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活动试题

成语故事活动试题
成语故事活动试题

一、笔试试卷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B)

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

2、下列哪个成语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C)

A、掩耳盗铃

B、狐假虎威

C、滥竽充数

D、妙笔生花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B)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

4、“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称颂三国时期的医生(C)

A、文与可

B、南郭先生

C、董奉

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C)

A、打草惊蛇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A)

A、画龙点睛

B、百步穿杨

C、胸有成竹

D、笔下生花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D)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A)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9、“江郎才尽”讲的是南北朝时(B )的故事。

A、江巨孝

B、江淹

C、孟子

D、方仲永

10、如果你能( B ),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A、一毛不拔

B、举一反三

C、万众一心

D、三心二意

11、“七步之才”说的是( C )的故事。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曹爽

12、“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着名的(A)庖丁的故事。

A、厨师

B、画家

C、医生

D、老师

13、“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 C )

A、聪明才智

B、漂亮牙齿

C、漂亮言辞

D、文章格式

14、只要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收到( B )的效果。

A、举一反三

B、事半功倍

C、亡羊补牢

D、事倍功半

15、“运筹帷幄”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 C )。

A、项羽

B、子路

C、张良

D、诸葛亮

二、请选择与下列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10分)

16、滥竽充数(B)

17、胸有成竹(E)

18、画龙点睛(C)

19、妙笔生花(A)

20、请君入瓮(D)

A李白B南郭先生C张僧繇D周兴E文与可

三、请在下面空格中填上适当的颜色,组成四字成语。(30分)

(黄)袍加身灯(红)酒(绿) (白)纸(黑)字万古长(青)(紫)气东来(青黄)不接面(红)耳(赤)(黑白)分明

姹(紫)嫣(红)(银)装素裹(绿)树成阴漆(黑)一团(青)红皂(白)(绿)草如茵

四、在下面()里填上人体某部分名称,组成四字成语。(30分)

( 唇)枪(舌)剑袖(手) 旁观孤(掌) 难鸣屈(指)可数(胸) 有成竹(口)蜜(腹)剑鼠(腹)鸡(肠)( 腰)缠万贯得(心)应( 手) ( 肺腑)之言牵(肠)挂(肚) 促(膝)谈(心) (胆)大(心)细(背) 水一战一( 臂)之力

二、成语造句

料事如神眉飞色舞足智多谋神采奕奕融会贯通

博大精深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呆若木鸡举一反三

垂头丧气才华横溢勃然大怒出类拔萃喜出望外

集思广益悠然自得喜笑颜开走马观花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欣喜若狂无动于衷

三、成语故事

囊萤映雪负薪挂角悬梁刺股凿壁借光

以荻画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囫囵吞枣不耻下问鹿乳奉亲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精忠报国立木为信一诺千金

成语故事测试题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 知变通。() A掩耳盗铃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D叶公好龙 2、下列哪个成语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A掩耳盗铃B狐假虎威 C 滥竽充数D妙笔生花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杏林春满 4、“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称颂三国时期的医生() A文与可B南郭先生C董奉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A打草惊蛇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A画龙点睛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10、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是比喻某人用来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A画龙点睛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二、请选择与下列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 11、滥竽充数()12、胸有成竹()13画龙点睛()14妙笔生花()15 请君入瓮()A 李白B南郭先生C张僧繇D周兴E文与可 三、判断题。 1、皮诺乔听狐狸和猫的话,真的种出了金币。() 2、在“玩儿国”皮诺乔长出了驴耳朵。() 3、皮诺乔的金币被偷之后,他自己反而坐牢了。() 4、皮诺乔和爸爸是在大鲨鱼的肚子里相见的。() 5、给匹诺曹看病的三个医生是乌鸦、啄木鸟和蟋蟀。()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第一课水滴石穿 一、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 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自相矛盾》我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8成语故事练习题

8 成语故事 班级姓名学号 一、看拼音,写词语。 Kuākǒu sāi bāng wéi guān fèng lùyǎn zòu ( ) ( ) ( ) ( ) ( ) chuōchuān pèi fúshényùn qiáng bìbìzhēn ( ) ( ) ( ) ( ) ( ) 二、造句。 ……总是…… ……不要……而要……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口()舌惊叹不()乌云()布张牙()爪 点()之笔电闪雷()()不舍名()其实 四、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乌云密布——

惊叹不已—— 2、“霎时间”表示时间短暂,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3、游客们为什么会惊叹不已? (二)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男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鳃帮,()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俸禄”的意思。 俸禄—— 3、“滥竽充数”中的“滥”指什么?为什么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给下面的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七、按要求写成语。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3、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4、非四字成语:、

小学成语大比拼活动方案完整版

小学成语大比拼活动方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成语大比拼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巩固已学的成语,扩大词汇积累,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2、让学生感受合作竞争的热烈、紧张与欢乐,培养健康向上的积极情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录相 2、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比赛过程中播放) 3、头饰若干个(每队队员戴在头上);信封8只(装参赛题目);彩纸片若干(用于抛撒获胜队伍)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相,导入活动。 1、播放成语故事录相(刻舟求剑) 2、导语:多么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呀!我想,大家伙的记忆仓库中,一定也储存了许多有意思的成语。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让这些成语和我们的思维一起放飞。比一比、拼一拼,相信自己我能行。 3、邀请主持人(学生)共同参加活动。 二、介绍参赛队伍,宣传活动方式 1、介绍四支参赛队伍。 a、猛虎队(口号:猛虎、猛虎,野兽之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摩。哎!) b、开心队(口号:开心、开心,开启心灵门,开动幸福车,开出风采,开出本领。哎!) c、巨龙队(口号:巨龙、巨龙,东之方龙,神龙在天,万物降伏。哎!) d、必胜队(口号:必胜、必胜,帷幄运筹,胜算在握,唯我必胜。哎!) 2、宣传活动方式。 全班分成四支队伍,以队为单位进行比赛,累积计分,一比高下。 三、开始活动。 第一关记忆大奉送 1、请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每写对一个加50分,时间三分钟。

参考:雁过留声鹅毛大雪笨鸟先飞乌鸟私情生龙活虎 九牛一毛雏鹰展翅鱼贯而入鸡飞狗走狼奔豕突 群龙无首狡兔之窟老马识途 2、数字是我们每天打交道的好朋友,成语中也包含了很多数字,比如“千山万水”。请写出带有数字的成语,每写正确一个加50分,时间三分钟。 参考:万水千山千仓万箱一往无前人一已百欢聚一堂 沧海一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昙花一现十围之木树高千丈 约法三章一诺千金一字千金 3、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的世界,大自然与我们悉悉相关,你们能否写出与大自然相联系的成语试试看,每写一个加100分呀!时间五分钟。 参考:春暖花开绿水青山****满园金风送爽天朗气清 星移物换瓜熟蒂落雪窟冰天百花盛开春风化雨 流星赶月众星捧月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一春 叶落归根洪云托月和风细雨 4、主持人统计得书。师鼓励后进,表扬先进。 第二关风险必答 1、参赛要求:请各代表队分别选择二道题目进行必答,时间二十秒,答对加100分,答错不扣分。 2、参赛题目: ①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们常用“光阴似箭“来形容它,请问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日月如梭) ②东西太多了,简直让人看不过来。它是说的哪个成语,请选择。(b) a 眼花缭乱 b 目不暇接 ③勤劳是我们学好本领最简单而又最聪明的办法。因为_____请用成语回答(勤能补拙) ④知识就像是无边的海洋,而我们所掌握的只是一丁点。这个意思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沧海一粟) ⑤四个提示,请说出是哪个成语提示一:****,提示二:子弹,提示三:站岗,提示四:军事演习。(荷枪实弹)

成语故事测试题一

成语故事测试题一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A掩耳盗铃B守株待兔C滥竽充数D叶公好龙 2、下列哪个成语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A掩耳盗铃B狐假虎威C滥竽充数D妙笔生花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杏林春满 4、“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称颂三国时期的医生() A文与可B南郭先生C董奉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A打草惊蛇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A画龙点睛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10、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是比喻某人用来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A画龙点睛B请君入瓮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二、请选择与下列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 11、滥竽充数()12、胸有成竹()13画龙点睛()14妙笔生花()15请君入瓮()A李白B南郭先生C张僧繇D周兴E文与可

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阅读试卷

《成语故事》阅读试题(10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 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 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 A、刮目相看 B、罄竹难书 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 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A、守株待兔 B、井底之蛙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谢安 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 B、韩信 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三、连线题(10分) 滥竽充数李白 胸有成竹南郭先生 画龙点睛周兴 妙笔生花张僧繇 请君入瓮文与可 四、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三年级成语大赛活动方案

弘扬中华文化,品味成语经典 ——三年级成语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为了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积累、运用成语,体会成语的魅力,激发学习成语的热情。 2.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造力。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瑰宝,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 4.以活动促阅读,以阅读促活动,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习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体验读书的乐趣。 5、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行为习惯。 二、活动时间 4月15日周五 三、活动地点 五楼微格教室 四、活动对象 华山中学小学三年级全体学生及老师 五、比赛要求 各位参赛选手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观众遵守赛场纪律,各班纪律纳入比赛考核之中。 六、评分标准

比赛采用累计加分制,评委现场打分。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4名 八、活动安排 1.评委:王素梅、刘晓丽、袁玉婷、高娅那、董显 2.摄影负责人:赵秀玲 3.主持人:王晓云 4.计时人员:石莉 5.奖状打印:王晓云 6.届时请各班学生按时、有序地入场,在制定位置入座,认观看比赛,请班主任协助维持场内纪律。 九、活动流程 开场:成语是我国汉语言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简练概括,含义深刻。尤其是成语背后的有趣故事常可以引人深思。今天,我们举行“弘扬中华文化,品味成语经典”成语大赛,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成语的美妙之处,期待同学们的精彩表现! 现场嘉宾介绍 成语接龙展示 第一轮成语听写

比赛规则:要求参赛选手正确书写老师读的成语,不能有错别字,一个正确得一分。每轮5个成语,一共两轮。(主持人根据成语听写列表听写,评委根据答案评分,学生答卷写明班级) 赛前准备:每轮每班1人,7张桌子,7把椅子,A4纸,铅笔。 人员安排:石莉负责收取答卷并分发给评委老师。 讲一个成语故事 评委宣布第一轮评分结果,各班负责老师填成绩 第二轮看图猜成语 比赛规则:要求选手选数字,根据数字背后的图片猜出成语后说出答案,答对一个即加一分,同班同学可以帮助,如果同班没有人知道,其他班可以举手抢答,如果回答正确,给自班加一分。(每个班3张共有21张图片) 第三轮我来描述你来猜 比赛规则:每个班选两名同学,一个看大屏的提示快速描述故事内容、含义或者用动作表现出来,但不能出现成语名字中的字,另一个同学根据他的描述说出成语名字,每班限时30秒。 人员安排:石莉计时 第四轮谁是火眼金睛(抢答) 比赛规则:主持人出示含有错别字的成语,发现错字的同学

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Word版

《成语故事》选择题 1、“江郎才尽”讲的是南北朝时()的故事。 A.王珣 B.江淹 C.孟子 2、如果你能(),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A.一毛不拔 B.举一反三 C.万众一心 3、()是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 A.开卷有益 B.专心致志 C.不耻下问 4、“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庖丁的故事。 A.厨师 B.画家 C.医生 5、小红的学习成绩(),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A.不学无术 B.名列前茅 C.有名无实 6、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就叫() A.取长补短 B.举一反三 C.大材小用 7、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说的就是成语()。 A.一鸣惊人 B.青出于蓝 C.天下无双 8、“七步之才”说的是()的故事。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9、“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说的就是成语() A.一蟹不如一蟹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大材小用 10、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抓紧时间学习,说的是成语() A.手不释卷 B.专心致志 C.呕心沥血 11、只要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收到()的效果。 A.举一反三 B.事半功倍 C.亡羊补牢

12、孟母为了使()成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13、“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 A.聪明才智 B.漂亮牙齿 C.漂亮言辞 14、“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指五车()。 A.菜 B.书 C.钱 15、思想集中,一心一意,说的是成语()。 A.举一反三 B.手不释卷 C.专心致志 16、淳于髡用谜语()来劝勉齐威王整顿朝纲,收复失地,振兴齐国。 A. 废寝忘食 B.一鸣惊人 C. 半途而废 17、市场的某些产品的质量一个比一个差,真是() A.指鹿为马 B.捉襟见肘 C.一蟹不如一蟹 18、赵王派()出使秦国,向秦王献和氏璧。 A.蔺相如 B.胡亥 C.李斯 19、“运筹帷幄”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 A.项羽 B.子路 C张良 20、()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A.走马观花 B.毛遂自荐 C.掩耳盗铃 21、对喜爱的物件玩赏不休,就会丧失进取心。这就是成语()的意思。 A.半途而废 B.玩物丧志 C.运筹帷幄 22、蜀国丞相诸葛亮劝告刘禅应该发奋图强、振奋精神,万万不能够()。 A.不学无术 B.不耻下问 C.妄自菲薄 23、人们常用成语()来比喻犯了同样错误,程度轻的讥笑程度重的人。 A.走马观花 B.杞人忧天 C.五十步笑百步

《成语故事》阅读教案

成语故事 第一课水滴石穿 一、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

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这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最新阅读试卷格林童话成语故事

二年级课外阅读测试题 《格林童话》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在《小红帽》的故事中,是救了小红帽和她的外婆。 2.在《魔鬼的三根金发》的故事中,魔鬼的妻子把年轻人变成了,躲进自己的衣袖里。3.大拇指先进了的胃,侥幸逃脱,又被吞入肚中。 4.《青树枝》中的隐士非常希望自己将来能。 5.《格林童话》是国民间故事集。 6.《十二个猎人》中,未婚妻要求父亲变个和她面貌、姿态和体型完全一样的女孩。7.《石竹》中,上帝赐给王后一个具有“”本领的儿子。 8.《金鸟》中的狐狸让王子射死它,然后割下和。 9.《草驴》中,少年猎人给老巫婆和姑娘吃下,使她们变成了草驴。 10.《七只乌鸦》中,女孩在最后一个小杯子里放进她带来的父亲的。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新皇后最后一次想用()害死白雪公主。A毒酒 B毒苹果 C毒梳子 2.故事《金鹅》中的小傻瓜是从()得到金鹅的。A最老的树中B石头中 C鹅窝里3.人们为什么叫灰姑娘为“灰姑娘”,因为()。 A她身上沾满了灰,又脏又难看B她皮肤是灰色的C她姓灰,所以人们叫她灰姑娘4.王子是拿着()找到灰姑娘的。A漂亮的衣服B帽子 C水晶鞋 5.在《猫和老鼠做朋友》的故事中,猫欺骗老鼠偷吃了() A面包B蜂蜜C肥油 6.在《青蛙王子》的故事中,小公主的()掉进了深水潭,是青蛙为她找到的,后来公主嫁给了青蛙王子。A钻石B金球C镜子 7.《一笔好交易》中()使公主开心大笑。A农夫B国王C士兵 8.睡美人沉睡了()年后被王子救出?A一年B十年C一百年9.《三根羽毛》中是谁帮助小王子“缺心眼”赢得了三次比赛,最后继承了王位?() A、牧羊人 B、大蟾蜍 C、老鼠 10.下列童话故事选自《格林童话》的是( ) A《海的女儿》B《丑小鸭》C《灰姑娘》D《小木偶奇遇记》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狼和七只小羊》中七只小羊全被狼吃掉了。() 2.驴子只请猎狗和猫去不来城当音乐家。() 3.《小精灵和老鞋匠》中老鞋匠一直过着贫穷的日子。() 4.《死神教父》中年轻人因一次违背死神命令而死了。() 5.《三根羽毛》中老三被大家称为“傻瓜”。() 6.《星星银币》中小女孩很爱帮助人。() 7.《渔夫和他的妻子》中,当渔夫的妻子要求对太阳和月亮发号施令时,比目鱼又让她回到了以前的那所破房子中。() 8.《十二兄弟》中,十二个王子为了就小公主被火烧死了。()

成语故事活动方案

成语故事积累活动方案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教学生去积累好词,前提很好,但是运用起来往往达不到一个很好的成效。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成语的意思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所以才会在作文当中一直出现使用不当的问题。因此我们想通过这个活动的举办,让学生不仅仅是去积累成语,更是让孩子去理解成语,以便在作文中的合理利用,提高使用的正确率。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于成语故事的理解,提高成语运用的正确率。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这个成语故事积累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更懂得使用。 二、活动构想 1、制定可行的成语故事积累计划。 2、组织比赛,检查学生的积累程度。 三、活动对象 感兴趣的所有学生 四、具体措施 (一)成语故事积累计划 一个月的成语故事积累。一个月中,每天坚持让学生朗读一个成语故事,以语音的方式发到微信读书群中,由所负责的老师每天记录,一个月里不间断。(二)比赛 1、笔试 2、用抽中的成语造句 3、完整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五、比赛结果 通过以上三轮比赛决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授予奖状和奖品。 一、笔试试卷

(总分100分)出卷人:余月秀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B ) 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 2、下列哪个成语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C ) A、掩耳盗铃 B、狐假虎威 C、滥竽充数 D、妙笔生花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B )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 4、“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称颂三国时期的医生( C ) A、文与可 B、南郭先生 C、董奉 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C ) A、打草惊蛇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A ) A、画龙点睛 B、百步穿杨 C、胸有成竹 D、笔下生花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D)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A )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9、“江郎才尽”讲的是南北朝时( B )的故事。 A、江巨孝 B、江淹 C、孟子 D、方仲永 10、如果你能( B ),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A、一毛不拔 B、举一反三 C、万众一心 D、三心二意 11、“七步之才”说的是( C )的故事。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曹爽 12、“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 A)庖丁的故事。 A、厨师 B、画家 C、医生 D、老师 13、“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 C ) A、聪明才智 B、漂亮牙齿 C、漂亮言辞 D、文章格式 14、只要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收到( B )的效果。 A、举一反三 B、事半功倍 C、亡羊补牢 D、事倍功半

成语故事教学方案

成语故事教学方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仗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⑴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提醒其比喻义。 ⑵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醒课习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教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⑹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规定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络上下文理解词义。

(完整word版)成语故事活动试题

一、笔试试卷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B ) 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 2、下列哪个成语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C ) A、掩耳盗铃 B、狐假虎威 C、滥竽充数 D、妙笔生花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B )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 4、“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称颂三国时期的医生( C ) A、文与可 B、南郭先生 C、董奉 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C ) A、打草惊蛇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A ) A、画龙点睛 B、百步穿杨 C、胸有成竹 D、笔下生花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D)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A )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9、“江郎才尽”讲的是南北朝时(B )的故事。 A、江巨孝 B、江淹 C、孟子 D、方仲永 10、如果你能( B ),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A、一毛不拔 B、举一反三 C、万众一心 D、三心二意 11、“七步之才”说的是( C )的故事。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曹爽 12、“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A)庖丁的故事。 A、厨师 B、画家 C、医生 D、老师

(完整版)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1

《成语故事》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 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 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 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二、选择题 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A、囫囵吞枣B、江郎才尽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A、破釜沉舟B、 弄巧成拙 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A、刮目相看B、罄竹难书

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A、杞人忧天 B、愚公移ft 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 见识。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A、司马相如B、王羲之 7.“东ft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曹操B、谢安 8.“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A、口吃B、好说谎 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A、刘邦B、韩信 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B、一种官职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 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三年级成语大赛活动方案完整版

三年级成语大赛活动方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弘扬中华文化,品味成语经典 ——三年级成语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为了引导自觉主动地学习、积累、运用,体会成语的魅力,激发学习成语的热情。 2.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造力。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瑰宝,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 4.以活动促阅读,以阅读促活动,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习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体验读书的乐趣。 5、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行为习惯。 二、活动时间 4月15日周五 三、活动地点 五楼微格教室 四、活动对象 华山中学小学三年级全体学生及老师 五、比赛要求 各位参赛选手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观众遵守赛场纪律,各班纪律纳入比赛考核之中。 六、评分标准

比赛采用累计加分制,评委现场打分。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4名 八、活动安排 1.评委:王素梅、刘晓丽、袁玉婷、高娅那、董显 2.摄影负责人:赵秀玲 3.主持人:王晓云 4.计时人员:石莉 5.奖状打印:王晓云 6.届时请各班学生按时、有序地入场,在制定位置入座,认观看比赛,请班主任协助维持场内纪律。 九、活动流程 开场:成语是我国汉语言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简练概括,含义深刻。尤其是成语背后的有趣故事常可以引人深思。今天,我们举行“弘扬中华文化,品味成语经典”成语大赛,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成语的美妙之处,期待同学们的精彩表现! 现场嘉宾介绍 成语接龙展示 第一轮成语听写 比赛规则:要求参赛选手正确书写老师读的成语,不能有错别字,一个正确得一分。每轮5个成语,一共两轮。(主持人根

成语故事测试题带答案

《成语故事》测试题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B) A掩耳盗铃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D叶公好龙 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B ) A 曹植B孔子C 张良D司马睿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B )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杏林春满 4、“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 A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 A文与可B南郭先生C董奉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A ) A升堂入室B生吞活剥C黔驴技穷D寻章摘句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D ) A 妙笔生花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画龙点睛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D )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A )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D )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A )的人。 A.贪生怕死 B.不学无术 C.卧薪尝胆 A. 废寝忘食 二、填空题 1.“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 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 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其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有个南郭

幼儿园课题成语故事教学

幼儿园课题成语故事教学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 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 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 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 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 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 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 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 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 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子训好的鸡却

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甭提了。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二年级《成语故事》阅读检 测题

二年级《成语故事》过关阅读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 我会认,写出加点字的拼音。(共6分) 半途( )而废 如火如荼( ) 按图索骥( ) 买椟( )还珠 司空见惯( ) 亡( )羊补牢 二、我会填(共18分) 拔( )助( ) 叹为( )( ) ( )诚( )公 闭( )思( ) 杞人( )( ) ( )滴( )穿 大( )灭( ) 东山( )( ) ( )斧( )舟 三、寻经据典,人语相连(20分) 纸上谈兵 赵高 || 望梅止渴 勾践 精忠报国 蔺相如 || 三顾茅庐 曹植 指鹿为马 赵括 || 卧薪尝胆 刘备 完璧归赵 岳飞 || 七步成诗 韩信 入木三分 王羲之 || 背水一战 曹操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学习不能( )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 C、名落孙山 D、夜郎自大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 )才有可能取胜! 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 C、卧薪尝胆 3.只要我们发扬( )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 4.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 )一样,没什么见识。 A、守株待兔 B、井底之蛙 5.“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 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 6.刘备、诸葛亮是下面哪个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 A.声东击西 B.草木皆兵 C.郑人买履 D.三顾茅庐 7.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的成语是( )。 A.含沙射影 B.三顾茅庐 C.狐假虎威 D.拔苗助长 8.“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 )。 A.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B.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3 (1)

《成语故事》阅读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 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 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A、刮目相看 B、罄竹难书 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 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 A、守株待兔 B、井底之蛙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A、司马相如B、王羲之 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曹操B、谢安 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 A、口吃B、好说谎 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B、韩信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 11.刘备、诸葛亮是下面哪个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A.声东击西 B.草木皆兵 C.郑人买履 D.三顾茅庐 12.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的成语是()。 A.含沙射影 B.三顾茅庐 C.狐假虎威 D.拔苗助长 13.比喻坚决断绝关系的成语是()。 A.三言两语 B.程门立雪 C.东施效颦 D.一刀两断 14.与“形影不离”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A.形影相随 B.开门见山 C.诲人不倦 D.游刃有余

15.“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 A.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B.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C.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D.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应该适可而止。 16.从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得出来的成语是()。 A.同甘共苦 B.一片冰心 C.单刀直入 D.千辛万苦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三、连线题(5分) 滥竽充数李白 胸有成竹南郭先生 画龙点睛周兴 妙笔生花张僧繇 请君入瓮文与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