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错误心态对危机处理的危害和给我们的启示

各种错误心态对危机处理的危害和给我们的启示
各种错误心态对危机处理的危害和给我们的启示

各种错误心态对危机处理的危害和给我们的启示:

1、侥幸心理的危害

侥幸心理通常是指同行或竞争对手发生了危机事件,但由于时间或区域的原因,并非本企业的危机,此时企业会认为危机与自己无关,从而任由事态的发展。

汾酒,作为我国著名的白酒老字号品牌,也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1990年代初乃至以前相当长时期内,其均在白酒业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从最早的民间流传关于汾酒的故事传说,到“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唐诗美誉,到建国后众多国家领导人、文人墨客的题词留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汾酒品牌的魅力。上溯10年,汾酒同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品牌上与茅台不相上下,而销量上比五粮液要靠前。但自从山西假酒案之后,汾酒便一蹶不振,不但销量不能同日而语,在价格上也和五粮液差了二百多元。

假酒案原本与汾酒毫无瓜葛,不幸的是同处一个出事的地点,而且后来又查出了“假汾酒”。如果仅仅是同处一个出事地点也就罢了,毕竟那个“假酒”不是汾酒,喝酒者也可心安理得。“假汾酒”一查出来就炸开锅了,消费者不知道此“假汾酒”非彼“假酒”,但是消费者知道“假汾酒”就是假酒,喝“假酒”轻则失明,重则死亡,有谁还敢喝?

当山西朔州发生假酒事件时,汾酒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并未有所行动;当发现“假汾酒”时,才开始着急,开始声讨制假、贩假者,开始要求加强法制建设——但是这种着急是为自己着急,不是急消费者所急,所以消费者不会领情,不会觉得汾酒是如何伟大的一个企业。古井贡就聪明一些,董事长借着假酒事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指出中国白酒行业应该以立法的形式来杜绝造假这股不正之风,并表示将为假酒事件受害者家属捐助20万元人民币的抚恤金,同时告诫消费者在购买白酒时要谨慎。这一举动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各大报纸纷纷转载古井贡集团董事长的信,3·15专题节目也对该董事长进行了专访。很明显,在这样的企业行为之后,就算市场上发现古井贡假酒,人们的同情也会多于抵制。

如果汾酒把那些受害者当作自己的消费者,那么“自己的酒民”中毒了,为什么不予以重视呢?这就是对企业形象冷漠,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表现。中国的许多企业基本上是幸灾乐祸多于承担责任,当“假酒”喝死人之后,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责任,急着告诉大家,那酒不是我家的。那么,谁来负责任?答曰:法制——人命关天,法制完善尚需时日,这是多么不负责任的态度!

毋庸置疑,山西汾酒在处理“假酒案”的态度上存有侥幸心理——只要事不关己,便高高挂起。然而这种侥幸的心理不但无助于汾酒渡过那场危机,反而在后来发现假冒汾酒时,让企业处处被动,直至后来的一蹶不振。很多人在提到汾酒时,都认为是假酒害了这么一个企业,如果一个企业连“假冒伪劣”的危机都渡不过,那么很难想像它能渡过前面提到的另外11种危机。所以,即便汾酒“侥幸”渡

过了那次假酒危机,也难以预料其他危机会不会拖垮这个企业。

在“空心奶粉”事件中,很多正规的国内奶粉制造企业也是采取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那是别人的产品有问题,与自己无关。事实上,“空心奶粉”事件之后,消费者对于国内奶粉的信心必然严重下挫,对于那些不知名的品牌势必造成严重打击。

2、鸵鸟政策的危害

很多企业,在危机来临的时刻总是想着如何躲避媒体的采访,这就是鸵鸟政策。一味地躲避,不面对事实,也不配合媒体进行舆论的疏导,这样的做法显然无助于危机的解决。

面对危机,企业切不可模仿把头埋在沙土里的鸵鸟,那样即使回避了一时的问题,却可能为更大的危害播下了种子。像鸵鸟一样的逃避态度,随便把头埋在沙里,殊不知自己大大的屁股正露在外面。企业单方面的逃避并不能避免公众对危机了解的渴望,在信息反馈不足的情况下,公众会愤怒地对企业这种行为进行抵抗。

雀巢公司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企业,除了咖啡之外,它的乳制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1977年,一场著名的“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在美国突然爆发,美国奶制品行动联合会的会员到处劝说美国公民不要购买“雀巢”产品。起因是人们相信雀巢公司为了自己的利润,有意忽视人造乳品在营养方面的缺陷并误导消费者。这场抵制运动让雀巢婴儿奶粉危机延续了十多年。在被抵制的十几年时间里,雀巢美国公司一直在承受着巨额的经济损失。

最初人们开始关注奶粉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问题时,雀巢公司没有正确对待社会活动家的批评建议,甚至对一些教会领袖提出的严肃的道德问题也采取冷漠的态度。公众感到他们的合法要求被忽视,因此对雀巢倍添敌意。一直到1984年1月,雀巢公司承认并实施了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经销母乳替代品的国际法规,国际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委员会才结束活动。

在事件最初的时候,雀巢采取的就是“鸵鸟政策”,对公众的要求不理不睬,结果导致后来大规模抵制运动的开展。凭借雀巢的影响力以及企业实力虽然渡过了难关,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国内就成为了“空心奶粉”事件,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显然,国内企业在面对此问题的时候情况要复杂得多。

3、推卸责任的危害

在企业认为媒体及公众都不知晓事件原委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会抱着推卸责任的态度,认为反正这样也无人知晓。这种心态是错误的,纸终究包不住火,推卸责任也许对短期经营有效,就长远来看,事情终究会被曝光,而企业不但失信于消费者,还失信于媒体。

2003年关于“富士走私和富士施乐走私”的传闻在坊间流传,而后关于“富士走私”新闻不断被传媒曝光,问题的焦点又更多地集中在珠海真科身上。富士一直以沉默作答,仅有的一份“与自己无关”的声明更显示出其大有逃避中国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企图蒙混过关之意。在媒体公关上,富士更多的是“义正词严”,试图使媒体屈服。

富士“走私”丑闻更是遭到同行的诟病。柯达全球副总裁叶莺对外宣称:柯达对珠海真科的“灰色行为”早就有所耳闻,珠海真科以前的“不规范运作”伤害了柯达。乐凯也表达了“极为不满”的情绪,并早就收集了有关真科的“违规资料”,上报国家经贸委。“在我们看来,富士与中港照相本来就是一家。”“中港照相参与走私,富士难脱干系!”富士成了众矢之的。

对于富士涉嫌走私事件,富士(中国)副总经理小泉雅士声称:“无论是富士总部还是富士(中国)分部,都从来没有给珠海真科投过一分钱,实际上珠海真科只与富士总社的代理商有关。有关‘走私’的传闻与富士公司无任何瓜葛。”

可经过调查表明,在中港照相的旗下,竟有十几家“富士”名号的公司。富士本该紧急采取危机公关战略,力争平息危机,将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害降低到最小限度,以保住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国市场。可令人遗憾的是,在其涉嫌走私已经是公开秘密的前提下,富士居然未采取任何的危机公关策略,而是在珠海真科东窗事发后,干脆把自己推了个一干二净。

关于“富士走私和富士施乐走私”的消息不断被传媒曝光,而且富士在遭曝光之后还以沉默作答。“与自己无关”的声明也属于推卸责任进行敷衍。而在对待媒体上又采取“义正词严”的态度,试图使媒体屈服。富士还将一纸声明函发给北京某著名财经媒体,表示要诉诸法律来解决被曝光事宜。事与愿违的是,就在富士发出声明两个星期后,北京这家报纸仍然利用较大的篇幅对富士以及“胶片”走私事件作了追踪报道,并配有社评性的评论,大有将曝光“富士走私”事件进行到底的决心。富士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公司,在媒体的沟通上却没有显示与跨国公司身份相匹配的风范。“走私”事件曝光后,北京、广州等国内各大媒体开始了大规模追踪报道,则更是把富士与媒体不和谐关系表露无遗。

相比而言,柯达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最佳品牌”“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等项目中均居第一位,知名度高达 81.4%, 富士要赶上柯达绝不是时间的问题。

4、隐瞒事实的危害

“家丑不可外扬”是中国固有的一个观念,这种观念被应用到企业危机管理中则会造成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的影响。企业不但继续受到危机的影响,而且还会出现诚信危机。

危机出现时,如果代表公司一方不愿意向公众作出更多解释,众多媒体仍然会连篇累牍地加以大量报道,而这些报道有的具有推测性,有的具有质疑性。如此一来,公司原本想“不愿解释”的方法来控制媒体舆论,实际上却失去了对媒体的控制主动权,使公司处于一个更加不利的地位。

减肥时应有心态与错误心理对比

减肥时应有心态与错误心理对比 许多人都希望通过减肥的方法来帮助自己瘦身,但是多数的人不知道,如果没有拥有正确的心理,很可能会让自己的减肥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心态好坏对于做事和身体健康都会有影响。而对于想要减肥的人而言,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样重要。下面给大家介绍减肥时应有心态与错误心理对比,供大家了解。 减肥应有心态 不勉强 生命在于运动,如果你有充裕的时间和毅力、耐力,你可以为自己制订严格的健身计划,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女性,要持家、要工作,那就不要那么苛刻地对待自己,不勉强做自己做不到、做不来的的事。慢走、快走,小跑只要是运动都可以消耗过剩的热量,长期坚持,不干起眼的运动,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生活是快乐的,运动健身也应当是快乐的,永远不要勉强自己,愉快地运动,享受运动的快乐是健身的真正魅力。 不抑郁 科学研究发现,抑郁的男性会瘦,而会使女性会胖。信不信由你由自己决定,你可以从观察你的周边,看看这项研究成果是不是冒牌的。其实,生活的常识和我们的生活经历都告诉我们,当我们感到高兴和感觉生活满意时,我们就会生活的动力,有快乐的心情、有积极

的态度去运动,有精力去注意我们的饮食,当然就会有个好身材。 不少睡 科学发现使人吃惊,睡眠缺乏会降低一种调节身体脂肪的蛋白质瘦蛋白的水平,而提高一种促进生长的饥饿荷尔蒙的水平,这种荷尔蒙刺激食物的摄入。更有甚者,它增强你的饥饿感和胃口。所以从现在起,你得给自己定个目标,养成一个良好的保证充足睡眠的习惯。 不随流 服用减肥品对很多想要真正减肥的人是十分必要的,但很多人却都是以失败告终甚至适得其反。首先当然有产品的问题,但还有很多却是因为没有找到对的产品和组合方式。那些成功的人,她们比较用心不会只把减肥药当做唯一武器还要配合着怎么吃怎么运动等等,而且她们都会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产品。 减肥的错误心理 消沉 在减肥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用了一种又一种方法,却又都以失败告终,甚至体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越减越重。许多人就会因为看不到瘦身成功的希望,产生自责的心理,有的甚至放弃了减肥的打算。 一劳永逸 谁都希望自己瘦下来后,体重永不反弹。可天底下哪有尽遂人意的事?减肥没有一劳永逸,反弹也是常见的事。要保持永远苗条,就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最全的哲学观点认识一些社会现象

哲学原理 一、用哲学观点认识一些社会现象 1、“拔苗助长”,结合实际谈谈对你有什么启发? 夸大主观能动性,不遵守客观规律,必然导致失败。 2、小孩被毒蛇咬伤,医生先按小孩减壮大的经验开药,病情没有好转,后来加倍。 不能犯经验主义,不能静止、孤立、片面看问题,犯形而上错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牵牛牵牛鼻子,不能过牵角或牵脚,牛才会乖乖跟你走。 这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办事要抓主要矛盾。 4、齐备给他儿子阿斗的遗嘱中有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是这个道理。 5、“没有天生的罪犯”,说说你对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的看法?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B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有时罪犯是在不良刺激的影响下养成的。 6、“熟知不等于真知“,怎样理解,请用实际体会说说。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看问题由表及里的过程。“真知“即彻底理解理性认识的东西。“熟知”即经常看到、碰到的一些事。如:树上的苹果会掉到地上,手里的东西一松手就掉在地上。大家都知道,这是熟知。但对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而不往上跑呢?牛顿探究原因是地心引力的作用。平时我们看问题,要多问为什么,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翁认为丢马不一是祸,没马不一定是福,请谈谈看法。 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事可以变坏事。 8、“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请结合实际谈看法。 存在决定意识。只有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才能实事求是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9、古希腊哲学家克拉特利特说:“我们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请谈看法。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中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0、内容形式的关系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搞得过头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如我们热爱领袖,宣传学习毛泽东思想,这是对的。但如果像文化大革命期间,把毛主席当神进行崇拜,搞早请示,晚汇报,就成了形式主义。 11、生产工具和生产力的关系。 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就是改进和发展生产工具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二、生活中的哲学原理本文来自网上,帮助你理解哲学原理。 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

人的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人的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这可能跟实际行为相联系。 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4.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情绪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常见的影响因素有认识因素、气质类型、环境刺激等。 一、认识因素 认识在情绪体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同的情境,如果作出的认识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两个同时都想学习开车的战士,结果都没能如愿,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件不顺心的事。但是,甲战士把这件事当作是对自己的考验(作出良好的认识评价),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努力克服面前的困难,做好组织上分配的工作。而乙战士则认为自己很倒霉(作出不好的认识评价),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抱怨领导对自己不公平。由此不难看出,一件事情到底是好还是坏,就看你如何认识它、如何评价它,看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认知决定了情绪。 客观事件我们是无法左右的,有些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主观信念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控制的。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有不合理的信念,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它的存在,尽量减少其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不合理信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绝对化要求。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计划不如变化快”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同样,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过分概括化。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包括:自己或他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第三,糟糕至极。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我们当然希望不要发生我们所认为得非常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当一切已成事实,我们必须努力去接受现实,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状况;实在不可能改变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 二、气质类型

情绪意义对词汇颜色记忆的影响

情绪意义对词汇颜色记忆的影响 庞颖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长春 130012) 摘要情绪与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为心理学所关注的热点,本文选取了情绪意义对词汇颜色记忆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词汇记忆受到词汇情绪意义的影响,情绪词汇比非情绪词汇更容易记住。 2、词汇的情绪意义也显著地影响词汇的颜色记忆,情绪词汇的颜色记忆显著好于非情绪词汇的颜色记忆,但这只是在认知资源比较少或者对颜色进行无意识记忆的条件下,这说明了颜色记忆受到意识的控制和认知资源数量的影响。当对词汇颜色进行有意识记忆并且能对其进行充分的加工时,情绪意义对词汇颜色记忆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字情绪意义词汇颜色记忆认知资源 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们对情绪上突出的刺激比中性刺激的外显记忆要好(Hamann,2001)。个体通常回忆和再认的情绪项目多于中性项目,已有研究已经包括了影片、图片、词汇等不同情绪材料。研究已经发现情绪词汇和图片更容易记忆,这说明相对于中性项目的编码来说,人们能更好地回忆情绪编码的信息。Kensinger,Garoff-Eaton和Schacter 等人2006年的研究发现,人们对消极材料的视觉记忆量要多于中性材料,消极材料的记忆提高通常是记忆的生动性或细节水平提高的结果。 传统上关于记忆的实证研究往往是从整体上考察项目的记忆,例如测量一个项目的记忆所需要的时间,而没有更细致地考虑项目的其它特征记忆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当被试做出记忆反应的时候,研究者并不知道被试从刺激中记住了什么。近年来,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研究者们开始对记忆的分类越来越细,例如前瞻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来源记忆(resource memory)、闪光灯记忆(falshbulb memory)等等,从而使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认识记忆。Johnson、Hashtroudi和Lindsay(1993)认为,对于一个项目的记忆

高考填报志愿四种错误心态及失败案例解析

高考填报志愿四种错误心态及失败案例解 析 高考填报志愿四种错误心态及失败案例解析 一、别把固执当个性 心态快照:或许他们坚信“不撞南墙不回头”,或许他们的座右铭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坚定信念,坚持目标是好事,但过于固执对于志愿填报来说未必是好的心态。这种心态在高分考生身上最为常见,他们往往自恃分数优势,对某所名校或某个专业情有独钟,志愿填报时则会孤注一掷,最终等待他们的大多是落榜复读。 案例展示:2008年,四川省文科考生张某,高考成绩630分,超过一本线62分,这样的成绩足可以上个重点院校,但张某在考后知分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二天,就走进了某校复读班。 原来,张某早在高考前就定下志向:只考虑地处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而且只读近年来新兴的专业;;金融学,会计学、审计学等传统专业统统不予考虑。中央财经大学每年在四川省的最低录取分一般都会高出一本线70分左右,金融学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往往比学校提档线还要高出近20分,看到自己的成绩只比一本线高出不到50分,张同学料想自己可能不能被该校的金融学专业录取,但还是一意孤行,只填报一个院校志愿和一个专业志愿,并且专业不服从调剂。因

为没有太大的把握被录取,交上志愿表后的第二天他就去复读了,竟然还立下决心:今年如不行,明年再来一次! 求学点拨: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财经这一门。填报志愿时,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独爱医学、独爱外语、独爱计算机……都反映了考生对某类专业的偏爱。但是,如果自己的实力有限或者实力不稳定,把专业志愿只圈在某个或某几个专业,而且坚持不服从专业调剂,如此一来,赌博的风险大了些,稍有不慎,便梦想落空。不能否认坚持理想是好事,但在高考这个残酷的战场上,孤注一掷多少显得不理智。把自己的专业志向范围放宽点,多给自己被录取的机会,即使最后没有被最满意的专业录取,上了大学仍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跨专业考研等渠道实现梦想。另外,通过大学的学习,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所爱未必是当初填报志愿时偏爱的专业,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选择多了路未必好走 心态快照:多一个选择就多一份被录取的保险,相信很多老师都这样指导过你填报志愿,可是你要清楚,这个命题成立的前提是前一批次所填的院校不能对后一志愿产生“截留”功效。这种心态大多产生在考生填报提前批志愿时,他们往往会忽略提前批次志愿的负作用,随意选择一所学校填报。如果选得好,那可以低分搏名校;选得不好,就只能低分高就了。 案例展示:2007年,四川省理科考生谭某,高考成绩597分,高出一本线64分。照这个成绩,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

实验设计: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题库

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 摘要:本实验通过情绪诱导法操纵被试的情绪状态,通过以词语归类任务为干扰任务,考察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条件下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的质量。以此,探究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显著,正性情绪下成绩最高,中性次之,负性情绪下最差。 关键词:情绪状态前瞻记忆 缺实验假设实验目的 文献综述 1.前瞻记忆: 1.1含义: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PM),是指对未来某一时刻完成某项或某些意向活动的记忆,即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生活举例:一定得记得下课后把活动的海报贴出去;记得十分钟后把电磁炉关了等。回溯记忆是指对过去已发生事件或行为的记忆。生活举例:昨天买衣服花了多少钱;早饭吃的什么等。前瞻记忆是相对于回溯记忆而提出的,是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 1.2 分类: 根据线索的类型,Einstein和McDaniel把前瞻记忆区分为基于时间(Time-based PM)的和基于事件(Event-based PM)的两种前瞻记忆类型。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是指记得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者是在某个时间段之后完成意向行为。生活举例:10分钟后要记得吃药。在这个活动中,时间是目标线索,吃药这一行为成为了前瞻记忆的目标任务。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是指某个特定事件触动了意向行为的执行。举例:看见鞋摊了,所以要买双鞋。这时,鞋摊成了目标线索,激发买鞋行为的执行,从而完成了前瞻任务。研究发现,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较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具有更多的提取自发性、动力特性等。 1.3影响前瞻记忆的因素: 对前瞻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中。 第一,年龄因素。对于不同年龄是否与前瞻记忆任务成绩相关结论还未达成一致。有实验证明,不同年龄的儿童前瞻记忆的成绩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也有很多研究也证明儿童前瞻记忆存在年龄效应,我国的学者张磊、王永跃对幼儿园儿童进行了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再者,对前瞻记忆老化现象的研究结果也是众说纷纭。 第二,提示物、靶事件的特征因素。靶线索、事件的内外部特点以及它的特殊性都直接影响了前瞻记忆的成绩。以往研究表明,不熟悉的、醒目的提示物、靶事件更容易提高前瞻记忆表现。 第三,时间间隔因素。保持间隔,即形成意向到执行意向所要求的行为的时间长短会对前瞻记忆造成影响。人们一般都认为,随着间隔的延长前瞻记忆的成绩会降低,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证明前瞻记忆成绩随延时间隔的增大而提高。 第四,人格,即个体差异。有研究表明,A型人格的人(个性中时间观念强,争强好胜,关注最后期限和持完美主义观点等)比非A型人格的人前瞻记忆表现好。 第五,动机和情绪对前瞻记忆也有一定的影响,被评估为重要的任务比不重要的任务更

挽回爱情中常见的错误心态

挽回爱情中常见的错误心态 在挽回爱情中会常见一些难以克服的心态,譬如一下这四种: 首先,急躁问题。许多人挽回中非常的急躁,好像只要我不抓紧时间去挽回,对方就会从我身边溜走,不肯给予自己多一点的时间,好像只要把时间拉长,对方就会越来越对自己没感觉,越来越没有希望!急躁是挽回中最大的负面情绪之一,你的急躁会促使你不停的做出各种挽回动作,而不去考虑自己做出的行为方式是否能让对方接受,频繁的想接触对方,联系对方,最后变成了骚扰!分手时,对方心绪也未见得比你好受许多,但一定对你是持否定态度的!而此时你给对方增压,最后导致对方不胜其烦,更加坚决提出分手!挽回不是一蹴而就,要知道欲速则不达! 其次,焦虑问题。挽回期间很多人情绪非常的焦虑,常常去思考一些对于挽回没有帮助的问题,诸如:对方为何对我的态度如此冷漠?对方怎么不接我电话?为什么不回复短信?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回答有一个统一且明确的答案:因为你们分手了!挽回期间很多人,吃不好。睡不好!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对方已经几乎占据了除了睡觉以外的一切时间!情绪得不到释放和转移,心态反复无常! 再次,恐惧问题。有些人总是在怕,不停的担心,其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怕自己说的,做的不能够被对方所接受!总是在问这样行不行?那样行不行?没有主心骨,哪怕行动前自己想的很好,见到对方后又语无伦次或者不知所措,挽回中的一些负面情绪被不断的放大!更多挽回的文章,你可以到挽回学院找一下。我们姑且做最坏的打算,不能挽回!顶多这是最坏的结果,顶多我们不去做朋友,但是事实上真的结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只是自己的心里因素作祟,只是你的方式方法不对,逼迫对方做出了一些刺激你的事情,我们改变一下,缓和一下,其实你发现并没有什么好担心! 最后,委屈问题。这是挽回中常见的心理包袱,挽回中许多情况下都是从碰钉子开始,一开始并不怎么顺利,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此时心态容易失衡,总是在感觉我如此的付出换不回对方的情感,或者凭什么我这样?凭什么我这么累?或者低三下四?那么此时我们就要总结一下,为什么我做了许多还不见效果?找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还存在什么问题,而不是去想我累了等等,如果累了,委屈了就是你不挽回的底线,那么当初又何必让自己如此辛苦? 挽回中会伴随多种情绪,有快乐,也有悲伤,把所有形容心态情绪的词语全用上也并不为过,这些经历更是让自己在不断的成长,快乐些,淡定些,勇敢的去面对,人生自信方从容! 最近我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提问,然而每一个人的感情都不一样,涉及的感情因素也有很多,这样会造成每个人非常细致的具体问题都不一样。有些人总是喜欢问很细致的问题,诸如,老师您看看他给我发的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1、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段: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古希腊德模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它认为世界万物由不同形状、大小的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2)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近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但又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这三个根本缺陷。当时自然科学理论只有力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建立在这一科学成果基础上的唯物主义理论,不能不用机械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中各种不同质的现象和过程,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过程。18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主要是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静态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被哲学家提升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使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性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的,即唯心史观。 庸俗唯物主义:把十九世纪的近代唯物主义庸俗化,把意识等同于物质,看做大脑的分泌物,哲学上一般不把它作为唯物主义的一种历史形态。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3、物质和运动关系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运动和静止 (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量变与质变 (1)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属于激变论 (2)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属于庸俗进化论 6、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是事物发 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观实 质是扬弃 (2)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 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7、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它表面上抬高必然性,实际上 是把必然性 降低为偶然性,往往会导致宿命论。

常见的错误职业心态

常见的错误职业心态 *导读:常见的错误职业心态是什么呢?作为职场人士,我 们总会遇到工作上的不顺心,这时候拥有正确地职业心态能够更好地处理事情。常见的错误职业心态是什么呢?小编来告诉你。 *一、常见的错误职业心态 *1、公司没有把我放在合适的位置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它聘请每一个员工,都有它的目的为企业创造利润。因此,作为老板,他会综合考察员工的个性以及优缺点,甚至经过很长时间的考察,才会把一个员工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作为一个精明的老板,安排员工的岗位他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最打效率的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为公司更多的利润。我们有必要相信,老板既然把我们安排在一个岗位上,所考虑的远远要比我们所考虑的要多。 作为给企业打工的我们,我们要承认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而现在这句话就演变为拿人钱财,替人好好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我们要做的就是考虑如果在现有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这是一个成熟职业人士唯一的选择,一味的想着应该换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或者抱怨都是没有一点用处的,只能让我们的心态更消极,从而影响自己的潜能的发挥。 *2、公司的主管经理很无能 如果你不能说服你的主管经理,那就服从他。 在笔者接触的人当中,十有八九的人都在抱怨自己的主管是多么的无能,没有一点工作能力,管理要不就是严厉了,没有一点人情;要不就是太温柔了,没有一点领导的样子。无论怎么看,主管就是不顺眼,怎么也想不通公司怎么会用这样的主管。每当主管经理下派某项工作任务给他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抵触心里,久而久之抵触就成为了一种习惯;每当自己的某项提议或方案被否定的时候,他总不忘在心里把主管经理给骂上一通,却从没有站在全局角度或执行的角度去认真思考自己所做方案的

生死的各种观点

总按:所谓“轮回路险,生死事大”,不可不察,本连载笔记探讨生死问题,博采各家之言,虽不成篇,亦可供同道参考,友好交流。 解除永世沉沦之恐怖 按:本篇摘自《世界人生哲学金库》之“人生真谛篇”,该书由施忠连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版。 人生哲学的永恒课题 在《哈姆雷特》这部不朽名剧中,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苦苦追问生存和死亡问题。他没有沉溺于对生死本质的苦思冥想,而是将主要兴趣集中于探讨人们对待生死的态度问题,……既然死亡可以使人从生存困境中得到永恒的解脱,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人世苟且偷生?……《一报还一报》中……“死了,到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去,长眠在阴寒的囚牢里发霉腐烂,让这有知觉有温暖的、活跃的生命化为泥土;一个追求着欢乐的灵魂,沐浴在火焰一样的热流里,或者幽禁在寒气砭骨的冰山,被无形的狂飙吞卷着,上下八方肆意狂吹;也许还有比一切无稽的想象所能臆测的更大的惨痛,那太可怕了!只要活在世上,无论衰老、疾痛、穷困和监禁给人怎样的烦恼和苦难,比起死的恐怖来,这也像天堂一样幸福。” 德国生命哲学家齐美尔指出:“我们如何理解生命?如何理解死亡?这是同一基本态度的两个方面。” 未知生,焉知死:悬置死亡 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程颐……发挥道:“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 后世儒家遵循孔子的教诲,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立德、立功、立言”,用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很少对死亡问题作正面阐述。与此相应,在中国传统中,人们用驾崩、殒没、溘世、过世、仙逝、永别、就义、殉难、自尽等许多词来委婉地称呼各种死亡,死亡在现实生活中最终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 伊壁鸠鲁教导人们说:“当我们存在时,死亡不存在;死亡存在时,我们已不存在了”……人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追求快乐、幸福的生活,死亡对于人而言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帕斯卡尔……指出:“不去想它,然后坦然自若地接受——这是对付死亡最好的方法。” 斯宾诺莎……看来,“自由的人绝少思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

丰富多样的情绪教案(1)

《丰富多样的情绪》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含义,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2)能力目标:结合事例分析情绪的表现方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积极情绪,并克服消极情绪。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常的心态,理解个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是正常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克服消极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难点:情绪的含义。 【教法及过程】事例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回忆一下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喜或悲、或怒或愁的经历,并告诉大家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在支配着自己呢? 你们对情绪都有什么了解,什么样的情绪态度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情绪态度是不对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丰富多样的情绪》 一、情绪万花筒 (一)什么叫情绪 设置情境 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西安承办2011年世园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以数枚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下一节是体育课,可班主任进教室说了一句:“今天体育老师有事,课改为自习”;开完家长会,你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不能让家长满意。 学生逐一回答自己的感受。 总结:同学们说的自己的情绪感受都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人们就是在这五彩缤纷的情绪世界里,体味着人生百味。这些情绪感受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它通常是由一定的事物引起的,并且总是与个人的内心需要相联系的。当需要愿望得到满足时,会产生高兴、惊喜、激动等感受;得不到满足时,则会产生失望、生气、悲伤等感受。 从人们的情绪反映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他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二)情绪的四大基本类型 我们也学了许多的描绘情绪的词语, 据统计与情绪有关的词汇有近千个,下面请同学们说出有关情绪的词语。 情绪的类型:喜、怒、哀、惧(板书) 老师展示几张情绪图片:(见媒体素材)

情绪内容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实验

情绪内容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实验 1 引言 近年来,情绪对于人类认知活动的建设作用正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情绪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一直是情绪与认知研究的热点。情绪性的记忆对个体的成长、行为、知觉、信念、目标和心理健康状况等等都存在诸多联系。情绪性记忆的研究最早始于里博(Ribot),他在1894 年提出了情绪记忆这个概念,后来由于受到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排挤,与情绪记忆相关的研究一直徘徊不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良好的发展,直到1983 年左右人类认知研究的崛起,情绪记忆的研究又重新获得生机,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索情绪内容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2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取“学习-再认范式”,被试无情绪唤醒,直接对不同效价(正性、负性)、不同唤醒度(高唤醒、低唤醒)以及中性识记材料进行学习识记任务,通过对各种材料的识记成绩的统计分析来考察情绪内容的效价(正性/负性/中性)和唤醒强度(高/低)对工作记忆效果的影响。 3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一:正性情绪内容比中性情绪内容记忆效果更好 研究假设二:负性情绪内容比中性情绪内容记忆效果更好 4 实验方法 4.1被试 在读硕士一年级研究生20 名,男女各10 人,入学成绩相当,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记录良好,年龄在22-30 岁之间,平均年龄25 岁。 4.2 实验材料: 4.2.1 EPRIME1.0 编制测试程序 4.2.2 实验词共计80 个,包括:正性情绪词30 个,其中学习阶段20 个,含高唤醒词10 个,唤醒度区间[ 5.91, 6.96];低唤醒词10 个,唤醒度区间[3.97,

4.71];测试阶段再加入10 个,唤醒度区间[ 5.65,5.89];负性情绪词30 个,其中学习阶段20 个,含高唤醒词10 个,唤醒度区间[ 6.70, 7.60];低唤醒词10 个,唤醒度区间[4.12,4.73];测试阶段再加入10 个,唤醒度区间[6.39,6.64];中性词20 个,其中学习阶段10 个,唤醒度区间[3.2,5.61];测试阶段再加入10 个,唤醒度区间[3.43,5.14]。 4.3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取组内两因素析因设计,因素分别为实验词的效价和唤醒度。A:效价分为:正性、负性、中性三个水平;B:唤醒度分为:高唤醒、低唤醒、中性三个水平。 4.4 实验程序 第一步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包括正性、负性情绪词各20 个,以及中性词10 个,共50 个学习词,由系统随机显示,每个显示 2 秒,此阶段被试不需要任何操作,只要学习呈现的词语; 第二步识别阶段:测试内容在第一步学习的三类词基础上各增加10 个新的词汇,共80 个测试词,所有词由系统随机呈现, 5 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用SPSS Statistics 17.0 进行数据分析。

八种错误心态

八种错误心态 白彩霞 在直销业中,我们常见这样的情况:同样的地域,同样的市场环境,同样的产品,不同的人去做,结果迥异。有的直销员很快就把产品销售出去了,有的却怎么也销售不出去,这是为什么呢?在很大程度上与直销员心态有直接的关系。 一、害怕被拒绝 直销员被顾客拒绝是难免的,但这对于新手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事实上,再成功的直销员也会遇到客户的拒绝。 有些人在顾客那里受到几点挫折就心灰意冷,开始害怕见到顾客,在每次去拜访顾客时心里却暗中祈祷最好客户不在,每次拨电话,却希望没人接听。 有些人把失败看成是自己无能的象征,把失败的记录看成是自己能力低下的证明。这种态度才是真正的失败。 失败对弱者是句号,而对强者是逗号。 1、恐惧心理的消极影响 ①破坏工作热情 热情洋溢,积极参与,充满快乐,渴望成功。 ②工作积极性下降 没有一个人会去主动做一件自己感到害怕和恐惧的事情。

在现实的生活中,没有一个客户看到我们来时,就笑容可掬地出门相迎:欢迎,欢迎,您来的正好!真是雪中送炭! 举手敲门,客户开门,与客户的交谈,一直到成交告退,每一关都是荆棘丛生,没有平坦之路可走。 ③会失去进步的机会和动力 成功的直销商往往是孜孜不倦的工作,他们会在不断的工作中一次次迎来新的机遇,迈上新的台阶。而我们这种害怕拒绝的恐惧心里就犹如枷锁捆绑了你的手脚,使他不能够珍惜一切机会克服困难而毫无畏惧地进取,必然会使一些人失去机会成功。 2、怎样克服恐惧心理 直销员和运动员一样,面临的无非是成功和失败这样两种结局。成功是有无数个失败组成的,面对失败,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地干下去。把失败就会当作你最好的老师,成为你取得成功的动力。 ①正确的看待失败,不能太看重结果 钻到“成”或“败”的牛角尖里去,而忽视了在推销过程中自己所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尽管我们在很多时候努力了结果未理想,但如果能积极地从中学习,总结经验,成功必然水到渠成。 ②认真分析问题所在 当受到顾客拒绝时,冷静的分析顾客,然后找出方法,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就会胸有成竹。 ③有永不认输的信念。

哲学基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初步了解矛盾的含义和普遍性;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的能力;更深入地进行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教育,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与自己。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 教学难点:矛盾的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属性。 “统一”性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解矛盾其及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与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各种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矛盾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离不开“统一”,是“统一”中的对立。哲学中讲的“对立”或“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 (3)矛盾的两个属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

情绪定义30种

Box 12.1 Panel of Definition of Emotion (Classified by Kleinginna and Kleinginna) Categories(类型) Affective definitions 1, William McDougall (1921 ): ‘The emotional excitation of specific quality that is the affective aspect of the operation of any of the principal instincts may be called a primary emotion’ 2, Donald Hebb (1966): 'Special state of arousal accompanied by mediating processes which tend to excite behaviour maintaining or modifying the present state of affairs.' 3, Ross Buck (1976): 'Emotion is generally defined in terms of states of feeling. It is impossible to separate the activation and direction of behaviour, subjective feelings, and cognition' External stimuli definitions 4, Robert Plutchik (198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otion may be summarized in the following way: 1. Emotions are generally aroused by external stimuli. 2. Emotional expression is typically directed toward the particular stimulus in the environment by which it has been aroused. 3. Emotions may be, but are not necessarily or usually actvated by a physiological state. 4. There are no 'natural' objects in the environment (like food or water) toward which emotional expression is directed. 5. An emotional state is induced after an object is seen or evaluated, and not before' Physiological definition 5, John Watson (1924): 'An emotion is an hereditary

讨好型人格的错误心理及悲惨人生

讨好型人格的错误心理及悲惨人生 曾经有一位博士指出,讨好型人格是潜在不健康的行为模式,不是人格障碍,讨好型人物一方面害怕被拒绝,另一方面源于对失败的恐惧。 害怕被拒绝,一般是缺乏关爱,被重要的人抛弃,拒绝,不稳定的情绪造成。 害怕失败,应该源于早期时候,因为做错一些事,可能受到严重惩罚造成的心里阴影。 只在乎别人感受从而忽视自内心想法的人,一般接纳别人的评价,就会以别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 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想讨好别人,不要让别人不开心,经常别人提出的事,他都会去做,慢慢的加重了自己的负担。 不敢表现自己,承受很多压力。 讨好型人格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老好人”,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常常取悦别人,甚至有的时候自己觉得很勉强,也会将他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那么,“老好人”们有那些常犯的错误心理逻辑呢? 一、倾向于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 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这是一种归因方式的倾向,当我们凡事都把原因归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容易觉得是自己的责任与过失,会感到更大的心理负担。 所以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常常把自己的责任范围夸大了,觉得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责任,比如自己有义务帮助朋友做一些事情,这是有义气的体现。其实不然,不是所有来自朋友的请求都要鼎力相助的,不要忘了量力而行。 二、过度在意他人的感受、不善于拒绝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会很在意他人的感受、情绪和想法。比如当别人想请自己帮忙时,虽然自己可能忙的抽不开身,但是会想“要是我不答应他,他会不会因此感到难过?这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关系?他没有我的帮助,会不会一筹莫展?”其实很多担心都是没必要的,别人往往不会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情绪敏感。并且,当这种人自己想请求别人帮助时,又会表现的不好意思提出请求,生怕自己会麻烦到别人。

常用的哲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物质世界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事物都可以用哲学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篇列举了哲学常用观点分析结论。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希望对各位朋友们有用。辩证唯物论― 一辩证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还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错误倾向:反对随心所欲的做法,违背自然的客观性。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从主观出发。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从主观出发。4、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原理内容: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方法论:我们要使自己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端正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5、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6、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不仅能够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还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唯物辩证法——联系地、——联系地二唯物辩证法——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2、因果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1 3、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整体和部分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