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的研究与运用

合集下载

小柴胡汤的组方与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的组方与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的组方与功能主治组方介绍小柴胡汤,又称为柴胡汤,是中国传统中药方剂之一。

它由柴胡、黄芩、芍药等多种中药组成,采用一定比例的煎煮方法制成。

小柴胡汤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下面将介绍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以及其功能主治。

组方成分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中草药:1.柴胡 - 具有疏肝解郁、解热镇痛的作用。

2.黄芩 - 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作用。

3.干姜 - 具有温肺止咳、散寒解表的作用。

4.大枣 - 具有益气养血、调和药性的作用。

5.枳实 - 具有燥湿止泻、行气了滞的作用。

6.茯苓 - 具有利尿健脾、安神补心的作用。

7.泽泻 - 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和胃的作用。

8.牡蛎 - 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

9.甘草 - 具有和中除烦、调和各药性的作用。

以上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并煎煮而成。

功能主治小柴胡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与主治:1.疏肝解郁: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干姜等成分能够疏肝理气,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症状,如脘腹胀痛、烦躁易怒等。

2.清热解毒:小柴胡汤中的黄芩、大枣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

3.犯胃生痰:小柴胡汤中的茯苓、泽泻等成分能够健脾胃、化痰化饮,适用于肝气不舒所致的脘腹胀满、痰饮停滞等症状。

4.治疗肝胆湿热证:小柴胡汤还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证,如黄疸、脾胃湿热等症状。

5.调整气血运行:小柴胡汤中的牡蛎、茯苓等成分可以调和气血,对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头晕、心悸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小柴胡汤适用于湿热、热病、痰饮及肝郁气滞等病症,但对于虚寒、气虚、脾虚等病症慎用。

以上是对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及功能主治进行的简要介绍,小柴胡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使用范围和显著的疗效。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用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感冒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流涕、喉咙疼痛、发热等。

小柴胡汤,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感冒的方剂,其主要药物包括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等,具有解表散寒、发汗解毒、调和气血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小柴胡汤在治疗感冒中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方剂。

在治疗感冒方面,小柴胡汤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

1.1 解表散寒小柴胡汤可以解表散寒,是治疗感冒的关键功效之一。

感冒患者因为寒邪入侵,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出现面色苍白、恶寒、发热等症状。

小柴胡汤的主要成分柴胡、黄芩、生姜、人参等都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帮助体内阳气恢复。

1.2 发汗解毒小柴胡汤还可以发汗解毒。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一旦病毒进入体内后,往往会繁殖扩散,导致身体不适。

小柴胡汤可以通过发汗,将毒素排出体外,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1.3 调和气血小柴胡汤还可以调和气血,平衡人体的阴阳。

感冒患者常常会出现气滞血瘀等问题,导致身体不适。

小柴胡汤中的半夏、芍药、甘草等成分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可以缓解气滞血瘀的问题。

2. 适应人群小柴胡汤适用于因风寒、风热引起的感冒。

感冒患者出现的常见症状包括恶寒、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疼痛等。

此外,小柴胡汤还可以治疗伴有心悸、胸闷、腹痛等症状的感冒患者。

3. 使用方法小柴胡汤的制剂一般为颗粒和丸剂两种。

颗粒剂的服用量一般为每次1包,每日3次。

丸剂的服用量一般为每次8-10粒,每日3次。

使用小柴胡汤时应注意饮食,不宜过于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并应注意保暖防寒。

4. 临床应用实例小柴胡汤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

下面是一个临床应用实例。

张先生,男,45岁,因寒邪入侵引起感冒,出现明显的恶寒、发热、身体不适等症状。

病情持续1天,自行口服感冒药无效。

经诊断为风寒感冒,建议使用小柴胡汤治疗。

张先生服用小柴胡汤后,发汗量明显增多,症状有所缓解。

继续服用3天后,症状基本消失。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引言: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呼吸道感染、过敏、烟草或其他刺激物引起的。

咳嗽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咳嗽通常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而慢性咳嗽则可能是由于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在中医中,小柴胡汤是一种经典的方剂,具有温中解表、疏肝理气、和解里急的功效。

我们将探讨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在治疗咳嗽方面的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小柴胡汤的概述小柴胡汤是由古代医圣张仲景创制的一种经典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柴胡、甘草、生姜和大枣。

小柴胡汤具有疏肝解郁、和解里急的功效,适用于疏肝解郁、和解里急的证候,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气滞化热、暑邪夹热等疾病。

其主治病证包括胃肝气滞、暑湿入里、心胸秘塞等。

小柴胡汤的方剂组成为柴胡9克、半夏9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5枚。

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我们将结合止嗽散化裁的功效来验证其在治疗咳嗽方面的效果。

二、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药理作用1. 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小柴胡汤主要成分中的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解里急的功效,半夏和生姜具有止咳平喘、祛痰化痰的功效,甘草和大枣具有调和药性、健脾胃的功效。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具有较好的调和作用,可通过调理肝气郁结、疏通胃肠功能、祛除痰火,达到治疗咳嗽的目的。

2. 止嗽散化裁的药理作用止嗽散化裁是一味配伍名方,具有止咳化痰、舒通肺气的功效。

其中的玉屏风、桔梗、杏仁等成分,具有清热止咳、祛痰化痰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缓解咳嗽、促进痰液排出,达到治疗咳嗽的效果。

综合上述,小柴胡汤合止咽散化裁的药理作用具有疏肝解郁、和解里急、清热止咳、祛痰化痰等多重功效,可以有效地治疗咳嗽。

三、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的临床研究为了验证小柴胡汤合止咽散化裁在治疗咳嗽方面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我们选择了10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疗程为4周。

小柴胡汤方及其加减运用原创

小柴胡汤方及其加减运用原创

小柴胡汤方及其加减运用(原创)仲景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总方,其方将和解表里,平调寒热,升清降浊,通利三焦,扶正祛邪融为一体,兼顾表、里、寒、热、虚、实、升、降、津、气各个方面。

故此方进退,可治气郁、津凝、液阻、失血等证,用途之广,配伍之佳,古今名方,罕与其匹。

本文试将其方证与运用探讨如下:1、方证研究1.1、原方来源:《伤寒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3)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喝,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喝,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8)妇人中风七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4)1.1.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半夏半升(洗)(12g)、甘草(炙)、生(切)各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12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煎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加五味子半升、干二两。

(现代用法:上七味,以水2400ml,煮取1200ml,去药渣,再煎。

取汁600ml,温服200ml,日3次。

)1.2、病因病机太阳病邪传少阳或外邪侵袭少阳,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枢机不利。

1.2.1、证析依据三阳三阴开合枢理论,少阳为枢,介于太阳、阳明之间。

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

太阳表证发热恶寒并见,阳明里证但热不寒,本证往来寒热,标志着病邪已离开太阳之表,渐化热入里,然未入阳明之里,病在少阳半表半里之位。

此时的病理状态是正邪相争,互有进退,时而阳盛则发热,时而阴盛则恶寒,寒热交替出现,因此,往来寒热是本方证的发热特点,也是机体正邪进退的反映;足少阳经脉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侵其位,经气郁结,故见胸胁苦满;郁而化热,胆火上炎,故见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火乘胃,胃气上逆,故见嘿嘿不欲饮食而喜呕。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运用和政县达浪卫生院赵仲禄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即小柴胡汤原义,上适用于上述四大主症,七个或然症,本主是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该方寒热并用,升降协调,具流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扶正去邪的功用,是治半表半里症的首要方子,在临床上可用于:一、治疗感冒,由于本方具有和解表里的作用,许多同道均有这方面的运用和治疗体会,本人这里强调本方在治疗体虚性感冒,经期感冒,产后感冒即所谓热入血室证,运用本方均可收到奇特的疗效。

刘丰伍教授在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论述。

我循其道义而用之于临床疗效甚高。

二、治疗胃脘痛:由于本方具有疏利三焦之气机,而胃脘属于三焦之中焦,中医对痛理解为“痛则不痛,不通则痛”,胃脘痛多为痰、湿、於、郁等因素阻碍中焦气机畅所通,而本方且独有这方面的功效,为了更具体说明,现举下例:患者张xx,男,47岁,门诊简易病历,诊疗日期1929年8月16日,因劳里后,食利饭而致胃脘部疼痛,恶心呕吐,体温38度,头晕,寒热往来,胸胁整闷,舌淡,苔博白,脉数,辩为邪侵少阳,痰湿内阻,中焦气机不畅,治预和解少阳,燥湿理气即用本方如陈皮,草叩,厚朴,苍术。

焦三仙,二剂而愈。

三、治疗胁痛:人体气机,左升右降、少阳经脉循胸络胁,胁痛是本方四大主症之一,因此临床上运用本方加减进行治疗胁痛:如肝胆疾病,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及胸膜疾病患均可收到很高的疗效。

四、治疗癫痫,中医理论认为癫痫是逆气所生,人体内诸气各有其正常行循规律,若这些气反其道而行,必致气逆,必挟邪上犯大脑,迷闭心窍引动肝风而频发。

而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逆痰聚,本方且具有疏理三焦之气机,可使逆气疏发下行使抽搐得以缓解和治疗,从而达到本病的治疗目的,如齐齐哈尔市建华中医院周加僐大夫用此方如白芍,天麻、郁金、钩藤、石菖蒲等,疗效可达到79.3%,说明本方在治病上具有奇特的疗效。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
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小柴胡汤的组成和功效
中药材组成
柴胡
疏肝解郁,和解表里。
黄芩
清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燥湿泻火。
人参
补气健脾,生津止渴。
中药材组成
半夏
生姜
大枣
甘草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 止咳祛痰。
主要功效
01
02
03
04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主要用于和解少阳, 治疗邪在半表半里的病症。
饮食禁忌
服用小柴胡汤期间,应避 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 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安全性问题
毒副作用
小柴胡汤在常规剂量下使用是安全的,但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可 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过敏反应
部分人对小柴胡汤中的某些药材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 困难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药物相互作用
疏肝理气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 调理肝气郁结的症状。
调理脾胃
人参、大枣、甘草等药材可调 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清热燥湿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 的作用,可清除体内湿热。
适用症状
胸胁苦满
胸胁部满闷不适, 胀痛或窜痛。
口苦咽干
口干口苦,咽喉干 燥。
寒热往来
恶寒发热交替出现, 是邪在半表半里的 特征。
适用人群
注意事项
适用于感冒、流感、疟疾等疾病引起的寒 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胀满等症状。
孕妇慎用,儿童用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 整。
注意事项和禁忌
01
02
03
禁忌人群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和发热症状。

它是由小柴胡、甘草、生姜、大枣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临床上,小柴胡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及其症状,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药理作用、临床运用等方面对其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小柴胡汤的组成包括小柴胡、甘草、生姜、大枣、黄芩和桔梗。

这些药物都是中药常用的解表、清热、化痰、理气的药物,具有温中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初期感冒、发热、头痛、恶寒、口苦、口干、咽痒等症状。

1. 小柴胡小柴胡为豆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茎,具有解表、疏肝解郁、和胃化痰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小柴胡的作用是协调各种药物的作用,清热解毒、解表除邪。

3. 生姜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生姜的作用是辅助小柴胡的解表作用,促进汗出解表。

4. 大枣大枣为毛茛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大枣的作用是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之性。

5. 黄芩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烦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黄芩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泻火除烦。

6. 桔梗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茎叶,具有宣肺化痰、平喘止咳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桔梗的作用是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二、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小柴胡汤具有温中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通过以下药理作用发挥其治疗感冒的效果:2. 清热解毒小柴胡汤中的黄芩、甘草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清热凉血、解毒抗炎,有助于消除体内热毒。

3. 和中理气小柴胡汤中的甘草、大枣等药物具有和中理气的作用,能够调和脏腑、顺气止痛,有助于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4. 化痰止咳小柴胡汤中的桔梗等药物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能够清热利喉、化痰止咳,有助于改善感冒的症状。

三、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主要包括药物剂型、用药方法、疗程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其功效与作用广泛而深远。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柴胡汤的起源、组成、药理作用以及主要应用领域,并探讨其可能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起源与组成:小柴胡汤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医书《伤寒杂病论》中,作者为东汉末年的张仲景。

该方剂由黄柴胡、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等药物组成。

根据具体病情和实际需要,有时会增减某些药材。

药理作用与主要成分:小柴胡汤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调节免疫系统、抗炎、镇静安神、解热、抗抑郁等。

主要成分中,黄柴胡具有解表散寒、活血祛瘀、调理肝脏等作用;半夏则具有降逆平喘、理气止呕、止咳化痰的功能;生姜能提神醒脑、温中止呕;人参则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开胃、提升免疫力等作用;甘草具有调和诸药、增加药效、补益脾胃等作用;大枣则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主要应用领域: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伤寒、感冒、肝炎、胃肠炎、胃痛、失眠、焦虑等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在治疗上述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1. 伤寒病:小柴胡汤在治疗伤寒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伤寒病是由于感受外邪或饮食失节,导致寒邪侵袭人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小柴胡汤可以解表散寒、调理肝脏、消除寒邪、排出湿气,对于治疗伤寒病具有重要作用。

2. 感冒:小柴胡汤在治疗感冒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

感冒是由于寒邪侵袭人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小柴胡汤可以解表散寒、发汗解暑,改善感冒症状,缩短病程。

3. 肝炎:小柴胡汤在治疗肝炎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肝炎是由病毒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乏力、恶心等症状。

小柴胡汤可以调理肝脏、解毒养肝,减轻肝炎症状,促进肝细胞修复。

4. 胃肠炎:小柴胡汤在治疗胃肠炎方面也有显著的疗效。

胃肠炎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炎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

小柴胡汤可以调理脾胃、解热镇痛,对于胃肠炎具有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后世医家之说:
• 后至程钟龄《医学心悟》所立八法中“和法” 亦以小柴胡汤立论,这也是受成氏影响。后 来程氏亦觉得自说之“和法”范围太小了, 便把其他法门拉进去。如清而和、温和、消 和,和之变化无穷,其实,清、温、消法各 有一定概念。程氏此说又可能与景岳之说而 来。景岳说:“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这话说得很笼统,那一类不是制其不和呢?
2.免疫调节:在调控免疫反应方 面具有多种复杂机理,其作用中以对
免疫抑制状态最为有效,但也能改善 免疫亢进模型,总之,其具有BRM的 特点。
3.改善A硬化。 4.改善肝功能损害。
5.解郁理气原理:天津南开医院 以IV给药狗胆总管口括约肌,紧张度 下降而有利胆,对家兔IV烟硷引起肠 管张力向上,再IV上述药其紧张性下 降,蠕动变慢,幅度变小——解痉, 如此可解释和法之调整肝胆胃肠功能。
小柴胡汤的研究与运用
一、小柴胡汤方组剖析
柴胡——疏泄胆气




组 成
黄芩——清泄胆热
一疏一清, 气郁通达。 ① 和解少阳主 药,火郁得发
生姜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圣药。 ②
参枣草——补中益气,防患于未然。 ③


柴芩合用——

苦降——寒、泻



性 味
姜夏相配——

辛开——热、泻

参枣草—— 甘调——补
首先从“寒热往来”之来由及其本质而言,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为“开”,阳明 为“阖”,少阳为“枢”。故称少阳为枢机, 处于半表半里。胆与三焦为少阳之腑,胆在胁 下,有疏泄作用,可通达表里内外,外可从太 阳之开,内可从阳明之阖,开则为阳,阖则为 阴,故为“枢”。少阳受邪,邪正相争,进退 表里之间,势必致开阖枢机不利,故称为半表 半里证,邪胜于正,由外向里则恶寒,正胜于 邪,能抗邪外出,则发热。由于正邪相争各有 进退,从而导致寒热往来,故寒热往来是枢机 不利,也是半表半里证之特征。
如更进一步扩展“寒热往来,休
作有时”尚可视为“阴阳往来”。因 为“寒”属阴,“热”属阳;“休” 主静属阴,“作”主动属阳,故称之 阴阳往来,从本质上讲似没有多大差 别。寒热往来的着眼点是“寒”与 “热”,休作有时的着眼点是“休” 与“作”,均属少阳枢机不利所致。
笔者认为“寒热往来”仅局限于
“寒热”之狭义的着眼点比较,那么 休作有时之“休作”则包括种种病证 或主要脉证之时发时止或发作有定时, 这是着眼于广义的阴阳往来。这一推 理是符合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具有 指导临床意义。
③ 后世医家之说:
后世一直把本方为和解之专剂,可能与成 氏之说有极大关系,成氏在《注解伤寒论》中 云:“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在里 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 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 则可矣,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后世 因成氏是注解伤寒的第一家,故均从其说,并 立了和法,而王叔和都未提出和法。
6.有抑制组织胺,5— 羟色胺所致血管通透性增 高,效果胜赛庚定、扑尔 敏。
三、 小柴胡汤实质探讨
1.小柴胡汤与和法。“小柴胡汤 为和解之定法,甚至与和法等同”, 此说虽无误,但仍概念模糊,理解不 深。从下面几方面加以论证: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人体与自然协调

经 :
“心和舌能知五味”——人体整体协调
集寒热补泻于一方,
既各奏其功,又相辅 相成,构成一个有机 整体,即本方之寒温 并用,攻补兼施,达 到疏利三焦,调达上 下,宣通内外,和畅 气机,故称之“和”。
二、 小柴胡汤的现代 药理研究
1.清热抗炎:日本学者认为小柴胡 汤抗炎作用有特定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参 与,有人观察到巨噬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本方提取液后,上清液中可发现这种特 异性的蛋白质。有人单味柴胡煎剂 (5g/5g )对人工发热,家兔有解热降 温的作用。
其次,从“寒热往来,休作有时”内涵
来看。96条的“寒热往来”教材解为寒热交 替出现,虽无误,但凭此解,在临床就难于 扩大其运用范围。若从97条原文中的“寒热 往来,休作有时”一句,其内涵就要丰富得 多,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一句
可视为寒热交替出现,时发时止;恶寒发热 俱见,时发时止;发热但不寒,时发时止或 发作有时;不发热但寒,时发时止或发作有 定时;种种病证的正邪相争,发作有时,此 解显然扩展了寒热往来的概念,不局限于寒 热交替出现之狭义上。
五、 古至今医家应用 ——参考《临证实用伤寒学》
六、 小柴胡汤运用思路
1.有是证便用是方; 2.紧扣病机; 3.久治不愈/低热不退,休作有时; 4.从七情所伤入手; 5.依97条“寒热往来,休作有时”, 在临床辨治中意义:
小柴胡汤由仲景所拟,针对邪犯少
阳致胃虚胆郁,三焦失枢的病机而设。 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除原文列举的口苦, 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 默不欲食,寒热往来,休作有时,苔白, 脉弦等脉证之外,如从原文97条中的 “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一句,更具指 导临床运用。

“和喜怒而安居处”——
饮食起居,情绪的协调
“气和而生”——生理病理
“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治则
“口中和”,“卫气不和”——生理病理
② “……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 伤 寒 “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论
“总之,从论中原文来看,仲景之和法, 似乎不用大发汗、大攻下,而用轻和方 药可缓解病情,称之和解。
和法的概念何在?
近代对和法概念,除内经论述及仲景
和解表里,调和营卫外,还扩展调和脏 腑,调和脏腑又以肝(胆)气郁结为主 导,损及脏腑,这种失调用和解之法, 调和平衡,总之,凡不宜汗吐下(大的) 温、清、消、补等法,而在调和表里、 营卫、脏腑中起作用和都可作为和法看 待。
这与现代免疫学为例,其中体
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不平衡常为疾 病重要环节,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 与免疫抑制剂,调和二者关系是一 致,均可划为和法概念。
2.小柴胡汤的基本作用 ——调整枢机/和解气机
3.小柴胡证的基本病机 ——枢机不利
四、仲景本身的应用
1.少阳病因、病机;
2.少阳病脉证:典型少阳病 因96,非典型少阳症,往来寒热 休作有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