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
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比较,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有效率(7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步长稳心颗粒临床价值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标签:步长稳心颗粒;室性早搏;房性早搏;臨床价值;不良反应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心律失常可影响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恶化原有心脏疾病,严重者甚至引起猝死,所以需要临床有效控制患者病情[1]。
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普罗帕酮,有报道显示步长稳心颗粒对控制心律失常效果显著[2]。
本实验通过对12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比较,进一步探讨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比较,入选患者均依据第七版内科学的标准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2~76岁,平均(57.6±4.7)岁,室性早搏24例,房性早搏26例,室早房早并发9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1~78岁,平均(56.9±5.2)岁,室性早搏25例,房性早搏27例,室早房早并发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律失常类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可比性(P>0.05)。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王策【摘要】@@ 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及心脏病患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中老年人很普遍.心律失常严重可危及生命引起猝死.因此,正确及时处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常用抗失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步长稳心颗粒以中医中药组方原则,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临床上惟一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较好的中成药.本研究评价步长稳心颗粒的疗效及安全性.【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1(019)007【总页数】1页(P1219-1219)【关键词】步长稳心颗粒;心律失常;疗效【作者】王策【作者单位】137000,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中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及心脏病患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中老年人很普遍。
心律失常严重可危及生命引起猝死。
因此,正确及时处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常用抗失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步长稳心颗粒以中医中药组方原则,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临床上惟一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较好的中成药。
本研究评价步长稳心颗粒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0患者均为住院及门诊心律失常患者。
其中男45例,女35例。
年龄25~80岁,平均(55±11)岁。
患者入选条件:(1)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并有心悸、气短,全身乏力等症状。
(2)非器质性心律失常,即功能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去除诱因 (劳累、吸烟、酗酒、运动,及精神刺激等)心律失常症状不见缓解,且伴有明显心悸等症状。
其中器质性心脏病35例 (冠心病9例,高血压15例,心瓣膜病5例,心肌病6例),功能性心律失常25例 (经病史、查体、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
而由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的心律失常;危重及多器官衰竭患者合并的心律失常及显著心动过缓患者不纳入研究对象。
1.2 用药方法停用目前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t1/2。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药物,本文将从临床观察的角度,对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
一、步长稳心颗粒的临床观察
1.1 研究目的
选取符合小儿心律失常诊断标准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3-10岁。
患儿均未接受其他治疗,无其他严重基础疾病。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周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心律失常症状、心电图和不良
反应等指标。
二、结果
2.1 疗效观察
治疗组的患儿在用药后,心律失常症状明显改善,心率稳定,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显
著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疗效更加明显。
2.2 心电图观察
治疗组患儿用药后,心电图上显示心律失常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心电图波形规整,心电图指标明显改善。
2.3 安全性观察
治疗组患儿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血常规等生化指标均在正
常范围内,治疗组的安全性较好。
三、讨论
四、结论
在本次临床观察中,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小儿心律失常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但
仍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对于步长稳
心颗粒的用药剂量、疗程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
够为步长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为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
帮助。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无糖型)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6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并且心电图检查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治疗4周,观察其疗效。
结果步长稳心颗粒冲剂(无糖型)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总显效率为70.24%,总有效率为90.48%。
结论稳心颗粒冲剂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步长稳心颗粒急性冠脉综合症快速性心律失常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使用步长稳心颗粒(无糖型)(山东步长恩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6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168例,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标准[1],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
排除标准:(1)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病前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2)严重心功能障碍的患者;(3)合并脑血管病的患者;(4)肝、肾异常的患者;(5)有精神障碍的患者。
168例均为发病后1周内入院的患者,男96例,女72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2.9岁。
其中不稳定心绞痛78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63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27例。
心电图示室性早搏9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6例,房性早搏16例,窦性心动过速12例,快速房颤10例,房颤合并阵发性室上速8例。
1.2 研究方法在及时冠脉血运重建同时应用扩张冠脉药物、调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改善心肌代谢药物等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稳心颗粒(无糖型)口服,每次5克,每日3次。
4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用药治疗前后均进行心脏听诊、并描记心电图,并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1.4 疗程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学》和《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拟订。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1.1 观察对象本次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共计300例。
其中男性167例,女性133例,年龄范围为35-75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及必要的心脏彩超检查,并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标准。
将30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0例给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15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结果显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症状改善明显,心电图恢复正常者占8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心电图恢复正常者仅占6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发生,安全性良好。
1.4 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明显,对症状改善和心电图恢复正常均具有良好效果。
相较于常规西药治疗,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更加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为进一步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我们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关的药理实验。
主要观察其对心脏离子通道的影响、对心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其抗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2.2 观察结果经过实验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心脏各种离子通道(如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等)具有调节作用,可以抑制异常的电生理活动,改善心脏电活动。
步长稳心颗粒也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少心脏相关的炎症反应,对心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心脏离子通道,改善心脏电生理活动,减轻心脏细胞损伤,保护心脏功能。
这些作用机制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步长稳心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稳心颗粒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CONTENTS
治疗评估:
01
药物疗效
02
生活质量
03
安全性。
04
类:病态心肌,重症心功能障碍,缺血心肌。 Ⅰ c易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室颤、室速)。
1
类: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障碍,未控制的心力衰竭。
2
类:心外副作用,胺碘酮的肺毒性。
3
类:心力衰竭。
4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
诱发既往未曾发生过的心律失常:
快速心律:①扭转性室速,QT间期延长;②多形室速,QT间期正常;③室颤;④持续性单形室速,间歇性发作;⑤持续性单形室速,不间断性发作;⑥房扑,1:1传导。
原有的心律失常恶化:
非持续性转变为持续性。
心动过速频率加快。
促心律失常作用
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胸闷胸痛,适用于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属上述证候者。
组方: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铂 等。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 化瘀。
稳心颗粒
适应病症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01
病因:感染,过敏或变态反应,理化药物
重点:病毒性心肌炎
主要病毒:柯萨奇,埃可等。
发病机制:病毒直接作用;免疫反应。
病理特点: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
一、病毒性心肌炎
表现形式:心律失常极多见。房早与室早最多见。
分期:急性期;恢复期;慢性期。
治疗手段:无特殊方法。
中医辨证:气阴两虚多见。
稳心颗粒适宜于急性后期,恢复期,慢性期。
病毒性心肌炎
01
发病率:逐年增高。
02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探讨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探讨发表时间:2018-07-06T14:04:35.7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作者:付新红黄鲲[导读] 给予窦性心律失常患者稳心颗粒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措施,可增强患者遵医行为,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人民医院;山东莱芜271100)[摘要]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均服用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良好遵医意识、正确用药、健康生活行为、定期复查各项指标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窦性心律失常患者稳心颗粒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措施,可增强患者遵医行为,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转归。
[关键词] 稳心颗粒;老年窦性心律失常;遵医行为窦性心律是指起源窦房结的心率,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都属于窦性心律失常[1]。
目前稳心颗粒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中成药,主治心悸不宁、气阴两虚等,可改善心脏传导功能,调节心脏通道,治疗窦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患者因疾病的折磨,担心预后情况,易产生负面情绪,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增加患者治疗积极性,促使其早日转归[2]。
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研究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
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36±5.18)岁。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4-08-11T14:41:59.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4期供稿作者:安晓渊[导读]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其中尤以早搏(期前收缩)最为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
安晓渊(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人民医院贵州遵义 563004)【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72例以早搏为主的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稳心颗粒,5克/次,3次/日,冲服;对照组予普罗帕酮片,0.1克/次,3次/日,口服。
疗程均为4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86.1%。
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
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稳心颗粒心律失常疗效【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193-01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其中尤以早搏(期前收缩)最为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
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大,临床应用受限。
稳心颗粒是近年来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中药新制剂,笔者自2012年2月-2013年10月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并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门诊与住院患者72例,发病时有心悸、头昏、头晕、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根据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全部患者均符合《内科学》心律失常诊断标准[1]。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8-85岁,平均51岁;频发房性早搏15例,频发室性早搏 8例,心房纤颤 5例,交界性早搏 4例,房性早搏并室性早搏 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 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的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
“心率紊乱”或“心律不齐”等词的含义偏重于表示节律的失常。
心律失常即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更为确切和恰当。
心动过速是指一系列快速而匀齐的心律,这也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根据起源不同,常将心动过速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室性几种。
本篇主要讨论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率超过100次/min,即为窦性心动过及速。
其病因中除了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外,更常见的是生理因素。
如:运动、激动。
交感神经兴奋及其他系统疾病,如: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心肌炎等。
笔者近一年来应用步长稳心颗粒疗各种窦性心动过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是由于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心脏血管功紊乱的一组症候群。
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呼吸不畅,全身乏力,其乏力同常人过度劳累后的症状相似,有时伴易激动、失眠、多汗、颤抖、头晕、腰腿疼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
由于交感神经张力过高,常以自觉心跳为主诉,或感心前区搏动和不适,尤以运动或情绪激动后加重。
余临症中曾抽样统计78例,男38例,女40例,女稍多于男,年龄最大69岁,最小20岁,平均36.1岁。
除以心慌、心跳为主诉外,尚伴有胸闷、胸痛、气短、头晕、乏力,心肺检查皆无异常,唯有心率增快,极少数心电图示ST-T轻微改变。
但病程较长,往往久治不愈。
1.1 病案举例赵某某,女,45岁,教师2年前的春夏之交,不明原因地自觉心慌胸闷,渐至心跳、胸闷阵发性加剧,并伴少寐心烦,登高走远不能,遂请假医治。
经用西药保护心脏之类及中药之炙甘草汤、甘麦大枣汤、都气丸、血逐府逐瘀汤等,虽心悸有所好转,但仍时发叹息,长叹气。
近感心慌、乏力又作、睡少梦多、食欲日减,故来就诊。
中等身材,营养一般,面有倦容,谓胸闷、深吸气方舒,脉细涩、苔少,舌质暗红。
心电图示心率90次/min,S-T稍有改变,X线胸片示肺纹理稍增强。
辩证属气阴两虚,兼夹瘀浊之征。
步长稳心颗粒1袋,3次/d口服,先后治疗近6周,症状逐渐消失。
随访后,病情稳定。
2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及指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而不超过160次并(或)以原发病症状为主的循环系统病。
病因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者乃由于窦房结发出较迅速冲动所致,与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及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多见于正常人在运动、情绪波动、使用药物、过量烟酒、饮浓茶时发生。
病理性者可继发于感染、发热、妊娠、甲亢及心脏神经官能症,或其他心脏病时也可出现。
中医谓本病属
“心悸”、“怔忡”、“头晕”范畴。
由于主证为心悸、怔忡,故其病机和治疗亦基本与之相同。
2.1 病案举例孙某某,男36岁,教师心慌、胸闷伴心率加快,时轻时重2年余。
曾诊为不明原因窦性心动过速,用镇静药治疗,暂无好转,药停病情如故。
刻诊:形体瘦弱、面色晦滞,自觉心慌,有时心动不安、胸腹涨闷、头昏少寐,口干、口苦、食少、脉数苔薄黄、舌红。
血压14.1/10 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率105次/min,B超肝胆无异常。
诊为窦性心动过速,给予步长稳心颗粒1袋,3次/d口服,前后共治疗3个月,后多次随访,心率均在正常范围,诸症消失。
3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系指部分妇女因自然绝经前后或某种原因使卵巢功能减失而于一段时间内产生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
发病年龄49岁左右。
余统计本病治验40例,其临床表现:月经变化又月经淋漓不断,经量过多或已停经,精神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面部、头痛、头晕。
心血管功能紊乱症状有心慌、心动过缓、胸闷、短气、憋气。
均采用步长稳心颗粒,配合中药汤剂治疗,疗效很好。
3.1 病案举例熊某某,女51岁,1998年3月15日除诊,主诉,经期紊乱,伴烦躁,心悸、出汗年余,近一年来心动过速,烦躁易怒,心悸,胆怯,梦中惊醒,精神困惫,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心率150次/min,律齐,血压19.0/11.5 kPa,妇科检查(-),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冲任失调,气阴两亏。
治疗:益气养阴,补心安神。
以天王补心丸汤剂,配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近1个月,诸症消失。
按语:步长稳心颗粒以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为组方。
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之功能,对气阴两虚。
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胸痛等症状疗效显著。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
步长稳心颗粒,无论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均疗效显著,且安全,无效心率失常作用,显著改善心慌、心悸、胸闷等患者自觉症状,总有效率89.8%。
有效改善心脏功能。
步长稳心颗粒的最大优势是其中药组方, 有中医理论下的多重作用,例如其不仅有益气宁心的作用,还有调节气血、活血复脉的整体作用。
因此步长稳心颗粒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患者的心律失常以及单纯的窦性心动过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