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基础架构规划

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基础架构规划
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基础架构规划

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基础架构规划

目录

1. 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基础架构现状 (4)

2. 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基础架构现有问题 (6)

2.1 耦合性太高 (6)

2.2 资源的物理格局限制 (6)

2.3 基础架构扩展性存在短板 (7)

2.4 数据安全技术局限性 (8)

1)基础架构层面 (8)

2)应用层面 (8)

3. 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基础架构的优化策略 (10)

3.1 去耦化设计 (10)

3.1.1业务模块的逻辑拆分 (10)

3.1.2应用模块的分布式部署 (11)

3.1.3基础架构的逻辑解耦 (11)

3.2 资源池化设计 (12)

3.2.1 应用和资源的映射关系分析 (12)

3.2.2 虚拟化方案的设计 (12)

1)各个资源池的设计 (12)

2)虚拟服务器对资源的分配策略 (13)

3)资源的动态优化策略 (13)

3.3 基础架构扩展性设计 (14)

3.3.1前提条件 (14)

3.3.2应用层的扩展性设计 (14)

3.3.3数据层的扩展性设计 (15)

3.4 数据安全性设计 (15)

3.4.1 基础架构层的数据保护技术选型 (15)

3.4.2 应用接口层的校验机制设计 (16)

4. 总结及展望 (18)

随着全球IT产业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的IT建设逐步成为主导金融企业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银行的整个IT架构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会分为几个层面:渠道层、总线层、交易系统层、数据层等。其中交易系统层是最关键的要素,所有银行业中的借贷业务最终的完成会在交易系统层完成,所有业务的账户信息以及账务都要在交易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中流转和记录,这个关键节点就是我们熟知的核心系统。由此可见核心系统对于银行的重要性,同样核心系统的基础架构规划和实践又是支撑核心系统能够良好运转并且健康扩展的前提条件。本文以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基础架构为着眼点,深度分析并总结在规划和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旨在为同业在此类项目建设过程中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 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基础架构现状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内的金融行业一直在经历着各种变革。众所周知在银行业内,其核心系统对于银行的重要意义,可以说核心系统的变迁代表着银行业整体信息技术体系的发展。总的来看国内银行业的核心系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银行的储蓄业务以及对公业务逐渐以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计算机是一个以网点为基础的分散式信息管理域。这个阶段谈不上信息化的变革,仅仅是电脑取代了手动操作,完全是一种分散式的管理模式。

第二阶段: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期,这一阶段银行开始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银行部分业务的实时联机处理,并逐步实现了银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数据集中及互联互通;区域集中让所辖银行得以共享数据资源,统一了科目设置,改进了业务流程。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初至今,这一阶段即所谓的数据大集中阶段。全国性的银行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建成,各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相继建成,一个多功能的、开放的银行信息化体系

初步形成;核心系统由原来的网状架构统一成总线集成架构,系统间的接口规范以及报文格式等都形成了统一的行业标准,并且这些技术及标准在不断的优化发展过程当中。

国内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银行等都是在第三个阶段直接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系统的建设也是直接套用既有标准规范进行实施的。应用架构基本遵循着总线架构模式,业务处理层面既承担了后台联机业务处理又承担了银行账务处理;基础架构层面根据具体的业务负载不同基本会采用IBM的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等物理机模式;数据库层面基本采用的比较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例如DB2、Oracle、Infomix等;高可用架构多数采用的是前一个时代的操作系统层面的双机热备软件实现的主备模式。

2. 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基础架构现有问题

2.1 耦合性太高

从银行的数据大集中到目前来讲,银行业务已经经历了将近20年的发展。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没有爆发的年代,银行的业务类型相对固定,发展较为稳定。银行的核心系统大部分处于安全性、稳定性以及高效性的考虑形成了大核心或者旁核心的局面,也就是既有存贷产品服务功能又有基础性的公共服务功能还有银行的会计核算功能。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化的爆发式推进,银行的业务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利率的市场化发展要求银行的产品计算模式必须能够经得起灵活性的挑战;金融产品市场化竞争的激烈要求我们的产品及服务必须能够随时创新随时变化;互联网及移动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银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必须能够跟得上客户的环境变化;行业标准及国家政策的变化要求银行能够快速适应并变革。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为了争取客户,对于符合某些条件的客户的存款产品,我们需要定制特殊的利率或者算法,如果我们的核心系统并非基于面向对象或者服务的设计模式来实现的松耦合架构,那么可能会因为我们流程化的产品定义模型以及客户定义模型导致我们对核心系统内部进行较为大的变更;比如说我们面临互利网的环境希望推出有特色的产品来吸引客户,很可能由于核心系统的接口模式固定化导致我们无法快速实现产品的创新和退出;比如说我们面临的营改增问题,如果账务核算和联机业务以及公共处理模块儿能够逻辑隔离,那么这类的问题就不会带给我们核心系统巨大的改动量,也不必为此承担巨大风险。诸如此类问题会有很多,所有的这些挑战都不是过去那个胖核心或者大核心环境能够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银行的核心系统在应用系统层面必须实现对象化服务化的松耦合模式。

2.2 资源的物理格局限制

从系统的基础架构来讲,由于过去那个大而全的开发模式导致核心系统本身的体量非常大。在一个物理计算节点上需要支撑多个相互复杂调用的应用服务。这也就形成了过去的大型机、中

型机、小型机的物理格局现状。从单个业务或者交易的处理上来讲,这种架构一定是稳定的、高效的、安全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相信今天各家银行的大部分系统都已经实现了资源的虚拟化级池化,最起码在应用节点的部署上基本都实现了。至于资源池虚拟化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但是为什么核心系统迟迟没有实现呢?原因有两点:首先是核心系统的体量太大,如果不是新建,很难把握核心系统内部的逻辑关系实现架构的调整。再有就是由于核心系统的体量太大,那么它对资源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不是单个虚拟资源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们暂不从架构本身的先进性来谈这个问题,我们从服务的角度来考虑考虑。相信核心系统本身承载的几个模块儿:存贷产品、公共服务、客户信息、账务核算。过去这几个模块儿可能相对提供服务的负载相对比较固定,所以一直安全稳定运行了这么多年。但是今天在渠道整合以及渠道创新的冲击下,相信它们各自在日常的运行当中提供服务的频率以及他们需要的负载是存在巨大差异的,而且是在不断变化的,在这种场景下如果继续保持物理资源的独立格局限制,那么必然带来的是应用上和业务上的僵硬。

2.3 基础架构扩展性存在短板

其基础架构扩展性瓶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支撑银行核心系统平台层的扩展性瓶颈,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核心系统应用层本身扩展性的瓶颈。从平台层本身来讲,由于传统模式下的核心系统的高负载高压力的特点,大多数银行都是采用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等集中式物理架构。那么今天互联网业务的膨胀式发展必然会引发核心系统基础架构处理能力本身的扩展性要求,主要表现为处理并发以及处理复杂业务逻辑上的需求。这种基础架构本身是不具备灵活扩展能力的。另外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渠道业务的扩展,金融管理制度的快速改革,金融账户属性本身的多样化发展等因素造成的应用层面本身的变更也变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会频繁,但是我们传统的核心系统都是会计、产品、总账、联机等模块儿相对比较聚合的状态,

任何一个小的改动都可能影响到所有的模块儿,再有就是传统核心系统业务逻辑似乎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对并发处理设计的考虑很少,这些因素都会限制我们核心系统应用层的扩展性。2.4 数据安全技术局限性

所谓数据安全性主要是指在面临设备物理故障或者是逻辑错误的时候,核心系统数据本身的容错能力。这个容错能力一方面来自于基础架构本身的数据高可用能力以及数据的容灾架构设计,另外一方面来源于应用层对于数据在整个流动过程中的校验保护机制。

1)基础架构层面

传统核心系统的数据保护从基础架构层主要有几种方式:其一是基于传统块儿存储做的数据复制架构,例如HP的CA技术、IBM 的PPRC技术,EMC 的SRDF技术等;其二是基于操作系统卷管理器层面做的逻辑镜像技术,例如LVM的镜像技术、VxVM的镜像技术等;其三是基于数据库层面的复制技术,例如Oracle 的DG技术,DB2 的HADR技术等;其四是为了避免数据逻辑错误而采用的传统备份技术。这些技术往往各有优缺点,单一的技术体系或者是把不合适的技术手段运用到核心系统数据保护上,在真正发生问题的时候,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近些年来一些现实的案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例如本来的双机高可用技术由于设备参数的错误设置导致脑裂问题,由于物理的复制缺乏逻辑校验导致了故障场合下的数据切换失败等等。2)应用层面

传统核心系统大部分采用的是胖核心的架构模式,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的技术体系当中,应用系统之间、应用模块儿之间、应用接口之间的数据校验处理机制相对比较空白,一旦一个业务逻辑跨越了比较多的环节,那么非常普通的一个传输错误、网络中断或拥堵等事件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交易处理的不一致或者是不完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过去的核心系统尽量将很多的关联模块儿放在了同一个物理平台上,以集中的方式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随着今天我们业务的膨胀式发展,这种集中到了一定的规模就形成了一个限制。要打破这

个限制将应用解耦并分布式部署,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要以完善的校验机制来保障整体业务逻辑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基础架构的优化策略

3.1 去耦化设计

3.1.1业务模块的逻辑拆分

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银行的核心系统不是一个单一的应用系统,而是一组应用系统的组合。具体包括:存款管理、贷款管理、支付结算、会计处理、总账处理等等。在这些模块儿当中有一个核心的线索可以将其串联到一起就是账户数据,这个账户既有个人的账户也有机构的账户。所有围绕账户产生的一些借贷行为组成了银行核心系统联机业务的流转以及会计实务的处理。

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很多银行的互联网业务已经成为银行的核心业务。要解决传统核心的去耦问题,首先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根据自己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来决定是否将互联网的账户和本地账户进行分离,也就是一类账户和二三类账户的分离。如果我们的二三类账户业务非常庞大,而且发展趋势页也非常明确,那么不仅仅需要核心系统本身的账户分离,更需要业务部门重新来定义二三类账户业务的管理模式和权限归属问题。

接下来,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联机业务和总账业务的分离。总账业务系统可以单独切分为一个独立系统,联机业务、信贷业务、支付业务、互联网交易等等这些业务完全成为一中对等的模式来支撑银行的日常金融服务。总账业务系统成为一个单独的可以对接各种业务类型的账务平台,由于它属于账务类系统没有实时提供金融服务的属性,也就不会成为业务服务瓶颈,它的处理只影响银行后台会计事务,属于内部业务。

第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联机业务系统内部本身的设计。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建立基于全面了解客户能力的客户统一视图,提供客户统一入口的客户服务全面整合。建立组合模式的产品工厂,可以根据业务创新进行产品的灵活组合,而不是单一死板的产品模式。实现灵活定义的利率工厂模式,根据未来客户服务的市场化建立内部定价体系,提供多维参数化定价体制,

提供多为利率组合模式,既可以实现通用计算模型又可以实现特殊化的利率模型。多法人支持,在数据库底层设计中引入法人字段,做到数据隔离。

3.1.2应用模块的分布式部署

传统的核心系统,无论是联机应用还是批量应用基本的部署方式还是物理机的独立格局部署方式,从其他系统的业务请求到核心系统内部请求的处理基本都属于独立格局,这个流程涉及到的请求、调用、处理等事务基本都属于固定模式,没有任何动态分配算法来支撑。

我们在核心系统去耦工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要解决这种独立部署的格局。首先就是要解决核心系统联机应用的负载均衡支持问题。有些核心系统的设计已经采取了分布式架构,利用一些分布式中间件以及缓存的中间件来实现联机业务请求的分布式部署。这是一种趋势,无论是用Tuxedo软件负载,还是利用F5硬件负载,都应该实现应用层面的负载均衡部署。当然支撑这种部署方式的前提是应用层面必须具备对业务处理逻辑的校验,无论是会话策略还是链接策略,都因该具备交易处理的逻辑校验功能,以支撑核心系统业务处理的分布式架构。3.1.3基础架构的逻辑解耦

核心系统的基础架构主要是指支撑核心系统应用以及核心系统数据库的平台架构,既包括计算资源的集成又包括存储资源的集成。如果采用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的架构势必会导致核心系统本身的灵活性受限。如果采用通用X86分布式的架构又会担心其处理能受限导致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受限。

因此在核心系统基础架构的选型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单个物理资源的处理能力受限问题,又要考虑到单个物理资源对整体核心系统群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受限的问题。因此在当前环境下,应该结合二者之优势来设计整体核心系统整体。单个物理资源的选型我们要考虑到其足够的处理能力,横向的资源扩展我们要考虑到资源的横向组合性,足够适应虚拟化技术、资源池技术带给

我们的资源整合优势。数据库的选型我们要充分注重其纵向的处理能力,应用服务器的选型我们要充分注重其横向的扩展能力。

3.2 资源池化设计

3.2.1 应用和资源的映射关系分析

说到应用和资源的映射关系,其实就是什么类型的应用需要什么类型的资源去支撑。比如说有些应用是计算秘密性应用,有些应用是内存密集性应用,还有一些应用是存储密集性应用。但是对于资源实体,也就是我们的服务器或者是存储设备来讲,是无法实现特定应用类型的资源配比,因此一定会造成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资源浪费而某一方面的资源紧缺。

因此,在核心系统各种资源池化的整体思路框架之下,首先是要分析出核心系统各个业务模块,各个层面对资源的需求状况究竟是什么样的。例如,可能联机交易业务的处理更多的是内存资源的耗用,而批量业务的处理更多的是CPU资源的耗用。数据库内的数据处理更多的是IO和内存资源的耗用。只有前期对于核心系统各个模块儿的资源耗用特点有一个清晰的把我,那么才能支撑我们后期对资源池的划分和虚拟资源的设计。

3.2.2 虚拟化方案的设计

多为虚拟化方案的设计,主要是指对虚拟化解决方案的选型以及具体虚拟化设计方案的规划。对于虚拟化解决方案的选型主要依赖于我们所选硬件的兼容性要求,例如X86服务器的虚拟化解决方案相对宽松,而Power架构服务器的虚拟化解决方案相对比较狭隘。所以今天的客户更多是选择了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资源。

当我们选定了支撑我们虚拟化方案的硬件资源之后,那么就是对具体虚拟化设计方案的规划。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详细规划设计:

1)各个资源池的设计

无论是什么样的资源池化技术,一个共通的功能特性就是可以实现CPU、内存、网络、存储等资源的共享技术。用哪些物理资源去组织成为那些可用的资源池就是我们这一个步骤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应用服务器资源来讲,彼此产生冲突的是CPU和内存资源,需要建立统一的CPU 和内存资源池。对于数据库服务器来讲,除了内存资源的冲突之外,更多的是存储资源的冲突,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存储资源池。

2)虚拟服务器对资源的分配策略

由于不同的应用对不同资源的获取和访问具有不同的属性特点以及不同的重要程度之分,因此我们在对不同虚拟服务器的资源分配上需要建立不同的动态分配以及优先级策略分配模型。比如,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的资源竞争策略当中,那么数据库服务器的内存优先级一定高于其他服务器;在联机应用服务器和批量应用服务器的资源竞争当中,一定会有时间段的区分,设计争夺策略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时间段的分布;数据库服务器和其他服务器存储资源的使用和竞争过程当中,一定会有IOPS和高可用的区分,在具体的分配策略当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的区别。

3)资源的动态优化策略

所谓资源的动态优化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区分以及不同的业务场合下,资源的分配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化以及如何变化,再有就是资源产生冲突的场合下,可用资源应该如何分配。成熟的资源池虚拟化技术可以通过资源的优先级、资源的分配粒度、资源的共享以及回收策略来实现资源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的平滑迁移。但是前期条件是我们需要根据应用的不同特点来设计合理的资源动态调配策略,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分配粒度,保障物理资源得到足够细粒度的分配。

2、虚拟资源的动态分配优先级,根据业务优先级来保障资源的分配优先级。

3、虚拟资源的预留及限制规则,根据预留规则,限制规则来保障在极端场合下对重要业务的保障。

3.3 基础架构扩展性设计

3.3.1前提条件

核心系统的基础架构是否可以实现灵活的扩展性决定于应用系统本身的模块儿化设计是否合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联机交易是否可以实现跨机处理,也就是联机业务不同业务逻辑是否可以根据交易当中的某些属性实现物理层面的跨机处理,逻辑层面的业务统一性。

2)缓存数据在整个交易过程的一致性保持,通过缓存中间件、消息中间件等机制实现交易临时数据的一致性保持。联机处理业务当中,每一笔交易实际经理的交易逻辑过程可能会比较多,但是如何在分布式处理过程当中区别某一个交易就需要某些会话属性的临时数据在交易过程中的持久性。

3)尽可能的数据分离,对于传统的核心系统来讲,业务上没有太多的区分导致底层数据库当中的数据区分度不是非常合理,尤其在并发较高的场合下,底层数据的热点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我们要实现基础架构的灵活扩展性,那么从业务上需要将底层数据尽量重新设计实现良好的分离性。

3.3.2应用层的扩展性设计

应用层的扩展性设计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个方面:

首先、从整体架构设计上需要有负载分发层来实现业务请求的分布式分发,无论是用F5硬件还是用Tuxedo等实现的软件层面的负载均衡,总之在核心系统应用层之前需要一个负载均衡层来实现整体架构的灵活扩展性。只有负载均衡层作为业务请求的接口才能实现应用服务器的灵活增加或者减少。

其次、将业务交易状态进行分布式缓存。对于存粹的互联网应用来讲,多数是无需保持其业务状态的,但是对于金融行业的交易业务来讲,大部分是需要保持及交易状态信息的,也就是说在整个复杂的交易流程当中,其交易状态是需要保存下来的。如果要实现整体架构的扩展性,那么就必须有相应的状态数据缓存层来支撑其他部件的灵活扩展性。

再有、应用节点的选择要实现虚拟化。用虚拟化之后的规模效应以及其灵活快速交付性来实现应用层的足够扩展性。这个其实并不难理解,如果还是延续传统的物理格局方式,那么即使有前端的负载均衡层以及分布式缓存或者队列,也很难实现架构的灵活扩展性,瓶颈在于其交付和部署的耗时。

3.3.3数据层的扩展性设计

1、对于核心系统的数据层来讲,主要是指数据库。对于传统的胖核心的架构来讲,其数据库多属于重量级数据库,借贷数据归属于同一个数据整体。它对数据库实例的要求更多的是偏向于服务器纵向处理能力的依赖,横向的扩展性基本上不具备,横向的高可用可能更多的是HA的模式,高可用能力非常有限。

2、如果在核心系统应用架构能够拆分,业务可以重新进行分析重组的前提条件之下,那么数据的访问也是可以重新再作切分,比如说联机和会计总账数据的适当切分,借贷数据的切分等。

3、由于银行的核心交易数据都是二维表结构化数据,最适合其处理的也是关系型数据库,我们不能将架构的扩展性寄希望于某些NOSQL分部式数据库的引入,这个不合理也不科学。在既有的关系型数据基础之上,我们要想提高数据库层面的架构扩展性只能通过分库分表的方式来降低数据的热点问题,从而将不同的业务访问分担到不同的数据库实例上,从而实现数据库架构的整体扩展性部署。

3.4 数据安全性设计

3.4.1 基础架构层的数据保护技术选型

对于基础架构层的数据保护技术会有很多,有一些已经被金融行业采用多年。每一种技术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必然会有它的优缺点,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环境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数据保护技术,那么整体上就会实现对核心系统数据的一个完整性保护。

首先,我们基于常见的一些数据保护技术进行逐一优缺点分析:

1) 存储层同步异步复制技术。

2) 系统层或者存储网关层的卷镜像技术。

3) 数据库实例层的高可用技术。

4) 数据库应用层的数据复制技术。

对于存储层的同步异步复制技术,一般用于跨站点的容灾解决方案。其数据复制的性能要比其他的技术手段快,但是实现的架构相对比较固定单一。对于系统层或者存储网关层实现的卷镜像技术来讲,多用于跨设备跨楼层实现的存储高可用性保障,但是不适合远距离的容灾保护。以上这两种技术来讲,最大的缺陷在于对数据的逻辑保护缺失。而数据库实例层的高可用技术只能针对数据访问的连续性进行保护,不能对数据本身提供保护。数据库应用层的数据复制技术相对是一种数据库层比较安全的数据保护技术,但是其实现的仅仅是单纯的表数据层保护。那么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具体核心系统基础架构数据保护的需求以及现有的环境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组合形成我们的整体数据保护架构。比如说,对于核心系统的数据库本身,我们需要构建足够安全的数据保护基础,可以选择数据库层面的复制技术来实现;对于应用接口之间的缓存或者是队列类数据,我们可以采用系统层镜像技术来实现临时数据的访问连续性;对于数据库实例或者是应用实例层我们可以采用各自层面的负载均衡或是集群技术来支撑实例访问的连续性;对于某些修改非常少的历史数据库我们可以采用存储复制方式来实现其保护。

3.4.2 应用接口层的校验机制设计

应用的交易业务一般来讲都会有很复杂的流程,比如说一个支付业务可能会经历签约解约、支付、撤销和退款、预授权以及撤销、预授权交易、对账、查询等很多环节。这些环节可能会分布在不同的应用模块儿当中,分布于不同的物理资源节点之上,还有可能会经历互联网渠道、综合前置、其他交易系统、核心交易系统等才能完成整比交易。那么在整个过程中,应用层需要做好以下关于数据校验机制的设计:

1)交易状态的校验机制,所谓交易状态的校验就是在各个环节处理过程中如何去保障交易的唯一属性,从技术手段上来讲,这个已经有很成熟的开发解决方案,规划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将合适的解决方案引入到系统的设计当中。

2)交易完整性的校验机制,所谓交易完整性校验机制是指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对同一账户的多个交易处理不能因为交易的执行或者撤销交叉产生错误的账务问题。在集中式的架构部署过程中,传统的核心交易系统完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架构横向扩展之后依然能够保障这个特性。

3)并发交易对账户的最终校验机制,由于互联网渠道的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交易呈现出高并发的特点,在现有核心系统的运行机制过程当中,该问题的发生很容易导致系统交易处理性能剧减并导致交易挂起的问题发生。归根揭底来剖析这个问题,主要是两方面的设计不合理:一方面是对于流水号等特殊属性的锁机制存在缺陷,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账户一致性的保护措施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实时一致性模式之下。这个问题会贯穿到互联网渠道交易的多个方面,要解决核心系统的整体扩展性问题,这需要一个统一合理的设计规则来支撑此类问题的处理。

4. 总结及展望

本文对银行核心系统的发展历史现状进行分析描述,并且提出银行核心系统架构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惑,并且基于这些挑战提出了在银行的核心系统改造及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应该遵循的一些解决思路。旨在提出共性问题及个人的思路,希望有更多的同行业者共同来探讨此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将此文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形成一些可以供同业者参考的经验和启示。

全文完

银行新系统上线总结

银行新系统上线总结 :上线银行系统银行新系统上线心得新系统上线工作总结2016金三上线工作总结 篇一:银行系统工作总结 银行系统工作总结 xx年x月x日,我进入了xx银行,成为xx银行的一员,从事柜员岗位。大半年来,在支行各级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我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努力做好应该做的事,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赢得客户的信任,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现将半年来工作汇报如下: 一、刻苦钻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 一是积极主动参加集中学习。每周我都主动参加支行组织的学习,认真做好笔记,刻苦钻研,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二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学。工作之余,我每天都要自觉加强学习,先后学习了银行相关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从业之德,珍惜岗位,珍惜荣誉,在思想上不断筑牢防腐思变的防线,在人行组织的案防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入职以来,以银行反假币资考试为契机,认真学习,最终通过该资格考试。三是我行新系统上线期间,我放弃回家机会,利用晚上时间主动练习,以较短时间掌握了银行核心系统操作功能,为顺利完成日常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扎实工作,兢兢业业,不断做好本职工作。 一是做好柜台存储业务。从四月份进入xx银行系统以来,我深感起步晚、底子薄,更加主动、更加仔细做好每一笔业务。半年多来,我先后办理近万笔业务,涉及金额超过千万元,无重担差错,深得客户信任。二是积极完成支行下达的任务。工作之余,我广泛动员各方关系,宣传我行政策,积极吸引他们来我行办理存贷业务。每逢节假日和重要节日,我会主动向客户表示节日的问候,不断加强与客户之间联系。10月底,该客户有一笔资金到账,我更是积极联系,主动上门拜访。真诚取得对方信任,最终促使该该客户又在我行存款xx万。三是坚持值好每一班。半年多时间来,我坚持按时上下班制度,坚持值班制度,坚持为客户、提供最优质便捷的服务,没有发生一起迟到、早退、脱岗事件。二,廉洁从业,淡泊名利,不断严格要求自己。 一直以来,我都要求自己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坚决不乱伸手,不乱想,知足常乐。自觉学习银行安全及风险防范的相关文件,时时刻刻给自己敲响警钟,不忘安全,牢记使命。工作中,坚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坚决维护银行和客户利益,不断服好务、管好自己,做一个合格的银行人。 总之,半年多来,我已融入xx银行这个大家庭,真诚热爱这里共事的氛围,真心喜欢这里的做事文化。半年多来,虽然我逐渐在融入,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深知,与支行领导要求相比,与同事相比,我还存在不少差距。新的一年,我将更加

国内银行的核心系统

银行名称核心系统状况 中国工商银行自主开发,由CB2000升级为NOVA,正在建设第四代新系统 中国农业银行自主开发,部分由高阳开发,现在正在选型国外核心产品进入业务分析中国银行自主开发,现在由FNS升级 中国建设银行自主开发,后由IBM开发 山东农信联社2009年9月选用建行版IBM/CBOD上线新一代系统 厦门国际银行自主开发,先考虑选型Temenos T24 杭州银行(杭州商业银行)自主开发,现考虑选型再造 招商银行自主开发 招商银行纽约分行Temenos T24 上海银行Temenos T24 华夏银行 中信银行 兴业银行神码+自主改造 东营市商业银行兴业银行输出 中国进出口银行神码+SA+时代银通 浙商银行网星升级为中信 吴江农村商业银行网星+SA+时代银通 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太极 内蒙古农信联社太极 青岛银行银湖+IBM 香港东亚银行DCSA+神码 国家开发银行神码 宁夏农信联社神码 重庆农信联社神码 中国光大银行由南天升级为联想亚信 南京银行联想亚信 江苏银行联想亚信 盛京银行联想亚信 厦门市商业银行联想亚信 宁夏银行联想亚信 上海普通发展银行联想 威海市商业银行联想 江苏银行扬州分行联想 绵阳市商业银行联想 广东发展银行长天 天津银行2001年长天+2002年中太 大连银行中太 石家庄商业银行华腾 焦作商业银行华腾 交通银行由南天对公+联想对私升级为IBS+高阳 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南天 平顶山商业银行南天 深圳发展银行高阳 工银亚洲控股高阳 宝鸡商业银行高阳 咸阳商业银行高阳 渤海银行中联(IBM570/AIX/DB2) 北京银行中联 烟台商业银行中联 徽商银行由南天升级为中联 浙江省农信联社中联 阳江市农信联社中联 阜新商业银行中联 柳州商业银行中联 福建省农信联社中联 平安银行中联 汉口银行中联 富滇银行中联 白山市商业银行中联 秦皇岛市商业银行中联

(整理)商业银行IT系统架构.

商业银行IT系统概述 商业银行IT系统的分类 ?商业银行IT系统按功能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渠道系 统、其他系统。 ?按使用范围分大致可分为总行级系统和部门级系统,前者如核心业务系统,特点是 全行上下统一版本。后者如分行特色业务,第三方存管,外汇交易系统等。特点是系统只局限于某个机构在使用,或者说不同机构使用的版本,功能差异很大。 银行IT系统总体架构 一个IT系统的评价标准 ?处理正确性 ?效率 ?稳定性

?开放性 ?界面友好性 ?易维护性 ?可扩展性 ?交易安全性 ?配置灵活性 ?连接兼容性 ?平台兼容性 产品化与定制化 ?对银行IT公司来讲,产品化与定制化是银行项目的两种形式。产品化指公司的系统 拿到客户环境,只需做一些参数的设置和少量的修改即能基本满足客户的要求,反之,定制化指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做系统。 ?系统的产品化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有足够的业务前瞻性和灵活性,难度很大。但 无疑产品化是银行IT公司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定制系统则是在产品化之前积累经验的一种途径。 ?由于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银行机构的多样性,在业务系统方面,基本上还是以定制 为主。反观在渠道类系统等各行需求差异不大的场合,则以产品化为主。 商业银行IT系统常用的技术 ●商业银行的IT系统,在业务和交易系统层次主要有J2EE、C、COBOL(大机)、PRG(400 平台)、PL/SQL、CICS、TUXEDO、MQ等技术。在低端的一些应用,如OA、报表展示等场合,也有用NOTES、VBA、JSP、PASCAL、.NET等。 ●个人认为:以下技术目前或不久的将来,将是应用的热点: ?应用整合、构件技术(ESB、EAI、SOA、TIBCO等) ?(影像)工作流、BPM、内容管理技术(信贷审批、作业中心等) ?规则引擎技术(信用卡反欺诈,反洗钱等) ?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CRM、卡业务分析)

银行核心系统简介

核心业务系统 描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公用信息、凭证管理、现金出纳、柜员支持(机构管理和柜员管理)、总账会计、内部账管理、客户信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外币兑换、同城票据交换、客户信贷额度管理、定期贷款、分期付款贷款、往来业务、资金清算、金融同业、结算、人行现代支付、外汇买卖业务、国债买卖、保管箱、租赁、股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一、核心系统背景 VisionBanking Suite Core是集团在总结二十余年银行应用系统集成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中国银行业未来面临的竞争形势,吸纳国外银行系统中先进的设计理念,推出的与国际完全接轨、功能完善、易学易用、扩充灵活、安全可靠的新一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该系统覆盖了银行整个基础业务范围,有助于银行提供给客户更方便、快捷和贴身的“一站式”服务。 在VisionBanking Suite Core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中,集团将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技术和国内、国际银行界先进的银行业务模式、管理方法结合在一起。系统采用先进的C-S-S三层体系结构,拥有强大、稳定的系统核心。 在全面覆盖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突出“金融产品”概念,银行可方便定制新的业务品种、产品组装或更改业务模式;系统整合了银行的业务服务渠道,方便银行增值服务范围的扩展,在无须更改系统内核的情况下方便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系统在深化“大集中” 、“大会计”、“一本帐”、“以客户为中心”、“综合柜员制”等成熟的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从“客户”、“产品”到“服务” 、“渠道”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了真正的面向客户的服务模式,作到了为客户定制差别化的服务。从而实现了银行集中经营、规范业务、个性服务、丰富渠道、减少风险、辅助决策、降低成本的目标;系统设计严格遵守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分离原则,方便于系统快速部署和适应业务流程再造要求。 集团对核心业务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就是以技术的进步来支持和推动银行业务的拓展,为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VisionBanking Core的系统实现原则满足了银行业务系统所要求的:先进性、实时性、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网络化、开放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易移植性。 二、系统功能说明

银行软件开发-需求开发和管理-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模板11.doc

银行软件开发-需求开发和管理-系统架构设 计说明书模板11 Xxxxx架构设计 版本:V1.0 修订记录 目录 1引言(1) 1.1编写目的(1) 1.1.1作用(1) 1.1.2预期读者(1) 1.2编写背景(1) 1.2.1系统名称及版本号(1) 1.2.2任务提出者(1) 1.2.3任务承接者及实施者(1) 1.2.4使用者(1) 1.2.5与其它系统的关系(2) 1.3文档结构(2)

1.4电子文档编写工具(2) 1.5定义说明与符号规定(2) 1.6参考资料(3) 2系统特点分析(3) 2.1用户群(3) 2.2约束(3) 2.2.1技术约束(3) 2.2.2资源约束(4) 2.2.3时间约束(4) 2.2.4未来系统规划(4) 2.2.5已有系统状况(5) 2.3名词解释(5) 3系统技术架构(6) 3.1架构分析(6) 3.2运行环境(6) 3.2.1硬件平台(6) 3.2.2软件平台(6)

3.2.3系统部署架构(7) 3.3系统整体结构概述(7) 4关键技术(7) 4.1ETL..........................................................................................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实施方法(7) 5.1并行开发(7) 5.2分阶段测试(8) 5.2.1报表打印测试(8) 5.2.2数据计算正确性测试(8) 5.2.3系统处理性能测试(9)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1.1作用 【说明】《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是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基础上,通过我方与用户方反复沟通形成的。它必须充分反映《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用户需求,如有改动必须征得用户的认可。它将作为项目验收时重要的的标准和依据。 从另一方面讲,它又是开发人员在下一阶段进行系统详细设

商业银行应用双活架构设计方案和对策

商业银行应用双活架构设计方案

目录 一、设计原则 (3) 二、充分理解目标 (4) 2.1. 我们充分理解目标: (4) 2.2. IT 行业发展的需求 (4) 三、应用系统架构现状分析 (6) 四、应用双活实现方案 (7) 4.1. 不同数据中心应用双活方案 (7) 4.2. 同数据中心应用双活方案 (11)

一、设计原则 重要业务系统应用双活项目是单位业务支撑系统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既要考虑系统平台的双活切换能力和系统架构的高可用,又要考虑数据层次的业务连续性,同时也要考虑单位信息系统今后几年的业务发展需求。 针对单位信息系统系统将保证业务系统的连续性来(支持 7x24 不间断运行)的特点,在此次重要业务系统双活项目中,要把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考虑因素。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稳定性:稳定性是系统运行的关键,也是系统维护管理的关键因素,更是充分发挥科技骨干技术储备的关键。 安全性:系统软、硬件需具有可信赖的安全性,软件系统安全性方面应满足单位信 息系统安全策略的要求,系统有严格的用户权限和密码保护设计和办法。 可靠性/可用性:系统软、硬件平台应稳定、可靠,能够满足业务系统 7x24 不间断 的运行要求;具备成熟的高可用性和双活解决方案。对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可靠的 保证机制。 可持续发展性:所提供的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是目前的主流技术并有长期发展的 目标,能满足单位业务支撑信息系统未来几年业务发展的需求。 可扩展性:随着单位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系统平台必须提供足够的可扩展能力以满足未来几年业务增长和系统扩展的需要。可扩展性是保护用户投资的重要方面之一。另外在系统设计时,应选择业界相关领域的主流产品,确保产品旺盛的生命力,以便充分地保护用户的投资。 易用性:系统软件平台应提供丰富的、简单的管理工具,便于管理及系统问题诊断。 开放的标准:系统软件需支持业界通用的开放式标准,降低因兼容性问题造成的问 题发生率。

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介绍

上海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正式上线 今天,以“携手合作共创辉煌”为主题的上海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正式上线新闻发布会在沪举行。上海银行行长陈辛、惠普公司亚太和日本地区专业服务事业部高级副总裁连萧思、上海银行总工程师蒋洪、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咨询与集成事业部总经理吴龙华等出席了上线仪式。上海银行这项基于T24的对公和国际业务系统,由中国惠普有限公司(HP)作为总集成商,协调在银行业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核心系统软件供应商Temenos等多家厂商,历时一年半的紧密合作,最终将该行200多家分支行基于核心业务系统的有关信息整体移植、一次切换上线成功。 该系统上线后,上海银行成为国内少数成功将核心业务系统建立在全球先进IT和应用系统平台上的商业银行。这不仅是上海银行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杆、培育核心竞争力、全面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中国银行业以国际视野推动信息化战略规划、金融科技主导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成功案例之一。同时,这也是惠普在中国金融业首次实施“核心业务系统”即获得成功的大型项目。有关人士认为,该项目的成功,对国内商业银行加速引进国外先进的核心业务系统,提升中国商业银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 据介绍,上海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特征包括:支持大集中模式的系统建设、产品创新和统一的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将客户信息作为独立的系统模块,设计专门的客户服务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专门的管理;参数化驱动的产品开发,将市场上成熟的业务产品按基本要素进行抽象,提取相同的部分作为参数,通过参数配置进行新产品的定制;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系统的结构化设计,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避免服务渠道的冲突;分析、决策,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完整记录的客户信息和产品信息,为银行的分析、决策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监管、监控,提高抗风险能力,通过在产品、客户、账户、交易等各个层面实现集成的、业务模块间交叉的风险管理和监控。

银行业务系统架构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 新一代IT系统建设方案 V1.0 信息科技中心 二○一一年四月

目录 一、概述 (5) 二、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 (5) 三、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6) 四、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 (6) 五、系统建设实现的主要业务目标 (8) (一)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支持业务快速扩张 (8) (二)完善客户关系管理,具备差别化客户营销和服务能力 (9) (三)适应盈利模式多元化的转变 (9) (四)建设流程银行,推进经营模式转型 (9) (五)满足经营和管理有机结合的需要 (10) (六)加强渠道管理,完善电子渠道,实现多渠道整合营销 (10) 六、系统建设技术架构 (11) (一)系统架构总体需求 (11) (二)整体系统架构设计 (12) (三)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原则 (13) (四)应用系统架构设计 (14) (五)系统整体部署示意图 (17) (六)系统网络安全架构示意图 (18) 七、新一代IT系统实施方案 (18)

(一)新一代IT系统建设实施原则 (18) (二)新一代IT系统建设计划 (20) (三)一期项目建设时间安排 (21) 八、一期项目建设实施内容 (21) (一)企业服务总线(ESB) (21) (二)前端综合接入平台 (22) (三)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 (22) (四)网上银行系统 (25) (五)财务管理系统 (27) (六)多维度大总账系统 (27) (七)ODS数据平台 (27) (八)企业级客户信息系统(ECIF) (28) (九)建设更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 (29) 九、新一代IT系统主要系统处理能力指标测算 (29) (一)核心业务系统处理能力测算 (29) (二)应用前置系统处理能力估算 (30) (三)ODS数据库服务器 (31) (四)柜面服务器处理能力估算 (31) (五)ESB服务器处理能力估算 (31) (六)财务、总账 (32) (七)支付系统 (32) (八)ECIF系统 (32) (九)生产系统磁盘阵列容量估算 (32)

神州数码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1、概述 Sm@rtFTS是神州数码银行整体解决方案Sm@rtBanking中银行核心业务处理的开发和运行软件平台。自1994推出第一个版本以来,其强大的事务处理能力、优秀的系统扩展能力和友好的开发界面,使得该产品在全国各类商业银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公司推出的Sm@rtFTS是多年来该产品在业务领域和技术领域上的一个最大飞跃。在这个版本的中,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交易是配置出来的”这个目标,这使得银行业务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今后不再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那些繁杂、易错的计算机代码中,而只需通过交易的集成开发环境就可以进行交易的开发和维护。 此外,为适应今后国际竞争的需要,提高系统的扩展能力,在Sm@rtFTS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业务体系架构。 1.设计思想产品经营银行是服务性企业,而产品是有形的服务。银行通过有形的产品经营实现业务目标。 产品信息:产品类别、产品编号、可定义的属性(科目、储种/贷种、存期、利率、汇率、费率、起存额、限额等) 产品经营的过程——定义产品(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过程;产品经营的宽度——产品族的数量;产品经营的深度——产品族中产品的数量。 产品的宽度和深度反映银行生产能力,Sm@rtFTS提供丰富的产品序列,能够满足银行不断增长的业务和管理需要。 客户服务客户管理观念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突破,因为银行是服务于客户的,以客户为中心管理必将大大促进银行的服务水平。通过设置统一客户信息,如客户的静态信息:客户姓名、地址、身份、工商税务等;动态信息:客户帐户、客户财务信息等,管理客户活动;客户关系信息:如客户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客户帐户关系等,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管理,可以对不同的客户开展针对性服务,并且还可以进行许多统计决策分析,如:大客户服务、风险控制、成本与效益分析等。 客户服务是实现产品经营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内容。服务是无形的(产品是有形的),如果没有对客户负责的人,客户服务是空泛的,柜台服务的接触是短暂、与具体问题相关的,自助设备服务的接触是没有交流的,只有客户经理的服务才是富有人性化色彩的。Sm@rtFTS提供了对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的支持。 多维会计信息的组织当今市场经济对会计信息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以管理信息为主导的商业银行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中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方面是要求核算的精度细,能够对业务进行精确细致的核算;另一方面是要求能从多个角度提供会计核算信息,供决策时参考。举例来说,银行与客户业务往来中,要求能够详细核算各个业务分支机构与客户所进行的各笔业务交易,核算这些交易给银行带来的利润和风险。同时,要从多个角度核算银行的业务状况,可能需要同时按多种口径提供会计信息,如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投资方性质、企业财务状况、与银行往来状况等口径提供关于在本行开户企业的统计会计信息。现行单纯按会计科目进行树状分类的会计信息体系实际上是按二维的方式组织会计数据,只能够按会计科目划分口径提供会计统计信息。显然,这样的会计信息体系不能满足这种信息需求。

某银行信贷系统_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银行 消费信贷系统 规划及实施管理项目软件架构概要设计说明书

文档审批信息

目录 修订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审批信息.. (2) 1. 简介 (4) 1.1 目的 (4) 1.2 面向读者 (4) 1.3 文档组织 (4) 1.4 设计限定 (4) 1.5 术语说明 (4) 1.6 参考文献 (4) 2.项目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 (5) 2.1 建设目标 (5) 2.2 主要预期成果 (5) 3.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5) 3.1 非功能需求分析方法 (5) 3.2 分析视角:系统服务对象 (6) 3.3 分析视角:系统服务目标 (7) 3.4 分析视角:生产类型定位 (7) 3.5 分析视角:文档电子化管理要求 (8) 3.6 系统目标 (8) 4.系统设计限制及约束条件 (11) 5.面向层次的技术架构设计 (11) 6.技术架构的逻辑构成 (13) 6.1 概况: (13) 6.2 分类说明 (13) 7.实际部署 (15)

1. 简介 1.1 目的 此文档从构架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概述,其中使用了大量不同的构架视图来描述系统的各个不同方面。它用于记录并表述已在构架方面对系统作出的重要决策。 同时此文档也是在此项目后续具体实施时,各个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开发的基础依据。 1.2 面向读者 ?项目开发人员 ?项目测试人员 ?项目管理人员 1.3 文档组织 1.4 设计限定 1.5 术语说明 1.6 参考文献

银行核心系统724方案

7x24方案 1总体说明 7x24服务,即全天候提供服务;目前一般用于专指夜间批量处理阶段,保持对客户提供基本或全方位金融服务。 核心系统在夜间进行业务批量处理的时候,如计提结息需求,报表需求等,这些业务批量处理需要按账户当日日终余额(或其他数据)进行计算,故需要保持这些数据的一定静止状态,而夜间联机交易需要更新账户余额,在没有7×24实现机制前,银行都需要在批量运行时间段停止夜间的联机交易,而在批量基本运行结束后再次开始联机交易的对外服务。 一般批量处理与联机处理的冲突区就在账户余额,解决批量用账户日终余额与联机用账户实时余额的存储与使用问题,即可很大程度上实现7×24业务服务。 实现7x24服务,最关键的要点在于保证两份数据的准确并存: A.动态实时数据(实时余额):主要是动账及日间查询交易使用 B.日切点的静态数据(上日余额):主要用于批处理:比如计提、结息、总 分核对、向外围(尤其是财管、管会)供数等。 目前各厂商主要使用的方案有以下几种: A.单表双余额,国内典型的老联想系系统,如神码、繁德 B.双表(双表又分两种:临时表为分户临时表或是流水临时表),典型为中 联及大部分国外系统(神码一开始引进的国外系统也是这种方式)

需要考虑的逻辑主要有: 1.联机交易如何更新余额 2.日终交易如何获取余额 3.账户实时余额的获取(如果临时表是流水临时表,余额需要通过分户账余额 与流水临时表汇总计算取得)。 4.冲正,必须支持跨日/跨年的冲正 下面将一一说明: 2方案设计 2.1双余额动账更新 2.1.1总体说明 分户账上设置余额(ACCTUAL_BAL)、上日余额(PREV_DAY_BAL)、最后交易日期(LAST_TRAN_DATE)。根据以上字段来实现当前余额、上日余额的读取和更新。 仅在动账交易发生时才可能更新上日余额,即如果该账户长期无动账,在此期间将不用更新上日余额(其实此时的“上日余额”字段从名称上来看与实际是不符的)

全国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全国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全国法人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选型清单 -------------------------------------------------------------- 中国工商银行:自主开发,由CB2000升级为NOVA 中国农业银行:自主开发,部分由高阳开发sybase 中国银行:自主开发,现正由FNS升级 中国建设银行:自主开发,后由IBM开发 厦门国际银行:自主开发 杭州市商业银行:自主开发 招商银行:自主开发 上海银行:Temenos+HP 华夏银行:由中联升级为FNS+HP 中信银行:由神码升级为FINSERV+IBM 兴业银行:神码+自主改造 东营市商业银行:兴业银行输出 中国进出口银行:神码+SA+时代银通 浙商银行:由网星升级为中信 吴江农村商业银行:由网星升级为中信 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太极 内蒙古农信联社:太极 青岛市商业银行:银湖+IBM 香港东亚银行:DCSA+神码 国家开发银行:神码 宁夏农信联社:神码 重庆农信联社:神码 中国光大银行:由南天升级为联想亚信 南京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联想亚信 江苏银行:联想亚信 盛京银行(沈阳市商业银行):联想亚信 厦门市商业银行:联想亚信 银川市商业银行:联想亚信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想 威海市商业银行:联想 江苏银行扬州分行(扬州市商业银行):联想 绵阳市商业银行:联想 广东发展银行:长天 天津银行(天津市商业银行):2001年长天+2002年中太大连银行(大连市商业银行):中太 石家庄市商业银行:华腾 焦作市商业银行:华腾 交通银行:由南天对公+联想对私升级为IBS+高阳 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连云港市商业银行):南天 平顶山市商业银行:南天 深圳发展银行:高阳

最新中国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供应商及上级时间

中国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供应商及上级时 间

银行性质银行名称核心系统集成商上线时间或开发时间 四大银行工商银行自己研发 建设银行 IBM 建设银行总行繁德 1998/5-1999/9 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总行繁德 1998/3-1999/12 中国银行 FNS "股份制商业银行" 交通银行联想对私,南天对公、高阳IBS 中国交通银行繁德 1997/8-1998/10 招商银行自己研发 民生银行南天》长天(联想)》SAP 民生银行繁德 2000/9-2001/12 浦发银行繁德 2002/6 – 2003/4 光大银行南天》繁德 1995/9-1996/7 中信银行神州数码》FISERV 中信银行繁德 1996/8-1997/7 兴业银行神州数码 兴业银行繁德 1996/7-1997/5,2006年重新合作 广发银行长天 深圳发展银行高阳 华夏银行 FNS 恒丰银行长亮 宁波银行中联华信正合 平安银行中联》ORACLE 浙商银行中联中信 "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外资银行" 青岛商行银湖 南京银行繁德 2003/10-2004/5 广州银行长亮 2005.9 东莞银行长亮 2006.10,2008.6 北京银行中联》自己开发 上海银行 Temenos 2008年上线 天津银行中泰 大连银行高伟达 成都商行高伟达》重新选型中 吉林银行长亮》ORACLE(逐步更换中) 2008.6 河北银行繁德预计2010/8月上线 西安市商业银行联想》布尔 BULL->中联 内蒙古银行太极》中泰 北部湾银行长亮 2008.11 郑州银行长亮开发中 晋商银行奥尊》神州数码 2009年10月 齐鲁商行中创》神码 2009 唐山商行银润(中创) 包头银行银湖(青鸟实施)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核心银行系统银行本票业务操作规程(试行)(2009年版)

附件十一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银行系统银行本票业务操作规程 (试行) (2009年版) 第一章总则 为规范管理核心银行系统(BANCS)银行本票业务操作流程,有效控制业务操作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银行本票业务处理办法》(银发[2007]441号)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并结合核心银行系统(BANCS)银行本票业务操作特点,制定本规程。 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国内结算)负责全辖银行本票业务的管理、指导、监督及检查。总行运营服务总部负责小额支付系统(以下简称“CFIB系统”)的管理。 1.1基本定义 1.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本规程所称银行本票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申请,在核心银行系统(以下简称“BANCS系统”)中完成银行本票的签发、解付、资金清算等处理。其中,跨行银行本票的处理,指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完成代理付款行与出票银行间信息交互和资金清算。 2.银行本票按照是否可以支取现金,分为现金银行本票与转账银行本票;签发银行本票按照资金来源不同,可分为现金签发银行本票、转账签发银行本票和有折转账签发银行本票;兑付银行本票按照资金去向不同分为现金兑付银行本票和转账兑付银行本票。 票据类型与银行本票交易的对应关系图示如下: 注:现金银行本票未用退回使用20072交易,转账签发的转账银行本票未用退回使用21073交易。现金签发的转账银行本票未用退回时使用20072交易。 3.银行本票业务处理涉及的凭证包括:结算业务申请书、收费凭证、冲正申请书等。 结算业务申请书一式两联,第一联作为客户回单,第二联作为扣款凭证。

某银行IT应用系统体系架构

某银行IT应用系统体系架构

1介绍 (9) 1.1文档目的 (9) 1.2目标 (9) 1.3范围 (9) 1.4目标读者 (9) 1.5假设 (9) 2应用体系架构的整体说明 (10) 2.1应用体系架构的定义 (10) 2.2对某银行IT战略的建议 (11) 2.2.1应用服务战略 (12) 2.2.2数据管理战略 (12) 2.2.3基础设施战略 (12) 2.2.4体系架构战略 (12) 2.3应用体系架构设计中的关键点 (13) 2.3.1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 (13) 2.3.2客户信息的管理 (14) 2.3.3企业应用系统集成(EAI) (15) 2.3.4管理信息系统 (17) 2.3.5合理的应用系统功能 (17) 2.3.6数据分布模式 (18) 2.3.7应用分布模式 (19) 2.3.8应引起关注的技术问题和技术管理问题 (20) 2.3.9IT规划的管理机制问题 (20) 3应用体系架构的整体设计 (22) 3.1应用体系架构的整体设计图 (22) 3.1.1应用体系架构中的系统功能和全行的应用需求的对应关系 (23) 3.1.2对核心业务体系系统的说明 (25) 3.1.3总行层面的系统总览 (27) 3.1.4一级分行层面的系统总览 (27) 4建议的转型计划大纲(待项目计划出) (29) 4.1某银行现有的应用系统和目标模式的差异分析 (29)

5.1核心业务系统核心层的目标功能 (30) 5.1.1系统的总体功能和特性 (30) 5.1.2客户信息管理功能 (30) 5.1.3帐户管理功能 (31) 5.1.4产品管理功能 (33) 5.1.5帐户交易管理功能 (34) 5.1.6报表管理功能 (35) 5.1.7出纳/分行交易管理功能 (36) 5.1.8管理和监控功能 (36) 5.1.9现金管理功能 (37) 5.1.10总帐功能 (37) 5.1.11应用安全管理功能 (38) 5.2核心业务系统的业务层的目标功能 (39) 5.2.1核算管理及账务体系 (39) 5.2.2内部资金管理 (41) 5.2.3结算管理 (41) 5.2.4银行卡业务的管理 (41) 5.2.5现金管理 (42) 5.2.6凭证管理 (42) 5.2.7国际结算 (43) 5.2.8对各级机构作业的支持 (43) 5.2.9营运风险控制体系 (44) 5.3金融产品提供 (46) 5.3.1 公司业务(仅包含帐户处理) (46) 5.3.2个人业务 (46) 5.3.3银行卡业务 (46) 5.3.4现金业务 (47) 5.3.5资金调度业务 (47) 5.3.6票据清算 (47) 5.3.7外汇买卖业务 (47) 5.3.8中间业务 (47)

银行核心系统发展调研报告

银行核心系统发展调研报告 大多银行业内人士认为现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之所以在全球被广为接受,因为它既能够对数据、风险和客户资源进行统一配置,还能塑造出各个银行富有个性的核心竞争力。其参数化配置和模块化产品搭建理念,给银行提供了一个灵活的产品设计平台,这个平台上的产品可以在各种服务渠道上共享,体现了渠道整合和业务统一的思路。同时在这个平台上设计的产品符合国际银行业行业标准,这就如同帮助国内银行业务部门掌握了国际通用语言。 一、银行核心系统的定义 核心银行系统在国际上的标准定义为银行处理核心客户信息、存款产品、贷款产品、支付服务和核心总账的系统部分。作为银行存款、贷款账务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是银行业务系统运作的心脏,凡一切关于存款、贷款账户的业务操作都是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完成的。其主要业务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总账以及对这些存、贷款账户的日间操作等。 二、银行核心系统的意义 全球金融海啸后,中国金融市场呈现出开放、活跃、繁荣的行业景象,然而,全新环境下的生存压力与竞争挑战,也成为中国银行业头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中小银行而言,这份感受尤其深

刻,从近几年来中小银行更换核心系统空前旺盛的需求中也可见一斑。 目前,我国各类中小银行的经营模式与市场格局都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依托区域经济优势、建设具有特色的精品银行已成为它们普遍的追求。所谓业务驱动IT、IT支持战略,银行战略和业务上的变化最终都将转化为对IT的需求,银行IT系统中最关键的核心业务系统,则直接决定了银行的运营效率、创新能力、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这也正是中小银行重视核心系统建设的根本原由。 三、国内中小银行核心系统的现状 从国内现状看,银行核心系统的设计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现在,之所以有近半数的中小银行任其核心系统“超期服役”或“准超期服役”,主要原因如下: (1)没有系统改造的需求,缺乏内在动力。一些中小银行地处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小城市或落后地区,在业务上没有对更先进核心系统的需求。 (2)有系统改造需求,但原系统开发商已“出局”。国内从事银行核心系统开发的厂商多数缺乏实力,导致一些核心系统仍在银行服役,而原开发公司已经被淘汰出局。其结果是,银行虽然可以自己对系统进行维护,但是仅凭小银行的实力要完成对原系统的升级改造显得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行。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简介-第四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敏捷智能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简介 一、导读提示 本章介绍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是公司2009年12月V2.0设计产品(V1.0为2007年设计产品),体现了公司反思2008年西方金融风暴起因、防范金融风险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重新设计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最突出特点是: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第二、第三支柱要求、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审查评估要素及方法》等监管要求为依据,从银行发展战略及高管角度,构建起可操作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二、系统简述 资产负债管理是在世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并占据主流地位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法。敏感性测试、市值分析、情景模拟、组合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不断发展,使得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框架的核心内容。概括地说,目前西方银行业较为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和技术有以下四种: 一是基础的风险度量方法――缺口及敏感性分析; 二是动态的、前瞻的度量方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三是风险的管理技术表内调节和表外对冲; 四是组合管理技术资金转移计价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组合,充分展现了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想轨迹和技术演变过程。 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第一,它要求建立由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资产负债管理政策、确定内部资金定价原则、审查市场风险状况、并对风险偏好、风险敞口调节、业务策略选择等有关事项做出决策。 第二,它要求建立专门的资产负债管理团队来承担具体的政策实施、风险计量和管理运作。 第三,它要求建立一个包括识别风险种类、确定风险限额、评估风险收益、调节风险敞口、选择业务策略、配置经济资本、考核风险绩效等一系列环节在内的顺畅的管理流程。 第四,它必须以科学的分析方法、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为支柱。 第五,它充分体现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总体思路及实施手段的最终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风险管理失控,就是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管理失控。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体现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或模块要部署实施到银

流程银行与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架构

流程银行与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架构
赵 刚 博士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2009年4月28日

目录
1、流程银行的核心 2、流程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架构 3、从业务到IT:构建流程银行的流程与方法

面对多变的环境,商业银行需要更加敏捷
国际化 现代商业 银行模式 资本运作 高绩效 商业银行所希望 达到的战略目标
股东与董事 会的要求 竞争者的 威胁 银行能力 转型方式
商业银行
技术进步
外部环境急速转变所 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日趋复杂的 客户需求 监管制度 要求
兼并与 收购

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创新的结晶——流程银行
?客户为中心
– 综合柜员制 – 客户经理 – 统一客户信息 – 多渠道体验 – 客户需求导向 – 客户关系管理
?高绩效
– 高收益 – 高成长 – 高效率 – 低成本
?电子银行
– 网上银行 – 移动支付 – 电话银行 – 自助设备
?数据大集中
– 数据集中 – 综合业务 – 大会计
流程银行
?全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
?特色服务
– VIP服务 – 特色文化
?管理信息化
– ERP – CRM – BPM – OA – HR – FM
– Basel II – 产品投资组合 – 资产负债管理 – 混业经营 – SOX遵从 – 金融衍生产品 – IT治理

什么是流程银行?
?
定义:通过重新构造银行的业务流 程、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文 化理念,颠覆性地改造传统的银 行模式,形成以流程为核心的全 新银行模式。
OOOO
OO OO
O
O
O
O
O
O O
? 流程银行建立的三个基础:
– – –
OOOO
O
O
O
O
O O
1)业务流程; 2)单元化的活动或者服务;
OOOO
OO OO
O O
OOOO
OOOO
OOOO
OOOO
OO
OO
3)业务流程可量化的评估和监控的 目标和指标
OO OO
OO
OO

(完整word版)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二〇〇五年七月

前言 核心业务系统,也称为综合业务系统,是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是银行业务经营的基础。随着世界金融环境的不断向前发展,拥有稳健、灵活、安全、可靠的核心业务系统是体现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内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一(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是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银行的储蓄、对公等业务逐渐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本阶段系统特点主要体现为按照业务网点分散建设、单机操作,只是用计算机取代了算盘和手工帐簿; ●阶段二(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末期): 这一阶段银行开始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银行部分业务的实时联机处理,并逐步实现了银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数据集中及互联互通;区域集中让所辖银行得以共享数据资源,统一了科目设置,改进了业务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如通存通兑的实现); ●阶段三(2000年至今): 第三阶段即“数据大集中”阶段,全国性的银行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建成,各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相继建成,一个多功能的、开放的银行信息化体系初步形成;全国性的数据大集中让银行的数据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更加方便,管理和决策也更加高效便捷。 当前国内银行核心系统的建设正处于第三阶段,大部分全国性银行已经完成了数据大集中的工作,部分银行在采用国内系统实现了“大集中”的基础上开始以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替代原有综合业务系统。我们将采用国内系统或自行开发系统完成数据大集中的银行称为“第一军团”,将已采用或即将采用国外系统的银行称为“第二军团”。在此背景下,*****金融软件公司解决方案部、企业发展部、国家开发银行事业部特别成立了联合项目小组,共同完成了这份《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希望给*****金融软件公司、国内同行及正在从事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的银行,特别是“第二军团”阵营中的银行提供参考。

商业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发展趋势及监管建议

商业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发展趋势及监管建议 近年来,我国许多商业银行纷纷启动或筹划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希望从技术上为后续的业务发展和经营转型奠定基础。同时,很多银行为了加速与国际同业接轨的步伐,大胆引进吸收国外成熟的核心系统产品,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本土化改造。 一、商业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现状 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发展是由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带来的整体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进步革新共同驱动的。早期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为存款、贷款,此时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处于电子化业务处理阶段。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推进,传统的存贷业务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发展的需求,银行业务逐步向以支付为代表的便捷金融服务方向发展,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向网络化与集中化方面发展。随着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业务逐步向国际化、综合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通常采用参数化、松耦合等方式满足产品快速创新、业务流程再造、新业务领域拓展、全面风险管理等需要。 随着银行业务发展对信息科技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系统的业务功能范围也从80年代初的简单电子记账,扩大到如今的账务处理、业务流程自动化、客户营销支持、报表统计分析、风险管控、外部监管、办公自动化及内部管理等内容,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而核心业务系统的定位主要是进行账务处理,提供账户管理功能和与账户相关的交易处理和批量处理功能,是支撑银行业务运营的关键,也是银行信息科技系统的核心。近年来,为适应金融发展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满足不断增长业务规模与不断发展变化的业务需求,我国大中型银行逐步开展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实现了数据全国集中,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在技术层面都有了比较现实、比较稳健的支撑。 1996年至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先后完成第二代和第三代核心业务系统(NOVA)建设。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启动第四代核心业务系统(NOVA+)建设,该系统将实现客户信息整合与共享,实现对客户星级评价和差异化服务,支持国际化和综合化发展的需要。 2006年,中国农业银行完成全国集中核心业务系统——综合业务系统,形成了一体化运行体系。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实施了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BoEing)的建设工作,构建功能更加丰富灵活的产品服务创新体系,以适应中国农业银行在业务经营、内部管理、外部监管的需要,为实施蓝海战略提供技术源动力。 2009年10月,中国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BANCS)在试点行成功投产,后续开始逐步推广,按计划在今年完成全国的投产。中国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按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