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 “山门”。由于“天下 名山僧占多”,寺院多 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 征“三解脱门”即空门、 无相门、无作门。中间 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 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 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 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天王殿
天王殿是山门殿内的第 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 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 韦驮天尊,面向北。
¡ 受小乘佛教教义的限定,殿堂只贡释迦牟尼像 及其遗物、舍利、佛塔和菩提树等。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南传佛教寺庙
德宏州罕撒 寺
遮勒大金塔 寺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汉藏混合型寺庙
普乐寺
承德普宁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寺庙的整体布局特点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 坐北面南,从山门起沿一条南北 向中轴线,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 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 围绕起来。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 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 法堂或藏经阁、观音殿。大雄宝 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 堂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 中在主轴线东 侧,包括僧房、香 积厨(厨房)、斋堂、职事堂、荣 堂。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 在中轴线西侧 。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宫殿和佛殿
建筑学家傅熹年在《中国古代建筑十论》所言:神的居
所规格是由皇帝来规定的。例如:屋顶的最高规格庑殿顶,
是为皇宫主殿及佛殿专用;斗拱只许皇宫、寺观和王府使用;
可见诸神受到皇帝颇高的礼待,但他们并不能凌驾于皇威之
上,其规格在都城没有超过皇宫,在郡县没有超过王府和衙
署。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其实旨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伽蓝七堂
佛拜
中国佛教规章制度

中国佛教规章制度佛教自汉朝传入我国以来,已经走过千余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佛教在中国大地上逐渐扎根、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汉传佛教。
为了更好地管理佛教事务,维护佛教界的秩序,历代以来,佛教界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对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佛教的规章制度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佛教戒律佛教戒律是佛教规章制度的基础,是佛教徒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佛教戒律分为小乘戒律和大乘戒律。
小乘戒律主要有《四分律》、《摩诃僧祇律》等,主要规定了比丘、比丘尼的戒律。
大乘戒律主要有《梵网经》、《瑜伽师地论》等,主要规定了菩萨的戒律。
佛教戒律的核心是五戒、十戒、菩萨戒等,要求佛教徒严守戒律,断除烦恼,利益众生。
二、寺院管理制度寺院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寺院管理制度是佛教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院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住持制度:住持是寺院的负责人,负责寺院的日常管理和教务活动。
住持应当具备较高的佛教修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僧团组织:寺院内的僧人按照年龄、修行程度等因素,分为不同的团体。
僧团组织负责寺院的修行、教学、接待等工作。
3. 寺院纪律:寺院纪律规定了僧人应当遵守的规矩,如按时上殿、诵经、修行等。
寺院纪律旨在维护寺院的正常秩序,保证佛教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寺院财务:寺院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了寺院财产的来源、使用和分配原则。
寺院财产应当用于佛教事业的发展和僧众的生活需求。
三、佛教节庆制度佛教节庆是佛教徒共同庆祝的重要活动,佛教节庆制度是佛教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的佛教节庆有:1. 春节:春节是我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佛教界通常会举行撞钟、祈福等活动,祝愿国家繁荣、人民安康。
2. 浴佛节:浴佛节是纪念佛陀诞生的日子,佛教徒通常会举行浴佛、诵经、放生等活动,以表达对佛陀的敬意。
3. 盂兰盆节:盂兰盆节是纪念佛陀成道的日子,佛教徒通常会举行供僧、诵经、施食等活动,以祈求佛陀的加持。
唐朝寺庙的规制

唐朝时期,寺庙在社会、文化和宗教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佛教信仰的场所,还是文化交流、教育和福利事业的中心。
以下是唐朝寺庙的一般规制和管理情况:
1. 寺院建筑规制:唐代的寺庙建筑通常遵循佛教寺院建筑的规范,包括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室、僧舍等建筑。
这些建筑通常以寺庙正殿为核心,周围围绕着其他建筑。
2. 官方管理:唐代的寺庙通常受到政府的管理和监督,有专门的寺务官员负责管理寺庙事务。
寺庙的任命和管理往往受到朝廷的严格监督。
3. 僧侣管理:寺庙中的僧侣通常遵循佛教的戒律和僧规,由寺院的高僧或方丈进行管理和教导。
唐代的僧侣通常有严格的修行要求,包括戒律、礼节等。
4. 经济财产管理:寺庙拥有大量土地、财产和信徒的捐赠,用于寺庙的维护、僧侣的生活和佛教事业的发展。
这些财产由寺庙管理,但也受到政府的监管。
5. 文化和教育功能:寺庙是文化、教育和知识传播的中心,拥有藏经楼和经堂,用于收藏佛经和进行教育活动。
许多寺庙还设有学院,培养僧人和学子。
6. 社会福利:唐代的寺庙也承担了社会福利的责任,为贫民、孤儿、病人提供救济和庇护。
寺庙经常设立医院、济贫院等机构,进行慈善和社会服务。
总的来说,唐代寺庙在政治、文化、宗教和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规制主要包括建筑、管理、宗教仪式、经济财产、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庙宇管理规章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庙宇管理,规范庙宇活动,保障庙宇正常运营,维护宗教活动秩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庙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庙宇性质及宗旨1. 本庙为宗教活动场所,以弘扬佛教文化、传承佛教精神、服务信众为宗旨。
2. 本庙秉持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理念,致力于为信众提供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
三、庙宇管理组织1. 庙宇设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庙宇的全面管理工作。
2. 管理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组成,主任由寺庙住持担任,副主任由寺庙僧人担任,委员由寺庙僧人、信众代表等组成。
3. 管理委员会职责:(1)制定庙宇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庙宇管理活动;(2)负责庙宇财产、财务的管理;(3)负责庙宇的维修、保养工作;(4)负责庙宇的宗教活动、佛教文化的传播;(5)维护庙宇的宗教活动秩序,保障信众的合法权益;(6)接受政府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四、庙宇财产及财务管理1. 庙宇财产包括:土地、房屋、寺庙设施、宗教文物、宗教用品等。
2. 庙宇财务管理:(1)设立财务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财务收支必须依法纳税;(3)财务账目应定期审计,接受信众监督;(4)财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
五、庙宇维修及保养1. 庙宇维修:(1)定期对庙宇房屋、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2)按照实际情况,对庙宇进行必要的扩建、改建。
2. 庙宇保养:(1)保持庙宇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垃圾;(2)对庙宇内的佛像、宗教文物等进行保养。
六、庙宇宗教活动及佛教文化传播1. 庙宇宗教活动:(1)按照佛教传统,开展法会、讲经、拜佛等宗教活动;(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宗教活动秩序。
2. 佛教文化传播:(1)举办佛教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传播佛教知识;(2)加强与信众的联系,了解信众需求,提供精神服务。
七、庙宇安全管理1. 加强庙宇安全防范,确保庙宇及信众安全;2. 定期对庙宇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3. 加强庙宇周边环境治理,确保庙宇周边环境整洁。
寺庙建筑

•
应 县 释 迦 塔
•
• 大雁塔
荐 福 寺 小 雁 塔
•
• 云南大理三塔 • 云南是唐代南诏国的所在地,它是唐朝的属国,也属于唐 朝的文化圈。大理三塔中的千寻塔,建成于中晚唐时期,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包含的长安荐福寺小雁塔的艺术风格
寺院兴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北朝时,寺院的数目激增。
南朝佛寺:刘宋1913所,萧齐2015所,
北朝:
萧梁2846所,陈朝1232所。
北魏3万余所(北魏末年仅洛阳佛寺1367所); 东魏、北齐3万余所,僧尼300万人; 北周有寺1万所,僧尼100万人。 北魏太武帝及北周武帝的废佛
寺 院 兴 废
创建于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为我国佛寺的滥觞, 其后续有建邺建初寺(孙吴赤乌十年即公元247年,孙权为 康僧会造)、武昌昌乐寺、慧宝寺、苏州通玄寺、扬州化 城寺、四明德润寺等。 • 西晋初年,京洛一带造寺塔图像而礼拜之风盛行,不少 达官显贵或舍旧宅,或于各地立寺塔。当时佛教建筑概称 为“浮图”。后因高峻层塔渐为寺院的重要象征,“浮图” 遂转而专指高塔。 •
涅槃相
(2)供三尊佛
• “三身佛”: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 名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
(3)供五尊佛
• 五方佛:正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尊为南方 宝生佛,表福德;第二尊为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 一尊为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 表事业。
•
3.法
堂
• 大殿之后为“法堂”,亦称“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 会之处,在佛寺中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 • 法堂的特点:除安置佛像外,在堂中设法座、钟鼓。法座 (狮子座)供演说佛法之用。左钟右鼓,供上堂说法前击鼓 鸣钟所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佛说法传道的图像。法座之前 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坐像以象征听法诸佛,下设香案,两侧 置听法席。
汉地佛教寺院主要殿堂介绍精要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钟楼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 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每 边长35.5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 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 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 宝顶,金碧辉煌,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 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东西配殿
清代陵制。位于隆恩殿前东西两侧。单檐歇 山顶,一般为面阔五间,有前廊。东配殿是 存放祝版和制帛的地方。也是每当大修隆恩 殿临时供放神牌的场所。西配殿是喇嘛念经 的地方。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大雄宝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 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 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 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 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 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 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 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第Leabharlann 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法堂
七堂伽蓝之一,乃禅林演布大法的地方。位 于佛殿的后方,方丈的前方。相当于讲堂, 而"讲"通于"讲教",在禅宗,为别于他宗, 且示其教外别传的宗旨,所以特称为法堂。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罗汉堂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佛教寺庙日常规章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佛教寺庙的规范化管理,维护寺庙的正常秩序,保障僧尼、信徒和游客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佛教寺庙的日常管理。
第三条佛教寺庙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弘扬佛教优良传统,维护佛教声誉。
二、组织架构第四条佛教寺庙设立以下组织架构:1. 住持:寺庙的最高领导者,负责寺庙的全面工作。
2. 知客师:负责寺庙的日常接待、对外联络等工作。
3. 照客师:负责寺庙的财务管理、物资采购等工作。
4. 管事僧:协助住持管理寺庙事务。
5. 民工:负责寺庙的日常清洁、维护等工作。
三、日常管理第五条寺庙内部管理:1. 寺庙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使用寺庙财产。
2. 寺庙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保持寺庙环境整洁。
3. 寺庙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寺庙和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4. 寺庙应当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第六条僧尼管理:1. 僧尼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参与非法活动。
2. 僧尼应当遵守寺庙规章制度,不得违反戒律。
3. 僧尼应当积极参加寺庙的宗教活动,维护寺庙的正常秩序。
4. 僧尼应当关爱寺庙内外的信徒,为他们提供宗教服务。
第七条客堂管理:1. 客堂负责接待游客和信徒,提供宗教服务。
2. 客堂工作人员应当热情、礼貌、耐心,为游客和信徒提供优质服务。
3. 客堂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客堂规章制度,维护寺庙的正常秩序。
第八条民工管理:1. 民工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参与非法活动。
2. 民工应当遵守寺庙规章制度,不得违反戒律。
3. 民工应当服从寺庙管理,认真完成工作任务。
四、奖惩制度第九条对遵守本制度、表现突出的僧尼、信徒和民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僧尼、信徒和民工,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五、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寺庙住持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寺庙钟鼓楼放置规则

寺庙钟鼓楼放置规则
首先,寺庙钟鼓楼的放置范围是寺庙内部,通常建在山門的后面或正
殿的前面。
钟楼通常位于寺庙的右侧,鼓楼通常位于寺庙的左侧。
其次,钟鼓楼的高度通常与寺庙的其他建筑相当。
在古代,钟鼓楼的
高度一般达到三层或四层,每一层都有一重檐。
檐口上方的装饰和屋脊的
翘角可以体现建筑的雕刻工艺。
再次,钟鼓楼的建造遵循平面对称的设计原则。
钟鼓楼一般由中央主
体部分和两侧亭子组成。
中央主体通常是层叠的矩形或圆形建筑,由多个
柱子和平台组成。
两侧亭子与主体相对称,每一侧有一座室内亭子。
整个
钟鼓楼的布局和建筑风格都体现了宗教的神圣和庄严。
此外,在钟鼓楼的建造中,装饰也是非常重要的。
钟鼓楼的外墙通常
会雕刻一些佛教故事或神话传说的图案,如八仙过海、十二生肖等。
而在
门口或天花板上还会绘制佛教的图案和老虎、狮子等动物的浮雕作为装饰。
这些装饰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凸显了钟鼓楼的庄严和宗教的特点。
最后,钟鼓楼的建造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以确保其安全和稳定。
由于钟鼓楼通常是由砖石和木材构建的,需要考虑到地基的稳固性和结构
的坚固性。
同时,在进行钟鼓楼的建造时,需要注意考虑周围环境和其他
建筑物的风貌,以保持和谐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寺庙钟鼓楼的放置规则主要包括放置范围、高度要求、建
筑布局、装饰和建造规范等方面。
这些规则都体现了宗教的信仰和建筑的
美学追求,使得寺庙钟鼓楼成为寺庙在空间上独特而庄严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9 大雄宝殿
图20 释迦摩尼佛
十八罗汉
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像。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 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 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摩尼的弟子。最初为 十六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排名: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
二、佛教在我国的分化
南传佛教(小乘佛教、 上座部)
显宗(汉传佛教)
佛教
西藏
大乘佛教
密宗 内蒙等
三、汉传佛教寺院的兴起 洛阳白马寺: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
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 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 称。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之一。
图1 白马寺(河南洛阳)
图2 灵隐寺(浙江杭州)
图3 少林寺(河南登封)
图4 寒山寺(江苏苏州)
图5 国清寺(浙江天台)
图6 大明寺(江苏扬州)
图7 栖霞寺(江苏南京)
图8 东林寺(江西九江)
图9 法门寺(陕西扶风)
图10 南普陀寺(福建厦门)
第二部分 正 文
一、寺庙的基本布局
四、中国十大名寺 1、白马寺(河南洛阳); 2、灵隐寺(浙江杭州); 3、少林寺(河南登封); 4、寒山寺(江苏苏州); 5、国清寺 (浙江天台); 6、大明寺(江苏扬州); 7、栖霞寺(江苏南京); 8、东林寺(江西九江); 9、法门寺(山西扶风); 10、南普陀寺(福建厦门)
图11 寺庙布局平面图示例
二、中轴线建筑
1、山门(三门)
山门指寺院正面的楼门。过去的寺院通常为了避开市井尘俗 而建于山林之间,故名“山门”。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 寺院,亦泛称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即 “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之寺院仅有一门的 也可称为三门。其常盖成殿堂式,也叫“山门殿”、“三门 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金刚力土是手执金刚杵的护法 神,其形象一般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 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所不同处是左像张口,以 金刚杵作打击之势;右像闭口,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
一般的汉传佛教寺院多采用如下布局模式:山门——钟鼓 楼——前殿(天王殿)——正殿(大雄宝殿)——藏经楼, 这是中轴线的顺序,从前殿往里,每一个院落都会有东西 配殿,配殿一般有祖师殿、伽蓝殿等;中轴线之外,东边 一般为僧众生活区,西边一般为接待区,比较大的寺院还 会单独设观音殿、三圣殿、药师佛殿、罗汉堂、阿弥陀佛 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等建筑。
鼓楼是悬挂鼓的建筑物,其位置与钟楼相对望,故自古有 ‘左钟右鼓’之称。鼓置于鼓楼顶,法会之时,为僧俗集会 之报时器具。有高僧大德莅临寺院时,钟鼓齐鸣,以表示尊 敬。寺院早晚敲鼓,与钟声相互应和,早上先敲钟,后接鼓, 晚上先敲鼓,后接钟,所以称晨钟暮鼓。一般来说,鼓楼下 面供奉的文殊菩萨,寓意智慧增长。
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图18 韦驮天
4、正殿(大雄宝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 大雄宝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是 包含万有的意思;雄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此尊称他为大雄。 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大雄宝殿的像设可分为三部分: 一是大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佛像,二是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 三是正中佛坛背后的海岛观音像。各地寺庙因地制宜,可能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浅释
------游览佛教寺院景点小知识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佛教概况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由据今天 三千多年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 他的名字是乔达摩.悉达多 。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 称他为释迦摩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东汉永平十年 (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经丝绸之路传入我 国。
图14 钟楼 鼓楼
钟楼
鼓楼
3、前殿(天王殿)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大殿,殿 内正中供奉着弥勒佛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 供奉韦驮天塑像,因此得名。
图15 天王殿
弥勒佛
弥勒佛名为“阿逸多”,是释迦摩尼佛的弟子,现在看到 的大多数的弥勒菩萨形象为一个胖大的和尚,源自浙江奉 化在五代时有一和尚常携布袋,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 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胜百千亿,时时 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就是 弥勒菩萨的化身。
图17 四大天王
韦驮天
韦驮天又叫韦驮尊天菩萨,为寺庙的守护神。相传释迦摩尼 佛涅槃后,有罗刹鬼盗去佛牙舍利。韦驮天见状奋起直追, 将罗刹鬼抓获,取回舍利,因此认为他能驱除邪魔,保护佛 法。在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天一般被安置于天王殿的大肚 弥勒的背后,背对山门,面朝大雄宝殿。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 韦驮天形象,大多为身穿甲胄的武将形象,手持金刚杵,体 格魁伟,威武勇猛,面如童子。 韦陀杵方向的含义: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 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 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 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
图16 弥勒佛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 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赤龙,职顺; 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盖,职雨。 合起来也称“风调雨顺”,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图12 山门(三门)
图13 金刚力士
2、钟楼 、鼓楼
钟楼即寺庙中悬挂梵钟的楼宇,通常与鼓楼分居山门内两 翼,古制之用。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 一百零八种烦恼,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 消。一般来说,钟楼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度化众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