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眼睛 (2009-04-1

图像与眼睛 (2009-04-1
图像与眼睛 (2009-04-1

图像与眼睛(2009-04-12 10:49:11)转载标签:杂谈

第2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特征。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的“活动建议”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要比较的内容,并制成图表。图表的内容大致可以包括: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初步的欣赏方法。

导入:

展示《思想者》《国王与王后》《正午》

请你谈一谈以下三件雕塑作品给你什么样的不同感受?

我们通常把美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各种形象称之为“图像”,但是这些图像并不全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描摹,而是有着不同的特征。为了便于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人们根据作品中形象的特点,把他们划分为三种类别,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以及抽象美术。

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感受。

一、具像美术

1、作品展示《贵妇人像》

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像《贵妇人像》这种作品是属于具像美术作品,对于具像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2、展示《出水芙蓉图》

画中的荷花与真实中的荷花有什么不同?

3、展示自己美术作品一件《静静的红石滩》

从摄影作品和到绘画作品产生了什么变化?

4、请同学阅读关于具像美术的内容并引导他们作出归纳。

师:1)具像美术对的作品应于客观物象

2)他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

5、比较《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和《刘胡兰就义》

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师: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在这里艺术家追求的就是“真实”。

二、意象美术

1、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看到的事物还能够表现什么事物?

师:幻想、梦境、内心感受

2、展示《狐狸的游戏》《生日》

1)你从这些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

3)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3、展示达利(西班牙)

达利是一位具有卓越才华和想象力的画家。他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的形象方面,为超现实主义、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达利一直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而闻名。

《永恒的记忆》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扭曲或者变形。达利对这些物像的描绘精细入微,几乎达到毫发不差的逼真程度,通常将它们放在十分荒凉但阳光明媚的风景里。在这些谜语一般的意象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记忆的永恒”。“记忆的永恒”创作于1931年,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的,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自己的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而且达利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

4、请同学阅读关于具像美术的内容并引导他们作出归纳。

1)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的渗透要多一些

2)意象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不同于具像美术。

3)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虽然我们可以辨认出画面上的形象,但它们跟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有一定距离,不太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

5、展示《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山》《李白行吟图》

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

三、抽象美术

师: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形象?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师:例如中国的草书就是如此,他们被称为抽象作品。书法之所以能够当作抽象美术作品来欣赏,是因为它根本没有可资对照的现实形象,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

如何来欣赏书法作品呢?

在欣赏这类作品时,要注意的是纯粹形式方面的因素,如点画的粗细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等。

1、展示《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

你们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抽象画分为热抽象和冷抽象两种,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作品使人感到自由、毫无约束;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则使人觉得很平静,因为它不是描写什么物理对象,所以我们可以专心地体会各块面之间巧妙的平衡。

在学生思考时进行适当的启发,比如,让学生想象一下从飞机上看城市,看到的景象是不是抽象画?

师:抽象美术指的是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这类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而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抽象艺术的衡量标准不是形象的准确与否,而是要看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对比、旋律、节奏等因素是否让人感觉舒服。在这方面,有人认为抽象艺术与音乐有相通之处,要靠自己的感受才能领悟。

四、思考与交流

1、展示:

同是再现自然物象,摄影家、中国画家、西方画家传达的图象有何异同?

2、展示:

这两件雕塑作品分别属于外国古代、现代两个不同的时期,请你谈谈它们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1)在形式上:一个充满着高贵的单纯感;一个外形变化多端,完全背离传统雕塑的概念,充满着反叛与求新的意识。一个细腻精美;一个简洁明快。

2)在材料上:前者主要选用青铜与石料;而后者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则有更大的材料选择范围,可根据需要任取所需。

3)在颜色上:前者颜色感较为单调,较好的与古代城市环境相匹配;后者适应了现代人与现代城市的需要,色彩多变,有的甚至鲜艳夺目。

2、同是再现自然物象,摄影家、中国画家、西方画家传达的图象有何异同?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1.2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1.2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像)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意象,抽象) 掌握这三类图像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角度和方法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学习对意象和抽象作品的欣赏,打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了解抽象的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 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两幅图片,罗中立的《父亲》和毕加索的自画像《我是一个魔术师》。提问:同样是两幅中年男子的画像,观察它们,这两幅画给人的感受是一样的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请学生说说两幅画的区别在哪里?)有人说,一幅画画的跟真的一样,就是好画,也有人说,看不懂的才是艺术,其实,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说法呢,其原因就在于每幅画其反映的客观物象是不同的,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将美术作品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二)展开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图像的构成要素,包括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主要介绍一下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2.介绍具象美术:课件展示图片《写生珍禽图》,安格尔的《贵妇人像》,并给学生展示细节部分;中国写实油画和水彩画作品,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感受具象美术的特点。提问学生具象美术作品的定义(见课件和书本)

3.根据定义可以得出,具象美术作品和现实看到的情形基本一样,那为什么照片,摄影技术没有取代绘画呢?以罗中立的《父亲》说说。(画面给人以动人心魄的震慑力,他古铜色的脸,艰辛的岁月耕耘出的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粗糙的双手,缺了牙的嘴,手中破旧的茶碗……这些形象已经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的辛勤,才换来了中国世世代代的儿女。) 4.意象美术作品定义: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一些,美术家往往采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作品中常常有象征和讽刺的意义。 中国传统写意画都是意象美术作品。课件展示梁楷《李白行吟图》和朱耷《安晚贴》(朱耷作品中白眼向人的特点) 夏加尔《生日》(生日的喜悦和亲密的感情),王冕《墨梅图》和郑板桥的《竹子》(作者的气节) 5.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于客观事物,它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 抽象美术作品一定没有具体的形,只有点,线,面,色彩等独立要素。 不管是西方绘画还是中国绘画,都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从刚开始的追求细致入微开始分别走向了抽象艺术和写意画的道路,但两者追求的,都不再是完美的呈现事物现实的样子,而是追求事物所蕴含的意味,或是称之为神韵。 课件展示蒙德里安《红黄蓝灰构成》。康定斯基的即兴作品。 中国书法也是抽象艺术,因为没有可参照的对象,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在欣赏这类美术作品时,要注意的是纯粹形式方面的问题,如点画的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等。 三)总结 具象美术———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 意象美术———画家主观情感成分较多 抽象美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没有具体的形。 以树为例,观察提炼的过程。(形的变化) 四)课件出示各种作品图片,请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一类美术作品 五)结束:从具象,意象到抽象美术作品,画面中画家的主观情绪越来越多,而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3、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4、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5、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教师解说: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

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 教师解说: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在法国南方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一幅彩绘在石灰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 二、探求新知 (一)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象 欣赏《丢勒的自画像》、《生日》、(书法)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 (二)美术作品的的分类教师解释,设疑: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那么,能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 教师解释: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们把它划分为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大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1、具象美术作品:它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书本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特征。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的“活动建议”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要比较的内容,并制成图表。

(也可以主要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把比较的重点放在人的形象上。) “思考与交流”实际上也是对比三种美术形态。只是,在“活动建议”中,相同的因素是人这个形象主题,我们可以看到,从据想到意象再到抽象,人也慢慢变得不好辨认,最后完全人不出来了。而在“思考与交流”中,相同的因素是水果,左边是具象作品,苹果和葡萄都很容易辨认;中间是桃子,已经有些变形;右边的水果虽然也可以辨认,但画面强调的是它们的色彩和形体,实际上是在抽象语言的意义上来运用它们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这些活动来导入,让学生对这类美术形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教学基本思路: 我们通常把美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各种形象称之为“图像”,但是这些图像并不全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描摹,而是有着不同的特征。为了便于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人们根据作品中形象的特点,把他们划分为三种类别,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以及抽象美术。在这三类作品中,相同种类的作品虽然表现的内容甚至所用的材料不一定相同,但是艺术家在创作时所遵循的观念大致相同。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对这三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逐步对每一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教学材料分析:

湘版美术《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设计 湖北省钟祥市实验中学徐友军 一、教材分析 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搞得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他涉及的只有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内心的感受。 对于具象美术,教材分析了它与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艺术家追求的“真实”;意象美术作虽然与客观事物有着潜在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艺术家对客观形象进行了主观化、情感化的处理;抽象美术是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主要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 教材在列举抽象美术作品的时候分为两类:一是书法作品,二是西方现代派的抽象画。因此教学中可以融化传统教育内容。 本课的基础性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类型分类没有明确的认识,停留在初期的“像不像”评价认识上,所以重点采用比较、观察和引导上。尽可能多的从美术作品比较中获得认知。 二、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面特点,以及本课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因此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宜过高。教师需要做的是提供或准备多一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丰富多彩,观察作品形象要素的种类和变化。 三、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类型包括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鉴赏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态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鉴赏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作品观察)、草稿纸、笔。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doc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 眼睛》 教学目标: 这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术相关的事和物后,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的形态特征,并针对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赏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播放工具。 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辩别这些形象以帮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

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一类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出示:具象美术作品 出示图片:《重屏会棋图》、《刘胡兰就义图》 提问:这三件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欣赏图片:《韩熙载夜宴图》、《父亲》、《教皇》 请同学们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 2、出示图片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和夏加尔的《生日》 提问:1、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继续分组讨论:我们欣赏意象美术作品能否用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欣赏,为什么? 教师总结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欣赏图片:《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恋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 3、出示图片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讲授抽象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并回答:你们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作品令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图像与眼睛》这一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和反思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说教材地位: 本课是出自湖南美术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此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体积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说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熟悉美术作品分类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重点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初步的欣赏方法。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法、学法: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对抽象美术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本课的活动安排与课本及教参不大相同,一是通过让学生记忆并默写一张简单的图片来引入课题,二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来加深对具象、意象、抽象的理解,三是指导学生画出简单的意象和抽象图像。

高中美术《图像与眼睛》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 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作业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具象作品: 1、展示《贵妇人像》并做简单的介绍(创作者、创作时代等),并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 2、点明: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而像《贵妇人像》这种作品是属于具象美术作品。提问:对于具象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归纳: ①、具象美术的作品对应于客观物象; ②、它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 3、同时展示作品《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让学生分析此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请学生发言。 4、思考、提问: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事物?(还能够将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表现到作品中去)。 二、意象作品: 1、意象作品展示《狐狸的游戏》、《生日》。提问:①、你从这些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②、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③、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2、学生发言。归纳指出,这类作品体现的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感受,所以不能用欣赏具象作品的方法来欣赏。 3、观看教材5页上的内容与图片,归纳出意象作品特点:①、意象作品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的渗透要多一些;②、创作手法不同于具象美术。 4、这5幅作品分别用了哪些手法?(如朱耷的水禽图用了夸张的手法) 5、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例如中国的草书,它被称为抽象美术作品) 三、抽象美术作品: 1、作品展示《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提问: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②、令你联想到了什么?③、它们带来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指出:抽象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也不难欣赏。它能够传达给我们独特的感受。 2、观看图片,总结:我们可以从形式角度来理解艺术家的情感和抽象作品的内涵。 四、小结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1、完成教材第6页的活动建议; 2、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具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并能简单予以欣赏; 3、作业点评及总结。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了解美术作品种类,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师生互动,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获取知识。高中欣赏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本课涉及到美术作品的种类和它们的内涵、表现方式。其中具像艺术还比较好理解,但要学生理解抽像艺术就比较困难了。因此,利用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画画,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认识到具象美术与意象、抽象美术的区别,懂得如何欣赏这三类美术作品。这样比灌输式的教学要强多了。让学生分组画画,集体讨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同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同一主题,并选派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让欣赏课活跃起来,达成有效、优质课堂教学。 教材分析 本课《图像与眼睛》是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第二课,该单元的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已经让学生了解了“美”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懂得了美术作品的定义。第二课《图像与眼睛》就是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要素就是点、线、面、色彩、明暗等等,这些要素构成的主要形式就叫图像,教材中阐述了图像的真正内涵,不仅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与再现,而是有着不同的特征与表现形式,根据图像的不同特征,美术作品可分为具像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三大类型。本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分类,理解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方式,怎样去认识、欣赏这三类作品。 学生基本情况: 高一学生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大多只掌握了一些绘画技法技能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技法的运用。对于美术欣赏来说,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是认为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就是看它“像不像”,认为不像的就不是好作品,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根本不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内涵,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本课中学生学习中的困扰主要是如何来理解抽象美术,怎样让学生自己认同抽象艺术和意象艺术。但如果教师引导成功,

最新《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作品

《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1 重点: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2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区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作品 了解以上三种作品类型特点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将基本构成要素区分为: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八个要素。 将具象艺术定义为客观物象的具体表达。 意象艺术定义为主观情感融入客观物象的表达。 抽象艺术定义为美术家的主观世界的现实表达。 书上可供介绍的材料较少,所以我考虑引入视频介绍帮助同学们学习较难理解的抽象艺术。 【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 1 课程导入: 展示艺术作品图片: 问题1:在视频中同学们看到了哪些图案? 可能回答:圆圈、线条、蓝颜色等 问题2:作品欣赏,美在哪里? 总结: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之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同学们可以看到教材16页,有拉斯科洞穴和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这类彩绘在岩壁上的兽类图画虽然是非常早期的人类画的,但是画中所有的动物都栩栩如生,虽然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办法确定它们画出来要表达的真正意义,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类的图画都是对客观物象的具体描述,也就是说它们是力图要绘画出客观事物的具体细节的,我们赋予这一类型的作品一个名称分类:具象艺术。《教材》p4 《5min》 2 新课讲授 根据这些构成的规律,艺术家会主动选择创造作品的方式和每一幅作品的侧重方面,于是我们总体上把艺术作品分成了三个大的类别: 分别是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音乐靠旋律构成,诗歌靠语言构成,戏剧靠不同的故事情节构成,舞蹈则是一个一个流畅的舞蹈动作,那么我们在看到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依靠什么来欣赏美术呢? 请同学们看到《教材P4》左上角,教材中将图像的构成分解成为八个要素 分别是: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艺术家通过这八个要素来创作艺术作品,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八个要素来认识美术作品。希望同学们将你对这些要素的理解运用到把握分析接下来我们要欣赏的作品上。《5min》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一看这三种艺术形式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展示图片) 具象艺术: 不同的类别作品都是从不同的方面侧重运用了美术的基本构成要素,为了便于区分,我们将画面呈现画家对客观物象的具体表达的作品称为具象艺术。 《重屏会棋图》五代周文矩绢本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案

课题:图像与眼睛 本课为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象与眼睛》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之后的介绍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侧重于对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形象及其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一、引入课题 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考考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力) 学生边观看图片边思考: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狮子在哪里? 有几个黑点 ? 是静的还是动的?等图片,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象的兴趣。 教师解说: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象与眼睛 二、新课开始 (一)美术图象(形象)有什么特征 文学艺术作品 音乐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各门类的艺术作品塑造的月亮形象,感受它们的艺术特征。 绘画艺术作品 总结出绘画艺术是使用点、线、面、色彩、体积、空间、肌理等手段塑造视觉形象。 (简略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美术形象,因为前面一课还没有涉及到美术形象的特征。)

提问:美术形象来源于哪里? 出示作品:照片“阿莉奴”与油画“阿莉奴” 照片“长城”与中国画“长城” 照片“漓江”与中国画“漓江” 为什么有的作品美术形象和生活中很像,有的却不像呢?(引出美术作品的三大类别) (二)美术作品的的分类(可以分小组欣赏并讨论) 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们把它划分为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 1、展示安格尔油画《贵夫人像》 提问(1)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 展示《刘胡兰就义》油画冯发杞 《重屏会棋图》中国画周文矩 (2)、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请同学们回答。 (3)、教师小结: 2、教师提问: 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什么? 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引出意象作品 展示作品《城市上空》夏加尔 展示作品意象雕塑作品和蜡染鸡图案 提问: 提问:对于意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 (1)、这些作品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什么内容?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三都高平凤凰实验学校尚华森 教材分析 版本: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材内容:本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点、线、面、明暗、体积、构图、肌理等。主要内容是按美术作品的形式构成特点进行最基本的分类,把美术作品分成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基本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作品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主观情感——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学情分析 作为刚进高中校园的高一年级学生,在知识构成和人格塑造方面都有待提高。他们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大多只掌握了一些绘画技法技能方面的知识。在美术欣赏的时候,往往认为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就是看它“像与不像”,认为像的就是好作品,不像的就不是好作品,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还根本不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内涵,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区分美术作品的绘画类别,掌握区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欣赏图片、自主思考、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掌握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能够区分美术作品的绘画类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作品的种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喜爱之情,拓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通对《父亲》的赏析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通过对《刘胡兰就义》的赏析触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图像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区分美术作品的类别。 教学难点 掌握区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能力。 教学方法 图片导入法、讲授法、提问法、联系实际代入法等 教学器材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量尺 学具:教材、白纸、铅笔或其他画笔 新课导入: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课时:1课时 课型:讲授课授课人:杨光军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 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揭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 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 “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 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 艺术语言的分类 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

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 ②明暗:受光部等。表现体积。 例:《侧椅的人体》、 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最具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例:《果熟来篱图》《草垛》 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焦点透视、散点透视。 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 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表面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 例:大理石 小结:几张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自主学习,尝试应用。 4、图象通过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具象——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提问:印象、特点如何) 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 意象——直觉想象、幻觉等构成表象、理性、怪诞(提问:手法、特点如何)八大的作品、夏加尔的作品(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 抽象——对自然对象省略、舍弃、视觉刺激、趋向音乐性、 意蕴的含混性;平面化、视觉冲击力(提问:形式、特点如何)康定斯基的作品、蒙德里安的作品(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的应用) 中国的书法作品 实战演习: 十多幅图片学生分组选择回答属于那种类型图象 小结: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备用资料 图象与眼睛“色盲表”、马格里特《错误的镜子》 眼睛——心灵的窗户 “西方的微笑”《蒙娜丽莎》、“东方的微笑”《麦积山菩萨》 古人云:“神在双目情在口眉”

图像与眼睛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本课为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象与眼睛》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之后的介绍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侧重于对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形象及其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一、导入 1、师:我们一起玩个游戏。(看对图像的观察力) 学生边观看图片边思考: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狮子在哪里? 有几个黑点? 是静的还是动的?等图片,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象的兴趣。 2、小结: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引出本课课题:图象与眼睛 二、新课过程 1、美术形象 比较美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对同一事物的描绘(以月夜为例) 小结:绘画艺术是使用点、线、面、色彩、体积、肌理、空间等艺术手段来塑造美术形象的。 2、比较:人像照片与美术作品 引出问题:有的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与生活中的形象很像,有的却不像,这是为什么? 引出本课重点:美术作品中的三大类 三、美术作品中的分类 1、具象作品 展示安格尔油画《贵夫人像》 提问: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 展示《重屏会棋图》中国画周文矩《刘胡兰就义》油画冯发杞 以上三幅作品比较提问: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对于具象作品,它们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看的时候可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刚列举的三副作品来帮助理解什么是具象作品,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在这里艺术家所追求的就是“真实”。 2、意象作品 问: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什么? 小结: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展示意象作品 《城市上空》雕塑作品蜡染鸡作品 提问:对于意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高一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二课 图象与眼睛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3、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理念: 这三类作品在形象特征方面差别比较明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结合图片实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分类和体会。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对这三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逐步对每一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要打破美术鉴赏课程仅仅依赖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的模式,设计一些活动或者通过学生的讨论来扩展学生的思维。教师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有一些作品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并得出结论。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 教具与学具: 教具: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小平台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学生边聆听边观看图片(考考你的眼力):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狮子在哪里? 有几个黑点? 是静的还是动的?等图片,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象的兴趣。学生边聆听边观看洞穴壁画,了解图象是人类最早记事的方式,是劳动者传达信息的工具。让学生了解早期图象。 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象与眼睛 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在法国南方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一幅彩绘在石灰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 图像一直就是人类最简单、最直接的认知方式。因为,眼睛是人最重要的功能器官。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图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二、讲授新课 (一)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象 欣赏《丢勒的自画像》、《生日》、书法,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 (二)美术作品的的分类 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那么,能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 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

湘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2课 图像与眼睛 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 教材分析 版本: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材内容:本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点、线、面、明暗、体积、构图、肌理等。主要内容是按美术作品的形式构成特点进行最基本的分类,把美术作品分成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基本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作品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主观情感——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学情分析 作为刚进高中校园的高一年级学生,在知识构成和人格塑造方面都有待提高。他们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大多只掌握了一些绘画技法技能方面的知识。在美术欣赏的时候,往往认为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就是看它“像与不像”,认为像的就是好作品,不像的就不是好作品,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还根本不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内涵,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2 /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区分美术作品的绘画类别,掌握区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欣赏图片、自主思考、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掌握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能够区分美术作品的绘画类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作品的种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喜爱之情,拓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通对《父亲》的赏析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通过对《刘胡兰就义》的赏析触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图像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区分美术作品的类别。 教学难点 掌握区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能力。 教学方法 图片导入法、讲授法、提问法、联系实际代入法等 教学器材 2 / 2

图像与眼睛说课 反思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佳木斯市第八中学 赵琬璐 2016/9/20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佳木斯市第八中学赵琬璐 一、说教材: 说教材地位: 本课是湘版高中美术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等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说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2、美术作品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3、掌握三种美术类型的特征。 说重点难点: 1、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 2、辨别具象、意象、抽象的形态及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本课宜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说学法: 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艺术语言的分类 让学生看几张图片,得知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在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彩绘在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图像一直就是人类最简单、最直接的认知方式。 艺术语言的分类: 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例:《秋菊图》 ②明暗:受光部等。表现体积。例:《执扇女子》 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最具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例:《草垛》 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焦点透视、散点透视。例:《寒江独钓图》等 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例:大理石。 (二)美术作品分类 比较: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与毕加索(1957)《宫女》有什么不同呢?是不是有的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与生活中的形象很像,有的却不像,这是为什么? 学生答:…… 老师小结:这是因为艺术作品不同形象特征原因,我们把它划分为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三大类美术作品) 1、具象作品 展示法国安格尔油画《贵妇人像》提问: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展示《刘胡兰就义》、《父亲》。 以上三幅作品比较提问:这几幅作品的共同点? 目的:为了更好地表现美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主张。 2、意象作品 师问: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什么?

最新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湘教版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这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 中和美术相关的事和物后,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的形态特征,并针对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赏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突破只能欣 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播放工具。 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辩别这些形象以帮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 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一类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出示:具象美术作品 出示图片:《重屏会棋图》、《刘胡兰就义图》 提问:这三件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欣赏图片:《韩熙载夜宴图》、《父亲》、《教皇》 请同学们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 2、出示图片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和夏加尔的《生日》 提问:1、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继续分组讨论:我们欣赏意象美术作品能否用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欣赏,为什么? 教师总结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欣赏图片:《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恋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 3、出示图片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讲授抽象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并回答:你们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作品令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它们带给我们 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图像及眼睛教案

.. .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 图像与眼睛

单位:乐从中学 作者:黄玉莹 : 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为(美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的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本课主要介绍根据图像反映客观物象的不同情况,美术作品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书本的图例了解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特征。具象美术作品,教材分析了它与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具象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教材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术作品。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对于意象美术作品,教材中对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作了简单的分析,如夸、变形、重组,或者突出结构特点、改变客观物象的比例以及打破经验性的时空概念等等。抽象作品教材中分为两大类,一个是书法作品,另一个是西方现代派的抽象画。书法它根本没有可资对照的现实形象,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抽象画分为热抽象和冷抽象两种,斯基的热抽象作品使人感到自由、毫无约束;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则使人觉得很平静。 2、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一学生对于意象美术跟抽象美术的概念还分不清楚,他们大部分还是不懂欣赏这两类的作品,还是停留在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因此他们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评价作品的标准不是很准确,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

图像与眼睛

高一图象与眼睛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美术作品根据图像反映客观物象的不同情况而划分的三种类型;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重点: 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眼睛是我们用来了解世界的途径,是我们心灵的窗户。常说眼见为实,你相信眼睛看到的一切吗?1、在我们生存的现代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出示图片 问: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到底有几张脸?有几个黑点?阶梯是无线上升的吗?图案会自己旋转吗?是直线还是曲线? 师:刚才的图片,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给我们制造了视觉上的假象,非常有趣,其实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产生错觉的原因都来自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 2、这些有趣的图像都是由一些美术形式语言组成的。 提问:你知道图像是由哪些美术形式语言构成的吗? 答:点、线、面、色彩、明暗、体积、构图、肌理等这些要素组成了图像。(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自己敏锐的眼睛来好好探索图像的魅力。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 二、探求新知 常听人说,一幅画画得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画得很像,跟真的一样。 思考: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你赞同吗?说说理由。学生回答。 教师:很多人都习惯性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应该说只有一部分道理。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感受、心情等。 出示三幅作品 问:同样是表现女人,说说有何不同?生回答。 我们会觉得画得逼真是一种能力的象征,绘画功底强。是不是后两者画家就不会画写实的作品呢?其实不然,最初他们也是学院派、写实派,只是后来在此基础上希望有自己的个性突破和发展。 美术作品根据图像所反映的客观物象不同,将美术作品分为:具象美术、抽象美术、意象美术。今天重点来了解美术作品的三个分类,要求大家学会区分这三类。 (一)具象美术 1、安格尔《贵妇人像》 (1)作品呈现了一个什么形象?从这个形象的各种细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作品展现了一位上层社会贵族妇女的形象。画中人物叫莫特西埃夫人,是画家一位亲友的女儿。闪光的绸缎,精致的首饰,美丽的脸庞,白皙的皮肤,丰满的体态突出华贵的气度。安格尔历时五年在他71 岁时完成了这幅作品。 安格尔的画面构成是经过精心思考的,比如人物背后的镜子,在这里有这面镜子有什么用处?生回答。师:镜子可以拓展空间,丰富画面,让我们不仅看到人物正面也能看到人物的背面。 (2)简介:安格尔崇尚古典美,擅长画肖像,作画非常严谨。 出示安格尔其他作品: 这位贵妇的衣服质感非常逼真,包括珍珠首饰闪闪发光着,质感仿佛触手可及,可见安格尔的写实绘画功力。安格尔创作了一系列上层社会妇女的肖像作品。而他却确信描绘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绘画才是最高艺术。但事实说明,没有他本人并不太看重的这样的肖像画,就没有安格尔的成就。 2、《刘胡兰就义》 (1)1957年,油画,历时3年完成,冯法祀是徐悲鸿的大弟子,09年时应病去世,享年九十五岁。(2)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对这幅油画的感受?生讨论回答。 师介绍:1947年1月,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匪军软硬皆施,甚至说只要刘胡兰当着众人说句今后不再给共产党办事,他们就放了她,也当着她的面前让她亲眼看着匪军用铡刀铡死别人,不管怎样做她都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