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ppt课件
财务管理盈余管理课件

VS
投资者保护机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止盈余管理行为的 发生。
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优化资源配置
适当的盈余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配置资源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资源错配
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不合 理,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对信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露质量的影响
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
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 过盈余管理向投资者传递真实、公允 的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向投资者传 递出积极的信号,增强投资者对企业 的信心,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
盈余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盈余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会计准则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也在 不断演变。
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是企业通过调整资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来提高盈利能力,进而 影响盈余。
资产重组包括剥离不良资产、注入优质资产、债务重组等,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 组改善财务状况、提高经营效率、降低财务风险等,从而影响盈余。
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是企业股东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他人,从而影响 企业的股权结构和盈余。
市场反应
管理层可能为了获得更好的市场反应,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财务报表。
其他动机与影响因素
企业战略需求
企业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如进入新市场或扩大市场份额,可能会采用盈余管理手 段来调整财务报表。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为了提高社会形象和声誉,可能会采用盈余管理手段来调整财务报表,以符合社会 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04
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与市场反应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方式,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既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又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当局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契约。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成因1.为了上市顺利发行股票的需要。
我国首次发行股票的公司为了在上市时使其股票的发行价格更高,有可能在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报告更多的盈余或乐观地进行盈利预测,这使管理者有了盈余管理的动机。
虽然公司法对公司股票上市有严格的规定,但由于公司股票上市给企业带来的回报,企业将通过合法的盈余管理行为,甚至违反制度粉饰财务报表,美化其公开市场形象,以达到上市目的。
即使是已经取得上市资格的公司,也可能从进一步的盈余管理中获得巨额回报。
2.为了展现公司良好形象。
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甚至亏损,公司的股票就会进入“垃圾股”的行列,公司的形象也随之受损。
因此,公司的盈利及其他利好消息都有利于吸引投资者,提升股价,树立良好形象,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公司股票上市后,为维持股价或为使股票价格能达到预期的波动,常利用不实的财务报表,以达到目的。
在二级市场上,有时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联手操作本公司股票。
为了配合机构投资者建仓,企业就披露一些绩差消息,然后,再通过披露绩优消息,配合机构投资者出货。
为了提升公司形象,一些上市公司便对中报或年报进行盈余管理,向市场传递绩优信息,达到改善公众形象的目的。
3.为了逃避监管机构的处罚。
按照我国证券交易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当年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就要被实施有别于其他股票的交易制度,在股票名称之前冠以“ST”符号以示区别;如果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即被“摘牌退市”。
因此,为避免“特别处理”或“暂停上市”的处罚,亏损的上市公司一般都表现出强烈扭亏为盈的欲望。
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综述PPT课件(27张)

• 广义:任何主要目的在于影响会计信息结果的决策 就叫做会计政策选择。
(1)狭义的会计政策选择 (2)共谋活动(影响治理层、中C国P的A会)计准 (3)游说活动(影响准则制订则 什机制么游订构说过、活程自动为
律监管机构)(股票期权会计准很则少?、投 资贷项会计准则)(152-156页,简单 了解)
9.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和成本法 10.货币资金、其他流动性资产、其他资产
(冻结或涉诉的资金)
11.套期保值还是投机 12.投资性房地产还是固定资产 13.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费
收入确认
供料
产
销
工
收入确认原则 1.风险和报酬已转移 2.未保留相关的控制权和继续管理权 3.收入能可靠计量 4.成本能可靠计量 5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狭义会计政策选择是盈余管理的手段。
• 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属于广义会计政策选择的一 部分
• 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边界很模糊
•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1.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 增加和减少总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 盈利在一段时间的分布;
2.盈余管理注重利润,并通过利润数据传递 有利企业的信息;
溢价部分以收入形式返还)
9.伪造收入 10.扣留收入(不入账) 11.伪造国外收入(不容易查证,不交增值税)
12.在未来服务尚未提供时,记录收入 13.在货物发出前或客户无条件接收前,记录
收入
14.在客户还没有义务支付货款时,记录收入 15.将出借交易所得计为收入 16.推迟确认收入 17 .将商业折扣确认为收入
(4)真实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如减少开 发费用、广告支出)
2. 盈余管理(earning management)是指在 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 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 为。(213页)
定向增发股份解锁后机构投资者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ppt43张)

三.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 Jones模型认为,随着公司的壮大、营业收入和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 大,应收、应付项目及折旧额等应计利润项目也会自然增加,因此认 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与公司的营业收益和固定资产规模相关,是公司 营业收入增加额和固定资产规模的函数。Jones模型放宽了关于非操控 性应计利润恒定的假设,并把经济环境变化对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 响考虑在内。但Jones模型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即收入属于非操控性应 计利润。事实上,收入是可以被操纵的,当管理当局对收入进行操纵 时,Jones模型必然产生误差。因此,Dechow et a1.在1995年针对 Jones模型关于收入属于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假设进行了修正,在计量 可操控应计利润时考虑了盈余管理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即信用销 售收入增加额部分(即应收账款增加额)也可能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 ,这样避免了琼斯模型高估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额而低估了盈余管理水 平。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说
1.文献回顾 蒋义宏、魏刚(1998)通过对ROE分布的检验,发现我国 上市公司在配股前有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公司业绩,使上市 公司的ROE达到配股的标准。 陈小悦等(2000)发现刚要达到配股资格的配股公司其可 操控性应计利润较高,认为上市公司是为了获取配股权而 进行了盈余管理。 孙铮、王跃堂(1999)、陆宇建(2002)等人发现:上市 公司有很强的动力将ROE维持在配股资格线10%或6%以上 。 由以上文献可看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公司业绩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
盈余管理
从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 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 反映和分布。也就是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 会计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会计方法的 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 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 段。
财务分析与盈余管理(ppt 18页)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 1320.1 1.1311:07:2811 :07:28 November 13,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1 月13日 上午11 时7分20 .11.132 0.11.13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1月13 日星期 五上午1 1时7分 28秒11 :07:282 0.11.13
减:销售成本(不含折旧)
销售及管理费用
税金
( 应收款+存货—应付款)的变动额
经营现金净流入小计
B:投资净现金流入:
加: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
收回到期投资
取得投资收益
减:购建固定、无形和其它长期资产 投资支出的现金
投资现金净流入小计 C:筹资净现金流入: 加:长期借款增加
短期借款增加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减:偿还到期债务 支付筹资费用 支付利息 支付股利 筹资现金净流入小计 D:总净现金流入(A+B+C)
关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关注报表附注(或有负债、担保责任、期后事项、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资产质量、关联交易 ) 关注现金流量指标的运用 关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关注公司连续年度的比较报表 关注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的变动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把那报表看个明 白,弄个清楚!”
加强做责任心,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才是长 久的发 展。20. 11.1320 .11.13Friday , November 13, 2020
股东权益报酬率 权益乘数 资产报酬率 销售净利率 资产周转率
A公司 20% 2 10% 5% 2
B公司 20% 2 10% 4% 2、5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PPT

01 提高投资者的整体素质 02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04 完善股票发行制度
• 实现股票发行制度的完善 • 进一步完善配股政策
05 转变审计交易模式
03 完善会计准则
• 减少会计政策的灵 • 制定新的具体的会
06 进行德治
主要结论与未来展望
主要结论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存 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可以预见 人们不可能完全解决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的问题。尤其是 在信息交流方面,代理人永远都会拥有一部分私人信息, 这些信息永远都不可能被委托人或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完 全知晓。因为,法律不允许这样做,成本效益原则也不赞 成这样做,技术上也还存在问题。因此,盈余管理将会继 续存在下去,透过法律、规则和人力是不可能把它完全消 除的,除非市场经济也不再存在了。
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变更
会计准则表明企业在满足变更条件的 情况下可以变换原已采用的会计政策, 但如果任意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信息 的可比性就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利用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就是根据现已掌握的信 息而对企业资产或负债进行重新估价 列报的过程。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
上市公司每年年底对企业资产的减值 损失的估计,在很大程度上让财务人 员在估计过程中发挥了主管能动性, 提供了很多空间使其进行盈余调整。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
我国盈余管理是随着资本市场 的发展和上市公司出现后产生的新 问题,且盈余管理有着正反两面的 作用。但在我国,由于盈余管理被 上市公司滥用,所以它的负面作用 远远大于正面作用。因此盈余管理 是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 一。因此要解决我国目前的会计失 真问题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研究企业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企业财务分析和盈余管理 课件

•Healy和Wahlen(2019)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运 用会计手段或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 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会计数据为基础 的合约的结果。 •笔者比较赞同Healy和Wahlen对盈余管理的定义。由 该定义可知,盈余管理会歪曲公司经营业绩,使会计信 息失去客观性和中立性,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已有 的研究显示,公司管理者之所以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 为了提高自身报酬、影响股票市场对公司业绩的理解、 降低债务违约风险、税收筹划、避免政府监管部门的干 预等。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 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 收益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4、盈余管理的非会计手段——真实盈余管理
• 利用对经营活动的调节进行盈余管理 •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 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 利用债转股进行盈余管理 • 利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进行盈余管理 • 利用股票回购进行盈余管理
(1)利用对经营活动的调节进行盈余管理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
的现金净额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 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 现金 投资支付的现金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