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整理版

文化人类学整理版
文化人类学整理版

名词解释:①、③、⑥、⑦10、⑧⑨

实验民族志:

图腾崇拜:

民族中心主义:

单系继嗣:

主位:

布朗的单系血统:

文化相对论:文化相对论或文化相对主义指的是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的绝对的标准,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文化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田野工作方法:所谓田野工作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民族学:①民族志(Ethnography)。就是通过田野工作对一个民族的传统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描述。②民族史。关注的是某个特定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③跨文化比较学。在民族志和民族史所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的基础上,跨文化比较学着重探讨:为什么在一些社会中存在着某些文化特征,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却没有这些文化特征。

文化的整合性:一个文化内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它是作为一个各方面相互作用的整体而发挥作用的,这就是文化的整合性。

音位:音位就是一组略有差异的语音,对讲这种语言的人来说,这组语音并不会产生语意上的差异。

皮钦语:皮钦语(pidgin)是在贸易或其他交往中,以某种语言的词汇为基础,把语法规则大大地简化,没有性、数、格等的变化,并在语音、语法上混合了当地通行的其他语言的某些成分而形成一种只为少数人在特殊场合所使用德混杂语言。当一个地区的人们把皮钦语传授给后代,变成他们的母语时,皮钦语就实现了克里奥尔化。

语言形成的选择性注意:

在语言的形成上,人们会无意识地选择那些对社会成员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并赋予其一定的语言符号。

那些对社会成员不太重要的事物,在语言中往往就没有单独的称呼,或者只有一个总的称呼。但对一种十分重要的事物常常要给予它不止一个名称,为的是能够辨别这一事物的极其细微的差别。

互惠系统:

对等互惠的例子: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上的库拉交易。

库拉(Kula Ring)交易是一种交换贵重的贝类装饰品的礼仪性的交换活动,在这种交换活动的掩盖下,不同岛屿上的人们交换着各种生活用品。

库拉交易仪式涉及到两种装饰品的交换,即白贝手镯和红贝项圈。白贝手镯以反时针的循环方向在大致呈圆圈状的岛屿之间传递,红贝项圈则以顺时针的循环方向传递,两者碰到一起就相互交换。

消极互惠(negative reciprocity)也叫作负化互惠,这是一种为自己的利益而占别人的便宜的交换。

消极互惠常常发生在陌生人或敌对的人们中之间,双方都想通过讨价还价取得对自己有利的结局。消极互惠的形式可以从讨价还价到相互欺骗。

再分配:社会成员按义务把产品、通货等财富集中交纳到一个社会中心或中央代理人那里,然后,通过中央代理人把这些资源的一部分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进行配置的过程,就是再分配(redistribution)。

内在控制:内在控制或自我控制指的是社会通过各种方式的影响,使其成员在内心中建立起来的控制机制。内在控制的本质在于社会的各种规范被社会成员内化成了自觉的行为标准,这种内化过程主要依靠的是个体的社会化。内在控制发生作用的最重要的领域是道德和宗教。

外在控制:每个社会都要设立一些社会控制的机构或通过其他的方式,使社会成员服从社会的压力,这就是外在控制。

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是一个世袭的、内婚制的、通常又是地方性的集团。这些集团同世袭的职业地位相联系,在地方种姓等级体制中占据特定地位。

族内婚:

虚拟亲属:虚拟亲属(fictive kinship)是通过血缘或姻缘联系之外的途径构成的所谓的亲属关系。

父系继嗣:只通过男性把个人与两性亲属联系起来的继嗣法则就是父系继嗣。

单系继嗣群:这种有着共祖意识(男性祖先或者女性祖先)的亲属群体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单系继嗣群。

鬼婚(ghost marriage),寡妇最理想的再婚对象是亡夫的兄弟或近亲,也可以只找情人而不再婚。但无论和谁生的孩子都要以她去世的第一个丈夫作为社会认可的父亲。

世系群(lineage)

又叫家系或宗系,指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组成的继嗣群体,其成员能够通过已知的环节从一个共同的祖先那里追溯其血统。

简答题

泰勒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是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9世纪以后的社会文化进化论,虽然各具特点互有差异,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却都持有基本相同的观点,这些相同之处构成了古典进化论的基本原则。这些也正是泰勒所坚持的观点。

①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单一性。即无论哪个种族,人类在心理和精神方面都是一致的,而同样的心理或精神活动必然产生同样的文化演化进程。②各族文化都遵循着同样的路线向前进化,当前不同发展程度的各种文化代表了在这条进化路线上的不同阶段。

③整个世界是依据自然法则运行的,无论是对于分子或有机体的运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行来说,都是如此。

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了两条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理:

文明中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可以拿一些相同的原因来解决相同的现象。泰勒认为,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二是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

第二,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这些依次发展的各个阶段,就把人类从最落后到最文明的各族及其文化连接为一个连续的序列。

1877年,摩尔根的不朽巨著《古代社会》问世。在这部著作中,他系统地阐述了人类社会——文化进化的具体步骤。

与泰勒一样摩尔根也将社会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所不同的是摩尔根指出了划分每一阶段的具体标志。

蒙昧社会:

低级蒙昧社会:以野果和坚果为食物

中级蒙昧社会:食用鱼类和使用火

高级蒙昧社会:发明了弓箭

野蛮社会:

低级野蛮社会:制陶技术的产生

中级野蛮社会:东半球始于动物的饲养,西半球始于灌溉农业以及用土坯和石头建筑房屋。

高级野蛮社会:冶铁技术的发明和铁器的使用

文明社会:文字的使用

摩尔根对人类学的贡献:

对氏族社会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做了科学的说明。

首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在亲属称谓制度研究中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利用对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来考察和划分家庭的类型与历史发展,为人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原始社会的分期。

摩尔根的局限性:

历史原因单一化倾向。他把婚姻、家庭、亲属称谓等社会现象均与一定的生产技术相联系,这在原则上是正确的,但摩尔根却把这个问题简单化、绝对化了。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技术决定论”。

摩尔根亲属称谓的分类虽然价值重大,但是过于简单。亲属称谓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也不像摩尔根概括的那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例如,靠渔猎为生的爱斯基摩人的亲属称谓制度与工业化的欧美社会相类似。

摩尔根推测的婚姻的第一阶段,迄今为止没有找到任何考古学上的证据。

把母系与母权相等同也是摩尔根的一个错误。母系社会中权力不一定掌握在女性手里。

传播论

传播论文化人类学家认为,进化论只关心人类文化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却忽略了文化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研究人类文化不可能不以文化的地理传播(diffusion)为使命。

“传播”也就是是“扩散”、“漫流”的意思,在文化人类学中它指的是文化或文化特质从一地流传到另一地的现象。

文化传播论者认为,人类的创造能力或独立发明能力是有限的。人类文化之所以有共性,原因并不是进化论者所说的人类心理的一致性,而是由于文化的传播所致。

传播论者坚持认为,世界上原来只有几个地方或一个地方曾独立发明了各项事物,因而成为了文化中心。各项文化特质都是从这些中心向四面扩散传播,导致了文化的接触,引起文化变迁的。

全部人类文化的历史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传播、借用的历史。

传播论有两个学派:

德—奥历史传播学派

英国极端传播论学派

德—奥历史传播学派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拉策尔的人类地理学派理论,弗罗贝纽斯的文化神话学理论,格雷布纳尔的文化圈理论,威廉·施密特的文化圈进化论等。

拉策尔:

他反对进化论所主张的“心理一致说”和“独立发明说”等理论,认为迁徙和其他形式的接触是各地文化相似的主要原因。

他试图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描绘出人类的地面分布和文化发展的总图集。拉策尔认为,文化要素是伴随着民族迁徙而扩散开去的。

因此,这种在地理上分割开来的文化要素是具有历史的联系的。

弗罗贝纽斯:

人只是文化的体现者和搬运工,而不是文化的创造者。

文化是从自然条件中诞生出来的,在相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会产生相同的文化。

文化也是有机体,也是需要营养的,它的食物就是人类的经济活动。他还划分出了“文化解剖学”和“文化生理学”的研究范畴,提出文化也有性别之分等。这就是他的“文化神话学”。弗罗贝纽斯是第一个提出“文化圈”这一概念的人类学家。与他的文化神话学相比,文化圈的思想是更有价值的。他认为,每一个文化圈都具有一系列的物质文化特征,单个文化要素与整个文化圈的迁移都是可能的。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弗里茨·格雷布纳尔,是系统论述文化圈理论的学者。

奥地利“维也纳民族学派”的领袖著名语言学家威廉·施密特神父,继承格雷布纳尔文化圈理论的同时,又吸收了瑞典生物学家科尔曼的俾格米人理论,建立了他的“文化圈进化论”,成了传播论中最有影响的模式。

文化圈进化论其实就是传播论与进化论结合的产物。该理论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中都包括着几个文化圈。

原始阶段或狩猎与采集阶段。这一阶段中有(1)中央或外婚制文化圈;(2)北极文化圈;(3)南极文化圈。

初级阶段或园艺种植和畜牧阶段。该阶段存在着(1)家长制的游牧部落文化圈;(2)外婚制父权、图腾、较高层次狩猎部落文化圈;(3)外婚制母权、园艺部落文化圈。

第二阶段或较发达的农业阶段。该阶段存在着(1)自由父权社会文化圈;(2)自由母权社会文化圈。

第三阶段,也就是亚洲、欧洲最早的高级文明的出现阶段。

英国传播论——极端传播论: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专业: 姓名: 学号:

人类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具解放性的。它不仅纠正种族和文化优越性的谬论,而且致力于研究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所有民族。它对人的本质的阐明超过哲人的所有反思或实验科学家的所有研究。 ——美国哲学家格拉斯·德·拉古纳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文化和人,其主要的代表理论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主义、文化与人格、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新进化论等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怀着对种族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落后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建立了“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其中以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为个中翘楚。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核心人物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他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博厄斯认为,19世纪要发现文化进化规律的企图和把文化发展的阶段模式化的企图,都是建立在不充分的经验、证据之上的;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历史,其形态并无高低之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些术语只是反映出某些人的“种族中心论”观点,这些人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其他人更正确。他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都有自己的逻辑、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继博厄斯之后,许多文化人类学家都从文化和个性发展的角度阐发了文化相对主义观点。例如,露丝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指出,各种文化同样都是有效的,现代文化和原始文化都是同样的实现人类潜力的方法,不能认为现代文化比原始文化更为先进高级,不同的文化并无优劣高低之分。而行为的是非标准也是相对的,被一种文化当作异常或病态的行为在另一特定文化体系内却具有特定价值。 对于文化相对主义的“本性”,赫斯科维奇曾有一段精辟的描述:“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己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 尽管文化相对主义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模式,肯定了异质文化的多元存在,有利于比较文学在向比较文化学拓展时,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但其观点中也潜藏着一个悖论:如果所有的文化系统都满足于自身的价值标准,必然推导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最优秀的文化,于是会固守自己的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它文化,结果导致文化孤立主义。而且,文化相对主义无视基本的事实,看不到历史上所有文化的发展都是同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包括异已文化

教育人类学讲义整理

《教育人类学引论》 第一节课 一、人类学对教育学有什么贡献? 1.对研究方法的忽视: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你的论文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①方法和你的选题有什么对接?②你的选题有该法(理论)与不用又有什么不同? ③你的论题最适合用何种方法、何种理论? 2.人类学对教育学的贡献: (1)打破我族中心主义,获得一种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人类意识,进而强化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自我意识; 可以有民族情怀,但是不能有民族中心主义;视野和眼光的全球性——从西方看中国、从周边看中国;中国无哲学,但是有思想,中国的语言文字不适合表达哲学,在这方面印度就好于中国,表达哲学的文字需要严谨、逻辑、严密;孟子:见幼童落井而起恻隐之心,但是有人便反驳:见幼童落井,汝之子,汝友之子,汝仇家之子,救孰?冯友兰,中国哲学浑然天成。 (2)打破坐在摇椅上玄想人类的历史; 人种志研究、民族志研究、田野研究、将先前的由业余学者或其他人的研究进行实证化。 (3)引发问题意识,提供对问题的解答; 人的本质与教育的关系(陆有铨说没有什么本质,反对本质主义,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人类进化与教育的关系;人的体质与教育的关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4)改变提问方式,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成尚荣:尊重与倾听;①从旁观者转为具有主体色彩的我②将教育问题由“人的教育”转为“人的认识”问题,只有在充分认识人的本质的情况下,教育才能真正展开和充分实现,会读人、能读人;③教育问题存在的理论基础,使教育人生活的表层进入到人的存在深层,使教育和人类存在、世界存在、宇宙存在联系起来。 (5)提供了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重心下移,开放、互动生成,学生立场;习惯用一种学科、一个人物、一个理论来阐述你的问题。 《孩子的宇宙、最后20年、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实验时代》

文化人类学复习要点

题型: 名词解释5个,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5个,每题6分,共30分。 论述题3个,共50分。 第一章导论 1、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2、田野工作的特征。 3、人类学的领域。 4、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比较。 5、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 6、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 7、什么是田野工作?什么是主位法,客位法。 第二章文化和文化变迁 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变迁?文化变迁的原因,文化变迁的途径或表现,文化变迁的类型。 2、什么是涵化。 第三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1、种族的概念 2、种族主义及其表现 3、种族产生的原因。 4、种族的社会建构。 3、民族的特征 4、族群的要素有哪些。 第六章生态人类学 1、生态人类学的定义,意义。 2、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经济人类学 1、什么是经济人类学。 2、经济人类学的问题意识。 3、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 4、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与实质论。 5、夸富宴。“夸富宴”(potlatch)的词义是“散尽”(give-away)的意思。慷慨的馈赠是获取尊敬的动机。一个人举办一次夸富宴很显然会带给他一定的声望,这种声望是与慷慨的程度成正比的。“千金散尽”的夸富宴行为是一种“妄想自大狂人格”的结果。在一个缺乏统治阶级的社会中,夸富宴的制度确保了物品的生产和分配的持续。 “夸富宴”由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Franz Boas)最初给以细致的描述,后来经由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再度解释的夸克特人的夸富宴仪式,一般都被后来的人类学家看成是一种再分配的经济制度。 夸求图印第安人(Kuakiutl Indians)的夸富宴(potlatch)。夸求图印第安人居住于英

旅游人类学

旅游前沿问题第六讲报告 ——旅游人类学 主讲人:孙九霞教授一、文献综述——旅游人类学理论 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孙九霞老师从人类学与旅游的关系切入,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在时代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普遍行为,引起的学者的注意。非西方世界旅游人类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相对较晚,在我国,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注意到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却迟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虽然在目前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当中,涌现出较多的应用性研究,但在作者来看,应用性研究其实只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不应该也不可能看作是全部内容。 迄今为止的旅游人类学的众多研究中,虽然研究的题材、范围、和对象极为广泛,但就其理论的渊源关系而论,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由根纳普、特纳等人创立的人类学仪式理论以及马康耐的“舞台真实”理论。 二、讲座内容回顾 1.关于人类学 1)概述 孙九霞在讲座的开始先概况的介绍了人类学这一门学科,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类的本质的学科。人类学(anthropology )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人类学是以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并以其为基础和综合理解为目的的学科。如果把人作为动物的人和文化人来区分的话,那就不可能全面地去理解人。人类学是以综合研究人体和文化(生活状态),阐明人体和文化的关联为目的的。综上所述人类学大致可区分为:主要研究形态、遗传、生理等人体的人体人类学,亦称自然人类学;以风俗、文化史、语言等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以及专门研究史前时期的人体和文化的史前人类学。 2)内部分野 如上所述,人类学是一个很广泛的学科,广义的人类学由四个组成部分:体质人类学(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在考古学家与体质人类学家合作下展开对灵长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 第一章人类学要义 第一节何为人类学 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 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 章节要点: 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 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人类学主把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视为一个动态的整体,从过程的、功能的、综合的(人的生物——文化系统)、认识论的和方法论的出发点考察人类社会,以下不断认识田野工作中的较小的社区和更大的人类社会之总体。上述人类的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和整体性等,也和田野工作、参与观察以及民族志一样成了人类学的几个重要学科标记。

人类学史复习提纲

人类学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人类学-是自然史的分支,是研究人类和人类种族的学问"。更简明地说,人类学可以称为"人的科学"。它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自然人,第二部分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换句话来说,是研究社会人的科学。 人类学可以划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人类学的观点一般以英、美两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学者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其研究领域应包括人类的体质、心理、文化、社会、语言、民族、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庞杂。在他们那里,传统上习惯于将人类学划分为两大部分,即研究人类自身体质特征的体质人类学和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特征的文化人类学。狭义人类学是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和俄国,人类学一词传统上却仅指体质人类学,日本的一些人类学研究机构也仅限于研究人类的体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他们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学"这一概念,认为人类学是专门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同时也包括对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的研究。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死于公元前322年。他不仅是用"人类学"这个名词的第一个权威,而且在上古时期,对于人的研究在亚里斯多德那里达到了顶点。他奠定了动物学的基础,创立了"生物阶梯"的思想。按照他的这一思想,一系列生物体的地位逐渐升高,呈阶梯状排列。亚里斯多德是绝对没有进化论思想的,但是他提出的生物以阶梯形式排列的原则对于后来18世纪进化论学说的发展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亚里斯多德在确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涉及人与动物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方面的论点。但是在对人手作用的评价上,他认为人之所以有手是由于智慧所致,从而明显地表现出其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地方性的知识"-这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写了一本叫做《地方性知识》的书。这种"地方性知识",以区别于其它知识形态,特别是实证论者假定的"普遍性"知识形态。在格尔兹看来,知识的性质是地方性的、多元的,因为人们生活所凭借的符号系统是特定的、地方化的、分殊性的,借助这些符号系统的作用,意义结构才得以形成、沟通、设定、共享、修正和再生。这个系统的作用,是甄别日常行为的意义和类别,地方性知识力图维持这些特定的意义系统,并根据它去组织行动。 4、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科学,包括研究过去和现代人体的一切发展和变异 5、赫胥黎-达尔文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是一位杰出的英国博物学家,他在动物学、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学的许多领域都具有很深的造诣。他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达尔文关于类人猿接近于人类的正确判断,并且重点探讨了人类在动物界中的位置问题,在实践中发展了达尔文主义。赫胥黎在人类起源认识史上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的观点,向宗教神学提出勇敢的挑战。 6、新达尔文主义学派-以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和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人为代表的学派。该学派的学者提出了种质选择论,强调对遗传变异的选择作用,因而是对达尔文选择原理的一个重要的说明。达尔文主张生物的渐变进化,而新达尔文主义者在广泛的实验中发现了自然界中的另一种进化方式---骤变进化。这一概念的引入,对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另外,该学派还创立了基因论,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生物遗传变异的机制,使进化论研究有可能深入到细胞实验的层次。但是,由于新达尔文主义是在个体水平上研究生物进化的,而实际上进化是群体范畴的问题,因此,该学派在解释生物进化时,在总体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文化人类学的看法

认识社会学之根本——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使用考古学、人种志、人种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概念、资料,对全世界不同民族作出描述和分析。这是文化人类学最根本的定义,也是我在学习文化人类学以前对于文化人类学的全部理解。简单来说,在我看来文化人类学就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或者说再大一点也可以算作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该怎么样理解这门学科、如何去剖析这门学科与社会学内在的联系、学习这门学科能够对我们的社会学学习提供怎样的帮助、以及我们该如何学些这门学科,这些问题我都没有真正思考过。 在上过文化人类学的课程,以及阅读过课程教材和少量的相关书籍以后,我对文化人类学的认识更加深入了。对于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有课属于自己的认识,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的文化、文化的人”这个角度来探讨人及其文化发展的脉络、规律,研究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人与自我之间的互动关系等课题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研究范围极其广泛的学科,用徐杰舜先生的说法,文化人类学就是一个"千手观音",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既然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的文化、文化的人"这个特殊角度来研究文化和人的学科,所以,我认为,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人,对于学习文化人类学的人以及文化人类学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很重要的,也是相当基础的问题。在文化人类学领域有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考古学家通常从过去的文化出发研究物质对象,试图以此解释人类行为;语言学家研究语言,文化借助语言得以维持并代代相传;民族学家研究已观察到、体验到的文化,与他们想要了解其文化的那些人进行讨论。这决定了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是一门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涵的综合性学科,与我之前认为的文化人类学就是照本宣科的讲授、枯燥无味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奠定了我现在对于文化人类学学习的全新态度。 所有文化历时而变迁,有时因为他们应付的环境已经变化了,有时由于外人的入侵,或者因为文化内部的价值已经改变了。虽然文化必须变革以调适于新的环境,但是变革中未预见到的后果对社会来说有时是灾难性的。人类是社会成立之根本,而文化亦是名族得以延续传承的之保障,将二者合而为一的文化人类学也是一门了解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一个基础性的学科,这样的课程的学习,更加倾向于拓展个人的视野,让其能够从更加宽广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学、学习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社会学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学科,这种学科的学习对于学习者本身的知识积淀,以及其自身思考问题的宽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也进一步肯定了文化人类学的学习对于学习社会学的我们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 撇开其与社会学的联系不谈,这门学科的研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好处也是值得肯定的。文化为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及分配提供保证。它通过其成员的繁衍,为生物的延续提供保证。它使新成员濡化,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用的成人。它维持其成员之间的秩序,

文化人类学讲义第二部分

第十章亲族、继嗣制度 第一节什么叫亲族 一、亲族的本质 亲族,在一定意义上又称亲属,是由血缘关系发展成的血亲(血族)及其配偶和由姻缘关系发展成的姻亲(姻族)及其配偶的总和。 亲族的本质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结合的产物。生物性是亲族关系建立的起点,如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等。 亲族还受社会因素的制约,比如亲族也包括通过收养和过继等形成的亲族关系。亲族还包括“干亲”、“把亲”。 案例:六亲 二、区分亲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区分七组关系的八个原则或者是范畴。 1.行辈原则 2.同辈长幼(年龄)原则 3.直系旁系有别原则 4.被称亲属性别原则 5.称谓人性别原则 6.中介亲属性别原则 7.血亲姻亲区别原则 8.亲属存殁原则 第二节亲族类型和亲等 一、亲属的类型 (一)血亲 1.直系血亲(包括自然直系血亲、拟制直系血亲) 2.旁系血亲(包括自然旁系血亲、拟制旁系血亲) (二)姻亲 姻亲是因婚姻而形成的亲属。其下分为直系姻亲和旁系姻亲两类。 (三)配偶 配偶是一种特殊的亲族类型。配偶基于婚姻而形成,也基于婚姻而存在。 二、亲等 衡量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尺度被称为亲等。一般而言,亲等多则关系疏远。从世界范围看,亲等制主要分为两类,即等级亲等制和世代亲等制。 等级亲等制是一种按照世代的远近,参考地位尊卑、男女性别、恩情薄厚等来确定亲等等级的制度。如我国古代的丧服制。 世代亲等制是一种以一世代为一亲等的计算制度。分为罗马法与寺院法。 第三节亲属称谓 一、什么是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是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术语或名称。 亲属称谓的作用和价值:

1.亲属称谓是一种完全确定的、反映亲属间权利和义务的称呼,通过称呼可以确定和确定和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 2.亲属称谓可以加强非亲属群体间的的团结与合作; 3.亲属关系的使用还可以将不具亲属关系的成员整合进亲属关系的网络之中; 4.亲属称谓能帮助人们理解婚姻家庭形态的演化。 二、亲属称谓制度的分类 亲属称谓制度,又称亲属名称制度,简称亲属制度。它是反映人们的亲属关系以及代表这些亲属关系称谓的一种社会规范。 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夏威夷式 (二)爱斯基摩式 (三)易洛魁式 (四)克罗式 (五)奥马哈式 (六)苏丹式 第四节我国的宗族制度 一、宗族的含义和特征 宗族是一种通常聚居一地,身份关系明确且具有一定经济联系的父系血缘亲属组织。宗族是宗和族的合称,实际上,宗和族具有不同的含义。 族一般指有血缘联系的一群人的集合,这里专指男系同姓同祖成员的集合,由众多的同姓同祖家庭组成,族人包括各个家庭的家长、妻子和子女等。而宗是指族人的主干和统帅,《白虎通·通论》说:“宗,尊也,为先祖主也,为族人尊也。”宗比族的范围要小得多。 在我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商周宗法制度下,宗在族中的地位很高。宗的首脑称宗子,由嫡长子继承,拥有主持祭祀、统管宗内财产、教导族人、掌管婚丧大事、会聚族人等权力,称为宗子权。宗又分大小,小宗尊大宗为宗。如周代,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的正宗、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天子的其他儿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于天子来说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有的被分封为卿大夫。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在本家又为大宗,其爵位也由他的嫡长子继承。大夫的其他儿子封为士,土对大夫来说是小宗,但在本家是大宗,其爵位仍由其嫡长子继承。这样,天子、诸侯、大夫、士共同组成了井然有序的政治体系。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组织的衰落,宗在族内的地位日益下降。族虽仍由众多家庭构成,但已不像宗法制度下那么严密,逐渐成为一个较松散的族人自治联合体。实际上,我国的宗族制度在整个封建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演变。这种演变同各地特殊的经济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相联系,并由此造成宗族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特征。 一般来说,我国的宗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聚族而居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基于儒家“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的训条,为了增强宗族的协作,维护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秩序,多数宗族都采取聚族而居的形式。以族的单位聚居在一起的人称“族人”或“乡党”。 (二)身份关系明确 同一宗族的成员间身份关系通过许多方式划分后,泾渭分明。 其一,是宗族成员有族长和族人之别。宗子是宗族的领袖,有时又称族正、宗长、宗

社会学讲义2

社会学讲义2 第四章社会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社会 ●第二节社会运行 第一节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 ●1、“社会”的词源考察:本意为集会、聚会。 ●中国古书中的“社会” ●“社”就是一块地方的主人。“会”就是集会。两个字合起来就表示在一定的地方,于民间节日举行的演艺集会或祭神的庆祝活动。后来发展为第二个意思,是指志趣相同者结合的团体。 ●社会学中的“社会” ●英文society的译语,来自于拉丁语socius一词。 ●明治年间日本学者翻译society时借鉴中国文献中的“社会”一词,近代中国学者又沿用了这种译法。 ●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 ●2、唯实论与唯名论 ●唯实论: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独立于个体之外且对个体构成实实在在的限制。 ●代表人物:乔治·齐美尔,涂尔干。 ●唯名论:只有个体才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概念,是人们的主观想像或抽象. ●代表人物:吉丁斯,塔尔德。 ●3.马克思主义论“社会” ●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统一。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实践是社会的存在方式,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的特点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三、社会的功能 ●(1)整合的功能。

应用人类学 知识点整理

《应用人类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应用人类学的名称 应用人类学(applied anthropology)丹尼尔布林顿(美国人类学家)1896 拉德克里夫布朗(英国功能主义)1930 实用人类学(p r a c t i c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g y)马林诺夫斯基1929“科学的人类学应是一门实用的科学。它的任务不在于阐明这些和那些制度的起源史,而在于指出这些制度在某一社会中的作用。不是为了更确切的描述,而在于教会与这些民族有关的殖民当局和企业主,为了更适当地达成自己的目的,应该如何去对待这些民族。” 行动中的人类学(a n t h r o p o l o g y i n a c t i o n) 戈顿 布朗 行动人类学(a c t i o n a n t h r o p o l o g y)索尔塔克斯(美国)、1940末50末“建立为人民使用的人类学家”直接去研究人民在社会文化变迁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呼吁人类学家站在人民的一边。 发展人类学(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t h r o p o l o g y)霍姆伯格 因为他主要从事社区发展研究 人类工程学(a n t h r o p o l o g o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埃利奥特 查普尔 主要是对社会现状进行改革核对将来社会进行规划。 辩护人类学(a d v o c a c y a n t h r o p o l o g y)决策人类学(p o l i c y a n t h r o p o l o g y)过去应用人类学多为社会中没有权利的族群或人们辩护 近年来多从事政策研究有关 2、概念 在承认人类社会不断向进步的方向发展的前提下,把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社会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改善和改进人类社会不尽满意的地方,以促进人类社会想进步方向发展的学科。同时也从事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石奕龙课本说法) 是人类学研究领域,也被认为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的责认为是人类学的应用研究。应用人类学是一门在承认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下,把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社会的认识和知识,应用于改善社会现状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 3、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基础研究、纯理论研究、基本研究、基础理论研究) 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认识各种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阐明其根本原理,沉声新的理论知识的研究。 在广泛意义上认识有关的客观对象。成果以理论形式出现。有较大普遍性。目的是认识本质和发展规律。总而言之,是一种知识的获得。“不带价值观念”“价值中立态度” (2)应用研究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的应用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为认识和进一步改造克尔观世界,产生新知识提供新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介于基础研究和开发活动之间的中间环节。 目标在于,当以基本假定、理论构成的政策态度转变为行动时,帮助吧基础研究的成果

《消费者行为学》讲义

消费者行为学导论 真正了解消费者行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消费者行为学就是解读或破解消费者行为的密码。 一、消费者行为学的多学科视角 消费者行为学是跨学科的,它由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组成,从心理学到经济学、从社会学到文化人类学、从历史学到营销学,其共同的兴趣是市场中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及如何相互影响,并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释。 二、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领域涵盖了很多方面:它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所涉及的过程。 1、消费者是市场舞台上的演员 角色理论认为,消费者要扮演很多角色,不用的“剧情”,不同的角色,消费决策也不同。 2、消费者行为涉及许多参与者 ?购买者和使用者可能并不是一个人 ?没有购买或使用产品的人可能扮演影响者的角色 ?家庭成员对全家共享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都起到关键作用 ?对于企事业单位这样的消费组织而言, -有时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为许多人使用的产品做出购买决策 -有时购买决策可能由一群人做出 3、消费者行为是一个过程 消费者行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消费者掏出现金或信用卡买到商品或服务那一刻所发生的事情,它包括购买前、购买中和购买后影响消费者的所有问题。 第1章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1节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清单 影响因素论主要包括: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和四因素论。 ●两因素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或者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三因素论:消费者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四因素论: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 从营销学的角度出发,我们按三因素论进一步划分影响消费者的因素。 一、消费者内部因素 因素1: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 因素2:知觉、情绪、动机、态度、学习 因素3:个性和自我概念 ●个性: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自我概念:对自我的看法,或对“我是谁”的理解。每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往往会影响其行为。 因素4:生活形态 ●生活形态:又称生活方式,包括消费观念、如何使用时间和金钱等。 二、消费者外部因素 因素5:文化和亚文化(地域、民族、宗教) ●亚文化:是一种群体,其成员具有与其他群体相区别的共同信仰和经历。每个人都从属于多个亚文化。 因素6:社会消费基础结构(政策、消费基础设施、技术) 因素7:家庭(结构、生命周期、决策模式) 因素8: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与个人的评价、追求或行为有重大相关性的真实的或虚构的个人或群体。三、市场营销因素 因素9:营销传播(广告、促销、公关、消费者教育) 因素10:营销要素(品牌、品质、服务、情境)

(完整版)《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文化人类学 (英文):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 二、课程内容简介 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田野工作和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分析特定的文化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3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地位及研究意义,掌握跨文化比较方法;了解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掌握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和整体性的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学科概述:什么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跨文化比较研究法;(1课时)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1课时) 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普同型,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1课时)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3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典进化论、船舶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新进化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象征人类学以及解释人类学各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的理论思想,理解各个理论流派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摩尔根、泰勒、博尔斯、迪尔凯姆、马林诺夫斯基、布朗、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整体分析理论 第一节历史建构理论:古典进化论(摩尔根、泰勒的理论观点),

文化人类学 全套优质课件(可编辑)

文化人类学全套优质课件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 [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 文化差异种族偏见 文化差异种族偏见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 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 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人类学者借着比较 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人类学者借着比较 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 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 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 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 和人群。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

和人群。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 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 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 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 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 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 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 学。 学。?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 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理 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理 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 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 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如果真能将此 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如果真能将此 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 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 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 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 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知识点总结(汇编)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 一、绪论 1、定义:以整体论的角度,全时空的看待人类自身的特点 2、序言:1860年,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1860年人类学指包含生理学、心理学的对于人类的研究学科。1860年后,人类学指广泛.意义上的有关人类的学科。1860年~1900年逐渐形成一门正式定义的关于人的学科。 3、人类学的主要背景: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 4、人类学产生条件:①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这门学科必然脱于动物学。②人具有共同本质的观念的成熟,给人类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人类本性与人的多功能性和可塑性)③方法论观点的成熟。比较法的程序。 5、人类学的分支:①体质人类学。②广义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③视觉人类学 6、学科标志:①人类学田野调查;②民族志;③研究视角:共识性比较(横向),历史性比较(纵向);整体论;文化相对论;主客位研究的交叉应用。 二、文化进化论——泰勒 1、简介:英国人类学创始人,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牛津大学第一位人类学教授。1871年发表《原始文化》,贵格会教徒,编著了第一部人类学教程——《人类学》 2、对于文化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而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能写的其他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3、《原始文化》 ①目标:重构人类文化的历史。②困难:史前人类在无文字记载下的历史如何认知。③原则:均变论;遗留物。④核心逻辑:由于人类精神过程普遍相似,人类社会发展遵从一致的路线,方向沿着进步方向发展。 4、进化论与《人类学》 ①《人类学》第一部人类学学科教材。②核心理论:进化论。③重点:人类怎样变成现在的样子,以及如何生活。④不均衡的决定论:人类历史由进步而非退化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化,走过野性到文明的轨迹。 三、亨利.摩尔根 1、代表作:《古代社会》——全面地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利用许多民族志中的材料论证人类从蒙昧时期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历程。 2、简历:1870年《血亲与姻缘制度》;1877年《古代社会》;1881年《美洲土著居民的住房和居住生活》 3、亲属称谓与进化:①全球范围内关于亲属称谓制度的问卷调查,亲属称谓制度间的关联。 ②称谓分两类:说明式(较高级的一种,一夫一妻制下,将直系亲属与旁系亲属作出区分);类分式(婚姻制度混乱的情况下,将直系亲属与旁系亲属不作区分,只区分代继和性别。③摩尔根通过不同的亲属称谓制度推断出不同的社会关系,并将它们按照“最原始的”到“最文明的”,从杂乱的性交到一夫一妻制的顺序排或一个连续统一体。④私有财产的出现,直系血亲的确定,使亲属称谓制度得以进化,核心家庭也最终得到发展,社会结构和结晶机也

人类学的理论流派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说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美国学者霍尔姆斯首先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概念。 在美国称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称为民族学。 人类学的奠基者:拉菲托《美洲野蛮人风俗与远古风俗之比较》 古典进化论学派 这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第一个流派,是文化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盛行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成熟的标志在于E.B.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文化进化的动力:心性一致,即人类心里一致说,人们都朝一个地方想。古典进化论学派很好地解释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它却把文化的差异性简单地解释为发展阶段的不同,从而为文化歧视甚至是种族歧视埋下了理论种子。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一,早期的人类学知识的积累和研究组织的建立; 二,殖民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人们研究异种族、异文化的需要, 也扩大了人们的研究视阈; 三,思想根源在于进化论理论的提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斯 宾塞社会进化论。 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第一个给文化和宗教下定义之人,第一个主张采用统计法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人。《原始文化》、《论研究制度的方法:对婚姻和继承法的 应用》 进化论观点:人类社会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跟自然界一样,是通过不断进化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是 相继相承的。 宗教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宗教:一切对于神灵的信仰;探讨了宗教的起源和产生:万物有灵(全部宗教史的基础)。 婚姻家庭理论:“回避”习俗与居住模式:从妻居到从夫居;命名制度:亲从子称;继嗣制度;产翁制:由母系向父系转变;婚俗:抢婚和外婚制。 人类学研究方法:比较法(分类比较)、残存法(残留的风俗习惯)、统计法 摩尔根: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对易洛魁部落联盟的研究,首次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人类学,首创用亲属称谓来研究家族制度。《古代社会》、《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 亲制度》 原始社会分期理论:根据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确定: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氏族制度的发现: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是一次发展的几个阶段,最终形成民族。 家庭史的研究:首次从亲属称谓制度来研究家庭和家族制度;家庭发展:“血缘”家庭,伙婚制家庭(普纳路亚),偶婚制家庭,父权制/母权制家庭,专偶制家庭。其他学者:德国人类学之父:巴斯蒂安:人类心里一致说 瑞士的巴霍芬:母权论,标志着家庭史研究的开始 英国的麦克伦南:内外婚姻制度:母权制先于外婚制 英国的卢伯克:第一个提出残存法思想;宗教阶段理论 英国的弗雷泽:首创“社会人类学”一词;《金枝》:关于人类智力发展连续性和 进步性的理论:人智力发展经历了巫术阶段、宗教阶段、科学阶段 传播论学派 产生于19世纪末的传播论学派认为人类文化发展归根结底在于文化的传播与借用,而非独

社会人类学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1.社会 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共同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综合,指分享共同文化,并相互依赖的人群。所谓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结成的关系。 2.文化 指社会成员共享的价值、信仰和对世界的认识,他们用文化解释经验、发起行为、而且文化也反映在他们的行为当中。(课本) (1)泰勒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2)格尔茨文化是由历史传递的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它是由各种象征形式表达的观念系统,人们借助这些系统来交流、维持、并发展有关生活的知识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强调符号性 3.地位和角色 地位:某个社会系统中的位置或身份。生就的地位(先至的),获得的地位(后至的)。 角色:①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②角色是人的社会地位的表征,是一套有关权力、义务的规范 ③是人们对于特定位置上的人的行为的期望④角色具有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 性的特点。 4.萨皮尔-沃尔夫假设 语言不仅反映现实,而且早就现实。不同语言所表述的世界是不同的。现实世界很大程度上是建构在群体语言习惯上的,没有两种语言在表现同一社会现实时是完全相同的。 不同语言早就了不同的世界观。 萨皮尔:真实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觉的根据人类集团的语言习惯建立起来的。 人在客观世界中生活。很大程度上受语言的支配。 沃尔夫:语言不仅仅是一个把我们的想法和需求变成声音的编码程序,相反它通过提供表达习惯,预先安排好人们以某种方法来观察世界,因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语言决定了使用者的思维,使用不同的语言就像是带上了不同的眼镜,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沃尔夫称其为“语言相对论”。 5.能指与所指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符号的主要功能是指示,任何符号,尤其是语言符号的构成必定包括“能指”与“所指”两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互为条件。言语符号的形式即为“能指”,即能够支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指某种事物可以用一种语言来表达,但可能另一方不明白是指什么。符号指示的意义内容即为“所指”。;所指是人们约定好的就这么定下信物的定义,当一个人说时,另一个人也能明白。 6、文化区 (1)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一个或多个群体。(2)文化区通过文化特质加以区分。(3)文化区有文化中心区和文化边缘区,文化中心区是一个文化区所共有的文化特质,发明创造和最集中的地方,它并不一定是地理的中心,文化特征创造出来后就放射性向边缘区传播,当在边缘区发现某种文化特质时,这种文化特质是过去某时在文化中心区创造出来的,通过一段时间历程才传播至此。因此,他认为文化的传播过程就是文化特质的发展历史。从而通过区分文化区可以构拟文化发展的历史,因此文化区概念是韦斯特用于重建文化史的一种分类手段。 6.文化类型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

《人类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什么是人类学? 人类学一词来自希腊文,它的英文名称是:Anthropology。它是希腊文anthropos 和logos的缩写。“anthropos”是“人”或者“人类”的意思;“logos”是“逻辑”或者“科学”的意思。从字面的意义看,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的学问,也就是对人类的生活和文化方方面面的研究。 什么是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对人的文化的研究。主要任务是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三大重要关系: 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涉及到物质文化;二是人与人的关系,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内容,人不能离开社会单个地存在于自然中,而社会就是人与人关系的体现; 三是人与心理上的关系,欲了解个人就离不了了解心理; 西方人类学的发展背景: 1)萌芽时期(1914年以前) 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殖民地的争夺,西方人“他者”的认识,进而进行研究。如1839年、1859年法国相继建立了民族学学会、人类学学会,……。 2)发展初期(1914-1938年),即殖民地的间接统治时期 3)扩展时期(1938-1970年) 二战中,大批人类学家卷入战争,战后,又积极地参与,人类学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如《菊与刀》 4)决策时期(1971年以后) 研究的领域涉及范围广,“新应用人类学”的出现 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考古人类学:是从事对人类遗存的研究和复原工作。考古学不仅研究人体的遗骸,考古学家试图发现和研究所有的人类活动遗迹,通过这些遗迹来了解和复原人类的活动,来了解人类与其环境所构成的关系。 语言人类学:主要是对人类的交流系统(尤其是语言)的分析和研究。语言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