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完整资料).doc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完整资料).doc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实验5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 测量固体的线胀系数,实验上归结为测量在某一问题范围内固体的相对伸长量。此相对伸长量的测量与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一样,有光杠杆、测微螺旋和千分表等方法。而加热固体办法,也有通入蒸气法和电热法。一般认为,用电热丝同电加热,用千分表测量相对伸长量,是比较经济又准确可靠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千分表法测量金属杆长度的微小变化。

2.测量金属杆的线膨胀系数。 二、实验原理

一般固体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这就是固体的热膨胀。设物体的温度改变t ?时,其长度改变量为L ?,如果t ?足够小,则t ?与L ?成正比,并且也与物体原长L 成正比,因此有

t L L ?=?α (1)

式(1)中比例系数α称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其物理意义是温度每升高1℃时物体的伸长量与它在0℃时长度之比。设在温度为0℃时,固体的长度为0L ,当温度升高为t ℃时,其长度为t L ,则有

t L L L t α=-00/)(

即 )1(0t L L t α+= (2)

如果金属杆在温度为1t ,2t 时,其长度分别为1L ,2L ,则可写出

)1(101t L L α+= (3) )1(202t L L α+= (4)

将式(3)代入式(4),又因1L 与2L 非常接近,所以,1/12=L L ,于是可得到如下结果:

)

(1211

2t t L L L --=

α

(5)

由式(5),测得1L ,2L ,1t 和2t ,就可求得α值。 三、仪器介绍

(一)加热箱的结构和使用要求

1.结构如图5-1。

2.使用要求

(1)被测物体控制于mm

φ尺寸;

400

8?

(2)整体要求平稳,因伸长量极小,故仪器不应有振动;(3)千分表安装须适当固定(以表头无转动为准)且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接触(读数在0.2~0.3mm处较为适宜,然后再转动表壳校零);

(4)被测物体与千分表探头需保持在同一直线。

(二)恒温控制仪使用说明

面板操作简图,如图5-2所示。

图5-2

1.当电源接通时,面板上数字显示为FdHc ,表示仪器的公司符号,然后即刻自动转向A X X .X 表示当时传感器温度,即1t 。再自动转为=b =.(=表示等待设定温度)。

2.按升温键,数字即由零逐渐增大至实验者所选的设定值,最高可选80℃.

3.如果数字显示值高于实验者所设定的温度值,可按降温键,直至达到设定值。

4.当数字达到设定值时,即可按确定键,开始对样品加热,同时指示灯会闪亮,发光频闪与加热速率成正比。

5.确定键的另一用途是可作选择键,可选择观察当时的温度值和先前设定值。

6.实验者如果需要改变设定值可按复位键,重新设置。 四、实验步骤

1.接通电加热器与温控仪输入输出接口和温度传感器的航空插头。

2.测出金属杆的长度1L (本实验使用的金属杆的长度为400mm),使其一端与隔热顶尖紧密接触。

3.调节千分表带绝热头的测量杆,使其刚好与金属杆的自由端接触,记下此时千分表的读数1n 。

4.接通恒温控制仪的电源,先设定需要加热的值为30℃,按确定键开始加热,在达到设定温度后降温至室温,降温时也应读数。注视恒温控制仪,每隔3℃读一次读数,同时读出千分表的示数,

将相应的读数2t ,3t ,…,n t ,2n ,3n ,…,n n ,2

n ',3n ',…,n n ',2n ,3n ,…,n n 记在表格里。(其中n n =(n n +n

n ')/2) 5.显然,金属杆各时刻上升的温度是2t -1t ,3t -1t ,…,n t -1t ,相应的伸长量是2n -1n ,3n -1n ,…,n n -1n ,则式(5)可表示为

1n n n -=)(11t t L n -α

即 t

L n

t t L n n n n ??=--=

1111)(α

(6)

由此可知,线膨胀系数α是以n n -1n 为纵坐标、以n t -1t 为横坐标的实验曲线的斜率。把各测量值填入下表,作n n -1n 与n t -1t 的曲线(即

n

?与t?曲线),先算出1Lα,再求出α。另外还可根据式(6)来计算出α。因为长度的测量是连续进行的,故用逐差法对n?进行处理。

五、实验数据

Tn

/℃

Nn

mm

六、数据处理

1.图像法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n?与t?曲线如下图所示因9991

.0

2=

R,故数据正相关相关性很高。

可得

1

L

α=0.0046mm/℃,又因1L=400mm

求得

5

1

10

15

.1

400

0046

.0

0046

.0

-

?

=

=

=

L

α/℃

2.逐差法

089

.0

1

5

1

=

-

=

?n

n

n0933

.0

2

6

2

=

-

=

?n

n

n

09295

.0

3

7

3

=

-

=

?n

n

n09565

.0

4

8

4

=

-

=

?n

n

n

092725

.0

4

4

3

2

1=

?

+

?

+

?

+

?

=

?

n

n

n

n

n

3

4

1

2

10

76

.2

1

4

)

(

-

=?

=

-

?

-

?

=

?

i

i

A

n

n

n mm

n

B

001

.0

=

?

3

221093.2-??=?+?=B n n n u A

同理求得20=?t ,0=?A t

根据查得的2.0=?B t ℃求出t u ?

2.02

2=?+?=?B A t t t u 根据式(6),则

5110159.1-?=??=

t L n

α/℃ 2

222)ln ()ln (

t

n r u t

u n u u ?????+???==

ααα

α

α,其中n n

?=

???1

ln α

,t

t ?=???1ln α

代入数据求得41016.3-?=α

r u

9106623.3-?=?=αααr u u

)106623.310159.1(95--?±?=±=αααu /℃

则 )106623.310159.1(95--?±?=α/℃

%0316.0=αr u 七、误差分析

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结果几乎一致,而逐差法中41016.3-?=αr u ,数量级很小。故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产生误差的原因:1.在读取数据时的读数误差。2.仪器本身存在的误差。

八、注意事项

1.在测量过程中,整个系统应保持稳定,不能碰撞。

2.读取n t ,n n 数据时,特别是读取n n 时,一定要迅速。 九、试验总结

1.本次实验原理简单,操作也并不复杂。但是在给铝棒加热以及降温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这要求要有一定的耐心。

2.再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作图法分析数据以及逐差法分析数据的方法。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图文稿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 实验报告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测定金属棒的线胀系数,并学习一种测量微小长度的方法。 二、仪器及用具 热膨胀系数测定仪(尺读望远镜、米尺、固体线膨胀系数测定仪、铜棒、光杠杆、温度计等) 三、实验原理 1.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线膨胀是材料在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上的伸长。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固体受热后,其长度都会增加,设物体原长为L ,由初温t1加热至末温t2,物体伸长了 △L,则有 ()12t t L L -=?α (1) (2) 此式表明,物体受热后其伸长量与温度的增加量成正比,和原长也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固体的线胀系数。一般情况下,固体的体胀系数为其线胀系数的3倍。 2.线胀系数的测量 在式(1)中△L 是个极小的量,这样微小的长度变化,普通米尺、游标卡尺的精度是不够的,可采用千分尺、读数显微镜、光杠杆放大法、光学干涉法等。考虑到测量方便和测量精度,我们采用光杠杆法测量。光杠杆系统是由平面镜及底座,望远镜和米尺组成的。光杠杆放大原理如下图所示: 当金属杆伸长△L 时,从望远镜中叉丝所对标尺刻度前后为b1、b2,这时()12t t L L -?= α

有: 带入(2)式得固体线膨胀系数为: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 1.单击登陆进入实验大厅 2.选择热力学试验单击 3.双击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进入实验界面 4.在实验界面单击右键选择“开始实验” 5.调节平面镜至竖直状态 6.进行望远镜调节,调节方位、聚焦、目镜是的标尺刻线清晰,调节 中丝读数为0.0mm,并打开望远镜视野 7.单击铜棒测量长度,单击温度计显示铜棒温度,打开电源加热,记 录每升高10度时标尺读数直至温度升高到90度止 8.单击卷尺,分别测量l、D, 9.以t为横轴,b为纵轴作b-t关系曲线,求直线斜率。 10.代入公式计算线膨胀系数值。 由图得k=0.3724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六、思考题 1.对于一种材料来说,线胀系数是否一定是一个常数为什么 答:不是。因为同一材料在不同的温度区域,其线性系数是不同的,有实验结果的事实可证明。 2.你还能想出一种测微小长度的方法,从而测出线胀系数吗? 答:目前想不到更好地方法。 3. 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仪器的精准度,操作过程中的不可避免性的失误,温度变化的控制,铜棒受热不均匀等。

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在近代物理学中,光电效应在证实光的量子性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1905 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量子假说的基础上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约十年后密立根以精确的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并测定了普朗克常数。而今光电效应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科技领域,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光电器件(如:光电管、光电池、光电倍增管等)已成为生产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器件。 【实验目的】 1. 测定光电效应的基本特性曲线,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2. 学习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方程的实验方法,并测定普朗克常数。 【实验仪器】 ZKY—GD1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五个)、光阑(两个)、光电管、测试仪(含光电管和微电流放大器) 图1 实验仪器实物图 【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 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式中,为普朗克常数,它的公认值是=6.626。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1)式中,为入射光的频率,为电子的质量,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速 度,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 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2)代入(1)式,即有 (3)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因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测定金属棒的线胀系数,并学习一种测量微小长度的方法。 二、仪器及用具 热膨胀系数测定仪(尺读望远镜、米尺、固体线膨胀系数测定仪、铜棒、光杠杆、温度计等) 三、实验原理 1.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线膨胀是材料在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上的伸长。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固体受 热后,其长度都会增加,设物体原长为L,由初温t1加热至末温t2,物体伸长了 △L,则有 () 1 2 t t L L- = ?α(1)(2) 此式表明,物体受热后其伸长量与温度的增加量成正比,和原长也成正比。比例系 数称为固体的线胀系数。一般情况下,固体的体胀系数为其线胀系数的3倍。 2.线胀系数的测量 在式(1)中△L是个极小的量,这样微小的长度变化,普通米尺、游标卡尺的精度是不够的,可采用千分尺、读数显微镜、光杠杆放大法、光学干涉法等。考虑到测 量方便和测量精度,我们采用光杠杆法测量。光杠杆系统是由平面镜及底座,望远 镜和米尺组成的。光杠杆放大原理如下图所示: () 1 2 t t L L - ? = α

当金属杆伸长△L时,从望远镜中叉丝所对标尺刻度前后为b1、b2,这时有:带入(2)式得固体线膨胀系数为: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 1.单击登陆进入实验大厅 2.选择热力学试验单击 3.双击固体热膨胀系数的测量进入实验界面 4.在实验界面单击右键选择“开始实验” 5.调节平面镜至竖直状态 6.进行望远镜调节,调节方位、聚焦、目镜是的标尺刻线清晰,调节中丝读 数为0.0mm,并打开望远镜视野 7.单击铜棒测量长度,单击温度计显示铜棒温度,打开电源加热,记录每升 高10度时标尺读数直至温度升高到90度止 l L D b b? = - 2 1 2 () D l b b L 2 1 2 - = ? () ()k DL l t t DL b b l 2 2 1 2 1 2= - - = α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黄晨学号:5502211059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学111班班级编号:S008实验时间:13时00 分第3周星期三座位号:07 教师编号:T003成绩: 光电效应 一、实验目的 1、研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及光电特性;验证光电效应第一定律; 2、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3、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测定普朗克常量。 二、实验仪器 普朗克常量测定仪 三、实验原理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上时,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实验示意图如下 图中A,K组成抽成真空的光电管,A为阳极,K为阴极。当一定频率v的光射到金属材料做成的阴极K上,就有光电子逸出金属。若在A、K两端加上电压后光电子将由K定向的运动到A,在回路中形成电流I。 当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频率为v的光子时,便会获得这个光子的全部能量,如果这些能量大于电子摆脱金属表面的溢出功W,电子就会从金属中溢出。按照能量守恒原理有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黄晨学号:5502211059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111 班级编号:S008实验时间:13 时00分第03周星期三座位号:07 教师编号:T003成绩:此式称为爱因斯坦方程,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入射光频。v存在截止频率,是的 吸收的光子的能量恰好用于抵消电子逸出功而没有多余的动能,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时,才能产生光电流。不同金属有不同逸出功,就有不同的截止频率。 1、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 (1)伏安特性曲线 当光强一定时,光电流随着极间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并趋于一个饱和值。 (2)遏制电压及普朗克常数的测量 当极间电压为零时,光电流并不等于零,这是因为电子从阴极溢出时还具有初动能,只有加上适当的反电压时,光电流才等于零。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5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 测量固体的线胀系数,实验上归结为测量在某一问题范围内固体的相对伸长量。此相对伸长量的测量与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一样,有光杠杆、测微螺旋和千分表等方法。而加热固体办法,也有通入蒸气法和电热法。一般认为,用电热丝同电加热,用千分表测量相对伸长量,是比较经济又准确可靠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千分表法测量金属杆长度的微小变化。 2.测量金属杆的线膨胀系数。 二、实验原理 一般固体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这就是固体的热膨胀。设物体的温度改变t ?时,其长度改变量为L ?,如果t ?足够小,则t ?与L ?成正比,并且也与物体原长L 成正比,因此有 t L L ?=?α (1) 式(1)中比例系数α称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其物理意义是温度每升高1℃时物体的伸长量与它在0℃时长度之比。设在温度为0℃时,固体的长度为0L ,当温度升高为t ℃时,其长度为t L ,则有 t L L L t α=-00/)( 即 )1(0t L L t α+= (2) 如果金属杆在温度为1t ,2t 时,其长度分别为1L ,2L ,则可写出 )1(101t L L α+= (3) )1(202t L L α+= (4) 将式(3)代入式(4),又因1L 与2L 非常接近,所以,1/12=L L ,于是可得到如下

结果: )(12112t t L L L --=α (5) 由式(5),测得1L ,2L ,1t 和2t ,就可求得α值。 三、仪器介绍 (一)加热箱的结构和使用要求 1.结构如图5-1。 2.使用要求 (1)被测物体控制于mm 4008?φ尺寸; (2)整体要求平稳,因伸长量极小,故仪器不应有振动; (3)千分表安装须适当固定(以表头无转动为准)且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接触(读数在0.2~0.3mm 处较为适宜,然后再转动表壳校零); (4)被测物体与千分表探头需保持在同一直线。 (二)恒温控制仪使用说明

固体线胀系数测定

SUES大学物理选择性实验讲义Typeset by L A T E X2ε 固体线胀系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固体线胀系数测定仪测定不同金属的线胀系数,要求达到: 1.掌握使用千分表和温度控制仪的操作方法; 2.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诸因素; 3.观察合金材料在金相组织发生变化温度附近,出现线膨胀量的突变现象。二实验原理 绝大多数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这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加剧或减弱造成的。这个性质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中,在机械和仪表的制造中,在材料的加工(如焊接)中都应考虑到。否则,将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仪表的精度,考虑失当,甚至会造成工程结构的毁损,仪表的失灵以及加工焊接中的缺陷和失败等等。 固体材料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上的伸长。线胀系数是选用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研制新材料中,测量其线胀系数更是必不可少的。SLE-1固体线胀系数测定仪通过加热温度控制仪,精确地控制实验样品在一定的温度下,由千分表直接读出实验样品的伸长量,实现对固体线胀系数测定。 SLE-1固体线胀系数测定仪的恒温控制由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与HTC-1加热温度控制仪组成,可加热温度控制在室温至80.0?C之间。HTC-1加热温度控制?修订于2009年2月4日 1

仪自动检测实测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距,确定加热策略,并以一定的加热输出电压维持实测温度的稳度,分别由四位数码管显示设定温度和实验样品实测温度,读数精度为±0.1?C。专用加热部件的加热电压为12V。 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原长为l的物体受热后伸长量?l与其温度的增加量?t近似成正比,与原长l也成正比,即:?l=α·l·?t。式中α为固体的线胀系数。实验证明: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是不同的。本实验配备的实验样品为铁棒、铜棒、铝棒(加工成6×400mm的圆棒)。 三仪器技术指标 1、温度读数精度:±0.1?C。 2、温度控制稳定度:±0.1?C/10分钟。 3、温度设定范围:?5.0?C~+85?C,四位数码管显示。 4、实验样品实测温度:室温至82.0?C,四位数码管显示。 5、伸长量测量精度:0.001mm,量程:0~1mm。 6、HTC-1加热温度控制仪使用条件 1)输入电源:220V±10%50Hz~60Hz 2)湿度:<85% 3)温度:0~40?C 4)功耗:<70W 四仪器组成 由SLE-1固体线胀系数测定仪实验装置和HTC-1加热温度控制仪组成。 1、实验仪器如图1: 2、实验条件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

U 2 I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 R = U ,如测得 U 和 I 则可计算出 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 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 1 只,0-5V 电压表 1 只,0~50mA 电流表 1 只,0~10V 电压表一 只,滑线变阻器 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 1 台。 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 生参照第 2 章中的第 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 U 值和 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 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1) 由 U = U max ? 1.5% ,得到 U 1 = 0.15V , U 2 = 0.075V ; (2) 由 I = I max ? 1.5% ,得到 I 1 = 0.075mA , I 2 = 0.75mA ; (3) 再由 u R = R ( 3V ) + ( 3I ) ,求得 u R 1 = 9 ? 101 &, u R 2 = 1& ; (4) 结果表示 R 1 = (2.92 ± 0.09) ?10 3 &, R 2 = (44 ± 1)&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方法原理

金属线胀系数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1)学会用千分表法测量金属杆长度的微小变化 2)测量金属杆的线胀系数,并判断此金属为何种金属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的现象,一般固体的长度或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这就是固体的热膨胀。 设物体的温度改变Δt 时,其长度改变量为ΔL,如果Δt 足够小,则Δt 与ΔL 成正比,并且也与物体的原长有关系。因此它们三个量之间有: ΔL=αL Δt 式中的比例系数α称为固体的线胀系数,其物理意义是温度每升高1℃时其伸长量与它在0℃时长度的比。设金属在0℃时的长度是L0,当温度升高为t ℃时其长度为Lt,则有: (Lt-L0)/L0=αt 即Lt=L0(1+αt) 如果金属杆在温度为t1,t2时的长度分别为L1,L2,则可加热箱 恒温控制仪

以得到: L1=L0(1+αt1),L2=L0(1+αt2) 因为L1,L2非常接近,所以得到下式: α=(L2-L1)/L0(t2-t1) 由上式测得L1,L2,t1,t2就可以测得α值了。 实验过程: 1)接好电源和各个接口。 2)打开恒温控制仪,记录室温t1,再设定温度最大值,再记录此时千分表读数n1,最后按下确定键开始加热。 (实验所用金属杆0℃时长度为400mm) 3)每隔5℃读一次数tn ,同时记录千分表读数n n 。 4) 将数据整理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待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t1=21℃ L0=400mm n1=0.4012mm tn/℃ 26 31 36 41 46 51 tn-t1/℃ 5 10 15 20 25 30 n n /mm 0.4630 0.5119 0.553 0.591 0.624 0.658 n n -n1/mm 0.062 0.111 0.152 0.19 0.223 0.26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五、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 普朗克常量是量子力学当中的一个基本常量,它首先由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 出,其值约为s J h ??=-34 10626069 .6,它可以用光电效应法简单而又较准确地求出。 光电效应是这样一种实验现象,当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可能激发出金属中的电子。激发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光电流与光强成正比2、光电效应存在一个阈值频率(或称截止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某一阈值频率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都没有光电子产生3、光电子的动能与光强无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4、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一经光线照射,立刻产生光电子(延迟时间不超过9 10-秒),停止光照,即无光电子产生。传统的电磁理论无法对这些现象对做出解释。 1905年,爱因斯坦借鉴了普朗克在黑体辐射研究中提出的辐射能量不连续观点,并应用于光辐射,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建立了光电效应的爱因斯坦方程,从而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各项基本规律,使人们对光的本性认识有了一个飞跃。1916年密立根用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上述理论,并精确测量了普朗克常数,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因光电效应等方面的杰出贡献,爱因斯坦与密立根分别于1921年和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子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 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 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实验仪器 GD-3型光电效应实验仪(GD Ⅳ型光电效应实验仪)

图1 光电效应实验仪 实验原理 1、 光电效应理论:爱因斯坦认为光在传播时其能量是量子化的,其能量的量子称为光子,每个 光子的能量正比于其频率,比例系数为普朗克常量,在与金属中的电子相互作用时,只表现为单个光子: h εν= (1) 2 12 h mv W ν= + (2) 上式称为光电效应的爱因斯坦方程,其中的W 为金属对逃逸电子的束缚作用所作的功,对特定种类的金属来说,是常数。 2、实验原理示意图 图2 图3

线膨胀系数实验报告参考

线胀系数测量实验报告参考稿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测量金属线膨胀系数的一种方法。 2.学会用千分表测量长度的微小增量。 【实验仪器】 FB712型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仪一台,千分表(1-0-0.001mm )一个,待测铜管一根。 【实验原理】 材料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的伸长。线胀系数是选用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是研制新材料,少不了要对材料线胀系数做测定。 如图所示,待测铜管的线胀系数为: () t L L ???= α 式中L 为温度为1t 摄氏度时的管长,L ?为管受热后温度从1t 升高到2t 时的伸长量,t ?为管受热前后的温度升高量 (12t t t -=?) 。 该式所定义的线胀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固体材料在()21t , t 温度区域内,温度每升高一度时材料的相对伸长量,其单位为()1 C -?。 【实验内容和步骤】 1.把样品铜管安装在测试架上。连接好加热皮管,打开电源开关,以便从仪器面板水位显示器上观察水位情况。水箱容积大约为ml 750。 3.加水步骤:先打开机箱顶部的加水口和后面的溢水管口塑料盖,用漏斗从加水口往系统内加水,管路中的气体将从溢水管口跑出,直到系统的水位计仅有上方一个红灯亮,其余都转变为绿灯时,可以先关闭溢水管口塑料盖。接着可以按下强制冷却按钮,让循环水泵试运行,由于系统内可能存在大量气泡,造成水位计显示虚假水位,只有利用循环水泵试运行过程,把系统内气体排出,这时候水位下降,仪器自动保护停机。 4.设置好温度控制器加热温度:金属管加热温度设定值可根据金属管所需要的实际温度值设置。 5.将铜管(或铝管)对应的测温传感器信号输出插座与测试仪的介质温度传感器插座相连接。将千分尺装在被测介质铜管(或铝管)的自由伸缩端固定位置上,使千分表测试端与被测介质接触,为了保证接触良好,一般可使千分表初读数为mm 2.0左右,只要把该数值作为初读数对待,不必调零。(如认为有必要,可以通过转动表面,把千分尺主指针读数基本调零,而副指针无调零装置。) 6.正常测量时,按下加热按钮(高速或低速均可,但低速档由于功率小,一般最多只能加热到C 50?左右),观察被测金属管温度的变化,直至金属管温度等于所需温度值(例如C 35?)。.

物理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实验数据处理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子的发射规律,掌握逸出功的测量方法。 2.了解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规律,并掌握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电子逸出功及热电子发射规律 热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运动电子,其能量分布遵循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分布规律,当电子能量高于逸出功时,将有部分电子从金属表面逃逸形成热电子发射电流。电子逸出功是指金属内部的电子为摆脱周围正离子对它的束缚而逸出金属表面所需的能量。逸出功为0a f W W W =- ,其中为a W 位能势垒,f W 为费米能量。 由费米—狄拉克统计分布律,在温度0T ≠,速度在~v dv 之间的电子数目为: 2()/1 2()1 f W W kT m dn dv h e -=+ (1) 其中h 为普朗克常数,k 为波尔兹曼常数。选择适当坐标系,则只需考虑x 方向上的情形,利用积分运算 22 /2/21/2 2( ) y z mv kT mv kT y z kT e dv e dv m π∞ ∞ ---∞ -∞ ==?? (2) 可将(1)式简化为 22//23 4f x W kT mv kT x m kT dn e e dv h π-=? (3) 而速度为x v 的电子到达金属表面的电流可表示为 x dI eSv dn = (4) 其中S 为材料的有效发射面积。只有x v ≥将(3) 代入(4~∞范围积分,得总发射电流 kT e s e AST I /2?-= (5) 其中234/A emk h π=,(5)式称为里查逊第二公式。 (二)数据测量与处理 里查逊直线法: 将(5)式两边同除以T 2后取对数,得 ()32lg lg 5.03910s I AS T T ? =-? (6)

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实验合作者: 班级日期 实验前知识储备:写出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 1 镁带燃烧:2铝片灼烧 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铜片灼烧 5镁与稀盐酸反应6镁与稀硫酸反应 7锌与稀盐酸反应8锌与稀硫酸反应 9铁与稀盐酸反应10铁与稀硫酸反应 11铜与稀盐酸反应12铜与稀硫酸反应 13铝与稀盐酸反应14铝与稀硫酸反应 15铁与硫酸铜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__,置换反应的有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活泼金属的在空气中燃烧的特殊性,知道活泼金属着火时灭火时注意事项二、实验用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实验过程 1、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

拓展视野:将铜制成纳米铜,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能燃烧? 铜是金属晶体,由晶胞组成,晶胞则是由许多铜原子通过金属键的作用而构成的,晶格结点上的铜原子都有金属键的束缚,因此铜的化学性质不很活泼,但是将铜制成纳米铜的话,变成铜原子,金属键被打断,于是铜的化学性质以活泼的铜原子形式表现出来。于是与空气反应速率很快。铜块或者铜粉体积都比较大,单位面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比纳米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的多,纳米铜在空气中燃烧很快。颗粒越细,比表面越大,与空气接触越充分,而且纳米级材料的活性会比一般颗粒物质的活性强,所以反应越快,所以能燃烧。所以铜不具可燃性是相对的 2)查阅相关资料:镁能和二氧化碳发生燃烧反应,因此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镁由于能和N ?和O ?反应,所以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同时有少量淡黄色固体氮化镁生成。所以燃烧(不一定、一定)_______ 需要氧气,凡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只有初中化学书上定义为有氧气参加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这是因为知识量的限制. 3)趣味知识:冷焰火采用燃点较低的金属粉末,经过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冷光无烟焰火,冷焰火燃点低,燃点在60℃-80℃,外部温度30℃-50℃,对人体无伤害。适用于舞台表演和各种造型设计。而普通焰火燃点在500 ℃-800℃之间,燃烧时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冷焰火科技含量高,以环保无污染而倍受人们青睐。冷焰火是未来烟花发展新趋势,曾在上海APEC 会议、悉尼奥运会、2002年日韩世界杯、全国九运会上崭露头角,冷焰火是现代烟花的高科技结晶。

1-2元素性质实验-实验报告

元素实验报告 实验18 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一、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试管操作。 2. 学习离心分离操作。 3. 学习主族元素一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内容 1. 卤离子的还原性:向3支盛有绿豆大小的KI 、KBr 和KCl 固体的试管分别加入0.5 cm 3浓硫酸,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和状态。把湿的醋酸铅试纸、湿的碘-淀粉试纸和湿的pH 试纸分别伸向装有KI 、KBr 2. 氯含氧酸盐的氧化性 往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ClO 、KClO 3 和KClO 4溶液,然后加入KI 淀粉溶液,观察现象。向不发 3. 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 (1) 氧化性:取1小片Pb(Ac)2试纸,加1滴H 2S 的水溶液,则有黑色的PbS 生成。再向试纸上

(2)还原性:取少量3% H2O2溶液,用H2SO4溶液酸化,再滴加2~3滴0.01 mol·dm-3KmnO4 4. 过硫酸盐的氧化性 向盛有2滴 0.002 mol·dm-3Mn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cm3 3 mol·dm-3H2SO4、2~3 滴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K2S2O8固体,小心加热,观察现象;另取1支试管,不加AgNO3, 进行同样实验。 5. 亚硝酸的氧化还原性 请利用0.5 mol·dm-3NaNO2、0.1 mol·dm-3KI、0.02 mol·dm-3KMnO4、1 mol·dm-3H2SO4试剂, 6. 硝酸根的检出 取少量FeSO4·7H2O固体于试管中,滴加1滴0.5 mol·dm-3NaNO3溶液及1滴浓H2SO4,静置,观察现象。反应式为: 2+-+3+2+2-

7. 磷酸根、焦磷酸根和偏磷酸根的鉴别 (1)分别向0.1 mol·dm-3Na2HPO4、Na4P2O7和NaPO3溶液中滴加0.1 mol·dm-3AgNO3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生成的沉淀溶于2 mol·dm-3HNO3溶液吗? (2)以2 mol·dm-3HAc溶液酸化磷酸盐溶液、焦磷酸盐溶液和偏磷酸盐溶液,再分别加入蛋白溶液,各发生什么现象? 3-4-- PO43-、P2O74-和PO3-的鉴别方法: 8. Sn2+、Pb2+、Sb3+、Bi3+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现有0.1 mol·dm-3的SnCl2、Pb(NO3)2、SbCl3和Bi(NO3)3,2 mol·dm-3NaOH、6 mol·dm-3NaOH 和40%的NaOH试剂。请制备少量氢氧化物沉淀,并试验这些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9. Sn、Pb、Bi不同价态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3-3

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梧州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成绩: 指导教师: 专业: 班别: 实验时间: 实验人: 学号: 同组实验人: 实验名称: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 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金属线膨胀系数的一种方法。 2、学会使用千分表。 实验仪器: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FB7 1 2型金属线膨 胀系数测定仪 台 1 被测件测试架 台 1 千分表 只 1 传感器连接线 根 2 L=80c m 红黑各一根 小漏斗 只 1 电源线 根 1 实验讲义(说明书)] 本 1 注意事项:1、做实验前必须精读FB712型金属线膨胀系数测定仪的使用说明书,正规操作 2 、注意千分表的使 用规范。 FB712型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仪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原理】 材料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的伸长。线胀系数是选用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 特别是研制新材料,少不了要对材料线胀系数做测定。 固体受热后其长度的增加称为线膨胀。经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原长为 L 的物体, 受热后其伸长量厶L 与其温度的增加量△ t 近似成正比,与原长L 亦成正比,即: △ L=a ? L ?△ t (1) 式中的比例系数a 称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简称线胀系数)。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线胀系数 不同,塑料的 47 -J?V 叱-■: <■:"負号 ■'a ^_A s'.Vi Pf jW 丹 >¥ -i~ ■ "I irtf I - *■ 4 !■":■_! 牡二盂:J 豪迂二辽山输咤或典: &::?,、性%世*巴电冷忙即卜亠:.豆凳;其 応宓云I 恣心加[文 图&匹丁型金属线勝胀無数测定仪实物黑片 强制风冷 低速如撰 高速&]壇 盥控设齧 放水阀 H 水fr 匕 千分表 铝骨 FT1碱度传感黯 循环水管 削* 口 金廉管温度扬示 甥管 爲虔倩号践 S 度 指

大物实验报告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量和金属逸出功

大连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院(系)材料学院专业材料物理班级0705 姓名童凌炜学号200767025 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2009 年04 月24 日,第九周,星期五第5-6 节 实验名称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量和金属逸出功 教师评语 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测量不同频率光照下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来计算普朗克常量 2.获得阴极材料的红限频率和逸出功 主要仪器设备: 1.光电效应实验仪(GGQ-50 高压汞灯,GDh-I型光电管电流测量仪) 2.滤光片组(通光中心波长分别为365.0nm, 404.7nm, 435.8nm, 546.1nm, 577.0nm) 3.圆孔光阑Φ=5mm, Φ’=10mm 4.微电流仪 实验原理和内容: 1.理想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如右上图所示,阴极K收到频率为v的单 色光照射时,将有光电子由K逸出到达阳极A,形成回路 电流I,可以由检流计G所检测到。通过V来监控KA两 端的电压变化,结合G所得到的电流值,可以得到U与光电 流I之间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根据爱因斯坦的解释,单色光光子的能量为E=hv,金属中的电 子吸收了光子而获得了能量,其中除去与晶格的相互作用和克

服金属表面的束缚(金属的逸出功A )外, 剩余的便是逸出光电子的动能, 显然仅仅损失了逸出功的光电子具有最大动能: A hv mv M -=2 2 1。 实验中所加的光电管电压U 起到协助光电流I 形成的作用, 当不加电压U 时, 到达阳极的光电子很少, 光电流十分微弱; 当加上正向电压时, 便有更多的光电子到达阳极, 使得I 增大, 而所有的光电子都被吸引到阳极形成电流时, I 到达最大值, 此时再增大U 也不会改变I , 成为饱 和光电流I M , 饱和光电流在光频率一定时, 与光照强度成正比。 如果在光电管两极加反向电压便可以组织光电子到达阳极形成光电流, 当反向电压增大到光电流等于零时, 可知光电子的动能在电场的反向作用下消耗殆尽, 有以下关系式:a M eU mv =2 2 1 , 其中U a 成为截止电压。 结合以上最大动能的表达式可知, e A v e h U a -=, 如左图做出其对应的图像, 可知直线的斜率为 e h k =, 截距为e A U =0。 图中斜线与x 轴的交点对应的频率v0 称为阴极材料的红限频率, 照射光小于这个频率时, 无法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光子能量小于电子的逸出功)。 显然, 通过测量多组v 和Ua , 便可以通过计算函数表达式而得到A 、h 、v0。 2. 实验中相关影响因素的修正 1, 暗电流修正 暗电流指没有光照时, 由于金属表面的隧道效应、 光电管漏电、 热噪声等原因造成的由K 向A 逸出电子形成的电流。 由于暗电流对截止电压的影响不大, 实验中可以使用无光照测量电流的方法测出暗电流值, 在后期处理中将其剔除。 2, 阳极电流修正 由于KA 两级距离很近, 光照时阳极的材料同样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光电效应而发射光电子, 当光电管加的是反向电压时, 就会使阳极光电子到达阴极形成阳极电流。 在U-I 曲线上阳极电流的影响就是使在负向电压区的阴极电流出现负值下沉, 由于阳极光电子数目有限且相比阴 极较少, 故阳极电流很快达到饱和, 可见实验中截止电压对应的实际情况是总体电流趋于反向稳定时的电压值。

固体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固体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材料的线膨胀指的是材料受热后一维长度的伸长。当温度升高时,一般固体由于其原子或分子的热运动加剧,粒子间的平均距离发生变化,温度越高,其平均距离越大,这就是固体的热膨胀。热膨胀是物质的基本热学性质之一。物体的热膨胀不仅与物质种类有关。对金属晶体而言,由于它们是由许多晶粒构成的,这些晶粒在空间方位上排列是无规则的,整体表现出各相同性。它们的线膨胀在各个方向均相同。 虽然固体的热膨胀非常微小,但使物体发生很小形变时就需要很大的应力。在建筑工程、机械装配、电子工业等部门中都需要考虑固体材料的热膨胀因素。因此固体线胀系数是选择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测定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掌握测量固体线热膨胀系数的基本原理。测量铁、铜、铝棒的线热膨胀系数。 2. 学会使用千分表,掌握温度控制仪的操作。 3. 学习图解图示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设为物体在温度时的长度,则该物体在时的长度可由下式表示: (1) 其中,为该物体的线膨胀系数,在温度变化不大时,可视为常数。将式(23-1)改写为: (2) 可见,的物理意义为:温度每升高时物体的伸长量与它在时的长度之比,单位为:或。 实际测量中,一般只能测得材料在温度及时的长度及,设是常量,则有: (3) 由式(6)即可求得物体在温度之间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其 中,微小长度变化量可直接用千分表测量。本实验对金属铁、铜、 铝进行测量求出不同金属的线膨胀系数。 【实验仪器】 FD-LEA固体线热膨胀系数测定仪(一套)、(电加热箱、千分 表、温控仪)金属棒、电源线、加热线、传感器及电缆 仪器介绍 1.千分表是一种测定微小长度变化量的仪表,其外形结构如图

金属电子逸出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22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实验目的】 1.用里查逊(Richardson)直线法测定金属钨的电子逸出功。 2.了解光测高温计的原理和学习高温计的使用。 3.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验原理】 若真空二极管的阴极(用被测金属钨丝做成)通以电流加热,并在阳极上加以正电压时,在连接这二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将有电流通过,如图3—22—1所示。这种电子从加热金属丝发射出来的现象,称为热电子发射。 研究热电子发射的目的之一可以选择合适的阴极材料。诚然,可以在相同加热温度下测不同阳极材料的二极管的饱和电流,然后相互比较,加以选择。但通过对阴极材料物理性质的研究来掌握其热电子发射的性能,这是带有根本性的工作,因而更为重要。 1.电子的逸出功 根据固体物理学中金属电子理论,金属中的传导电子能量的分布是按费米——狄拉克(Fermi-Dirac)分布的。即 3—22—1 式中称费米能级。 图3—22—1 图3—22—2 在绝对零度时电子的能量分布如图3—22—2中曲线(1)所示。这时电子所具有的最大能量 为。当温度升高时电子的能量分布曲线如图3—22—2中曲线(2)所示。其中能量较大的少数电子具有比更高的能量,而其数量随能量的增加而指数减少。 在通常温度下由于金属表面与外界(真空)之间存在一个势垒,所以电子要从金属中逸 出必须至少具有能量从图3—22—2可见,在绝对零度时电子逸出金属至少需要从外界得到的能量为: 称为金属电子的逸出功,其常用单位为电子伏特(ev),它表征要使处于绝对零度 下的金属中具有最大能量的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给予的能量。称为逸出电位,其数 值等于以电子伏特表示的电子逸出功。 可见,热电子发射就是用提高阴极温度的办法以改变电子的能量分布,使其中一部分电子的能量大于,这样能量大于的电子就可以从金属中发射出来。因此,逸出功的大小, 对热电子发射的强弱,具有决定性作用。 2.热电子发射公式

线胀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光杠杆法测量金属杆的线胀系数 二、实验仪器 控温式固体线胀系数测定仪(型号GXC-S ) 光杠杆 尺读望远镜 卷尺 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 1)当温度升高时,一般固体中原子的热运动随固体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把这种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固体中原子间平均距离增大,进而引起固体体积增大的现象称为固体的热膨胀。固体的热膨胀又可分为体膨胀和线膨胀,本实验主要研究线膨胀。 设L t 表示温度t 时物体的长度,dL 表示温度变化dt 时物体长度的变化,定义 dt dL L t t 1=α…………………………………………(1) t α为物体在温度时的线胀系数,其物理意义是固体的温度每升高1oC 时的相对升长量。它不仅与物体的材料有关,还与温度有关。但是除了在物体熔点附近有很大的突变外,在其他温度范围内变化不大。因此,在远离固体熔点,而且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可以引进一个平均线胀系数的概念,即 ) ()(112121t t L L L --=α ……………………………………….(2) 式中1L 和2L 分别为物体在温度1t 和2t 时的长度,α是一个很小的量。当温度变化较大时,精密的测量表明α和t 有关,经验公式为 =αa+b t +c t 2+...... .. (3) 式中a 、b 、c 、……是常量。一般固体材料的α值很小,所以12L L L -=?也很小,因此本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测准L ?的问题,我们采用光杠杆法测量L ?。 图1 在距光杠杆前约1—2米处放置望远镜R 及标尺N 。调节好望远镜后,可通过望远镜看到光杠杆的镜面内标尺的象。设望远镜中水平叉丝(或叉丝交点)对准标尺上的刻度为N 0,如图1,当金属杆受热膨胀而伸长△L 时,光杠杆后足随金属杆C 向上移动。这时光杠杆的两个前足固定,于是平面镜绕前两足的水平轴线而转动θ角(实线为光杠杆原来的位置,虚线为转动后的位置),如图1所示。由图中可知: H L tg ?=θ ………………………………(4) 式中H 为光杠杆后足到前两足连线的距离。 而这时望远镜中所看到的标尺象的刻度为N 1,可以证明<θ201=N O N 。 这就是利用光杠杆将θ角放大一倍。由图3—4可知: D N N tg 012-=θ …………………………(5) 由于L ?变化很小,因此θ及θ2亦很小,由(4)、(5)有: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报告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年级 ***** 学号********** 姓名 **** 时间********** 成绩 _________

一、实验题目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仪器用具 ZKY—GD—3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五个)、光阑(两个)、光电管、测试仪 四、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式中,为普朗克常数,它的公认值是 = 。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1)式中,为入射光的频率,为电子的质量,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速度,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2)代入(1)式,即有 (3)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因而也不同。由于光的强弱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又因为一

线胀系数实验-实验说明

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实验绝大多数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这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加剧或减弱造成的。这个性质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中,在机械和仪器的制造中,在材料的加工(如焊接)中,都应考虑到。否则,将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仪表的精度。考虑失当,甚至会造成工程的损毁,仪器的失灵,以及加工焊接中的缺陷和失败等等。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测量金属线膨胀系数的一种方法。 2.学会用千分表测量长度的微小增量。 【实验仪器】 FB712型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仪实验装置如图1、图2所示: 【实验原理】

材料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的伸长。线胀系数是选用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是研制新材料,少不了要对材料线胀系数做测定。 固体受热后其长度的增加称为线膨胀。经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原长为L 的物体,受热后其伸长量L ?与其温度的增加量t ?近似成正比,与原长L 亦成正比,即: t L L ???α=? (1) 式中的比例系数α称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简称线胀系数)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线胀系数不同,塑料的线胀系数最大,金属次之,殷钢、熔融石英的线胀系数很小。殷钢和石英的这一特性在精密测量仪器中有较多的应用。 几种材料的线胀系数 材 料 铜、铁、铝 普通玻璃、陶瓷 殷 钢 熔凝石英 数量级 ()15C 10??°× ()16C 10??°× ()16C 102??°×< ()1 7C 10??°× 实验还发现,同一材料在不同温度区域,其线胀系数不一定相同。某些合金,在金相组织发生变化的温度附近,同时会出现线胀量的突变。另外还发现线膨胀系数与材料纯度有关,某些材料掺杂后,线膨胀系数变化很大。因此测定线胀系数也是了解材料特性的一种手段。但是,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线胀系数仍可认为是一常量。 为测量线胀系数,我们将材料做成条状或杆状。由(1)式可知,测量出时杆长L 、受热后温度从1t 升高到2t 时的伸长量L ?和受热前后的温度升高量t ?(12t t t ?=?),则该材料在)t , t (21温度区域的线胀系数为: () t L L ???=α (2) 其物理意义是固体材料在()21t , t 温度区域内,温度每升高一度时材料的相对伸长量,其单位为()1 C ?°。 测量线胀系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测伸长量L ?。我们先粗估算一下L ?的大小,若mm 250L =,温度变化C 100t t 12°≈?,金属的α数量级为()15C 10??°×,估算mm 25.0t L L ≈???α=?。对于这么微小的伸长量,用普通量具如钢尺或游标卡尺是测 不准的。可采用千分表(分度值为mm 001.0) 、读数显微镜、光杠杆放大法、光学干涉法等方法。本实验就用千分表分度值为mm 001.0千分表测微小的线胀量。 【实验内容和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