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大豆异黄酮功能及其水解的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功能及其水解的研究进展

表 明经 常服用 大豆 异黄 酮可 预 防和 防治乳 腺癌 ,前列 腺 癌
和肠 癌等 癌症 与缔结 组织 母体 的新 生促 使 动 脉血管 内壁 的增 厚 ,人 体低 密 度蛋 白中的胆 固醇 经过 氧 化 后 可转 化为 血栓 的基 本成 分 ,进 一 步造 成动 脉硬 化 。实验 表 明 : 日服用 3 — 0 0 5 mg异 黄 酮 就 可 以将 低 密 度 蛋 白抗 氧
苷基脱 离 ,可 释放 出游离 的异 黄酮 糖苷 配基 。迄今 已发现 了 l 异 黄酮 ,其 中 9种 异 黄 酮糖 苷 和 3种 配 糖 体 ,已 2种
美 国科 学 家于 18 发 现 大 豆 异 黄 酮 的抗 癌 作 用 , 96年
19 9 0年 美 国 国家 癌症 研 究 院 肯定 了大 豆 异 黄 酮是 最佳 的 天 然抗 癌 物质 。近 年来 发 现 ,异 黄酮 中染 料 木素 (e i— G ns ti1可 防 止新 血 管 的生 成 而 达 到 防癌 的作 用 。大 豆异 黄 en 酮 的这 种生 物效应 主要 体现 在 与激素 相关 的疾 病下 ,研 究
生 质 子化 ,然后 糖 苷键 断裂 生成 苷元 和糖 的氧 碳离 子 中间
大豆 异 黄酮可 提 高细胞 内源 抗氧 化酶 活性 。用 含 有金 雀异 黄 酮 的饲 料 喂养 小 鼠后 ,其 体 内的超 氧 化 物歧 化酶 、 过氧 化氢 酶和 谷胱 苷肽 转移 酶 的活性 显著 提高 。对 于一 些 抗 肿瘤 药物 如 阿霉 素等 引起 的细胞 过 氧化损 伤 所造成 的毒 副 作用 ,大 豆异 黄酮也 有 较强 的保 护作用 。另外 ,它 还 能 抑 制猪 油和 亚油 酸在 高温 下 的 自动 氧化 ,在体 内能直 接保 护细 胞 内膜系 统 的多不 饱 和脂肪 酸 的免遭 氧化 损 伤 。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摘要大豆异黄酮是一种豆科植物代谢产物,具有与雌激素类似的结构和作用,在抗肿瘤和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方面有一定作用。

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实践经验,从SIF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两方面,对SIF在医学领域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SIF的后续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药理;中草药。

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F)是一种豆科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1],因在大豆中含量尤为丰富而得名,其含量可达到每百克大豆含SIF14-150mg左右。

SIF的主要成分为大豆甙元、大豆甙、金雀异黄素及染料木甙,体内98%左右的SIF以糖苷形式存在[2],其它部分以苷元形式存在,而苷元被认为是人体可直接吸收和代谢的主要形式。

SIF具有与内源性雌二醇(E2)相似的结构,可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类似雌激素的生物活性,由于大豆是人类主要食物品类之一,所以人类具有较大的SIF暴露条件,对其潜在药物作用与毒性的研究也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3]。

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实践经验,从SIF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两方面,对SIF在医学领域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SIF的后续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SIF因具有与雌激素相似的结构和功能,也被称为植物雌激素。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1996年批准SIF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应用于预防妇女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我国也批准了关于SIF作为保健食品应用于增加骨敏度、抗氧化衰老等功效作用。

经多年临床研究表明,SIF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更年期妇女出现烦躁、抑郁等症状,并具有与骨细胞上雌激素受体结合的能力,从而减少因机体雌激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引发的骨质流失和骨密度降低,对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有明显作用[4]。

另有临床证据表明,SIF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降低围绝经期妇女乳腺癌的发生率,并具有一定的抗癌和增强免疫力的功能,但这种作用与影响收多种因素影响,并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对此类因素的研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大豆异黄酮药理效应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药理效应研究进展

D A组乳腺癌发生率分别是 8 . %和 4 . % , MB O0 0 0 幼鼠 D A MB
+s 组乳腺癌 发 生 的潜 伏 期 明显长 于 幼 鼠 D A组 , 鼠 I MB 幼
D A组 A nr MB g o 计数 、C A和 C—eb 2表达水 平均 高于幼 PN rB 鼠 D A+ I干预组 ) 。任国锋等还研究 了大豆异黄酮对 MB s ( 前列腺增生大 鼠细胞凋亡 与增 生 的影 响 , 结果 指 出大豆异黄 酮可能是通过调节前列腺组织凋亡基因与抗凋亡基 因的表达 而抑制前列腺增生的 J 。杨 爱青等报 道 , 大豆异黄 酮可 以抑 制大 鼠前列腺增生 、 提高前列腺组 织 中的一 氧化氮 和一氧化 氮合酶水平 …。
响 和 意 义 , 果 显 示 早 期 干 预 组 、 期 干 预 组 、 程 干 预 组 和 结 晚 全
1 大豆异黄酌的抗癌作用
大豆异 黄酮对癌症有 抵抗 和防御作用 , 目前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在对乳腺癌 和前列腺 癌 的防御 上 , 也有部 分研究涉 及肺 癌和直肠癌。 21 00年任 国峰等报道 , 各种 剂量 的大豆异 黄酮均 能降低
中图分类号 : 2 5 R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 2 2 1 )9— 09— 3 10 10 【0 2 o 0 1 0
大豆异黄酮 (oba o aoeS ) 大豆生长 过程中形 syeni f vn ,I是 sl 成 的一类次生代谢物 , 是 以 3一苯丙 吡 喃酮为母 核 的一类 它 非 营养 素化合物 , 包含染料木素( 别称染料木黄酮 、 雀异黄 金 素、 三羟异黄素 ) 黄豆苷 ( 、 二羟异黄酮 、 黄豆苷元 ) 大豆黄素 、 ( l i i) g e e 及相 应 的糖 苷结 合物 。大量 试 验表 明 : 豆异 y tn 大

大豆异黄酮提取与纯化方法研究(上)

大豆异黄酮提取与纯化方法研究(上)

大豆异黄酮提取与纯化方法研究(上)作者:佚名科研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38 更新时间:2006-5-10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健康网讯: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简称ISO)是黄酮类混合物,其母核结构为3-苯并吡喃酮,是存在于大豆等豆科植物中的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目前已经从大豆中分离出的单体化合物主要有:大豆苷(daidzin)、染料木苷(genisti n)、黄豆苷(glycitin):大豆素(daidzein)、染料木素(genistein(和黄豆素(glycitein)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ISO及其单体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真菌活性,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癌症、治疗骨质疏松症和减缓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多种功效。

但自然界中大豆异黄酮的资源十分有限,在大豆中的含量也仅有0.1%~0.5%,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如何高效率地提取大豆异黄酮、确定最佳的提取纯化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ISO的提取及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其主要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ISO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资料。

1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方法目前从豆制品等天然产物中提取大豆异黄酮一般是采用甲醇或乙醇浸提,然后用石油醚或正己烷脱脂,丙酮、无水乙醚萃取获得粗提物。

采用这些传统方法提取IS O,虽然可操作性较强,但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实验步骤较为繁琐、溶剂提取率低、结合型ISO不稳定、不利于ISO的定量分析、ISO得率较低等,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方法加以改进,主要从增加得率、提高产物纯度、简化操作步骤等方面对ISO 的提取技术做一些研究。

1.1 水解法提取采用水解法是将结合型ISO水解为游离型ISO,这样既有利于分离纯化,也有利于 ISO的检测。

汪海波等以脱脂大豆粕为原料,采用酸水解后用无水乙醚萃取的方法提取游离型ISO 成分。

实验结果表明,酸水解ISO的提取率和产品纯度均高于常规有机溶剂浸提法;张炳文等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糖苷型ISO 转化为游离型ISO的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盐酸甲醇溶液的浓度为2 mol/L,水解温度为80℃,水解时间为60 min,水解前后大豆素的含量由0.22%增加至14.01%,染料木素的含量由0.02%增加至23.45%。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学研究状况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学研究状况

异黄 酮是黄 酮类化合物中一类 , 仅存在于豆科植物 的个别属中 , 在 常 见食用植 物 中仅大豆 、 葛根和 苜蓿 含有异 黄酮 。 人体摄入 的异 黄 酮 几乎 全部来 自大豆 。 异黄 酮 的化 学结 构 已经 明确 , 其基 本骨架 为3 苯 一
基苯 并二 氢呋 喃 , 共有 1 种异 构体 , 中3 为甙 元形 式 即染料 木 素 2 其 种
均有 清除 作用 , 羟基 自由基的清 除效果 比芦 丁好 。 对 国内首次 采用总 异黄 酮含量 为7 .5 ( 2 3% 金雀 异黄素 含量2 .9 ) I作 为受试物 , 84 % 的SF 设
3 ms k 体重 、 0 / g 0 /g 9 ms k 体重 、 7 m / g 重3 20 sk 体 个剂 量组 , 时设 雌 同
T A 等抗 氧化 酶 的活 力升高 , — OC 过氧化 脂 质产物MD A的含量降 低 , 动脉 粥样斑块 形成 面积显著减 少 , 明显的剂量 一效应 关系。 明SF 有 说 I
状、 抗氧化、 及 抗癌 、 低 胆 固 醇 、 降 保护 心血 管 系统 、 辐 射 、 神 防 抗
经退行性 疾病 、 抗糖 尿病 、 炎和预 防骨 质疏松症 等诸 多生理 功能 及 抗
绝经妇 女每天 补充6 g  ̄ 蛋 白, o 4豆 : 由研 究前 平均潮 热 l 1 ̄/ 减少 到 0 d 1
质) 竞争性结 合雌激素受体 , 对雌激素表现 为拮抗作 用 , 进而对相关 的疾
病具有保护作 用。 赵更 力等采用性成熟去 势S 大 鼠4只 , D 4 随机分为大 、 中、 小剂 量sF , 酸雌 二醇组 戊 组 6 数、 观察子 宫内膜组织形 态学变化 和核分裂率 及增殖 细胞核抗原 指数 (C A 。 果显示 : 、 PN ) 结 大 中剂量SF I酮组和 戊酸雌 二醇组的子 宫重量 系

大豆异黄酮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论文)

大豆异黄酮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论文)

大豆异黄酮 是大豆生长过程 中形成 的一类 次生
的还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针对国外在此方面开展
的研究情况与发展进行综述。
1 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1 热稳定性 的研究进展 . 1 在众多加工过程 中,热处理是最常见的。因此,
代谢物质。很多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植物雌激
素功能,可 以降低人体多种雌激素依赖型疾病的发病 率 ,而且在 防癌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 松症、 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 2 11 -, 至此,大豆异黄酮成为 了学术界乃至全世界关注 的焦 点。在我国,国务院已于 19 9 5年开始批准实施“ 大豆 行动计划” 其 中明确将大豆异黄酮列为大豆综合开发 ,
( l g f o da dBitc n lg , o t h n Col eo F o n e o e h oo y S uhC iaUnv ri f e h oo y Gu g h u 1 6 0 iest yo T c n lg , a z o 5 0 4 ) n
Ab ta t o b a s fa o e r h teto e swhc r xrce r m o b a . cn tde n te e e to o a o e n sr c :S y e n io v n saep y o srg n ih ae e t td fo s y e n Re e tsu iso h f c fi f v n so l a sl cn e , h ath at , o to o s n o tme o a s l y t ms idc t o iv f t ha g ihyat c v . ttes de n te a c r er e l h s p m i a dp s- n p u a mpo , n aep s ee e st taehg l t a t e Bu h ti so h e s s i i t c r i u

大豆异黄酮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5-10T10:08:24.46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作者:姜涛[导读] 摘要:大豆异黄酮是以3-苯并二氮杂卓为基础的多酚混合物。

赤峰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大豆异黄酮是以3-苯并二氮杂卓为基础的多酚混合物。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大豆异黄酮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活性,有效提高动物和鱼类的抗氧性,促进动物生产和健康。

因此,大豆异黄酮在动物选择中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在水产养殖生产中使用大豆异黄酮作为抗氧化剂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在分析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大豆异黄酮在动物中的应用,探讨了大豆异黄酮在鱼类饲料中的潜在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抗氧化;动物养殖;应用进展;前言目前,畜牧业产品的质量和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对食品添加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和开发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以替代抗生素和相关激素,并生产高质量的动物产品,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豆异黄酮主要存在于蔬菜中,大豆、苜蓿和三叶草含量较高。

大豆异黄酮广泛存在于成熟的大豆种子中,特别是在胚芽下部,但在叶片中含量较低。

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雌激素活性低、血脂减少、肿瘤控制、抗氧化剂和免疫功能增强。

对畜牧业和家禽养殖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可对提高牲畜和家禽的日常体重、改善动物食品的使用和生产力、促进免疫功能和降低动物和动物死亡率作出重大贡献。

大豆异黄酮作为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和家禽的生产性能,前景广阔。

一、大豆异黄酮(SI)的性质分析1.大豆异黄酮的理化性质纯大豆异黄酮是无色晶体材料带有轻微的苦味。

大豆异黄酮熔点很高。

大豆异构体、木材染料和大豆异构体的熔点分别为320-321℃、295-296 ℃和337-339 ℃,易于溶于低极性溶剂。

在水溶性方面,最贫穷的是葡萄糖、乙基葡萄糖和乙基葡萄糖。

大豆异黄酮在保健食品和医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_井乐刚

大豆异黄酮在保健食品和医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_井乐刚

植物学通报 2002,19(6):692~697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大豆异黄酮在保健食品和医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①1井乐刚 2张永忠 3杨 健1(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生物系 阿城 150301) 2(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 哈尔滨 150030)3(哈尔滨市技术质量监督局 哈尔滨 150036)摘要 本文综述了以大豆异黄酮为基础的保健食品和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癌症、骨质疏松、绝经期症状、酒精依赖性、神经障碍、妇女老年性痴呆、动脉硬化、男性糖尿病人的性功能障碍以及促进脂肪降解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医药,应用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y Isoflavones in HealthFoods and Pharmaceutical1JI NG Le_Gang 2ZH ANG Yong_Zhong 3YANG Jian1(Department of Biology,Acheng C olle ge,Harbin Normal Unive rs ity,Acheng150301)2(C oll ege of Scie nce,N orthe ast Agr icultr al Unive rs it y,Harbin150030)3(Harbin Te chnol ogy Qualit y Supe rvis ion Bur eau,Harbin150036)A 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 foods and phar maceutical based on soy isoflavones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ancer,osteoporosis,menopausal syndrome,alc oholism,neuro-logical symptoms,female Alzheimer'disease,arterioscler osis,diabetic male sexual dysfunction and pr omoting fat degradation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Soy isoflavones,Health foods,Phar maceutical,Application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国外最早报道始于1931年, Walz(1931)用90%甲醇首先从豆奶中提取了5,7,4′_三羟基异黄酮_7_葡萄糖苷;Walter (1941)最早报道了大豆片(soy flakes)商业制品中异黄酮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摘要:本文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包括大豆异黄酮的分布和组成、物理化学性质、生理作用、毒理作用等,大豆异黄酮具有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能。关键字: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药理作用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很多癌症和心血管等疾病,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大豆资源丰富,豆制品作为传统饮食一直受到亲赖。由于近年来对黄酮类物质的研究的深入,发现大豆异黄酮具有很多生理,药理功能,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一种具有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随着其保健作用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大豆异黄酮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的机理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国外最早报道始于1931年,Walz[1](1931)用90%甲醇首先从豆奶中提取了7,7,4'-三羟基异黄酮-7-葡萄糖苷;Walter[2](1941)最早报道了大豆片商业制品中异黄酮的含量。后来Gyogy[3]

等(1964)、Naim[4]等(1973;1974)、Eldridge[5]等(1982)分离测定了丹贝(tempe)、大豆分离蛋白、脱脂蛋白、大豆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中的异黄酮,分离出的异黄酮为大豆苷原(daidzein)、大豆苷(daidzin)、染料木黄酮(genistein)、染料木酮苷(genistin)、大豆黄素苷(glycitin)。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制备、检测、应用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已达到一定深度。

1大豆异黄酮的来源、分布与组成

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是一种植物化学素,属植物黄酮类,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的荚豆类,大豆中的含量较高,为0.1%-0.5%。主要是指3-苯并吡喃酮为母核的化合物[6],大豆中天然存在的大豆异黄酮总共有12种,可以分为3类,即黄豆苷类(Daidzingroups)、染料木苷类(Genistingroups)、黄豆黄素苷类(Glycitingroups)。每类以游离型、葡萄糖苷型、乙酰基葡萄糖苷型、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型等4种形式存在。游离型的苷元(Aglycon)占总量的2%-3%,包括染料木黄酮(Genistein)、黄豆苷元(Daidz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结合型的糖苷(Glycosides)占总量的97%~98%,主要以染料木苷(Genistein)和黄豆苷(Daidzin)及丙二酰染料木苷(6'-O-ma-1onylGenistin)和丙二酰黄豆苷(6'一O—malonyldaid-zin)形式存在,约占总量的95%。种植环境、加工方法、遗传因素等对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和成分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不同大豆品种中异黄酮总量及各组分比例的差异。

2大豆异黄酮的性质2.1物理性质纯大豆异黄酮是无色的晶体物质[7]。染料木黄酮为无色片状结晶,黄豆苷元为无色针状结晶[8]。工业上的大豆异黄酮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9]。大豆异黄酮与豆制品的苦涩味和收敛性有关,游离型的苷元(尤其是染色木黄酮和黄豆苷元)比其糖苷化合物具有更强的不愉快风味。合成的黄豆苷元的熔点为320-321℃(分解)[10],合成的染料木黄酮的熔点为295-296℃[11],合成的以及从大豆胚芽中提取的黄豆黄素的熔点为337-339℃[12]。2.2化学性质大豆异黄酮中只有葡萄糖苷配基即游离型苷元的生物活性最高,大豆异黄酮中的共轭苷在加热和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去掉丙二酰基和乙酰基而转化成葡糖苷。碱水解条件pH值为8-13,水解程度随pH值及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大豆异黄酮中的葡糖苷在强酸高温或酶存在的条件下可水解去掉葡萄糖基而转变成葡萄糖苷配基形式。酶解法所采用的酶为β-葡萄糖苷酶,水解最适合条件以酶的活性最高为准。

3生理功能3.1抗癌作用Barnes总结了G对体外和体内癌模型的作用效果,三分之二的结果报道G使癌风险(发生率,潜伏期,癌数量)显著减少。体外癌模型中,G抑制人癌细胞株增殖的IC50值范围较大(2.6-79Lmol/L或1-30Lg/mL),仅少数例子IC50低于13.2Lmol/L(5Lg/mL),这被认为是消费大豆膳食的血清浓度上限。D可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降低体内生瘤能力。D对人早幼粒细胞HL-60有分化诱导作用,且与维甲类化合物有分化诱导协同作用。尽管流行病和癌模型研究表明异黄酮对癌症有防治作用,但其作用于癌细胞的生化位点和作用机理还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酶和增长因子作用,弱雌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以及抗氧化作用等方面来研究的。3.2抗氧化作用在微核测试系统中发现,G和D在相对较高浓度下抑制脂质过氧化。G也能有效防治UVA-和UVB-或过氧化基团诱导的脂质氧化。G和D抑制佛波酯诱导的HL-60细胞过氧化氢形成。异黄酮没有抑制NADPH的酶促氧化作用,提示其抗氧化机制可能是自由基消除作用。大豆异黄酮可增强人血浆抗氧化能力,尤其增强LDL抗氧化修饰能力,因此能够起到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积极作用[13]。大豆异黄酮具有降低LDL颗粒体积和防止LDL过度氧化的作用,通过这种作用减少脂肪在冠状动脉壁沉积,从而减少粥样硬化率。有研究发现酯化的大豆异黄酮更容易并入LDL,以发挥其抗氧化作用。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特性首先是通过清除活性氧自

由基,预防脂质过氧化的产生和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来发挥其作用的[14]。大豆中G和D与活性氧自由基相互作用而表现为抗氧化作用,且摄入含异黄酮的食物比单独补充抗氧化剂效果更好[15]。大豆异黄酮诱导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其中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3抗衰老作用脂质过氧化物是生物体细胞过氧化产物,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年龄正相关,是衰老的标志之一;GSH-Px是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与SOD一样均为细胞内自由基的防御酶体系。在以大豆异黄酮原粉为材料进行的小鼠饲养试验中,设置了三个剂量组(高剂量组为200mg/100m1,中剂量组为40mg/100ml,低剂量组为8mg/100m1,30d后测定全血GSH-Px含量;饲喂45d后处死小鼠,取背部皮肤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显示较高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对动物衰老有一定的抑制和延缓作用[16]。4药理作用4.1预防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摄食大豆制品的人群能延缓动脉硬化发生,减少血总胆固醇浓度,降低心脏病发病率。大豆异黄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是多元化的,较成熟的机制有抗氧化作用、受体调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血栓生成作用等。大豆异黄酮可抑制酪氨酸激酶而降低血小板内酪氨酸蛋白磷酸化,导致血小板活性降低,使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和聚集减少,防止全身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血栓形成。大豆异黄酮显著抑制大鼠高脂饲料所致的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而且对进食高脂饲料引起的体内过氧化物水平升高具有显著拮抗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肝脏及心肌中的自由基水平,升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脏及心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减少血清及肝脏、心肌和主动脉中的总抗氧化产物含量[17]。4.2防治妇女骨质疏松人们正在寻找一种新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物质,具有雌激素作用,而没有使用雌激素的副作用。对于雌激素水平低者,大豆异黄酮表现为弱雌激素作用,与成骨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加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基质的产生、分泌和骨矿化过程,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人体摄入较高及剂量的大豆异黄酮的大豆蛋白,可体高受试者腰椎骨的骨密度[18]。4.3大豆异黄酮与糖尿病胰岛β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水平不仅影响这些细胞的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而且与胰岛素的释放有关。有文献报道用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进行干预时,发现它可抑制小肠对糖的吸收,更好地调整体内糖代谢平衡,G、D与D的细菌代谢产物雌马酚,在体外能预防人的由糖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脂质过氧化反应。大豆异黄酮在体外能抑制兔小肠粘膜对糖的吸收。另外,大豆异黄酮具有较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也有一定的调节功能[19]。4.4大豆异黄酮与肾病近年来发现大豆异黄酮对肾病病人的肾功能呈现出一种有益的影响,这种效果与传统上肾病忌食豆制品有一定的冲突,较难解释。很多肾病如肾病综合征可以并发高脂血症,最常见的解释是低白蛋白血症刺激肝脏载脂B代偿性合成增加,继而产生过多LDL,引起高脂血症。许多年前就有肾毒性学说,即血脂增高会促进肾小球病变进行性加重,这一点已得到证实。因此,降低血脂以保护肾功能,是肾病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大豆异黄酮降血脂作用可以保护肾脏功能。还有报道大豆异黄酮在体外表现出利尿剂的生物活性,可以抑制Na+K+2Cl-跨膜转运,保证有足够的血流量,有利尿作用,对于离体的肾脏能松

弛肾血管。因此,大豆异黄酮又可以防治肾病。

5毒理作用大豆异黄酮中的金雀异黄素属于低毒物质,其毒性主要表现为雌激素样作用,可引起实验动物性早熟、假孕、胎盘吸收、死胎、流产及不育等生殖毒性作用,体重及器官重量下降,超大剂量时可引起动物死亡。给予新生或青春期前大鼠500mg/kg剂量的金雀异黄素,可促进乳腺、子宫、卵巢的分化,乳腺重量增加。大豆异黄酮在发挥抗癌、抗动脉硬化、抗骨质疏松等有益作用的同时,也会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