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基于socket在线数据传输的设计与实现_大学论文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基于socket在线数据传输的设计与实现_大学论文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基于socket在线数据传输的设计与实现_大学论文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指导老师;苏军

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2013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组长:学号:

组员:学号:2

组员:学号:

基于Socket在线数据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的改变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时过去的种种陈旧的通讯方式,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人们希望能够用更低廉的价格,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来实现即时通讯。这时开发一套基于Internet技术的网络数据传输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遍布全球,并将世界各地不同规模和大小的网络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目前基于Internet的应用已经非常多了,例如网上收发邮件、网上购物、网上看电影等等。这些应用无不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传统生活方式。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基于Socket的数据传输软件,此软件分为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本课题的目标是能实现用户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传递信息。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是:熟悉系统开发平台,探索在此开发平台下,利用Socket编程技术、TCP/IP协议等进行聊天软件的实际开发。

一.课程设计性质:

独立课设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掌握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2、掌握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设计、分析和实现方法

3、提高学生编制网络通信程序、网络应用服务程序的能力三.课程设计基本内容及要求:

基本内容: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方法及实现。

基本要求:根据选定的项目,课题小组成员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设计方案,老师参与,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合理分工,协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完成课程设计的报告撰写。

四.课程设计平台

基于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五.课程设计原理:

1. TCP/IP协议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该协议是Internet 最基本的协议,简单地说,就是由底层的IP协议和TCP协议组成的。TCP/IP协议的开发工作始于70年代,是用于互联网的第一套协议。

(1)TCP/IP参考模型

TCP/IP协议的开发研制人员将Internet分为五个层次,以便于理解,它也称为互联网分层模型或互联网分层参考模型,如下所示:物理层:对应于网络的基本硬件,这也是Internet物理构成,即我们可以看得见的硬设备,如PC机、互连网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必须对这些硬设备的电气特性作一个规范,使这些设备都能够互相连接幷兼容使用。

网络接口层:它定义了将资料组成正确帧的规程和在网络中传输帧的规程,帧是指一串资料,它是资料在网络中传输的单位。

互联网层:本层定义了互联网中传输的“信息包”格式,以及从一个用户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到最终目标的"信息包"转发机制。

传输层:为两个用户进程之间建立、管理和拆除可靠而又有效的端到端连接。

应用层:它定义了应用程序使用互联网的规程。

(2)网际协议IP

Internet 上使用的一个关键的底层协议是网际协议,通常称IP 协议。我们利用一个共同遵守的通信协议,从而使 Internet 成为一个允许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要使两台计算机彼此之间进行通信,必须使两台计算机使用同一种"语言"。通信协议正像两台计算机交换信息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它规定了通信双方在通信中所应共同遵守的约定。

计算机的通信协议精确地定义了计算机在彼此通信过程的所有细节。例如,每台计算机发送的信息格式和含义,在什么情况下应发送规定的特殊信息,以及接收方的计算机应做出哪些应答等等。

网际协议IP协议提供了能适应各种各样网络硬件的灵活性,对底层网络硬件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任何一个网络只要可以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传送二进制数据,就可以使用IP协议加入 Internet 了。

如果希望能在Internet 上进行交流和通信,则每台连上Internet 的计算机都必须遵守IP协议。为此使用 Internet 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运行IP软件,以便时刻准备发送或接收信息。

IP协议对于网络通信有着重要的意义: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安装IP软件,使许许多多的局域网络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严密的通信系统。从而使 Internet 看起来好象是真实存在的,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幷不存在的虚拟网络,只不过是利用IP协议把全世界上所有愿意接入 Internet 的计算机局域网络连接起来,使得它们彼此之间都能够通信。

(3)传输控制协议TCP

尽管计算机通过安装IP软件,从而保证了计算机之间可以发送和接收资料,但IP协议还不能解决资料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若要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连上 Internet 的计算机还需要安装TCP协议来提供可靠的幷且无差错的通信服务。

TCP协议被称作一种端对端协议。这是因为它为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起了重要作用:当一台计算机需要与另一台远程计算机连接时,TCP协议会让它们建立一个连接、发送和接收资料以及终止连接。

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利用重发技术和拥塞控制机制,向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使它能够自动适应网上的各种变化。即使在Internet 暂时出现堵塞的情况下,TCP也能够保证通信的可靠。

众所周知, Internet 是一个庞大的国际性网络,网络上的拥挤和空闲时间总是交替不定的,加上传送的距离也远近不同,所以传输资料所用时间也会变化不定。TCP协议具有自动调整"超时值"的功能,能很好地适应 Internet 上各种各样的变化,确保传输数值的正确。

因此,从上面我们可以了解到:IP协议只保证计算机能发送和

接收分组资料,而TCP协议则可提供一个可靠的、可流控的、全双工的信息流传输服务。

综上所述,虽然IP和TCP这两个协议的功能不尽相同,也可以分开单独使用,但它们是在同一时期作为一个协议来设计的,幷且在功能上也是互补的。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保证 Internet 在复杂的环境下正常运行。凡是要连接到 Internet 的计算机,都必须同时安装和使用这两个协议,因此在实际中常把这两个协议统称作TCP/IP 协议。

2 UDP协议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与TCP相对应的协议。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包发送过去!

UDP适用于一次只传送少量数据、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比如,我们经常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TCP/IP通信是否正常,其实“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对方主机发送UDP数据包,然后对方主机确认收到数据包,如果数据包是否到达的消息及时反馈回来,那么网络就是通的。例如,在默认状态下,一次“ping”操作发送4个数据包。大家可以看到,发送的数据包数量是4包,收到的也是4包(因为对方主机收到后会发回一个确认收到的数据包)。这充分说明了UDP协议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没有建立连接的过程。正因为UDP协议没有连接的过程,所以它的通信效果高;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可靠性不如TCP协议高。QQ就使用UDP发消息,因

此有时会出现收不到消息的情况。

3.Socket编程

Socket 接口是访问 Internet 使用得最广泛的方法。如果你有一台刚配好TCP/IP协议的主机,其IP地址是202.120.127.201,此时在另一台主机或同一台主机上执行ftp 202.120.127.201,显然无法建立连接。因"202.120.127.201" 这台主机没有运行FTP服务软件。同样,在另一台或同一台主机上运行浏览软件如Netscape,输入"http://202.120.127.201",也无法建立连接。现在,如果在这台主机上运行一个FTP服务软件(该软件将打开一个Socket,并将其绑定到21端口),再在这台主机上运行一个Web 服务软件(该软件将打开另一个Socket,并将其绑定到80端口)。这样,在另一台主机或同一台主机上执行ftp 202.120.127.201,FTP客户软件将通过21端口来呼叫主机上由FTP 服务软件提供的Socket,与其建立连接并对话。而在netscape中输入"http://202.120.127.201"时,将通过80端口来呼叫主机上由Web服务软件提供的Socket,与其建立连接并对话。

在Internet上有很多这样的主机,这些主机一般运行了多个服务软件,同时提供几种服务。每种服务都打开一个Socket,并绑定到一个端口上,不同的端口对应于不同的服务。Socket正如其英文原意那样,象一个多孔插座。一台主机犹如布满各种插座的房间,每个插座有一个编号,有的插座提供220伏交流电,有的提供110伏交流电,有的则提供有线电视节目。客户软件将插头插到不同编号

的插座,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服务。

在Java中所谓Socket通常也称作"套接字",用于描述IP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以J2SDK-1.3为例,Socket和ServerSocket类库位于https://www.360docs.net/doc/ea3249633.html,包中。ServerSocket用于服务器端,Socket是建立网络连接时使用的。在连接成功时,应用程序两端都会产生一个Socket实例,操作这个实例,完成所需的会话。对于一个网络连接来说,套接字是平等的,并没有差别,不因为在服务器端或在客户端而产生不同级别。不管是Socket还是ServerSocket它们的工作都是通过SocketImpl类及其子类完成的。

重要的Socket API:https://www.360docs.net/doc/ea3249633.html,.Socket继承于https://www.360docs.net/doc/ea3249633.html,ng.Object,有八个构造器,其方法并不多,下面介绍使用最频繁的三个方法,其它方法可以参见JDK-1.3文档。

Accept方法用于产生"阻塞",直到接受到一个连接,并且返回一个客户端的Socket对象实例。"阻塞"是一个术语,它使程序运行暂时"停留"在这个地方,直到一个会话产生,然后程序继续;通常"阻塞"是由循环产生的。

getInputStream方法获得网络连接输入,同时返回一个InputStream对象实例。

getOutputStream方法连接的另一端将得到输入,同时返回一个OutputStream对象实例。注意:其中getInputStream和getOutputStream方法均可能会产生一个IOException,它必须被捕

获,因为它们返回的流对象,通常都会被另一个流对象使用。

服务器,使用ServerSocket监听指定的端口,端口可以随意指定(由于1024以下的端口通常属于保留端口,在一些操作系统中不可以随意使用,所以建议使用大于1024的端口),等待客户连接请求,客户连接后,会话产生;在完成会话后,关闭连接。

客户端,使用Socket对网络上某一个服务器的某一个端口发出连接请求,一旦连接成功,打开会话;会话完成后,关闭Socket。客户端不需要指定打开的端口,通常临时的、动态的分配一个1024以上的端口。

Socket接口是TCP/IP网络的API,Socket接口定义了许多函数或例程,程序员可以用它们来开发TCP/IP网络上的应用程序。要学Internet上的TCP/IP网络编程,必须理解Socket接口。 Socket接口设计者最先是将接口放在Unix操作系统里面的。如果了解Unix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话,就很容易了解Socket了。网络的Socket数据传输是一种特殊的I/O,Socket也是一种文件描述符。Socket也具有一个类似于打开文件的函数调用Socket(),该函数返回一个整型的Socket描述符,随后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等操作都是通过该Socket实现的。

六.课程设计实现代码:

1. 服务器端的设计代码

服务器端需要完成三大功能,分别是与客户端建立连接、监听客户端消息以及操作数据库。

Client.java

package udp;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ea3249633.html,.DatagramPacket;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ea3249633.html,.DatagramSocket;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ea3249633.html,.InetAddress;

import java.util.Scanner;

/**

* 基于UDP的通信

* @author Administrator

*

*/

public class 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创建服务端的DatagramSocket

DatagramSocket server = null;

try {

server = new DatagramSocket(8088);

//创建一个100字节的数组

byte[] recvBuf = new byte[100];

//创建数据报,将获取的数据填满给定的数组

DatagramPacket recvPacket

= new DatagramPacket(recvBuf, recvBuf.length);

//监听8088端口的数据,并将发送过来的数据存入数据报server.receive(recvPacket);

//返回数据报中保存的收到的字节的字节数组

String str

= new String(

recvPacket.getData()

,

,

recvPacket.getLength()

);

//数据报的getLength()方法用于返回接收到的实际字节量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说:"+str);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要对客户端说的话!"); String message = scanner.nextLine();

byte[] sendBuf = message.getBytes();

/*

* 通过之前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报我们还可以得知* 对方的地址以及使用的端口

*/

InetAddress address

= recvPacket.getAddress();

int port = recvPacket.getPort();

DatagramPacket sendPacket

= new DatagramPacket(

sendBuf,

sendBuf.length,

address,

port

);

server.send(sendPacket);

} catch (Exception e) {

} finally{

}

}

}

2.客户端设计的代码

Server.java

package udp;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ea3249633.html,.DatagramPacket;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ea3249633.html,.DatagramSocket;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ea3249633.html,.InetAddress;

import java.util.Scanner;

/**

* 基于UDP的通信

* @author Administrator

*

*/

public class 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创建服务端的DatagramSocket

DatagramSocket server = null;

try {

server = new DatagramSocket(8088);

//创建一个100字节的数组

byte[] recvBuf = new byte[100];

//创建数据报,将获取的数据填满给定的数组

DatagramPacket recvPacket

= new DatagramPacket(recvBuf, recvBuf.length);

//监听8088端口的数据,并将发送过来的数据存入数据报

server.receive(recvPacket);

//返回数据报中保存的收到的字节的字节数组

String str

= new String(

recvPacket.getData()

,

,

recvPacket.getLength()

);

//数据报的getLength()方法用于返回接收到的实际字节量

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说:"+str);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要对客户端说的话!");

String message = scanner.nextLine();

byte[] sendBuf = message.getBytes();

/*

* 通过之前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报我们还可以得知 * 对方的地址以及使用的端口

*/

InetAddress address

= recvPacket.getAddress();

int port = recvPacket.getPort();

DatagramPacket sendPacket

= new DatagramPacket(

sendBuf,

sendBuf.length,

address,

port

);

server.send(sendPacket);

} catch (Exception e)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一. 中小型千兆网吧组建 内容及要求: 用BOSON软件实现小规模网络的模拟。熟悉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命令,调通网络,并通过实例深入理解网络基本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学会网络构建、日常维护以及管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组网和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网吧包含100-200台上网的计算机。二.小型网络的组建 通过对网络的具体规划和组建,掌握网络互连设备的使用及工作原理;掌握IP地址的配置及数据传输过程和路由的选择。 具体要求如下: 1.使用模拟仿真软件,构建一个小型网络。要求使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网络类型。 2.分配和配置IP地址,要求配置内部网络地址。 3.对交换机、路由器等进行配置。 4.通过使用模拟仿真软件,模拟局域网间的数据通信过程。 5.分析通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 写出课程设计报告:设计目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案、拓扑图、设备选型、方案报价、子网划分等内容。 (1)企业网络工程 (2)银行网络工程 (3)医院网络工程

(4)校园网网络工程 (5)大型机场信息网络工程 (6)邮电综合管理信息网 (7)某航空公司网络系统建设 (8)某市宽带信息网络 (9)证券交易网络系统 (10)学校以太网网络建设 三.Ping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层协议的原理及实现方法。设计内容,在给定的Ping程序的基础上做如下功能扩充: ●-h 显示帮助信息 ●-b 允许ping一个广播地址,只用于IPv4 ●-t 设置ttl值,只用于IPv4 ●-q 安静模式。不显示每个收到的包的分析结果,只在结束时,显示汇总结果 Ping命令的基本描述 Ping的操作是向某些IP地址发送一个ICMP Echo消息,接着该节点返回一个ICMP Echo reply消息。 ICMP消息使用IP头作为基本控制。IP头的格式如下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Version| IHL |Type of Service| Total Length | +-+-+-+-+-+-+-+-+-+-+-+-+-+-+-+-+-+-+-+-+-+-+-+-+-+-+-+-+-+-+-+-+ | Identification |Flags| Fragment Offset | +-+-+-+-+-+-+-+-+-+-+-+-+-+-+-+-+-+-+-+-+-+-+-+-+-+-+-+-+-+-+-+-+ | Time to Live | Protocol | Header Checksum | +-+-+-+-+-+-+-+-+-+-+-+-+-+-+-+-+-+-+-+-+-+-+-+-+-+-+-+-+-+-+-+-+ | Source Address | +-+-+-+-+-+-+-+-+-+-+-+-+-+-+-+-+-+-+-+-+-+-+-+-+-+-+-+-+-+-+-+-+ | Destination Address | +-+-+-+-+-+-+-+-+-+-+-+-+-+-+-+-+-+-+-+-+-+-+-+-+-+-+-+-+-+-+-+-+ Version=4 IHL Internet头长 Type of Service = 0 Total Length IP包的总长度 Identification, Flags, Fragment Offset 用于IP包分段 Time to Live IP包的存活时长 Protocol ICMP = 1 Addresses 发送Echo消息的源地址是发送Echo reply消息的目的地址,相反,发送Echo

五邑大学matlab实验报告

1.Conv_m.m: function[y,ny]=conv_m(x,nx,h,nh) nyb=nx(1)+nh(1);nye=nx(length(x))+nh(length(h)); ny=[nyb:nye]; y=conv(x,h); 2.impseq.m: function[x,n]=impseq(n0,n1,n2) n=[n1:n2]; x=[(n-n0)==0]; 3.stepseq.m: function[x,n]=stepseq(n0,n1,n2) n=[n1:n2];x=[(n-n0)>=0]; 2.38(1): n=[-4:3]; x=2*impseq(-3,-4,3)-impseq(-2,-4,3)+2*impseq(0,-4,3) +4*impseq(-1,-4,3); subplot(2,2,1);stem(n,x); xlabel('n');ylabel('x(n)'); 2.38(2) n=[0:12]; x=(0.8).^n.*(stepseq(0,0,12)-stepseq(10,0,12)); stem(n,x); xlabel('n');ylabel('x(n)');

n=[0:200]; x=5*cos(0.04*pi*n)+0.3*randn(size(n)); subplot(2,1,1);plot(n,x);xlabel('n');ylabel('x(n)'); subplot(2,1,2);plot(n,x);xlabel('n');ylabel('x(n)'); 2.38(4) n=[-10:0.5:10];blta=-0.08+0.3j; x=exp(blta*n); subplot(2,2,1);stem(n,real(x));title('实部');xlabel('n'); subplot(2,2,2);stem(n,imag(x));title('虚部');xlabel('n'); subplot(2,2,3);stem(n,abs(x));title('幅度');xlabel('n'); subplot(2,2,4);stem(n,(180/pi)*angle(x));title('相位');xlabel('n'); 2.40 x=[1,2,3,4,5];nx=[0:4]; h=[1,-2,1,3];nh=[0:3]; [y,ny]=conv_m(x,nx,h,nh) n=length(ny);x1=zeros(1,n);h1=zeros(1,n); x1(find((ny>=min(nx))&(ny<=max(nx))==1))=x; h1(find((ny>=min(nh))&(ny<=max(nh))==1))=h; subplot(3,1,1);stem(ny,x1);xlabel('n');ylabel('x(n)'); subplot(3,1,2);stem(ny,h1);xlabel('n');ylabel('h(n)'); subplot(3,1,3);stem(ny,y);xlabel('n');ylabel('h(n)');

五邑大学信息学院2012年研究生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五邑大学信息学院2012年研究生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一、▲081000信息与通信系统(含二级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任选一门) 《信号与系统》参考书目: 应自炉编,《信号与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3 甘俊英等编,《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和习题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8 甘俊英等编,《基于MA TLAB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8 《电路分析》参考书目: 李瀚荪编,《简明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通信原理》参考书目: 樊昌信主编《通信原理》(第6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电子技术》参考书目: 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数字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信号处理》参考书目: 姚天任,江太辉,《数字信号处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二、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以下任选一门) 《信号与系统》参考书目: 应自炉编,《信号与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3 甘俊英等编,《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和习题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8 甘俊英等编,《基于MA TLAB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8 《电路分析》参考书目: 李瀚荪编,《简明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交通工程学》参考书目: 任福田等.《交通工程学》(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数据库原理》参考书目: 萨师煊,王珊编著,《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王珊,萨师煊编著,《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自动控制原理》参考书目: 胡寿松编,《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6 高国榮编,《自动控制原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三、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以下任选一门) 《信号与系统》参考书目: 应自炉编,《信号与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3 甘俊英等编,《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和习题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8 甘俊英等编,《基于MA TLAB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8 《电路分析》参考书目: 李瀚荪编,《简明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参考书目: 胡寿松编,《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6 高国榮编,《自动控制原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华电)

课程设计报告 ( 2012--2013 年度第2学期) 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互联网模拟 院系:计算机系 班级:计科 学号: 学生姓名:华电老朱家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1周 成绩: 日期: 2014 年 6 月 28 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目的 将网络基本原理及基本概念用于实际,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结合起来,使学习深化,培养学生对基本原理的应用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2.要求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题目以及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设计思路、网络拓扑图、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二、主要内容 1.网络设备认知及基本配置操作 (1)了解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结构。 (2)完成以下实验,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的配置方法,理解相关网络协议。 ①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②路由器的基本操作; ③OSPF基本配置; ④RIP v2配置; ⑤静态路由配置; ⑥跨交换机实现VLAN; ⑦利用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路由; ⑧广域网协议的封装。 2.互联网的模拟 (1)结合实验环境,提出模拟网络互联需求,设计并完成组网,要求尽最大可能利用实验资源。 ①网络物理拓扑结构设计及IP地址分配; ②网络逻辑拓扑结构设计; (2)网络设备配置实现 按步骤(1)所设计的网络拓扑进行设备连接并配置。配置内容包括路由选择协议OSPF配置,VLAN划分等,并进行测试。 3.基于模拟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分析。在上面设计并实现的网络环境下,完成如下协议分析:

①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②网络层分片;ICMP协议分析; ③ARP地址解析协议分析; ④TCP传输控制协议分析; ⑤FTP协议分析;HTTP协议分析。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网络配置拓扑图准确,配置结果测试成功; 2.网络协议分析准确; 2.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规范,内容详实。 五、考核方式 考勤、验收和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6月23日

五邑大学《电路分析基础》专插本考试大纲

五邑大学《电路分析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与通信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仪器仪表类以及计算机应用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信息学院平台课程之一。 一、考试基本要求: 1. 熟练掌握电路分析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知识; 2. 能熟练地运用电路分析基础知识解决电路问题的能。 二、考核知识范围及考核要求: 第一篇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A) §1-2 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A) §1-3 基尔霍夫定律(A) §1-5 电阻元件(A) §1-6 电压源(A) §1-7 电流源(A) §1-8 受控源(A) §1-9 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A) §1-10 两类约束(A) KCL、KVL方程的独立性(B) §1-11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A) 第二章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 §2-1 网孔分析法(A) §2-2 节点分析法(A) 第三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3-1 线性电路的比例性(A) 网络函数(B) §3-2 叠加原理(A) §3-3 功率与叠加原理(B) 第四章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4-1 分解的基本步骤(A) §4-2 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A)

§4-3 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A) §4-4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A) §4-5 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和公式(A) §4-6 戴维南定理(A) §4-7 诺顿定理(B) §4-8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A) 第二篇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六章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6-1 电容元件(B) 6-2 电容的VCR(A) 6-3 电容电压的连续性和记忆性(A) 6-4 电容的贮能(A) 6-5 电感元件(B) 6-6 电感的VCR (A) 6-7 电容与电感的对偶性(A) 6-8 电容电感的串并联(B) 第七章一阶电路 7-1 分解的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运用(A) 7-2 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B) 7-3 零输入响应(A) 7-4 零状态响应(A) 7-5 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原理(A) 7-6 三要素法(A) 第八章二阶电路 8-1 LC电路中的正弦振荡(A) 8-2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A) 8-3 RLC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A) (上述内容中,A的内容是重点,必须讲清讲透,要求学生掌握;B的内容重要程度次于A,要求学生熟悉)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内容比例:试卷内容将覆盖全部7章。其中:第1、2、 3、4等4章所占比例为70-80%,其余3章所占比例为20-30%。 3、试卷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40%、40%和20%。 4、试卷题型比例:简单计算题占60-70%;复杂计算题占30-4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1要点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 系名: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设计题目:中型园区网络建设 初始条件: 1. 所要求的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 (自己截图) 2. 假定ISP服务提供商:武汉电信 3. 设备选型如拓扑图中所示。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技术要求: 1.1.交换机之间配置trunk协议 1.2.划分vlan,建立HTTP/DNS服务器 1.3. 通过在三层交换机上建立vlan网关使vlan间通信 1.4 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配置静态路由,使得分公司可以访问总公司服务器 1.5.公网路由器模拟电信的城域网,运行OSPF路由协议。 1.6. 使用缺省路由,防止公网的路由条目传递到公司的网关路由器上。 1.7 总公司和分公司的网关配置NAT让内部的PC能够正常上网。 2.设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2.1. 网络各节点具体配置步骤及测试结果; 2.2. 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 2.3. 总体运行情况与结果分析讨论 2.4.个人对本次课程设计感想体会及建议; 注意:设计报告内容严禁与人雷同。 3. 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书写格式:

一、实训目的和基本要求 在学习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网络工程技术实训。通过实训,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主流网络技术的应用;手动配置网络设备;在进行了该项实训后,可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网络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要求能够针对一个具体的要求,搭建一个网络。明确网络的拓扑结构、设备选型、设备连接、设备配置、IP地址分配、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内容。如果设备条件有限,也可以使用路由器来完成网络的构建。 二、实训步骤 2.1 组建总公司局域网组网 2.1.1 网络拓扑图 摆出小型网络所需要的设备并把说有设备连接起来(相同设备用交叉线,不同设备用直通线,注意路由器和PC机属于同种设备用交叉线),网络拓扑图如图1.1。 图1.1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发展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协议的概念及原理,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培养学生在TCP/IP协议和LAN、W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会网络构建、网络日常维护以及网络管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组网和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运用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思想,按照需求分析、规划、设计、配置的基本流程,经历一个完整的网络工程过程,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档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一、格式要求及须知: (1)使用学院网站的课程设计模版,要求格式美观,字体及编号要求见表1。 表1 字体及编号要求

(2)参考文献:参考课本的参考文献格式(附录C)。但编号换成[1]、[2]……(3)附录:课程设计中的代码或得到的数据包等数据将作为该设计附件或附录,题目需要但没有的相应代码及数据包文件的将记整组不及格,需要重做。 (4)成绩记录:该设计成绩将记录到教务处成绩管理系统中。 (5)打印:经审查(发邮件到指导老师处或当面交流修改)后,方可打印、存档。打印后递送到指导老师的信箱。 (6)如发现两组设计雷同或抄袭互联网,该组重做! 二、任务完成形式: 交付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作品(需要验收)。 设计作品指的是完整的源程序代码(对于第二类题目为仿真文件)。 课程设计说明书(纸质+电子版),内容包括:设计任务、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相应地给出关键的代码)、设计总结(评价/遇到的问题/体会/建议等)、使用说明等。 设计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根据所选题目,合理安排进度计划,总体上需要40个小时。以下仅供参考: 1. 原理知识 4小时 2. 程序设计技术 4小时 3. 开发环境与程序调试环境 4小时 4. 总体设计、关键环节的详细设计 8小时

EDA秒表设计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课程 2015~2016年度第2学期实验题目:数字秒表设计 院系:信息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设计原理和结构 1.秒表功能 秒表实现显示范围为是00:00:00-11:59:59的功能,显示精度为1ms,可实现功能: ①、通过计数器的cin端口来控制计数器的启动实现可控的启动功能; ②、通过控制计数器清零端aclr来实现数字秒表清零功能。当aclr清零端为 高电平时,计数器清零,也即数字秒表清零,否则秒表正常计数; ③、通过暂停键pause暂停功能,当暂停键为低电平时,数字出现暂停。 2.秒表结构 秒表主要以下起见构成: ①.50M_100HZ的分频器 ②.12进制的BCD计数器 ③.460进制的BCD计数器 ④.try7447译码器 此外,秒表还需有一个启动信号、清零信号及报时信号,以便实现对秒表的控制和有效应用(启动和清零信号及报时信号由使用者给出,设计时主要任务是将此外界信号的功能准确的通过数字秒表体现出来,也即,当使用者给出启动信号时数字秒表能够正常启动,上面已经给出,启动和清零的功能是通过将此信号送给计数器来实现的)。 二. 方案实施 1. 子模块原理图及功能仿真 1.1分频器模块 由于下载板只能提供50M的时钟脉冲,为了达到秒表显示1ms的精度,需要50M_100HZ 的分频器进行分频。图1.1-1为分频器的原理图。 图1.1-1原理图:

1.2 模12BCD计数器 模12BCD计数器显示范围的是00-12,由symbol图可以看出clk为时钟信号、clr_n为清零端(cir_n为低电平时计数器清零)、shiwei[3..0]和gewei[3..0]为输出计数端口。 图1.2-1为模12BCD计数器原理图,图1.2-2为生成模12BCD计数器symbol文件,图1.2-3为功能仿真波形图。 图1.2-1原理图: 图1.2-2 symbol: 图1.2-3仿真波形图: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一次在线作业

第一次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20道题) 收起 1.( 2.5分)大型系统集成项目的复杂性体现在技术、成员、环境、()四个方面。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在数据通信网络设计中,ITU-T系列标准更接近于OSI/RM模型()的定义。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网络系统集成的工作在于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信号交换和()问题。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相当于一个()。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城域网往往由多个园区网以及()、传输网等组成。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TCP/UDP端口号提供的附加信息可以为交换机所利用,这是第()层交换的基础。 ?

? ? ?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电信网络流量很大,对网络设备要求有较高的()和可靠性。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需求管理包括需求跟踪、()、需求评估等工作。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网络工程师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通过()来获取用户需求。 ? ? ? ?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电信网的主干链路,一般采用()和DWDM技术。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文档定义了网络工程项目的需求基线。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支持广播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对于用户比较集中的环境,由于接入用户较多,因此交换机应当提供( )功能。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五邑大学计组实验五 CPU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 五邑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

实验五 CPU与简单模型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一个简单CPU 的组成原理。 (2) 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3) 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并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CMA 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要实现一个简单的CPU,并且在此CPU 的基础上,继续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CPU 由运算器(ALU)、微程序控制器(MC)、通用寄存器(R0),指令寄存器(IR)、程 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组成,如图5-1-1 所示。这个CPU 在写入相应的微指令后,就具备了执行机器指令的功能,但是机器指令一般存放在主存当中,CPU 必须和主存挂接后,才有实际的意义,所以还需要在该CPU 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主存和基本的输入输出部件,以构成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 除了程序计数器(PC),其余部件在前面的实验中都已用到,在此不再讨论。系统的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集成在一片CPLD 芯片中。CLR 连接至CON 单元的总清端CLR,按下CLR 按钮,将使PC 清零,LDPC 和T3 相与后作为计数器的计数时钟,当LOAD 为低时,计数时钟到来后将CPU 内总线上的数据打入PC。

本模型机和前面微程序控制器实验相比,新增加一条跳转指令JMP,共有五条指令:IN(输入)、ADD(二进制加法)、OUT(输出)、JMP(无条件转移),HLT(停机),其指令格式如下(高4位为操作码): 助记符机器指令码说明 IN 0010 0000 IN R0 ADD 0000 0000 R0 + R0 R0 OUT 0011 0000 R0 OUT JMP addr 1110 0000 ******** addr PC HLT 0101 0000 停机 其中JMP 为双字节指令,其余均为单字节指令,********为addr 对应的二进制地址码。微程序控制器实验的指令是通过手动给出的,现在要求CPU 自动从存储器读取指令并执行。根据以上要求,设计数据通路图,如图5-1-3 所示。 本实验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部件,一是PC(程序计数器),另一个是AR(地址寄存器),还有就是MEM(主存)。因而在微指令中应增加相应的控制位,其微指令格式如表 5-1-1 所示。 系统涉及到的微程序流程见图5-1-4 所示,当拟定“取指”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别测试字段为P<1>测试。指令译码原理见图3-2-3 所示,由于“取指”微指令是所有微程序都使用的公用微指令,因此P<1>的测试结果出现多路分支。本机用指令寄存器的高6 位(IR7—IR2)作为测试条件,出现5路分支,占用5个固定微地址单元,剩下的其它地方就可以一条微指令占用控存一个微地址单元随意填写,微程序流程图上的单元地址为16 进制。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总结 一:物理实验对于物理的意义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的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 的基本理论渗透在基本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部门的诸多领域,是自然科学与 工程科学的基础。物理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 必须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物理学中的每一项突破都与实验密切相关。物理概念的确立,物 理规律的发现,物理理论的确立都有赖于物理实验。 二: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的意义 大学物理实验已经进行了两个学期,在这两个学期,通过二十几个物理实验,我们对物理 学的理解和认识又更上了一步台阶。通过对物理实验的熟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基本的物 理实验思路和实验器材的操作,进一步稳固了对相关的定理的理解,锻炼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提高我们学习物理物理兴趣的同时,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实验研究的 基本方法,提高基本科学实验能力。它也是我们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门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我们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它还能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主动研究的创新与探索精神、爱护公 物的优良品德”。 三:我眼中的物理实验的缺陷 1:实验目的与性质的单一性 21世纪的学科体系中,多种学科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没有一门学科能独立于其他 学科而单独生存,但是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全都是关于物理,这一单科的实验内容,很 少牵涉到其他。有些实验完全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根本不追求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结合。2:实验的不及时性及实验信息的不对称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学科,在我们所学的物理内容中,更多的是关于公式定理的,这些需要及时的理解和记忆,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实验来进行。但是我们所做的实验,都是学过很久以后,甚至是已经学完物理学科后进行的,这就造成我们对物理知识理解的 不及时性,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而且,我们重复科学实验伟人的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得知结论后凭借少量的实验数据轻易得出相似的结论,与前人广袤的数据量不可同日而语,这就造成实验信息的不对称性, 不利于从本质上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题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一 基本要求: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网络,并完成相关文档和文件工作。要求通过查找资料,独立完成设计,全部图、表只能使用WORD或VISIO 的相关工具来画,不得粘贴扫描的图片。 路由器和交换机、PC机配置利用boson netsim 或类似软件来辅助进行,防火墙、服务器配置用文档描述。 1、某高校要求设计一个校园网, 一、用户需求 (1)用户规模500台计算机。 (2)用户大致平均分散在4栋楼房内,4栋楼房排成前后两排,楼房之间各相距200米,楼房高4层。每栋楼的4楼用户构成两个VLAN。(3)中心机房设在其中1栋楼房的1楼靠近另一栋楼房的一端。 (4)安装对外WWW、业务WWW、邮件、FTP、BBS、DNS、数据库七个服务器。提供匿名服务,但FTP仅对内部开放。 (5)提供LAN、WLAN接入。

(6)在业务WWW服务器上配备基于Web的业务应用系统,所有用户使用业务系统实现网上办公。 (7)要求出口带宽为1Gbps。 二、设计要求 (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用户计算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 (4)给出工程预算(包括设备、线路等,不含施工费)及其计算依据。 题目二 设计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一、用户需求 (1)公司有1000 台PC (2)公司共有7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相互访问

要求有限制,公司有3个跨省的分公司。 (3)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网页与外部网站,公司能够提供匿名的FTP,邮件,WWW服务,但FTP 只对内部员工开放。 (4)公司有自己的OA 系统 (5)公司中的每台机能上互联网,每个部门的办公室联合构成一个VLAN。 (6)核心技术采用VPN。 二、设计要求 (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PC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4)给出工程预算(包括设备、线路等,不含施工费)及其计算依据。 题目三 题目:广告公司网络的设计 1.基本背景描述 某广告公司现有分公司1(50台pc)和分公司2(40台pc),分公司1和分公司2都拥有各自独立的部门。分公司1和分公司2包括:策划部、市场部、设计部。为提高办公效率,该广告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内部网络。 该广告公司内部使用私有IP地址192.168.160.0/23,要求该广告公司的分公司1和分公司2之间使用路由器进行连接(不使用vpn技术),使用动态的路由

课程设计招标文件

五邑大学北区创新大厦工程施工招标 招标文件 招标人:五邑大学(盖单位章) 2013 年 1 月 7 日

目录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5) 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5) 1. 总则 (8) 2. 招标文件 (10) 3. 投标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投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开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评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合同授予..............................................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纪律和监督 (15) 第三章评标办法 (16) 评标办法前附表 (16) 1. 评标方法 (18) 2. 评审标准 (18) 3. 评标程序 (18) 第四章合同条款及格式 (19) 第一节通用合同条款 (19) 第二节专用合同条款 (19) 第三节合同附件格式 (19) 附件一:合同协议书 (20) 附件二:履约担保格式 (21) 附件三:预付款担保格式 (22) 第五章工程量清单 (23) 1. 工程量清单说明 (23) 2. 投标报价说明 (23) 3. 其他说明 (23)

4. 工程量清单 (24) 第二卷 (25) 第六章图纸 (25) 第三卷 (25) 第七章技术标准和要求 (25) 第四卷 (25) 第八章投标文件格式 (26) 目录 (27) 一、投标函及投标函附录 (28) 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30) 二、授权委托书 (31) 四、投标保证金 (32)

2007电路分析基础2A+B试题

一( 本大题6分,共两小题) 1. (本题3分) 某正弦电压的初相角ψ=?45, t =0时的瞬时值u ()0220= V, 则该正弦电压的有效值等于 。答( )A. 220 V B. 156 V C. 127 V D. 186 V 2、(本题3分) 图示并联的有互感线圈的等效电感为 ( ) A. L 1+L 2+2M B. L 1+L 2-2M C.L L M L L M 122122-+- D.L L M L L M 122 122-++ L 2 二( 本题6分 ) 求下面电压的有效值和有效值相量。 (1)()()V t t u ωsin 2-= (2)()()()V t t t u ωωsin 4cos 3+-= 三、( 本题6分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 已知u =100sin ()1045t +?V ,i i 110==sin ()1045t +?A , i t 22010135=+?sin()A ,试判断元件1、2、3的性质并求其元件参数值。 +- 四、 ( 本题8分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30124U V ,试求0U 和S U 。 ?∠=05S I A ,求电五、 (本题8分)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 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和复功率(功率复量)S ~。 六、 ( 本题8分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试用叠加定理求图中电流L I 。 V 9j 09?∠ U -+ S U Ω j4 Ω S I

七、( 本题9分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已知电流表2A 读数为10A ,试求其它各表读数。 Ω=10 八、( 本题12分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I S =∠?50A ,试求电源电压 U 。 I S j1Ω 九、 ( 本题10分 ) ( 本题10 分 ) 试列出图示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 1 U s R 1 R 2 ω1 十、 ( 本题15分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如下情况下负 载L Z 的功率 (1)负载L Z 为 Ω10 的电阻 (2)负载L Z 为纯电阻可能获得的最大功率 (3)负载L Z 任意可变,可能获得的最大功率 Ω 4Ω 3j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Web服务器的搭建及HTTP协议和底层协议运行分析 学生: xxxxxxx 学号: xxxxxxx 班级: xxxxxxxx 教师: xxxxxxx 完成日期:2017年 6月 22 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班级:xxxxx:xxxxx学号:xxxxxxx阅卷教师签名:

Web服务器的搭建及HTTP协议和底层协议运行分析 一、题目说明 1、课程设计题目分析5 本题是要在Window操作系统上进行web服务器的搭建,之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运行该服务器,同时在该电脑上抓来往的数据包,并观察该数据包中的HTTP协议的结构。 2、题目涉及的技术原理10 本题通过对操作系统中的IIS(Internet 信息服务器)的安装,再通过编辑自己的编写的服务器代码设置自己的默认网页,进行Web服务器的配置。 在另一台电脑上,将这台电脑用作客户端,运行自己刚配置好的Web服务器。同时,打开wireshark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包抓包,抓取http包,对抓到的http包进行结构分析。 当前对于Web页面的访问应用都是基于Http应用协议的,而在下层则使用TCP(传输控制协议);但TCP并不适合于短会话(少量的数据交换的情况),当期用于短对话时会增加额外开销,而建立、撤销TCP的开销却又是必需的。因此,提出了一种混合TCP与UDP 的动态选择传输层协议来实现Http协议的方法,若在短对话时使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作为传输层协议,而当有大量数据需要传输时则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这样,对于短对话可以避免TCP的

额外开销,而对于长会话又可以得到有TCP提供的可靠传输并减少网络拥塞。 3、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5 ProgressiveDownload (渐进式下载方式)也可以认为是HTTPStreaming 的前身,其通过 HTTP 协议来传输文件。目前,国外比较主流的视频(如YouTube ,优酷,土豆,六间房等)一般都用ProgressiveDownload 的方式播放视频节目。ProgressiveDownload在用户点击播放视频节目时,会给用户发送视频文件,用户可以边下载、边播放,而不是等到文件下载完毕才可以播放视频。在用户暂停播放时,服务器依然会给客户端发送视频文件,直至整个文件下载完毕或者用户关闭视频。基于此特性产生一个问题:如当一个文件为3min ,用户观看前 1min 后就不想再观看而关闭视频播放时,而此时文件可能已经全部下载完毕,这样就会造成后 2min 资源传输的浪费。 ProgressiveDownload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参见下图,由客户端发起 HTTP 请求,服务器受到请求后回复给客户端其请求 图1 HTTP请求/响应 目前,支持 HTTPStreaming 的客户端有有 AdobeFlash Player 10.1 ,微软的 Sivelight 以及 APPLE 的Safari 等。

五邑大学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五邑大学现代交换技术 实验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实验一信号音及铃流发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话通信中常用的几种音信号和铃流信号的电路组成与产生方法。 2、熟悉这些音信号在传送控制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仪器仪表 1、程控交换系统实验箱一台 2、电话机一台 3、示波器一台 4、万用表一台 三、系统电路组成及原理 1、交换网络系统 主要完成信号音和话音信号的交换功能,由空分交换网络和时分交换网络组成,由CPU中央处理器控制电路控制。

2 实验系统原理、结构图 (一)控制电路 图4 实验系统传送信号流程图 图5 450Hz拨号音电路原理图 回铃音断续时间 表1 表2 忙音信号的断续周期

图6 25Hz铃流电路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测量拨号音,忙音,空号音,拥塞音,回铃音及铃流信号的各测量点电压 或波形,即测量点BHYING,MYING,KHYING,YSYING,HLYING, ZLYING。 2、熟悉各种信号音 五、实验步骤 1、使实验箱上电且正常工作; 2、用户1、用户3接上电话单机,用户1呼叫用户3,在呼叫过程中观察信号的波形。 (1) 用户1摘机后听到拨号音,拨号音的波形为连续的450Hz的正弦波信号。 (2) 用户1拨完被叫电话号码后听到回铃音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回铃音的波形。 可观察到回铃音波形为1秒通,4秒断的断续信号。 (3) 用户3振铃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ZLYING的波形,即当用户3振铃时, ZLYING为方波;不振铃时,ZLYING无波形。 (4) 用户3摘机通话后,用户3先挂机,此时用户1听到忙音,用双踪示波器观察 MYING的波形,可观察到MYING的波形为秒通,秒断的断续信号。 3、在用户接口模块一接上用户单机,按实验箱键盘上的“1”键,用实验导线将RX1分别 与各信号输出点相连,使用户电路正常工作,听取各种信号的声音,不要听振铃音;其中按“F”键结束实验返回主菜单。 六、实验结果 HLYING:回铃音。1秒送4秒断的5秒断续信号。在1秒的送的时候为450Hz正弦2。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2篇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2篇College phys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report docu 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2、篇章2: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篇章1: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院系名称:纺织与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1级03班 鱼洗是中国三大青铜器之一,在鱼洗内注入清水后摩擦其两耳,如果频率恰当,就会出现水面产生波纹,发出嗡嗡的声音并有水花跃出的现象。经验表明,湿润的双手比干燥的双手更容易引起水花飞跃。

鱼洗的原理应该是同时应用了波的叠加和共振。摩擦的 双手相当于两个相干波源,他们产生的水波在盆中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样。这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同。按照我的分析,如果振动的频率接近于鱼洗的固有频率,才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摩擦输入的能量才会激起水花。 令人不解的是,事实上鱼洗是否能产生水花与双手的摩 擦频率并没有关系。在场的同学试着摩擦的时候,无论是缓慢的摩擦还是快速的摩擦,都能引起水花四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鱼洗的原理其实是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动。(就像用槌敲锣一样,敲击后锣面的振动频率并不等于敲击频率。)外界能量(双手的摩擦)输入鱼洗时,就会引起其以自己的固有频率震动。(正如在锣面上敲一下。) 为什么湿润的双手更容易引起鱼洗的振动呢?从实践的 角度,可能是因为湿润的双手有更小的摩擦系数,因为摩擦起来更流畅,不会出现干燥双手可能会出现的“阻塞”情况,这只是我个人猜想,并没有发现资料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离心力演示仪是一个圆柱形仪器,中间有一个细柱,细 柱穿过一段闭合的硬塑料带上的两个正对小孔。塑料带的一段固定,静止时,系统为一个竖直平面的圆,中间由细柱传过。当摁下仪器上的按钮时,细柱带动塑料带在水平面旋转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