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直肠给药

儿童直肠给药
儿童直肠给药

儿童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的创始人——王洪才,山东淄博人,毕业于北京前进大学,副主任医师,现任阳光直肠滴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客座教授,泰国世界传统医学会高级会员。长期潜心于直肠给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使中西医理论不断相互渗透和影响,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治疗技术,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直肠给药专注,系统的阐述了直肠给药的基础和临床问题。由于业绩突出,曾分别于1986,1990 年被山东省卫生厅授予“全省优秀中医” ,1998,2005 年分别被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优秀中医”“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称号。国家卫生部防疫司司长,中华预防协会常务会长兼秘书长王健教授题词“发展直肠滴入研究,造福人类健康”的题词。2001 年 3 月于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合作借助北京高校这一平台,联合创建了我国第一所直肠滴入特色专科门诊和培训机构。

直肠给药的理论依据:中医认为,肺主宣发,外和皮毛,主肃降,与大肠相为表里。药物从直肠吸收后,通过经脉上疏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部全身,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粘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主要有三条途径,直肠给药后与肠粘膜接触通过类脂膜的简单扩散作用透过直肠粘膜进入静脉毛细血管,从而进入体循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一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二是通过直肠中静脉和直肠下静脉及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大循环,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可见,直肠给药有利于治疗作用的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研究发现,直肠给药与静脉给药显效速度无明显差异,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口服给药的效果的2 倍。

直肠给药的适应症:直肠给药可用于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的治疗,如小儿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病,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单纯性阑尾炎,急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疾病,泌尿系感染,便秘,内外痔等疾病,疗效好,痛苦小,特别适用于口服给药和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直肠给药的注意事项:1,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妇女月经期,产露期应慎用,严重肛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穿孔患者禁用。2,严重直肠疾患,直肠癌患者不宜应用。3,注意配伍禁忌,易过敏药应作药敏皮试,4,酸碱性药物不宜配伍以免引起中和反应,重度脱水患者应配合静脉输液,以补充有效血容量,5,中药认为是配伍禁忌的直肠给药夜视为配伍禁忌。6,直肠给药的药液温度在35—40*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患者直肠给药后都会产生便意。7,凡能口服,肌注,静滴的药物如中西药针剂,液体,片剂,冲剂散剂丸剂等可溶于水或混溶于水的药物均可用于直肠给药。凡不能口服的药物均不能直肠给药。

开展直肠给药的优点:1,肠道给药简便易行,有安全高效,提高了给药的顺应性,减打针之痛,免吃药之苦,适用于打针和吃药困难的的婴幼儿;2,减少了打针住院的时间,节约优先的卫生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效果比,节约患者的住院费用;3,直肠给药生物利用度高达97.5%;4,直肠给药,药物经直肠下静脉和肛管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同时防止和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减轻了肝脏负担,保护了人体的重要器官-肝脏。5,将口服给药改为直肠给药可避免药物收到胃酸和消化酶的分解破坏,提高了药物的生物效应,同时有防止了药物对胃肠的不良刺激等副作用,保护了胃肠脏器。6,使用方便,舒适,安全,不受条件限制,无菌操作不严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