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

合集下载

温针灸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47例临床体会

温针灸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47例临床体会
2 结 果
1 . 2 诊断标 准 参 照 《 神经 病学 》 中周 围性面神 经麻 痹 的诊断标 准 :① 起病 较 急 ,发 病前 可 能有 感 冒或 受 风史 ,
少数可 出现耳 前或 耳后 疼痛 ;② 临床 症状 表现 为 :单 侧 表 情肌活动僵 硬 ,额 纹消失 ,眼裂 增大 ,鼻唇 沟变 浅 ,口角 下垂 ,不能完 成鼓 腮 或吹 哨动 作等 ,少数 可 出现 舌前 2 / 3
4 7例患者经 4个疗 程治 疗后 ,有 3 4例 ( 占7 2 . 3 4 %) 患者 痊 愈 ,显 效 8例 (占 1 7 . 0 2 %) ,有 效 4 例 (占 8 . 5 1 %) ,无 效 1 例 (占 2 . 1 3 %) 。 治 疗 总 有 效 率
达9 7 . 8 7 %。
主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 ,留针期间 ,温针灸下关及颧器两穴 ,同时配合内服牵正散 ,观察其疗效 。结果 :4 7例患者中有 3 4例痊愈 ,8例显
效 ,4 例有效 ,总有效率达 9 7 . 8 7 %。结论 : 温针灸联合 内服牵正散治疗周 围性面瘫的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使用 。 【 关键词 1 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 牵 正散
纹及鼻唇 沟不 对 称 ,口角 向左 侧歪 斜 ,鼓 腮 时 出现 漏 气 , 伸舌居 中。舌 脉 诊 :舌 红 ,苔 薄 、 白,根 部 稍 厚 ,脉 弦。 诊断为 :周 围性面瘫 ( 右侧 ) 。该病 因风邪入络 、寒凝 经脉 所致 ,治宜疏 风散寒 、温经 通络 。治 疗选 取右 侧 阳 白、攒
【 中图分类号 】R 4 2 9 . 7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5 )1 3— 0 1 5 1 — 0 2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周 围性 面神 经 麻 痹是 临 床 常见 病 、多发 病 ,本 病 在 我 国 的 患 病 率 为 425.7/10万 tl1,可 发 生 于 任 何 年 龄 ,男 性 略 多 ,一年 四季 均 可发 病 ,以春 、冬 多见 ,其 病 因 多 因素 体 虚 弱 ,脉络 空 虚 ,风邪 入 中经 络而 致 1。我 们应 用针 灸 治疗 周 围性 面神 经麻 痹 83例 ,疗 效较 好 ,现报 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符 合 周 围 性 面 神 经 麻 痹 诊 断 标 准 (诊 断 标 准 参 照 《针 灸 治疗 学 》 中 面 瘫 和 《临 床 神 经 病 学 》面神 经 炎 的有 关 内容 制定 )的 患 者83例 ,其 中男 性 5l 例 ,女性 32例 ;年 龄 16~67岁 。病 程 1 d一3年 ,多数 患者 在 6~30 d。春 冬 季发 病57例 。 1.2 方 法 取 穴 ,① 主 穴 :阳 白 透 鱼腰 ,上 关 透 太 阳 ,下 关 透颊 车 ,大迎 透颧 ,地 仓 透 颧髂 ,颧 透 四 白 ,地仓 透 禾 ,地仓 透 承 浆 。② 配 穴 :风池 、翳 风 、合 谷 、曲池 、足 三 里 、内庭 、丰 隆等 。每 天选 主穴 (透 穴)1~3个 ,配 穴2~3个 , 1次/d,交 替使 用 ,找到 针 感后 ,留针 15—20 min。一般 局 部 手法 宜 轻 ,用浅 刺 轻刺 激 l51,针上 加 灸用 补 法 ,远 端循 经 取 穴 刺 激性 较 强 ,采 用 泄 法 以 疏通 经 气 ,达 到 邪 气 外 出 ,调 节经 脉 ,求 阴 阳平 衡 。对病 程在 20 d以内 的患者 ,以针上 加 灸 法 为 主 ,取 穴 原 则 以 阳明 、少 阳经 穴 为 主 ,以上 述 针 灸 及 配 穴方 法 ,调 和 气 血 、祛 邪 外 出 ,每 日或 隔 日一次 ,不计 疗 程 。 1.3 疗 效 标 准[61 痊 愈 :闭 眼 好 ,额 纹 及 两 侧 鼻 唇 沟 对 称 ,鼓 腮 露齿 无 障碍 ;有 效 :额纹 及 鼻 唇 沟基 本 对 称 ,闭 眼 及露 齿 轻 度 障碍 ;无 效 :额 纹 及 鼻 唇 沟 明显 不 对 称 ,闭 眼 及 露 齿 严 重 障 碍 。 2 结 果

针灸按摩综合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80例

针灸按摩综合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80例
4 结 果
经 过上 述 治疗 1 天 1 5 个疗 程 。优 为 5 人 , 2 人 , 2 。 6 良 2 差 人 总有效 率 9 . 75 %。
5 讨 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大都是在机体免疫力下降 , 身体疲乏 , 情 志不畅时 , 偶受风寒或风热侵袭 , 使面部经络受损发病。 故在针灸 时首选百会 、 足三里 , 扶正固本用补法 , 合谷用泻法 ; 足三里、 合谷 为足阳明和手阳明经穴位 ,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 , 一补一泻加 速面部 气 血循 环 , 行 风 自灭 , 血 对面 瘫痊 愈起 重要作 用 。 面部 穴位 取近 治作 用 , 过 针 刺 , 通 加强 经 气 的 流通 , 络 功能 逐 渐增 强 , 经 疾 病 向愈 。按 摩 可 以直增 局部 的血 液循 环 , 神经 , 病所 , 营养 直投 配 合针灸, 则如虎添翼 。葱白水熏蒸 , 借葱 白辛味和热气相互配合, 使汗孔 开 , 随汗泄 。三 种 疗法 相互 配合 , 疾病 快速治 愈 。 邪 可使
开窗 , 再谨慎切开眶尖顶部骨膜暴露瘤体 , 看到瘤体后 , 再根据瘤 体的大小适 当扩大窗 口, 口约 2m 1 c 窗 e  ̄ . m大小。使用功能性鼻 7 窥镜看清楚瘤体的轮廓 , 用组织钳 由瘤体边缘向中心逐步切除肿
+ 解放 军第 四陆军 医院 (107 800 ) 21年 源于蛛网膜的嵴状细胞 , 由于视神 经 鞘含 脑 膜 细胞 , 周 围 有蛛 网膜 细胞 , 视 神 经脑 膜 瘤成 为 眶 且 故 内脑膜瘤中常见类型。传统的术式都是经眼眶或鼻腔入路, 由于 瘤 体 都是 起 源 于眶 尖 部甚 至 包 绕 视神 经 , 体 深在 术野 小 , 露 瘤 暴 不 充分 , 最终 由于瘤体 切 除不 干 净导 致 术后 复 发或损 伤 了视神 经 导 致失 明 。我们 采取 经 颅人 路 术式 , 有 出血 少 、 野暴 露充 分 、 具 术 便 于操 作的优 点 。 中我们 又借 助 不 同角度 的功 能性 鼻窥 镜及其 术 配 套 器械 切 除肿 瘤 , 术 野 光亮 度 更好 , 使 更好 的光亮 度 及窥 镜 的 放 大作 用 以及 角 度镜 的使 用 效果 使 术野 更 清 晰 , 于 区分 正 常或 易 是病变的组织, 在尽量彻底切 除肿瘤的同时 , 又最大限度的保护 了视神经及其血管。本病例术后半年复查 , 眼部症状体征基本消 失, 眼部 C T片未见明显复发征。综上所述 , 经颅人路功能性鼻窥 镜下眶尖部脑膜瘤切除术无疑是一个理想的术式 , 必要时供临床 选 择使 用 。

针灸治疗面瘫60例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面瘫60例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面瘫60例疗效观察
高昆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01(022)006
【摘要】@@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其主要表现多为突然一侧面颊筋肉驰缓,口眼歪斜的病症,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此外还有口、歪嘴风、吊线风等名称.rn本病发病突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多见.笔者用针刺结合艾条熏灸治疗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高昆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云南,昆明,65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51.2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气郁质面瘫的疗效观察 [J], 刘晓旭;常菁华;杨佃会
2.加味正容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病30例疗效观察 [J], 陆苇; 刘芳
3.针灸治疗时机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 蒋华松; 陈全利; 张世忠
4.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 王晓棠
5.温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 袁冬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
T D P理疗 或艾 灸 ; 恢复期可适当深刺 , 也可透刺 , 如
红少苔、 脉弦 细等。本病 治则以调整阴 阳、 补虚泻 实、 祛风通络、 调和气血为原则 , 后期 出现机体正气 亏虚者应佐 以扶正驱邪。临床上根据症状体征辩病 辨证 , 所属经络予 以针灸施治。治疗期 间应特别注 意护理 , 在急性期适当休息 , 注意面部保暖。外出时 戴 口罩, 避免直吹冷风再受风寒。每 日坚持用温水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 , 中医称 口眼歪斜 、 卒 口噼 , 是指 口眼突然 向一侧歪斜 的病症。多 由正 气亏虚、 卫外不固、 风寒热之邪乘虚而人所致。风为 阳邪 , 易袭 阳位 , 头面部在上为 阳, 故感受风邪后易
侵入 面部 经 络 , 导致气血痹阻 , 经 筋 功能 失 调 , 肌肉
西 医对 本 病 的发 生机 制 目前 并 不 十分 清 楚 , 认 为 可 能是 风寒 引起 营 养 面 神经 的血 管 发生 痉 挛 , 导 致 神 经缺 血 、 水 肿 所致 , 也 可能 与病毒 感染 有关 。面瘫 的 早 期 病理 变 化主要 是 面神 经水肿 、 脱髓 鞘 , 晚期可 有 轴突 变性 。近 年来 , 本 院对 周 围性 面 神 经麻 痹 采 取
患侧面部可用湿热毛 巾外敷 , 并于早晚 自行按 摩, 按 摩 时 用力 应 轻柔 、 适 度 。减 少光 线 刺激 , 如 紫
外线、 电视 、 电脑 。因 眼 睑闭合 不 全 灰尘 容 易侵 入 , 经常 给患侧 眼 睛滴 抗 生素 眼药水 或睡前 涂抗生 素眼 膏 以防感 染 。饮 食 应 清 淡 , 禁 烟戒 酒 。进 食 后及 时 漱 口, 清 除颊齿 间食 物残 渣 。恢 复 期 患者 可 对镜 进 行 自我表 情 动 作训 练 , 如抬眉、 闭眼、 耸鼻、 示齿、 努

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7例

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7例
中图 分类 号 : 4 1 R7 5 文献 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号 :04 7 5 2 1 ) — 12 0 1 0 — 4 X( 0 101 0 4 — 2
【 要 】 目的 观 察 针 灸 治 疗 急 性 周 同性 面 神 经 麻 痹 的 临 床疗 效 。 法 14例 急 性 周 围 性 面 神 经 麻 痹 患 者 摘 方 3
随 机分 为治 疗 组 ( 灸 治 疗 )7例 和 对 照 组 ( 物 治 疗 )7例 , 组 均 治 疗 2 d后 统 计 疗 效 , 比治 疗 效 果 。 针 6 药 6 两 0 对
结 果 治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9 . %,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8 .7 治 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组 ,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5 2 对 5 5 %, 0 差
肉纵 缓不 收 所 致 。 现代 医学 认 为本 病 是 由于 茎乳 孔 内组 织 发 生
炎 症 水 肿 , 迫 面神 经 所 致 。 压 笔者 应 用 针 灸疗 法 治 疗 急 性 周 同性
麻 者 加廉 泉 ; 迎风 流 泪 、 1 者 配 睛 明 ; 中 沟歪 斜 者 配 水 沟 ; I赤 1 人 恶 风寒 者配 大椎 。操 作 方 法 : 用 直 径 03 m 毫 针 , 池 、 选 . m 5 风 合谷 、
义 ( 0 1 。结 论 针 灸 治疗 急性 周 嗣 性 面 神经 麻 痹 疗 效显 著 , 副 作用 小 , 过 针 灸 调 和 面部 经 络 , 明显 p< . ) O 毒 通 可
改 善 面 部 血液 循 环 , 除 神 经水 肿 , 进 神 经 功 能恢 复 , 消 促 是治 疗 急 性 周 围 性 面神 经 麻 痹 的 重 要方 法 之 一 。

阳白一穴三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阳白一穴三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阳白一穴三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目的观察阳白一穴三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符合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采用一穴三针透刺手法治疗,7次为一个疗程,一次治疗30 min,每个疗程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手法治疗,7次为一个疗程,一次治疗30 min,每个疗程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阳白一穴三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标签:周围性面瘫;阳白;一穴三针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一侧面部麻木、板滞、松弛,不能做皱眉、蹙额、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

部分病人发病前或初起时伴有耳后乳突部疼痛。

笔者对周围性面瘫60例进行治疗,观察阳白一穴三针透刺对治疗周围性面瘫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来自2012年4月~2013年9月襄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

其中女性32 例,男性28例;年龄17~70岁,平均42.3岁;病程1~65 d,平均16.3 d;左侧面瘫34例,右侧面瘫2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病人,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制定以下诊断标准:以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在睡醒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不能蹙额、皱眉、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排除脑血管病变。

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患侧阳白(一穴三透)、迎香、地仓、下关、颊车,健侧合谷。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病变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0.25 mm×40 mm的亳针进行针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疗效观察
2 1 年 9月 之效 ; 着经 脉 循 行 的方 向施 术 , 阻止 邪气 深 入 , 中说 : 摩 为补 , 为 泻 ” 有 随 补 逆 以 “ 缓 急摩 。手 法徐 缓 , 低 , 频率 幅度 小 , 刺 激 则 有“ ” 迎 泻之效 … …。所 以 , 法 在助 经脉 气 血流 通 的补和 迎 夺邪 量小 , 合于病 程长 、 情缓 、 手 适 病 体质 差 的患 者 , 疏通气 血 、 有 扶正补 气 的泻上 , 在着 极为 密切 的关 系 。Ⅷ 存 虚 的作 用 ; 、 疾快 手法 频 率 高 、 度 大 , 合 于病 势急 迫 、 幅 适 病情 重 、 4 补 泻与手 法轻 重相 关 体质 强壮 的患 者 , 开窍 醒脑 、 血化 瘀 、 有 活 消肿 止痛等 作用 。如频 临床实 践说 明这样 ~个 规律 : 手法 为 补 、 手 法为 泻 , 轻 重 即作 率高 的一 指禅 推法 ( ) 缠法 常用 于治疗 痈肿 、 疖等外科 疾病 , 疮 有活 用时 间较短 的重手 法 刺激 , 可抑 制脏 器 的生 理功 能 , 可谓 之 “ ” 泻 , 血 消肿 、 脓排 毒 的作 用 , 泻 的作 用 ; 一般 频 率 的一 指禅 推 托 即 而 作用 时间 较 长的 轻刺 激 可 活跃 兴 奋脏 器 生 理功 能 , 谓 之 “ ” 法 , 可 补 。 常用 于治 疗脏 腑 虚 损类 疾 病 , 补 的作 用 , 有 对痈 、 却是 不适 疖 在临床 治疗 时 , 于脾 胃虚 弱的 患者 , 对 在脾 俞 、 胃俞 、 中院 、 气海 等 宜 的。1 7 1 穴用轻 柔 的一指禅 推法 进行 较长 时 间的 节律 性刺 激 , 可取 得 较好 上述这 些 与手法 补泻 相 关 的因素 是前 人 的临床经 验 总结 , 有 的效 果 ; 胃肠 痉挛 引 起 的剧 烈腹 痛 在 背部 相 应 的腧 穴 用 点 、 等 的在 临床 上有 着很 大 的应 用 价值 , 有些 观点则 有待 于进 一步研 按 而 究 。我们不 能 片面地 否定 前 人的 观点 , 也不 能不 加选 择地原 样照 手祛 作较短 时间 的重刺 激 , 痉挛 即可 缓解 1 6 ] 。 推 拿手 法刺激 量 的大小 是推 拿 补泻 的实 质 内容 。补 与泻 , 是 搬 , 而应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临床验证 , 取其精华 , 去其糟 反应 手法刺 激量 的矛盾 统 一体 , 它是 相对 的 , 不是 绝对 的 。 同 的 粕 , 择 出一些 临床 疗效 好而 具有 普 遍指 导意义 的补 泻方法 。 不 选 手法 刺激 量 可 以 引起 不 同 的反 应 ; 不 同的 机 体机 能 状 态 和病 参 考文献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通 则 痛 ” 。采 用 针 刺 方 法 并 通 以低 频 电流 以 刺激
注 : 组 比较 , 正 x 两 校 =0 1 7 , P>0 0 ; =4 7 1 P< . 5 . 7 3 .5x . 6 9, 00 。
经 络上 的穴位 , 以疏 通经 络 、 血 , 到 “ 则 不 痛 ” 可 气 达 通 的 目的 。从 现 代 医学 来 看 , 电针 疗 法 治 疗 LD 主要 I P, 是 通过 针 刺 的镇 痛与 消 炎 功 能 而 发 挥其 治 疗 作 用 的。
研 究发 现 , 电针 密 波 能止 痛 、 痉 和扩 张血 管 , 密 波 解 疏
3 讨 论
推 拿疗 法 治疗 LD I P的 目的主 要 是 改 善 腰 肌 高 张
力状 态 ; 变突 出物 位 置 , 解 神 经根 受 压 状 态 ; 强 改 缓 加
气血 循 行 , 使 神 经 根 及 周 围软 组 织 水 肿 的 吸 收 等 。 促 本推 拿 方法 所 采 用 的掌 根 按 揉 法 、 背 法 、 指 按 压 掌 拇 法、 弹拨 法 与点 按穴 位 可 以加快 患部 的气 血循 环 , 缓解 肌 肉紧 张 痉 挛 状 态 。腰 椎 斜 扳 法 可 以调 整 后 关 节 紊 乱 , 而 相对 扩 大椎 间孔 , 可 以改 变突 出物 与神 经根 从 还 的位 置 , 松解 突 出 物 与神 经 根 的粘 连 。 因 此对 照组 也 能起 到 较好 的 临床疗 效 。
1 资 料与 方法
常见 于贝尔 麻 痹 。本 病 可 发 生 于 任何 年 龄 , 明 显 的 无 季节 性 , 通常 急性 起 病 。现 代 医 学 认 为 本 病 多 由风寒 或 自主 神经 功 能不 稳 等 引起 面 神经 血 管 痉 挛 , 局部 缺 血、 水肿 , 面神 经受 压 , 经营 养缺 乏 , 使 神 甚至 引起 神 经 变性 而 发病 。 临床 表 现 为 一 侧 面部 板滞 、 木 、 痪 , 麻 瘫
额 纹 消失 , 眼裂 变大 , 睛流 泪 , 唇 沟变 浅 , 露 鼻 口角 下垂
11 一 般 资 料 .
6 0例 周 围 性 面 瘫 患 者 均 为 自 2 0 09
并 歪 向健 侧 , 病侧 不 能 皱 眉 、 蹙额 、 鼓腮 、 目、 齿 等 闭 露 症状 , 病初 可 伴有 患 侧 乳 突 区或 下 颌 角 疼 痛 。本 病 属 祖 国 医学 “ 瘫 ” “口噼 ” “ 面 、 或 口眼 歪 斜 ” 范 畴 。多 等 因劳作 过 度 , 机体 正气 不 足 , 络 空虚 , 脉 卫外 不 固 , 风寒
时可见 口角 略不 对称 。评 分在 7 5分 以上 1 0分 以下 。 0 好转 : 由Ⅳ 级 ~ Ⅵ级 经治疗 后改 善为 Ⅲ级 , 分 5 评 0分

或舌 前 2 3味觉 障碍 , 听觉 障 碍 , 乳 突 部 疼 痛 , / 或 或 或
外 耳道 与耳 廓部感 觉 障碍 及 出现疱疹 , 或泪液 、 液减 唾
针 治 疗 。 采 用 无 锡 佳 健 医 疗 器 械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的 C S — 电针 仪 , 形 选 择 疏 密 波 , 流强 度 以患 MN 61型 波 电 者 耐受 为度 , 针刺 后选 择攒 竹 和 阳 白、 仓 和下关 两组 地 穴 位连 接 电针 , 电后 可见 面部 肌 肉 向后 上 方牵拉 , 通 时 间为 3 0分钟 。 133 T . . DP照 射 针 刺 后 采用 重 庆 航 天火 箭 电 子技 术 有 限公 司生 产 的特 定 电磁波 治疗 器 ( D ) T P 照射 患 侧 面部 , 以患 侧颊 部 为 中心 照 射 , 干 净 纱 布 遮 盖 眼部 , 用 照距 3 c ~ 0 m, 度 以 患 者能 耐 受 并 感 舒 适 为 宜 , 0m 4 c 温
经, 针之 可 以疏 导本 经 经气 , 气血 调 和 , 肉得 以濡 使 筋 养 。面 部 取攒 竹 、 白 、 白 、 髂 、 车 、 仓 、 关 、 阳 四 颧 颊 地 下
迎香 、 沟 、 水 夹承 浆 可疏通 面部 经络 气血 。翳 风是 手少 阳经在 耳部 的腧 穴 , 具有疏 通 耳部 经络 的作用 , 同时又 处 在 面神 经干从 茎乳 孔穿 出处 , 能直 接刺 激 面神经 干 , 增强 面部 神经 肌 肉的兴 奋 性 , 善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和 营 改 养代 谢 , 《 灸大 成 》 : ( 风 ) 耳 呜耳 聋 , 另 针 云 “翳 主 口眼
3 讨 论
穴 位 为 主 。主 穴 取 : 竹 、 白 、 白 、 髂 、 车 、 攒 阳 四 颧 颊 地
仓 、 关 、 风 、 谷 。加 减 : 寒证 加 风 池 , 热 证加 下 翳 合 风 风 曲池 , 鼻唇 沟 变浅加 迎 香 , 中沟 歪 斜 加 水 沟 , 唇 沟 人 颏
歪 斜 加夹 承浆 , 恢复 期加 足三 里 。针具 : 无锡佳 健 医 用 疗 器 械有 限公 司生产 的 ‘ 0× 5 m 或 ‘ 0× 0 p 3 2m P 3 4 mm的 毫 针 。操作 : 患者取 仰 卧位 , 述 穴 位 常 规 消 毒后 , 上 将 毫 针 快速 刺 人 穴 位 0 5~1寸 , 急性 期 ( 病 1~7 . 在 发 天 ) 面部 穴位 手 法 不 宜 过 重 , 刺 不 宜 过 深 , 端 穴 , 针 远
位 手法宜 重 , 均采用 平 补平 泻手 法 。
周 围性 面神经 麻痹 属祖 国医学“ 瘫 ” “ 面 、 口噼 ” 或 “ 口眼歪 斜 ” 等范 畴 。祖 国医学 认 为 , 病 多 因脉 络 空 本
虚, 风寒 之邪 乘虚 侵 袭 面部 经 脉 , 气 血 运 行 受 阻 , 使 经
筋失 养 , 筋肌 纵缓 不 收而发 病 。治宜 祛风 通络 , 疏调 经 筋 。取 穴 以手足 阳 明经穴 为主 。 阳明经 为多气 多 血之
症导 致 的 以 口眼 向一 侧 歪 斜 为 主 要症 状 的 一种 疾 病 ,
或 风 热乘 虚 入 中面 部 经 络 , 气 血 痹 阻 , 筋 功 能 失 致 经 调 , 肉失 于 约束 , 筋 以致 口眼歪斜 。采用 针灸 治疗 本病 疗 效 满意 , 且越 早 治疗对 本 病 的恢 复越有 利 。 20 0 9年 以来笔 者 在 福 建 中 医药 大 学 附 属 人 民 医 院住 院收 治 了周 围性 面神经 麻痹 患 者 6 0例 , 用 针灸 运 综 合疗 法 治疗 , 取得 了不 错 的 临床效 果 , 现总 结如 下 。
歪斜 … …” 取 之 。风 池 、 池 各 为 祛 风 寒 及 风 热 之 故 曲 要穴 。合 谷既 是手 阳 明 经脉 的原 穴 , 又是 回 阳九 针穴
1 3 2 电针 ..
急性 期 ( 发病 1~ 7天 ) 不用 电针 , 刺 针
后 留针 3 0分 钟 ; 性 期 过 后 ( 病 7天 以后 ) 用 电 急 发 加
光 明中医 2 1 0 1年 9月 第 2 6卷 第 9期 表 1 两 组 临床 疗效 比 较 (, ) n%
C G M S pe e 0 1V l 69 J MC et mbr 1 . o 2 . 2
・1 6 8 1・
而导 致腰 痛及 下 肢 放射 性 疼 痛 、 木 。 因此 炎 症 在 麻 LD I P发 病机 制 中起 着关 键 作 用 。 中医学 认为 , 痛 与 腰 下肢 放射 性疼 痛 、 木 是 由于 经 络 、 血不 通所 致 , 麻 气 即
每 次 3 mi。 0 n
之一 , 具有 扶 助正气 、 抵抗 病 邪 的作用 , 治疗 面 、 为 口疾 病 的经验 要 穴 , 是 “ 口合 谷 收 ” 意 ; 三 里 是 足 亦 面 之 足 阳明经 之合 穴 , 有调 补气 血 的作用 。 具 电针 具有 调整 人体 生理 功 能 , 促进 气 血循环 , 整 调 肌 张力 等作 用 。疏密 波 动 力 作用 大 , 治疗 时兴 奋 效 应 占优势 , 能增 加代 谢 , 进气 血循 环 , 促 改善 组织 营养 , 消
( ) 3 -3 9 : 13 .
( 文校 对 : 桂 敏 本 马 收 稿 E 期 : 0 1—0 l 21 3—0 4)
从 现代 医学 来看 , I P的发 病 是 由于神经 根受 到 LD
突 出物机 械压 迫 后继 发 的炎 性 反 应 , ( ) 间盘 内 或 和 椎 髓 核 从破 裂 的纤 维环 内出来后 所 继发 的 自身 免疫 反应
眼裂 增 大 , 眼睑 不 能 闭合 , 泪 , 纹 消 失 , 能 皱 眉 。 流 额 不

16 ・ 82
光明 中医2 1 0 1年 9月 第 2 6卷 第 9期
CG M S pe e 0 1V l 6 9 J MC et mbr 1. o 2 . 2
③患 侧鼻 唇 沟变浅 或 平 坦 、 口角 低 并 向健 侧 牵 引 。④
少。
7 5分 。无效 : 1个 月 治疗 后 仍 停 留 在 Ⅳ 级 以上 , 经
评 分在 5 0分 以下 。
1 3 治 疗 方法 . 1 3 1 普 通 针刺 取 穴 以手 足 阳 明经 和 手 足 太 阳经 ..
2 2 治 疗 结 果 6 . 0例 患 者 中 , 愈 4 治 9例 , 效 1 显 0 例 , 转 1例 , 好 总有 效率达 10 。 0%
针 灸 综 合 疗 法 治 疗 周 围性 面神 经 麻 痹 6 0例
陈 良 华
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普通针刺、 电针、D T P及闪罐等针灸综合疗法治 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 0例。结果: 6 0例患者 中, 治愈4 例, 9 显效 1 例, 0 好转 1 总有效率达 10 例, 0%。结论: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 围性面神经麻痹,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针灸综合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