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脸部功能锻炼

面神经炎脸部功能锻炼
面神经炎脸部功能锻炼

1 功能锻炼:

进行面肌的自主运动或被动运动锻炼,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在肌电图确定有神经变性反应或肌肉失神经支配后,应早期开始运动治疗及自我按摩,可把方法教给患者,让患者对着镜子自行锻炼。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面肌训练的原则:肌力2级以下时可用手指帮助做被动运动,肌力3级以上时做主动运动,同时进行速度、灵敏度、协调性的训练。

训练方法:

①额肌:抬眉,做吃惊样的动作,蹙额;中指与眉平行放在眉毛上,让患者抬眉的同时上举患侧眉毛,另一手的手指压在健侧眉毛上,限制健侧肌肉运动。

②皱眉肌:皱眉,两眉向中间集中,中指放在患侧眉毛内端向中间推,另一手的手指限制健侧运动。

③眼轮匝肌:用力闭眼,将中指压在眉毛上(眉弓上),轻轻向下方推,眼睑闭合,注意勿使中指压到眼球,用另一手抑制健侧闭眼动作。

④鼻根肌、鼻肌(翼部、横部)、鼻中隔下降肌;前者可令患者皱鼻根部来完成;后者可令患者张大鼻孔、伸长鼻下部位来完成。

⑤提上唇肌:让患者提上唇,并向前突出,治疗者将指放在上唇上,把唇向鼻孔处提起;将食指中指放在上唇缘处轻轻上提,健侧上唇要用手指抵住,限制其活动。

⑥提口角肌:让患者示齿,引口角向上后方;治疗者手指可向上方牵拉口角,以助麻痹侧口角上提。

⑦笑肌、颧骨肌:让患者像笑时那样引口角向外上方,可将食指稍放入患侧口腔内或放在口角上,向外牵拉;注意限制健侧运动,可给健侧口角一些阻力来完成。

⑧颊肌:闭嘴引口角向后,指尖可放在口角上向后牵拉口角,注意限制健侧口角的运动。

⑨口轮匝肌、颏肌:让患者将上下唇噘起,用手指由上或下唇的下外方向中央推挤口唇,在健侧面上下唇施加压力,限制健侧运动。

2 辨证调护: 戴口罩,此外,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角膜炎,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病愈后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

肢体功能锻炼

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保持肢体处于良姿位,如仰卧时在背后垫一软枕,使患肢肩略向前, 手关节保持背屈,肘关节微屈曲,手臂稍上抬高于肩部水平;病侧卧位时患侧肩向前,患侧肘伸直,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病肢在后,屈膝,脚掌和小腿尽量保持垂直;健侧卧时患侧肩向前伸,肘伸直,患侧髋前伸,屈膝。 ②②被动及主动锻炼:包括肌肉按摩及各关节的活动,入院d1即开始给患肢进行肌肉按 摩,从偏瘫肢体的近端依次反复向远端轻捏肌肉,4~5次/d,20min/次;关节活动由大关节开始至小关节,依次做抬高、伸屈、内收、外展活动,2~3次/d;当瘫痪的肢体功能开始恢复时应鼓励患者增加主动运动,如两手握紧,健肢带动患肢抬高过头、放下,反复训练,逐日增加次数,或者下肢作拱桥位训练。 ③③步行训练:随着病情的好转,先进行床边坐位的训练,之后开始训练站立及步行锻炼, 先在原地踏步,走时宜缓慢,行走时还应养成正确的姿势。 脑血管病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患病后要抓住时机,病情稳定后宜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肢体功能锻炼方法: 1. 床上卧位活动:两手握拳,手臂及下肢交替屈伸或抬起放下。 2. 床上半卧位活动:从床上借助外力(两侧床档或床尾链)坐起,除进行床上卧床活动外,还应增加上下肢撑床等抗阻力练习。 3. 床下半卧位活动:从床上坐起,借外力移于椅子上,作提腿。原地踏步动作。 4. 站立运动:从坐位转为主位,可扶床架或椅背站立,一腿提起片刻再换另一退提起。 5. 步行练习:开始可以扶床架或桌子行走,然后可拉手仗行走,最后逐渐摆脱辅助物行走。 6. 日常行为于精神动作锻炼:让患者自己穿脱衣裤,刷牙洗脸,刚开始可协助患者做,以后逐渐放手让患者单独去做,让患者多作一些摘菜、拨豆,串纸帘等精细动作的训练。 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必要时应有专人陪同,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中风患者 2.3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①按摩:按摩应轻柔缓慢,对瘫痪肌予按摩揉捏,对拮抗 肌予安抚性按摩,可使其放松.②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内旋,外 展被动活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作髋关节和肘关节活动时,注意手法柔和,活动 幅度不宜过大,应≤90..③翻身锻炼:协助,鼓励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运动,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④进行坐位,立位,步行,上下楼梯锻炼.在他人的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 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 1.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主穴:攒竹四白阳白太阳颊车承浆地仓翳风合谷 ( 面部穴位取患侧,循经取穴取双侧) 配穴:风寒证者,配风池;风热证者,配曲池;风痰证者,配丰隆。 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面瘫早期治疗以浅刺轻刺为主,不宜使用电针,针刺量不宜过强。肢体远端的穴位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发病当日即可采用针灸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面部神经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面部神经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鉴于任何年龄,男性>女性。 1、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病初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 2、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Bell`s征);病侧鼻翼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留置于病侧齿颊之间。 3、病变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可有同侧味觉丧失。 1、尽早使用强地松,初剂量为1㎎∕kg∕d,bid,连续5天,以后10日内逐渐减至5mg∕d。 2、抗病毒药物 4、理疗:茎乳孔附近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透热疗法。 1、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温服。本方功可祛风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酸楚等。 2、薄荷糖 3、川芎白芷水炖鱼头 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本方功能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4、姜糖苏叶饮 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沸水浸泡5—10分钟。本方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5、大枣粥 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本方功能 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虚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 6、参枸莲蓉汤 白人参,枸杞子,葡萄干各2克,莲子肉,山药各2克,肉莲蓉,火麻仁各12克,橘红3克,大枣,胡桃肉各2枚,煎汤取药汁服, 口服2—3次。本方有补中益气,兼滋养肝肾之阴的功效。 看了"面部神经炎的最佳治疗方法"的人还看: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 一、功能锻炼的意义及原则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地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视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清原理,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功能锻炼地临床作用 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 (1)体液渗出→肌肉痉挛→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 (2)肌肉收缩→加速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 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 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谢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张→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 三、运动方案制定 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目的来进行的。 (一)基本步骤 1、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 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颈2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 (1)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2)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增强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力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3)被动活动:向心性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2、骨折中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3-6周) 此期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和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损伤基本修复,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断端初步连接,接近临床愈合。 (1)此期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继续做肌肉舒缩锻炼,逐

面神经麻痹治疗总结

面神经麻痹治疗总结 发表时间:2015-01-23T15:59:43.7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5期供稿作者:潘千里雷少云 [导读] 针刺治疗面瘫,疗效一般较好,但也有一部份患者疗效欠佳,迁延不愈。余在临证中,也曾走过弯路。 潘千里雷少云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人民医院 663400) 【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386-0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中医称“ 僻”。多年来,笔者对本病的证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略陈心得如下: 一、远道取穴,避其锐气 针刺治疗面瘫,疗效一般较好,但也有一部份患者疗效欠佳,迁延不愈。余在临证中,也曾走过弯路。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探索,体会到面瘫初期的治疗则是关键,涉及到疗效的好坏和预后的善恶。 面瘫初期的临床症状,除有患侧面部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患眼闭合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歪斜等临床表现外,尚有相当一部份患者,患侧面部板滞,紧迫,甚至拘急。有的表现以患者面颊为甚;有的以患侧眼部和额部明显;也有少数患者两侧同时有板滞、拘急等感觉。但感觉程度有差异(患侧较重)。根据临床实践,面瘫初期大部份患者有上述症状,只是表现程度的轻重和部位不同。此时若急于求成,只顾调整偏斜,局部针刺,可能导致部分患者病情迁延不愈。(特别是风邪旺盛的患者)。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面瘫后遗症的患者,绝大部分都留有患部板滞,拘挛不消。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感受风寒或风热以风邪为主,风邪旺盛时,如行局部刺激,可起反跳作用,邪气不去反助邪。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神经受压,产生面神经炎。故初期也不宜局部刺激。两者的治则是一致的。 笔者认为:面瘫初期,风邪旺盛,邪气方刚,此刻需急治其标,以祛风邪,风邪去,板滞拘急消。再图缓治,调整偏斜,可起事半功倍之效。故采用避峰之法,远道取穴,避其锐气,疏通手足阳明经气,引邪外出,待邪气稍瘥时,再引局部取穴。运用此法,明显提高治愈率,对周围性面瘫基本都能治愈,收到满意的疗效。 二、具体治法 先行远道取穴,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局部取穴。 (一)远道取穴: 1、风寒型:列缺患侧,太冲患侧、合谷健侧、曲池双侧、足三里双侧。均针刺泻法,每日针刺一次。 2、风热型:外关患侧,足临泣或内庭均患侧、合谷健侧、曲池双侧,足三里双侧。均针刺泻法,每天针刺一次。按上法,一般针刺三至五次,最多一周,患部板滞拘急等感觉便消失,此刻病情已趋稳定,可行局部取穴。 (二)局部取穴: 局部取穴以透穴为主,此刻病情稳定,针刺需浅而轻,以免损伤营气,故以卧针刺入。临床实践,透穴比常规取穴,明显提高疗效。选穴如下:口角歪斜者取地仓透颊车,或人中透禾髎,或夹承浆透地仓;患眼闭合不全者,取阳白鱼腰,或巨髎透四白;额纹消失者,取攒竹透阳白或四竹空透阳白;不能皱眉者,取攒竹透鱼腰;迎风流泪者,取迎香透睛明或攒竹透睛明;露齿患唇乏力者,可用皮肤针轻如患唇,患侧头维,下关、翳风、风池等穴均可同时选用针刺,足三里、外关或列缺合谷仍可选用。以上穴位,根据病情侧重,酌情选配。均行针刺补法,隔天针刺一次。 三、病案举例 雍XX,女,42岁,工人,患者于2013年8月5日突然发病,右侧面部发麻,口角歪向左侧,右眼闭合不全。发病后,即去他院治疗,并服用维生素B1、B12、地塞米松等药物。共针五次,症状有增无减。至8月15日,来本院门诊。检查:蹙额、皱眉不能、流泪、额纹消失、彭腮漏气、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左侧,伴头痛,全身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按风寒型,首先采用远道取穴,疏通阳明经气。患者当时就感到面部轻松舒适。针刺三次后,(每天一次)患侧面部板滞拘急消失。第四次来诊,去左曲池,太冲,加患侧地仓透颊车,攒竹透鱼腰,迎香透睛明,左合谷、双足三里均针刺补法,隔天一次,前后共计六次,未用任何药物,诸证悉平。随访二年余,无任何不良后遗症。 四、讨论与体会 笔者提出“避峰”的观点,是针对面瘫初期风邪旺盛时,采用远道取穴,可起立竿见影之效,明显提高治愈率,对周围性面瘫均能基本治愈,收到满意的疗效。有的患者,辗转几经,久治不愈超过半年或一年以上的,仍有板滞拘急不消,此时仍应远道取穴为主,但远道和局部可同时治疗,攻补兼施。 针刺治疗面瘫,把握好时间是关键,风邪稳定后,要不失时机,辩别侧重,有的患者病变偏重于颜面上半部,如若单独调整口角歪斜,就会延误病情。

面 神 经 炎 针灸疗法

面神经炎 一.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①.常规针刺疗法: Ⅰ.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筋经。 Ⅱ.针灸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阳白、下关、迎香、翳风、合谷、曲池,颊车透地仓,阳白透鱼腰、四白透迎香, Ⅲ.随证加减:风寒证加风池、外关;风热证加风池、曲池;抬 眉困难加攒竹;体虚者加足三里、三阴交;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Ⅳ.针刺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面部穴位多取透穴刺法,初期面部穴位不宜过重,多轻刺浅刺;恢复期可加灸法。 ②.其他针灸疗法: Ⅰ.皮肤针法:取患侧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地仓、颊车、牵正,用轻叩法,以局部微红为度。后期可使轻微出血,再用小火罐吸拔5~10分钟,至局部皮肤微紫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适用于各型各期。 Ⅱ.温针灸法:适用于风寒型及气血不足型。取颧髎、下关、曲池、三里、外关等穴,加艾灸行温针灸。或悬灸面部。注意防烫伤。 Ⅲ.拔罐疗法:适用于风寒型和气血不足型。用小号火罐行面部闪罐。 不要刺激太强,以温热舒适、不留罐印为度。注意防烫伤。 Ⅳ.穴位注射:取患侧阳白、四白、颊车、地仓,太阳、牵正、下关、翳风及双侧曲池、足三里,选维生素B12或兰他敏注射液,面穴0.2 -0.3ml/穴,体穴1~2ml/穴。每次取3~4穴注射,隔日一次。适用于各型各期。 Ⅴ.敷贴疗法:取患则太阳、颊车、地仓、颧髎、牵正、下关、阳白等穴,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2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麝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团,

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适用于早期或恢复期。 Ⅵ.电针疗法:颊车与地仓、阳白与四白各为一组,各接电极一头,以断续波刺激10~20min,通电15分钟,通电量以面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电针宜于后期使用,急性期多不宜使用。适用于恢复期及发病时间较长者。 ③针灸推广技术—“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急性期是否针刺在学术界有较大争议,西医学认为早期不宜针刺,若针刺会加重局部水肿。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早期针灸介入对于促进病情好转,预防慢性致残很有帮助,所以一旦发病可立即应用“经筋刺法”进行治疗。该法适应于各期周围性面瘫神经麻痹。无特殊禁忌症。Ⅰ.治法:疏调经筋 Ⅱ.针灸取穴:主穴:阳白四透、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颧髎、太阳透地仓。配穴:闭目露睛加四白两透、睛明;口歪甚者加下关; 面瘫初起加风池、翳风、对侧合谷。 Ⅲ.针刺体位:基本要求是穴位充分暴露,肌肉充分放松,体位舒适安稳,且能持久保持。本针刺法取穴方便,坐卧位均可。建议初次针刺者选用卧位,以防精神紧张、晕针等。 Ⅳ.针刺操作:以上诸穴均每日针刺一次,留针20分钟。 主穴:阳白四透:采用一穴四针,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针 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进针1寸,施捻转泻法。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指两穴之间按照阳明经筋循行,采取多针浅刺(以进入皮内为度)、排刺,每隔0.5寸1针,施捻转泻法。颧髎:直刺0.5寸,施捻转泻法。太阳透地仓:太阳向下穿颧弓透向地仓,进针2.5寸,施捻转泻法。 配穴:四白两透:采用一穴两针,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针向目内眦、目外眦,进针1寸,施捻转泻法,睛明:直刺0.5寸,不施手法。下关:直刺1寸,施平补平泻手法。风池:进针1寸, 施捻转泻法;翳风、合谷均直刺1寸,施捻转泻法。

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神经炎,俗称"面瘫"。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一、急性期 起病在1~2周内。此期主要是控制炎症性水肿,改善局部血循环,减少神经受压。常用药物为: 1、使用皮质酮类药物以减轻面神经水肿。从起病日开始泼尼松片口服,每日3次,日剂量45-60mg,3日后逐步减量,不超过10日;也可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2、血管扩张药:菸酸片口服,100mg,每日3次;或地巴唑片口服,20-30mg,每日3次。 3、阿司匹林片:口服,0.5-1g,每日2次。 4、维生素B1 10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维生素B12 l 000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 5、酌情给予板蓝根、吗啉呱、阿昔洛韦(病毒唑)等抗病毒药。 二、恢复期 起病后2周至2年。此期的治疗主要是尽快使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和加强肌收缩。除继续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外,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兰他敏:2.5mg肌内注射,每日1次;或新斯的明片口服,60mg,每日3次。 2、理疗:电刺激、电按摩等。 3、针刺:地仓、翳风、太阳、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 4、注意保护眼睛:如戴眼镜,无菌液体石蜡滴眼,使用眼药水和抗生素眼药膏等。 5、有人主张面瘫1个月后仍无恢复迹象者,应考虑施行面神经管减压术,但仅对病损位于面神经管内患者有效。 三、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晚期面瘫。外科治疗可以分为静态治疗和动力性治疗。静态治疗主要是将阔筋膜成条状移植于面部,治疗后静态情况下双侧面部表情对称,但动态下患侧不能随健侧运动。动力性治疗一般分为二期,一期是将从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经与健侧面神经吻合,移植神经末

功能锻炼 -

是由原因引起的, 、小 。昏迷患宜翻身、拍背,翻身应在鼻饲或鼻饲后半小时进行。 ,下肢由臀至小腿置低平

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 2.1 功能锻炼的时间早期实行功能锻炼是一项重要的康复措施。根据病情,可以在急性期过后即第2周到第4周起把护理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功能的恢复,因为偏瘫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是病发后的4~6周。 2.2 功能锻炼的方法一般分为3个阶段。 2.2.1 第一阶段偏瘫患者的基本恢复阶段,主要是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卧床期病人尚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早期,卧床不起。这时候,护理人员要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其目的主要是防止肌肉萎缩,并临床示范,教会病人家属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对病人患肢的大小关节做屈膝、屈肘、伸指等被动运动,可以避免因关节长期不用所产生的僵硬,并起到放松肌肉,牵伸挛缩的肌肉和韧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间断辅助病人在床上练习坐起,以过渡到能自己坐起,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练习提腿,伸膝活动。最好在足和踝关节处做一个足托,以防止病人因棉被压足背而形成足下垂。由于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神经发生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易发生褥疮。通常每个2小时翻一次身,并用50%酒精或跌打油进行

按摩。床铺应保持干燥、松软,并保持患者身体卫生,擦浴过程中要注意保暖、水温适当,既防止受凉又要防止被烫伤。病人翻身时,应扣击其背部,鼓励咳痰,防止坠机性肺炎,多吃水果、蔬菜,以保证足够营养摄入量,尤其是水、维生素和纤维素。养成排便习惯,防止便秘。早餐前喝一杯热饮料(热开水、茶水(不是浓茶)、牛奶等,不喝碳酸饮料),以促进肠胃蠕动。为促进排便,还可以按摩腹部,每次5-10次。 2.2.2 第二阶段在部分功能恢复阶段,患者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离床期病人处于恢复期,患肢虽开始有活动的动作,但仍没有力量完成主动运动时,可有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帮助。开始由坐学会站立,先是扶物起立,原地踏步,轮流将两腿抬高,离开地面,在家人的保护下双手扶住椅背或床架向前移动脚步,或一手持拐杖,练习走路,足尽量不要外翻。此时上肢仍多处于瘫痪状态,可以在练习步行时,用宽布将患肢臂肘部吊在胸前,以保持肩关节的功能位。上肢的功能锻炼也应早期进行,通常上肢的恢复要比下肢慢而且困难,这与大脑神经支配的解剖部位有关。最初可以将患肢抬高,做上举动作,能改善上肢的血液循环,在平卧时可以由旁人将上臂放在离身的位置,然后病人自己将上臂移向身体,来回地移动练习,也可做曲臂、伸臂、抬臂、屈肘等活动。对手的功能锻炼除早期采取按摩和被动运动外,应经常做各

面神经炎(面瘫病)病程模板

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6-2 住院号:12793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3月03日 09:30 病例特点: 1、田明兴,男,27岁,自由。 2、主诉:右侧口眼歪斜一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1月前感冒后出现右侧头痛、头晕,三天后晨起自觉右侧面部板滞,出现右侧口角向左侧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说话漏风、喝水漏水、进食夹饭。病后无发热,无心慌、胸闷,无耳痛、耳鸣、耳聋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于广州某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消失,但右侧口眼歪斜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治疗,今来我院就诊,门诊遂以“右侧面神经麻痹”收入院。 病程中精神、睡眠欠佳,饮食、二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乙肝小三阳”病史五年,平素无特殊不适。否认“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T36.4℃ P80次/分 R18次/分 BP130/85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慢性病面容,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异常分泌物,耳廓对称无畸形,茎乳突无压痛,舌前2/3味觉减退,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右侧额纹消失,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鼓腮试验(+),示齿试验(+),抬眉试验(+)。心、肺、腹检查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压痛,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无。 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右侧口眼歪斜”为主症入院,属中医“面瘫病”范畴。青壮年男患,急性起病,病程一月余,病久正气耗伤,气血亏虚,气虚则血运迟滞,血 1

住院病区:针灸科 床号:206-2 住院号:12793 2 虚则肌肤失养,结合舌脉属“气虚血瘀”之象,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2、中医鉴别诊断:中医与“中风”鉴别,本证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不经昏仆而出现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 斜、言语蹇涩等症,发病前多有头晕、胀痛或肢体麻木等先兆,每因恼怒、劳累、酗酒、寒冷而诱发。与该患者病证多不符,不与考虑。 3、中医诊断:面瘫病(气虚血瘀) 4、西医诊断依据:1)青壮年男患,感冒后起病,病程一月;2)因“右侧口眼歪斜一月”入院;3)专科检查:舌前2/3味觉减退,右侧额纹消失,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鼓腮试验(+),示齿试验 (+),抬眉试验(+)。 5、西医鉴别诊断:西医与“中枢性面瘫”鉴别,后者常只限于病变对侧下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额纹正常,额肌运动不受累。头颅CT 检查可见病灶。与本患者病情不符,不予考虑。 6、西医诊断:右侧面神经麻痹 诊疗计划: 1)针灸科常规护理; 2)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 3)口服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B 1、B 2、B 12、甲钴胺等; 4)星状神经节阻滞及静滴黄芪针益气活血、改善微循环; 5)针刺治疗疏经活血通络,取“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 、下关、太阳、牵正、水沟、合谷、太冲、足三里”,“合谷、太冲”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余用平补平泻,中强刺激手法,1日1次,每次留针40min ,起针后配合闪罐法; 6)理疗:右侧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局部热敷; 7)按摩:一指禅推法重点按摩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颧肌、提上唇肌、口轮匝肌、

四肢骨折功能锻炼方法

上肢骨骨折手术临床康复的临床体会 1锁骨骨折的康复 患者受伤后,对骨折行妥善固定,保持功能位置,整复固定后行患侧部位远端及对侧健康肢体有计划活动,从手指、手掌、手腕前臂到肘关节,按照这个顺序由远向近,活动次数由少逐渐增多练习。姿势挺胸提肩,肩关节外展后伸,如挺胸双手交插动作。增加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可以带动患处肌肉血管收缩、舒张、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先在医生护士指导下被动活动,逐渐形成主动训练,训练中手法轻柔,力度适中。正常肩关节姿位:外展50。,前屈20。,外旋25。,肩前屈、肩关节环转活动、两臂作划船动作等,关节功能如不能得到充分恢复,则必须保证其最有效的起码的活动范围。即以关节的功能位为中心,扩大活动范围。如果锁骨骨折伴合并伤不能立即整复的情况下,只能平卧保持复位和固定,在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时,禁忌作肩前屈、内收等动作。定期机能评价,为下步活动调整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肩胛骨骨折的康复 一般情况下提倡早日伤肢功能锻炼。在使用颈腕带或三角巾悬吊固定伤肢2~3周内进行伤肢远端手指抓握.手腕旋转端杯子、端碗、拿筷子.肘关节前屈等活动,配合按摩,恢复肌肉张力,协调肌肉间支能力配。固定2~3周后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首先由患者自己掌握,一般开始不过分活动,双手叉腰外展、前屈、后伸、内收、双手放下来。避免急于求成,过分牵拉肌肉,又防止放任自流,一味轻视功能锻炼,注意心理寻视。按照正确指导方式循序渐进,每天指导、检查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方案。 3肱骨上端骨折的康复 首先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作用和意义,在思想上认识,在行动上合作。早期:一般在伤后2周内,此时损伤部位肿胀消退,骨痂尚未形成,锻炼方式主要限于肢体原位不动,自主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练习握拳、伸指及腕、肘关节活动,练习次数由少到多,频率由慢到快,主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体力而定。手术病人术后在伤肢无痛苦的情况下,即可开始伤肢未固定部位功能锻炼。中期:骨折后3~4周,损伤反应消失,骨痂逐步生长成熟,开始

功能锻炼的原则

功能锻炼的原则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一)主动运动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2.第二阶段: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二)被动运动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三)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1.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2.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若骤然作剧烈活动而使骨断端再移位,同时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不敢进行锻炼,对这样的病人应作耐心说服工作。 3.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的内收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折的内外旋转活动,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挠屈活动等都应防止。 功能锻炼是促使骨折痊愈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疗骨折不能缺少的。骨折部位不同,其锻炼方法也不同。 上肢骨折,主要是握拳,伸屈、外展、内收及大前臂旋转等活动。

解析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耳(Bell)麻痹,属常见病,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大多数病人因受凉,病毒感染引起骨质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缺血、水肿所致,病理变化早期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重者则有轴突变性。 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多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高峰,病初可有病侧耳或下颌角后疼痛,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或闭合无力,闭眼时眼球向外上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尔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笑时露齿,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或吹口哨时漏气。进食物时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且同时伴流泪及流涎。面瘫不完全者起病1~2个月明显好转而后痊愈,年轻者的预后较好,大约3/4的病例可完全恢复,如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则完全恢复的希望不大。 解析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神经麻痹亦无特效治疗方法,急性期应尽早使用皮质激素,静滴地塞米松10~15mg/日,或服强的松20~40mg/日,连续5~7日。如系带状疱疹引起的,则口服阿昔洛韦5mg/kg,每日5次,7~10日。配合应用地巴唑、肌苷、A TP、维生素B1、维生素B12、加兰他敏等,一周后即可理疗、针灸、功能锻炼。 面神经麻痹穴位注射治疗。应用一叶萩碱注射液,4mg/lml/支,于患侧面部穴位注射。取穴,主穴:印堂、太阳、下关、翳风、阳白、听会、头维、四白、颧髎、地仓、颊车、合谷。配穴:失眠多梦配神庭、足三里、三阴交。急躁易怒配阳陵泉、太冲:伴有耳前疼痛配内庭,可选9个穴位,分为3组轮流注射,每日1次,每穴每次注入0.8~1.2mg,12次为1疗程,休息1~2日再开始第二疗程。亦可选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1mg注射上述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注入0.5ml,10次为1疗程。>>专家解析:面部整形四大美丽标准 注意:面部穴位注射不可注入血管内,部分病人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感,一般在停药2~3日后可自愈。 面神经麻痹穴位注线疗法。取穴,一组穴:牵正透颊车,四白透颧髎二组穴:地仓、合谷。三组穴:阳白透头光明、足三里。 面部穴位用0号肠线,其他穴位用4号肠线,注入0.5~1.0cm,足三里取健侧,余穴均取患侧,每周埋线1次。 一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二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三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方法

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方法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它也叫做面瘫,一般都是由于我们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导致的,比如夏季对着窗户或者空调睡觉,一般都是面部发生嘴眼歪斜,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自身形象,而且对我们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它的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方法。 面神经麻痹怎么办? 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方法: 1、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针灸比较难以掌握,一般患者会采用中医的针灸治疗,此法一般不适合急性期治疗,虽然,针灸在民族历代的治疗史上都光辉的记载,但是,对于面瘫治疗还需慎重,因为,毕竟面部肌肉扁平,针灸的创伤刺激容易使面部肌肉纤维化,形成后遗症

2、游医偏方:民间流传偏方“鳝鱼血”治疗面神经麻痹,《世医得效方》以“大鳝鱼一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斜涂右,右斜涂左,以平正即洗去”的治法,这种方法在医学上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为了避免误诊误治导致后期加大治愈难度,应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科学性治疗。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保守面瘫治疗方法,是对面瘫治疗的首选方法。运用抗病毒治疗或者运用激素治疗,这样患者会有肥肿难分症状的出现,同时,需要长时间的服用,药物会对肝肾造成很大的损害。这是面瘫治疗,到面瘫晚期很多医生会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此法是认为是“最后的反击”,但是,由于创伤大,如果不成功则没有挽救的余地了。 4、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针对面神经麻痹晚期时的治疗,也是患者迫不得已的选择,手术治疗有可能会造成肌肉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甚至导致面部的永久性瘫痪。 一旦患有面神经麻痹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错过了与最佳的治疗时期很可能会导致很多后遗症的发生,对以后的生活会带来很大困扰,通过对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方法了解之后,我们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进行有效的治疗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

面神经炎治疗方案(面瘫\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 2009-03-04 22:23 面瘫又叫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就是面部肌肉瘫痪。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 面瘫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为双侧一重一轻型面肌瘫痪,表现为不能蹙额与皱眉,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及Bell现象。口角歪向较健侧,鼓腮时从重病侧漏气,漱口时从重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重病侧牙颊之间。单侧型面瘫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双侧一重一轻型相似。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如双侧同等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则面无表情,不会笑,双眼不能闭严,口唇不能闭严,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不清。中医称之为全面瘫,俗称植物瘫、傻瘫。此三种周围性面瘫起病急,多数是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单侧型和双侧一重一轻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轻重程度会相互转换;或原发病侧肌肉已萎缩,较健康一侧开始瘫痪。这就是常见的口角先歪向一侧,后来又歪向另一侧的道理。另外,还有慢性外中风,不属于周围性面瘫,面肌并不瘫痪,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现为头疼、头紧、耳后疼、耳后紧、颈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脚手发凉、背凉、半身凉、半身紧、面凉、面疼、面紧、面麻、面痒、面抽搐、面痉挛、怕凉、怕风等不适感。也属外中风范畴,要比急性面瘫好治的多,但如治疗不当会迁延多年不愈或导致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脑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正在大出汗时突然受凉。 1)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叫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病损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为核上性面神经麻痹。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2)面瘫手术监测效果更佳 人必须具备正常的面神经,才能够拥有各种表达内心感受的丰富表情。而发生面瘫则会令人额纹消失,不能或无力抬眉、闭眼,嘴角歪向一侧,说话不清晰,丧失表现表情的能力。据介绍,一部分面瘫经过药物治疗可以恢复,而另一部分面瘫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面瘫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在进行治疗前先使用面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术后功能进行评估,而通过面肌电图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可以较明确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术,哪些病人需要服药保守治疗,而且在手术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经监测来帮助施行相应的面神经手术。一般来说,如果早期经过正规治疗,几乎所有的面瘫病人均能够痊愈。

第三节常用功能锻炼方法(1)

第三节常用功能锻炼方法 (一)颈项功(每个动作重复十二到三十六次) 1.与项争力 预备姿势:双足分开,与肩等宽(可取坐位),两手叉腰,头颈正直,目平视。 动作:1抬头望天;2还原;3低头看地;4还原。上身腰部不动,抬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呼吸自然,并逐渐加深。 作用:活动颈部小关节,增加颈部肌力,辅助治疗颈部扭挫伤、落枕和颈椎病引起的头颈项背筋肉酸痛。如能配合热敷则效果更好。 2.向后观瞧 预备姿势:双足分开,与肩的宽(可取坐位),两手叉腰,头颈正直,目平视。 动作:1头颈向右后转,目视右后方;2还原;3头颈向左后转,目视左后方;4还原。作用:同“与项争力” 3.颈项侧弯 预备姿势:同“与项争力” 动作:1头颈向左侧弯;2还原;3头颈向右侧弯;4还原。 作用:同“与项争力” 4.前伸探海 预备姿势:同“与项争力”。 动作:1头颈前伸并侧转向右前下方,目视前下方似向海底窥探一样;2还原;3头颈前伸并侧转向左前下方,目视前下方;4还原。转动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作用:同“与项争力”。 5.回头望月 预备姿势:同“与项争力”。 动作:1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扭转,目视右后上方,似向天空看望月亮一样;2还原;3头颈转向左后上方,目视左后上方;4还原。转动时吸气,还原时呼气。头颈转动时不必向前伸出。 作用:同“与项争力”。 6.颈部环转 预备姿势:同“与项争力”。 动作:头颈向左右各环转一圈。 作用:同“与项争力”。 (二)肩臂功(每个动作重复十二到三十六次) 1.幼鸟受食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下垂。 动作:1屈肘上提,两掌与前臂相平,提至胸前与肩平,掌心向下;2.两掌用力下按至两臂伸直为度。上提时肩部用力,下按时手掌用力,肩部尽量放松,动作宜缓,呼吸均匀自然。作用:增强肩关节的活动能力。对肩部外伤及肩关节周围炎引起的粘连、疼痛有防治作用。2.左右开弓 预备姿势: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掌横放目前,掌心向外,手指稍屈,肘斜向前。 动作:1.两掌同时向左右分开,手逐渐握成虚拳,两前臂逐渐与地面垂直,挺起胸部;2.两上肢仍屈肘,两拳放开,掌心向外,恢复预备姿势。拉开时两臂平行伸开,不宜下垂,肩部稍用力,动作应缓慢,逐渐向后拉,将胸部挺起。 作用:增进肩部肌肉力量,恢复肩关节外旋活动的正常功能。

面神经炎治疗

面神经炎治疗 本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多发生在青壮年,无明显季节性。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起病突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病人病前数日可有耳下或耳后部疼痛,多数病人往往在晨起漱口或吃饭时,突然发现患侧面部发紧,动作不灵。面肌麻痹常只发生于一侧,在1~2天达最高峰。表现为面部表情动作消失,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扩大,闭目不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向健侧,笑时更为明显。患侧不能皱额、鼓腮、示齿、吹口哨等。进食时,食物留滞在齿、颊间,唾液自口角外流;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 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 治疗 西药 ●急性期以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为治疗目的, 常可选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另外还可选用加兰他敏、B族维生素、烟酸、ATP、肌昔、细胞色素C等药物治疗。 中成药 ●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可选用僵蛹片或天麻丸。 验方 ●葛蒲、远志、僵蚕、枳实、红花各6克,胆南星、当归、桃仁各9克,

竹茹4.5克,桑枝15克,全蝎粉(吞)1.2克,豨莶草12克。每日1剂, 水煎服。主治面神经炎。 ●防风30克,全蜈蚣2条(研为细末)。以防风煎汤送服蜈蚣末,日一 剂,晚饭后服,药后避风寒。病程长者加当归、川芎。主治面神经炎。 ●白术20克,人参、天麻各10克,炙甘草、沉香、青皮、紫苏叶、白芷、木瓜各5克,乌药15克。共研细末,每日40~80克,加水200毫升,纱布包,煮沸10分钟,早晚2次分服。10日为1疗程,服1~4个疗程观察疗效。主治面神经麻痹日久者(2年以下)。 ●黄芪100克,当归15克,白附子、僵蚕、全蝎各10克。水煎,滤汁 后加白酒10毫升,1天分3次服完。随症加减。主治面神经麻痹。 敷贴法 ●白芥子10~20克。取白芥子研末,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消毒沙布上,芥子糊面积约为4×4厘米,厚约0.5厘米(小儿均减),敷在患侧相当于地仓、下关、颊车穴之间的部位,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主治面神经炎。局部有烧灼感及轻微不适,去除外敷药后局部可见红肿或少许散在水泡,按烫伤换药2~3次即可,3~5天红肿消退,25天左右皮肤色泽复原。 ●生马钱子适量。将马钱子甲开水浸泡24小时,切成薄片,厚约1毫米,抹去黄黑色油片和碎片,整齐排列于2张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上(约12~18 片),贴患侧面部,5~7天换药1次,一般2次可愈。主治面神经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