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4篇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4篇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4篇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4篇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1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我想,这么多的纸张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

我调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户人家今年用于扫墓的花费,其中单单用于买纸钱的花费是这样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费大概36元买纸钱。

分析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用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的习俗来祭拜祖先,所以,许多人在扫墓、追思先人的时候也花费了一笔钱。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户35户,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节燃烧纸钱的费用就是1260元。全县如果按50000户人标准算,今年烧纸钱要花费180万元。这足以建设好多所希望小学了!

结论

我不赞成清明节祭拜祖先时燃放鞭炮、烧纸钱。原因有:

1、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还会白白浪费许多的金钱。

2、大多数人在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不会注意脚下的花草,直接在草地上烧,会把花草和小树烧死。

3、有时忽然一阵大风就把燃烧的纸钱吹到干燥的草丛中,引发森林大火。

总之,我发现清明节燃放鞭炮、烧纸钱的习俗有很多不好之处,而且会浪费掉宝贵的金钱。

建议

我建议大家清明节文明祭祖,自觉行事,花费尽量不要超过10元以上。有关部门也要鼓励人们节俭祭拜,绿色扫墓,比如可以用种树栽花的形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节气清明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

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清明节是哪天?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上网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3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

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4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

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第一朵杏花》作业设计

《第一朵杏花》导学案 姓名:组名:主备人:审核: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兴冲冲(xīng xìng)皱纹(zòu zhòu) 规律(lǜ lì ) 顷刻间(qīng qǐng)绽开(diàn zhàn)天竺(zhú zhù)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绽开()走出()()地追问 ()地记下()的杏花()的规律 三、选词填空。 精确的确准确正确 1、国产手表走时(),值得信赖。 2、他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晰,答案完全()。 3、发射航天飞机要求很高,各项数据一定要()。 4、第一朵杏花()是在清明节开的。 四、小脑瓜,会思考。 1、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竺爷爷的兴奋与激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写出几个与“顷刻间”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使人想到了成语 (),我们还知道形容时间短的成语有:()。 3、春风吹()了柳梢,吹()了小草,吹()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句子中“吹”后面表颜色的词:(),表动作的词是()。仿照上面的句子填空。春风吹()了天空,吹()了桃花,吹()了青蛙,吹()了燕子。 4、读读,比比。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阳光下的杏树,开出来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捧”换成“开”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对话,想想他们的神情与动作,并选择提示语。 肯定急切激动自豪奇怪兴奋将信将疑 孩子()地喊:“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啊?” 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了!”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地说:“是。”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这类字眼,也不能用()和()代替观察。” 在竺爷爷的科学字典里,不能用的词语有()、()、()、()。他追求的是()。从中我体会到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

清明上河园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一、考察目的 此次游览清明上河园,主要是对清明上河园这一主题公园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包括开封市在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景区规划及项目策划、基础配套设施等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此次实践考察,从侧面了解主题公园及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发展规律,深化对城市旅游发展在新时期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清明上河园进行辨证的探讨,为主题公园的良性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以推进我国主题公园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主题公园的管理提供借鉴意义。最重要的是,增长同学们的见识,提高专业学习能力,深入探究文化资源开发的成功之处,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提供发展方向和思路。 二、景点介绍 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城西北隅,东与龙亭风景区毗邻,是以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清明上河园是按照1:1的比例把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堪称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该园占地面积500余亩,其中水面150亩,拥有大小古船50余艘,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气势磅礴的宋代古建筑群,整个景区内芳草如茵,古音萦绕,再现当时的的古风神韵,1998年10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占地600余亩,其中水面180亩,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间,景观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宋古建筑群,成为中原大黄河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区,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经济最具成功力企业以及河南游客最喜爱的景区等诸多称号。 园内主要建筑有城门楼、虹桥、街景、店铺、河道、码头、船坊等。园区按《清明上河图》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现宋代诸如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官瓷、年画等现场制作。清明上河园建筑古朴典雅,景区环境优美。在景观中融入了一系

2021年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

问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

2019语文S版三年级下21古诗二首寒食清明教案及作业题

教学要求1.学习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意境和节日习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的意思。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边观察边想象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与节日有关的古诗。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谁能说出自己知道的与节日有关的古诗句?可以是描写春节、端午、重阳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首著名的描写节日的的古诗,一首是《寒食》,一首是《清明》。 3.简介诗人:韩翃、杜牧。 出示诗人资料: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外出考察学习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外出考察学习报告

编号:FS-DY-20300 外出考察学习报告 怀着激动的心情与美好的期盼,11月21日,我们终于迎来了外出考察学习的时刻。早上7点随旅游大巴我们踏上了路途,一路颠簸,看到窗外阳光普照,山花烂漫,现下已是初冬了,不过今天的天气却是格外好,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也跟着我们开心,知道我们现在的心情呢?路过很多大山大江,看到波澜壮阔的江水,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观,看到栋栋高楼大厦,交杂的立交桥,无不触目惊心,深感震撼,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我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了中国人的骄傲。 一路认真并充满兴致地听着有很多同学的见解,更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与传统以及渊源流传的传说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美好的祖国山河吸引着我,深厚的历史文化熏陶着我,此时的心情难以抑制,我激动地大喊一声:“美丽的祖国,我来啦!”

我们这次考察主要是在河南省境内,由于今天交流的特殊情况,我们把在省外考察的路线改成了省内考察。虽然有点不乐意,不过我对河南的很多地方很有兴趣,河南是中华文明存在不可磨灭的地方,这里有很的值得我们去考察学习的东西。 我们外出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有包青天在的开封,从小就看包青天,对这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存在的地方也是相当的好奇。另外听说开封小吃比较多,这对于我这个馋嘴来说是默德的诱惑。 我们在开封去的第一个景点是龙亭。龙亭是在宋朝的一直上修建起来的,有很多宋朝时候的建筑特色,很值得推敲。 里面有宋代时的都城布置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时的繁荣景象。 第二天,我们到了清明上河园,听到这个名字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清明上河图,没错,这真的与清明上河图有莫大的渊源。清明上河园里的景色是依据当时清明上河图的景观布置的。刚开始的时候,有包公出常来迎接客人,说来好笑,像看到真的包公一样真的很激动。

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范文最新推荐------------------------------------------------------ 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花木芳香,草长莺飞,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觉。下面有小编整理的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清明节调查报告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 1 / 22

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我想,这么多的纸张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 我调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户人家今年用于扫墓的花费,其中单单用于买纸钱的花费是这样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费大概36元买纸钱。 分析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用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的习俗来祭拜祖先,所以,许多人在扫墓、追思先人的时候也花费了一笔钱。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户35户,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节燃烧纸钱的费用就是1260元。全县如果按50000户人标准算,今

《节日民俗》体验作业设计

《节日民俗》作业设计 一、作业内容: 《节日民俗》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元宵节观灯、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这些节日民俗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化传统。同学们,你对哪些节日民俗感兴趣呢?你可以和同学一起做一番研究。你可以采访周围的长辈,可以阅读有关书籍,可以上网查找有关知识。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搜集搜集春联,猜猜灯谜,编一编中国结…… 三、设计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及演变,初步感受节日中 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2、在活动中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 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四、作业设计: (一)走进传统节日 作业内容: 1、明确中国的传统节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 2、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传统节日制定研究计划,制定计划主要围绕以下方面: A、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B、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 C、了解节日的特色食品。 D、搜集与这个节日相关的传说故事。 3、小组成员分别认领任务,完成资料的收集。 设计意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着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在设计时,从学生的关注点出发,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展开调查研究,学生能全情投入。 操作说明: 1、完成时间:一周 2、完成方式: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根据制定的主题分组调查,完成调查表。利

用一次班会时间,分组交流调查结果。 3、作业呈现方式:调查记录表、节日小报、图片、照片。 (二)感受节日文化 作业内容:了解节日民俗后蕴含的历史文化(第一项作业的延续,前期调查的是什么节日,后续就进行这个节日的研究) 1、学习一种节日食品的制作方式,了解其蕴含的意义。(饺子、汤圆、月饼、粽子等)。 2、学习一种工艺制作(中国结、折纸粽、写春联、做花灯、编蛋兜等)。 3、感受家乡过节时的生活、娱乐方式。 4、搜集与节日相关的文学作品。 设计意图: 对于节日习俗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资料的收集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节日民俗,通过读一读、看一看、做一做,能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节日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 操作说明: 1、完成时间:一周 2、完成方式:跟着长辈学习节日食品的制作。利用班级实践课的时间学习工艺品的制 作。看一看节日相关的书籍或影视作品。 3、作业呈现方式:视频或照片、制作的工艺品,利用一次班会交流、评比。 (三)探究与发现 作业内容: 1、通过前面的调查,体验,你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过节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2、探究发生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发现“变与不变”,教会学生从现象看本质,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操作说明: 1、完成时间:一周 3、作业呈现方式:对比表、利用一次班会时间交流反馈。

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文 花木芳香,草长莺飞,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觉。下面有小编整理的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文,欢迎阅读! 清明节调查报告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

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我想,这么多的纸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 我调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户人家今年用于扫墓的花费,其中单单用于买纸钱的花费是这样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费大概36元买纸钱。 分析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用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的习俗来祭拜祖先,所以,许多人在扫墓、追思先人的时候也花费了一笔钱。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户35户,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节燃烧纸钱的费用就是1260元。全县如果按50000户人标准算,今年烧纸钱要花费180万元。这足以建设好多所希望小学了!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吉卫民族小学教研公开课龙林 教材分析: 《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魂、借、牧、遥”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清明》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过的? 2、你了解清明节吗? 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 与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之交,也就是每年4月4日——6日之间。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

祖和扫墓、踏青出游的日子,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 随作者去看看吧! 4、板书课题; 5、了解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尝试去理解古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点小组进行学习汇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4、教师强调:a“魂”字右边不要忘了“撇折点”。 b“牧”的右边是反文旁。 5、再次朗读古诗,读完后谈谈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尝试体会古诗内涵(音乐伴奏)。 2、你们觉得老师读的好吗?谁敢和我比比?(学生自由发挥,音乐跟随伴奏) 3、同学们,听完他们读完之后,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中行人心情怎 么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仿佛看到了一副清明烟雨图,天下着蒙蒙细雨,有人在路上走着,

艺术考察报告

艺术实践考察报告 工艺美术强会君 尊敬的各位领导: 通过去太行山(南平、郭亮村)等地写生考察,游览名山秀景收集素材,了解中原文化积累知识,使我们对太行山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前辈画家所画的太行山真实、逼真,气势宏魄的景观,从内心中感到震撼与由衷的赞叹!参观考察认识了黄帝故里、龙门佛光,少林功夫天下扬,汝瓷艺术,开封古都,比干庙、璐王陵,南阳玉器等。现在,就到太行山写生,陶艺专业培训,包装设计的制作实训,企业实践考察,作以总结汇报。 一太行山写生 河南新乡市辉县万仙山风景区郭亮和南坪两个景点,来回乘车5小时,步行50余公里,用素描和色彩表现了太行山上的秋色和农家小景。 二陶艺专业培训 陶瓷是中国最早的发明,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也是我国各级学校提高素质教育的课题之一,陶瓷品几乎都是空心的,江西景德镇陶瓷较为有名。通过学习陶艺设计主要掌握以下三点: 1、陶艺工具:实木桌、电动、手动拉坯机、修坯工具、上釉工具、电气炉。(陶800℃瓷1300℃)

2、陶瓷材料:陶坭、瓷坭、青花颜料、釉。 3、制作流程:a、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或电动拉坯(注意重心、掌握干湿度、拉坯一至三次成型),修整待干; b、上釉作字图(青花颜料、打印反字青花纸帖); c、烧制出炉。 三、包装设计――手提袋制作流程: 1、选择质地较好的纸张; 2、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用铅笔画出内外折线; 3、绘制图案、商标、文字; 4、粘贴、美化、加附件。 附:装饰美工国家职业标准 A、鉴定方式:理论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核; B、鉴定级别: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四、专家讲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师资专业委员会王宪成主任。题目:《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对的形势。 2 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3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 五、企业实践

“走进清明节”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进清明节”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第一篇:“走进清明节”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走进清明节”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一个祭扫先人的日子,又是一个踏青的季节。我校开展“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实践活动和诵读一首清明诗词等。 活动第一阶段,我先带领学生查找关于清明节的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以及各地的清明节习俗,并且以故事会的形式进行活动展示,学生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了关于寒食的传说,讲到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救重耳时,都非常感动,并为他的死而惋惜。 在活动第二环节实践活动中,我们整合家长资源,,学生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并与家长一起讨论,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等等,据家长们的反馈信息,对活动非常满意。 在第三阶段,我们开展了清明诗词诵读会,在充满感情的诵读中,学生感受清明节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满载着人们的希望,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第二篇:《走进童话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走进童话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思考

四年级的学生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的童话,他们都希望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向往更丰富的童话知识世界。通过对童话故事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了解更多的与童话相关的知识,同时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有很多学生对童话的进一步认识就不是很多了,例如:有哪些中外的著名童话作家及作品?安徒生是哪个国家的人?《格林童话》有哪些童话故事呢?对于这些问题,学生都认识不够深。同时,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落实和方便指导,更为了与其它学科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在这个学期把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有效地整合起来,与本级的学生达成了以“走进童话世界”为探究主题。 二、活动目标 紧扣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们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选择课题、自愿组成探究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制订活动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童话的特点的同时,并引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编更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对与童话有关的知识得到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三、实施时间 2014年9月——2014年12月 四、实施对象

2015年清明节社会实践报告

2015年清明节社会实践报告 XX年清明节期间,为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国情教育。按照xx市文明办《关于认真组织中小学师生清明节扫墓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在xx 镇文明办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xx镇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了清明节社会实践活动。 xx镇小学校于4月2日,开展了“清明节.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中队活动,活动中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城、文明城市”活动,进一步教育广大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讲究环境卫生,自觉做到不乱扔纸屑、食品袋和杂物,保持学校与乡镇的清洁卫生。活动还结合云南百年一遇的干旱,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品德。通过校会向学生讲解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现在,增长知识和才干,在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德育内涵。 4月2日至4月4日景洪市三中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一是组织八年级学生阅读革命故事书籍、报刊,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服务意识。二是组织高中年级学生通过说英雄、唱英雄等形式,用革命英雄、时代英雄等英雄事迹教育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引导和教育学生把英雄的高尚情操融入到自己日常学习生活中,从一言一行、点滴小事做起,学英雄,知荣辱,树新风。三是七年级的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班队会,并加强防火、安全教育。 四是各团支部出一期以“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板 报。利用清明节假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对促进全镇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教案

单元主题中国传统节日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力目标 在收集资料的活动中,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展调查研究、采访体验等活动中谋发展学生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学习包粽子等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相关诗词等;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主题一清明节 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收集资料的活动中,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展调查研究、采访体验等活动中谋发展学生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 3、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相关诗词等;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活动重点: 在收集资料的活动中,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相关诗词等。 活动难点:

在开展调查研究、采访体验等活动中谋发展学生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活动课时安排:11课时 第一课时确定主题,制订方案 一、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过节吧!你知道哪些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这些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的传说,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二、准备研究的问题 1、开拓思路: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关于清明节,你想了解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对清明节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下: ?清明节在哪一天? ?为什么要过清明节? ?怎么过清明节? ?…… 3、老师把学生的提出来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梳理问题: 1、师生共同梳理黑板上的问题,梳理的依据: 大家感兴趣的、有能力去解决的…… 2、教师将梳理后的问题重新整理后板书在黑板上,如: ●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清明节的由来

外出考察实习报告

外出考察实习报告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外出考察实习报告一怀着激动的心情与美好的期盼,11月21日,我们终于迎来了外出考察学习的时刻。早上7点随旅游大巴我们踏上了路途,一路颠簸,看到窗外阳光普照,山花烂漫,现下已是初冬了,不过今天的天气却是格外好,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也跟着我们开心,知道我们现在的心情呢?路过很多大山大江,看到波澜壮阔的江水,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观,看到栋栋高楼大厦,交杂的立交桥,无不触目惊心,深感震撼,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我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了中国人的骄傲。 一路认真并充满兴致地听着有很多同学的见解,更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与传统以及渊源流传的传说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美好的祖国山河吸引着我,深厚的历史文化熏陶着我,此时的心情难以抑制,我激动地大喊一声:“美丽的祖国,我来啦!” 我们这次考察主要是在河南省境内,由于今天交流的特殊情况,我们把在省外考察的路线改成了省内考察。虽然有点不乐意,不过我对河南的很多地方很有兴趣,河南是中华文明存在不可磨灭的地方,这里有很的值得我们去考察学习的东西。 我们外出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有包青天在的开封,从小就看包青天,对这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存在的地方也是相当的好奇。另外听说开封小吃比较多,这对于我这个馋嘴来说是默德的诱惑。 我们在开封去的第一个景点是龙亭。龙亭是在宋朝的一直上修建起来的,有很多宋朝时候的建筑特色,很值得推敲。 里面有宋代时的都城布置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时的繁荣景象。 第二天,我们到了清明上河园,听到这个名字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清明上河图,没错,这真的与清明上河图有莫大的渊源。清明上河园里的景色是依据当时清明上河图的景观布置的。刚开始的时候,有包公出常来迎接客人,说来好笑,像看到真的包公一样真的很激动。

走进清明节教育活动方案

走进清明节教育活动方案 走进清明节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大家都知道,清明已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是彰显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我们对于清明节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尽管能享受到因传统节日放假而带来的休闲时光,却享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我们走进清明节,过好传统节日,显得十分重要。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汇报交流等多种实践能力。 2.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清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会关心社会,感恩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过程: (一)、探究清明来历,了解清明文化 3—6年级,通过查找电视、广播、书籍、网络等渠道,初步的.了解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清明文化的内涵,制作一幅“清明节小知识”卡片,参加学校精美知识卡评选。 年级由班主任老师介绍清明的传统文化,如:清明节的由来,介子推的故事,清明节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清明文化。 (二)、搜集清明诗词歌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1、2年级背诵一首,3-6年级背诵至少两首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各班利用班队会(4月10日)召开“走进清明”古诗词朗诵会,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独特的氛围。受到美的教育,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 (三)、实践“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1、和长辈一起去扫墓,不搞封建迷信,可以用“读书信”、送鲜花等形式代替烧纸钱,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缅怀逝去的前辈。要求同学们听长辈讲述故去先人的故事,以“怀念我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3-6年级),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 2、通过电视、广播、书籍、网络等各种渠道,详细了解一位为国捐躯的英烈的感人事迹,写一篇摘抄日记(一、二、年级可以有家长提供),返校后各年级利用周三早读时间,召开“清明时节颂英雄”故事会,通过大家都讲英烈故事让学生走进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现在,珍惜拥有,好好学习,回报家人,回报社会。

清明节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清明节情况的调查报告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下面有整理的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清明节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节气清明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清明节是哪天? 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清明节调查报告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

开封洛阳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学号:1003611030 姓名:李倩 班级:环艺一班 辅导老师:秦吉安

开封古称东京(亦有汴梁、汴京之称),简称汴,位于河南省东部,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其中耕地面积363.4千公顷,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0万,辖尉氏县、杞县、通许县、兰考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金明区五区。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总人口451万,辖尉氏、杞县、通许、兰考、开封五县和鼓楼、龙亭、南关、顺河、郊区五区,是黄淮海地区和连接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主要商品集散地。开封是中国七大古都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建都于此,故有“七朝古都”之称。开封历史悠久,传统民族文化光辉灿烂,文物古迹驰名中外。开封有着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历史,特别是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郭宏伟,“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经济繁荣,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不但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的“国际都会”之称。 龙亭,其实,这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南接宋都御街,目前,以它为中心已经形成了开封最大的风景区。 进入龙亭大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是浩瀚的湖泊,令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路的前端那做拱起的石桥叫玉带桥。玉带桥是用汉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长40米,宽18米,高17米。下有五个涵洞,把潘、杨两湖连成一体,湖水相通,可使游船穿行。占地面积83.13公顷。 站在龙亭大殿平台上往南望,两湖碧水犹如二面镜子,优美娴静,一条御道把你引入七朝古都开封的悠悠历史之中。今日的开封尽收眼底。西南方是著名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中国开封翰园碑林和天波杨府。往北,古城墙仿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中国历代更迭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远方开封铁塔,雄伟挺拔,仿佛在告诉您开封过去和今天的说不完的故事。再往远方望去,那便是我们母亲河——黄河了。大殿下左右两组建筑,从前是朝拜皇帝牌位时官员们等候的朝房。 整个景区建在宋、金皇宫和明代周王府遗址上。全园包括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照壁、朝房、龙亭、北宋皇宫宸拱门遗址、碑亭、北门及东门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体,还有潘杨二湖水色、明媚的四季同春园、典雅的盆景园、中原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计2系10电气一班姓名:王志鹏学号:1002115 时间:2012.4.6 一( 调查目的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临了,大街小巷上人头攒动,大都是去祭祀祖先和前辈的人们。他们手里拎着花和“冥”间用的钱。看到这番情境,我便想了解有关清明节的传说、习俗等~ 二( 调查方法 1( 问家长或长辈 2( 上网查资料 3( 看报纸、书刊等 4( 问卷调查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清明节的传说 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 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逃亡中,忠臣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 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 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封臣,但是 介子推不慕名利,不愿下山。最后晋文公放火烧山,介子 推与其老母被烧死在山中。为了纪念介子推,将此日定为 清明节。

2、问卷调查表 你知道清清明节是清明如果你对清明今年的清清明节法最近五年,明节的起每年哪一不扫墓,主节的态度明节,你打定后被重清明回家源吗, 天, 要原因是算怎么过视了吗, 祭祖多少 次, A:知道 A:4月4日 A:不想去,A:三天的A:回家祭A:重视了 A:0次 觉得没意假期,终于祖 思可以休息 一下了 B:不知道 B:4月5日 B:想去,但B:一个节B: 外出旅B:没有 B:1~4 家太远日,没有什游 么特别的 C:知道一C:冬至C:其他 C:传统节C: 回家休C:没多大C:多于4 些后的日,会去关息变化次 108天注一下相 关习俗 3、清明节的习俗 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扫墓、插柳、踏青、游春、、、、、、 4、清明节的诗 清明祭诗十四首 其一 春雨清明湿杏花, 小山明灭柳烟斜。 东风解语拾我意, 送送萦肠入君家。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为大家整理关于清明节的文化习俗的调查报告,对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清明节的文化习俗,以及目前清明节的动向进行总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一 【调查背景】 “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调查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调查内容】 一、清明节由来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二、清明节农事谚语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朦朦胧胧,清明播种。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案例分析 然而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完成作业,完全是在老师的监督甚至逼迫下才勉强为之,对他们而言,作业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负累。造成这一不良现象,主要是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同时长期机械抄记、单调乏味的作业,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的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鉴于这种现状,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做了新的尝试。 案例一:自主设计作业,作业分量好承担 在教完古诗后,我把作业的布置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师:学习完了这两首古诗后,你打算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呢? 生1:我打算抄写这两首古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 生2:我打算把这两首古诗的意思说一说,并把其中蕴含的

道理写下来。 生3:我想根据这两首古诗的内容画一画。 生4:我想收集这两位诗人其他的诗来吟诵。 生5:我想收集整理其他说明一定道理的古诗。 生6:我想整理跟这两首古诗所说明的道理有关的例子。师:同学们,你们自己设计的作业比老师设计的还要精彩。那么,我们就按照1+X的方法,同学们在完成自己设计的一份喜欢、力所能及的作业的基础上,再选择其他人设计的、自己也感兴趣的作业。X的数量可以自由选择(多选不限)。作业量不作具体规定。 分析和反思: 追求作业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要关注人的差异,有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作业,优秀的学生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避免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消损。当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完成不同治度、不同题的作业练习,他们就再也不会感觉到学习的无奈和负重。当然,在学生设计自主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教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