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
刍议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体会

刍议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体会围绝经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的前3-14天(通常为前7天)出现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疲乏无力、头痛、食欲异常、乳房胀痛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卵巢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自律神经和免疫系统的作用失衡所致。
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柴胡龙骨牡蛎汤是一种经典的汤剂,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体会。
1. 柴胡龙骨牡蛎汤的基本治疗原理柴胡龙骨牡蛎汤由柴胡、白芍、黄芩、人参、甘草、龙骨、牡蛎等组成,该汤剂的基本治疗原理是清热解毒、和解营卫、调和人体气血阴阳平衡。
柴胡具有清热疏风、解郁平肝的作用,配以龙骨、牡蛎等收敛止汗、补肾益肝,甘草具有调和气机、缓解身心的作用,白芍、黄芩则可以调和血气、清热解毒。
通过这些中药的相互协同作用,能够达到调和人体气血阴阳,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目的。
2. 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应用在实际治疗中,针对不同的患者,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体质、症状特点等情况进行加减。
例如,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针对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可适当加减柴胡和香附,以疏肝理气,调和气机;针对气虚血瘀型的患者,可适当加减升麻和川芎,以补益气血,行血通络。
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治疗方案。
在口服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注意营养均衡,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过度疲劳等不良习惯的养成,同时还应根据医生指导进行复诊复查。
3. 我的个人治疗体会作为一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我在口服柴胡龙骨牡蛎汤后明显感觉到了症状的缓解。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在汤剂中添加了黄精和枸杞,以调和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合理补充养分。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遵循了医生的要求,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例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稳定等。
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综合征PPT课件

断
手术或放射治疗史。
16
(二)症状
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潮热、汗出和情绪改
变。潮热从胸前开始,涌向头部、颈部
和面部,继而出汗,汗出热退,这个过
程持续时间长短不定,短者数秒,长者
诊
数分钟,每日发作次数也没有规律;情
绪改变表现为易激动,烦躁易怒,或无
故悲伤啼哭,不能自我控制。
断
此外,尚有头晕头痛,失眠心悸,腰痠 背痛,月经紊乱等。晚期症状则有阴道
证
2、辨别肾虚有否兼症
要
(心肾不交、肝肾阴虚、
点
脾肾同病、肾虚夹瘀)。
20
治疗关键:调补肾阴阳为主,
使其在新的基础上达到相对
的平衡。
治 治疗兼症。
疗 原 则
治疗注意不宜过用香燥以劫 伤阴液;不宜过用滋腻之品, 以伐伤脾阳。
21
主要证候 经断前后,头晕耳鸣,
腰痠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
一
慌,需人陪伴,不离半寸,舌红苔少,脉细数。
其病因病机为: 二、祝XX,女,50岁,干部,已婚,孕2产1流 产1,初诊:1994年3月12日。 近一年来,逢经期前后,面目浮肿,神疲乏力,
伴心悸心慌,纳呆便溏,腰酸如折,少腹冷坠,月
经量多,色淡质稀,舌淡苔白,脉沉细。
其病因病机为:
病 因 病 机
一、肾阴虚
18
发病年龄:多在45岁-55岁之 间。
症状:烘热、汗出、情绪变化
诊 断
是最早出现的典型特异性症状。 3、参考指标:
依 据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示雌激素 水平低落 FSH水平增高,E2水 平下降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价
值。
19
肾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1、辨证应抓四诊所得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近况

龙骨 、 煅 牡蛎 、 柴胡 、 白术 、 酸 枣仁 、 合欢花 、 合欢皮 、 浮
小麦 、 泽泻 、 甘 草 。王 雅 琴 辨 证 治 疗 围绝 经 期 综 合
p e r i o d ) ” 来 形容 卵 巢 功 能 衰 退 渐 进 的这 一 变 更 时期 。 在 围绝经 期 , 由于 卵巢功 能衰退 , 体 内雌激 素水 平急剧 下降, 神 经 内分泌 系统 不 适应 雌 激 素 水 平 骤 降而 发 生 紊乱, 出现一 系列 神经 内分泌 失调症 状 , 故称 此为 围绝 经期 综合 征 。临床 上见烘 热 盗汗 、 月经紊 乱 、 精 神状 态
围绝 经期 开始 年龄 约在 4 0岁左 右 , 持 续时 间个体 差异 较大 , 短 者 1年 , 长者高达 l 2年 , 绝 经 的年 龄 一 般 在
4 5~ 5 5岁 。我 国 城 市 妇 女 的 平 均 绝 经 年 龄 为 4 9 . 5 岁, 农 村妇 女为 4 7 . 5岁 。围绝经期 妇 女约 1 / 3能 通过 神经— — 内分 泌的 自我调 节达 到新 的平衡 而无 自觉症 状, 2 / 3妇 女 患 有 围绝 经 期 综 合 征 。 中 医在 治 疗 围绝
山药 1 5 g , 山萸 肉 3 0 g , 牡丹 皮 l O g , 茯苓 1 5 g , 泽泻 1 0 g ,
菊花 1 0 g , 制何 首乌 1 5 g桑 椹 1 0 g , 女贞 子 1 5 g , 龟 板
1 0 g , 白芍 3 0 g , 龙骨 3 0 g , 牡蛎 3 0 g 。有 效 率 1 0 0 % 。② 心 肾不交 型 。治宜 滋 阴降火 、 清心安 神 , 方选 交泰 丸合
天王 补心 丹加 减 。处 方 : 黄连 l O g , 生地 黄 3 0 g , 淫羊 藿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一、引言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而引发的一系列身心不适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传统医学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常被用于调理相关症状。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方法,全面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1. 文献检索我们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在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检索了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观察性研究。
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3年。
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或观察性研究;研究需有明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需报告足够的数据以进行效果和安全性的评估。
排除标准:非中文文献、非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研究、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研究等。
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估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提取的信息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量、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等。
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工具进行。
三、结果1. 研究概况共检索到相关文献XX篇,经过筛选和评估,最终纳入XX 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
其中,RCT研究XX篇,观察性研究XX 篇。
2. 治疗效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在改善临床症状(如潮热、出汗、情绪不稳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P<0.05)。
在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方面,实验组在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
3. 安全性评价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纳入的研究未报告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并发症。
4. 发表偏倚及其它影响因素通过漏斗图分析,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
此外,我们还对研究的质量进行了评估,发现大多数研究在设计和方法上较为科学,但样本量偏小,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述评

『 1 ] 殷磊 基础护理学[ M】 3版 北京: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5 . 1 4 1 嘲 刘巧 男, 马如娅 护理学基础【 M】 南京: 江 苏科 学技术 出版社. 1 9 9 8 , 1 2 [ 3 】 方慧麟 护理学基础 . 南京: 东南大学 出版社 2 0 0 2 , 5 1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 经断前后诸证” 范畴 。据调查 , 我国6 0 %~ 7 5 % 的妇女在围绝经期可出现症状 。 其中 1 0 %~ 3 0 %的妇女症状较严重 , 需要治疗 。 且以脑力劳动 的妇女及绝经后 的妇女 发病率较 高l 1 _ 。现代医学认为 , 其症状 主要 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及雌激素不 足所 引起 , 因此 , 采用激素替代疗 法( H R T ) 是 目前防治该病及有关疾病 的首选疗法 。但 由于其 潜在的致癌危险 , 以及药 用剂量的雌激素对免疫系统 尚有抑制作用 , 用药后可能 出现不规则 阴道出血 等不 良反应 , 因而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围绝经期妇女 出现 的烘热 、 汗出 、 失 眠、 烦躁 、 易激 动等症状 , 或相继 出现心悸 、 高血压、 阴道干涩 、 性欲低 、 尿频急 、 牙松动 、 腰背疼痛 、 腓肠肌痉挛 、 记忆力 明显减退 、 认知障碍等症状给患者带来 的痛苦仍然不可忽视 。 本文就 中医对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进行 简要 的述评 。
题包 括 : 护士对病情和治疗措施讲解不清而产生矛盾 ; 因护士技术不熟练产生
矛盾 ; 有危机情况 护士反应 不及时产生矛盾 ; 护士不 能一 视同仁 ; 因护 士专业
术语过 多而产生沟通障碍 ; 因护士语言方式而沟通不当。患者的需求 : 医疗技 术; 服务态度 ; 治疗环境 ; 护理质量。共 发放问卷 3 8 6份 , 回收 3 8 6份 , 回收率 1 0 0 %, 通过对调查 问卷 的分析总结就诊患者的心理需 求 , 并 对护患沟通 技巧 进行总结分析。
浅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证型及对症治疗

膝酥软 ,皮肤瘙痒 或蚁行 ,阴道干涩 ,尿少 色黄 ,舌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宜滋 肾养 阴,佐 以潜 阳 ,左归饮加减熟地 内药 。枸杞 、山萸 肉、 伏苓 、症见心悸怔忡 、失 眠多梦、健忘 、情志失常 出现心 肾不交时 ,
从接近绝经期 出现与绝 经有 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 临床特 征起至最后一 模糊 、夜尿频多 、畏寒肢冷 、乍寒乍 热、颜面烘热 、汗 出恶 风、舌质
次月经后1年期间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淡 、苔 薄白、脉沉细。治宜养 阴助 阳、阳中补阴 ,方选龟鹿加减药用
西医学认为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 绝经前后 由于性激素 减少 鹿角 胶 、龟 甲胶 (烊化 )、淫羊藿 、熟地 黄 、山茱 萸 、 巴戟天 、黄
1.1肾阴虚型
1.5肝 肾阴虚型
妇女一生经孕产 、精血 耗伤 ,天葵渐竭 ,肾阴亏虚。症见 :月 经
表 体 阴虚 ,因绝 经期前 后 ,阴血更 虚 ,阴虚水 不 函木 ,木火 上
紊乱量多或少至闭经 ,头晕耳鸣 ,心烦 易怒 ,潮热汗出 ,心烦热 ,腰 炎 。辨证要点 ,性情 急躁易怒 ,五心烦热 ,口干少津 ,烘热汗出。经
思路 [J].世界 科学技 术一 中医药 现代化 ,2009,l1(2):229-233. [2] 国家药典 委员 会.中华 人 民共和 国药典 .2005年 版.一部 口 】.北 京:
化学工 业 出版社,2005. [3】 王建,张廷模,曾南等.中药功效分类的药性表达规律研究[J】.山
东 中医 药大学 学报 ,2008,32(4):273—275.
所致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情 志异常 、潮热汗 出、眩晕耳 呜、 芪 、女贞 子 、墨 旱莲 、菟 丝 子、仙 茅、 当归 ,枸杞 子 ,牛膝 ,炙 附 心悸 失眠、浮肿、月经紊乱 。在后期表现为 阴道 粘膜萎缩 、瘙痒 、性 子、炙甘草。
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综合征,向更年期说“拜拜”!

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综合征,向更年期说“拜拜”!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之中最重要的生理阶段,女性在45-55岁之间,是处于围绝经期的时期,标志着女性即将迈入中老年的年龄阶段,此时女性身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该阶段女性要正确的认识围绝经期,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
本文介绍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关症状,分析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围绝经期指的是女性从接近绝经的一段时间,处于该时期的女性会出现与绝经有关的特征,包括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均可能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女性一般从40岁以后开始将会进入围绝经期,这是一种女性正常的生理变化。
该阶段内,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改变,雌激素降低,有些女性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例如阴道干涩、潮热、月经失调、情绪变化等。
症状轻微的女性是不需要接受治疗的,若是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症状,对生活质量形成了影响,需要前往正规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围绝经期可持续平均时间为4年左右,也有一些女性只持续了几个月的围绝经期时间,不过也有女性的围绝经期长达10年,当女性连续一年没有来月经时,意味着围绝经期结束,围绝经期女性可出现一系列典型的症状表现。
(一)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可出现潮热,这一症状又被称为血管舒缩综合征,这是最具有特征性的绝经症状,也是围绝经期内最常见的症状,女性处于围绝经期时,可以发生短暂、反复出现的颈部皮肤发红、面部发红,伴有出汗、红热、潮热,可出现在绝经之前、绝经同时或绝经之后,症状的持续时间不等,从数月到数年均有可能,症状的轻重程度也因人而异。
(二)围绝经期的女性会出现月经紊乱的情况,因为随着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月经将会逐渐失去规律,直到变少,永久停止,月经紊乱的症状表现为经量过少或过多,经期不规律,经期时间延长,阴道发生了不规则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月经紊乱期间,经量过多会导致女性发生贫血,若是出现了月经量过多的情况,应引起女性的高度重视,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

【疾病名称】围绝经期综合征【英文名称】perimenopausal syndrome【别名】climacteric syndrome;menopausal syndrome;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症【类别】内分泌科/女性性腺疾病【 ICD 号】E34.8【概述】绝经期系指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逐渐过渡到失去生殖机能的时期称绝经期。
月经的终止是最为明显的标志,过去也称更年期。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建议停用“更年期”一词,改用围绝经期、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等名词,围绝经期多始于41岁,绝经平均年龄在51岁左右。
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以至完全消失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也可因卵巢手术摘除,放射破坏而引起。
主要表现为生育能力和性活动力下降,月经稀少以至停止,性器官进行性萎缩和逐渐衰老。
多数妇女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顺利渡过,但也有不少妇女,此时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群,包括潮热、多汗、心悸、水肿、头晕及失眠等,占75%~80%,其中15%比较严重,需药物治疗。
【流行病学】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城市为49.5岁,农村为47.5岁。
经济、营养、人种、生活地区的气候与海拔高度等皆可影响绝经年龄。
按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一般绝经15年后进入老年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寿命逐渐延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60亿,65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78亿,占人口的9.63%。
从更年期到老年死亡这段时间很长,大约为妇女整个生命期的1/3。
因此加强围绝经期和老年期妇女的保健和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病因】1.生理性绝经即自然绝经,系指妇女进入绝经期后,卵泡明显减少,卵巢功能衰退,排卵停止,同时合成雌,孕激素减少,引起月经紊乱到停经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
2.病理性绝经由于先天或后天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病变(卵巢发育不全、肿瘤、炎症、损伤、辐射,药物等)和全身疾病(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糖尿病、贫血、结核及营养不良等)波及此轴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最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理论认为,
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又常见肝、脾、心等功能的失调。中医
辨证从肾论治的最多,也有从其他四脏论治和五脏合病论治,显示了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复杂性,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选用古方、
经方和经验自拟方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肾虚;肝;脾;心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发生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候群,
是中老年妇女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我国北京地区40~65岁的妇女中约
半数人群有绝经相关症状[1]。因此,研究和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对保障妇女身心健康,提高妇女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
义。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长期使用
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中医立足于整体治疗,调节脏腑功能,长期服用
安全可靠,在治疗上取得了一些效果。
1病机认识
古医籍中并无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一病名。1964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卓雨
农根据古籍的相关记载,结合临床实践,才提出“绝经前后诸证”这
一病名,并列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关于这一
疾病,中医历代古籍中未见有专题论述,而是根据其主要表现,散见
于百合病、脏躁、崩漏、心悸、郁证、不寐、眩晕等论述中。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页
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目前临床医家多数认为妇女年届七
七,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空虚,精血亏乏,脏腑失于濡养,
加之素体差异及生活环境、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妇女不能适应这个阶
段的生理过渡,阴阳二气失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
证候。
由于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又
常兼有其他脏腑功能变化。肝肾同源,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则表现
为阴虚阳亢之象;脾为后天之本,赖肾阳以温煦,肾虚阳衰,火不暖
土,可导致脾肾阳虚的腰酸、面浮肢肿、小便频数诸症;气血生化乏
源,经脉空虚,而致冲任失调,出现月经量多或少、经期延长甚至崩
漏;心肾水火相济,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而致心肾不交,出现
心神不宁、失眠健忘、心悸等。因此,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
又常见肝、脾、心等脏功能的失调[2]。
2证候分型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分型目前比较多,尚未取得统一意见。陈
家旭等[3]通过文献检索,对本病同类证型合并,得到围绝经期综
合征共41个证型。常见证型按照累积频次由大到小依次为:肾阳虚证、
肾阴虚证、肝郁证、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
阳虚证、心脾两虚证、阴虚阳亢证,即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证型。
有研究[4]在现代医学诊断基础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中医症
状学、证候学、证和现代医学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和
结构方程模型,运用“界点”理论,进行临床现场调查,其聚类分析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页
结果由专家根据专业知识最终认定,所聚成五类的对应关系为Ⅰ类肝
肾阴虚;Ⅱ类肝郁伤神;Ⅲ类目前尚难确定证型,仅为绝经前月经诸
症和检测指标;Ⅳ类肾阳亏虚;Ⅴ类肝阳上亢。
3治疗用药
由于对病机的不同认识,证候分型上的不统一,治法上也各有侧
重,目前大多数医家都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机是肾脏虚衰,临床治
疗中医辨证从肾论治[5]的最多。此外,也有从其他四脏论治和五
脏合病论治的,显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复杂性。
3.1经方、古方的运用李建生等[6]总结了8位知名老中医的72首
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的验方,发现50首以上为古方化裁而来,这些方多
以补肾为主兼以四脏同治,如地黄丸类(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
菊地黄丸、左归饮等)、肾气丸类(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等以及
逍遥散、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四君子汤、四物汤、百合固金丸、
清心莲子饮等,确为临床治本的常用之剂。李毅[7]用二仙汤合甘麦
大枣汤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118例,并与59例更年安治疗者对照,
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3个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
42%、20%,6个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92%、47%,两组3个疗程、6个疗
程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倪
苏侠[8]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汗出多者加五味子10g,浮小麦20g;食
欲不振乏力者加党参15g;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30g,远志10g,茯神
10g。共治疗126例,治愈66例,有效5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
92.86%。伍三妹等[9]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22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