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随访记录单

麻醉后随访记录单

麻醉后访视记录单

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麻醉医生:随访日期:__

麻醉记录单书写范例

麻醉记录单书写范例 完整的麻醉记录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同意书、手术中麻醉记录及麻醉后(麻醉后恢复室、术后疼痛治疗)三部分内容。麻醉前访视采用“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形式,手术中麻醉记录及麻醉后恢复室记录采用“麻醉记录单”形式,术后镇痛采用“术后疼痛治疗记录单”形式,汇总成一份完整资料保存。 麻醉前访视记录单的要求、内容、格式 【要求】 麻醉前访视记录一般采用“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形式,单独一页,与病人病历资料一同保存。【内容】 麻醉前访视记录单的内容 1. 一般项目 ⑴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⑵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 2. 临床诊断:包括需要实施手术疾病的临床诊断及其它合并存在的其它疾病的临床诊断。 3. 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疾病情况:主要包括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心血管系统、肺、肝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系统功能以及合并存在的疾病。 4. 病人体格情况分级:一般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的体格分级I、II、III、IV、V 五级,急诊加注E。 5. 手术麻醉风险评估:麻醉手术风险一般根据病人全身情况、手术种类分为一般情况下风险较小、有一定的风险、风险较大、风险很大、病情危重频临死亡、异常危险共五类。 6. 拟施麻醉方法及辅助措施:麻醉方法分为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麻醉辅助措施包括监测手段、控制性低血压、人工低温等内容。 7. 其它需要说明情况对于可能导致病人麻醉并发症或可能影响病人安全的情况,需要特别说明。 8. 访视麻醉医师签名 9. 访视时间 【格式】 “麻醉前访视记录单”格式如后(见附页)。 医院 麻醉前访视记录单 住院号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岁科病房床 临床诊断: 拟施行手术: 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疾病情况: 基本生命体征:Bp mmHg P 次/分R 次/分 心血管系统:心脏功能级高血压病冠心病其它 肺:肺功能肺部疾患 肝功能肾功能 病人体格情况(ASA分级):I II III IV V E 手术麻醉风险评估 一类:一般情况下风险较小

医院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规定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规 定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规定 一、麻醉后监护室是麻醉科实施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工作职责是保证麻醉后病人安全返回病房。 二、麻醉科主任负责PACU的组织领导工作,安排中级以上的麻醉医师和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共同承担PACU的日常医疗和管理工作(以下简称PACU医师和PACU护士)。PACU应配备专职护士,从事PACU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三、全麻病人、硬膜外麻醉平面在T5以上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PACU继续观察。隔离病人应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 四、施行麻醉医师应向PACU医师、护士交班下列内容: (一)麻醉方法、手术名称。 (二)麻醉药、肌松药、血管活性药物等术中用药情况。术中出入量(出血量、尿量、补液量、输血量)。 (三)术中病情特殊变化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防范措施。 (四)交代麻醉、手术后即时医嘱。 五、PACU护士须常规检查药品、器械用具,要求药品齐全,器械功能完好。 六、病人进入PACU后PACU医师应即刻观察和施行各项监测并记录,与施行麻醉医师共同对出、入室病人(清醒度、循环、呼吸、肌力、肤色)评分,以后视病情记录监测内容,

病人发生变化或不稳定,须及时处理并记录。如遇重大变化,在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通知施行麻醉的医师或科主任共同处理。 如有他科情况,即请有关医师会诊、处理。 七、严格掌握病人回病房标准,并护送病人返回病房和床头交班。 八、病情危重或特殊病例则直接进入ICU。 附注: 常备的急救药品包括升压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麻黄素、多巴胺、间羟胺、甲氧胺、异丙肾上腺素等等。 降压药:酚妥拉明、硝酸甘油注射液、硝普钠、压宁定等等。 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氯化钾、维拉帕米(异搏定)、溴苄胺、硫酸镁、美托洛尔等等。 强心药:地高辛、去甲酰毛甙、多巴酚丁胺、安力农、米力农等等。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等等。 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等等。利尿脱水药:呋塞米、甘露醇、等等。 中枢神经兴奋药及平喘药:尼可刹米(可拉明)、氨茶碱、舒喘灵、等等。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入库验收登记本等表格

附件:1.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入库验收登记本 2.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验收缺损登记本(药库专用) 3.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进出库专用账册(药库专用) 4.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进出库专用账册(药房、临床科室使用) 5.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基数汇总表 6.药房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基数表 7. 医疗机构疼痛诊疗专用病历(包括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 8-1.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消耗与空安瓿、废贴回收登记本(适用于注射剂和贴剂) 8-2.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消耗登记本(适用于口服制剂) 8-3.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消耗与空安瓿回收登记本【临床科室(病区)专用】 9.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合格药品登记表 10.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销毁登记本 11.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交接班登记本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2.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回收登记本(药房专用) 13.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回收登记本(麻醉科专用) 14.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空安瓿、废贴销毁登记本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附件1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登记本 第()本 年月日~年月日 _________医院药学部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登记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附件2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验收缺损登记本 (药库专用) 第()本 年月日~年月日 _________医院药学部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1.为确保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设置麻醉恢复室。 2.麻醉恢复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 3.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4?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 苏醒评分, 必须达到4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5.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 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6.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

复苏室管理制度 一、复苏室属于麻醉科领导24小时开放由麻醉医师继续负责他所操作的手术麻醉病人直到完全恢复再根据恢复情况转回原病房或外科监护病房。 二、复苏室应紧靠手术室既方便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的抢救也方便在必要时还可迅速返回手术室作抢救治疗。 三、复苏室的床位数一般按与手术台数1:2设置或按手术人次24小时内每4次手术设复苏病床1张。以每病室36张床为宜。 四、复苏室的建筑设计要求包括空间面积、空气调节、电源插座、中心供氧和吸引、通气采光、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等内容与监护病房相同。 五、复苏室的监测设备、治疗用具、急救药物等都根据麻醉复苏要求配备病床必须安有车轮以便随意推动。 六、复苏室业务技术管理

1.必须配备有经验、有技术的高素质护士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基础还要了解麻醉药、肌松药、麻醉性镇痛药的药效学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熟练地施行气管插管、心脏复苏、心律失常诊断和常规治疗并能正确地使用呼吸器等特殊技术操作。 2.要配备1名护士长负责统一安排护理组织工作。 3.手术病人拔除气管导管送到复苏室后麻醉医师必须向护士介绍病 情其内容要包括 1)病人施行的是什么麻醉方法手术操作过程情况如何 2)病人在麻醉过程中应用过哪些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 3)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变化情况如何有否出现过险情 4)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以及输血、输液补充情况、尿量变化情况 5)作过哪些药物处理 6)术后估计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 4.麻醉医师必须在开出医嘱后向护士说明自己的去向。 七、复苏室管理主要内容 1.呼吸系统并发症特别是通气量不足、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支气管痉挛、呼吸窘迫综合症、呕吐物误吸等

麻醉恢复室ICU转入、转出标准

萍乡市中医院 麻醉恢复室入室标准 1.全麻患者凡麻醉后清醒不完善,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者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出者,均应送恢复室。 2.各种神经阻滞麻醉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或者术中使用大量镇痛镇静药物,有迟发性呼吸抑制危险者。 3.特殊病情手术后需要在手术室环境短暂监测、治疗者。 4.乙肝等传染性患者在手术间内复苏,不入恢复室。 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 2、呼吸系统标准。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喇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min,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5分钟后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min以上;心律正常,ECG地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4、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超过最后一次麻醉加药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凡术中、术后使用了镇静镇痛药物者,出室前均由麻醉医师根据Steward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Steward评分≥4分方可离室。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萍乡市中医院麻醉科 附: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满分6分,评分≥4分患者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项目反应评分 清醒程度 完全清醒 2 对刺激有反应 1 对刺激无反应0 呼吸道通畅程度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 2 不用支持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1 呼吸道需要予以支持0 肢体活动度 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 2 肢体无意识活动 1 肢体无活动0 恢复室与病房交接班流程 1.恢复良好,达到出室标准后,由恢复室护士护送患者安返病房 2.向病房护士交班,待患者的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皮肤完好并签名后才能离开。 3.交班内容包括:简要病史,诊断,麻醉及手术经过,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输液情况,麻醉药及拮抗剂的使用情况,恢复室苏醒经过,仍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特殊情况的交接等,及下一步需要注意观察和处理事项。 恢复室与ICU交接班流程 1.对较为复杂的大手术,估计生理功能在1-2天内不会稳定。随时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者,手术后直接转到ICU。 2.对已经进入恢复室的患者如遇术后生理功能比较长时间(4小时以上)不稳定或出现比较严重并发症,同样需转入ICU继续监测和治疗。 3.患者转运到ICU时,必须是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和手术医师同时参加。

麻醉科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记录单

患者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术前诊断:拟行手术: 拟行麻醉方式:手术日期:年月日简要病史: 与麻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无特殊、□有特殊: 与麻醉相关的基础疾病或特殊情况:□无特殊、□有特殊: 麻醉前病情评估: 1.一般情况:□优□中□差□危急; 2.ASA分级:口I □ II □ III □ IV □ V □ E 3.药物过敏史:□无□有: 4.麻醉手术史:□无□有: 5.神志:□清醒□嗜睡□模糊□昏迷; 6.困难气道估计:气管插管□无□有□可能困难: 7.①张口度v 3cm ②Mallampati分级川以上;③寰枕关节伸展度川以上; 8.④颏甲间距v 6cm ⑤颈部后仰度v 80°;⑥喉结过高;⑦颈短粗等; 9?心功能评估:口1 □" □川□W 级; 10. 肺功能评估:□正常□基本正常或□轻度□中度□重度损害; 术前麻醉医嘱:①禁饮禁食6?8h;或:口急诊饱胃处理 ②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阿托品□东莨菪碱□咪唑安定□无;

③其他:

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单 XX 医院 麻醉术后随访记录单 1. 一般情况:神志 □清楚、□嗜睡、□模糊、□昏迷 2. 麻醉恢复情况:□良好、□欠佳、□未恢复 3. □全麻病人:清醒时间:□正常、□延迟、□未醒 4. □全麻插管病人:气管导管是否已拔除:□是、□否 5. 麻醉并发症:□无、□有: 其他: 麻 醉 术 后 访 视 记 录 术 后 镇 痛 随 访 □无术后镇痛 镇痛效果:□优 不良反应:□无 □有术后镇痛 □良 □中 □差 □恶心 □呕吐 □排尿困难 □镇静过度 □呼吸抑制 □皮肤瘙痒 □肢体乏力

麻醉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年_____ 月_____ 日

麻醉记录

麻醉记录的要求、内容、格式 2004年3月25日作者:程智刚湘雅麻醉与重症医学网浏览选项: 本文已被浏览 19112 次 麻醉记录的要求、内容、格式 完整的麻醉记录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同意书、手术中麻醉记录及麻醉后(麻醉后恢复室、术后疼痛治疗)三部分内容。麻醉前访视采用“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形式,手术中麻醉记录及麻醉后恢复室记录采用“麻醉记录单”形式,术后镇痛采用“术后疼痛治疗记录单”形式,汇总成一份完整资料保存。 麻醉前访视记录单的要求、内容、格式 【要求】 麻醉前访视记录一般采用“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形式,单独一页,与病人病历资料一同保存。【内容】 麻醉前访视记录单的内容 1. 一般项目 ⑴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⑵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 2. 临床诊断:包括需要实施手术疾病的临床诊断及其它合并存在的其它疾病的临床诊断。 3. 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疾病情况:主要包括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心血管系统、肺、肝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系统功能以及合并存在的疾病。 4. 病人体格情况分级:一般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的体格分级I、II、III、IV、V 五级,急诊加注E。 5. 手术麻醉风险评估:麻醉手术风险一般根据病人全身情况、手术种类分为一般情况下风险较小、有一定的风险、风险较大、风险很大、病情危重频临死亡、异常危险共五类。 6. 拟施麻醉方法及辅助措施:麻醉方法分为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麻醉辅助措施包括监测手段、控制性低血压、人工低温等内容。 7. 其它需要说明情况对于可能导致病人麻醉并发症或可能影响病人安全的情况,需要特别说明。 8. 访视麻醉医师签名 9. 访视时间 【格式】 “麻醉前访视记录单”格式如后(见附页)。 医院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 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护士职责、医生职责及转出标准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进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 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它药物。 4.整个手术过程。对手术的有关问题(如止血是否完善、引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图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护士职责、医生职责及转出 标准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善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

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 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LC—058: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一、麻醉后恢复室是对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进行短时间严密观察和监护的场所,是保证患者麻醉后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麻醉恢复室由科主任领导,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值班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负责。值班麻醉医师负责制定患者的监测、治疗计划,并与主管医师共同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 麻醉科负责对麻醉复苏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三、麻醉恢复室主要接收全麻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呼吸通气功能恢复不全、循环功能不稳定的患者。由麻醉医师决定患者入或出麻醉恢复室,并负责患者的病情监测与诊治。麻醉恢复室入室范围(患者转入标准)为:(一)全身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 (二)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 (三)神经阻滞麻醉后发生意外情况,或术中使用大量镇静镇痛药物、有迟发性抑制危险的患者。 (四)特殊病情手术后需要在手术室环境暂时监测、治疗的患者。 四、工作规范 (一)交接班 患者入复苏室,复苏室值班麻醉医师和负责该患者的麻醉医师交接班,包括病情、术中输液、输血及用药,检查手术伤口包扎情况、引流等。保证静脉通道输液通畅。 (二)循环呼吸系统监测 继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严密观察全麻术后患者的肌力、呼吸幅度和呼吸道通畅情况。已拔除气管插管者,给以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未拔除气管导管者,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氧浓度、气道压,保证有效通气。注意吸痰、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必要时对因或对症处理。 (三)手术情况监测 观察引流袋内出量及颜色,保持管道通畅。 (四)加强镇痛、镇吐治疗 (五)保温,治疗寒颤 五、麻醉复苏室转出标准 (一)患者意识清醒,呼吸及肌力等恢复情况达到Steward 苏醒评分4分以上。 (二)呼吸、脉搏、血压稳定。

麻醉记录单填写标准

麻醉记录单填写标准 麻醉记录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麻醉者必须对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情况与变化、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术后随访等全过程作出及时、真实、确切的记录。麻醉记录不仅有助于确保临床麻醉准确,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麻醉技术水平,也为临床麻醉教学、科研提供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此外,还是举足轻重的法律依据。因此,麻醉记录的优劣是临床麻醉质量考评的重点之一。 1、总的要求 (1)及时:麻醉术前小结要按时完成记录;麻醉中管理在麻醉中完成;麻醉小结应在麻醉结束24小时内完成;麻醉后应随访72小时,每次随访须立即记录。 (2)准确:按实查结果,准确无误,实事求是记录原始数据和

过程,记录“符号”必须按麻醉记录单左侧样板,切勿自设“符号”。 (3)清晰;字体正楷,字迹清楚,字的大小不应超出格子。 (4)完整:每一项目必须有内容或“/、“未查”,不能有空格, (5)一致:正副页记录必须一致。 2、麻醉前访视 (1)病史复习:首先要详细复习全部住院病史记录,然后有目的地追询与麻醉有关的病史,着重了解。 ①主诉现病史:了解发病以来的症状,体征及演变过程,了解与麻醉用药有相互作用的一些治疗用药的时间、剂量。 ②既往史及个人史:了解个人嗜好,有无吸服麻醉毒品成瘾

史,有无长期使用安眠药史,有否怀孕等,特别注意与麻醉有关的疾病,同时追问曾否发现过心肺功能不全或休克等症状。 ③麻醉手术史:做过哪些手术,用过何种麻醉药和麻醉方法,麻醉中及麻醉后的情况,有无并发症或后遗症。 ④过敏史:有无药物(包括麻醉药)过敏史。 (2)全身情况:体检、化验、特殊检查。通过视诊观察病人有无发育不全,营养障碍、贫血、脱水、紫绀、发热、消瘦或过度肥胖,注意体温,测定血压、脉搏和呼吸、体重,身长、ASA评级,了解血、尿、粪、出疑血时间等常规检查、特殊检查的结果,针对与麻醉实施有密切关系的器官和部位进行重点复查,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脊柱、颈部、口腔和体表器官。对拟施复杂大手术的病人,或与常规检查有明显差异者,或合并有各种内科疾病时,尚需进一步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功能测定,必要时请有关专科医师会诊,商讨进一步的术前准备措施,按会诊要求作好记录。

麻醉记录单书写范例

麻醉记录单书写范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麻醉记录单书写范例 完整的麻醉记录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同意书、手术中麻醉记录及麻醉后(麻醉后恢复室、术后疼痛治疗)三部分内容。麻醉前访视采用“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形式,手术中麻醉记录及麻醉后恢复室记录采用“麻醉记录单”形式,术后镇痛采用“术后疼痛治疗记录单”形式,汇总成一份完整资料保存。 麻醉前访视记录单的要求、内容、格式 【要求】 麻醉前访视记录一般采用“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形式,单独一页,与病人病历资料一同保存。 【内容】 麻醉前访视记录单的内容 1. 一般项目 ⑴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⑵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 2. 临床诊断:包括需要实施手术疾病的临床诊断及其它合并存在的其它疾病的临床诊断。 3. 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疾病情况:主要包括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心血管系统、肺、肝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系统功能以及合并存在的疾病。 4. 病人体格情况分级:一般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的体格分级 I、II、III、IV、V五级,急诊加注E。

5. 手术麻醉风险评估:麻醉手术风险一般根据病人全身情况、手术种类分为一般情况下风险较小、有一定的风险、风险较大、风险很大、病情危重频临死亡、异常危险共五类。 6. 拟施麻醉方法及辅助措施:麻醉方法分为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麻醉辅助措施包括监测手段、控制性低血压、人工低温等内容。 7. 其它需要说明情况对于可能导致病人麻醉并发症或可能影响病人安全的情况,需要特别说明。 8. 访视麻醉医师签名 9. 访视时间 【格式】 “麻醉前访视记录单”格式如后(见附页)。 医院 麻醉前访视记录单 住院号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岁科病房床 临床诊断: 拟施行手术: 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疾病情况: 基本生命体征:Bp mmHg P 次/分 R 次/分 心血管系统:心脏功能级高血压病冠心病其它 肺:肺功能肺部疾患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1. 为确保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设置麻醉恢复室。 2. 麻醉恢复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 3. 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4. 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 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 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5. 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6. 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

复苏室管理制度 一、复苏室属于麻醉科领导24小时开放由麻醉医师继续负责他所操作的手术麻醉病人直到完全恢复再根据恢复情况转回原病房或外科监护病房。 二、复苏室应紧靠手术室既方便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的抢救也方便在必要时还可迅速返回手术室作抢救治疗。 三、复苏室的床位数一般按与手术台数1:2设置或按手术人次24小时内每4次手术设复苏病床1张。以每病室36张床为宜。 四、复苏室的建筑设计要求包括空间面积、空气调节、电源插座、中心供氧和吸引、通气采光、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等内容与监护病房相同。 五、复苏室的监测设备、治疗用具、急救药物等都根据麻醉复苏要求配备病床必须安有车轮以便随意推动。

六、复苏室业务技术管理 1.必须配备有经验、有技术的高素质护士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基础还要了解麻醉药、肌松药、麻醉性镇痛药的药效学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熟练地施行气管插管、心脏复苏、心律失常诊断和常规治疗并能正确地使用呼吸器等特殊技术操作。 2.要配备1名护士长负责统一安排护理组织工作。 3.手术病人拔除气管导管送到复苏室后麻醉医师必须向护士介绍病情其内容要包括 1)病人施行的是什么麻醉方法手术操作过程情况如何 2)病人在麻醉过程中应用过哪些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 3)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变化情况如何有否出现过险情 4)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以及输血、输液补充情况、尿量变化情况 5)作过哪些药物处理 6)术后估计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 4.麻醉医师必须在开出医嘱后向护士说明自己的去向。 七、复苏室管理主要内容 1.呼吸系统并发症特别是通气量不足、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支气管痉挛、呼吸窘迫综合症、呕吐物误吸等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复苏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常规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的标准与流程 转入的标准 转出的标准 手术麻醉后转送普通病房标准 手术麻醉后病人回普通病房交接班内容 手术麻醉后转送重症监护室标准 门诊病人手术/麻醉后离院标准 麻醉后复苏室紧急事件处理预案及措施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 一、概述 麻醉后恢复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一般白天开放,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继续治疗。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 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3、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4、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5、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6、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7、恢复室病人管理内容

麻醉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麻醉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一、质量管理 1、麻醉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3、建立麻醉医师资质管理及评价制度及组织,按照评价方法及程序对麻醉医师的资质和能力进行评价,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有记录,医院每半年进行抽查考核1次。 4、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和员工的培训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业务,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水平和能力的项目,有临床工作统计资料,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过程。 二、医疗规范 1、有麻醉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能熟练运用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工作。 2、有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规范,有督察记录及处理措施。 3、有麻醉设备操作规程,员工能熟练操作麻醉设备,有使用记录,麻醉与术中生命监护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定期保养,有记录,手术药品和器材有适度储备。 4、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方案或制度、重点措施及应急预案,有对感染控制缺陷进行整改与效果再评价的制度和程序,并落实到位,对员工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教育,有记录。 三、医疗安全 1、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制定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并登记、讨论。 2、有麻醉方案确定过程和实施流程,有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各级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临时改变麻醉方案时要按照“住院患者麻醉方案临时改变时决定的程序”进行,麻醉记录应在24h内完成。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正规运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床位周转率。 麻醉复苏室的工作制度 一、概述 麻醉复苏室(recovery room)又称为麻醉复苏室(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复苏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监护病房的指征。 二、麻醉复苏室的基本任务是 1.手术室中当日全麻病人未苏醒,部位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意外部位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 2.监护和治疗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 3.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监护病房。

三、收治标准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四、工作程序 1.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复苏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2.病人由手术室转往复苏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3.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3.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 (2)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 (3)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4)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5)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 欧阳学文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一、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标准 (一)收治范围: 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患者; 2.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他麻醉患者。 (二)排外条件: 1、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2、呼吸衰竭、其他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休克尚未彻底纠正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复杂的口腔、咽腔等特殊部位手术后患者,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心肺复苏后患者直接转入ICU; 之欧阳学文创作

4、术前即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情形者,直接送ICU; 5、感染伤口大面积暴露的患者; 6、特殊感染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炭疽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HIV感染者、狂犬病患者等); 7、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需要特殊隔离的患者; 8、其他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或病情需要送入ICU进一步治疗的情形。 二、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流程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之欧阳学文创作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基数申请领用表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基数申请领用表 制度》。 2. 本表内容有变动要及时重新申请审批。

附件: 病区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1. 应当指定专职人员(经医院麻、精药品培训并考试合格)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日常管理工作。人员保持相对稳定并掌握与麻醉、精神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熟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和安全管理制度。处方医师必须是取得麻、精一处方权的职业医师。 2. 各病区根据临床需求申请麻精药品储备基数,由药剂科和主管院长审核批准备案后,向各科室发放基数。每季度由“麻精药保管人员”现场对麻、精一药品的基数进行检查,并做详细的检查记录,保管人和护士长应在检查记录表中签字。 3、储存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必须专柜加锁、专人负责。对进出专柜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建立专用帐册,逐笔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签字不得漏项,做到帐、物、数量、批号相符。 4、被指定的专职人员应当对该病区的“交接班记录”逐日检查不得有遗漏。 5、患者使用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或者贴剂的,使用后将原批号的空安瓿或者用过的废弃贴剂回收妥善保管,并记录收回的空安瓿或者废贴数量以及批号。 6、应当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编号、病历号、床号、临床诊断、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处方医师、处方编号、处方日期、发药人、复核人。专用帐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 7、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只限于在院内临床使用并不得经患者传递。 8、各病区、手术室存放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应当配备防盗设施。 9、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储存、发放、使用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出现问题及时查找或者追回并立即逐级上报。 10、患者使用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时,如单次使用剂量不足一支剂量时,应将残余量弃去,并填写《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弃去记录表》,操作执行人和护士长双人签字。 11、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各病区应当要求患者将剩余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无偿交回药剂科不得私自处置或增加为基数。

麻醉科管理制度

074: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流程 制定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麻醉科医师分级授权专业技术依据 1、麻醉科患者病情分级: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标准:I~级和三甲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麻醉科患者病情分级标准为:P1:患者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P2: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能代偿阶段; P3: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患者生活尚能自理; P4: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P5:存在严重影响生命的风险因素,预期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 P6:确诊脑死亡,拟实施脏器移植患者。 2、临床麻醉操作技术与麻醉分级:依据麻醉科基本操作技术难易与风险程度,将临床麻醉操作技术与手术麻醉分为三级: A1:基础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及相应的监测技术;常规液体治疗与管理;围手术期输血管理与一般手术麻醉患者病情评估。 A2:下胸段椎管内麻醉;一般性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心肺脑复苏;有创血管穿刺及监测技术、床旁超声技术、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管理等。 A3、级以是困难气道处理、大于30以上肥胖患者手术麻醉;心脏大血管手术;颅内动脉瘤、巨大脑膜瘤、脑干等高风险颅脑手术;肾上腺手术;多发严重创伤、休克、高位颈髓、器官移植、高龄病人、新生儿等特殊或危重手术麻醉管理。 3、麻醉科镇痛技术与管理分级:依据麻醉科临床镇痛患者病情与主要技术风险程度,将麻醉科医师镇痛治疗技术分为四级: A1、一般性术后镇痛管理包括日常手术后镇痛泵应用与管理、病房一般晚期镇痛会诊、常见慢性疼痛药物治疗和日常门诊舒适化无痛治疗技术等。 A2、麻醉患者病情评估P3级及以上患者术后镇痛、晚期癌痛三级方案确定与指导、神经阻滞镇痛治疗、一般性微创介入疼痛治疗和特殊患者的门诊无痛治疗。 A3、疑难危重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椎管微创介入疼痛治疗、恶性病理性癌痛治疗及患者病情评估P3级以上的无痛治疗技术。 A4、新引进的镇痛药物临床观察、新开展的镇痛技术与镇痛治疗相关的科研设计与实施指导。

护士交接班内容

护士交接班内容说明 集体交接班 交班者: 1.着装整齐,精神饱满。 2.交班前完成本班护理、治疗工作,认真填写交班记录本及各项护理记录。 3.再次查看危重、手术、新入院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4.整理用物,保持治疗室、护士站清洁。 5.查看病房环境是否清洁、安静、舒适、安全,床单位摆设是否符合标准。 接班者: 接班者应提前15-20分钟到病房与交班者交接科室物品和药品,清点医院所规定的必查物品和药品,并记录签名,如精神麻醉药品、贵重药品、急救物品、医疗仪器等。 交班内容 1.病房动态:包括当日住院患者数、出院(转院、转科)、入院(转入)、手术(分娩)、死亡患者数 2.重点病情:交接本病房重点患者的疾病变化情况及存在的护理问题,如新入患者的姓名、年龄、入院时间、原因、诊断;入院后阳性症状体征;分娩患者的分娩方式; 当日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前准备情况;术后患者回

病房时间及生命体征;专科观察、术后治疗;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与护理相关的异常指标,特殊用药情况,管路及皮肤情况;死亡患者的抢救经过、死亡时间。 3.检查治疗: (次日特殊检查、治疗)交班护士交待已经接受特殊治疗、检查后患者的病情,并交待当日将准备接受特殊治疗、检查患者的床号、姓名、治疗检查项目、准备情况等,并填写记事本。 4.交接医嘱执行情况:将各项治疗、护理、已完成及未完成的工作向交班者交接。 床头交接班 危重、手术病人: 1.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2.静脉通路是否通畅。有无渗出,是否注明液体量、液体名称、药品名称,输液泵运转是否正常。 3.各种仪器(呼吸机、心电监护等)各项参数值,机器运转是否正常。 4.各种管理固定及引流情况(引流量、颜色、性质)。 5.皮肤有无压疮、皮疹等,术后伤口有无渗出。 6.大小便排泄情况(量、颜色、性状),术后病人是否排气。 7.护理措施实施及效果新入病人:一般情况、诊断、治疗、护理级别、饮食、特殊过敏史、心理状态、待检查项目等。巡视病房,交接特殊检查事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