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是非题精编版

医学统计学是非题精编版
医学统计学是非题精编版

医学统计学是非题精编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医学统计学》是非题

1.比较7岁男童与17岁青年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四分位数间距。()

2.描述近似正态分布资料个体观察值离散趋势,宜用标准误。()

3.反映一组等比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宜用几何均数。()

4.在绘制任何图形时,纵坐标的起始刻度必须为“0”。()

5.在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n=200),

μ的概率为5%。()

(≥

-n

)

)

96

/(

.1

/

6.t分布是一条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曲线。()

7.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值越小,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8.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如p>,说明比较组两总体均数相等。()

9.P值越小,说明拒绝无效假设的概率越小。()

10.对于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组间均方肯定大于等于组内均方,

即F值不可能小于1。()

11.相关系数r越大说明相关关系越强。()

12.线性相关分析可用于研究儿童性别与体重的数量关系。()

13.线性回归中,当决定系数有统计学意义时,其值越大,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越佳。()

14.回归系数越大反映在散点图中,散点越集中于一条直线。()

15.可以用ρ的t检验代替β的t检验,二者等价。()

16.对于配对设计资料的非参数检验,其假设应该是样本均数差值的

中位数等于0。()

17.实验设计中,估计样本含量应该在经济允许条件下,越多越好。()

18.假设检验的检验水准α=,也是表示统计检验允许犯假阳性错误的

概率为。()

19.同一资料的标准误一定小于标准差。()

20.两均数差值的95%的可信区间既可反映比较均数差别有无统计意义,

也可反映差别大小。()

是非题

1.×,“四分位数间距”应为“变异系数”;

2.×,“标准误”应为“标准差”;

3.√;

4.×,条图、直方图纵坐标的起始刻度必须为“0”,其它不必为“0”;

5.×,“5%”应为“%”;

6.×,“一条”应为“一簇”;

7.×,比较两样本均数差别大小应用两均数差的置信区间;

8.×,尚不能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等;

9.×,概率应该越大;

10.×,F值可能小于1;

11.×,应为“r绝对值越大”;

12.×,线性相关应分析两计量资料;

13.√;

14.×,回归系数越大,直线越陡;

15.√;

16.×,(1)所有假设检验应假设总体

(2)假设应该是“总体差值的中位数”

17.√;

18.√;

19.√;

20.√

卫生统计学线性回归练习题

一、是非题 1.单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就是直线回归。 2.直线回归就是指自变量和应变量的观察值落在在一条直线上。 3.直线回归中预测值Y 是固定某个X 值,Y 的总体均数估计值。 4.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评价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只能推断某个自变量与应变量有关联性,不能推断无它们之间无关联性。 二、选择题 1.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各观察点() A . 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相等 B . 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 . 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相等 D . 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2.直线回归的系数假设检验() E . 只能利用相关系数r 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F . 只能用t 检验 G . 只能用F 检验 H . 三者均可 3.Y ?=7+2X 是1~7岁儿童以年龄(岁)估计体重(公斤)的回归方程,若把体重的单位换成市斤, 则此方程( ) A .截矩改变 B .回归系数改变 C . 截矩与回归系数都改变 D .回归系数不变 E .截矩不变 4.直线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其自由度为( ) A .n B .n-1 C .n-2 D .2n-1 E .2n-2 5.对应变量Y 的离均差平方和,下列哪个分解是正确的?( ) A .SS 剩=SS 回 B .SS 总=SS 剩 C .SS 总=SS 回 D .SS 总+SS 剩=SS 回 E .SS 总+SS 回=SS 剩 三、计算分析题

1.15名儿童的身高与肺死腔容积的观察值如表15-3所示。 表15-3 儿童身高与肺死腔容积的观测数据 对象号 身高(cm) X 肺死腔容积(ml) Y 对象号 身高(cm) X 肺死腔容积(ml) Y 1 110 45 9 175 102 2 116 32 10 167 111 3 123 41 11 165 88 4 130 45 12 160 65 5 129 43 13 157 79 6 142 67 14 156 92 7 147 58 15 149 58 8 153 57 试用该资料进行回归分析: (1)计算样本回归方程的截矩与回归系数; (2)进行回归系数等于0的假设检验; (3)验证是否存在F t b =的关系; (4)估计回归系数β的95%置信区间。 2.一名产科医生收集的12名产妇24h 的尿,测量其中雌三醇的含量,同时记录了产儿的体重,见表15-4。 表15-4 待产妇尿中雌三醇含量与新生儿体重 编号 尿雌三醇(mg/24h) X 新生儿体重(kg) Y 编号 尿雌三醇(mg/24h) X 新生儿体重(kg) Y 1 7 2.5 7 19 3.1 2 9 2.5 8 21 3.0 3 12 2.7 9 22 3.5 4 14 2.7 10 24 3.4 5 16 3.7 11 25 3.9 6 17 3.0 12 27 3.4 (1)试用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2)求回归系数的95%置信区间; (3)试求当待产妇尿中雌三醇含量为18(mg/24h)时,新生儿体重个体值的95%预测区间。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评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 V 闭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2分,只选一个正确答案) 1、医学科研设计包括( D ) A.物力和财力设计 B.数据与方法设计 C.理论和资料设计 D.专业与统计设计 2、医学统计资料的分析包括( D ) A.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 B.资料分析与统计分析 C.变量分析与变量值分析 D.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3、医学资料的同质性指的是( D ) A.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B.对比组间没有差异 C.变量值之间没有差异 D.研究事物存在的共性 4、离散型定量变量的测量值指的是( D ) A.可取某区间内的任何值 B、可取某区间内的个别值 C.测量值只取小数的情况 D.测量值只取整数的情况5、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情况是( A ) A.无序二分类变量 B、定量变量. C.等级变量 D.无序多分类变量 6、计量资料编制频数表时,组距的选择( D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与变量值的个数无关 D.与变量值的个数有关

7、比较一组男大学生白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度应选( D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8、若要用方差描述一组资料的离散趋势,对资料的要求是( D )A.未知分布类型的资料 B.等级资料 C.呈倍数关系的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9、频数分布两端没有超限值时,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指标也可用( D ) A.标准差 B.几何均数 C.相关系数 D.中位数 10、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是( A ) 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 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D、选择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1、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说法,其正确的是( A ) A.没有度量衡单位的系数 B.描述多组资料的离散趋势 C.其度量衡单位与变量值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D、其度量衡单位与方差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12、10名食物中毒的病人潜伏时间(小时)分别为3, 4,5,3,2,5.5,2.5,6,6.5, 7,其中位数是( B ) A.4 B.4.5 C.3 D.2 13、调查一组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如果资料属于正态分布,描

复旦大学医学统计学练习

姓名学号 一、是非题:(答错倒扣1分) 1.配对t检验是否要求方差齐性? 2.随机区组方差分析要求观察指标服从正态分布还是残差正态分布? 3.随机区组设计的资料能否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检验啊? 二、选择题 1.对3个均数作方差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 A. 3个总体均数完全不同 B. 3个样本均数完全不同 C. 其中2个总体均数不同 D. 其中2个样本均数不同 E. 2个或3个总体均数不同 2.方差分析中,离均差平方和为SS,方差为MS;下标T, B, W分别表示总的、组间和组内,则必有。 A. SS W

卫生统计学试题1

卫生统计学试题1 注:因原件较模糊,所以试题中可能有错字或答案错漏,有的请指出,仅供参考;复习主要看书本。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随机事件的概率p 等于( ) A p=0 B p=1 C p= D 040 B T<1或n<40 C T>5且n>40 D 以上都不是 10、( )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部分所占比重。 A 频率指标 B 构成比 C 相对比 D 定比 11、t 检验的前提条件是( ) A n 较大 B 小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总体方差具有齐性 C 总体标准差已知 D 以上都不是 12、同一资料相关回归分析中,求得r t 与b t 值,其关系( )

医学统计学校园网精品课程习题

---------------------------------------------------------------最新资料推荐------------------------------------------------------ 医学统计学校园网精品课程习题 绪论习题一、最佳选择题 1、抽样研究中的样本是: A、研究对象的全体 B、总体中特定的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随意搜集的一些观察对象 2、总体是由: A、个体组成 B、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 D、研究指标组成 3、检验结果分为阴性和阳性资料,属于: A、等级资料 B、计数资料 C、计量资料 D、等级或计量均可 4、概率等于 0 的事件称为: A、小概率事件 B、必然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偶然事件 5、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对照、重复、随机化 B、重复、随机化、设置对照 C、处理因素、试验单位、设置对照 D、均衡、重复、随机化二、简答题: 1、什么是变异 2、什么是随机化 3、简述对照组常用的干预方式 4、简述随机化的意义及主要作用 5、简述医学测量结果的分类(数据类型)三、是非题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重复、对照、随机化 2、等级资料较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精确 3、搜集资料时常采用的方法有实验 4、某医生欲研究加锌牛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将某小学校 10 岁儿童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喝加锌牛 1 / 21

奶,另一组喝普通牛奶,此属于标准对照 5、概率为 1 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调查设计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 A. 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 B. 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 C. 实验设计可随机分组 D. 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2. A.整群B.系统C.分层 D.简单随机 3.所得到的样本量最小的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4.调查用的问卷中,下面的四个问题中,()是较好的一个问题。 A.你和你的妈妈认为女孩几岁结婚比较好____。 B.如果只生 1 个孩子,你希望孩子的性别是: 1.女; 2.男; 3.随便 C.你 1 个月工资多少_____。 D.你一个月吃盐____克。 5. 在()中,研究者可以人为设置各种处理因素;而在()中则不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A. 调查研究 B. 社区干预试验 C. 临床试验 D. 实验研究(二)名词解释1.抽样调查2.简单随机抽样 3.系统抽样 4.分层抽样5.整群抽样 6.概率抽样 7.非概率抽样(三)是非题 1. 系统抽样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均数、率及相应的标准误计算简单。

卫生统计学题库(6版)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一)A1型:1.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_____。 A.脉搏 B.血型 C.肺活量 D.红细胞计数 E.血压 2.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_____。A.性别 B.体重 C.血型 D.职业 E.民族 3.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的13人,介于50kg和70kg间的20人,大于70kg的17人,此种资料属于_____。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 D.二分类资料 E.名义变量资料 4.上述资料可以进一步转换为_____。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 D.二分类资料 E.名义变量资料 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6.统计量_____。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根据总体中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D.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 E.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7.因果关系_____。A.就是变量间数量上的联系 B.可以用统计方法证明 C.必定表现 为数量间的联系 D.可以通过单独考察两个变量间关系得出 E.可以通过变量间数量上的联系来证明 (二)A2型:1.教材中提及美国人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索尔克(Salk)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有180万儿童参与,约有1/4参与者得到了随机化。这180万儿童是_____。 A.目标总体 B.研究总体 C.1份样本 D.1份随机样本 E.180万份样本 2.上述试验最终肯定了索尔克疫苗的效果。请问此结论是针对_____而言。 A.180万儿童 B.每个儿童 C.所有使用索尔克疫苗的儿童 D.所有儿童 E.180万儿童中随机化的1/4 二、是非题 1.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和有序变量可以相互转换。 2.假变量可以参与计算,所以假变量是定量变量。 3.离散变量在数值很大时,单位为“千”或“万”时可以取小数值,此时可近似地视为连续型变量。 4.同质的个体间不存在变异。 5.如果个体间有变异,则它们一定不是来自同一总体。 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一)A1型:1.用频率表计算平均数时,各组的组中值应为_______。 A.本组段变量值的平均数 B. 本组段变量值的中位数 C. 本组段的上限值 D. 本组段的下限值 E. (本组段上限值+本组段下限值)/2 2.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以用_______表达。 A. 直方图 B. 直条图 C.百分条图 D.箱式图 E.复式条图 3. 变异系数越大说明_______。A.标准差越大 B.平均数越大 C.标准差、平均数都大

医学统计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医学统计学 第一章绪论 答案 名词解释: (1)同质与变异:同质指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变异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2)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 (3)参数和统计量:根据总体个体值统计算出来的描述总体的特征量,称为总体参数,根据样本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样本的特征量称为 样本统计量。 (4)抽样误差: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5)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用p表示 (6)计量资料:由一群个体的变量值构成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 (7)计数资料:由一群个体按定性因数或类别清点每类有多少个个体,称为计数资料。。 (8)等级资料:由一群个体按等级因数的级别清点每类有多少个体,称为等级资料。 是非题: 1.× 2.× 3.× 4.× 5.√ 6.√ 7.× 单选题: 1.C 2.E 3.D 4.C 5.D 6.B 第二章计量资料统计描述及正态分布 答案 名词解释: 1. 平均数是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中心位置)和平均水平的指标 2.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或变量变化的变异程度)的指标 3. 标准正态分布以μ服从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这种正态分布 称为标准状态分布。 4. 参考值范围参考值范围也称正常值范围,医学上常把把绝大多数的某指 标范围称为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填空题: 1.计量,计数,等级

2. 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 3. σ μχ-=u (变量变换)标准正态分布、0、1 4. σ± σ96.1± σ58.2± 68.27% 95% 99% 5. 47.5% 6.均数、标准差 7. 全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8. σμ96.1± σμ58.2± 9. 全距 R 10. 检验水准、显著性水准、0.05、 0.01 (0.1) 11. 80% 90% 95% 99% 95% 12. 95% 99% 13. 集中趋势、离散趋势 14. 中位数 15. 同质基础,合理分组 16. 均数,均数,μ,σ,规律性 17. 标准差 18. 单位不同,均数相差较大 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单选题: 1. B 2. D 3. C 4. A 5. C 6. D 7. E 8. A 9. C 10. D 11. B 12. C 13. C 14. C 15. A 16. C 17. E 18. C 19. D 20. C 21. B 22. B 23. E 24. C 25. A 26. C 27. B 28. D 29. D 30. D 31. A 32. E 33. D 34. A 35. D 36. D 37. C 38. E 39. D 40. B 41. C 42. B 43. D 44. C 45. B 问答题: 1.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的适用范围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均表示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 不同点:表2-5.

卫生统计学试题汇总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总体 2、样本 3、随机抽样 4、变异 5、概率 6、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7、参数 8、统计量 9、算术均数 10、中位数 11、百分位数 12、频数分布表 13、几何均数 14、四分位数间距 15、方差 16、标准差 17、变异系数 18、标准正态分布 19、医学参考值范围 20、可信区间 21、统计推断 22、参数估计 23、标准误及 24、检验水准 25、检验效能 26、率 27、直线相关 28、直线回归 29、实验研究 30、回归系数 二、单项选择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A.样本 B.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 D.个体 E.观察指标 2.总体是由( )组成。 A.部分个体 B.全部对象 C.全部个体 D.同质个体的所有观察值 E.相同的观察指标 3.抽样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总体统计量 E.研究特殊个体的特征 4.参数是指( ) 。 A.参与个体数 B.总体中研究对象的总和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样本的总和 E.总体的统计指标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机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E.选择符合研究者意愿的样本 6.反映计量资料平均的指标是()。 A.频数 B.参数 C.百分位数 D.平均数 E.统计量 7.表示总体均数的符号是( ) 。 A.σ B.μ C.X D. S E. M 8.下列指标中,不属于集中趋势指标的是()。 A.均数 B.中位数 C.百分位数 D.几何均数 E.众数 9. (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对数正态分布 E.正态分布 10.一组某病患者的潜伏期(天)分别是:2、5、4、6、9、7、10和18,其平均水平的指标该选()。 A.中位数 B.算术均数 C.几何均数 D.平均数 E.百分位数末端有确定数据

医学统计学习题

第一章补充练习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__________。 A.脉搏 B. 血型 C.肺活量 D.红细胞计数 E.血压2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__________。 A.性别 B.体重 C.血型 D.职业 E.民族 3.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的13人,介于50Kg和70 Kg间的20人,大于70 Kg的17人,此种资料属于__________。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 D.二分类资料 E.以上都不正确 4.上述资料可以进一步转换为__________。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 D.二分类资料 E.以上都不正确 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 样本应是__________。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6.统计量__________。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根据总体中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D.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 E. 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二)A2型:每一道题以一个小案例出现,其下面都有A、B、C、 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教材中提及美国人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索尔克(Salk)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有180万儿

童参与,约有1/4参与者得到了随机化。这180万儿童是 __________。 A. 目标总体 B. 研究总体 C. 1份样本 D. 1份随机样本 E. 180万份样本 2. 上述试验最终肯定了索尔克疫苗的效果。请问此结论是针对 __________而言。 A. 180万儿童 B. 每个儿童 C. 所有使用索尔克疫苗的儿童 D. 所有儿童 E. 180万儿童中随机化的1/4 二、是非题 1.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和有序变量可以相互转换。() 2.假变量可以参与计算,所以假变量是定量变量。() 3.离散变量在数值很大时,单位为“千”或“万”时可以取小数值,此时可近似 地视为连续型变量。() 4.同质的个体间不存在变异。 ( ) 5.如果个体间有变异,则它们一定不是来自同一总体。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1.B 2.B 3.C 4.D 5.C 6.E 7.C (二)1.C 2.C 二、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第二章补充练习题 选择题 (一)A1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用频率表计算平均数时,各组的组中值应为。 A. 本组段变量值的平均数 B. 本组段变量值的中位数 C. 本组段的上限值 D. 本组段的下限值 E. (本组段上限值+本组段下限值)/2

医学统计D是非题-补充练习

是非题 1 —样本例数n越大,标准差s越小。 2 —标准误越大,则抽样误差越小。 3 +样本例数n越大,标准误 s越小 x 4 +在理论上,对称分布资料的均数和中位数的数值一致。 5 —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变异系数为最好。 6 —计量资料的标准差必定小于其均值。 7 +自由度越大,t分布越接近正态分布。 8 —随机测量误差由于实验者技术不熟练造成,并有固定的倾向性。 9 +从偏态总体抽样,当n足够大(比如>60),样本均数也近似正态分布。 10 +σ决定了正态分布曲线的形态。 11 —标准误是描述总体中个体差异程度的指标 12 —β错误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 。 13 +在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去用药后数据和用药后数据减去用药前数据,作t 检验后的结论是相同的。 14 + 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的无效假设是: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 15 +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总变异=组间变异+组内变异。 16 +当np与n(1-p)均大于5时,可按p±1.96Sp求总体率95%的可信区间。 17 —体检某中学高三学生1000人,其中近视眼学生600人,得近视眼发病率为60%。 18 —若相关系数r≠0,说明相关关系必定存在。 19 —相关系数为0.8,就可认为两变量X与Y间的关系密切。 20 +复相关系数表示所有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的密切程度。 21 —线图的纵坐标必须从0开始。 22 —医学期刊要求统计图的标题在图的上方 23 +决定系数可定量评价因变量能被自变量解释的比重 24 —对照意味着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这样才能与试验组比较,显露出真正的试验效应。 25 +当研究对象的同质性较差时,采用配对随机化分组。 26 —在估计样本含量时,总体间差值越大,总体变异性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27 +实验对照常用于有损伤、有刺激的动物实验。 28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结果P值远远小于0.05,则说明差异很大。 29 —在实验研究中,样本含量越大,越能降低实验误差。 30 +临床优效性试验是检验一种药物是否优于另一种药物的试验。

实用卫生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实用卫生统计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同质与变异 2.总体和样本 3.参数和统计量 4.抽样误差 5.概率 6.计量资料 7.计数资料8.等级资料 二、是非题: 1.用定性的方法得到的资料称作数值变量资料,亦称作计数资料。()2.观察某人群的血型,以人为观察单位,结果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是有序分类资料。() 3.分类变量或称定量变量,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亦称计量资料。()4.调查某地10岁女孩的身体发育状况,以人为观察单位,测得每个人的身高(cm)、体重(kg)、血压(mmHg),此资料称为多项分类变量资料。()5.用定量的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量的大小的资料,称数值变量资料。()7.等级分组资料兼有计数与计量资料的性质。()8.将观察单位按某一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计数,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称为计数资料。()三、单选题: 1.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关系有 A.计量资料兼有计数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一些性质 B.计数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一些性质 C.等级分组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一些性质 D.计数资料有计量资料的一些性质 E.等级分组资料又可叫半计数资料 2.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 A.总体中任意一部分 B.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D.总体中有价值的一部分 E.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3.统计学上所说的系统误差﹑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三种误差,在实际工作中有 A.三种误差都不可避免 B.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不可避免 C.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D.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E.三种误差都可避免 4.抽样误差指的是 A.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B.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值之差 C.样本统计量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D. 总体参数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5.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调查资料﹑校对资料﹑整理资料 B.调查资料﹑归纳资料﹑整理资料 C.收集资料﹑校对资料﹑整理资料 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收集资料﹑校对资料﹑归纳资料 6.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医学统计学基础理论复习题

医学统计学基础理论复习题 一、是非题:(如判断该题正确则在题后括号内打“√”,判断该题错误则在 题后括号内打“×”) 1.农村妇女生育情况调查结果如下所示,该资料类型为计量资料。()生育胎次 0 1 2 3 4 妇女人数 5 25 70 30 14 2.观察到50例某传染病的潜伏期,整理成频数表如下:这是计量资料。()潜伏期(小时) 12~ 36~ 60~ 84~ 108~ 例数 8 22 12 6 2 3. 身高的标准差比体重的大,因此,身高的变异程度比体重的大。() 4. 所谓均数的标准误,其实就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5.在进行简单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时,相关系数r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和回归系数b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完全一致。()6. 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个体就构成一个样本。() 7.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中,H 0:μ 1 =μ 2 ,H 1 :μ 1 ≠μ 2 ,α=0.05。 若检验的结果为P=0.065,则结论为两总体均数相等。() 8.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时,进入方程的自变量越多越好。() 9.同一组资料作团体t检验,双侧检验的P值是单侧检验的2倍。()10.医学统计学的全部内容就是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1.在直线回归分析中,要求因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12.在进行三组均数的方差分析中,若检验的结果为P=0.015, 则结论为三个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13.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时,如偏回归系数b1>b2,则指标X1对Y的作用 大于 X2对Y的作用()14.如果理论上A药确实有减肥作用,但在一次临床试验中,它的降低体重 值和安慰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样本量太小。()15.如X1和Y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则在多元逐步回归中, X1一定会被选入方程。()16.如X1和Y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则在多元逐步回归中, X1一定不会被选入方程。() 17.二个率进行比较的显著性检验中,用确切概率计算是最正确的。() 18.如显著性检验的结论为A组均数大于B组,P=0.0021,这时P表示 该结论犯错误的可能性的大小。() 19.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越大,回归系数的标准误也越大。() 20.正态分布的均数不一定比标准差大。() 二、填充题 1.当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时,称为犯______________误差,常用α表示;当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 时,称为犯______________误差,常用β表示;1–β

医学统计学考试习题集文档版

实习一统计学基础 一、是非题 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设计、收集、整理、分析和表达的科学。( ) 2.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 ) 3.设计是影响研究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环节。( ) 4.对200例患者外周血的红细胞进行计数所得的资料为计数资料。( ) 5.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 6.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可根据研究目的和分析的需要而相互转化。( ) 7.欲了解中国40岁以上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现对某地40岁以上人口进行调查,所得到的患病率是一个统计量。( ) 8.统计推断的目的是由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因此,样本应该是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 二、最佳选择题 1.统计学中对总体的要求是。 A.有限的B.同质的C.随机的D.典型的E.大量的 2.统计中所说的同质是指。 A.研究指标的可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B.研究指标的不可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 C.研究对象之间个体差异很小D.研究对象的测量指标变异很小

E.以上都不对 3.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B.研究总体参数C.研究抽样误差D.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E.计算样本统计指标 4.抽样误差是指。 A.个体指标值与参数值之差B.个体指标值与样本统计量值之差C.样本统计量值与参数值之差D.个体指标值与个体指标值之差 E.以上都对 5.欲研究某地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范围,现随机调查了该地12000名健康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那么本次调查的总体是。 A.该地所有成年男性 B.该地所有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值 C.该地所有健康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值D.抽取的这12000名健康成年男性 E.抽取的这12000名健康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值 6.某医生对200名糖尿病患者采用某新疗法进行治疗,该研究的总体是。 A.全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B.该医生收治的所有糖尿病患者C.接受该新疗法的所有糖尿病患者D.所有糖尿病患者 E.这200名糖尿病患者 7.以下对概率描述错误的是。 A.概率值界于0和1之间B.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 C.概率用于描述某样本事件发生的强度D.样本含量足够大时,频率接近概率E.小概率事件是指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0.05或0.01

卫生统计学题库(6版)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一) 1.B 2.B 3.C 4.B 5.C 6.E 7.C (二)1.C 2。C二、1.× 2.× 3.√ 4.× 5.× 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选择题 (一)1.E 2.B 3.E 4.D 5.E (二) 1.B 2.C 3.B 4.D 5.E (三)1.B 2..C (四) 1.D 2.C 3.B 4.B 5.C 6.A 7.E 8.B 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1.B 2.C 3.D 4.D 5.C 6.E 7.A 8.C(二)1.D 2.E 3.B (三)1.A 2.B 3.D 4.E(四)1.D 2.B 3.D 第四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1.C 2.C 3.A 4.D 第五章常用概率分布一、(一) 1.C 2.A 3.C 4.A 5.B 6.D 7.B 8.A 9。B 10。A (二)E(三)1.(1)A (2)E 2。(1)B (2)B (四)1.A 2.D二、1.× 2.× 3.√ 4.× 5.√ 第六章参数估计基础 选择题(一)1.C 2.B 3.C 4.A 5.D(二) 1.B 2.C 3.C

(三)1.E 2.A(四)1.B 2.D 3.E 4.B 二、 1.√ 2.× 3.× 4.√ 5.× 6.√ 7.√ 8.× 9.√10.× 第七章假设检验基础(一)1.C 2.E 3.B 4.D(二) 1.D 2.D 3.C 4.A (三)1.B 2.D 3.A 4.D 5.B 6.A 7.E 第八章方差分析(一)1.E 2.C 3.D 4.A 5.E 6.D 7.D (二)1.D 2.C 3.E 4.E 5.C (三)1.B 2.E 3.D 4.D 5.B 6.C 7.D 8.E (四)1.A 2.C 3.A 4.E 5.A 第九章 检验(一)1.A 2.B 3.C 4.D 5.A 6. D 7.E (二)1.C(三)1.D 2.A(四)1.D 2.B 3.A 二、是非题1.× 2.× 3.√ 4.√ 5.× 第十章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 一、选择题(一) 1.A 2.D 3.C 4.E 5.B 6.C 7.C 8.A 9.B 10.C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三)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三)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评价某人的某项指标是否正常,所用的范围是。() 2.配对资料若用成组t检验处理,就降低了统计效率。() 3.因为两类错误的存在,所以不能凭假设检验的结果下结论。() 4.随机区组设计的区组变异和误差两部分相当于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组内变异。() 5.抗体滴度资料经对数转换后可做方差分析,若方差分析得P<0.05,则可认为实测数据的各总体算术均数不全相等。() 6.五个百分率的差别的假设检验,>,可认为各组总体率都不相同。()4.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Z检验中,若Z≥Z0.05,则在α=0.05水平上可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等。() ,P值越小,则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5.在t检验中,若拒绝H 6.对三个地区血型构成(A、B、O、AB型),作抽样调查后比较,若有一个理 论频数小于5大于1且n>40,必须作校正检验。() 7.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一致,同时呈上升或下降趋势,则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8.Ⅱ期临床试验是指采用随机盲法对照实验,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9.临床试验中,为了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结果的真实性,通常不让受试者及其家属知道他参与这项试验。() 10.假定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r1是0.8,P1<0.05;变量M与N的相关系数r2 为-0.9,P 2<0.05,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较高。与Y的相关系数r 1 是0.8, P 1 <0.05;变量M与N的相关系数r2为-0.9,P2<0.05,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较高。() 11.临床试验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颁布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的道德原则。() 12.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13.偏回归系数表示在除X i以外的自变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X i每改变一个单位 的平均变化。以外的自变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X i 每改变一个单位的平均变化。() 14.单盲法是让病人知道自己在实验组或对照组,但不知道用什么处理。()15.重复原则是指少选择样本例数。() 16.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17.在相同条件下完全随机设计比随机区组设计更节约样本含量。()18.配对符号秩和检验中,有差值绝对值相等时,可不计算平均秩次。()

卫生统计学-第六版

一、名词解释:' ]6 H0 p3 ?' n- |3 a. { p0 l1 U4 ? 1、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I7 k$ _, J" @: Y, B" u 2、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 3、总体参数是根据总体个体值统计算出来的描述总体的特征量。 4、样本统计量是根据样本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样本的特征量。% v, |* O: j/ D0 ?2 C 5、变量:对某项变异特征进行测量和观察,得到的指标。 6、计量资料:对某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 7、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 8、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 9、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用P表示。 10、小概率事件:习惯上将≤0.05(1分),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实验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少,可视为不发生。 11、抽样误差: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的差别。& b n. D4 Q8 G& h7 q6 r' f 12、频数表:当变量值个数较多时,可将各变量值及其相应的频数列表。- h( F6 D: ^5 ~7 @; _ 13、中位数: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变量值,位次居中的观察值。 14、极差:又称全距,指所有观察值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15、百分位数:是一种按大小顺序排列的变量值分为100份,理论上有x%的变量值比它小,有(100-x)%变量值比它大,对应x%位次的数值。 16、四分位数间距:变量值中上四分位数p75与下四分位数p25的差值。' H6 s7 r; o- n) f$ A2 D m 17、方差:各个变量值的离均差平方和样本例数之比,描述资料的离散趋势。 ?0 y5 c% r2 o y {8 ^7 w' A8 P 18、标准差:方差开方,是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或变量变化的变异程度)的指标。 19、变异系数:样本标准差与均数之比的百分数,描述资料的离散趋势。 20、标准正态分布: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N(0,1)6 K. w' E& { c4 R( L7 F* T4 C8 } 21、集中趋势:所有观察值向均数集中靠拢的趋势。 22、卫生统计学:以医学为指导,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的一门应用科学。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卫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②健康统计。③卫生服务统计。9 Y/ [. X1 P' H! o5 B 23、离散趋势:是指观察值的参差不齐或者分散性。- t, R& v; x+ e& P 24、医学参考值范围:也称正常值范围,医学上常把绝大多数正常人(排除了有关疾病和因素对所研究指标有影响的所谓正常人)某项结构、功能、代谢产物指标范围,称为指标的正常值范围。0 u3 r6 E: F& J6 R; U 25、自由度:随机变量能自由取值的个数。7 E; h+ X# k# ?. G5 N0 Y% N" _! r 二、是非题:6 I7 v e# K' d6 } 1、变量值之间呈倍数或等比关系的数据,宜用几何均数表示其平均水平。 2、百分位数应用中提到,分布中间的百分位数相当稳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但靠近两端的的百分位数只有在样本例数足够多时才能比较稳定。 3、为了解数值变量分布规律,可将观察值编制频数表,绘制频数分布图,用于描述资料的分布特征以及分布类型。 4、如果少数几个数据比大部分数据大几百倍一般就不宜计算均数。; I5 z. F) |3 p J5 o 5、原始数据有零,就不能直接计算几何均数。7 s# L) J5 j- I, Z% ~( N9 n; y 6、制定正常值范围应选足够数量正常人作为调查对象,所谓正常人就是排除影响被研究指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 一、选择题(1 —13题为单选,每小题 2分;14—16题为多选,每小题 3分,共35分) (一)单选题(选一个最佳答案;共 15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身高和体重的变异度,应采用的 指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标准差 B. 方差 C. 变异系数 D. 四分位数间距 E. 全距 2 .某地100名健康人血清总胆固醇的 95%丁信区间为4.804 ~ 5.196 mmol/L ,则相应的双侧 常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 A. 5.00 ± 1.645 X 10 B. 5.00 ± 1.645 X 10 C. 5.00 ± 1.96 X 10 D. 5.00 ± 1.960 X 1 E. 5.00 ± 1.645 X 1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两药的疗效时,哪种情况应 做单侧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已知甲乙两药均有效 B. 不知甲乙两药哪种好 C.已知甲药不会优于乙药 D. 不知甲乙两药是否有效 E. 当a = 0.01时 4. 将100名病人随机等分成两组后分别给予 A 、B 方案治疗,疗效按等级划分为治愈、好 转、有效和无效。欲知两种方案的疗效何者较优,宜作 __________ A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 t 检验 B ?两组多类构成比比较的 2 检验 E.观测值为计数资料 7.从样本得到变量 X 与Y 的相关系数r =0.92,则 ____________________ A. X 与Y 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B. 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 其回归系数是正值 C. 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 其回归系数是负值 95%正 C ?两样本率比较的假设检验 E ?线性相关分析 5. 作符号秩和检验时,记统计量 A. R 值越大P 值越小 B. C. P 值与R 值毫无联系 D. E.以上都不对 6. 以下 ____________ 不是析因分析的特点 A. 2 个以上因素 B. 2 C. 2个以上重复 D. D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R 为较小的秩和,则正确的是 R 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 H o R 值越小P 值越小 个以上水平 每次试验涉及全部因素,因素同时施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