的生理功能
❖ 乳化脂肪 ❖ 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 抑制病菌、毒素 ❖ 刺激肠蠕动 ❖ 中和胃酸
5
一、病因和病理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处理原则
6
一、 病因病理
1.病因
胆囊结石
胆囊管梗阻
急性胆囊炎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概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管梗阻、严重的胆道感染、胆结石、胆汁排泄不通畅伴发细菌感染、化脓和积脓,主要症状有寒战、发热、腹痛、黄疸、休克。
常发生在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病,还见胆道狭窄或者癌症梗阻,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发热,呈现败血症的症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黄疸,可并发感染中毒性休克。
病因本病的特点是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伴发胆管急性化脓性感染和积脓、胆道高压,大量细菌内毒素进入血液,导致多菌种、强毒力、厌氧与需氧菌混合性败血症、内毒素血症、氮质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中毒性肝炎、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胆管结石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常见的原因,占80%以上。
胆道寄生虫最常见的是胆道蛔虫症。
在中国,尤其是农村地区,肠道蛔虫的感染率达50%~90%。
胃肠功能紊乱、饥饿、驱虫治疗不当或胃酸缺乏者,蛔虫容易钻入胆管。
蛔虫喜碱性环境,有钻孔习性,易进入胆管,引起胆管不完全性梗阻,细菌被蛔虫带人胆道,在胆道梗阻、胆汁淤积的情况下,大量生长繁殖,引起APC。
肿瘤主要是胆管及壶腹周围的肿瘤,以恶性肿瘤居多。
胆管狭窄包括胆总管下端狭窄,肝门部胆管及肝内胆管狭窄,狭窄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多处,轻重程度不等,狭窄上段胆管扩张多伴结石存在。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好发于40~60岁,病死率20%~23%,老年人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在非手术病例可高达70%。
好发于40~60岁人群。
症状起病急骤,突然发生剑突下或右上腹剧烈疼痛,一般呈持续性。
继而发生寒战和弛张型高热,体温可超过40℃。
常伴恶心和呕吐。
多数患者有黄疸,近半数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同时可伴有血压下降,提示患者已发生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是病情危重的一种表现,胆囊未切除者常可扪及肿大和有压痛的胆囊和肝脏。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可以表现为五联征,即腹痛、高热及寒战、黄疸、休克、神经精神症状,不要求五个症状全部出现。
外科学教学课件:胆道疾病 (2)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B超检查及既往
多次发作史等。
✓治疗:手术治疗:作胆囊切除术
非手术治疗: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胆 道
感
✓病因和病理:
染
AOSC: 胆道完全性梗阻并化脓性感染
导致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原因: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炎性狭窄和肿瘤
医源性因素
致病菌:主要是G―杆菌
细菌入血与胆道内压力有关。
特
殊
放射学检查 :
检
查
⑤ERCP:兼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⑥ CT、CTCP:
⑦ MRI、MRCP:
⑧术中及术后胆道造影:
特
殊
放射学检查 :
检
查
⑤ERCP:兼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⑥ CT、CTCP:
⑦ MRI、MRCP:
⑧术中及术后胆道造影:
特
殊
放射学检查 :
检
查
⑤ERCP:兼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特点:胆囊坏死、穿孔的发生率高
✓注意点:急危重病人,严重创伤、手术
后及长时间TPN病人,出现右
上腹痛时应考虑本病。
✓治疗:尽早手术,胆囊切除、胆囊造瘘或PTGD
慢性胆囊炎:
胆 道
✓病因: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 感
绝大部分合并胆结石
染
✓临床表现:不典型,右上腹和肩背部隐
痛及消化道症状,查体有胆囊区压痛。
④PTC(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或PTCD:为有创
性检查,兼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特
放射学检查 :
殊
检
①腹平片:胆囊结石阳性15%
急性胆道感染的治疗PPT

轻中度急性胆囊炎抗菌药物仅用于术前或术中,术后使用尽量不超过24h。
重度急性胆道感染治疗
重度急性胆道感染的抗菌药物 可选用第三代头选孢择菌素类药物如头
孢他啶、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 头孢吡肟,并联合硝基咪唑类药物 。
重度急性胆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使 抗菌药物使用至用感时染控间制(手术切除
或胆囊穿刺造瘘术)后4-7d。
特殊人群的重度急性胆道感染治疗
若合并高龄、基础疾病、既往有腹腔感染或胆道手术 病史等,可选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 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 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等。
梗阻性黄疸的治疗
01.
梗阻性黄疸的抗菌药物治疗
合并有革兰阳性菌感染时可选用万古 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硝基咪唑类药物
01
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代表性药品主要有甲硝 唑和替硝唑。
02
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使用硝基咪唑类药物时,需要警惕其可能引 发的周围神经炎、粒细胞减少等副作用。
03
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使用禁忌
在使用硝基咪唑类药物治疗期间,应禁止 饮酒及含酒精饮料,因为此药可致双硫仑 样反应。
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常伴耐药菌感染 ,建议联合治疗,如选用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如头孢哌 酮-舒巴坦等。
复杂感染的处理
01
复杂感染的识别
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多有抗菌药物使用史,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
”
02
抗药性处理
复杂感染易合并耐药菌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或甘氨酰环素类药物。
”
03
02.
梗阻性黄疸并发胆道感染的抗菌 药梗阻物性治黄疗疸无胆道感染的表现时,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此词条由挂号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经中国健康教育卫生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审核。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又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purulent cholangitis,APC),泛指由阻塞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道感染,是胆道外科病人死亡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多数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症。
我国的急性胆道感染用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一词来描述,其意特指急性化脓性胆道感染的严重类型,它突出强调了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的病理与临床的严重性,也强调了胆道梗阻在感染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要求。
目录1 症状体征2 用药治疗3 饮食保健4 预防护理5 病理病因6 疾病诊断7 检查方法8 并发症9 预后10 发病机制展开1 症状体征2 用药治疗3 饮食保健4 预防护理5 病理病因6 疾病诊断7 检查方法8 并发症9 预后10 发病机制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百度贴吧人人豆瓣1 症状体征编辑本段一般起病急骤,突然发作剑突下和(或)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及呕吐,继而出现寒战和发热,半数以上的患者有黄疸。
典型的病人均有腹痛、寒战及发热、黄疸等charcot三联征,近半数患者出现神志淡漠、烦躁不安、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征象。
腹痛比较常见,为本病的首发症状。
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疼痛的部位一般在剑突下和(或)右上腹部,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可放射至右侧肩背部。
疼痛的轻重程度不一,因胆管下端结石和胆道蛔虫引起的腹痛非常剧烈,而肝门以上的胆管结石,以及肿瘤所致胆道梗阻继发感染所致的APC,一般无剧烈腹痛,仅感上腹部或右上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通常可以忍受。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除少数病人因病情危重,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体温可以不升外,一般APC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持续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