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PPT课件
经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PPT课件

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
主治
肠癌 胆道肿瘤 胰腺癌
膀胱癌 子宫肌瘤
37
大黄蟅虫丸
组成
熟大黄 土鳖虫 水蛭 干漆 虻虫 蛴螬 桃仁 苦杏仁 黄芩 地黄 白芍 甘草
功效
活血消癥 祛瘀生新 清泻湿热 解毒
主治
直接抑制肿瘤; 有效治疗原发性、
继发性肝癌; 防治肿瘤转移; 胰腺癌、胆囊癌、 子宫癌、卵巢癌
38
茵陈蒿汤
组成
功效
主治
白芍 甘草
调和肝脾 缓急止痛
肿瘤引起的 各类痛证
34
甘草泻心汤
组成
功效
甘草 半夏 炮姜 黄芩 黄连 人参 大枣
益气和胃 消痞止呕
主治
肿瘤放化疗后 出现的各类
黏膜溃疡
35
大黄类方
大黄牡丹汤 大黄蟅虫丸
茵陈蒿汤 调胃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
36
大黄牡丹汤
组成
功效
大黄 芒硝 牡丹 桃仁 冬瓜子
五苓散
柴苓汤
旋覆代赭汤
调胃承气汤 麦门冬汤
黄芪建中汤 柴胡疏肝散
桃核承气汤
柴胡加龙骨 牡蛎汤
3
疾病分类使用情况
肺部肿瘤 大黄蟅虫丸 射干麻黄汤 麦门冬汤
胃部肿瘤 麦门冬汤 大半夏汤 半夏厚朴汤
食道肿瘤 吴茱萸汤 大半夏汤 麦门冬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黄芪建中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Βιβλιοθήκη 肝部肿瘤 猪苓汤 小柴胡汤
18
大柴胡汤
组成
功效
主治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大黄 枳实 白芍
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
肝胆系、胰腺肿瘤 肝癌、胰腺癌引起 的腹痛、呕吐、黄 疸、发热
19
四逆散 组成
一、大柴胡汤

一、大柴胡汤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 (转载)一、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我把这个意思抽出来,希望大家记。
“按之心下满痛者,为实也,当下之,大柴胡汤主之。
”现在很多中医没有触诊,也不摸脉,就靠问诊,从头问到尾。
张仲景当时看病要摸肚子,那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
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
当我们医生手指存一种抵抗感,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大柴胡汤就要注意了。
有时候中医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
古代有很多技术因为简单所以要保密。
所以张仲景用大柴胡汤就有这个诀窍。
得个胰腺炎3万、5万医疗费是小事。
但是古代的治疗就是用大柴胡汤,很有效。
有一个青年人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一年要住几次院,痛苦不堪。
后来经人介绍到我这里,我一摸肚子绷绷紧,人也非常壮实,舌苔厚腻。
我用的就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枳壳、赤芍、白芍、大黄、姜、枣,就这几味药,吃下去原来的腹胀就没有了,嗳气、腹痛、大便秘结、口臭,这些症状全部消失。
而且他一直吃下去,吃了以后身体变得轻快,脑子也灵活了。
他是2007年来看的。
经常不间断地吃大柴胡汤,后来再也没有复发过。
大家看,中药就是这么灵。
这种病例很多,胰腺炎可以用,胆石症也可以用。
刚开始学医的时候,我碰到胆石症经常用金钱草,结果不是那么有效。
后来我发现有一个老中医擅治胆结石,但他只给病人药,不给方。
我后来一查是什么,大黄、枳壳、柴胡、黄芩……就是大柴胡汤。
这个老中医有个特点所有的病人喝药之前吃油煎鸡蛋或者红烧猪蹄,吃了以后病人就痛啊!痛了以后再吃他的药。
这时大便里面就能跑出很多小石头来,病人就不疼了。
为什么?我说这是个“人工大柴胡汤证”。
人为地制造了一个大柴胡汤证,因为胆结石患者如果上腹不痛,用大柴胡汤是没有效的,只有“心下按之满痛”这种情况用才有效,这就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这也是我们用经方的原则。
方剂之大柴胡汤

方剂之大柴胡汤本方出自金匮要略[组成]柴胡半斤(12g) 黄芩三两(9g) 芍药三两(9g) 半夏半斤(9g) 生姜五两(15g) 枳实炙,四枚(9g) 大枣,十二枚(4枚) 大黄二两(6g)[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并病。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呕不止,都郁微烦,心下痛复,或心大便不通或协热下利,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解]本方所治少阳阳明并病为热邪内结于少阳、阳明所致。
邪热仍在少阳,故往在事热、胸胁苦满;邪热渐人阳明,里热渐重,有化热成实之象。
故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
大便不通或协热下利、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据证立法,此时少阳与阳明场宜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积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
是和解为主,泻下为辅,和解与泻下并用的方剂。
方中重用柴胡疏泄少阳都共为君药。
黄芩清量热邪:大黄、积实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均为臣药。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皆为佐药。
大枣和中并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泰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全方集疏、清、通、降于一体,既和解少阳,又通泻阳明,使少阳与正明得以双解,为下中之和剂。
1运用要点本方是治疗少阳阳明并病的代表方。
临床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不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成实化若院胁瘫期者。
加川孩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发黄者,加供陈艳子利湿退黄: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化石解郁。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并病者。
[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知识链接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均含有柴胡、黄苓半夏大枣、生姜,具有和解少阳、和胃止呕之功。
然小柴胡汤中尚用人参、炙甘草扶正祛邪,防邪深入。
生姜用量三两,专治少阳病证而呕逆轻者;大柴胡汤中加入大黄、枳实内泻阳明热结,加入芍药缓急止痛,而生姜用量重达五两,意在加强和胃止呕之力,主治少阳阳明并病而呕逆重者。
大柴胡汤

方解:
君药:柴胡→透泄少阳,疏泄气郁
臣药:黄芩→清泄少阳 大黄→内泻阳明热结 枳实→行气消痞
佐药:半夏→和胃降逆 芍药→柔肝缓急,和血止痛
使药:生姜、大枣→和营卫、行津液、调脾胃
配伍意义:
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 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 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
分类
• 为和解剂——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 结之功效。 •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 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 舌苔黄,脉弦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 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组成及用法:
(1)大柴胡汤中配伍大黄:轻用大黄 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2)大柴胡汤中配伍芍药:芍药柔肝 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 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 痛。
(3)大柴胡汤配伍大枣意义:和营卫
行津液、调和脾胃
考点4:
大柴胡汤为何重用生姜: 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因症见呕不止,故重用生 姜降逆、和胃止呕,且又可协柴胡解散半表之邪
大柴胡汤与大陷胸汤异同; 两证皆有"热结在里"的病机(第136条) 和胸胁部满痛的表现。区别在于:大柴 胡汤证属少阳兼阳明里实证,当见往来 寒热,呕逆,心下痞硬,腹满痛,大便 不通等症。治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 下里实。大陷胸汤证为水热互结于胸膈, 当见心下胸膈硬满疼痛,无大热,但头 汗出等症,治宜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破 结。
【文献】方论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8: 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 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方剂学》PPT课件:03-和解剂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小柴胡汤的方义及变化运用;其与蒿芩清胆 汤在配伍、功用及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2、大柴胡汤主治何病证?此方由何方变化而来?为 何要如此变化?请结合主治证病机分析。
3、试述四逆散主治 “四逆” 的病机及临床特点。 如何理解本方又是调和肝脾的基础方?
4、试述逍遥散的方义。
5、半夏泻心汤由何方变化而成?为何要如此变化? 请结合主治证病机加以分析之。
热陷于里 苔腻微黄
脾虚生湿
[治法] 平调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
[方药配伍]
君:半夏——散结除痞,和
胃降逆止呕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
臣
黄芩 苦寒清热泄痞
黄连
辛温配苦寒 辛开苦降 调和寒热 散结除痞
人参 佐
大枣
益气补中,助运化以正升降
寒热平调 散结除痞
使:炙甘草 ——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 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第三章 和解剂
【目的要求】
1、熟悉和解剂概念、适应范围、分类、组方配伍规 律及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 泻心汤。
3、熟悉蒿芩清胆汤。 4、了解痛泻要方、达原饮。
【教学内容】 一、概 述
1、概念——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 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 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名医类 案》
大柴胡汤
[主治症病机]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邪在少阳
少阳病未解 呕不止 胆热犯胃 热传阳明 郁郁微烦 热结心下 内结成实 心下痞硬或满痛 热结 大便不解或下利 阳明 舌苔黄,脉弦数 成实
少阳阳明合病 邪在少阳为主 热结阳明较轻
3-少阳病篇PPT课件

2、少阳病兼变证: 少阳兼表证 —— 柴胡桂枝汤证 少阳兼里实证 —— 大柴胡汤证 少阳兼水饮证 ——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少阳邪热弥漫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
3
三、治法: 本 证:和解少阳,以利枢机——小柴胡汤。 兼变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四、治禁: 汗、吐、下法(少阳三禁)
-
4
第一节 少阳病提要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第三节少阳病兼变证
-
5
第一节 少阳病提要
-
6
一、少阳病提纲
【原文】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3)
【提要】少阳病提纲。
-
7
【释义】 口苦——胆火上炎 邪入少阳,
少阳之为病 咽干——热灼津伤 郁而化火, 目眩——邪热上扰 上扰清窍。
此外,本条应与96条合参,其证还当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 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只有二条原文合参,辨证才能更加全面。
口苦 —胆火上炎。
咽干 —热灼津伤。
目眩 —邪热上扰。 脉弦细 弦 —胆火内郁,疏泄不利。
细 —气血不足,抗邪乏力。
-
18
胸中烦而不呕
—邪郁胸胁,未犯胃腑。
渴 —热邪伤津。
腹中痛
或然 证
胁下痞硬 —肝胆气郁,横逆犯脾。 心下悸,小便不利
大柴胡汤(胡希恕)

大柴胡汤(胡希恕)经方大家胡希恕:一张大柴胡汤解决多种慢性病原创冯世纶悦读中医来自专辑经方学堂小编导读胡希恕先生是目前备受推崇的经方大家,老先生在临证中特别喜用的一张经方就是大柴胡汤,用它可以变化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通过四则医案学习下胡希恕先生用大柴胡汤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经验。
一脑动脉硬化症(眩晕)许某,男,46岁。
初诊:1965年4月7日。
在某医大曾做腰穿,诊断为“蛛网膜炎”“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喘息性支气管炎”。
服中西药毫无疗效,观其所用中药多属活血平肝潜阳诸法。
近来看报、看书等用脑时则视物昏花,头晕头痛,耳鸣发热,两太阳穴发胀,胸胁苦满,心口常有气上冲之感,咳喘吐黄痰,量多,手足心热,口干不思饮,左腿外侧疼痛,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痰夹瘀。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2g、枳实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桂枝10g、赤芍10g、红花10g、茯苓10g、大黄6g、生石膏45g。
上药服三剂,头晕头痛俱减,气上冲感亦减。
因咳痰仍多,给服半夏厚朴汤加栝楼、旋覆花、竹茹、杏仁三剂,咳痰减,继用上方加减,治疗两月,仅见轻微头晕、咳嗽,可用脑一小时。
服药三个月,可连续用脑二小时,除气短外无其他不适。
按:眩晕头痛,多用平肝潜阳法治疗,凡是肝阳上亢者用之则效。
本患者为痰瘀阻滞之证,先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清解少阳阳明之热,祛其瘀血,复以半夏厚朴汤加味化其痰饮,继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再治其本,遂使三年之痼疾消逝于无形。
经方疗法精讲——二慢性胃炎(胃脘痛)田某,男,33岁,门诊病历号204014。
初诊:1966年6月1日。
胃脘痛5年,胃肠钡剂造影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胃脘时痛,胸胁苦满,噫气烧心,口苦,微恶心,气短心悸,嗜睡乏力,大便先干后溏,苔薄白,脉弦迟,右上腹压痛明显。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瘀夹饮。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2g、赤芍12g、枳壳10g、生姜10g、大枣4枚、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10g、大黄6g、炙甘草6g。
和解方之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源】:《金匮要略》【组成】:柴胡15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枳实9克,大黄6克,生姜1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解少阳,内邪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
胸肋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
【方解】:本方系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
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以治往来寒热,胸肋苦满,为主药;大黄、枳实内泻热结,以治心下痞硬或满痛,郁郁微烦,大便不解或下利,为辅药;芍药和里,善治腹痛,且助柴,芩以清肝胆,半夏和胃降逆以治呕不止,共为佐药;重用生姜,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配大枣和营卫而行津液,共为使药。
总之,本方为治少阳阳明并病,和解于泻下并用之方,较小柴胡汤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为大,故名之曰“大柴胡汤”。
【临床运用】:1、本方为治少阳阳明并病的方剂。
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然而少阳阳明并病,若单用和解,则里实不去,单下热结,则少阳之症又不得解,故用本方外解少阳,内泻热结。
汪昂说:“此加减小柴胡、小承气而为一方,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明腑症则当下。
”如此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并可一药而解,实为一举两得之法。
2、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辩证属少阳阳明并病者,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如出现黄疸、可加茵陈、山栀;疼痛剧烈,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结石,可加金钱草、海金砂、广郁金、鸡内金等。
【附方】1、小清胰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本方去半夏、枳实、大黄、加胡黄莲、芒硝、木香、槟榔、使君子、苦楝根皮构成。
功能疏肝理气,清热除蛔。
主治胰腺炎并兼有胆道蛔虫症。
2、大清胰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本方去枳实、半夏,加胡黄莲、木香、延胡索、芒硝构成。
功能清热泻火,疏肝理气,散结通便。
主治急性胰腺炎。
3、复方大柴胡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由黄芩、柴胡、枳壳、川楝子、延胡索、大黄、白芍、木香、蒲公英、生甘草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