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6428)

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6428)
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6428)

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但在中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不能理解全文,从而影响阅读质量.学校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定式制约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英语阅读、阅读习惯、交际能力、整体教学、精读泛读、文化渗透、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阅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一级目标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的较低水平;二级目标是较高水平。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的教学内容相同,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不同。一级目标是针对高中毕业水平的目标,二级目标是针对高考的目标。

一级目标规定:“1.能以每分钟50-70个词的速度,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内容的材料。

2.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志等。

3.能基本把握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

4.除课文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0万字以上。”

二级目标规定:“1.能以每分钟70-80个词的速度,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不同题材的材料。2.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志等。 3.能运用一般的阅读技巧,基本把握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4.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5.能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出语篇未直接写出的意思。6.除课文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0万字左右。”

1.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1英语阅读是交际的基本手段,是发展听、说、读诸能力的基础。如果说听说是对外交流最直接的手段和方式的话,那么英语词汇量的扩大和阅读则是制约或发展听说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高考英语试题越来越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考查,在考查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要兼顾高校选拔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英语高考卷也必然要进一步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英语阅读教学在对外交流与高考中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近几年的英语高考题来看,这一特点也日益明显。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1.1 阅读量大

年份总词数时间速度要求

93 1042words 40minutes 26 wpm.

93 1145words 40minutes 28.6 wpm.

94 1428words 40minutes 35.7 wpm.

95 1560words 40minutes 39 wpm.

96 1672words 40minutes 41.8 wpm.

97 1723 words40minutes 40.1 wpm.

981815 words40minutes 45.4 wpm.

99 2211 words40minutes 55.3 wpm.

2000 2403 words 40minutes 60.1 wpm.

2001 2335 words40minutes 58.4 wpm.

2002 2252words 35minutes 64.3 wpm.

2003 2266 words 35 minutes 64.7 wpm

从上表可以看出,1994至1995年尤其是2002年和2003年高考英语阅读试题对单位时间的阅读量明显提高了要求。阅读量产生较大跨度的是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四年间,每分钟读速(wpm)增加了7.1个单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英语高考卷对考生的阅读速度要求在逐年提高,但迄今为止的64.7wpm的读速尚未超出《大纲》的要求。

1.1.2 词汇量大。近两年的高考阅读题,课本以外的生词和带汉字标注的生词有明显增多趋势,生词量的增多预示着阅读难度的提高,也说明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是针对《大纲》的最高要求进行命题的。

1.1.3 试题覆盖面广。一般以交际环境为主,兼涉科技、制作工艺等具体过程,题量也由以前的四篇增加到五篇,而且几乎都是英美人士写的原汁原味的作品。不仅对学生作题速度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其深层理解力,也就是学习语言的扩张力(即素质)提出了挑战。

1.1.4 阅读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有所增高。阅读理解题也已经从过去的原文中找答案和简单地计算,逐步要求根据原文的精神实质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原文进行揣测、推理和扩展,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句子和篇章揣摩出作者说话的目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中没有直接陈述但却有所暗示的内容;甚至根据作者已经谈到的内容,对作者在下一个段落可能会说些什么进行想象。因此,学生素质的提高,一要靠自身的思维训练,二要靠相关学科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功底,更要靠平时教师对他们阅读解题方法进行高效的训练。

1.2 阅读是一种最普遍的交际方式,是对外交流与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如果说口头交流主要是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要的话,那么阅读则是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获取和吸收外界知识和信息,阅读应该是一种有目的的获取书面信息的交际行为。“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中学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大纲》明确提出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阅读能力是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纲》对高中各年级的阅读能力都作了量化的具体规定。英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大纲》所规定的各年级应达到的阅读速度以及对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项目等的具体的教学要求,并据此制定每学年、每学期、每阶段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

过程符合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教师应重视言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将阅读看成是为了交际的阅读,而不只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的阅读,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应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和高级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好如下几点:

2.1提倡课文的整体教学。

对于以统编教材为阅读材料的课文教学,包括非毕业班和毕业班的首轮复习阶段,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整体教学做法,在阅读一开始就让学生先对课文全貌进行感受,先抓住文章大意和作者意图,让学生在一种考试模拟的环境下完成课文的阅读练习,而细枝末节的东西留到下以环节或者课后去处理。课文教学必须与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技巧训练以及口笔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要将以上诸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体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因为整体教学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的语篇教学的过程,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最优化的选择,整体教学的基本前提是让学生整体接受课文的篇章信息,培养学生整体的语言把握能力,而这正是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最缺陷的地方。

课文整体教学的程序如下: 1

2.1.1 课内教师导入。可以用主题讨论、图片讨论、音频视频呈现、介绍文化背景等方法导入,激发学生相关的知识网络,产生阅读的期望。

2.1.2 指导性问题。主要涉及总体篇章结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等。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应提出阅读中的思考问题,思考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文字直接信息到思维推理间接信息、最后到篇章结构和作者的构思谋篇和写作意图等。

2.1.3 细节性问题。主要是段落或小节内的信息层次、人物关系,情节、作者或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及态度等等。如果是言犹末尽的文章则可以引导启发学生进行猜测、想象与判断。这些细节教师可以用一些图表形式对学生呈现,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这些图表最好是由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切忌包办代替,否则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

2.1.4 语言点的精讲多练。切忌抄字典、全面开花地讲词汇、句型或语法。应抓住重点与难点。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要少而精,不应提倡滴水不漏的讲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毕业班复习或课外文章的阅读中,教师只需对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进行点拨,帮助其理解文章意思,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进行语言知识的讲解,否则必然会喧宾夺主,冲淡阅读课的主题。

2.2 注意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现代语言教学十分重视语言输入的量,重视为学习者提供充足数量的语言材料,增加学习者与目的语的自然接触,是语言的输入量远远大于输出量。《大纲》明确提出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阅读能力是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学生应“.能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出语篇未直接写出的意思。.除课文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0万字左右。”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以课文教学为主、泛读教学为辅,加大课堂密度,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输入量,并充分利用课余阅读的自由天地,从而使课堂的时间得以延伸,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2.3 重视泛读课教学,矫正不良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

以前我们传统英语教学不很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拘泥于教科书,没有相当阅读量配合。据统计,把以前的中学六年的英语教科书的课文内容全部相加总量不过是一张日报一面的量,这些语言量不管怎么读,也是不可能掌握一门语言的,所以现在新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初中毕业生的英语阅读量为30万单词,高中毕业的量为60万单词,从教学措施上保证学生必须达到这个阅读量的标准。因为我们在学校读的英语课本实质上仅仅是精读,因此我们要补充的应是泛渎。有些实验学校和重点中学在课程开设时,按照4:

1或3:1的比例开设精读和泛读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同一堂课中也可以按3:1的比例进行精读和泛读教学的尝试。心理学试验结果表明:中学生对某一材料的持续兴奋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转换教学形式与内容常常是延长学生兴奋时间的重要手段.因此,在40-45分钟的课内变换教法或教材不失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的方法。根据大纲的要求,泛读教材比精读教材要适当浅显一点,教学的重点应在阅读技巧与速度上,语言知识应在其次。目前有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常采用的教材有《新概念英语》(2-4册)、《新捷径英语》(2-5册)、《新综合》《新视野》以及其它同步阅读材料等。泛读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疏通为辅.仍应该坚持整体教学,但降低对词汇、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主要是理解。通过泛读,学生的旧词汇不断再现而得以巩固,新的词汇不断输入并积累,阅读技巧不断熟练,文化视野日趋拓宽,学习英语的兴趣渐渐浓厚。更重要的是经过大量的训练,帮助学生不断克服音读、回读、指读、查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

2.4 注重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载的内容。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能力的主要非语言因素之一,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正确地认识世界,提高文化素养。学生在学习第一语言的过程中已形成了一种自我认同,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系统,包括内在情感(如个性)和外在的情感(如文化)。这种自我认同与第一语言往往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和文化定式。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这种定式往往构成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障碍。因此学习第二语言应同时学习第二文化以超越和扩展这种思维和文化定式,使自己处于第二语言国家人们的位置与思路上,如果学生能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置身于文中的人物、情节、观点之中,就能提高准确理解、推理、判断的水平,从而提高整个阅读理解的正确率。

2.5 注意培养言语交际能力。

课堂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为社会实践服务。这与国际上先进的交际语言教学理论是相吻合的。高中英语教学历来有继续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两大主要任务。前者解决语言形式问题,后者是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形式。语言知识的教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让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手段。培养以阅读能力为主的言语交际能力才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言语交际能力所包括的语言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话语行为等诸方面的因素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例如,在导入课文时,多使用直观手段,课堂教学应处于话语层面,注意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多引发讨论;正确地使用提问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检查对篇章信息的理解时,使用表格、简洁的示意图等归纳课文内容;在操练时,少做机械练习,多做意义练习并逐步放松控制,注意使用连贯的话语。

2.6 注重阅读理解中的信息反馈。

系统的科学的测评可以使教学双方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感,发现不足之处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方面的调整,尤其是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目的的、科学的、阶段性的测试和评估,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格,。所谓阅读理解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语言符号图形的视觉反应速度。

2)略读及查阅速度。

3)对关键词句在上下文中的语义及作用的认识速度。

4)对疑难词汇的猜测的准确性。

5)对中心思想(包括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段落大意的归纳能力以及层次划分的能力。

6)对上下文进行猜测与判断的准确性及速度。

7)对不同文体及风格迅速采取不同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2.7 精选阅读材料,科学设计练习,训练阅读技巧。

根据瑞士儿童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所说的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理论:“个体遇到新事物,总是先试图用已有图式去同化,如获成功,便达到认识上的暂时平衡;反之,个体就作出顺应,调整已有图式,改变认识结构以适应新事物,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这种新的平衡不是静止的,是向另一个更高水平的平衡的起点。”因此,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注意所用教材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适时提高阅读教学难度和要求。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真实地道、难度的适当和题材及体裁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应以当代英美人士的书面作品为主,阅读题材要广泛,既要考虑健康的思想内容,还要注意一定的知识面和外国文化内涵。精读的任务之一是扩大语汇,故生词要有一定的密度和合理分布,增加阅读篇目与篇幅、扩大阅读总量。泛读材料则应相对精读材料浅显一点,注重阅读速度与量的积累。

总之,阅读是学生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然而阅读并不是一字不漏的对文字符号进行解码,而是采用预测、选择、验证等一系列认知策略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或构建。这种认知借助三种不同层次上的提示:第一是书面拼音系统的提示,学生通过音与形的对应达到意的辨认;第二是句法系统的提示,通过识别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达到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第三是语义系统的提示,即从上下文及背景经验等语境因素中获得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初级读者是依赖较低层次的提示,往往是通过朗读方式对音、形、意进行一一对应和对句法成分的逐一辨认达到理解;而高层次的读者则善于利用较高层次的提示,忽略对单词拼写的辨认,以上下文和背景经验即可预测并忽略对句法成分的辨认,这样使用原句中最少的文字信息获得最多的理解,因而大大加快了阅读速度。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如下启示:

1、一定的语言知识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但语言知识的多少并不代表阅读水平。

2、丰富的背景知识是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与准确性的前提。

3、朗读有利于学生语音语调的优化,但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4、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猜测、预测、跳读、查读、选择等阅读认知技巧

的训练。

主要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瑞士皮亚杰、英海尔德著,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北京,1980

3.刘道义,1997 ,《课程·教材·教法》

4.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第2版.

A Few Points of View o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Xiang Jingyang

(The South-China Art Institute of Movie & TV, Wuxi, Jiangsu, China 214066)

Abstract: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hat we get information and also the important means of studying foreign languages. However, in the middle school reading teaching, teachers often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ility, resulting in most stude nts’ failure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texts. The traditional and fixed way of reading teaching has restricted the improving of English teaching. In this article , the author analysed the questions that universally exist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the ways to solve them.

Keywords: English reading , reading habit, communicating ability, entire teaching,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reading, civilization osmosis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优化的教学现状,并对存在的状况如何改进、优化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来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作一些粗浅的探讨: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范围和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来突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难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状况 1、过度关注语言点,采用翻译法 在现实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度重视语言点,对阅读材料逐词逐句翻译,生怕学生没有弄懂任何一个词、句。这样的阅读教学,教师自认为很扎实,学生的阅读障碍完全被教师扫除,学生的阅读探究过程完全被教师包办代替。这样的课堂,教师耗时过多,也学生也觉得枯燥乏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都受到了较大制约。 2、完全淡化语言点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标教材淡化语言点和语法,只要

能对阅读材料有个大致了解就行了。此一做法,与前一做法极端相背而行。让学生丧失了对整个语篇理解能力进行培养的机会,学生词汇储备少得可怜,对包含有重要语法语言点的单句或复合句失去了剖析、理解和内化的重要过程。 3、阅读范围狭窄 有的教师总是认为,教材是专家智慧的结晶,抓住教材也就抓住了高考。事实上,与学生要达到新课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杂志;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 4、缺乏足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指导 在实际的阅读理解教学中,由于新课标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指导教少。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只图阅读数量,不图质量和耗时太多,效率极低的情况,难以应对高考的要求。为了赶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忽略了指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 二、对策 1、反思高中英语阅读本质,转变教学理念 阅读理解教学的两大目的:一是通过具体完整的课文教学,把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二是通过课文教学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到的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那么,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谈几点思考: 一、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故事类文章时,可以先对故事细节、实事等向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最后提问推断归纳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

题表现的领悟,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材,层层推进,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陶行知先生也说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很薄弱,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又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心得体会一: 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英语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仍有不少教师没能把握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侧重点,训练方法较为单一,过度依赖应试型强化训练模式,没有足够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这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高考试题分析中清晰地反映出来了:概括文章主旨缺乏针对性,以偏概全;捕捉文章信息不分主次,缺乏综合,推测词义脱离语境,一知半解;推理判断看不出线索与事实的关系;理解结构找不到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关系。 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通过阅读获取和吸收英语书面信息,从而实现书面交际的能力。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纲要求高中生能以每分钟50—70个字的速度,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等容的材料,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达不到这一要求。根据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调查,我发现学生阅读理解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词汇量有限。对词汇理解和掌握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词汇量是成正比的,词汇

储备不足,又会导致学生阅读障碍重重,丧失阅读兴趣。 2.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与技巧。有的学生不懂得阅读技巧,他们在阅读时往往从前读到后,用相同的速度和方式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而不是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方式获得主要信息,这样往往是事倍而功半,吃亏不讨好;也有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试图记住所有的容,习惯于逐字逐句地看,试图记住每个句子的意思,时间与精力过于集中于一些非考点的细节,而不善于通过整体阅读去把握文章观念和理念。 3.课外知识面狭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单薄。有些同学阅读文章时,对文章提及的事实或现象缺乏感性认识,导致理解过程晦涩,有时甚至会产生理解错误。因此,拥有较广的课外知识面和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会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理解的状态,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和思路。 4.语言基本功欠佳,对长难句把握不好。阅读文章中,有些句子结构复杂,从句较多,交叉了很多倒装,虚拟,省略等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学生如果对语法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就会造成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障碍。 5.阅读动力与兴趣不足。阅读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而我们的学生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使阅读成为消极的应付和被动阅读另外,仍有一部分教师未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阅读教学中,有几点不足: 1.“仍局限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方法和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

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一、思得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强调了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根据对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随时调整教学方案,注意临场发挥,出现引人入胜的闪光点。 这节课课堂节奏快,信息量大,通过对英语文章的阅读,重点 培养学生快速查找文章大意和复述中心思想的能力。本节课用 动物之最(animal records)引出话题,从而调动了全体学生的 积极性;ppt设计规范,授课过程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时间抓得非常好,时间一分钟不差。在整节课中,课堂氛 围宽松,又有激励性,是一次合作的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在 课堂上能够运用了丰富的面部表情和body language;在评价学 生时应用了不同层次的evaluation来激励学生。 二、思失 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度注意不够,individual 活动太多,应多加pair work,group work,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 参与活动;对于较困难问题,应组织学生参加讨论。这说明对 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贯彻不够,挖掘学生能力,潜力,激励学生 的能力还有待改进。在post-reading中,部分学生不能有效的做 出活动来。熟练,精确的课堂用语本身就是优化课堂教师课堂 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平时没有注意到这个方面,所以在

授课中因为紧张而不能干脆、利落、明了的说出课堂指令语。 这说明精简课堂用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要时时练习,才能熟练,应用自如。 三、思效 一节好的阅读课的所有活动都应该围绕文章topic进行,应注意中下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要兼顾vocabulary,structure 和topic之间的关系。阅读课中的discussion应该是更深层次的讨论,加深讨论就是评论,应check the result of the discussion。讨论中,要让学生多用所学的功能句讨论本篇阅读的主题。在这方面以前的认识还不足。 四、思改 采用有力的措施改进教学。例如学生基础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应帮助纠正、弥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应通过训练来提高少数人的问题,个别辅导。大多数学生的问题,需要在课堂是统一解决,甚至调整教学进度等等。叫学生回到问题,应到处开花,覆盖面应达到80%以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加强贯彻学生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实践证明对合作学习是积极欢迎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挥自身的潜力。还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力度,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搭够教学步骤的台阶,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朦胧到清晰,带领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共同进步。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摘要】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要素之一,其意义和重要性不言 而喻,而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仅对 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很重要,而且在高考中也有很突出的体现,成功的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影响学生阅读的原因和如何加强英语阅 读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识构建的言语过程。根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英语毕业生必须达到七级“读”的技能目标,学生 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重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 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推理获取信息等。这就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 了新的挑战。但在长期的传统英语教学之中,无论是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有很大的盲目性,以致造成长期效率的低下,影响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给学生传授 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很多的老师不注重理论学习,按照习惯性 的思维方法,或者是为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过多的加强对词汇和语法的解释,停 留在对材料的表面理解上,学生成绩的提高仅仅靠“题海”战术,无法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 具体而言,老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很多老师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以 词汇、语法为主线,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使 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含义。 其次,采用单一阅读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 便不同程度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只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生很难在课堂中发 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大为降低。 再次,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很多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 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同时在教学中,老师实行纯粹的阅读教学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响。以上的种种现象 只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问题。其根源一方面是长期应试教育传统习惯的影响,老师和学生仅仅注重眼前的考试成绩,不注重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 英语学习的误解,不能很正确理解学习的真谛。针对上面的各种现象,笔者试就英语阅读教 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有利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高中英语教学的对策 2.1老师角色的转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让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探究、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为此要求老 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进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自己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首先,老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把教 师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拉下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 动的有力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而提供有力的帮助。

高中英语教师心得体会精选5篇

高中英语教师心得体会精选5篇 高中英语教师心得体会精选5篇。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来提高高三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必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英语教师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英语教师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新的高三英语老师,曾有一定的迷茫感,但同时这也是一件好事,压力促使我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新题型和高考,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我今年担任高三年段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深感任重道远,在深入分析任课班学生的现状之后,我扎扎实实地做了一系列具体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并注重计划的落实与完善要想搞好高三英语教学,没有合理的教学和复习计划是不行的。我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及历年的高考试题认真研究,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把握测试要求,分析好高考知识点的考查内容和测试角度,明确高考发展的变化趋向,制订切实有效的复习计划,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帮学生备考。 一立足课本,精选练习,巩固强化基础知识。 复习伊始,全面重点复习高一高二及高三上的语言点,高三下也不敢懈怠,快速扫完。强调学生掌握课标词汇,并适当扩大

词汇量的积累。利用早读时间小测抽查,重点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并辅之以相应的配套练习材料,及时讲评;同时教会学生利用语境做好情景交际题;并让学生建立相应的错题集,减少错题再错机率,做到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灵活解题,以不变应万变。 二加强高考题型的专项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让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的限时训练贯穿高考复习的始终。 单项填空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语言情景,运用所学的知识,注意词的搭配,词语辨析等,从而找出正确答案。注意及时讲评,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加强探讨,设立错题集。 尤其对解题方法进行重点讲解。我精选近几年各地的高考选择题部分给学生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高考主要考查的重要句型。 听力除了每周二下午班会课时间20分钟听力泛听,每周六早读精听以外,周二课堂穿插精听。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集中训练和听力方法的指导,熟悉听力主要考查的题型,并通过对听力材料的分析,学会预测听力内容,初步选出部分答案和排除干扰项。 完形填空侧重完形填空方法指导及训练。因为完形填空主要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引导学生从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的角度来分析;从上下文的角度来分析;从文章的中心句、关键句、关键词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的角度来分析;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来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摘要: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英文材料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丰富语言知识和扩大词汇量。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新一轮的改革后对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英语阅读教学却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显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在诸多学者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基础之上,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对策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之一,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特别对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高中生来说,阅读成了他们翱翔知识海洋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学能力的高低与阅读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当今60%~70%的知识是靠阅读获得的。”①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来看,考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题的分值超过45%。阅读的分值高,正说明了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新课改以来,不少一线中学英语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如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划分段落、找出中心句、努力去明白作者的意图等,但还存在着一些比较常见却又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时,只注重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的对文章的讲解力求做到“无微不至”,对每一句每一个单词都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忽略了文章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而存在的,对文章的整体思想构建却没有进行足够的讲解,这样容易让学生对英语的阅读产生一个误区,可能会让学生片面认为阅读就是一个词汇的积累以及语言点的背诵过程。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没有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以及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部分老师认为即便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内外广泛阅读,考试的成绩也不一定就会马上提高;因此为了使学生“吃透”书本,老师总是抱着几本教科书“精耕细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书本知识的重复和枯燥地操练之上,把学生人为地圈定在与之密切相关的题海之中,无暇顾及阅读,从而忽视了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及语感语义的培养。有些教师注意到语言输入的意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加大了阅读材料的输入,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教师找几篇现成的材料,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然后核对答案,草草了事。②这种教学与练习,学生从阅读材料除获取一些细节外,其他收获甚小,更无从谈起对篇章结构的了解。长久如此,教学就会很机械、乏味,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逐渐减小,以致受到抑制。 (三)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许多教师仍把阅读文章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授,不管文章的体裁,把教学的注意力放在词句的细节理解上,忽略了对文章的语篇理解和把握,以及对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的讲解。对于阅读材料的脉络搞不清楚,也就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从而就会影响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准确性。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体裁多样,有小说、散文、诗歌等等。针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文体,也会有相应不同的阅读的目的,这种情况下相对一成不变的阅读教学模式就很难实现不同的教育目的。 (四)很多教师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课本知识内容的解,而缺乏英语文化方面的教学 英语的阅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同时对学生在句法和语法方面知识的积累

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反思

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反思 首先,把阅读课教学变成完全的阅读课。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最主要重地,缺乏这四种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就不是成功的课堂。“阅读最终是为写作服务的”(Reading is for writing),这句话让我感触很多。我的阅读课多数时候只有学生阅读,没有学生写的训练,有时甚至没有说的训练。今后在设计阅读课时,必须从greeting, lead-in, new words introduction,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到post-reading的各个环节中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课堂导入为词汇教学做准备,词汇教学为阅读做准备,阅读教学为写作做准备。环环相扣才能让阅读课达到最终目标—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阅读课中词汇教学形式单一。词汇教学通常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和做笔记的模式。结果就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抄得辛苦,课后花很多时间去记忆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词汇学习延伸太多,给学生带来巨大灾难。特别是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初始阶段的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也是付出惨痛代价的,因为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 第三,阅读课教学往往更注重学生对课文structure的理解和构建。这种教学设计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快速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上有相对优势,却在细节理解和判断推理上常犯错误。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应增加学生对细节的理解和训练。力求让学生既能完整地理解课文,也能就细

节知识进行挖掘和推理。只有达到总体和细节的完全统一,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效果。 最后,把阅读课教学跟学生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课堂教学的最有用最实效的模式,离开了学生实际的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践行都是徒劳的。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案例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案例 王秀琴 高中英语(SEFC)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以SEFC Book 1A Unit 7 "Earthquakes" 单元阅读课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Fir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心得体会文档

2020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心得体会文档 Contract Template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心得体会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 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 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 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很薄弱,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又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下面是带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一: 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英语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仍有不少教师没能把握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侧重点,训练方法较为单一,过度依赖应试型强化训练模式,没有足够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这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高考试题分析中清晰地反映出来了:概括文章主旨缺乏针对性,以偏概全;捕捉文章信息不分主次,缺乏综合,推测词义脱离语境,一知半解;推理判断看不出线索与事实的关系;理解结构找不到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关系。 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通过阅读获取和吸收英语书面信息,从而实现书面交际的能力。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语

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纲要求高中生能以每分钟50—70个字的速度,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等内容的材料,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达不到这一要求。根据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调查,我发现学生阅读理解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词汇量有限。对词汇理解和掌握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词汇量是成正比的,词汇储备不足,又会导致学生阅读障碍重重,丧失阅读兴趣。 2.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与技巧。有的学生不懂得阅读技巧,他们在阅读时往往从前读到后,用相同的速度和方式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而不是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方式获得主要信息,这样往往是事倍而功半,吃亏不讨好;也有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试图记住所有的内容,习惯于逐字逐句地看,试图记住每个句子的意思,时间与精力过于集中于一些非考点的细节,而不善于通过整体阅读去把握文章观念和理念。 3.课外知识面狭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单薄。有些同学阅读文章时,对文章提及的事实或现象缺乏感性认识,导致理解过程晦涩,有时甚至会产生理解错误。因此,拥有较广的课外知识面和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会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理解的状态,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和思路。 4.语言基本功欠佳,对长难句把握不好。阅读文章中,有些句子结构复杂,从句较多,交叉了很多倒装,虚拟,省略等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学生如果对语法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就会造成一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对策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8-06T13:50:51.67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5期作者:王雪[导读]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特从以下几点进行深度和广度探讨,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提高贡献一己之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5-010-01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特从以下几点进行深度和广度探讨,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提高贡献一己之力。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教师是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传统英语阅读模式下,许多英语教师忽视理论学习,采取单一和片面方法实施教学,为了又快又好提高学生考试分数,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词汇和语法讲解,采取题海战术,以至于学生认识程度较低,无法亲身体验学习乐趣。一般而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1.过于关注语言知识传授 一些英语教师将阅读作为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将词汇和语法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将严谨和完整的课文分解成词汇和语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很难深层次了解课文内涵。 2.实施单一阅读教学模式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即使是使用别的方法也是浅尝辄止,学生很难发挥自己阅读主动性,以至于学生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下降。 3. 缺乏阅读技巧 一些教师忽视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以至于学生盲目阅读,制约着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存性阅读教学也给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带来不利影响。以上的问题只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制约,师生过于注重考试成绩,不注重培养学习能力,此外,一些师生对英语存在较大偏见,以至于无法深入认识英语内涵。 二、改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举措 1.高中英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因素多样,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技巧、生活体验、思维等等方面。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词句、语法,这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前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挨字逐句的翻译。阅读教学有效性应更加关注课文中的关键性词句。思维是影响阅读教学的另一重要因素。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理解能力、情感等等,这些因素是一种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导致不同层次学生阅读能力大不相同。 2.高中英语教师应培养学生认识不同语言信息的能力 传统英语教学将词句作为教学重点,以至于许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就是鸡肋词句和运用语法。阅读就是认识、理解、积累和运用词句和语法,以至于学生养成挨字逐句的翻译习惯,这在一定程度制约着学生阅读效率,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改变这一不良趋势,这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高中英语教师应培养学生紧紧抓住课文中关键性语言信息,引导学生将主要时间和精力不要用于词句上。以期逐步提高阅读速度,为了强化记忆课文中关键性语言信息,教师应引导学生标注相关的语言信息,以期帮助学生提炼语言信息。此外,语法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把握词、句、段落和全文的关系,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促使学生认识作者遣词造句艺术性,为此,教师应运用语言讲解或者训练题来培养学生认识课文结构。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创作主题,表现形式,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英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多样性以期改变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有意识,有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理解,以期更好的认识课文。 3.高中英语教师应合理传授阅读技巧 阅读没有固定模式,而要根据现实情况灵活调整。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会依据阅读任务调整自身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单一和片面的阅读方法不仅耗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混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丧失阅读兴趣和自信心。为此,教师应合理传授阅读技巧,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一般而言,阅读技巧主要有:预习阅读、初步阅读、联系上下文推断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技巧,力求技巧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4.高中英语教师应强化背景知识和阅读教学的联系 背景知识在阅读教学中作用不容小觑,其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而获得。一般而言,背景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为此,教师在传授技巧和语法知识同时还应重视背景,以期帮助学生深入和积极阅读。 5.高中英语教师应将情感和社会因素融于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各个学习小组组内互帮,组外竞争,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自我批评和互相批评。比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汇,不要惊慌失措,而要静下心来,结合社会因素解决困难,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任务,记录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6.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育角色,力求教学方法多样性 高中英语新课标倡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实践、参与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有鉴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填鸭式教学方法,积极树立学生学习自主性,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思想、新方法,这需要英语教师积极转变自身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推动者。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指明正确的阅读方向,指导学生深入和全面阅读。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大全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大全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大全 篇一: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1、学习外语与情意的关系。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整体。情意的产生受学习外语认知活动的影响,学习外语的认知活动能促进情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低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初学外语时,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好奇心不断获得满足,从而又产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断获得满足,进而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与崇高远大的理想相联系和强化,可使兴趣发展得更丰富,从而形成认知兴趣。因此,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目标的完成,又要重视情意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有些外语课堂教学还未把情意目标提到教学议事日程上来,或者有意无意地把它忽视了。 2、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

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天气预报”这一课后,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由对话外,还找来多期chinadaily,让学生参阅天气预报这一版进行对话。学生在自由交谈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扩大吸收了书本外相关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交际活动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二)教学理念的反思 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观念没有更新,新教材、新课程都只能是空谈,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对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进行肢解,使其成为不胜其烦的“知识点”的堆砌,把“reading”当成讲解知识点的例子。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读”、“勤教”,不以人为本,“应试第一,分数至上”,把学生基本上看成是挣分的机器,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几乎没有开发,英语教学过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朗中学宋彦红 【摘要】阅读教学是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最普通的课型,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用 teacher-centered reading—的教学方法,偏离了阅读教学本身的终极目标,即获取篇章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本文笔者以行高中英语新大纲为依据,着意探讨阅读教学中student-centered reading课堂模式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即生本教育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student-centered reading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同时还一再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呢? Student-centered reading的教学模式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好方法。 一、高中外语阅读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高中外语阅读教学所沿用的是传统且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 reading)原则。T eacher-centered reading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授的内容较注重词汇,句型的朗读,记忆和语法的操练。这种接受型的教学理论体系强调的是知识的积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外在的:记住教师所教的语言知识和通过考试。T eacher-centered reading教学模式把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收者。Teacher-centered reading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主体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探索知识能力的发展,严重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Student-centered reading 的教学模式内涵 Student-centered method 的教学模式又叫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由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观念与实践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其主要的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学生天生好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乐于创新,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潜能无限,老师要精于挖掘;学生是教育资源,老师要充分利用,(要求教师依照“十六”字教法进行教学——“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将课堂还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内容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问,问题让学习答,规律让学生找,创新让学生实现。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student-centered method 教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3-08-08T17:21:45.70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陈仪[导读] 教师对课文的导入,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浅谈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 陈仪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英语组 408000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学涉及到学习者的听、说、读、写,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及兴趣等。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练”。“导、读、练”式阅读教学充分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并体现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多层次、多信息、重操练、勤反复”等一系列特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地提高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关键词英语课文教学 “导、读、练” 整体阅读反复练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基础教育必须贯彻《纲要》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素质教育正是以人为本, 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主旨, 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的主人, 从而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 那么,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一、课文的巧妙导入 课文的巧妙导入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对课文的导入,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课文的导入,实质上就是课文最初呈现,也是课文教学的“序曲”。巧妙而恰当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导入部分应力求做到新颖别致、简练到位。课文导入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还可以趁热打铁,在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时,进行“读前活动”为正式阅读做准备。 针对中学英语教材课文类型较多的特点,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设计恰当精炼的导入语进行课文的导入。下面试举几种常见的导入形式。 1.直观导入法。常用的直观教具大致有图片、幻灯片、投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教师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背景知识或故事导入法。“题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是高中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师可以从此入手,利用学生关心或熟悉的实例来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让学生在惊诧之余急于了解更多的体势语言,自然而然导入课文。 3.自由交谈或讨论导入法。这是最常见、最通用的一种方法,关键在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情境。教师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进行自由交谈,不知不觉地引入新课,这种方法过渡自然,能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对新课的印象。教师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学生,气氛热烈,学生们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调动了想象力,可谓“一石三鸟,收益匪浅”。 二、阅读过程的正确引导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因此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信息多少的获得,又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过去我们对阅读是交际活动这个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课文教学中重语言形式,轻语言内容。一般对课文的内容只轻描淡写地提出几个问题,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上。那样做不仅使有血有肉的课文成了枯涩的条条款款,以致学生失去了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把阅读活动变成了文字符号与其认知意义之间的验证活动,不存在信息交流,从而割断了阅读与听、说、写等交际形式的天然联系,孤立地进行文字连接,谈不上交际,也很难培养阅读能力。所以,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阅读能力而不是仅仅为了教授语法和词汇。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课的教学锻炼学生猎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在书面交际中增强识记、理解词汇的能力,猜测、判断语义的能力,分析篇章结构的能力。 三、阅读技能的精心指导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而阅读技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阅读速度、效率和理解的程度。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加以精心指导和训练,则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早日培养和形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加以指导和训练。 1.快速浏览,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技能的培养。在阅读过程进行第一步时,教师让学生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着重指导他们如何去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和段落里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s),以便更快的了解课文大意。一般来说,关键词都能交代文章或段落的when, where, what, why, who之类的问题。主题句一般都出现在文中段落的首句或末句(有时也出现在中间),能概括说明该段的主要意思或观点,是文章的骨架所在。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巧,边读边有意识地去寻找他们所需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巧妙猜词释义技能的培养。猜词释义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技能,经常鼓励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猜词释义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猜词释义的训练。(1)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内容猜测生词。(2) 根据构词法判断、猜测词义。英语中的构词法通常有三种:派生、转化和合成。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碰到许多似曾相识的词,而这些词大多是由熟悉的单词派生或合成的新词。教师只要适时适当地介绍一些构词法知识并稍加点拨,或采用多个英语释义选择的方式进行训练,就能帮助他们理解掌握。(3) 通过对比关系来推测词义。 3.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两项技能是阅读理解深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获取文章一定量的信息之后,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避免翻译式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