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与治疗

合集下载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健康管理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健康管理

结交朋友:多与朋友交流,分享彼此的 感受和经验,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健康管理
参加文体活动: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如唱歌、跳舞、书法等,以丰富生活, 缓解压力
冥想和音乐疗法:通过冥想和音乐疗法 ,可以疏导情志,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2.2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女性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 问题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健康管理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脏腑功能恢复。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 极拳、八段锦等
起居:围绝经期女性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 熬夜。此外,还应注意保持阴部卫生,预防感染
2.4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 应的中药方剂,以调和阴阳平衡,缓解症状。常用的中药包括地黄、山茱萸、女贞子、枸 杞子、菟丝子等
宜食清淡: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健康管理
补肾养阴:多吃补肾养阴的食物,如 黑芝麻、黑豆、枸杞子等
益气补血:多吃益气补血的食物,如 红枣、桂圆、瘦肉等
安神定志:多吃安神定志的食物,如 百合、莲子、山药等
2.3 运动和起居调理
适当的运动和起居调理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健康管理也有帮助
一位52岁的女性在围绝经期出现了潮热、盗汗、失眠等症状。通过中医饮食调理,医生建 议她多吃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多吃补肾养阴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枸杞子 等;多吃安神定志的食物,如百合、莲子、山药等。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和调理,她的症状 得到了明显缓解
3.3 中药治疗案例
一位53岁的女性在围绝经期出现了严重的月经紊乱和失眠症状。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医生 为她开具了相应的中药方剂。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和调理,她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 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中医妇科围绝经期综合征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妇科围绝经期综合征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由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时,出现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导致身体出现各系统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既往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中国古代医籍中无专篇叙述,散见于“月经不调”、“眩晕”、“心悸”、“失眠”等病中。

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肾的阴阳平衡失调,肾阴虚不能涵养心肝,心肝气火偏旺,或因阴虚及阳,肾阳偏虚,心脾失调,加上社.会、家庭、个性心理因素的多重影响,加重脏腑功能失调,遂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致使症情错综复杂。

也有因手术等因素切除性腺,骤生类似症状者,亦属本病范畴。

【诊断】1.一般在45岁以上,月经紊乱或绝经后,见烘热出汗,烦躁易怒,激动流泪,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浮肿泄泻,神疲乏力,甚则情志异常等症状。

2 .血清雌二醇(E2)下降,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

以及血生化查钙、磷、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骨密度、骨皮质厚度单/多束光吸收测量等检查。

3 .排除肿瘤、精神性疾病或其他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疾患。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的发生主要在于肾气渐衰天癸竭的过程加速、程度加剧,以致心、肝、脾诸脏功能紊乱,尤其以肾的阴阳失衡为前提。

治疗方法应以滋肾为本,结合平降心肝;偏于阳虚的,结合补阳调脾;兼有痰浊、瘀血、水湿为患的,则当标本合而治之。

1.肾阴虚证月经后期、量少,或先期、量多,色红质稠,烘热出汗,烦躁失眠,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治法:益肾滋阴宁神。

方药举例:左归饮加减。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各IOg,钩藤、紫贝齿各15g,莲子心3g,浮小麦10g,紫草10g,合欢皮10g。

加减:肝经郁火明显者,加焦板子6g,苦丁茶10g,夏枯草10g。

阴虚阳亢者,去浮小麦,加天麻10g,石决明10g,炙鳖甲(先煎)15g。

如有脾胃不和者,兼见胃院胀痛,大便澹薄,神疲乏力者,去熟地,加佛手片6g,炒白术10g,茯苓15g。

2.偏阳虚证月经量多,色淡无血块,烘热出汗,烦躁寐差,纳差腹胀,大便清薄,神疲乏力,面浮足肿,形寒肢冷,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陆文彬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陆文彬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表现为 “ 水不 涵木”肝 火妄 动 、肝 阳上 亢而 头 晕 、烦躁 、潮 热 、盗 汗 ;水 不制 火、心 火上 炎致 心神 失 养 而心烦 、失 眠、心慌 。治疗 以调 整心 肝 肾三脏之 阴阳失衡 为要 。
关 键 词 陆 文 彬 围 绝 经 期 综 合 征 临床,中 医基 础 理 论 根 底 深 厚 , 辨 证论 治思 路清 晰 ,遣 方 用 药细 致 精 当 ,擅 长 妇 科杂 病治疗 ,深 受患 者喜爱 。老 师善 用左 归 丸合 桂 枝 龙骨
失眠 、情绪 不稳 定 ,有 的甚 至 怀 疑 自 己生 了 “ 病 ” 大 而到 处 求 医 ,花 了不 少 精 力 ,浪 费 一 定 的钱 财 。 因 此 ,给这些 女性 以适 当的 治疗 与 心理 开 导是 非 常 必要
养心安 神 、重镇 宁 心 ;精 神 抑 郁 、焦虑 、急躁 易 怒 酌 加柴 胡 、川 楝 子 、木 香 、制 香 附 、广 郁 金 、合 欢 皮 、 I
的 。然 而 ,大多 数女性 对用 西 药 治疗 有 排 拆 心理 ,而
中 医药 因毒 副作用 小较 受欢 迎 。 陆老认 为 ,根 据绝 经 前 后诸 证 之症 状 ,辨 治 应抓 住 “ 阴虚 ” “ 旺” 二 条 主 线 。肝 肾 同 属 下焦 ,肝 藏 火 血 ,肾藏精 ,肝 血可 以转化 肾精 , 肾精 又可 以滋 养肝 血 ,精 血相 互为用 ,同盛 同衰 。人 的 生理 之 火 分 君火 相火 ,君火 居于 上焦 主静 ,心 静 而神 安 ;相 火 居 下 焦 主动 ,相火 动而化 源 充满 ,生 化 有序 。君火 唯 一 心 主
健康 教 育 ,让 患 者 对 这 一 阶 段 的 种 种 不 适 有 一 正 确 “ 理论 知识 ”认 识 ,克 服 消极 、 自卑 心 理 ,消 除 不 安

围绝经期综合症-中医课件

围绝经期综合症-中医课件
治法: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方药:左归丸(熟地。山药。鹿角胶、龟版胶、
山茱萸、枸杞、菟丝子、牛膝) 中成药:左归丸。三Biblioteka 辩证论治❖ 2、 脾肾阳虚
证候: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膝酸 软,纳呆腹胀,大便溏薄,或经行量多或崩,色 淡或黯,面浮肢肿,或尿频失禁,或带下清稀, 舌淡,或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 方药:右归丸(熟地。山药、鹿胶。山茱萸。枸
杞子、菟丝子、当归。肉桂、杜仲。制附子) 中成药:右归丸。
四、思考题
❖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哪一范畴? ❖ 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上中医是如何分型论治?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一、定义
❖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 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 本病属中医学“脏躁”范畴。
二、病因病机
❖ 肝肾阴虚 ❖ 脾肾阳虚
三、辩证论治
❖ 1、肝肾阴虚
证候: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少。色红或淋漓不 净,轰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便坚,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便秘,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治探析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治探析
1 2 脾 肾 阳运 失职 , 意 颓 废 失 态 脾 者 后 天 之 . 神
本, 意志 所 藏 , 肾者 先 天 之根 , 火所 寓 。患 者 常见 命 面色 少 华 、 晕 腰 酸 、 寐 欠 安 、 情 呆 滞 、 神 疲 头 夜 表 精
软, 伴形寒肢冷 、 大便溏薄 、 小便清长、 舌苔薄腻 、 脉 来沉细 , 此系脾肾精亏、 门火衰 、 肾阳虚运化失 命 脾 健、 神意 疲惫 少用 。治宜 甘麦 大枣 汤合 右 归丸 加减 。
如意金 黄散 , 又名 “ 黄散 ”为 《 科 正宗》 载 金 , 外 所 方。毒蛇咬伤 , 部 红肿 胀痛 , 局 中医一 般认 为 乃属 毒 邪 阻滞 、 血不 畅 , 毒 消肿 是其 正 治也 。如 意金 黄 气 解
神、 肝藏血 而 主魂 , 营血不 足 神不守 舍 , 阴亏损 、 营 魂 魄不 宁 , 临床 常见更 年期 月 经 紊 乱 , 烦 易 怒 , 寐 心 夜
朱丹 溪 日 :百病 皆始 于 气 ” “ 。古 贤 又 日 :怪病 “ 多痰 ” 。妇 女 以血 为 本 , 多 性 情 内 向 。更 年 期 妇 更 女数脱 于血 , 善感 多 愁 之 人 , 多 血 虚气 郁 、 则 神惚 精
围绝 经期 综合 征 甚则精神恍惚颠倒 , 坐卧不安, 伴有烘 热 汗 出 , 口干便 燥 , 便 赤 涩 等 , 见 红 干 而 小 舌 少苔 , 脉来弦细或带数 。此阴在 内, 常不足于 自衰 , 阳在 外 , 所恋 而 失守 。治 拟滋 阴养 液 , 木 宁心 , 无 涵 安神定志。方用百合地黄丸汤合甘麦大枣汤再酌加 生 白芍、 枸杞子 、 地骨皮、 合欢皮、 辰麦冬、 青龙齿 、 酸 枣仁 等 , 以益 水 之 主 , 此 滋水 涵木 使 水 火 互 济 , 神 心 得养 , 神魂 自宁。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个在女性生命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段,给许多女性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了解其发病机制,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女性在这一时期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围绝经期综合征在中西医方面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西医发病机制1、卵巢功能衰退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中的卵泡逐渐减少,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也随之下降。

这是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雌激素对女性的心血管、骨骼、神经系统等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水平的降低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2、神经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 轴)在女性生殖内分泌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围绝经期时,HPG 轴的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促性腺激素(如促卵泡生成素 FSH 和促黄体生成素 LH)的分泌增加,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失衡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在调节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的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波动,自主神经功能容易出现紊乱,表现为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出汗等。

4、社会心理因素现代社会中,女性面临着工作压力、家庭负担、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

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可能会加重围绝经期的症状,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发病机制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气血阴阳失衡有关。

1、肾阴虚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衰,肾阴不足。

肾阴亏虚不能滋养心肝,导致阴虚火旺,出现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等症状。

2、肾阳虚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虚衰则不能温煦脏腑,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等症状。

3、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在围绝经期,女性容易情绪波动,肝气郁结,导致乳房胀痛、胸闷、胁痛等症状。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 困扰绝经前后妇女的一种 常见 泌一 神经 一 免疫调 节功 能从 紊乱 中恢 复 .逐 渐达 到新 从 并 病 . 于中医“ 属 绝经前后诸 证” 的范 畴 临床 表现为月经 的平衡 , 而 延缓 生 殖 轴 的衰 老 , 且 对月 经 紊乱 、 精神 神 经症 状 、 泌尿 生殖 系统 症状 、 血管 疾 心 紊乱 、 烘热汗 出 、 烦躁易 怒 、 心悸 失眠 、 忧郁健 忘 、 浮肿 潮 热 、 便溏、 皮肤麻木 刺痒或有 蚁爬感 、 头晕耳 鸣腰 酸 、 肉 病及 骨质 增生均 有 改善 这 与围绝 经期 症状 产生 的 肌 关节酸楚疼痛等 .本病多发生于 4 ~ 5岁 .平均年龄 多方 面 因素相 吻合 中 医药 防治 围绝 经期 综 合征 以 55 5 0岁左右 有资料表 明 . 目前 围绝经期综合征 的发病 全面调 理 为主 . 帮助女 性恢 复 阴平 阳秘 、 血 调和 的 气 率高达 8 . 1 医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主要采用激 状态 二是 中医学 的整体 观念 与功 能基 因组 学高度 7 %_ 6 l 西 素替代疗法 ( R )长期使用具有 潜在的危险性 , H T, 如生 致 随着 “ 功能基 因组 学 ” 究 的兴 起 , 研 人们 意识 到 殖系统肿瘤及乳腺 癌 、 高凝血状态等 。 中医立足于整体 每种疾 病都 有相 应 的致 病基 因或 易感 基 因 基 因的 活动涉 及基 因组 中一群 基 因的协 同作 用 .程序 化表 治疗 . 调节脏腑功能 . 可取得更佳的治疗 效果 。
0岁 时明显 下降 大脑是 生命 活动 的中枢 , 全身生 对 学 的整体 观念 与全身性 的功能失 调 和多 系统 的临床 4 理 功 能进 行调 节 . 用 C 应 T进 行头 部 扫描 证实 , 大脑 症状 高度一 致 围绝经 期综 合征 患者 功 能 的紊 乱是 04 卵 0岁起 开始 下 全 身性 的 . 各个环 节息 息相关 。卵巢功 能与全 身各器 从 3 ~ 0岁就 开始 萎缩 : 巢重 量 自 3 官 系统 相互影 响 .性激 素参 与调节 全 身各 器官 系统 降 . 4 到 5岁左 右卵巢 的重 量 已减少 至青 春期 的 l2 /, 自4 0岁起卵 巢 门处 血管 发生 老年性硬 化 . 女性 在 4 0 的生理 功能 . 若性 激素失 调则会 影 响整体 身体健 康 。 现 代 医学研 究 证 实 . 医药 可对 生 殖 轴 、 经一 中 神 内分 岁左 右 .虽然 月经仍 然规 律 .但雌 激素 水平 已有 下 衰老 已经 发生[ 故 早期 防治是 十分必要 的 。 2 1 泌一 疫 网络等各 个环 节产 生作 用 。 患者 生殖 内分 降 . 免 使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可能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
治疗方法
01
中药调理:根据 个人体质和症状, 使用中药进行调

02
针灸疗法:通过 针灸刺激穴位, 调节内分泌,缓
解症状
03
推拿按摩:通过 推拿按摩,缓解 肌肉紧张,减轻
症状
04
饮食调理:注意 饮食平衡,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
辛辣刺激食物
05
心理疏导:保持 心情舒畅,避免 焦虑、抑郁等负
位,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分泌,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4 中医疗法效果
改善症状
缓解潮热、出汗:中医疗法可以调 01 节内分泌,减轻潮热、出汗症状
改善情绪波动:中医疗法可以调节
02
情绪,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改善睡眠质量:中医疗法可以调节
03
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缓解关节疼痛:中医疗法可以缓解
04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 疗法
演讲人
目录
0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02. 中医疗法原理
03. 中医疗法实践
04. 中医疗法效果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症状表现
潮热、出汗
情绪波动、易怒、 焦虑
睡眠障碍、疲 劳
关节疼痛、肌 肉酸痛
记忆力减退、注 意力不集中
心血管疾病风险 增加
泌尿生殖系统症 状,如阴道干燥、
面情绪
06
运动锻炼:适当 进行运动,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

2 中医疗法原理
阴阳平衡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中医认为,人体 是一个阴阳平衡 的系统,阴阳失 调会导致疾病。
围绝经期综合征 是中医所说的 “脏躁”,是由 于阴阳失调、气 血失和导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方 • 四物汤为基本方 肾阴虚偏重者加生地、知母、茯苓;心火炽盛、睡眠不 实者加麦冬、玄参、酸枣仁;腰膝酸软者加附子、桂枝。 • 知柏地黄丸基本方 失眠多梦者加柏子仁、酸枣仁;头晕目眩者加钩藤、天 麻,腰背酸痛者加寄生、鸡血藤; • 逍遥散加味基本方 胸胁疼痛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川楝子;食少纳呆者可 加焦三仙、鸡内金;头晕眼花者可 酌加菊花、竹茹; 潮热盗汗者可加地骨皮、熟地等。
耳穴治疗
主穴: 肾、心、肝、 神门、交感、 内分泌
谢谢聆听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认识与治疗
慢病诊疗中心 葛伟锋 2019年02月18日
什么是围绝经期综合征?
月经异常 性激素波 动或减少 情志异常 躯体感觉异常
诊断要烘热汗出是典型的特异 性症状,可伴有烦躁易怒、心悸失眠、 胸闷头痛、情志异常、记忆力减退、血 压波动、腰腿酸痛等 。 • 内分泌测定:雌酮、雌二醇降低,促卵 泡激素、 促黄体生成激素增高。
针灸治疗 (奇经八脉交会穴) • 阴跷脉的照海和阳跷脉的申脉配合 应用可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 • “公孙配内关,主治胸中刺痛,隐隐 不乐”, 故两者配合应用能调理胸 闷、心烦等围绝经期的一些 典型症 状; • 肾精与任脉相联系,称为“生养之 本”,故取 任脉的列缺, • 《儒门事亲》:“冲任督三脉,同起 而异行, 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 取督脉的后溪穴,带脉的足临 泣穴, 共同协调配合治疗本病; • 阳维脉主一身之表,取 外关穴对于 患者的潮热汗出的症状有很好疗效。
绝经前后诸症的生理
阴脉之海
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
病机与辨证分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 诊断 疗效标准》 肝肾阴虚证: 经行先期、量多色红或淋漓 不绝,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便艰,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 数; 肾阳亏虚证: 月经后愆或 闭阻不行、行 则量多、色淡质稀或淋漓不止,神萎肢 冷,面色晦暗,头目晕眩,腰酸尿频, 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病情分级
轻度:症状积分≤21 分。 中度:症状积分 22~42 分。 重度:症状积分≥43 分。
西医主要治疗方法 激素替代疗法(HRT):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口服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 并 在 12d后服用安宫黄体酮片 10mg。可提高患 者E2水平,改善卵巢储 备功能,有效缓解该病的临床相 关不适症状。
可能存在的副作 用和慎用因素较 多,能否长期应用存在一定争议。
中医认识源流
•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指出 :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 数欠伸。” •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曰 : “百合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 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 脉微数。 • 1964 年,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卓雨农根据 历代医籍阐述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绝 经前后诸症”这一病名。与围绝经期综合 征相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