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 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

作者:吉晓枫

来源:《财经界》2016年第01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政府投资项目逐渐增加,财政投资评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作为财政的一项新兴监管职能,财政投资评审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 ;管理 ;对策

财政投资评审是通过对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评审,控制项目建设投资规模,有效节约财政资金,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政策建议,确保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科学合理。本文就目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健全评审制度,加强评审管理,提高评审质量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现状

(一)控制预算支出,节约财政资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的范围、领域、数量不断扩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发挥监管职能,通过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审核,严格控制项目工程造价,审减不合理建设资金,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促进财政理财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

(二)拓宽评审范围,增加评审项目

近年来,财政评审工作由单项评审到全面铺开,由决算评审和预算评审并重到关口前移,评审范围逐渐拓宽,评审项目涉及城市道路建设、市政工程建设、道路维修、装饰安装、植树造林、城市绿化、农田水利等,由于项目种类多样,所以评审的工作量和难度逐渐加大,财政投资评审需要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计算、审核、评审,为财政投资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三)规范评审程序,优化工作流程

逐步规范和完善了财政投资评审程序,实行“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批复”的管理机制。完善了评审业务流程,首先由建设单位在项目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向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提出评审申请,填写工程项目预算评审申请表,报送财政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工程预算等相关资料;然后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在收集齐项目建设单位报送的所有资料后,依据国家、省市规定的计量价格标准及工程造价信息发布价,结合当地实际市场价格,进行现场实地勘察、测量、记录、核算等,逐项予以项目预算评审。最后,评审结束后,出具评审结论报告,确定审定金额后报局领导审核;相关业务科室根据审批后的评审结论报告,按照实际工程进度,及时办理拨款手续。

(四)加强教育培训,建设评审队伍

评审队伍建设是财政投资评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也是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部分。通过组织评审业务培训,参加技能竞赛,不断提升评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评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注重评审人员在工作中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衡,提高评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业务精良的评审队伍。

(五)强化项目评审,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确定合理的项目预算投资额,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控制项目投资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对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政策建议,确保政府投资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预算支出,节约财政资金。

二、当前财政投资评审中面临的问题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为财政部门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促进财政资源公平分配与高效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评审规章制度不完善。目前县级评审项目下达方式的临时性、随意性较大,列入评审范围的项目标准口径不统一,使得评审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统筹安排和有序开展。内部评审制度不规范、落实不到位。主要是,项目采用一审制,缺少复审和稽核环节;评审档案中仅有评审报告,评审资料缺少,没有现场勘查记录、工作底稿等评审资料;评审职能没有准确定位,评审工作开展不顺利;财政投资项目全过程的评审监督有待建立。

二是评审源头控制欠缺。目前的财政投资评审注重事中和事后的预(决)算审查,缺乏从源头上控制财政投资机制。在评审中虽然加强项目的预(决)算评审,但忽视了事前的审查和监督,容易出现项目工程预算弄虚作假,高估冒算等问题。

三是评审工作时间较长。由于建设项目单位送审的图纸资料未经过审核和批复,需要经过审核后再报送;对于提出的评审项目报告答疑,建设项目单位没有及时进行回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评审工作。

四是评审管理不规范。有些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后,实施单位才向财政部门报送评审资料,造成评审工作滞后,没有有效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作用。如修建农村道路,在工程完工后才申请评审,评审人员看到的只是路面的好坏,而不清楚工程的施工情况。财政投资评审按照合同造价,结合道路的距离测算,出具决算评审报告。这样就失去了评审的最佳时机,评审质量也不高。

三、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评审制度建设,推动评审科学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投资评审制度。要对评审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制度,通过制度行使评审职能,提高评审的规范化水平。二是优化投资评审工作程序以及评审部门工作细则,建立起用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用制度约束评审行为、用制度保障评审质量”。三是完善委托中介机构评审制度。明确中介机构的准入条件,规范中介机构评审业务的委托和管理,加强中介结构的考核,严格送审项目监督检查,规避评审风险,提高评审质量。

(二)建立源头介入机制,有效控制项目支出

在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前,对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对项目的内容、规模进行审核,减少项目立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控制项目支出。通过强化预算约束,实施源头介入,防止和预防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和浪费,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三)加快项目评审进度,提高项目评审效率

一是实行限时办结制。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在接到工程项目预算评审申请后,应严格按时间节点审核评审资料。自项目单位资料报送齐全之日,100万以内项目8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报告;100万-500万以内项目15个工作日内完成,500万以上项目20个工作日内完成。二是拓展评审方法。按项目特点采取适当的评审方法,对项目涉及造价事项进行多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的评审,对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评审意见,促使项目投资资金的合理使用。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强化评审理念,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与城建、国土等相关部门搞好协作、配合,提升财政投资评审专业技术水平。成立评审专家小组,针对评审过程争议较大的疑难问题,实行集中解决制,化解疑难问题,在保证评审质量的同时,又提高评审效率。

(四)建立项目审计机制,实施全程评审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