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及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英语阅读课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课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课反思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很薄弱,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又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下面是有高中英语阅读课反思,欢迎参阅。

高中英语阅读课反思范文1阅读教学传统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重在老师的讲解,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

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这是一个需要师生互相合作的工作。

在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的阅读和讨论交流相互交叉进行,从而使阅读课既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效果,又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接受的信息转变成交际实践的内容。

通过使用交际化的手法进行阅读教学,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四要素组成,这四要素所组成的六对关系只有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在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时,不能只考虑教师的意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乐于说。

1/ 12一、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

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

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材,层层推进,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

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

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实践与反思

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实践与反思

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实践与反思◎张志荣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化通用语言,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关键就是要运用语言,而不是只为了考试取得很高的分数。

并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更加注重读写课教学的实施,要求英语教师要精心设计读写课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学探索创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与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读写课教学的质量,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其综合语言素养,应该是不懈追求的目标。

1.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的现状分析读写课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应该积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常规,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设定合理的读写课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延展性,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语读写课的开展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严重影响,一些高中英语教师在读写课上总是督促学生反复练习考试点,要求记住重点句型和语法,实际上这样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读写之间的关系,忽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僵化,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难以产生参与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整个读写课教学显得非常低效。

对于高中英语这一与语言类的基础课程来说,读写课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于读写课的开展要进行教学实践探索,运用更加科学、趣味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阅读和写作,促进学生英语读写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2.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实践与反思2.1读写课的教学实践研究在组织开展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的教学需要做出改变,在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下,不能在偏重于阅读或者写作的单方面,应该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做好备课工作,注重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找准阅读和写作之前的结合点。

高中英语_人教版选修7Unit3阅读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英语_人教版选修7Unit3阅读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Book7 Unit 3 Old Tom the Killer Whale 虎鲸老汤姆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深层次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词汇用法,并完成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

2. 能力目标:通过个人活动,同伴活动和小组活动,使学生掌握速读—略读—精读—总结—寻找细节等阅读文章的各种阅读技巧,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输出机会,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体验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海洋生物,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及获取信息的方法。

2.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教室、计算机、CAI课件四、教学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定为以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也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是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索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应《标准》的要求,我将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采用discussion等方式来进行对本单元的教学。

本单元是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七第三单元Under the Sea。

该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海底世界”,单元各项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海底动植物、海底奇妙景观,以及有关大海的神话故事展开的。

本课时是根据该单元中的阅读内容“Old Tom the Killer Whale”而设计的一节课。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名叫Old Tom的虎鲸的故事。

学生阅读此文可以了解人类如何利用鲸捕杀鲸的残酷现实。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及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及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及反思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孔福生2003年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八级阅读的要求如下:“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

”在高考英语中,阅读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除了阅读理解题目外,其它题型,包括完形填空、对话填空、单项填空甚至于听力都或多或少地与阅读有关。

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学的主要部分。

英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成功。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分析和掌握,忽视了对篇章结构、信息内容以及阅读技能和策略的学习和培养。

近年来,随着新的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实施和推广,逐渐引入了国际公认的交际教学思想。

这无疑对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产生了强大冲击,从而导致了整个阅读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重大转变与改革。

谈到英语阅读教学思想的转变,我们应当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以前,总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也就是说为学习语言而阅读。

然而,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同时培养发展一定的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独立高效的阅读者(independent and fluent reader)。

一个独立高效的阅读者应具有以下特点:快速(rapid)、有目的性(purposeful)、相互作用(interactive)、理解(comprehensive)、灵活(flexible)和逐渐发展(gradually developing)。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三阶段”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三阶段”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三阶段”教学模式一、高中英语阅读“三阶段”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图式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在心里语言学家goodman提出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的基础上,schank 和rumelhart提出了一种新的阅读理论——现代图式理论。

关于阅读理解,图式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任何语篇,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并无意义可言,而只是为读者和听者提供引导,使其知道如何应用自己头脑中先存的知识去提取或建构意义。

图式理论强调的是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对文章的理解不再被视为是作者对读者的单向作用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作者语言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即广义的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三阶段”教学模式的实施的过程1.阅读前(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读前活动”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生活经历,在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理解文章,学习新知识铺垫道路,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动机,使下阶段的阅读理解有具体的目的。

根据阅读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在计划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他们推出代表汇报结果,由于这些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往往有话可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如高一(上)lesson 30 uncle mike中,我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讨论如下问题:1.do you think businessmen/businesswomen are very busy?2.what do they often do?3.do you want to be a businessman or a businesswoman when you grow up? why or why not?这三个问题正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们经过热烈讨论之后,得出如下结论:business-men or businesswomen are usually very busy.they often have meeting to discuss business.they’re very,very tired.when they can’t get more money from others, they’re very,very worried.而且班上迅速分为两派:一派为“喜商派”,长大愿当商人,因为商人能赚很多钱,而且“商人”这个职业既有趣又有刺激性。

对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反思

对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反思

对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反思摘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理念“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设计本节英语阅读课。

此教学理念提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分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分析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倡“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同时,阅读中通过提问引导,设计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优化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阅读教学模式优化提问引导分层教学“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用建构主义理论去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用人本主义的理念去看待课堂的师生关系。

高中英语阅读课NSEFC Module4 Unit 5 阅读课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的教学就基于此模式,通过提问引导,开展分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依据“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本课的教学思路如下:步骤一通过问题what do they think is a theme park?导入本课的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学习部分生词,感性认识单词及词组;步骤二skimming快速阅读、通读全文找出主题句,目的是训练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阅读能力;步骤三scanning仔细阅读课文,完成mind-map思维结构图,旨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提高学生能通过找动词的方式找出每个主题公园的活动;步骤四角色扮演,四人为一小组,向同伴推荐其一主题公园,目的是利用mind-map有效地复述课文;步骤五作业:1. 口语作业:跟录音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模仿语音语调2. 笔头作业:A. 找出文中所学词组;B.利用所学词组完成课文70页的翻译练习、复习文本信息。

一、利用“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学生获取新知识打好基础“非线性主干循环单元教学模式”即是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先讨论、先思考、开动脑筋;通过讨论活动,交流所学知识,激发已学知识,激发自身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与兴趣。

高中英语_A Journey of Discovery 阅读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英语_A Journey of Discovery 阅读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

学生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比较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1.学生学习习惯较好,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镇,有时候缺乏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意识,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够。

2.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不错,但对于阅读材料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进行学习。

针对学生学情,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努力使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

2.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设计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每一步都在为下一步搭建脚手架,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高二外研版选择性必修Unit 5 Understanding Ideas 中的课文A Journey of Discovery。

本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同时在活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所在。

整个课堂学生都能较积极参与,做到融入课堂,融入课文。

“读前”部分用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习草履虫,进化论等一系列英文表达,生物课以及英语课形成了跨学科联系,引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同时,学生向往阅读文章的内容,于是就自然过渡到了对文章的进一步阅读。

在“读中”部分,引导学生分析了本篇文章的主旨以及结构。

在分析文章的主旨以及结构的时候,设计的活动都是层层递进,不断为学生提供脚手架。

在分析文章主旨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浏览题目和文章,得出题目中两个关键信息journey 和discovery 中journey更为关键,journey是发现的过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所在,而discovery 是结果,是相对次要的部分,然后再让学生分析文章主旨。

高中英语阅读课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课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课反思培养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扩大阅读范围,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丰富语言知识,增强英语语感,培养独立阅读和广泛阅读的能力。

因此阅读能力教学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词汇量偏少从教学经历来看,很多高中学生在阅读英语资料或者考题时,时常反映生词太多、读的很费劲,极大地影响阅读效率及兴趣。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词汇量偏少,词汇意义内涵掌握不全面导致阅读晦涩难懂。

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很多学生不愿意记单词,在记忆单词时方法单一,经常拿着英汉对照单词表进行记忆,当其到了文章中就难以理解了,而且这样的记忆方法导致遇到生词就冥思苦想,不会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推理,从而影响阅读效率与质量。

2、文章背景知识较为缺乏对文章背景知识不了解、了解较少可能是绝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如果阅读量较少,知识面较窄,那么对文化背景的通晓也是存在很大困难的。

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缺乏,肯定会影响对文章的阅读。

一些典故、事件有着深刻的意义及内涵,如果对其把握不准,那么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就会相当吃力。

而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英语文章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而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这些英语基础知识学生大部分都能够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成了学生阅读的障碍。

3、养成不良阅读习惯俗话说:“习惯是一件‘可怕’的东西。

”来自教学的经历发现,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形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出声、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遇到生僻词卡壳就浮躁、读一句翻译一句等等。

其中造成阅读时候出声,是传统观念导致的,因为在学习英语时,一般的教学及学习流程是字母、单词、句子、对话、段落文章,而学生就被要求在学习时一定要读出声来,从而造成学生习惯于这种阅读方法。

而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语义、语法、词法和语音是相互独立的统一体,而这统一体的核心内容就是文章和句子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及反思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孔福生2003年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八级阅读的要求如下:“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

”在高考英语中,阅读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除了阅读理解题目外,其它题型,包括完形填空、对话填空、单项填空甚至于听力都或多或少地与阅读有关。

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学的主要部分。

英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成功。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分析和掌握,忽视了对篇章结构、信息内容以及阅读技能和策略的学习和培养。

近年来,随着新的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实施和推广,逐渐引入了国际公认的交际教学思想。

这无疑对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产生了强大冲击,从而导致了整个阅读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重大转变与改革。

谈到英语阅读教学思想的转变,我们应当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以前,总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也就是说为学习语言而阅读。

然而,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同时培养发展一定的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独立高效的阅读者(independent and fluent reader)。

一个独立高效的阅读者应具有以下特点:快速(rapid)、有目的性(purposeful)、相互作用(interactive)、理解(comprehensive)、灵活(flexible)和逐渐发展(gradually developing)。

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一述教学目的呢?就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来探讨、了解并剖析几种主要阅读模式。

一、国外阅读理论的主要模式谈到阅读模式就必须提到国外Gough, Goodman及Perftti等提出的三个模式,即“自下由上”(bottom-up)模式、“自上而下”(top-down)模式和“相互作用”(interactive reading)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认为:阅读是低级的单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

依据这一理论,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主要是通过教单词、词组,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的障碍,学生在阅读时则逐词逐句阅读,而不是逐行或逐句阅读,眼睛运动的跨度往往是一个单词或几个字母,这最终培养的单词辨认技能。

然而,通过不断实践却发现,尽管有些文章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但要理解文章的整体或是作者的意图却很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另一种阅读理解模式,“自上而下”模式。

他认为阅读乃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它包括了思想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

也有类似的主张,他们都认为,阅读是一个过程。

学生往往用最少的书面信息获得最大限度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猜测或预测。

整个阅读过程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取样,预测,证实,排除或修正。

依据这一理论,有效的阅读并非精确地辨认所有的文字成分的结果,而是选择那些对于产生有效的猜测来说是必要的,而且是最少的,最有效的线索的技能。

与自下而上模式相反,该模式着重强调运用对有关主题的了解及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来猜测整体意义。

但是事实却证明,如果不具备识别词汇和句法结构的基本能力,仅靠猜测,是谈不上真正理解文章的。

于是20世纪80年代,等人提出了第三种阅读模式,即“相互作用”模式。

他认为。

其意思是说只有将和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进来使用,才能成功地完成阅读的任务。

模式在强调背景知识和预测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强调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文字的重要性,即阅读过程是双向的。

依据这一理论,有效的阅读是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紧密联系,使读者在大脑里的知识与文字材料之间达到最佳的相互作用。

二、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对照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反思我们目前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确实存在着几个问题:1、过分注重单词、词组语法等书面字符提供的语言信息,忽视阅读者储存的非语言信息的作用。

在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误以为英语教学就是英语语法的讲解和操练,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词汇就能读懂文章。

因而教师在授完新课以后,辅以的是大量的关于语法知识的选择题和翻译题。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能应付各类语法考试,但不能真正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

心理学认为:阅读的过程是大脑运用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的复杂思维过程。

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的表层上,就不能完成正确地解码;我们应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对文章准确、全面、深层次的理解。

由此可见,读者具有的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知识越丰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就越深。

所以,中学英语教学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重视对学生相关知识的积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电脑技术革命、生命科学、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能源危机,以及动荡不安的世界政治局势等都应成为在阅读教学中师生所关注的焦点。

2、注重对词义、句法结构等表层结构的教学方法,易误导学生在阅读时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林”的尴尬境地。

许多高中学生在阅读往往过分小心谨慎,总是力图搞清每一个单词的意思,搞清每一个句子的意思;遇到生词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查字典,即使是猜出了词义还觉得不放心,仍要查了字典才放心;遇到一些长句,就会不自觉地作语法结构分析;无论读什么样的文章,简单亦或复杂,总是要在头脑中逐词逐句地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

这样既影响了阅读速度,又使他们脑中已处理过的信息会因缺乏连贯而中断。

人的短期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要使短期记忆中的信息转化成长期信息,就要重视阅读速度和频率,把信息单位扩大。

如果采用上面提到的阅读方法,即使学生最后把每一个句子读懂了,也无法理解全文。

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阅读单位小,速度慢,不利于快速阅读能力的提高。

②死抠方法,肢解课文,不利于整个语篇的理解。

③偏重语言形式,忽视语言意义,不利于通过阅读学习文化。

④对词汇和语音过分依赖⑤方法单一,形式枯燥,不利于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

令人欣慰的是,国内很多学者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在教材、教法及考试导向方面把阅读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教材的推广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语篇,把词义、句法教学融合于语篇教学中;在高考阅读理解的试题中,即使是考词义,也要求在把握语篇的基础上,根据语境,猜测出来。

这一导向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摒弃传统的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做法,而采用语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文阅读教学时,把理解文章的main idea及作者的意图置于首位,也就是更侧重于学生“读懂了什么”,而非仅能识别某一个字、词或句。

3.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仍然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即使是阅读课,也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读得很少,读得少,就可能读不懂,读不懂,就不知文之要义;再者,教师仅靠有限的课时,想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是难于实现的。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应该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充分体现学习者认知的主体作用。

我们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精选各类题材的阅读材料作为课外阅读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现在的中学教材对人文、历史、政治、科普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我们也可以在结束课文教学之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媒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字材料,如:从网上下载的时文、广告(招聘海报)、科普文章、电报等实用性文体,帮助学生分析此类文章的写作特点、篇章结构,从而掌握同类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

4.对不同文章采用千篇一律的从头读到尾的阅读方法影响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不利于阅读效果的提高。

每位读者都有体验,如果文章是你感兴趣的,那么注意力可望保持一段时间,否则注意力就很难维持。

Malamuth通过实验发现:通过提高阅读低水平者的持续注意力,就有望提高他们的阅读成绩。

由此可见真正影响人的阅读水平的是人的持续注意力。

根据“瓶颈”理论,人们一次所能注意的信息是有限的,而且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记忆所有的信息的不可能的。

把文章从头读至尾只能导致学生对阅读材料失去兴趣,同时为了捕捉第一遍无法记忆的信息而进行的二次阅读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不同的阅读的目的决定不同的阅读方式。

如果只是想了解文章的梗概,我们就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skip)来很快地浏览全文内容;要想知道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就要仔细阅读,从字面表现的意思到文章暗含的意思,进而解读文章内容的全貌。

通常人们阅读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略过一些与自己所需信息无关的内容,找到相关信息后,再通过仔细阅读去整体理解所读内容。

所以,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不必强调全面了解所有的材料,要知道,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生词或难句是不可避免的,不要为此而苦思冥想,这样整个阅读过程才不至于被打断,读者对材料的持续注意力就长,吸收的信息就多,阅读效果就好。

在日常生活及高考阅读测试中,我们使用英语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

因此,培养学生捷效寻读(expeditious reading)的能力应该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

三、结论通过学习国外阅读理论模式,及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认读能力之后,对他们进行相关阅读技巧的训练,如捕捉关键词或细节,抓主题句,利用语境猜词义等;培养学生利用已具备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猜测、推断、概括等综合分析的能力,对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都是异常重要的。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植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他们在阅读中增加词汇量,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和人文情况,增进对这些国家的认识,最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的确,解决好阅读教学的问题,是关系到全面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问题;而且,如果从长远和发展的观点来看,搞好阅读教学更具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并提倡终身学习(life-long study)。

21世纪将是一个学习的世纪。

学习就离不开阅读,这一点从第四媒体(internet)的迅猛发展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未来的人不但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不断进行知识创新。

要达到知识创新就要学会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运用和储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