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

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
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

项目管理系统建设问题探讨

一、“法人管项目”管理模式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经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管理模式,请您谈谈相较于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而言,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首先要说明,“法人管项目”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多年国际、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为什么说是总结提炼,大家也知道,因为中国建筑是一家国际化的建筑集团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2007年在世界500强排名396位,也是中国内地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中惟一一家从事完全竞争行业的企业。值得提出的是在2007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第十届“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评选结果中,中国建筑在全球工程建设行业中排名第12位、在按国家划分的中国/地区排名第4位(仅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宝钢集团、中国建筑、中石油五家)。中国建筑有许多与国际承包商合作承包工程的案例,所以中国建筑有条件在与国际承包商的合作与竞争中学习经验、壮大自己。我认为中国建筑总结提炼的“法人管项目”管理模式的是“与国际接轨”的、是符合国际上普遍实行的“集约化”管理理念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是适合具有敢于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有做强做大企业发展战略的中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

“法人管项目”不是说企业的哪一个人管项目,而是企业的各职能环节按规范化的程序实施对项目的管理控制,在“法人管项目”下的项目经理只是代表企业去管理项目,是执行人而不是决策者,项目经理要严格体现企业管理项目的旨意,严格执行企业管理项目的规范制度,具体内涵和理论我们不展开讨论。当然对于“法人管项目”的提法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可正是由于“法人管项目”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触及了国内传统的做法,才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要讨论“法人管项目”与我国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首先要了解所谓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什么?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不止一种,比如“联营”、“挂靠”等,但我们基本上可以将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概括为“项目经理管项目”,顾名思义这种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就是项目经理说了算,具体实施方式大多是企业或工程承包商拿到工程后,任命或确定项目经理并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责任书或承包合同,项目经理按合同向企业或承包商上缴一定比例的费用,然后项目实施的全部权利都交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具有工程实施的人、财、物决定权。

但是,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承包合同是业主与符合资质的承包商即建筑企业签订的,企业法人对项目实施过程或完工后的项目负有法律规定的义务,即如果项目出了问题业主找的是企业法人而不是项目经理。

这种传统的“项目经理管项目”的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病是:项目经理具有项目实施的权利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企业法人失去对项目实施的控制权,却承担了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信贷、成本等工程的风险和法律责任;企业无法通过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去控制项目的资金成本,表面上是企业法人收取管理费是只赚不赔,实际上由于大多数传统管理方式管理的项目在帐面成本上都不理想或者亏损,企业根本得不到完全可能得到的效益。“穷庙富方丈”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宁愿当项目经理不愿意做企业总工也是许多建筑企业施工技术人员的想法。另外,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物资材料费一般占工程造价的50%以上,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将物资材料采购权、工程分包权等权利交给了项目,又缺

乏有效的监督,及易发生工程管理的漏洞和腐败。

那么相对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法人管项目”的优势就在于能通过集中控制特别是人、财、物的“三集中”解决项目经理管项目的弊病,主要体现在:企业能通过对多项目实施有效的过程管理控制,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透明化,有助于争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实现企业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企业法人通过集中的项目资金财务控制,提高企业资金流动利用率,增强企业的银行诚信度;能有效的保障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工程质量,为社会提供质量优良、使用放心的建筑产品;能有效的堵塞项目管理的漏斗,防止管理人员犯错误、保护人才资源、预防腐败;“法人管项目”的管理模式的实施只有依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才能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实施。

为说明“法人管项目”的优势我给你算一笔材料帐,如果一家特级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的年工程完成额为100亿人民币,那么其中的物资材料设备采购额大约在50-60亿左右或更多,按照最保守的估算,采用法人管项目下的大宗材料集中采购方式,可以节省1-3%的成本,就按最低的1%计算吧,一个企业一年就可节省5千万元以上,但这个最低的目标大多数建筑企业就是做不到,目前一些企业甚至年平均利润都达不到1%,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根本做不到而又难以采用更先进的模式。如果从全国范围看,集约化管理的成功实施在我国建设行业的效益会非常惊人。

这里需要强调几点,一是“法人管项目”的管理模式并不是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中管理模式,他的理念和方式和计划经济时代有根本的不同;二是“法人管项目”的实施能起到防止腐败、保护人才的作用,能促进和谐企业的建设,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我认为这不是唱高调,而是非常现实的;三是“法人管项目”与项目经理责任制或负责制并不矛盾而是更加协调统一,因为法人管项目既限制了项目经理的权利,也更加明确了项目经理的权利和责任,因此又能在制度上保证项目经理权利的行使。所以说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充分发挥企业与项目两方面的积极性,能充分保护国家、企业、个人应得的利益,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在“法人管项目”的管理模式下,既要求对项目经理进行有效的约束,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但“约束”与“积极性”是一对矛盾体,两者如何才能做到和谐统一呢?

是的,您提的这个问题是所有想实施工程项目有效管理控制的建筑企业领导们都很关心也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单纯的信息化问题,但我感觉从技术上看与信息化手段还是有重要的关系。我认为“约束”与“积极性”是一对矛盾体,但也有一致性,因为没有约束的积极性最容易混乱,最容易走向极端,大量案例已经证明项目经理权利过大而又缺乏有效监督时非常容易出问题,对项目经理没有合法合理、规范的约束,对国家、企业、个人都没有好处。为什么许多工程项目发生了质量、进度甚至腐败问题?这类项目的项目经理都很有积极性,但由于没有约束,项目经理权利过大,一个项目少则几百万或几千万,多则几个亿甚至数十亿,没有约束不可能不出现问题的。

要解决约束与积极性的统一,除了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外,重要的就是合理的经济激励和监督管理手段。按照国际上的做法和我国一些建筑企业的经验,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方法其实又很简单,但是又很难贯彻,其方法就是要“透明”,要实施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

理“阳光下的合理收入”,变“暗”收入为“明”收入,也就是说要合理的清楚明白的提高项目经理的收入,要保证兑现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奖,让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感觉到没有必要再为灰色的收入或非法收入甘冒犯罪的风险,当然这种阳光下的收入一定要与企业的现实和社会规范相适应,不是说灰色收入有多少就变成明的发给项目,一定要有合理的限度,同时企业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实现这种约束和积极性的手段除了传统方法外,还要靠管理信息化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和谐统一。目前我国对项目经理的管理正在按国际通用做法用执业资格代替传统做,即逐步用国家统一考试认定的建造师代替项目经理资格,将来项目经理必须有具有执业资格的建造师担任,这种措施也能从大环境上约束项目经理并提高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同时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也要教育提高建造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逐步让建造师将职业资格作为其职业的生命,不能因小失大。

三、信息化是实施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建设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专家,请您谈谈我国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如何?与国外的差距有哪些?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是建设工程从研究、立项、规划、勘察、设计、建造、运用等客观存在的过程,只是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手段是不可能真正有效的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的。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阶段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属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

关于施工企业,有施工总承包企业和施工企业之分,包含了设计就有工程总承包企业,我国对施工企业的概念比较模糊,一直以来将全国的十多万建筑企业通称为施工企业,其实将大量具有勘察设计施工综合能力的企业简单称为施工企业并不恰当,也与国际上通行的作法有所不同。发达国家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的划分和发牌(即企业资质)是很严格的,承包商要拿到并保持其资质除要满足严格的评审条件外,会非常重视用信息化的手段作保障。我国的情况比较特别,同是一个级别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其技术优势和信息化水平相差很大,因此泛泛讨论我国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信息化似乎比较难,我们就以具有勘察设计施工综合能力和只具有施工能力的两类施工企业看,其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大致如下:

部分大中型企业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已经从单项应用走向集成应用并尝试工程管理协同应用;一大批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仍然处于业务处理或资料处理的单项应用阶段即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并且重复开发、重复投入现象严重,应用效果差;很多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业务信息化应用处于文字表格处理和文字处理阶段,除财务会计、预算处理外基本没有稳定的MIS系统。

整体上看,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信息化不但落后于国际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国内其他行业,我们存在缺乏规范、缺乏统筹规划、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投入、缺乏系统化研究开发、应用效果差的普遍问题。

与国外相比,由于我国建设行业企业工程管理模式不确定,程序不规范,需求不明确,特别是我国工程管理和工作人员过分强调自己项目管理的特性和变化,忽视必要的统一规程,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处理的需要,开发建设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成功率低。多年来一直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国外很好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拿到国内使用

很难成功,国外建筑企业实施成功的ERP系统在我国建筑企业实施的成功率不到万分之一,而我国建设行业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形成一套代表我国建设行业最高水平的、与国外同类系统可以竞争的、适合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普遍接受可以使用的工具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是我们与国外的差距的具体体现。

由于工程信息化技术应用分为生产过程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信息化技术,可以这样说,我国建筑行业在工程施工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上基本在紧追发达国家,在个别方面甚至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这可以从一系列大型工程上得到证明,但这只有少数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在一些特别的大型工程上可以做到,而我们的企业与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我们的工程管理信息化主要还是进行结果和文档的管理,难以做到过程控制和预警。

在2006年“第十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上,会议安排了美国福禄丹尼尔公司做交流,福禄公司介绍了他们从设计到施工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却没有引起我国参加会议的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共鸣,这说明我们的大多数施工企业从管理理念到信息化实施与国际上的知名建筑承包商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传统的分散的工程管理方式严重的影响了信息化的实施,因此如何用信息化推进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是我国建筑业企业与工程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四、在集约化项目管理的理念下,项目管理信息化针对的是多项目管理,但有许多项目都是异地施工,不同项目分散在不同的地区,这又如何去实现“法人管项目”模式下的“三集中”(人力资源集中管理、财务资金集中控制、物资材料集中采购)呢?

建筑业与制造业的不同就在于建筑业项目地点的分散和建筑产品的不重复性,“法人管项目”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正是针对施工企业项目实施地点分散、产品不重样、不同的项目人力资源组建管理难度大、不同的项目资金财务控制难度大、不同的项目材料集中采购难度大、管理难以规范提出来的,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和困难,为实现企业的效益和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能控制项目,力争将项目风险减到最低,才需要集约化管理。

为实现集约化管理,在“法人管项目”的模式下提出了工程项目的“三集中”管理问题,如何实现三集中?目前国际上成功的做法是按企业总部、企业地区公司进行集中管理,国内已经进行的成功尝试是按企业法人、企业地区公司或大区进行集中管理。

在“法人管项目”模式下,项目的主要人力资源调配由企业负责,项目经理具有组建项目经理部的人员推荐选择权,但重要岗位的主要人员必须经企业统一安排;实现人力资源集中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建立有健康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能留住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可以应对企业经营需求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等。

在“法人管项目”模式下,项目的财务资金由企业统一管理,项目的财务人员由企业派遣,工程款必须回收到企业帐户,再由企业根据工程需要拨付项目,项目支出必须统一在企业进行财务报销,但企业可以给项目预借一定的备用金;实现财务资金集中控制的基础是企业建立有严格的财务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功能可靠的财务资金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工程款的收入支出必须集中到企业财务部门,一般不能让项目设立独立银行帐号即使有帐户也只是做备用金使用,项目的财务资金必须在各个环节透明以满足企业决策层的需要。

在“法人管项目”模式下,项目的主要或大宗物资材料的合同订立和采购必须由企业统一安排,可以给项目确定部分零星材料的就地采购权,但要要由企业控制采购付款。实现物资材料集中采购供应的基础是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物资材料管理制度、建立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有丰富的物资材料参考价格库,建立有供应商评估管理系统,堵塞可能发生漏洞的环节。

实践证明,在拥有现代通讯和信息技术的今天,实施“三集中”的管理方法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项目的地域分布已经不能成为不实现集中管理的理由,国际上许多承包商进行跨国、跨地区的工程项目集中管理已经很成功。信息技术是实施三集中的不可缺少手段,最终能否实施三集中管理的关键还在于企业是否能在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上强制实施。

五、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成本控制、风险预防及工程质量等方面均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请问,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对这些方面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管理信息化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必要手段,因为只有用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实现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和风险管理,而工程质量又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对工程管理的各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般说来,在项目开始或进行过程中,大多数项目经理都愿意说自己项目的工程质量好而不愿意说自己的项目成本情况很好,为达到项目经理自己心理的成本目标或工程结束后有理想的帐面成本,在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项目中,可能有些项目经理对工程成本完成的不报、未完成或刚开始做的工程量反倒也会报完成,一个工程的成本甚至到工程结束都说不清楚的也不少,而信息化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积极作用的具体体现很多,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工程项目财务成本管理两本帐的问题仍然存在且难以解决,但是实施管理信息化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作到各个环节都透明,达到数据的真实,即使存在两本帐也能使企业决策层清楚差异在哪里,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领导都不愿意只看虚假的数据而希望掌握真实的数据。应当说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对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六、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去应对?

这个问题是工程建设行业每次信息化会议大家都要讨论到的问题,问题很清楚,如何做也很清楚,但企业实施起来总会因种种原因而难以很好的解决。

首先说会遇到的困难吧,应当说遇到的困难也就是要注意的问题。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行业和企业性的,一方面是信息化产品性的,还有就是应用需求性的,当然还有领导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及投入问题。

就行业和企业来看,都缺乏科学可行的信息化实施规范和应遵循的标准,比如说建筑行业已经有项目管理规范,大多数企业也都有项目管理规范或手册,但是我认为行业的项目管理规范和企业的项目管理手册都缺乏信息化实施规范的配套,并且有些内容也不适合信息化技术处理的特点,企业管理现代化为什么提流程改造、流程再造或流程优化,就是要适应现代发展和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工程管理信息化也一样,管理流程不是越烦琐越好,应当是科

学、简单、实用,信息化的优势在于对用户来说能将复杂的问题尽量简单化,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一定要配合并适应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才好。

就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产品看,前面说过,我国目前还没有研究开发出一套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能适应我国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使用需求的软件产品,建筑行业的软件企业和研究单位都在搞项目管理软件,并且一部分软件企业为占领市场还在迎合落后的项目管理应用需求,缺乏对需求的提炼和提高,因此产品化、工具化、实用性高、生命力强的成果不多,我认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一些软件企业还没有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

就我国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需求看,表面上应用需求很强烈,但应用需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项目管理者总希望软件能实现自己管理项目的方法,总是希望将自己的管理方法搬到计算机中,而不去研究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这种一味的要计算机模仿手工作业处理的思想和做法使的许多工程项目管理软件难以推广使用最终失败,浪费了资源,也严重影响了项目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领导意识也是项目管理信息化能否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领导重视才会有投入,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项目管理信息化。

关于如何去应对,可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大环境来讨论。

由于现代项目管理决不是单个的项目管理,特别对企业来说,管理目标一定是多项目的,一个项目管理的成功好坏不代表其他项目的成功好坏,因此工程项目管理特别是信息化实施一定要从企业管理的发展和需求考虑,企业要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项目管理规范,要研究制订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规范和基础信息规范标准,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实施管理信息化也要进行管理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另外,一个企业一定不能任由各项目自行开发购买项目管理软件,必须由企业统筹管理,否则不可能实现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关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还有一个大环境的有利条件,国家建设部已经将信息化技术应用纳入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考核标准中,虽然行业内对发布的特级资质信息化标准还有存在不同的看法,标准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但这毕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进步在于标准为施工企业的资质获取建立了技术门槛,这对我国的施工企业和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大家知道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特级资质施工企业数量的比例源源远远高于国外,我国特级资质施工企业的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相差实在太大,没有技术门槛的约束难以提升企业的技术进步水平。由于资质标准中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占很大的比例,信息化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信施工企业会积极应对,我个人认为施工企业应对特级资质信息化标准不能采用以结果形式应对考核指标的做法,应当按照资质标准的要求真正在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上实施信息化,借助这个契机将企业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扎扎实实做好。

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梳理思路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及优化探讨 一、流程梳理及优化定义 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流程梳理,对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与优化。流程梳理是指围绕企业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整理、提炼,明确管理的关键点、信息化管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式、解决的程度、实现的深度等。需要明确流程优化与流程重组的概念,BPI(业务流程优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是指企业流程改进,是针对现有流程进行小规模的改善,是局部而非彻底的;BPR(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则是对企业流程大规模和彻底的变革,甚至有可能是推倒重来。一般只有在企业问题十分严重,难以为继,需要进行重组,或进行变革性的管理才会用到BPR。在当今的许多公司里,很多单个组织的工作都十分出色。他们做着自己的事,热衷于达到或超过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或关心自己的工作如何影响下一流程中的其他人,他们只是对他们所做的事和他们如何被考核感兴趣。这种情形导致了业务进程中普遍存在着次优化行为。而BPI的目标就是优化,通过逐步优化实现渐进式的再造。 二、流程梳理工作开展步骤 1.建立项目团队,明确工作目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给予充分授权,确保工作小组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毕竟工作过程中有可能涉及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出现阻力,高层的授权十分重要。建议团队中加入企业高层领导。 2.认清企业目标,进行全面的流程调研。 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有认清目标才能准确而有目的地进行流程梳理工作。流程调研需要首先对企业现有的所有流程摸清摸透,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总结出企业的流程准则,这其中又包括了显性和隐形的流程要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顾客细分日益加剧,产品和服务呈现出多标准化,人们对实际工作流程的了解越来越模糊,获得对现有流程的清晰认识,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 3.辨别核心流程和关键顾客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编制:闫军伟 单位:河南振华建筑有限公司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已无法适应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成为制约建筑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无疑将成为保证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作用 建筑企业信息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已经历了数据管理一信息管理一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其中,数据是企业最原始的资源,信息是有用资源,而知识是有价值的资源。在强调知识管理的今天,信息化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根本途径。二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筑企业的发展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从项目前期决策到规划设计,再到项目实施及竣工试运行分为四个阶段。特别是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环保、合同等方面的信息浩如烟海,难免处于失控状态。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化进行企业扁平化、现代化管理,建立远程动态监控体系,增强了企业和项目管理的可控性,以实现企业法人零距离管理项目的目标。 建筑企业信息化从企业的管理能力角度来看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手段实现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

使信息网络成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地域管理。 建筑企业信息化从企业工程项目角度看,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全面预算机制,缩短预算周期,同时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可以做到质量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账目不清,还将企业施工生产各环节用计算机进行及时信息处理,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企业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科学管理,方便了企业管理者对每个项目进行实时监控了解运作情况,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行。 建筑企业信息化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的超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发展。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企业总部、专业子分公司、外地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在当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已经是一个全面而广泛的共识。但信息化在建筑业相较于其他行业,还呈现出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尤其作为最为核心的产业环节一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仍发展缓慢、踯躅不前,信息化仍未成为企业主要/核心竞争能力。其实决定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实施信息化失败的表面现象也不尽相同:软件功能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数据不能及时

如何构建企业信息化之路

如何构建企业信息化之路? 企业信息化之路应该如何走,企业信息化应用如何构建?当然,你可以请咨询公司为您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地战略规划,但是信息系统不等同于企业信息化.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地基本必要条件.企业信息化之路应该如何走,企业信息化应用如何构建?当然,你可以请咨询公司为您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地战略规划,但是信息系统不等同于企业信息化.你要真正把业务和技术结合,发挥信息技术地最大价值,还是要掌握基本地企业信息化构建之路. 构建一个企业信息化包含若干步骤,这些步骤不仅包括技术地部分、而且更包括非技术地部分.显然,构建一个企业信息化必须有效利用技术手段.而与传统地信息系统地构建有很大地不同,企业信息化构建必须强调非技术地因素,这是因为新型地技术手段,只有与新型地业务流程设计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如果新技术与旧地业务过程相结合,或是老技术与新地业务过程相结合,都将是失败地.而且,技术地发展回影响到客户地需要,而客户地需要又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业务流程设计;另一方面,新地业务设计回影响到业务过程,而这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下一代技术.企业地设计是构建企业信息化地第一步,是实施包括自我诊断、调整价值链、选择战略、系统规划等,最困难地部分将是实施企业信息化设计.遵循构建地步骤以及正确对待技术和非技术地因素,是成功构建企业信息化地关键. 1、企业信息化构建地第一步—自我诊断 在构建企业信息化之前,必须先对企业作一个诊断,看看客户趋势、商业趋势、技术趋势究竟给企业带来了那些方面地影响,是否愿意应对,如何应对,以提高对构建企业信息化地认知度.企业决策者可以在咨询结构地帮助下试着回答并分析以下问题: (1)企业是否敏感地意识到,最近地技术创新地浪潮将创造新型地商业模式、交易方式、采购方式、生产方式、经管模式、企业结构等; (2)企业是否随着客户期望地变化而发生了相应地变化,并清楚了解客户所关心地新价值取向; (3)企业是否有信心构建企业信息化将使企业极大地提高效率、大幅度降低、显著增加收益; (4)企业是否愿意投资改变现有地企业设计,以创造新地机会;

施工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范茂庆 公司受体制、机制和历史问题影响,在力能资源和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与当前市场要求不相适应。随着电力建设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司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在这困难时期,能及时捋清思路,积极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是抓住了企业的当务之急。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建筑企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管理密集型企业 公司施工项目众多,分布面广,管理难度大。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发挥最大的效益,是当前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建筑产品的特殊性: 1、生产周期长,要求管理的连续性; 2、产品固定,生产要素流动,管理受地域影响大; 3、产品具有单一性,管理受项目特点影响; 4、影响产品生产的因素多。 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管理难点: 1、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控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 2、施工区域分散,资源优化配置难。 工程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企业管理紧密相连,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手段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安全、质量和进度,因此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管理密集型企业。 二、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1、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原则和紧迫性。

对大多数国内建筑企业而言,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应用软件并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信息管理系统不是企业管理模式的翻版,而是体现规范的管理流程和思想,是规范企业管理的工具。 建筑施工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加之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各种信息量庞大,存在潜在的风险。如何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并妥善处理,使工程项目可控、在控,已是建筑企业刻不容缓的工作,也对建筑企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公司信息化工作现状及工程管理难点和解决途径。 公司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究其实质,在管理上发挥的成效并不多。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真正在管理上发挥效益,必须从全局考虑,提出企业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 公司各工程项目基本是独立运作,目前的管理手段对项目动态信息掌握数量不够、时效性差,对各项目的经营、进度、质量、安全控制仅靠月度、年度的报表及次数不多的突击、巡回检查,管理难度很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防止恶性事件发生缺乏预见性和控制手段,也造成了“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从管理理论上看,放权是必须的,问题是缺乏上层管理、监控的有效手段。 信息化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它可以使项目数据信息及时反馈回总部,使公司准确掌握各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实现对项目部的全方位监控,使管理工作简单化和清晰化。 三、公司信息化工作思路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资大,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方针。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下到上,由内及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企业信息化建设介绍

企业信息化建设介绍 一、企业信息化简介: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 二、信息化集成产品总述: 我公司现有信息化基础的相关产品, 1、PC机(电脑) 2、桌面设备(办公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 3、企业内部综合布线(企业内部组网,程控电话网络,机房网络系统集成)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 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我们企业的综合布线,指对企业内部(办公楼或厂区车间)的网络的组建,其中包括数据网络(内部电脑网络)和语音网络(电话网络)的连接、配置,对企业内部网络实行结构化,模块化,集成化管理。 机房建设是综合布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综合线路入柜,机柜配线架,理线架等的安装,以及交换机的安装配置。 4、区域内无线网络建设 无线网络覆盖系统的架设。在企业内部需要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通过有线Internet网络的接入,在有线网络后端,架设无线路由器、无线AP(无线中继器)等设备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无线网络覆盖。在该区域内的具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台式机、手机都可以实现无线高速上网。 5、企业内网安全(防火墙,三层交换,网络版杀毒软件,内网安全管理软件) 1)硬件解决方案:主要是指硬件防火墙,三层交换。 硬件防火墙:是指在企业Internet网络的接入口架设的一台具有路由功能可以 配置相关网络规则的网络安全设备,该设备所具有的软件是嵌入式的,因此保证 了其稳定性以及高效性。 三层交换:是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电脑按照企业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分组分段管理 的一种网络结构。由主交换机和一个或多个分交换机组成,其中各个交换机都是 具有VLAN功能的交换机。通过对主交换机以及各个分交换机进行相应的端口分 组、IP段分配得以实现。三层交换是保障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信息数据安全的重要 屏障。 2)软件解决方案:主要是指网络安全软件,网络版杀毒软件 网络安全软件:主要指内网安全软件,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服务端来管理企业内部的 各台电脑(终端)的网络使用权限,数据操作权限,外设(办公设备)使用权限等 等,说简单点,就是监控管理每台电脑的具体使用情况。内网安全软件是企业对各 终端最直接最全面的安全解决方式。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来源:首都建设报2016年12月16日版次:06作者: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李洪涛 “十三五”,国家进入信息技术革命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进行创新和转型,建筑业也同样面临信息化建设的挑战。这对于广大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强大动力。 北京城建亚泰集团自2014年初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以来,截止目前,OA办公平台、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财务NC等系统全部上线运行。笔者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负责人,亲身经历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桎梏和现代信息技术交互融合的艰辛历程,并对当前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广泛调研。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原因 据了解,目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而且高资质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低资质企业。一些大型企业已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

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基本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是,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没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网络自动传递。 造成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建筑业属于传统行业,受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较深,企业对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作用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建筑企业的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缺乏顶层设计;企业管理观念没有转变,管理流程仍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等等。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的下滑,建筑、市政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政府监管更加严格,“微利”成为施工企业的主要特征,一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施工企业创造了一个实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平台。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扩散和创新的意义,认识到知识管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促进企业持续

关于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XXX〔2011〕11号 关于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为有效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提高各信息化系统软件模块应用水平,优化业务流程,促进运营管理体系建立。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委员会。特提出如下意见:一、XXXX信息化建设宗旨 全员参与,集中决策。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推动公司运营管理体系、制度和业务流程建设不断完善。 二、XXXX信息化成果目标 第一阶段:提高企业员工工作和运营管理效率; 第二阶段:规范管理、优化流程,运营管理体系建立; 第三阶段:数据智能分析,辅助决策。 三、领导委员会成员 (一)领导委员会组长:总经理 (二)委员: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办公室、计

财部及营销中心负责人、信息化部所有成员 四、保障措施 信息化建设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关于各业务应用模块推进进度和提高应用水平的沟通例会。 (一)业务模块使用工作例会 时间:每月中旬(10日—15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形式:信息部和各业务模块部门逐个召开 召集部门:信息部 参会人员:信息部全体人员、业务部门全体人员 主持人:业务部门负责人 议程:业务部门汇报上月目标达成情况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信息部给出具体解决方案,并协助解决。信息部与业务部门一起挖掘系统使用功能,优化业务流程,完善业务流程体系建设,根据计划部署下月目标。 (二)信息化建设管理委员会月度例会 时间:每月中旬(16日—18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形式:信息部综合各业务模块信息化开展工作情况向总经理汇报 召集部门:信息部 参会人员:总经理、信息化领导委员会成员、各业务模块关键用户 主持人:信息部

议程:信息部收集汇总各业务部门信息化工作进度并向总经理汇报,总经理听取汇报后提出意见和 建议。 (三)信息部与各业务模块关键用户沟通例会 时间:每月下旬(25日—30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形式:信息部和各业务模块部门关键用户统一沟通 召集部门:信息部 参会人员:信息部全体、各业务模块关键用户 主持人:信息部 议程:信息化专员和各关键用户沟通各业务模块信息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关键用户提出深入使用信息化业务的意见,信息部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现阶段业务模块管理 (一)OA、企业门户网站组 组长:办公室主任 组员:行政专员、车辆管理员 关键用户:档案/印章专员 (二)财务组 组长:计财部负责人 组员:台谊会计、物业会计、置业出纳、会计管理岗、出纳、资金管理岗 关键用户:内控管理岗

施工公司信息化解决方案1.doc

施工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1 信息化产品介绍(一) 施工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建设行业最大的软件开发实体,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无论在开发力量、关键技术、行业经验还是软件在建设行业的占有率方面都始终处在同行的先进行列,承担多项国家七五、八五、863及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并且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与上海长宁区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上海市政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哈尔滨质量监督机构、唐山市定额站、北京质量监督总站、云南质量监督机构、江苏质量监督机构、福建质量监督机构、湖北、湖南监督机构、河南省质量监督机构、重庆质量监督机构、新疆质量监督机构等单位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建设行业政府监督管理领域的产品开发与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监控措施不到位,监管机制和监督手段相对滞后,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范的有形的建筑市场的形成,导致了市场活动的透明度低,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难以到位,往往只有“亡羊补牢”式的事后查处,而没有“未雨绸缪”式的事前监控。 为规范建筑业监督管理体系和监督管理行为,迫切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建设行业政府职能机构对工程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政府监管的信息化将有效地强化监督执法部门的监管手段;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质量安全、工程造价情况、

重大工程项目和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监督;以及工程项目执行法定建设程序、质量安全事故等在信息网络上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增强建筑业政府执法及监督部门与社会的互动性,为决策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数据。 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建筑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得机遇。建设部制定了2004-2010行业信息化规划,对建筑业信息化作了明确的要求,信息技术又被列入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之一进行推广。 一、前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设领域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先进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采取责任分解、目标控制、动态管理、核算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以争取更大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当前阶段,国家已经将信息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施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大力推动施工企业信息化进程,推动高科技和施工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在建筑行业,建设企业信息化技术被列为建设部建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和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争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1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1.2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人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1.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 1.4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

关于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关于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摘要:本文以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分析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和目标,对施工企业信息建设提出策略,阐述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和管理进行了分析和建议,得出了信息化建设必须和企业发展同步的结论。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主流,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又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呢?这里面涵盖了四个问题:1、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如何?2、怎样定位信息化建设目标?3、需要做规划吗?4、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有多少技术含量? 一、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和目标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特级资质企业信息化热,起于住建部资质从新就位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以特级资质验收标准为基础,以通过验收为目标忽视了企业战略和管理的需要,不顾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基础,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部署,只重其表,缺乏灵魂和核心思想,根本无法使用,最终必将走向失败。 2、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各类软件纷纷登台,广联达、PKPM、

BIM等软件已经在项目中逐渐普及应用,如何有效的进行资源整合,最终做到成熟应用、实效利用是关键点。 3、企业面临抉择,信息化建设有其自身规律、规划、架构、系统建设、推广使用、售后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个典型的持久战,立足企业现状,满足特级资质验收需要,改造现有还是重起炉灶,数据集成还是应用集成,持久战还是攻坚战,选择产品还是定制开发,统一门户还是分散建设等等,都需要企业做出抉择。 4、施工企业有其自身特征,劳动密集,管理分散、粗放,管理滞后、低效,信息屏蔽、资源浪费等等,导致企业发展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盈利能力差等。 (二)、信息化建设定位和目标 1、结合企业特级资质验收的要求,利用全员重视的大好机会,强力推动管理变革,实现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管理模式优化,梳理管理流程、强化项目管理、学习先进标杆企业、总结固化管理经验,实现科学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管理。 2、立足企业现状,打造适合企业自身管理的信息系统,绝不能追求大而全,一味求先进,一味求应用集成等,要贴合实际,满足企业管理需求,根据企业愿景和战略,结合企业发展,建设贴合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的信息系统,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既不能远高于企业管理,也不能低于企业管理,应稍高于企业管理,牵引企业管理的提升。 3、信息化建设应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开放架构、夯实基础、快速构件、灵魂调整、自主掌控、随需而变、技术先进。从而打造实用、

如何有效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如何有效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国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IT在企业中的作用和IT规划的重要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具体体现在IT部门对业务部门不断提出的要求往往不知所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IT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对于那些信息密集型的行业如电信、银行、保险业等,IT已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支持角色上升为影响和决定公司战略的角色。在一些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制造,零售和能源等行业,不论国外还是国内,那些领先的公司同样也都是在IT建设上领先的公司,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建立竞争优势。国际大公司如沃尔玛、UPS、美国航空公司、DELL、英国石油等都是本行业的IT技术创新者;国内的招商银行也是一个以IT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公司的很好范例。因此制订一个好的 IT规划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公司的IT规划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战略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 从战略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明确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 * 明确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 * 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公司自身的现状、能力和竞争环境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IT战略,包括:明确IT 的内涵和IT 在公司总体战略中的角色定位。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 * 评估公司的IT能力现状,包括现有IT基础设施和人员的能力; * 评估公司的IT技术架构;平台、网络、应用软件、流程、数据和架构; * 按照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评估公司未来对IT能力的需求; * 确定IT能力差距和IT发展能力发展蓝图。 从运营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 * IT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汇报体系、岗位设置、技能分类和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IT管控模式:如:相关IT制度、标准和规范、IT投资决策程序、风险管理、安全管理和项 目管理; * IT变革管理和培训。 上面所列举的只是IT规划涉及的大的方面,主要用来说明IT战略规划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战略、技术、流程和人力资源管理。此外,实际IT实施经验和对行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对于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IT规划至关重要。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认为,只有同公司的业务战略紧密协调一致的,既有技术上的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才是好的IT规划。

施工企业信息化

施工企业信息化 近些年发布的《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不难发现,建筑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同时企业的负债率高达65%,债务负担沉重,很难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截至2008年,全国施工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约占总数的45.83%,其中特级资质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78.06%,一级企业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43.51%。二级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30.65%。三级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15.79%。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资金投入与国外企业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从目前信息化投入所占企业营业额的情况看,最高的达到0.5%,最低的只有0.01‰,平均是0.05‰。而在日本,其建筑施工企业年平均信息化投入约占到营业额0.6%《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总结了现存于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十大问题: 1 总体投入和应用水平不高; 2 缺乏信息化人才; 3 对信息化风险认识不足; 4 没有掌握信息化发展规律; 5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 6 信息化建设方法急需改进; 7 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信息化效益; 8 信息化建设是短期行为; 9 缺乏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 10 缺乏统一标准规范。 一直以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建筑行业,由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和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债务负担沉重,很难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 2007年3月,建设部以《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的形式,首次对全国264家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明确提出信息化要求。由此开始,建筑施工企业开始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进程。 让“管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不再继续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对98家施工企业的一项信息化应用调查显示也证明了这一点,82.61%的企业认为,解决“管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是他们眼里的首要问题。 “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核心 对于施工企业运营而言,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而许多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却更多是“秋后算账”,项目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人员调配、项目进度、物料采购这些事关成本的关键环节很难实时体现成本管理的价值,在需要进行“价格决策”的环节,往往靠经验拍脑门而无法依靠掌控成本管理进程做出合理的决策,错失了科学部署企业资源提高利润率的诸多机会,有时甚至已做出造成“亏损”的决定却无法自知。 实施让你苦,应用让你甜 信息化必将成为施工企业管理升级的助推器、成为施工企业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 围绕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项目管理,对合同、生产、物资、机械、劳务、专业分包、技术质量、安全、成本、竣工、风险和项目验收和考核实现信息化管理,达到企业流程的标准化、规划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设计方案.doc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设计方案1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公司的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几乎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为此,需要建立以项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的统一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这样一个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量将十分巨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式。一次性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整体涉及;实施过程则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化要求的紧迫程度和准备完善程度排序,逐步进行实施,保证实施一块成功一块。一方面可以保证信息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从而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压力。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有系统情况:财务部已采用了网络版的用友财务系统,实施了部门级的信息化;合同部则采用广联达造价

软件作为业务应用,但均为桌面系统,尚未做到联 网,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其他部门均没有任何针对性的应用。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可初步分为几大部分: (一)企业级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设覆盖全公司(含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此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先行纳入系统,并建立各级领导与员工使用网络和电脑进行事务管理的习惯。将各种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通过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逐步改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OA系统是处理公司内部的事务性工作,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公司需要建立的协同办公(OA)系统就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使公司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司的OA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日常OA办公需求 公司应用协同OA系统,总体具备以下几大价值点: (1)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

浅谈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意见

开篇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局布阵之棋就是系统业务需求调研,好的开端就预示着成功的一半,而恰恰一个成功的业务需求调研往往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浅谈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心得 作为一名长期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推广的工作者来说,本人对信息化建设有过怨恨、有过心酸、也有过喜悦,说怨恨,是信息化建设的之初大量的基本工作都得从头梳理,有理说不清,干了许多一些自身业务职责范围之外的业务,而且总是得不到认可;说心酸推广之初的不为人所重视,甚至经常听到人说:“这个东西走走过程就行了,那么人真难干嘛”,停留在纸面难以落实,总有一种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深夜想想,满腹的委屈总是化作手中的烟雾缭绕;说喜悦,经历一路的风雨,发现同舟的人越多,认可的人也不断增加,些许的成功增加了微笑的筹码。爱恨的交集,注定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曲折的探索之旅。 对于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来说,其建设的最基本的依据、最基本的基础就是业务需求调研,如果把软件公司看作施工单位、那么作为业主单位的施工企业本身的管理诉求就是设计意图,把设计意图设计为施工图纸就是业务需求调研阶段两方的主要任务,由此可见业务需求的重要性。

下面结合笔者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经历以及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就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浅谈一些看法,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企业简介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世界500强第100位、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企业集团、国资委直管上市大型央企——“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成员企业集团,总部驻地河南省郑州市城东路108号,为国内一流的融资建造企业、中原地区最大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注册资本12.9亿元,年经营规模800亿元左右,员工12000余人。 公司最早成立于1952年,经历工改兵、兵改工的跨越性转变,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先进的核心区域行业领军企业;公司荣获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设计资质,是集设计施工于一体,可承接房屋建筑、公路、市政公用、铁路、水利水电、港口与航道各类别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及开展相应设计主导专业人员齐备的施工图设计业务的最高级别资质,同时具有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桥梁、装饰、钢结构、公路路基、地基与基础工程等5个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目前,公司正按照中建股份“一最两跨”战略目标、公司“四个打造”发展愿景的指引,以崭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模式和精细的服务,严格遵循“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奋力向核心区域建筑地产“领跑者”和城市综合开发运

信息化平台怎样建立

信息化平台建设怎样建?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外表的信息系统开发;第二个层面是标准体系建设,这是信息系统能够持续、深入发展所必须的支撑;第三个层面是标准化组织机构的职责到位、发挥作用,这是标准体系能够完善和贯彻所必须的保障。不了解企业信息化标准化的作用,仅仅把企业信息化当作是一次性系统开发的工程行为,就会局限于第一个层面;不了解标准化组织机构的作用,仅仅把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当作是一次突击性的工作,就会局限于第二个层面。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仅仅孤立地从某个问题、某个层面着眼,盲目地赶国外的ERP、CIO等时髦的概念,虽然短期内见效快,终归是扬汤止沸。只有第三个层面的标准化组织机构发挥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从而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走在别人的前面。 信息化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 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依据,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 2、企业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3、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这个方面把握得更好的当属企业自己,如果加上管理咨询公司的辅助效果更好。 4、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使其和信息系统相融合。 5、信息化需求分析: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需求。 6、信息化战略的制定: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它是

施工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施工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前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设领域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先进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采取责任分解、目标控制、动态管理、核算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以争取更大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当前阶段,国家已经将信息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施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大力推动施工企业信息化进程,推动高科技和施工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在建筑行业,建设企业信息化技术被列为建设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一,同时建设部针对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出台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因此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领导的重视。 施工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控制、系统集成、信息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结合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施工技术,达到提高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管理创新 是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 企业信息化 管理创新 信息技术

二、信息化体系架构 管理咨询+信息化规划+产品研发+系统集成 建设领域的科研及规范编制单位 建设领域信息化/管理咨询机构 立足于建设领域管理的实际需求 提供建设领域系统集成服务 提供建设领域软件开发服务 打造PKPM企业信息化品牌。 1.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 总体应用架构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信息化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信息化管理 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的世界,信息化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筑施工企业同样需要信息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企业中广泛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改进企业传统的生产模式,还能够帮助企业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做好信息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建筑施工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建筑施工企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施工生产方式和施工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从而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剩余3681字)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实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技术与管理的不断进步,建设行业的竞争13趋激烈,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设领域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施工企业急需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即:通过先进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来提高效率,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促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管理优化;采取责任分解、目标控制、动态管理、核算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指南 施工企业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纲领和向导,是各类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前提和依据,企业信息化规划是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企业各部门的目标与功能为基础,同时结合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的掌握,制定出企业信息化远景、目标和发展战略,从而达到全面系统的指导企业信息化进程和协调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目标,充分有效的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全面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在哪里、将要到哪里去、怎么去、为什么去、怎样激励和考核等问题以及信息技术使用的总体布局。这个阶段核心要回答如下问题: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内容都包括什么? 为满足企业管理需求,施工企业一般需要哪些IT系统支撑?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指南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指南 施工企业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纲领和向导,是各类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前提和依据,企业信息化规划是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企业各部门的目标与功能为基础,同时结合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的掌握,制定出企业信息化远景、目标和发展战略,从而达到全面系统的指导企业信息化进程和协调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目标,充分有效的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全面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在哪里、将要到哪里去、怎么去、为什么去、怎样激励和考核等问题以及信息技术使用的总体布局。这个阶段核心要回答如下问题: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内容都包括什么? 为满足企业管理需求,施工企业一般需要哪些IT系统支撑?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策略是什么?原则是什么?指导思想是什么?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路线是什么? 如何测算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比?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风险都有哪些?如何管理? 施工企业信息化如何进行全过程管理?如组织机构、部门设置等。 1基本理念 1.1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有效的支撑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运作,它所带来的企业管理水平及综合竞争力的效果也越发显著。 ——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核心是通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管理过程的智能化、敏捷化、柔性化和精益化,最终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主要是促进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的变革,带来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有利于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项目管理结合起来,使企业管理者能够迅捷的对市场做出反应,制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更加有效的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