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养心丸对老年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养心通脉片对IRS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养心通脉片对IRS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养心通脉片对IRS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实验研究胡志希;袁肇凯;黄献平;卢芳国;谢梦洲【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03(001)005【摘要】目的:观察养心通脉片对IRS大鼠血液流变学及IS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IRS大鼠养心通脉片治疗组、二甲双胍片治疗组、病理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ISI进行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理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及IS指标严重异常,养心通脉片在降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方面与二甲双胍片相似,但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IS指标方面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片.结论:养心通脉片在改善IRS大鼠血液流变学及IS方面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片.【总页数】3页(P255-257)【作者】胡志希;袁肇凯;黄献平;卢芳国;谢梦洲【作者单位】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R285.5【相关文献】1.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病人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J], 黄献平;袁肇凯;卢芳国;田松;谢梦洲;胡志希;姚湘玲2.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J], 黄献平;袁肇凯;卢芳国;田松;谢梦洲;王东生;胡志希3.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肝糖元和肌肉甘油三酯的影响 [J], 谢梦洲;袁肇凯;黄献平;卢芳国;田松;王东生4.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主动脉细胞凋亡及肌动蛋白的影响 [J], 卢芳国;袁肇凯;黄献平;谢梦洲;王东生;胡志希;姚湘玲5.长期酒精摄入对雄性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肝脏IR、IRS-1、IRS-2 mRNA表达的影响 [J], 周绍良;郝丽萍;陈轶英;曲巍;刘烈刚;孙秀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韩丽;李鹏超;张志敏【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6(037)009【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 D )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V D患者158例,随机分组,其中通心络组78例,常规治疗组80例。

常规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通心络组再给予通心络胶囊1.04g ,1d3次,共服用3个月。

治疗前后分别予行简易智能状态评估量表(MMSE)、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评分,并检测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

结果:治疗后通心络组M M SE、SDSVD、ADL得分均较常规治疗组改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

结论:通心络胶囊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总页数】2页(P1132-1133)【作者】韩丽;李鹏超;张志敏【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衡水053000;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衡水053000;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衡水0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7.1【相关文献】1.通心络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赵沄2.通心络胶囊佐治腔隙性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杨萍;李然;郑程程;李红梅;薛笑凡3.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J], 张开凤;贾春霞4.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J], 刘康;王昭闻;徐钏铭5.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梁倩莹;李志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察佰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观察佰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观察佰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佰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门诊和病房应用佰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病例与对照组口服脑心康病例进行对照,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结论:佰塞通注射液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亦未发现佰塞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佰塞通注射液;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血液流变学【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229-01 我国老年心脑血管患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老年心脑血管病人已成为受关注群体。

冠心病尤居首位,中西医专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方法。

本文就在我院门诊和病房应用佰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病例与对照组口服脑心康病例进行对照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按照WHO 命名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选择我院2003 年12月~2004 年12 月住院老年冠心病病人80 例,均有心绞痛反复发作,心电图有缺血性ST-T 改变或动态心电图有缺血性ST-T 改变(并发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排除在外)。

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0 例,男19 例,女 21例;年龄51~80 岁,对照组40 例,男18 例,女22 例,年龄52~80岁。

两组年龄、性别及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80 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 例,对照组40 例,观察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消心痛、心痛定、倍他乐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加用佰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公司生产,批号0408042)40m l治疗,均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 l 内,每日1 次静脉滴注,一疗程为15 d。

通心络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通心络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通心络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TG、TC、LDL、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降低根据明显,HDL增高根据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关键词:通心络;缺血性脑卒中;血脂;血液流变学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研究显示,血脂以及血液粘稠度的该病与本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促进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液粘稠度对于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本次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了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该药物对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

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中关于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3±5.4)岁;对照组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龄(57.6±5.2)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颅压、营养神经细胞、降糖、降血脂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治疗方法。

通脉养心丸对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博

通脉养心丸对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博

通脉养心丸对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博发表时间:2018-08-16T11:38:08.77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6期作者:王晓华[导读] 研究分析通脉养心丸对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博的治疗效果。

方法:抽选本医疗站收治的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博患者6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衡阳县社会保险医疗站湖南衡阳 4212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通脉养心丸对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博的治疗效果。

方法:抽选本医疗站收治的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博患者6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通脉养心丸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与24h室性早搏总数。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24h室性早搏总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博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通脉养心丸;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博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即为室性早搏,该病症严重可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产生影响,甚至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通脉养心丸具备独特的作用机制且用药后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为目前临床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经典药物。

本文主要分析对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博患者使用通脉养心丸治疗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今后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其详细内容阐述于正文当中。

1 资料、方法1.1 资料本文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医疗站接受治疗的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博患者,60例患者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入医疗站,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30例。

对照组:依据患者性别,男性、女性例数各占18例、12例;年龄平均值为(62.85±3.27)岁;病程平均值为(5.17±0.36)年。

观察组:男性患者例数为21例,女性患者例数为9例;年龄平均值为(62.74±3.31)岁;病程平均值为(5.26±0.29)年。

心通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

心通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

心通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张卫萍;任建勋【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06()3【摘要】目的:观察心通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将5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心通胶囊治疗大、小剂量组,每组10只。

8周后测定t-PA与PAI、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流变指标。

结果:心通胶囊治疗组能显著升高t-PA并降低PAI,显著抑制血小板1 min聚集率及最大聚集率,可显著降低全血高切变率及低切变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黏附率与血沉,抑制AS的形成。

结论:心通胶囊可通过提高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来防治AS。

【总页数】4页(P144-147)【关键词】心通胶囊;动脉粥样硬化;凝血/纤溶活性;血小板聚集性;血液流变学【作者】张卫萍;任建勋【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黄芩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水平及血脂、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 [J], 于昕;刘向群;陈焕芹;马文健;陈效安2.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J], 李秀池;赵冬梅;向安玲3.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J], 王辉;张若青;李佳玲;王俊;周晓娟4.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 [J], 王柳毅;刘文慧;崔琼5.急性脑卒中患者凝血、纤溶活性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J], 许学霖;庄恬;金晔;邱丽君;王慧萍;王静;胡芳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麝香通心滴丸对择期PCI术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及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

麝香通心滴丸对择期PCI术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及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

麝香通心滴丸对择期 PCI术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及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对择期PCI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及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

方法选取心内科行择期PCI的8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抗小板聚集,抗凝,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72小时给予麝香通心滴丸70mg /次,每日3次口服,服用2周。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2周hs-CRP、内皮素-1(ET-1)水平;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周血液流变学水平。

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24小时hs-CRP、ET-1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hs-CRP、ET-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2周治疗组hs-CRP、ET-1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PCI术后2周治疗组的血液粘稠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择期PCI冠心病患者口服麝香通心滴丸能减少ET-1释放,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麝香通心滴丸;血管内皮,血液流变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全球每年新增2.5 亿人口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在全球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多伴有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高凝,易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2]是冠心病血管重建常见治疗方法,挽救了无数患者生命。

但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心肌细胞损伤,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流变学改善不明显,仍有胸痛反复发作,这些问题有待大家解决。

中药在减轻冠心病PCI术心肌内皮损伤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有一定优势。

本研究主要探讨麝香通心滴丸对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及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现报告如下。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血流变学参数C反应蛋白的影响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血流变学参数C反应蛋白的影响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血流变学参数C反应蛋白的影响通心络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当归、川芎、红花、没药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的功效。

脑梗死是指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疾病。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往往伴有血流变学参数异常以及炎症反应的变化。

C反应蛋白是一种早期炎症反应蛋白,其水平的变化与机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血流变学参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通心络胶囊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血液的流变学参数是指血液在流动状态下对于凝聚、变形和黏附等生理效应的表现。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常常伴有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如高黏度、高凝聚性等,这些异常会降低血液的含氧量,加重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情况。

通心络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降低血液的黏度和凝聚性,改善血液的流动性,从而提高脑部的血液供应,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

1.2 通心络胶囊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而血栓形成又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心络胶囊中的药物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血栓风险,改善血管的通畅度,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的恢复。

微循环是指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网络中血液的循环情况,直接关系到组织的供氧供血情况。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微循环功能往往受到损害,导致脑组织的缺氧加重。

通心络胶囊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功能,促进血液在微循环中的流动,增加脑部的供血量,有利于脑组织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C反应蛋白是一种早期炎症反应蛋白,其水平的变化与机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常常伴有炎症反应的增加,导致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而通心络胶囊具有祛瘀通络的功效,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C反应蛋白的生成,降低其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对脑组织的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脉养心丸对老年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
2014-03-21T09:08:30.357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作者: 赵万里1苑惠茹1吴瑞格2
[导读] 目的探讨改善老年血液流变学的方法。方法:选择老年血液流变学异常者40例,予以通脉养心丸,每次5粒,每日3次。

赵万里
1苑惠茹1吴瑞格2
1保定市北市区西关大街社区服务站河北保定071000;
2保定市第五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
目的探讨改善老年血液流变学的方法。方法:选择老年血液流变学异常者40例,予以通脉养心丸,每次5粒,每日3次。观察结果: 通脉养心
丸能纠正异常的血液流变学。结论
: 通脉养心丸对老年血液流变学异常者的治疗有效,从而表明其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显著作用。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 通脉养心丸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018󰀀01
以动脉粥样硬化(AS)为病理基础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AS是多因素协同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而
血液流变学异常与
AS密切相关[1]。观察30例老年患者,通脉养心丸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60岁以上高粘滞血症的老年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60岁~85岁,其中16例患高血压,18例患脑血管病,12例患冠
心病
,8例有糖尿病。

1󰀀2给药方法:将血液流变学检查5项及5项以上指标异常者列为入选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服用通脉养心丸口服,5粒/次,3次/日,
连用
4周。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液及血液流变学。

1󰀀3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两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结果
经过28 d的治疗,患者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
(P<0󰀀05)(见表1)。肝、肾功能及血脂无明显的变化(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亦逐渐加重。临床已证明血粘度增高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对于微循环而言,血液高粘度
的升高,造成微循环恶化。由于血液粘度的升高及血小板的受损等因素,可以促使微小血栓形成[
1]。而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血液流
变学异常更加速了老年动脉硬化的发展
,使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显著升高,所以对老年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干预治疗显得尤为
重要。通脉养心丸是纯中药制剂
,口服方便,老年患者服用顺应性好。通脉养心丸由地黄、鸡血藤、制何首乌、阿胶、麦冬、制龟甲、党参、
桂枝、大枣、五味子、甘草组成。抑制或拮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党参能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抑制
细胞内酶的释放[
2],从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心肌舒缩功能和循环功能。对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凝聚,增加脑血流
量,能激活缺血性脑神经,再造崭新大脑和心脏。通过调节代谢脂质,快速减少脂质吸收,加速脂质分解和排泄,增加脂蛋白从血浆中的
消除速度,疏通血管,达到治疗的功效。有研究表明[
3],通脉养心丸的有效成分(甘草酸单铵盐、麦冬总皂苷)及其配伍能显著地抑制触发
活动的产生
,且有效成分配伍的效应与剂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单个有效成分亦有一定的作用.通脉养心丸无明显副作用,故作者认为老年患者
服通心络胶囊可防治老年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值得大家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