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期末复习 精品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期末复习 精品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期末复习 精品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期末复习提纲

--------------------------------------------------★--------------------------------------------------

第一章绪论

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历史。

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

历史:①1847年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章程中提出了“宣传工作”的概念。这表明无产阶级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②1902年列宁提出了“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两个概念。

③1934年斯大林在联共布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两个概念。

④中共诞生后,建国前主要使用“政治工作”的概念,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195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又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是这个历史时期的提法有很多,并没有统一。

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也以“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

治教育”取代“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统一的标准提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要想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该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什么。教材中认为,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把握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规定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第一,个人与社会;

第二,思想与行为;

第三,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

第四,内化与外化;

第五,教育与管理。

4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

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在实践中则要把握四个必须,即:第一必须完整准确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即由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第二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勇敢的回击种种挑战和攻击,旗帜鲜明的捍卫马克思主义;第三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四必须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科建设,即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一方面要牢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另一方面,又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理论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理论发展。

5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第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第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第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

第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第五,关于人本质的学说;

第六,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第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灌输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它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

因此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坚持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政治意识,使本阶级成员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为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今天国际国内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灌输的理论却不但没有过时,反而要求更高了,灌输的条件也比过去好多了。

我们要坚决反对自发论,坚持灌输的原则,改进灌输的方式,大力弘扬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自觉成分的作用,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第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第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第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借鉴。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整个教育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它所揭示的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其他学科都有指导作用。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起源、到的本质、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所揭示的共产主义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基本原则和规范,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心理过程和心里特征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只有掌握了心理学的有关方法和理论,才能更好地去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学是关于以国家为主体的各种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政治思想、政治关系和生活准则等,对人的思想观念和立场影响极大,制约着人的思想行为和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确定教育任务和内容的重要依据。

社会学是从某种特有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与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多方面多领域的研究成果,都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所借鉴和应用。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相互借鉴。(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政党)

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发展,伴随着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产生,就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执政党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组成部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说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它在党的事业中居于及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工人运动就难以发展,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就不会产生中国共产党。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里,能够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富有战斗力的政治集团,就在于党特别重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党员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由此可见,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胜利,除了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正确之外,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传家宝,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7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传导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政治行为,再生产社会的政治关系;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8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新人

(1)任务确立依据: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条件。

(2)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一是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里,而是强烈的责任感);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质量;增强人们的法治纪律观念;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素养

9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抓好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

第二,突出主旋律教育;

第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第四,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10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和分类

(1)特点:广泛性,动态性,特定性,可创性。

(2)分类:

从系统论角度: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按形态分类: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按性质分类: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

按作用方式分类: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

按覆盖范围分类: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11 家庭、小区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主要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

婴儿出世后逐步具有社会性,这主要是社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结果,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往往会给子女留下深刻的印象。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幼儿的意识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富于模仿的特点,加上在心理上对父母的依恋,使得家长的举止言行容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打下烙印,在日后的成长和学习中也往往依此为基础病作为判断的参照系。

其影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家庭影响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

第二,家庭影响具有渗透性。

第三,家庭影响和教育具有针对性。

(2)小区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小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并且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他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因素有一下几点:第一,小区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程度良好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地价值观念。第二,小区风气对小区成员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第三,道德规范对小区成员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影响巨大。第四,人际交往过程中,小区的行为规范风俗习惯以及小区风气,以信息传递和情绪感染的方式自觉不自觉地输送给每个小区成员,从而促使人们的

行为相互协调一致。

12 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第一,优化经济环境。

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条件,首先要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其次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再次要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理顺分配关系,在全社会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

同时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于优化经济环境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如通过宣传科学发展观,提高大家对其本质内涵的认识,从而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优化政治环境。

优化政治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当前要着重抓住如下几个工作:第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第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第三是推进机构改革。第四是加强反腐倡廉和干部道德建设。

第三,优化文化环境。

首先要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要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

再次要努力建设各种文化,优化亚文化环境。

最后要抓好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

第四,优化社会舆论环境。

一是党和政府要积极有效的控制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弘扬主旋律。

二是要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是非。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网络环境。

四是加强媒体的自律。

13 人的思想品德及其结构

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里、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心里子系统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首先,人的心里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发端;其次,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再次,人的心里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条件。

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第一,思想是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一方面,思想观念制约着心里,决定心里的方向和内容;另一方面,思想又支配着人的行为。第二,思想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第三,思想因素决定着思想品德的性质和方向。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第一,行为是品德的外在标志;第二,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第三,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任务。

这三个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子系统虽然有相对独立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他们共同构成思想品德的全貌。其中人的思想品德一般是按照心里——思想——行为的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逐步发展的。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有逆序式和跳跃式变化的现象的出现。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世界观居于核心地位,对心里、思想和行为起着总的指导作用。心里、思想和行为围绕着世界观有序形成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结构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里、思想和行为的综合系统,是心里、思想、行为及其要素和功能相互连接而构成的三位立体结构。

14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一,外在因素影响制约过程。

①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②受教育者所生活于其中的小区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思想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③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④受教育者接受的学校教育,对人的思想的形成具有指导性作用。

⑤受教育者从师工作的社会组织,对人的思想品德同样具有持久而全面的影响。

⑥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

⑦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着极其迅速的影响。

第二,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

在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知情意信行五个方面的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其中,认识是前提,情感和意志是两个必要条件;信念是核心,是把认识转化为行为的中介;行为及其习惯是前几个因素的体现,又反过来加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这五个要素之间有时在发展方向上并不一致,在发展水平上并不平衡,这就形成了各要素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依据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所期望的、所要着力推动的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在教育作用的影响下,上述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辩证发展,逐步达到发展方向上的一致和发展水平上的平衡过程。

15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第一,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客体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是在主体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客观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只用通过社会实践与主体相联系,才有可能达到主客体的相互协调与平衡,使主体产生一定的思想品德认识。而主题的思想品德认识,只有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转化为思想品德行为及其习惯,才是有意义的,才可以看做是某一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完结。

第二,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这一是指主体内在的知情意信行诸要素在发展方向上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的矛盾运动。另一方面指主体当前对一定社会要求的反映同原有的思想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运动。

16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第一,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其一,教育者由于自身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方式与实践经验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的把握社会要求,甚至曲解社会要求。其二,教育者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的开展教育活动。

解决方式:一是要提高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更好的认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要求;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不断更新观念,使他们能全面准确的把握社会要求。

第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其一,人格因素引发的矛盾。其二,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引发的矛盾。

解决方式:这类矛盾的解决方式主要方面在教育者一方,最重要的是提高教育者的人格修养,改善工作方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其一,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其二,社会要求与个人经验之间的矛盾。

其三,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完成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不一致。

解决方式:一是要积极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渐缩小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要求之间的距离;二是由于个人利益、认识以及情感等原因,对社会要求产生地址心里,距离逐渐扩大,有的甚至走向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教育引导,促成前一种情况的出现,而力求避免后一情况的出现。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环境影响在很多时候往往不一致,存在矛盾。

解决方式:既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做出努力,有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第五,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方法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解决方式:不断地以恰当的方式方法作用于教育对象,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家教育的有效性。

17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第一,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规律。

这一规律的基本要求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教育者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之间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具体地说,是指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适当超越受教育者目前的额思想品德基础,有提升其思想品德水平的可能,同时这一超越又不能高到受教育者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虽然不同时期以及同一时期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基础不同,外界环境也不一致,因而不同时期的教育要求以及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教育要求是有区别的。但教育要求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都是必要的,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人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第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两者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就是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的一个规律。在一

个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与自我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有机统一在一起的。这是人们对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两种作用的规律性认识。根据这一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调动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的作用,更要注意把两者统一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两大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教育者所施加的自觉影响,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教育者个体和群体所施加的影响。二是社会环境因素的自发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上述两大方面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积极因素的影响和消极因素的影响也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积极主动地施加教育影响,而且要注意对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并尽最大努力对各种因素加以调控,使之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挥作用。

18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

第一,教育职能。

其一,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其二,传授思想政治知识和品德规范。其三,促使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其四,引导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第二,管理职能。

其一,确定目标和计划。其二,进行制度管理。其三,协调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

19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第一,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教育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必需的政治条件和政治质量,是教育者的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品德、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的综合表现。主要体现在:其一,坚定地共产主义信念。其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其三,较高的政治水平。其四,较高的政治水平。

第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良好道德素质主要体现在:其一,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二,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其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其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五,清正廉洁,艰苦奋斗。

第三,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思想观念。其二,思维方式。其三,思想作风素质。

第四,知识素质。

其一,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其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其三,根据工作对象和所处环境的需要应掌握的有关知识。

第五,能力素质。

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是运用于世纪工作中的技能和艺术。主要包括:其一,观察能力,指教育者对各种社会现象以及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进行感知的能力。其二,分析研究能力,包括调查研究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等。

其三,表达能力,指教育者向教育对象输出信息的能力。其四,创新能力,指善于创新,不断开拓的能力。其五,自我调控能力,指即使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善于认识、支配和控制自我的能力。以及协调人机关系的能力等等。

第六,生理心理素质。

包括强健的体制及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耐受辛劳的体能;运用于教育实践的人体基本感官功能的高度标准和长期有效等等。

20 为什么说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第一,领导干部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第二,现实中少数干部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21 为什么说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第一,是因为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一,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其二,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第二,是因为青年的生理、心里特点。其一,青年时期因生理发育达到极致,所以体力精力都处于最旺盛的时期。其二,青年的个性发展特征、智力发展特征、情感活动发展特征以及性心理发展特征等心理特点决定要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2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实施教育内容时,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使教育内容成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

第二,相关性原则。是指在确定实施教育内容时,必须充分注意教育内容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教育内容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第三,层次性原则。是指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时,要注意到他的层次性,在进行教育时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

第四,目的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内容和每一项内容的措施,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第五,重点要素原则。是指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把作用相对较小的要素放到次要位置,把作用相对较大的要素放到主要位置,从而突出重点要素。

23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一,世界观教育。

其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其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第二,政治观教育。

其一,基本国情教育。

其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其三,爱国主义教育。

其四,形势政策教育。

第三,人生观教育。

其一,理想教育。

其二,人生价值观教育。

其三,成才教育。

其四,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第四,法制观教育。

其一,社会主义民主教育。

其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

其三,遵守纪律的教育。

第五,道德观教育。

其一,职业道德教育。

其二,社会公德教育。

其三,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

其四,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24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一,辩证性。

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产物。

其二,原则的划分具有相对性。

其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在的本质关系的抽象,只有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所确定的原则才能符合实际,从而克服和防止片面性以及左右的摇摆。

第二,整体性。

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体系。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整体功能大于单个原则以及各具体原则的简单加和。

其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提醒的各个层次之间和各具体原则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第三,层次性。

第四,动态性。

25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第一,方向原则。是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始终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地方向不动摇。

第二,求实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

第三,民主原则。是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四,渗透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到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管理工作扥各个方面共组哦乃至日常生活中去,结合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进行。

第五,层次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思想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

第六,激励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对教育对象施加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信息反馈,以引起其心理和思想情感的变化,使其产生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第七,主体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活动时,应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主义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第八,示范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以身作则”。

26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第一,理论灌输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培训、理论研讨等具体形式。在具体运用中要注意:①灌输在这里体现的是这种方法的本质特征,而不是具体形式。②运用理论灌输方法一定要联系实际。③教育者必须先接受教育。

第二,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①选择合适的实践锻炼方式。②实践锻炼要持之以恒。③要建立实践活动基地,为受教育者的实践锻炼创造条件。

第三,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先进思想观念、社会生活规范,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①要善于激励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②要善于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③要善于把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榜样示范法。是指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导、警示警戒的作用,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①必须实事求是的选择、宣传榜样。②要尽可能让先进人物现身说法。③注意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展榜样示范活动。④既要大力培养、宣传正面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也要善于利用反面教材和反面典型的威慑、劝阻与警示作用。

第五,比较鉴别法。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进行对比,引出正确地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①要有可比性。②进行全面、多层次的综合比较。③要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比较。

第六,咨询辅导法。是指教育者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体,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和咨询、指导的专门技术,对教育对象在思想、心里和行为等方面予以帮助、启发和引导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①良好的人机互动是咨询的前提。②以推动求询者的综合认知与系列心理活动过程为基本策略。

27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

第一,遵循针对性的方法。这要求:①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具体内容选择和运用方法,②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和运用方法。③针对具体思想热点问题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

第二,遵循遵循综合性的方法。这要求:认真思考多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构成协调、有序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产生综合效果。

第三,遵循创造性的方法。这要求: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为基本要求。②吸取和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28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学识、才能、品格、经验、胆识和灵感的综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一种艺术性的活动,这体现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工作方法和技巧的灵活应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细致的分析、巧妙地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第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创新。

它同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第一,加强教育艺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第二,加强教育艺术的运用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9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

第一,运用语言的艺术。其一,要准确通俗。其二,要形象生动。其三,语言风格要力求多样化。其四,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

第二,选择时机的艺术。其一,要及时。其二,要适时。

第三,选择突破口的艺术。重点在把握人们思想上的特点、矛盾以及认识上的焦点,从而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入手之处。

第四,把握适度的艺术。要准确把握分寸。

第五,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的艺术。其一,要注意把握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各种方式相互协调,同向起作用。其二,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交替使用各种方式,并使他们适当的配合,实现现代化组合。

30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地位和特征

(1)含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某些形式、手段向教育对象传导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作为载体必须满足一下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第二,必须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

(2)地位:

第一,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综合组织形式或具体的活动形式。

第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枢纽,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实现形式。

(3)特征:

第一,客观性和主观性。

第二,实践性和发展性。

第三,承载性和传导性。

31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

(1)内涵和特征

所谓文化载体,即以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藉此对人们进行教育,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发掘、利用既成的文化产品中的教育因素,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文化建设中去,通过文化建设过程感染人、教育人。

特征:其一,形式的多样性。其二,对人的影响的全面性。其三,影响方式的渗透性。

(2)确定依据

第一,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外在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以其为载体提供了根据和条件。

第二,以文化为载体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和就业形势多样化的现实要求。

第三,以文化为载体也是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要。

(3)文化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

第二,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三,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一致的价值观。

(4)运用要求

首先,要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充分发挥文化载体培养四有新人的作用。

其次,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文化建设的水平,满足人民羣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再次,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城乡基层。

最后,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为文化载体的运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32 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传播载体

(1)内涵和特征

大众传播载体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工具向广大羣众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人民羣众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特征如下:其一,覆盖面广。其二,传递迅速,时效性强。其三,影响具有增值力。

(2)以大众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大众传播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日益增长为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载体提供了客观条件和要求。

第二,以大众传播为载体是集成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要求。

第三,以大众传播为载体是更好的发挥大众传播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有害影响的需要。

第四,以大众传播为载体是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要求。

(3)大众传播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一,能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国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

第二,能满足人们社会化的需要,促进人们不断地与时俱进。

第三,能通过调剂人们的生活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第四,能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大众传播载体的运用要求

第一,坚持大众传播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及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标。

第二,注意不同的优势互补,发挥多种传媒的综合效应,形成大众传播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势。

第三,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大众传播过程,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有效地互动。

第四,注意大众传播的局限性,努力消除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

(5)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

定义:即以网络为载体之意,也就是通过互联网这一先进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向人们传播丰富、正确、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帮助人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状态。

特征:第一,信息的海量化和专门性。

第二,信息传播和更新的快捷性。

第三,传播手段的兼容性。

第四,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必要性:首先,以网络为载体是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必要。

其次,以网络为载体是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的迫切要求。

再次,以网络为载体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简答题: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三者之间的辨析? 答:1.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3.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二、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局限? 答:特点:一是在道德教育思想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二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 三是在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局限:第一,灌输式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公私德不分的倾向突出; 第三,“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严重。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互相规定和互相依存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互相转化。虽然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他们的角色不同,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也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最后,它们两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必须是互相理解的,必须是共享两者的精神的。 四、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答:过程: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_考试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填空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心概念 3.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7. 思想政治教育被经济基础决定又为其服务。 28. 有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其他剥削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29.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30. 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 31.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32. 以环境构成要素的性质为划分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3. 以环境构成范围的大小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34. 宏观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

35. 经济环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 36. 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工作环境。 37.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亚文化”。 38. 思想政治教育所说的研究对象,广义角度研究是指一切人。 39. 青少年和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40.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 42. 按教育对象的范围,可将目标分为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 4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双重的功能,它既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4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内容。 1. 2. 3. 4. 5. 6. 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思想政治教育。(错误。在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极为丰富。) 7. 行为支配思想。(错误:思想支配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人的绝大的多数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 8. 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不一定反映人的思想。(错误。人的行为反映人的思想。) 9. 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10. 主体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错误。客体因素) 11. 客体因素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能动作用。(错误。主体因素) 12. 自我教育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新型的有控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篇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3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和教育 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有()、理论学习法、()、演讲报告法。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 教育的根本任务。 6、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道德两个层次。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疏通引导艺术、语言文字表达艺术、()艺术、个别谈心的艺术、()的艺术、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 奖惩的艺术、组织会议的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思想品德结构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简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哪些? 5、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四、论述题(15分) 1、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专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思想道德建设 2、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 4、理论讲授法;理论宣传法 5、有道德;有文化 6、共产主义 7、报告、演讲;协调人际关系 二、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 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 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2、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 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 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小环境”,一般包括家庭 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三、简答题 1、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或促进社会进步,或阻碍社会发展。 2、答: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 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往往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2)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 的矛盾;(3)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4)教育者与教 育环体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6) 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3、答: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1)社会发展的客 观需要;(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 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4、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1)管理载体;(2)文化载体;(3)活动载体;(4)大众传媒载体。 5、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1)思想政治教育 者的素质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观作用的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四、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答:(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 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客体因素能否产生预期作用,不在 于客体因素本身,而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因素与 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要在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都与一定 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相互一致、相互协调的条件下,才肯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思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第一章绪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完全等于政治工作或思想工作,它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宽广些;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泛义是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则是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和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及其矛盾。(1)特殊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而且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2)特殊矛盾: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根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2、对象的确定。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阶段性(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实践性(来源实践,用于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综合性(多角度分析,应用各种学科)。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参与和非参与),实验法(标准实验和自然实验),社会调查法(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访问法和问卷法),总结经验法。 2、意义: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哲学的指导(基础),政治经济学的指导(物质利益),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方向);(2)坚持列宁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必须灌输的原理;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结合经济工作做好思想工作、宣传鼓动工作;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2、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1)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思想来源于社会存在;B、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密切结合,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C、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D、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议事日程,亲自抓思想问题,加强领导; E、提高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当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培育“四有”新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思想发展依赖于社会存在(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 2、思想与行为;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4、内化与外化; 5、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阶级性; 2、实践性; 3、综合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坚持本质规定性;坚持基本原理;坚持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表现: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4.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思政教育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 思政教育功能分类: 个体性功能:1.生存 2.发展功能(概念:思政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3.享用功能定义:通过思政教育能是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社会性功能 1. 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 思政教育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思政教育目的的功能: 1.为思政教育指明方向 2.为思政活动提供动力 3.为衡量思政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依据 思政教育目的根本任务:用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有新人是根本任务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及真题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部分约80%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部分约20% (四)题型结构 解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共40%。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共6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试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历史考察、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过程及其规律、对象、目的和任务、内容、原则、方法和艺术、载体、环境、评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与培养等方面。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绪论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学科建设进程;学科建设经验与发展展望。 3.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与西方行为科学的关系。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要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学科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学直接的理论依据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1)

第一章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是思政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教始终并推动其发展3制约着思教领域其他矛盾) 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点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与行为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范畴。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总和(理性感性情感意志)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关系: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具有反作用。(表现略)思想转化为行为需①外部条件,行为的环境支持因素(风气,舆论,习俗)②内部条件,行为必须通过动机态度等环节。动机转化为行为受到两个制约①文化观念,动机形成后能否表露受价值准则判断的制约,符合公认准则就可以②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关系 4内化和外化。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范畴。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注意,理解,接受)三环节。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产生良好行为结果的过程。制约因素;①内部制约因素是个体的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作用和对行为方式的选择。②外部制约first内在动机外化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和条件。Second个体意识是否外化受到制约third 从众效应的影响(公共场合尤甚)关系:二者是思教过程密不可分的环节。两者统一性表现为;①实践活动是两者的共同基础②目的相同,最终都为了通过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社会效应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二者对立性表现在:①两者处于思教过程的不同阶段②作用不同,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③成果不同④所用方式方法不同。 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行为,以维护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实践活动,带有强制性。关系:1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关系;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可以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效果。2奖励与惩罚关系;①批判往往告诉人们不该做什么,批判过多可能使人无所适从。②过多的批判指责使人产生挫败感产生隐蔽的对抗行为。③单一的使用批判惩处办法容易导致简单粗暴或惩罚主义,如果将批判变成发泄个人的工具批判将失去任何效力。 学科特点: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带明显阶级性,是阶级性与真理性的高度统一。 2实践性,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发展 3综合性,研究中对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做综合考察,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 借鉴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教建设, 1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坚持本质规定性(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与时俱进);坚持基本原理(马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道大题(共计9个小题),满分150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 一、简答题:(1-6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含义及特点。(10分) 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10分) 3.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0分) 4.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10分) 5.文化载体的内涵和特征。(10分) 6.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表现。(10分) 二、论述题:(1-3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1.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30分) 2.联系当前实际,谈谈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四有”新人的内在精神素质?(30分) 3.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要坚持激励原则?(30分) 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内化与外化 2.思想品德结构 3.理想教育 4.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结构 5.实地调查评估法 二、简答 1.政治工作与思想工作的关系。

3.联系实际,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 4.评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无用论”和“万能论”。 5.结合我国实际,阐述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三、论述 列举并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宜君,详细阐述至少三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正确处理价值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2009年浙江理工大学考研真题: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练习题第一章练习题一、辨析题 1.思想政治教育等于思想工作加上政治工作 2.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是同一概念 2.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社会活动3.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简答题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 3.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哪些基本范畴?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6.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7.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8.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9.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三、分析题:试分析以下这段话的含义,并谈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其中的道理。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人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第二章练习题一、辨析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人们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列宁当时所讲的“灌输”的条件已经改变,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再需要灌输。 2.灌输与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对立的 3.因为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无用的。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4.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5.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灌输的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6.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三、分析题 1.试分析“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含义,并分析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最后,分工立即给我们提供了第一个例证,说明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已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第三章练习题一、辨析题: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所以我们不能借鉴剥削阶级的教育资源。2.前苏联东欧国家已经解体,所以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能借鉴。二、简答题 1.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是什么?2.对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应做怎样的“古为今用”的思考?3.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是什么?4.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应做怎样的“洋为中用”的思考?5.革命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是什么?6.我党各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志性文件有哪些?三、分析题孔子:“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试分析孔子的思想体现了古代道德教育的什么特点?四、论述题1.试述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2.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第四章练习题一、辨析题1.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一切事业的核心2.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展3.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生产力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二、简答题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论断的含义2.简述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_(邱伟光 张耀灿)新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框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1、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四个概念的辨析。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区别:含义不同,可得不是所有的思想工作都是政治工作,同样,不是所有的政治工作都是思想工作。 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密切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性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区别:前者的含义要宽一些,后者的含义要窄一些,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 联系:前者包含后者,后者体现前者。 2、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01年简述题1、99年简述题1 简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活动,剥削阶级社会也有思想政治教育,任何阶级都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成员,从而巩固其统治;第二,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上其他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服务的,是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人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有泛指和特指,泛指人类所有阶级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我们用特指的概念。2、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09年简答题1) 1)区别第一,含义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以人为作用对象,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其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2)联系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其建设和发展也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大纲领性文件是毛泽 1957 年2 月发表东于的()重要讲话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反对党八股》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 案:D 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是() A情感 B 意志 C思想 D行为答案:C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 确 定目标,制定计划B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C信息反馈 D评估控制答案:B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 A儿童 B 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答案:D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A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教育学基本理论 C伦理学基本理论 D政治学基本理论答案:A 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教 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A德育至上 B以修身为本 C“正人必先正己” D“学在官府” 答案:A 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 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 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柯尔伯格

答案:D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A《古田会议决议》B《论持久战》C《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 D党的“七大” 答案: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 D科学文化建设答案:A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 A儿童 B 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答案:D 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实现()为最高理想 A人的全面发展 B无产阶级专政 C人类解放 D共产主义 答案: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个人主义 B利己主义 C集体主义 D泛爱主义 答案:C 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是()A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答案:D 同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 )特点(A权威性 B计划性 C全面性 D自由性 答案:D 共产主义人生观与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根本区别在于()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结局 D人生意义答案:A 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A人的本质的学说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C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D 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答案:C 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者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答案:A 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是()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序论一,简要说明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并加以分析。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 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 的思想性部分,或者说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的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怎样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三,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行为是指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对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科学把握,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两者的区别是明确的,又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与客体这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 4,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也有内化,内化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而行为表现又会强化内化。内化与外化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的重要范畴。 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管理,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可以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活动有序进行的作用,这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有效的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只有在科学地促进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1]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10分) ()1、首次使用“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是同志。 A、马克思 B、刘少奇 C、列宁 D、毛泽东()2、直到以来,我党基本上只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提法。 A、11届3中全会 B、11届6中全会 C、12届3中全会 D、12届6中全会 ()3、1986年9月,党的12届6中全会通过了。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关于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4、“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论断是在 提出来的。 A、1924年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 B、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 C、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 D、1981年6月11届6中全会上 ()5、“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这些群众评价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话,概括地说明了我们某些干部没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什么原则?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 C、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D、正面教育为主()6、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要以表扬为主的原因,下述哪点不正确? A、人们的积极性是主导,因此要以表扬为主 B、表扬是直接满足人们的需要的一种形式,因此要以表扬为主 C、表扬是被表扬者某种美的表现 D、表扬为主能发挥、肯定长处和优点,有助于避开短处和缺点,避免因开展批评影响团结,引起矛盾冲突 ()7、下列对疏导方针的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它强调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时,不能强制压服,只能启发人的自我教育 B、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择善而行,有的放矢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序论 一,简要说明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并加以分析。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或者说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的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怎样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三,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行为是指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对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科学把握,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 两者的区别是明确的,又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与客体这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 4,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也有内化,内化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而行为表现又会强化内化。内化与外化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的重要范畴。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管理,科学的规范的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一概念: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或者说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主要特点:(1)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在社会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反映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站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的基础上的,具有相应的科学性。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学说又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并受到实践的检验校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完善。 (3)独立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独立性表现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象具有整体统一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本学科的系统理论(目的、原则、教育方法等)。综合性表现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和问题必须和多个变量进行综合考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借鉴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三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行为是指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对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科学把握,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两者的界限又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教育主体与客体这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 (4)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也有内化,内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