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河南中考化学中考分析

2018河南中考化学中考分析
2018河南中考化学中考分析

2018河南化学中考分析

18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液3分中

19 物质之间的转化酸和碱

盐化肥

3分中

20 根据信息写方程式并计

化学方程式2分难

简答题21 微观示意图物质构成的奥秘2分中

22 滤渣滤液的判断金属和金属材料2分中

23 实验室制取气体O2,

CO2,H2

我们周围的空气

碳和碳的氧化物

3分易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金属和金属材料3分中

综合应用题25 酸碱盐综合酸和碱

盐化肥

10分中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 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内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内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内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内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

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 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一、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命题。试卷延续了“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 内容体现了“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关注探究、体现能力”的指导思想。试卷图文并茂,注重联系安徽实际,贴近生活、注重探究,难易适中,既能全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为学生 进入高中学习化学知识起到衔接和导向作用。 1.试卷结构稳定,内容考查全面 通过上表可知,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结构稳定,命题方式与往年区别不大,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几乎不变。试题结构:第一大题为选择题,10小题,分值为20分;第二大题为填空题,5小题,分值为34分;第三大题为计算题,1小题,分值为6分。整张试卷的命题紧扣考试大纲,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物质的变化、环境保护、元素周期表、实验基本操作、化学 与生活、化学思想方法、化学式的意义及相关计算、微观示意图、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化 学方程式的书写、材料以及金属的相关性质、常见气体的制取、工艺流程图、实验方案的设计与 评价、物质性质的探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 2.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实际 试题的素材选择了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社会议题以及最新科技信息,如环境保护(第2题),科学 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第7题),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第8题),“蛟龙号”深潜器、“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新型水处理剂(第11题),废旧电路板中锡的绿色回收(第13题)等方面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突出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科技等的联系, 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时代主题。 3.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 试题既考查了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又通过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来了解学生对基本 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广,减少了考查的片面性和偶然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景中,考查学生“变化守恒观”“宏微结合”“实验与探 究”“绿色应用”、符号表征、科学精神、敢于质疑以及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4.突出探究,注重创新 2018安徽中考试题继续加强对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创新,如选择题第9 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安徽中考试卷中以往没有出现此内容,第10题今年考查的是对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历年试卷的第10题是溶解度及相关曲线的考查,第15题探究物质的性质,加分题设计新颖,首先需要分析判断,然后再补充设计实验方案,最终进行计算,如此一来,提升加分题的难度,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与选拔性。 二、2019年备考策略指导

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佟春姬 通过对2016年中考化学阅卷分析,总的结论是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紧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考察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全面性、灵活性,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生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一、试题分析 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与2015年相比,总体比较平稳,紧扣教材,侧重基础,无偏题、怪题、难题,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难度适中。试题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 (一)试题的特点 2016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我省中考化学命题一贯坚持的“稳重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纵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四个特点:

1、紧扣双基,重视考查化学基本素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2016年6中考化学试题内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 2、立足教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7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今年中考化学试卷整体来看,难度处于中等,但是考查学生的能力各方面如分析能力,文字叙述及探究等。整体来看,试题坚持了“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既注重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考查,同时又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试题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既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试题结构 化学试题仍然采用选择题、填空、实验(常规实验和探究实验)、计算应用题等几种题型。四种题型在考查和区分学生时有着不同的功能。选择题每个小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增大了整套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对全体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填空及简答题比较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够把中上水平的学生区分出来。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题对能力要求较高,能够把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拔出来。同一题型中的化学试题由易到难排列,利于学生答题。这样的试卷结构避免了学生因题型不确定而造成的答题障碍,能更好的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

与前几年试题相比,2017年试题较大的变化是实验探究题,更加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对于实验现象描述的化学用语等,使得整份试卷的阅读量减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充分,更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试题特点及措施 1.知识分布合理,学科重点突出。初步形成层次的全部内容,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金属与矿物、溶液的有关知识、微粒构成物质、基本的实验技能、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化学计算等,突出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2.回归教材,指导教学 回归教材是今年中考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立意均源自于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内涵有很好的导向性。 3.突出能力考查,体现学科思想 试题既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体现了对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题的能力结构见表3 4.强化知识迁移,注重联系实际 试题与现在最新的社会热点事件相连,试题情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2019 年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和试卷分析)

2019 年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锌B.不合理施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C.右图电池回收标志D.用水喷淋燃着的酒精以降低着火点 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硫酸钾的化学式:K2SO4 B.1 个氯分子:Cl C.2 个硝酸根:2NO2—D.铜离子:Cu+2 3.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4.钪K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下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 10 D.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3 6.CuO 粉末与H2 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所需H2 可由Cu 与稀H2SO4反应制得 B.反应过程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C.发生的反应为CuO + H2Cu + H2O D.该反应说明H2具有还原性 7.异烟肼(化学式:C6H7N3O;相对分子质量:137)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异烟肼属于氧化物B.异烟肼分子中H、O 原子个数比为7∶1 C.异烟肼中C、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7 D.异烟肼中N 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全)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全)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详解】 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A不正确; B、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结束后,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D正确。故选D。 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 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错误。故选C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10m87 反应后的质量/g2330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和建议 寿县三中沈国军 一、命题指导思想 一模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的《化学课标》,考试范围涵盖了 三维目标的要求,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命题时没有过分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没有过分苛求知识的细节,更没有过分拘泥于概念的准确辨析。让学生能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解释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次命题是按照以下几个“有利于”而进行的。 1、命题有利于教师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 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 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我在命题时主要是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应 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命题有利于学生及早适应安徽省中考的题型。我省往年中考 化学试题的难度在全国属于中等偏易,主要是照顾到所有学生,设置有开放性、探究性试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水平。本次一模试题基本上是仿照我省去年中考的题型模式,让学生提前了解我省化学学科考试的特点。 3、命题有利于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本次考试是第一次模拟 考试,学生们刚刚结束新课,对于有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熟练,所以 试卷的难度不能太大,不能出偏题、难题,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学习 化学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4、命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比较平时的月考试题,本 次命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几乎每个单元都能牵涉到,但两个探究题和计算题的考试内容还是侧重于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的有关知识,这

样既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对刚学过 新知识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在复习时能有的放矢,补差补缺。 综上所述,命题力求贴近我省中考试卷的结构和特点。此次化学 试题,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技能与方法(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 习方式,力求做到扣紧中考、活用教材、体现课标、联系实际、开放 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的总体要求,体现 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今后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情况分析 1、选择题共 10 道小题,每题 2 分,总计 20 分。基本上都是基 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总的来说,10 道选择题 中1、2、4、5、6 小题较易,得分率都在 80%以上, 3、8、9、10 小 题难度中等,得分率都在 60%以上,只有第 7 小题难度稍大,得分率只 有 30%,实际上这道题就是考查学生对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只是 换了一种说法,造成很多同学在理解时产生了偏差。 2、填空题共 5 小题,满分 34 分,还有附加题 4 分。主要考查学生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中等。第 11 小题是把金属材料与燃料组合在一起,主要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第 12 小题是实验题,既考查学生认知常见化学仪器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组合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气体装置的能力;第 13 小题是工艺流程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合价和过滤操作等综合应用能力;第 14 小题是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氯 水中哪种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而进行的猜想和探 究,最后拓展了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结果很多同 学写成了氯化亚铁 (FeCl 2) 的化学式 , 导致不必要的丢分;第 15 小题也 是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氧化钙的变质问题,从得分情况看,得分偏低,特别是加分部分学生的失分率较高。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课改区)

2008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评析 第一部分命题指导思想 2008年我省初中毕业生已全部是实施新课程的学生,在这一背景下,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旨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依照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的原则,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并结合河南省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命题,努力为促进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二部分试题结构和特点 我省今年的化学试卷仍为四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各种题型所占的分值与前三年一样,分别为12分、16分、12分、10分。 今年我省中招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仍然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主要体现在与前三年相比,试卷的结构和难度均未大起大落。“变”主要体现在试题的开放性更强,给考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试卷的整体难度较2007年略有降低。试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没有偏题、怪题。考生在拿到试卷后,有一种亲切感,如:试卷中涉及的插图绝大部分选用教材中的原图。 总之,2008年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覆盖面更广,既注重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对考生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既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又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试题的灵活性较以往更高,难度、广度都恰到好处,是一份质量优异的中招试卷。 第三部分试题精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属于历年中招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这四种物质的用途分别体现了物质的哪些性质。很明显,C 选项“用煤做燃料”包含着“燃烧”,这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物质的性质,所以应为正确选项。其他选项都是由物质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均不符合题意。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考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个别考生误选A、D的原因主要是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没有熟练掌握。 建议:在初中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最好能找出对应的性质,对比记忆效果会更好。 2.2008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限塑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限塑令”有助于控制白色污染 B.提倡生产和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2018河北中考化学试卷分析吕德鹏

2018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吕德鹏 2018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突出考查了学生化学学科素养,考查学生联系现实、动手实践的综合能力,试题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试题中知识点分布更加合理,学科特点突出。在试题的呈现形式上,文字叙述更加简洁明了,同时更多应用了图像、表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得试题信息更加直观、指向性更强,便于考生阅读理解。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创新。 一,注重基础,体现学生思维特点。 如选择题由日常生活最常见的物质和课本上的插图开始又不脱离对化 学知识的考查。试题由易到难、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以生活中熟悉的、常见的物质“鸡蛋、小食品防腐气体、健康饮食、环境保护等知识”为载体考查主干知识,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试题28的考查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看来教师只有回归教材,重视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夯实基础,才能使学生在答卷中再现实验情景,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及现象而拿分。对三维目标进行了综合地考查.试题覆盖面广,思维容量大,无偏、难、怪题,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核。第5、6、7题体现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逻辑思维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紧密联系教材和社会生活实际 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 试题从物质的用途、物质除杂、仪器的使用、能源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南充中考化学2014-2018重要考点统计分析

2014年——2018年 南充化学中考重要考点及考查统计 主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物质的分类年年考,08-16年没缺过 (课程标准23页1-4点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14-4 考查化合物的概念15年第四题涉及名称、俗称、化学式、分类的综合考查。16-6考查纯净物的概念该部分都属于化学重要概念(核心概念)的考查。) 6.(2016)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钢B.纯净的空气C.氯酸钾D.澄清石灰水 4.(2015)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物质分类完全对应的是() A.汞水银Hg 化合物B.碳酸氢钠苏打NaHCO3盐 C.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氧化物D.固态二氧化碳干冰CO2有机物 4、(2014)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生铁 B.冰水混合物 C.实验溶液 D.液氧 二微粒构成物质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三个性质(微小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有间隙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变化情况);简单微粒结构及转化(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用微粒观点解释

常见的物理现象(分子的几个性质)和化学现象。 14年没考,15年没考,16-7,17-4、7。 4、(201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搅拌能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7、(201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7.(2016)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与启示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与启示 课程改革的理念已逐步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宜昌市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的思想已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而在此背景下,中考试卷的命题思路和走向已经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试卷是否真正有利于各类高级中学选拔新生,是否真正有利于各初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是否真正有利于促进师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一份中考试卷的命题是否很好地体现这些功能竟对我们的教学理念、教育行为乃至教学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1. 对试卷的分析 2009年宜昌市化学中考试卷在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实践设计及操作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等。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双基为本,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 1.1 试卷的科学性 (1)题量控制合理,卷面设计人性化 整卷六个大题,多数大题分若干个小题,题目长度适中,阅卷中发现绝大部分考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全卷。卷面设计人性化,在答卷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动漫卡通图“踏上探究之路,我们信心百倍”“反思探究旅程,展示更好成绩”,每个大题分别设为“我会选择”“我会填空”“我会说明”等富有鼓励意味的词语,这样一方面既能缓解考生压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2)难度控制合理,难易布局有序 统观全卷,无偏、怪和超纲题,试卷难度适中,且试卷中六个大题(共27个小题)均按照一定的知识台阶有序布局,让考生思考有方向,尤其使部分功底扎实,思路严密,思维灵活的考生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品质。 (3)知识点考查多元化,注重实验探究能力 在考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注意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比如采用较开放性的试题形式加强对考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考核,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既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卷较好地突出了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考查的力度,涉及有实验原理、方案设计、装置、操作、试剂以及观察、分析、表达、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的要求,有利于学校在教学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比如第22题和第25题就是对实验的综合考查。 1.2 试卷的导向性 (1)立足基础源于教材 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比如,化学变化,物质类别,基本实验操作,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常识(第5题和第23题第4小题),根据化学式说出各元素的质量比,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化合价,根据质量守恒补全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辨别置换反应,根据稀释原理计算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用语的含义,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含解析版试卷剖析

2014年中招化学试卷逐题分析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运用题

以上是我个人对2014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与《说明与检测》、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对照,指导今后中考复习工作,希望老师们用好《说明与检测》,同时,配以专题复习、强化训练、针对性训练。比如,今年的《说明与检测》与往年大不相同:1、增加难度;2、2012、2013河南预赛卷的题几乎都在《说明与检测》中找到;3、新思想、新方法、新解题技巧的出现预示着中考试卷的方向。所以,我即使捕捉到这些信息,没有数据的计算题、关系式法计算题、框图推断题(氢循环、碳循环、钙循环、铁循环、铜循环等),首次总结化学方程式出现氢氧化铜受热分解,我猜测今年一定有铜循环题,最后20天专门做《说明检测》上册,详细讲评特色的题目,一些知识点要求学生会背会写会描述。 总之,我在今后教学中注意关注河南中考动向,多参加省教研室组织的更新 获得,搜集各省市的特色试题,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河南省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1分)(2014?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 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分)(2014?河南)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S O2B.O2C.C O D.NO2

河北省理综(化学部分)中考试卷分析

2017年河北省理综中考试卷分析(化学) 一、试卷总评 1、试卷结构:试卷分为Ⅰ和Ⅱ两部分。卷Ⅰ是选择题,卷Ⅱ是非选择题。题型有选择、填空及简答、实验探究和计算应用四种题型。试题设计由易到难。选择题中1、 2、 3、 4、 5、 6、7为化学试题,8、9、10、11、12、13、14是综合试题。填空及简答中2 7、28是综合试题。29、30、31是化学试题,实验探究题中35是化学试题,计算应用题中36是化学试题,这样化学试题占了12个,分值是40分,而综合部分有9个题,分值是20分。无论是从题的个数上,还是从分值上来说。都是和2016的中考试题相符合的。 2、试题特点:试题以《课程标准》和《河北省2017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为依据,本次中考试卷在基本保持原有题型的情况下,部分题型沿用了多年的考察模式,并出现了大量教材中的典型题和典型配,整体难度不大。试题与往年相比,以稳为主,同时又力争考出新意。试题的结构、题型,重点、难点部分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同时,从试题情境、信息的呈现方式上又有了创新。本套题的覆盖面很全,并且难易适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二、试题分析 选择题难度不大,考察的基本是基础知识,但是需要细心。 第1题考察的空气的含量,是送分题, 第2题这种选择题容易被忽略,值得重点关注,毕竟两分不少难度也低。2题这种题,再出,可能会出现在填空题,4种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鸡蛋,富含维生素C凉拌黄瓜。通常也就是到这个难度为止了。 第3题,ABC都简单,D选项酸入水还是水入酸,在以前的中考中也出现过,难度不会大,但一定会考。 第4题,典型的“牵强附会”这种题,看这个题目的意思,必须得考肥料,且要嵌入更多的知识点,还得保证这个题目让更多的同学答对。所以就会出现这种ABC看似都复杂,但D选项太明显了。A、KNO3是复合肥料B、使用氮肥可以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C、铵态氮肥不可以和碱性肥料使用。D、化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使用越多越好。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考点44 微观示意图(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4 微观示意图 1. (2018?湖北咸宁)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 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g ,故错误; B、丙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故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3 H2CH3OH+ H2O,G故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B。 2.(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小时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解答】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甲是氨气,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说法正确; B、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乙是氧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说法正确;

C、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D、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3.(2018?广西)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o”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属于有机物 B.乙的微观示意图为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分析】根据图示结合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如图所示: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o”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丙为水,图中“●”,“o”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A、甲表示的物质为H2O2,属于无机物,故A项错误; B、乙物质为氧气,微观示意图应为,故B项错误;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故C项正确;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为氧元素,反应前后由﹣1价变为0价和﹣2价,故D项错误故选:C。 4. (2018?江苏扬州)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0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3

2020年广东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一、全卷分析 2020年对于广东中考化学,是“变”的一年!进入“无考纲”时代,改为课标命题,考试时间减少,试卷结构调整,题型不确定。2020年对于广大中考化学,又是“不变”的一年!难度稍有下调,考查的知识的较之往年也没有太大的偏差。 那今年的试题究竟如何呢?对于2021年的备考,从试题中我们又得到了什么新的启发? 纵观整份试卷,本次考试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共21题,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第三大题(2小题)、第4大题(1小题)、第五大题(1小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前些年的化学中考进行比较分析。 1.重视基础性。化学考试时间由80 分钟缩短为60 分钟(时间减少了25%),试题数量由25题减少到21题(题量减少了16%),试题所减少的数量与时间所减少的量不成比例的部分通过难度调整来抵消。从整个卷面来分析,全卷基础题比重上升,选择题提高了17分,同时也一改往年第13或14题考查难度较大的情况,强化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两集分差应该会有所缩小。 2.阅读量有所下降。由于时间缩短,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全卷,今年所有试题的题干阅读量都有所下降。 3.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在新题型布局中,实验部分的题量和要求都没有降低,填空题减少但分数减少不多,这些调整都强化了试题的能力因素,要顺利完成解答,学生需具有更高的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等。 4.必考题型有所变化。比如:选择题“实验方案设计”“图像题”今年没有出现了;“气体制取”一直作为两道实验大题的其中一道,今年改为在选择题做气体制取装置的简单考查。 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比重、难度有所下降。今年全卷包括计算题只要求学生写了6道化学方程式,总分值为13分。而且都来自课本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6.重视课标内容。取消考纲后,我们的命题依据改为了课标,仔细对比今年的试题与课标里的相关内容,发现课程标准中“情景素材建议”,在今年的试题

2020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20武汉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跟往年一样,化试卷由13个题目组成:8个选择题,5个填空题。 二、试卷感觉及考点: 1~5题容易,跟四调比起来难度大降,一眼能望出答案,考点分别是物质类别,实验基本操作,化学用语的书写与意义,化学与生活,概念间的关系(并列交叉与包含); 6 7 8难度突然加大,第六题物质间的转化,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第7题金属金属氧化物与酸盐的反应,涉及到质量; 第8题实验装置,数据处理,与氢氧化钠的变质密切相关,对学生要求较高,读题要求高 第28题是刚开始学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关于催化剂的实验:写现象,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简单; 第29题溶液,图像为溶液质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涉及到的计算比四调简单多了,根据图像计算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是一个顺向推断的情况; 第30题推断题,样子很熟悉,图像需要根据实验过程和物质性质进行分析,跟往年相比简单些; 第31题定量测量题,有2分不好得;这2分我也没得到位,一个是说现象,;还有一个是数据处理我做错了,后来像学生一样我也没做,空着的; 第32题计算题不太难,但是平时练得不多,后一阶段我们主要在溶液中进行计算,复分解反应讲得多些;这个计算题涉及到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不一定会写对,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做题感觉 我自己做了一遍这套试卷,感觉不是很难,跟平时的难度相当,但是活一些四、预估分数:针对前四十名学生 选择题平均可以达到18到21分;第28题简单,估计可以得到3到4分; 第29题估计可以得3分;第30题估计扣2分,得4分; 第31题至少扣2分的4分,最多可以扣4分,大概平均得分4分; 第32题大概平均得分3到5分 总分大概在37到41分之间,然后上下浮动2分,35到42分之间;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7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今年中考化学试卷整体来看,难度处于中等,但是考查学生的能力各方面如分析能力,文字叙述及探究等。整体来看,试题坚持了“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既注重基础 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考查,同时又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试题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既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 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试题结构 化学试题仍然采用选择题、填空、实验(常规实验和探究实验)、计算应用题等几种题型。四种题型在考查和区分学生时有着不同的功能。选择题每个小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增大了整 套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对全体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填空及 简答题比较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够把中上水平的学生区分出来。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 题对能力要求较高,能够把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拔出来。同一题 型中的化学试题由易到难排列,利于学生答题。这样的试卷结 构避免了学生因题型不确定而造成的答题障碍,能更好的考查 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 与前几年试题相比,2017年试题较大的变化是实验探究题,更加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对于实验现象描述的

化学用语等,使得整份试卷的阅读量减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充分,更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试题特点及措施 1.知识分布合理,学科重点突出。初步形成层次的全部内容,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金属与矿物、溶液的有关知识、微 粒构成物质、基本的实验技能、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化学计算等,突出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2.回归教材,指导教学 回归教材是今年中考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立意均源自于 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中挖 掘教材的内涵有很好的导向性。 3.突出能力考查,体现学科思想 试题既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体现了对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题的 能力结构见表3 4.强化知识迁移,注重联系实际 试题与现在最新的社会热点事件相连,试题情景从生活中 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 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5.强调实验基础,注重实验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 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特有的学习兴趣和形成一定的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