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测试题

合集下载

四年级成语故事检测卷一四

四年级成语故事检测卷一四

四年级成语故事检测卷(一) 一、成语填空按图索()百步穿()半途而()兵不厌()草木()兵赴汤()火门可()雀名落()山石()天惊一毛不()天衣无()世外桃()怒发冲()望梅止()()在旦夕一败()地二、成语故事人物连连看爱屋及乌乐广百发百中韩信杯弓蛇影姜太公背水一战公明仪病入膏肓扁鹊对牛弹琴养由基囊萤映雪车胤怒发冲冠蔺相如三顾茅庐武则天名落孙山孙山请君入瓮刘备守株待兔宋人三、判断题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缺乏自知之明,显得愚蠢可笑。

()2、草船借箭这则成语出自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

()3、高山流水这则成语用以比喻乐曲高妙,也比喻知己或知音。

()4、“乐不思蜀”的意思是现在感到很快乐,不再思念蜀国,表示乐而忘返或者了而忘本。

()5、“青出于蓝”讲述的是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6、“鹬蚌相争”经常和“渔翁得利”联用,比喻两败俱伤。

()四、成语含义知多少:请选择与下列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1、画蛇添足:A、多此一举B、雕虫小技C、不学无术()2、滴水穿石:A、石破天惊B、锲而不舍C、精卫填海()3、惊弓之鸟:A、风吹草动B、打草惊蛇C、风声鹤唳()4、栩栩如生:A、入木三分B、惟妙惟肖C、生花妙笔()5、趾高气扬:A、自相矛盾B、卧薪尝胆C、有恃无恐()6、悬梁刺股:A、闻鸡起舞B、以卵投石C、与虎谋皮()成语故事检测卷(二)一、填空题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有关。

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

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

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历上”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在日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

《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

《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中,多余的行为是指什么?A. 画蛇B. 添足C. 喝酒D. 比赛答案:B2. 成语“守株待兔”的寓意是什么?A. 等待机会B. 守旧不变C. 坐享其成D. 勤奋努力答案:C3. 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中,楚人为什么没有找回剑?A. 船在移动B. 剑已经沉入水底C. 船上没有剑D. 楚人忘记了剑答案:A二、填空题1.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南郭先生假装会吹______。

答案:竽2.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中,客人误将墙上的______看成了蛇。

答案:弓影3.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中,小偷认为只要自己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听不见,这体现了“掩耳盗铃”的寓意是______。

答案:自欺欺人三、简答题1. 请简述成语“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答案: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为了不忘国耻,他每天睡在柴草上,尝一口苦胆,以此激励自己,最终成功复仇。

2. 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中,项羽是如何表现其决心的?答案:秦朝末年,项羽在巨鹿之战前,命令士兵砸破锅,沉掉船,以此表明他们没有退路,必须全力以赴,最终大获全胜。

四、论述题1. 请论述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答案:成语“狐假虎威”源自《战国策》中的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其寓意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显示自己的威风。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却依靠他人权势来炫耀自己的人。

例如,在职场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与高层领导关系密切而显得格外有影响力,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相应的能力,这就是“狐假虎威”的现代体现。

2. 成语“塞翁失马”的故事中,塞翁的态度是怎样的?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答案:成语“塞翁失马”的故事中,塞翁面对失马的不幸,没有过度悲伤,而是保持了平和的心态,认为事情可能还有转机。

后来,失马带回了一匹好马,塞翁的儿子却因骑马摔断了腿,塞翁依然没有过度悲伤,认为这也可能是好事。

成语测试题目及答案

成语测试题目及答案

成语测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是:A. 画蛇时多画了脚B. 做事过度,反而弄巧成拙C. 画蛇时画得非常逼真D. 画蛇时画得非常快2. 下列成语中,哪一个与“杯弓蛇影”意义相反?A. 画龙点睛B. 无中生有C. 画蛇添足D. 画饼充饥3. 成语“掩耳盗铃”用来形容:A. 做事不计后果B. 做事自欺欺人C. 做事非常谨慎D. 做事非常果断二、填空题4. 成语“________”用来形容做事不择手段,不顾后果。

答案:不择手段5. “________”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非常勇敢,不畏艰难。

答案:勇往直前6. 成语“________”形容一个人非常聪明,能够迅速理解并解决问题。

答案:聪明绝顶三、解释题7. 解释成语“对牛弹琴”的含义。

答案: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或对不欣赏艺术的人谈论艺术,徒劳无功。

8. 解释成语“井底之蛙”的含义。

答案:比喻视野狭窄,见识有限的人。

9. 解释成语“破釜沉舟”的含义。

答案:比喻下定决心,不留退路,全力以赴。

四、连线题10. 将下列成语与对应的解释连线。

A. 狐假虎威 1) 比喻做事有始有终B. 画龙点睛 2) 比喻借助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C. 有始有终 3) 比喻在关键处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完美答案:A-2) B-3) C-1)五、判断题11. 成语“滥竽充数”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有才能的人中间。

()答案:正确12. 成语“一箭双雕”是指用一支箭同时射中两只雕,比喻一举两得。

()答案:正确13. 成语“刻舟求剑”是指在船上刻记下剑掉下去的位置,然后下水去找剑,比喻做事不切实际。

()答案:正确六、简答题14. 请简述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及其寓意。

答案: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讲述了一个边塞老人的马跑丢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但老人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后来,这匹马带回了一匹好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情的好坏往往难以预料,有时看似不幸的事情,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测试题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测试题
7、妈妈买了一箱苹果,仔细一看,竟然有几个的坏苹果。
8、家乡的变化简直翻天覆地,回家时要不是我,一定会发费周折的。
9、他的着作广为流传,人民啧啧赞叹,竞相传抄,那情形真是啊!
10、这部文学作品把贪官刻画得惟妙惟肖,。
11、雷锋做了一火车的好事不留名,可仍然家喻户晓,真是“,下自成蹊”呀!
12、我们要提高警惕,否则,当骗术的时候,就只剩下后悔。
13、“你的数学基础很不扎实,现在还来得及。”老师说。
14、你们两人闹矛盾,不肯合作,结果把机会让给了别人,这不是鹬蚌相争,吗?
四、连线搭配8
花篮铁拐李毛驴吕洞宾
荷花蓝采和玉朝笏张果老
箫何仙姑鼓曹国舅
拐杖韩湘子剑汉钟离
灵活运用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测试题
四年级《成语故事》测试题
姓名班级成绩
一、解释加点字15
半途而废()东施效颦()郑人买履()
狐假虎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破釜沉舟()
歧路亡羊()黔驴技穷()孺子可教()
三顾茅庐()上行下效()守株待兔()
赴汤蹈火()闻鸡起舞()揠苗助长()
二、完成成语62
杯弓蛇()()入膏肓()草惊蛇大义灭()
2、学校艺术节,同学们有的跳舞,有的唱歌……真是,各显神通啊!
3、为了不打扰老师工作,小名在办公室外边等了半小时才进门请教,真是“”的典范!
4、小杰看书走马观花,爸爸批评道:“你这样看书,简直是!”
5、作文课上,李老师说:“说话、写文章要抓住要点,切忌。”
6、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却认为是他们的,他们的痴心妄想终成为。
对牛弹()高枕无()邯郸学()画龙点()
惊弓之()井底之()刻舟求()买椟还()
名()孙山莫()有南辕()辙杞人()天

小学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

小学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

小学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故事中缺失的成语。

- ()的狐狸:形容人不怀好意,心怀叵测。

- 画蛇():比喻做事做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 亡羊补():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补救,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守株待():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 刻舟求():比喻拘泥而不知变通,或固执己见,不知实际情况已变化。

二、选择题2. 下列成语故事中,哪一个成语表示“做事要适可而止”?A. 画蛇添足B. 亡羊补牢C. 守株待兔D. 刻舟求剑3.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勤奋努力B. 要善于观察C. 要耐心等待D. 要抓住机遇三、简答题4. 请简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5.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判断题6.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恰到好处,不要画蛇添足。

A. 正确B. 错误7.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就一定能等到意外的收获。

A. 正确B. 错误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故事中缺失的成语。

- 狡猾的狐狸:形容人不怀好意,心怀叵测。

-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做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补救,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而不知变通,或固执己见,不知实际情况已变化。

二、选择题2. A3. A三、简答题4.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牧羊人发现羊圈的栅栏坏了,导致羊丢失。

他的朋友建议他及时修补栅栏,以防止更多的羊丢失。

牧羊人听从了建议,及时修补了栅栏,从此羊再也没有丢失过。

5.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

四、判断题6. A7. B。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及应用试题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及应用试题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及应用试题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汇,它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成语故事及应用试题,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一、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从前,有一位画家非常擅长画蛇。

他的画技盖世无敌,无论是蛇的身体纹理还是眼睛的神采,都能画得栩栩如生。

但是,他为了追求完美,常常在画好的蛇身上再加上一些线条和图案。

结果,这些“画蛇添足”的作品反而显得生硬和夸张,丧失了原本的精致和柔美。

成语“画蛇添足”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演化而来的。

它的意思是指做了多余且不必要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2. 杯弓蛇影从前,有一位勇敢的猎人,他非常精通箭术。

有一天,他在山林里狩猎时,突然看到一条弯曲的杯子和一条弯曲的蛇的倒影。

猎人在一瞬间以为是真的杯子和蛇,顿时吓得手脚发软,无法再继续射箭。

后来他才发现自己被自己的错觉所迷惑。

成语“杯弓蛇影”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演化而来的。

它的意思是指因为心里的怀疑而过分敏感,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疑虑。

二、应用试题1. 请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造句。

答案:小明已经完成了报告,但他为了追求完美,反复修改了很多次,结果完全是画蛇添足。

2. 对比“杯弓蛇影”与“镜花水月”这两个成语,它们各自的意义有什么区别?答案:“杯弓蛇影”是指因为心里的怀疑而过分敏感,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疑虑;而“镜花水月”则表示虚幻而不真实的事物。

3. 在下面的句子中填入合适的成语:“我一看到陌生人就杯弓蛇影,太容易被吓到了。

”答案:我一看到陌生人就杯弓蛇影,太容易被吓到了。

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和应用试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通过运用成语,他们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成语是汉语独特的珍宝,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和运用吧!。

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测试题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测试题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曹植 B孔子C 张良 D司马睿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4、“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 (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A文与可 B南郭先生 C董奉 D张僧繇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A升堂入室 B生吞活剥 C黔驴技穷 D寻章摘句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A 妙笔生花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画龙点睛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狐假虎威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A叶公好龙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的人. A.贪生怕死 B.不学无术 C.卧薪尝胆 A. 废寝忘食二、填空题1.“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其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1.请用“”画出南郭先生吹竽的样子的句子.2.南郭先生同样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是因为装出会吹的样子;和大家一起吹;而后来只好逃走的原因是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3.根据你对“滥竽充数”意思的理解;造一个句子. 滥竽充数——掩(yǎn)耳盗(dào)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 "画出来.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面"√".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1)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2)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3)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 )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同船的人都觉得很可惜.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问他:“你在船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啊?”那个人得意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到了码头;我就能把宝剑找回来.”不久;船靠岸了.那个人顺着刻得记号下水去捞宝剑.可捞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宝剑的影子.他望着自己刻得记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我的宝剑明明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呢?”1.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当时怎么做的?( )A.在船舷上刻上记号.B.立即跳下河去捞.C.不管不顾.2.那个人的宝剑是在什地方掉进河里的?( )A.江边B.江心C.剑鞘3.“宝剑”的“宝”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 ( )音序.A.JB.BC.b4.短文有个自然段?熟能生巧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射箭能手;名叫陈尧咨.一次;他练习射箭;箭箭都命中了靶心;他得意极了. 一个卖油翁看见他得意的样子;就说:“不要骄傲;这没什么希奇!”陈尧咨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哼!你有什么本领呢?”这时;卖油翁取出一个油葫芦;把一个小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舀起一勺子油;高高举起说:“我能把这勺油从铜钱中央的小方孔灌进葫芦里去;而油一点也不沾在钱上.”结果;铜钱上真的没沾半点油迹.卖油翁又说:“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手熟罢了.”后来;人们用“熟能生巧”表示这样一种意思:任何事情只要经常做下去;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做得又快又好.1、短文共有()节.第节写练习射箭;箭箭都;就十分 . 第3节写()能把油从()灌进葫芦;而油().2、写出近义词:经常—()特别—()希奇—()3、“熟能生巧”这个成语表示什么意思?从文中找找答案用“”划出来.坐井观天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坐井观天()A.jǐng B.jǐn 弄错()A.lòng B.nòng2、填合适的量词. 一()井一()话一()路一()朋友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A.看问题要全面;眼光放远;不要坐在井里看天;那样是错误的.B.青蛙不爱动脑筋.C.天是无边无际的.4、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A.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B.青蛙认为小鸟在骗它.C.天本来就只有那么大.《成语故事》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二、选择题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A、刮目相看B、罄竹难书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 A、守株待兔 B、井底之蛙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谢安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A、口吃 B、好说谎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 B、韩信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B、一种官职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成语故事》选择题1、“江郎才尽”讲的是南北朝时()的故事.A.王珣B.江淹C.孟子2、如果你能();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A.一毛不拔B.举一反三C.万众一心3、()是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A.开卷有益B.专心致志C.不耻下问4、“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庖丁的故事.A.厨师B.画家C.医生5、小红的学习成绩();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A.不学无术B.名列前茅C.有名无实6、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就叫()A.取长补短B.举一反三C.大材小用7、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说的就是成语().A.一鸣惊人B.青出于蓝C.天下无双8、“七步之才”说的是()的故事.A.曹操 B.曹丕 C.曹植9、“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说的就是成语()A.一蟹不如一蟹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大材小用10、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抓紧时间学习;说的是成语()A.手不释卷B.专心致志C.呕心沥血11、只要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收到()的效果.A.举一反三B.事半功倍C.亡羊补牢12、孟母为了使()成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孔子 B.荀子C.孟子13、“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A.聪明才智B.漂亮牙齿C.漂亮言辞14、“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指五车(). A.菜 B.书 C.钱15、思想集中;一心一意;说的是成语().A.举一反三B.手不释卷C.专心致志16、淳于髡用谜语()来劝勉齐威王整顿朝纲;收复失地;振兴齐国.A. 废寝忘食B.一鸣惊人C. 半途而废17、市场的某些产品的质量一个比一个差;真是()A.指鹿为马B.捉襟见肘C.一蟹不如一蟹18、赵王派()出使秦国;向秦王献和氏璧. A.蔺相如B.胡亥C.李斯19、“运筹帷幄”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 A.项羽 B.子路 C张良20、()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A.走马观花B.毛遂自荐C.掩耳盗铃21、对喜爱的物件玩赏不休;就会丧失进取心.这就是成语()的意思.A.半途而废B.玩物丧志C.运筹帷幄22、蜀国丞相诸葛亮劝告刘禅应该发奋图强、振奋精神;万万不能够().A.不学无术B.不耻下问C.妄自菲薄23、人们常用成语()来比喻犯了同样错误;程度轻的讥笑程度重的人.A.走马观花B.杞人忧天C.五十步笑百步24、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的人.A.贪生怕死B.不学无术C.卧薪尝胆25、成语()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也含犹未为晚之意.A.磨杵成针B.亡羊补牢C.呕心沥血26、全国人民();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A.万众一心B.贪生怕死C.守株待兔27、“图穷匕见”讲的是()刺杀秦王的故事. A.李广B.荆轲C.李陵28、()比喻言语、行动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A. 无所畏惧B.自相矛盾C.见异思迁29、成语()比喻此类人非常吝啬小气.A.胆小如鼠B.一毛不拔C.贪生怕死30、我们做人、做事要名副其实;表里如一;不能().A.有名无实B.乐极生悲C.奴颜婢膝31、成语()来自于西汉贾谊写的奏章《论政事疏》.A.自相矛盾B.投鼠忌器C.玩物丧志32、成语()形容争着向前;唯恐落后.A.争先恐后B.一鸣惊人C.一毛不拔33、孔子最厌恶那些没有独立的节操;常与坏人()的“好好先生”.A.不伦不类B.不孝之子C.同流合污34、姜太公钓鱼——() A.专心致志 B.愿者上钩 C.一心一意35、人们常用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处理事情、考虑问题周到全面.A. 不学无术B. 天衣无缝C. 天下无双《成语故事》阅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A、刮目相看B、罄竹难书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A、司马相如B、王羲之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曹操B、谢安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A、口吃B、好说谎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B、韩信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11.刘备、诸葛亮是下面哪个成语故事中的人物?()A.声东击西B.草木皆兵C.郑人买履D.三顾茅庐12.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的成语是().A.含沙射影B.三顾茅庐C.狐假虎威D.拔苗助长13.比喻坚决断绝关系的成语是().A.三言两语B.程门立雪C.东施效颦D.一刀两断14.与“形影不离”意思相近的成语是().A.形影相随B.开门见山C.诲人不倦D.游刃有余15.“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A.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B.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C.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D.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应该适可而止.16.从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得出来的成语是().A.同甘共苦B.一片冰心C.单刀直入D.千辛万苦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尺”和“丈”是具体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三、连线题(5分)滥竽充数李白胸有成竹南郭先生画龙点睛周兴妙笔生花张僧繇请君入瓮文与可四、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_________.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11.出自寓言的成语、、 .12.出自历史的成语、、 .。

成语故事考试题库及答案

成语故事考试题库及答案

成语故事考试题库及答案
1. 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其含义是什么?
A. 多此一举
B. 画蛇时必须添上脚
C. 画蛇时不能添上脚
D. 画蛇时可以随意添上脚
答案:A
2. 成语“守株待兔”的典故中,农夫在田边等待的是什么?
A. 兔子
B. 老虎
C. 鹿
D. 狐狸
答案:A
3. 成语“杯弓蛇影”形容的是什么心理状态?
A. 疑神疑鬼
B. 心不在焉
C. 心如止水
D. 心旷神怡
答案:A
4. 成语“滥竽充数”中,滥竽是指什么?
A. 乐器
B. 人名
D. 一种植物
答案:A
5. 成语“掩耳盗铃”的典故中,盗铃者掩耳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A. 为了听不见铃声
B. 为了不让别人听见铃声
C. 为了不让自己听见铃声
D. 为了让别人听见铃声
答案:B
6. 成语“刻舟求剑”中,刻舟的人最终能否找回剑?
A. 能
B. 不能
C. 可能
D. 取决于剑的大小
答案:B
7. 成语“对牛弹琴”用来形容什么?
A. 对牛弹琴
B. 对人弹琴
C. 对琴弹琴
D. 对人说话
答案:D
8. 成语“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的是什么动物的威势?
A. 狼
C. 狗
D. 狮子
答案:B
9.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的是什么?
A. 视野狭窄的人
B. 井底的青蛙
C. 喜欢井水的人
D. 住在井底的人
答案:A
10. 成语“破釜沉舟”表示的是什么决心?
A. 放弃一切
B. 背水一战
C. 重新开始
D. 放弃战斗
答案: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A掩耳盗铃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D叶公好龙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曹植B孔子C 张良D司马睿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杏林春满4、“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

A文与可B南郭先生C董奉D张僧繇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A升堂入室B生吞活剥C黔驴技穷D寻章摘句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A 妙笔生花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画龙点睛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狐假虎威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的人。

A.贪生怕死 B.不学无术 C.卧薪尝胆 A. 废寝忘食二、填空题1.“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

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

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其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请用“”画出南郭先生吹竽的样子的句子。

2.南郭先生同样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是因为装出会吹的样子,和大家一起吹;而后来只好逃走的原因是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3.根据你对“滥竽充数”意思的理解,造一个句子。

滥竽充数——掩(yǎn)耳盗(dào)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 " "画出来。

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面"√"。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1)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 )(2)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 )(3)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 )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

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

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

同船的人都觉得很可惜。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问他:“你在船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啊”那个人得意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

到了码头,我就能把宝剑找回来。

”不久,船靠岸了。

那个人顺着刻得记号下水去捞宝剑。

可捞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宝剑的影子。

他望着自己刻得记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我的宝剑明明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呢”1.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当时怎么做的( )A.在船舷上刻上记号。

B.立即跳下河去捞。

C.不管不顾。

2.那个人的宝剑是在什地方掉进河里的( )A.江边B.江心C.剑鞘3.“宝剑”的“宝”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 )音序。

4.短文有个自然段熟能生巧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射箭能手,名叫陈尧咨。

一次,他练习射箭,箭箭都命中了靶心,他得意极了。

一个卖油翁看见他得意的样子,就说:“不要骄傲,这没什么希奇!”陈尧咨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哼!你有什么本领呢”这时,卖油翁取出一个油葫芦,把一个小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舀起一勺子油,高高举起说:“我能把这勺油从铜钱中央的小方孔灌进葫芦里去,而油一点也不沾在钱上。

”结果,铜钱上真的没沾半点油迹。

卖油翁又说:“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手熟罢了。

”后来,人们用“熟能生巧”表示这样一种意思:任何事情只要经常做下去,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做得又快又好。

1、短文共有()节。

第节写练习射箭,箭箭都,就十分。

第3节写()能把油从()灌进葫芦,而油()。

2、写出近义词:经常—()特别—()希奇—()3、“熟能生巧”这个成语表示什么意思从文中找找答案用“”划出来。

坐井观天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坐井观天()ǐng ǐn 弄错()òng òng2、填合适的量词。

一()井一()话一()路一()朋友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

A.看问题要全面,眼光放远,不要坐在井里看天,那样是错误的。

B.青蛙不爱动脑筋。

C.天是无边无际的。

4、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A.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

B.青蛙认为小鸟在骗它。

C.天本来就只有那么大。

《成语故事》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

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

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

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二、选择题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B、江郎才尽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A、破釜沉舟B、弄巧成拙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 A、刮目相看B、罄竹难书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B、愚公移山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

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A、司马相如B、王羲之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曹操B、谢安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A、口吃B、好说谎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B、韩信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B、一种官职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

()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成语故事》选择题1、“江郎才尽”讲的是南北朝时()的故事。

A.王珣B.江淹C.孟子2、如果你能(),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A.一毛不拔B.举一反三C.万众一心3、()是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

A.开卷有益B.专心致志C.不耻下问4、“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庖丁的故事。

A.厨师B.画家C.医生5、小红的学习成绩(),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A.不学无术B.名列前茅C.有名无实6、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就叫()A.取长补短B.举一反三C.大材小用7、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说的就是成语()。

A.一鸣惊人B.青出于蓝C.天下无双8、“七步之才”说的是()的故事。

A.曹操 B.曹丕 C.曹植9、“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说的就是成语()A.一蟹不如一蟹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大材小用10、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抓紧时间学习,说的是成语()A.手不释卷B.专心致志C.呕心沥血11、只要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收到()的效果。

A.举一反三B.事半功倍C.亡羊补牢12、孟母为了使()成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孔子 B.荀子 C.孟子13、“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

A.聪明才智B.漂亮牙齿C.漂亮言辞14、“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指五车()。

A.菜 B.书 C.钱15、思想集中,一心一意,说的是成语()。

A.举一反三B.手不释卷C.专心致志16、淳于髡用谜语()来劝勉齐威王整顿朝纲,收复失地,振兴齐国。

A. 废寝忘食B.一鸣惊人C. 半途而废17、市场的某些产品的质量一个比一个差,真是()A.指鹿为马B.捉襟见肘C.一蟹不如一蟹18、赵王派()出使秦国,向秦王献和氏璧。

A.蔺相如 B.胡亥 C.李斯19、“运筹帷幄”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

A.项羽 B.子路C张良20、()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A.走马观花B.毛遂自荐C.掩耳盗铃21、对喜爱的物件玩赏不休,就会丧失进取心。

这就是成语()的意思。

A.半途而废B.玩物丧志C.运筹帷幄22、蜀国丞相诸葛亮劝告刘禅应该发奋图强、振奋精神,万万不能够()。

A.不学无术B.不耻下问C.妄自菲薄23、人们常用成语()来比喻犯了同样错误,程度轻的讥笑程度重的人。

A.走马观花B.杞人忧天C.五十步笑百步24、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的人。

A.贪生怕死B.不学无术C.卧薪尝胆25、成语()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